翻译的政治与政治词汇的翻译以《人民网》日文版新闻报道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词汇的翻译,从传统翻译学理论角度看,必定涉及到一个问题,即翻译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权力、利害关系等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从政治学角度看,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即选择何种翻译策略为政治服务的问题。前者是过程,是被动的受影响,是具体的翻译实践研究;后者是策略,是主动的选择,是翻译的意识形态方法论。

原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发布的2012年亚太蓝皮书指出,南海问题引发区域内外国家参与,昭示中国面临更加复杂的周边环境。

日文:中国社会科学院がこのほど発表した2012年アジア太平洋青書は、南中国海問題が域内外各国の介入を誘発したことで、中国の直面する複雑な周辺環境が浮き彫りになった。

上述例文中所提到的南海问题的中日对译,细致对比下,会发现原文与译文有两处大的不同:1、南海的称谓2、参与和介入。对于南海的日译,译者既没有按照中文直译为南海(ないかい),也没有借用日本外务省的惯用说法南シナ海(みなみしなかい),此处采用了南中国海(みなみちゅうごくかい)这一说法。其实,在英语里,南海是被称作南中国海的,而在中文里,南海是与南中国海并称的词汇。此处的称谓的翻译,值得作一番研究。

不少人惯于将中国特色词汇或者政治术语进行粗略分类,如文化类、经济类、政治类等等。此种方式虽从词汇涉及的领域角度,将政治术语分门别类进行翻译探讨,无形中将词汇与篇章分离开来,淡化了此文具体文章中的作用,也忽略了语篇、语境对词义的影响。特定的文本,特定的行文风格,可能会导致同一政治术语采用不同翻译方式翻译成相异的目标词汇。也有人根据政治术语的语法结构将其分成若干类,按特点举实例来归纳翻译的方法与策略,此种方式容易将翻译研究沦陷为语言学或者文学研究的边缘。历史文化语境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不同,其翻译必然大相径庭,因此不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尤其是目标语出现文化空缺或者是有争议的情况下,根据什么翻译标准,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的问题,因缺乏宏观理论指导,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翻译标准的制定呈现出任意性的一面。尤其是中译日问题,由于两国同处汉字文化圈,加上中文中受历史原因有大量从日本传来的和制汉语,词汇的语义基本相同,似乎在翻译的时候借用起来非常方便,但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严重差异,甚至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

胡洁(2010)在《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议论文中,将外宣文本根据社会文化语境分为政府公文类,新闻报道类、公示语类,政治术语的翻译研究同样可以借鉴此种分类方式来进行研究,以掌握政治术语所在篇章的社会文化语境特点。以此处的南海称谓问题为例,不能简单地将其分为地理名称或者名词类,首先应明确该词汇所处的篇章是新闻报道。对外新闻报道的翻译有别于传统的翻译形式,通常以编译的方式进行,即采用翻译和编辑的方法,按照既定的编辑方针,把用中文写成的新闻处理成英文新闻或日文新闻(刘启忠,200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