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预习解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预习解析

《黄河象》预习解析五年级语文教案●重点生字骼:gé骨头:骨骼(亦作“骨胳”)。

笔画数:15;部首:骨造句:这是一块珍贵的恐龙骨骼化石。

椎:zhuī构成高等动物背部中央骨柱的短骨:椎骨。

脊椎。

颈椎。

胸椎。

尾椎。

椎chuí 敲打东西的器具:铁椎。

木椎。

鼓椎。

敲打,用椎打击:椎鼓。

椎杀。

椎心泣血(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

愚钝,朴实:椎鲁。

笔画数:12;部首:木造句:不要总作着时间长了会得颈椎病的。

颌:(頜)hé构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头与肌肉等组织:上颌。

下颌。

颌(頜)gé 口。

笔画数:12;部首:页造句:上颌跟下颌缺一不可。

趾:zhǐ脚:趾高气扬。

脚指头:趾骨。

趾甲。

踪迹:“庶追芳趾”。

古同“址”。

笔画数:11;部首:足造句:我的脚趾头跟妈妈的一摸一样。

炙:zhì烤:炙兔。

焚炙忠良。

炙手可热(热得烫手,喻权贵气焰很盛)。

烤肉: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喻好的诗文、事物大家都称赞)。

喻受到熏陶:亲炙(直接得到某人的教诲或传授)。

笔画数:8;部首:火造句:这篇文章脍炙人口,你怎么会不知道。

烤:kǎo把东西放在火的周围使干或使熟:烤炙。

烤面包。

烤肉。

烘烤。

挨近火取暖:烤火。

烤一烤手。

笔画数:10;部首:火造句:周末,爸爸要带我去吃烤肉。

栎:(櫟)lì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结球形坚果,叶可喂蚕;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用,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

亦称“麻栎”、“橡”;通称“柞树”。

栎(櫟)yuè 〔栎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櫟)笔画数:9;部首:木造句:奶奶的庭院前种了几棵栎树。

羚:líng〔羚羊〕哺乳动物,种类很多,角可入药,如“羚羚挂角”(传说羧羊夜晚睡觉时,以角挂于树上,脚不着地,猎人难以找寻它的踪迹。

喻诗文奥妙超脱,不露雕琢痕迹)。

笔画数:11;部首:羊造句:羚羊是哺乳动物。

鸵:(鴕)tuó〔鸵鸟〕现代鸟类中最大的鸟,高两米多,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和沙漠地带。

五年级语文教案《黄河象》范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黄河象》范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黄河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黄河象》这篇课文。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关爱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黄河象》。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 对黄河象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黄河象》的文本。

2. 与黄河象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黄河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是什么动物。

(2)教师简要介绍黄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合作交流(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黄河象的了解。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黄河象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4. 讲解与提问(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练习。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教师提出与黄河象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7. 布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和家长分享所学知识,进行家庭互动。

(2)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观察学生的发音和表情,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河象2课件

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河象2课件
12/11/2021
黄河 象 (huánɡ hé)
第一页,共十六页。
会读会写
骨骼 gé 尾椎 zhuī 下颌 hé 脚趾 zhǐ 栎树 lì 羚羊 líng 鸵鸟 tuó 椭圆 tuǒ 政府 zhèng 瞬间 shùn 炙烤 zhìkǎo
12/11/2021
第二页,共十六页。
朗读课文,把握(bǎwò)课文大意
第九页,共十六页。
改换 顺序 (gǎihuàn)
黄河象骨骼化石被发现、发掘的过程。
黄河象骨骼(gǔgé)化石的样子。
“黄河象”的命名。
推想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
12/11/2021
? 还有哪些写作顺序可以采用呢?
第十页,共十六页。
体会“合理(hélǐ)想象的细节”
• 大约二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
12/11/2021
第十四页,共十六页。
再见(zàijiàn)
12/11/2021
第十五页,共十六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黄河象。课文是怎样描写它的样子的。思考:这头大象为什么被命 名为“黄河象”。因为在黄河边出土,所以这头大象被命名为“黄河象”。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
No 同的。大约二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sì hū)要燃烧起来了。远处,
课文写了有关黄河象化石的哪些内容?
• 1.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 • 2.推想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xíngchéng)过程。
• 3.黄河象骨骼化石被发现、发掘以及命名
的过程。
12/11/2021
第三页,共十六页。
欣赏“黄河(huánɡ hé)象骨骼化石的样子” • 课文是怎样描写它的样子的?

