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土壤地理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地理实习报告集合5篇

地理实习报告集合5篇

地理实习报告集合5篇地理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__年8月1日至__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一]、概况: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实习时间:__年8月1日至__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

沿途认识植物。

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

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

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

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

②、扁柏:柏科。

③、马挂木:木兰科。

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

⑤、金钱松:松科。

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

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

⑧、大花金鸡菊:菊科。

⑨、胡桐树:胡桐科。

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

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用途:观赏。

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

用途:材用。

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

用途:观赏。

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

用途:观赏及药用。

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_3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_3

目录一实习目的 (1)二实习时间 (1)三实习区概况 (1)四实习内容 (4)秀峰 (4)海会镇 (5)三叠泉 (6)狮子洞 (6)五实习总结 (7)一实习目的此次地质实习是基于供水水文地质学这门课程的课堂学习进行的, 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使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老师一路陪同实地讲述该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所需了解的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 教授罗盘仪的使用, 达到具有初步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学会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

三实习时间2015.5.6 下午秀峰2015.5.7 上午海会镇下午三叠泉2015.5.8 上午狮子洞四实习区概况庐山, 又名匡山、匡庐,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内, 九江县一东, 星子县以西。

山体呈椭圆形, 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 长约25公里, 宽约10公里, 绵延的90余座山峰, 犹如九叠屏风, 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 主峰汉阳峰, 海拔1474米。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

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 壑谷20条, 岩洞16个, 怪石22处。

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 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 瀑布22处, 溪涧18条, 湖潭14处。

著名的三叠泉瀑布, 落差达155米。

是世界级名山, 相对高度1200—1400米。

最高峰为汉阳峰, 海拔1474米, 东偎婺源鄱阳湖, 南靠南昌滕王阁, 西邻京九通脉, 北枕滔滔长江。

芦林湖、石涧瀑、五老峰、险峰均为庐山著名的风景点, 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 宽约15公里。

东西两侧为大断裂, 山势非常雄伟。

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名山, 位于东经115°52′~116°8′, 北纬29°26′~29°41′。

雄踞于江西省北部, 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莲花镇附近。

地貌特征庐山的地貌景观较为特殊, 是一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 依次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叠加而成。

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20日实习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实习目的: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庐山地貌的形成过程、类型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类型、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土壤类型、植被分布等。

二、庐山地貌类型庐山地貌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构造地貌:庐山地处长江中下游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

庐山地区构造地貌以断块山、褶皱山和侵蚀山为主。

(1)断块山:庐山北部为断块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山势陡峭,坡度较大。

(2)褶皱山:庐山南部为褶皱山,山体主要由沉积岩和变质岩组成,山势起伏较大,地貌形态多样。

(3)侵蚀山:庐山中部为侵蚀山,山体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山势较为平缓,峰林、峡谷等地貌形态明显。

2. 流水地貌:庐山地区河流众多,流水地貌类型丰富。

(1)峡谷:庐山地区峡谷地貌以石门涧、三叠泉为代表,峡谷两岸山势险峻,河流深切。

(2)瀑布:庐山地区瀑布地貌以庐山瀑布群为代表,瀑布数量众多,形态各异。

(3)河漫滩:庐山地区河流在山前地带形成河漫滩,河漫滩上植被茂盛。

3. 土壤类型:庐山地区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红壤、黄壤、棕壤等。

(1)红壤:分布在庐山北部和东部,土壤质地黏重,肥力较低。

(2)黄壤:分布在庐山南部和西部,土壤质地较红壤松散,肥力较高。

(3)棕壤:分布在庐山中部和东部,土壤质地黏重,肥力中等。

4. 植被分布:庐山地区植被类型丰富,主要包括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甸等。

(1)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庐山低海拔地区,树种以樟、楠、栲为主。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庐山中海拔地区,树种以栎、槭、桦为主。

(3)针叶林:分布在庐山高海拔地区,树种以松、杉、柏为主。

(4)草甸:分布在庐山山顶和山谷地带,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

三、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庐山地貌实习,我们对庐山地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主要收获如下:1. 了解了庐山地貌的形成过程、类型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山水胜地,也是中国最早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的地方。