五年级语文教案《黄河象》范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黄河象》范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黄河象》范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黄河象》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1. 黄河象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1. 课文《黄河象》文本。

2. 与黄河象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黄河象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黄河象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黄河象吗?对黄河象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黄河象》,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详细介绍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黄河象的骨骼结构、生活环境等信息。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象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河象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黄河象的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可以适当延长一些时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河象的相关知识。

五年级语文教案《黄河象》范文(续)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根据课堂所学,让学生绘制一幅黄河象的生活环境图。

2. 写一篇关于黄河象的小短文,可以是故事、科普文章等形式。

(完整版)《黄河象》课文

(完整版)《黄河象》课文

《黄河象》课文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吧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

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

看,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的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

科学家假想这具黄河象化石的来历。

200万年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

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

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

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河边。

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水位很低,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

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

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侧,栽进河里。

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信下陷。

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紧跟在后边的象群。

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

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动弹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

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却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200万年过去了,大地发生了巨大地变化。

往日的草原升成了高原,一座座山岭耸出了地面,一条新的大河又从老象安息的地方流过。

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

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

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下进行挖掘。

五年级语文黄河象1

五年级语文黄河象1
这当然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臆想,谁也没有长一对狗眼睛,能看到狗眼里的事物。祖父告诫我,如果在夜晚有谁呼叫你的名字,千万不能答应,小心魂被勾走。我是个听话的孩子,小心翼翼地遵守着 乡村规矩。但是贵旺不一样,经常爬在院墙上,低一声高一声的呼叫。我不敢答应,于是约定,以后谁要是想联系对方,便用口哨呼叫。从那时候起,村庄里又多出两种声音。手机游戏软件

入夜,村庄就真正活起来,白天活着的只是村庄里的人。被声音包围的夜晚就像一座进入幻境的老城,一缕又一缕的声音从月光下穿过去,从树梢上穿过去,惊醒了所有的事物,唯独没有惊醒庄稼 人的梦。这样的夜晚真热闹,漆黑的荒野被一阵阵声音点亮。村庄的夜晚可以少了人,却不能少了树。少了树,就听不到虫鸣。杨树林是村庄里的另外一个世界,没有人的参与,各种昆虫在大自然的感 召下循规蹈矩地活着,声音是它们对生命体现的一种方式。虫鸣响成一片,交织成一张网,紧紧地罩在树梢上,将树林隔绝成另外一个世界。站在林畔听,细听,品啧其中的韵味,村庄的魅力被各种声 音拉得意味深长。这种感触,我得之,别人不得。夜晚来临之际,我和贵旺钻进深深地树林,手握一把电筒,费力地搜寻每一棵树,是否能在其中找到一窝鸟,借助手电的微光,擒获鸟儿。找累了,盘 腿坐在树下,杨树林中很多昆虫的秘密都是那个时候听来的。
村庄一旦走进夜晚就真正站在了声音的中央。风从南岗子绕过来,从南边吹过去,又打个回旋从北边吹过来,围着村庄绕圈儿。电线被风捋得嗡嗡响,树梢被风摇得唰唰动,村庄里沉睡的事物被风 惊动。草丛中的蛐蛐,树梢上的雀鸟,山沟里的猫头鹰,还有很多白天不常见的生命,都在夜晚活跃起来。这种猜想来自我的主观臆断,风是所有声音的源头。对于狗的解释,我的理解是它在每个夜晚 被吵得睡不着,只能通过一种特殊的吼叫宣泄它们的不满。

黄河象课文原文

黄河象课文原文

黄河象课文原文大约二百年前的一个夜晚,大地失去了早晨的活力(这理所当然),变得十分安静,一个又一个的动物睡去,只有几只猫头鹰正在觅食。

突然,一阵叫喊打破了夜的寂静,这叫喊声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甚至还有一丝惊慌(可能还不止一丝)。

接着几只鸟尖叫着飞走了。

一只老象从一场可怕的梦里惊醒,他梦见自己被一只非常大的翼龙吊了起来,扔进河里,给活活的闷死了,这真是一场可怕的噩梦啊。

老象正喘着粗气,这几天他经常作这种既可怕又逼真的梦。

并且都是梦见自己被别人弄死的一些听了就另人害怕的梦。

老象十分的恐惧,他已是奄奄一息了,他感觉自己现在只有活一天算一天,用不了多久就该归西了。

但这头固执的老象不相信自己的直觉。

老象还没有从刚做的那个梦的恐惧回过神来,便使劲的安慰自己说:“我有3米多高,2米多宽,8米多长,体积大约有48立方米,就那一只小小的翼龙不能把我怎么样。

”但他却没有得到丝毫安慰,因为他梦中的翼龙比自己大两倍,而且十分强壮,力大无比。

这头老象又一个劲的安慰自己:“翼龙再怎么样也不能和我相提并论,再怎么我还是这只象群的象王呢。

”这时老象突然想起几天前和另一只象群争夺地盘时,把一只刚刚学飞的小翼龙无意中打伤了。

老象又不安的想:“要是有一群翼龙来找我报仇怎么办呢?那也没有什么,我可是象王啊,当然有一大堆手下啦。

”“可万一有人叛变或见死不救怎么办?”老象就这样想来想去,越想越害怕,眼前似乎出现了被翼龙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情景。

他便自言自语道:“我还是到处走走,散散心。

”老象吃力的站起来,他认真的朝四周望了许久才分出哪儿是树林,哪儿是蒿草,哪儿是河流。

他借着天上那奚奚落落的星星与一轮月亮的微弱的亮光散起步来。

老象慢悠悠的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小路上。

他每走一步,大地似乎就微微的颤动起来。

整个世界一片死一般的寂静,老象漫无目的走着。

这时,老象听见自己背后的草丛里发出了“沙沙沙”的声音。

那声音,听了就觉得毛骨悚然,全身发抖。

他惊恐得转回头,心跳每一分跳动十万八千次。

五年级语文教案《黄河象》范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黄河象》范文

《黄河象》这一教案是我作为五年级语文老师所设计的,针对的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对于黄河的认知与理解。

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阅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黄河对于中国人民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们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国家文化自信心。

本教案采用了课前预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先行对黄河进行初步的了解。

在这个环节中,我向学生们介绍了黄河的地理位置以及流经区域,让学生们通过地图了解黄河的流经路径。

我还通过图表及有关资料向学生们展示了黄河的历史文化,以及历经多少年的沧桑与蓬勃发展。

在本教案的正式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演示了学生们从地理地貌、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了解黄河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们仔细阅读教材中的《黄河象》。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带领学生们分析归纳黄河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以及黄河的形象等细节描写。

同时,我还通过互动式的问答方式,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挑战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及创造性。

在课堂的小组交流环节中,我让学生们分小组就黄河文化及黄河代表的象征意义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们在合作与交流中,各自分享自己的看法及理解。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我还向学生们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们从多角度分析黄河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并鼓励学生们发挥团队合作及思考能力,以此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黄河象》这一五年级语文教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展现了中国的宝贵文化财富——黄河文化。

通过课堂的引导、阅读与讨论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感知黄河这一伟大的水系,也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自信心和骄傲感,是一堂非常有益的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教案三篇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及目的。

2、评价科学家的假想,渗透科学的态度及思维方式。

3、归纳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拓展《我是电》和《尘埃的自述》,使学生在读法和写法上有所提高。

教学重点:1、重点感受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及目的。

2、评价科学家的假想,渗透科学的态度及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一、在比较中体会黄河象的“完整”1、在比较中找到两文结构的不同(1)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完成表格的填写。

题目《黄河象》《奇异的琥珀》体裁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提纲1、化石的样子2、假想化石的形成3、化石的发掘1、假想琥珀的形成2、琥珀的发现3、琥珀的样子(2)看看这两篇文章,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预设:《黄河象》先写了骨骼化石的样子,而《奇异的琥珀》在最后一段才写了琥珀的样子。

(3)为什么《黄河象》在第一自然段就比较具体地写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2、要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我们就要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1)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黄河象骨骼化石样子的句子。

2、黄河象骨骼化石有怎样的特点?(特点:高大、完整)课文是怎样把这个特点写出来的呢?(2)学生自学画批(3) 交流中,有重点地引导体会出示: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

看,前端是3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在100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这句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说明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它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的一具黄河象骨骼化石,越大越不容易保存完整,可是除了尾椎骨以外,其它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由此可见其完整程度。

“甚至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运用举例的说明方法说明,那么高大的骨架却连这么小的舌骨、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真是完整,真是太不可思议、太罕见了。

(完整版)《黄河象》课文

(完整版)《黄河象》课文

《黄河象》课文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吧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

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

看,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的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

科学家假想这具黄河象化石的来历。

200万年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

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

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

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河边。

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水位很低,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

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

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侧,栽进河里。

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信下陷。

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紧跟在后边的象群。

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

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动弹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

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却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200万年过去了,大地发生了巨大地变化。

往日的草原升成了高原,一座座山岭耸出了地面,一条新的大河又从老象安息的地方流过。

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

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

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下进行挖掘。

五年级小学课文《黄河象》

五年级小学课文《黄河象》

五年级小学课文《黄河象》五年级小学课文《黄河象》这是一篇科学小品。

写的是科学家根据黄河象挖掘时的情景及化石形成的科学知识,假想了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

说明了古生物化石是大自然演变的可靠证据。

课文按不同方面可分为四个局部。

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写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高大、完整。

第二局部(第2-6自然段)写科学家假想了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

这局部内容是课文的重点,其中第4自然段尤为重点,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老象陷入淤泥的情景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第三局部(第7自然段材)简要地写地壳的变化。

第四局部(第8自然段)写发现和挖掘黄河象骨骼化石时人们所看到的情景以及科学家的想象和推理。

这篇文章作者在安排材料上也表现出了独具匠心,要学习表达方法。

作者先写北京自然博物馆陈列的黄河象骨骼化石既高大又完整,以此引起读者的好奇。

接下去写假想黄河象失足落水、变成化石的故事,读来生动有趣。

接着交代地壳的变化,使故事更具科学性。

最后写挖掘时人们亲眼看到的情景,点明了假想的根据。

这样安排材料可以收到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

课文的四局部内容还可以按其他顺序安排。

比方,先写二、三局部,再写第一局部,再写第四局部;也可以先写第四局部,最后写第一局部。

1、关于预习: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布置有弹性的预习内容,指导并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读生字新词,注意炙椭骼等易错字的字形、字音,引导学生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提出不懂的问题;试着把课文分成几局部,写提纲等。

2、交流、检查预习情况与字词教学、阅读教学严密结合教师有方案地引导学生交流读懂的,交流和讨论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交流和讨论学生给课文分成几局部和写作的.提纲就使预习情况的交流、检查转入了对课文的阅读、探究的新阶段,课后练习第2题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落实。

3、熟读课文,训练思维,练习复述。

五年级语文黄河象1

五年级语文黄河象1
在核桃成果前,我发现在树下常常落了一层绿绿的,毛毛虫似的东西,从大人口里第一次知道了这种东西叫核桃花。那时候,根本不以为它是花,没有花的艳丽,没有花的清香,拿在手里闻一下, 有一种涩苦之感。大人说这是不能吃的东西,以为千真万确。小时候,大人的话是句句听的。核桃花只能当作劣质柴禾,烧火做饭用。有时,哥俩在核桃树下,玩得话不投机,也会经常抓起树下一把核 桃花,向对方“开火”。大凡只要春暖花开,核桃花风吹落地时,就会用扫帚清扫干净,扔到柴禾堆里了。核桃花,就没有入我的眼,比丑小鸭还难看,这是我的印象。新皇冠登陆
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核桃花也是这样,花界中样子不出众,不能与花为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核桃花是一种难得的美食,我知道它的美已是工作成家以后的事了。

核桃花长得很像杨树上的“无事忙”(当地人戏称杨树花),不过落地的“无事忙”是紫红的,核桃花是由绿变黑的,我觉得是在沉淀她的美味。小气候经常吃奶奶做的“无事忙”小豆腐,煎饼卷 嫩葱小豆腐花小豆腐。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开始吃这种美食。多年前,岳父在自家门前开了一块荒地,不但栽种瓜果蔬菜,还有花草树木,岳父精于管理,不几年就打造成 了“花果园”,其中就有四五棵核桃树。等核桃树能做果时,便有了核桃花。核桃花落地时,岳母就开始拿着竹篮在树下捡拾核桃花。我曾好奇地问,捡花何用?岳母说,做小豆腐。我说,这能吃么? 岳母说话干脆,做好后你尝尝就知道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及反思篇1《黄河象》文章首先介绍了大象骨架的外观形态,叙述了科学家对大象化石来历的假想,最后交代了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象》精选教案范文一1.学科名称:黄河象教学设计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与语言感悟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并且初步具备了与他人合作识字的能力,但也有个别学困生,学习能力弱,需进一步加强。

3.教学内容分析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

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

4.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及假想的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假想部分。

3训练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第二段,积累语言,体会语言,复述课文。

6.教学课时 2课时7.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1课黄河象。

初读课文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部分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书。

三部分内容。

师:首先讲了什么?生:课文讲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陈设着一具黄河象的骨骼,它高大完整(这具骨骼有什么特征?)-高大完整打出投影:谁能看着投影再结合书上内容向大家描述一下黄河象怎样高大完整?生:说或读第一自然段。

师: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发现是很少见的,你知道为什么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吗?生:从它各部分骨头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

另外当地农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很强,发现后马上报告,在上级的指挥下进行挖掘。

师:课文还讲了些什么?生:还讲了科学家假想了黄河象成为化石的情景。

师:那么科学家的假想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发掘时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五年级语文黄河象1

五年级语文黄河象1
记得《神仙传》里说,三国时吴国人董奉隐居庐山,悬壶济世,不取分文,凡重症治愈者,令植杏五株,轻者植杏一株,数年计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自号“董仙杏林”。董奉每年用杏换谷三万余 斗,“赈救贫乏,供给旅行不逮者”。从此,“杏林”便成为中医的代名词。观微澜的果园,突发奇想。远离尘嚣,置身林海,看花开花谢,听鸟啭蜂鸣,心回赤子,似得重生,如此自然疗法,亦可谓 现代版的杏林了。
她领我们看果园的食堂,小酒吧似的,有三四张餐桌,隔窗西望,苍翠的山峦如在画中。灶台有大锅,盛七八桶水。她说,团队采摘高峰时一天二三百号人,这锅可立了大功。数百的男女老幼,坐 在188比分直播网
聊天中,微澜谈起果园的历史。十多年前,她沿大渠散步,看野林葱郁,山环水绕,花果飘香,恍若仙景,心动了。要是有方林地,供朋友们在尘劳俗务之余小憩,亲近山水,回归自然,那该是多 么悠然和快乐。于是,经多方努力,租下这片园子。不计盈亏,无论丰欠,唯一在乎的就是这生机盎然的气息。每到花开果熟时,便会游客云聚,无论白昼,无论阴晴,在清新的空气中,在轻爽的小风 里,或积薪造炊,赏花吟诗,或烹茶对酒,品果听琴。人们看山看树,看蝶舞蜂忙,看云看天,看星河月光,看五彩的花瓣如雨般飘落,看累累的果实由小变大由青转黄,烦恼尽除,俗念俱消,灵思泉 涌,幽情绵绵,寂静的果林似乎蕴藏着无尽的禅机。

五年级语文黄河象1

五年级语文黄河象1
此时的我已忘记了自己是去学校的,竟然躲在树干之后静静地凝神望着他。只见他似乎是吹奏到了动情处,或者说是伤悲处,因为,我依稀地看到有两颗晶莹的泪珠悄然挣脱了他的眼眶。那一刻, 我仿佛朦胧地听懂了他的笛声,并从他那幽怨的笛声曲调中探明了他的不幸遭遇。瞬间,我顿时想起击打在他身上的那根树枝和他惊恐的惨叫声,年少无知的我,耷拉下自己的脑袋,不敢再看他一眼, 脊梁上不由得沁出了冷汗……真人注册巴黎人
多年以来,我常常会这样追问自己。甚至直到今天,我还在心里如此地追问着自己。
虽然,这已经是时过境迁的事情,延河对岸东边的那片小树林早已不复存在了,而现在的我也年过五十。但每次拖着揽工时所带来的疲惫回到家乡,站在村子边沿,举目望着延河对岸,就会想起那 片筑虹造梦的小树林,也常会惦念起那个疯癫癫的小伙子。而那些曾经熟悉的树木如同逝去的亲人一样忽隐忽现,不断地在提醒着我,无论是处身在何时何地都要真诚,更要刚正。恍惚间,那幽怨的笛 声也时常挟着悲怆而悄无声息地掠过我的心头,仿佛是在教我如何以赤子情怀,对待每一个人,如何尽心尽力地帮这个世界走进善良的大的我,每每经过那片小树林的时候,就会不由地想起来,也不由的会止步停下来,不由自主地探头向树林里张望,同时会在心里想:也许,他遭遇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是他遭受了什么 巨大的伤痛,到这里来,本来是要向仁慈的树林寻求庇护的,然而,树林并没有庇护他,月光也没有庇护他,甚至连一个顽劣的孩子也试图要将他逼上绝路。但是,面对世态的炎凉,这个已经变疯变傻 而走投无路的人,为何还要把生命中最深处的倾诉与呼唤,就那样地拱手献给伤害过他的岁月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象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给课文分段,写出第二段各层的提纲
2、朗读课文,并能按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3、了解科学家们假象的黄河象骨颌化石的来历及假想,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4、能收集资料,制作简单的幻灯片,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背景课件)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谁先给大家介绍?(指名一学生上台解说并组织其他同学介绍,展示自制的化石图片或有关的资料等。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

(出示幻灯)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师板书课题:19、黄河象)
(二)、学习第一段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

师板书。

)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

2、生交流。

3、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4、(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5、学生自由提问。

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
6、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
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幻灯示答案生齐读这句话。

师板书:斜插沙土脚踩石头。

5、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6、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

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2—7自然段
(一)、抓住关键词导入,理解课文内容
1、师问:什么是假想?
2、生答:假设、想象。

3、师: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

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4、生自由谈。

5、(出示幻灯,示假想依据)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6、根据读书要求读课文:(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并能复述此故事;(2)、对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你想问什么?请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7、指名一人复述此内容。

8、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9、质疑:对于科学家的假想,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10、学生自由质疑。

12、自由感情朗读。

(二)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

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

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

(幻灯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三)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1、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2、让学生提出不懂的生字、词,共同交流、讨论。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

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附板书
19 黄河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炙烤
高大↓斜插沙土
完整干渴脚踩石头

陷进

化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