庐山是受晚古生代华南地台隆起所形成的山脉之一,其地质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包括了涵盖了由石灰岩地貌,玄武岩地貌以及花岗岩地貌等等。

本次庐山地质地貌实习,主要通过现场考察及实地测量,学习了庐山的地质构造,地貌发育,岩石类型、结构和成因等方面的知识,收获颇丰。

一. 庐山的构造庐山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受晚古生代华南地台及燕山造山带构造作用的影响。

在华南或称华南造山带分布,于晚古生代中期开始隆起,地层旋回为泥盆纪—三叠纪,而燕山造山带则是北方的造山带,于晚古生代至中生代形成,其中华南造山带和燕山造山带并存于燕山晚期,形成了我国的中生代造山带。

庐山构造历经亿万年,受到巨大的压力和磨蚀作用,出现了复杂的岩石形态和地质构造。

二. 庐山的地貌庐山的地貌以山为主,山峰密布,海拔高差大,地形多样。

庐山山脉横跨三江、九江和鄱阳湖城际地区,占地面积约1169平方公里,共有山峰震旦系蒙阳地区三叠系的魁星、海拔为1474.8米的三瓜山、吉山,蛇尖山和三联山等共三十九座,是中国南方地区的较为重要的山脉。

三. 庐山的岩石类型和结构庐山主要由石灰岩、玄武岩和花岗岩组成。

其中,石灰岩分为晚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的两个阶段,夹在中生代的华南花岗岩中间。

石灰岩为由钙质生物骨骼残余和碳酸盐组成的沉积物,常常造成石灰披壳现象、石灰岩碎屑岩和石灰质粘土矿物质为主要的地层。

玄武岩形成于中生代,深色固体,矿物多为铁镁质的矿物质,如辉绿岩,糖玄武岩等,玄武岩属于火山岩,成因与断裂有关。

花岗岩则是在中生代晚期轴;华南地体隆升的成果,其岩石属于酸性岩石,多种矿物仲含有石英和长石。

四. 庐山地质成因庐山的发展与华南地台的巨大隆升作用密切相关。

随着中生代晚期远东板块的逆冲作用,在华南地区地幔物质上涌的作用下,华南地台隆升,与燕山造山带碰撞相对应形成了安福—桐城断裂带,从而导致了基底结构变形,既现代的庐山大形的形成。

2024年庐山实习报告5篇

2024年庐山实习报告5篇

2024年庐山实习报告5篇庐山实习报告篇1(约4220字)1、实习时间:8月1日至8月8日2、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3、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

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

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

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一)垂直地带性土壤1、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

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

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当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

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3日期:8月3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土坑编号:00-3土坑类型:对照剖面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地形部位:山麓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地下水位:低母质:冲积物+砂岩指示动植物:毛竹子、灌丛、草木排灌情况: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土壤剖面图Ao枯枝落叶层Ah有机质层发生层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PH值AoAhB1B2B3Bc0-77-4141-7070-9191-140>1405YR4/25YR5/47。

地理认知实习报告庐山

地理认知实习报告庐山

实习报告:庐山地理认知实习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是一座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景观。

为了提高我们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实践能力,本次实习选择了庐山作为实习地点,希望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地貌、土壤、植被等方面的知识。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自然地理概况调查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沿着庐山的牯岭街、大月山、植物园、含鄱口等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进行了调查。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至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2. 地貌特征研究在实习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

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

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3. 土壤类型与垂直分布规律研究我们采集了庐山不同地区的土壤样本,对庐山的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主要土壤类型进行了识别和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剖面特征,我们了解了庐山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4. 植被类型与分布规律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庐山的植被类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庐山植被丰富,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等多种类型。

我们沿着实习路线,识别了常见的植物种类,进行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并了解了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

四、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庐山地理认知实习,我们对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地貌、土壤、植被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庐山地理实习报告_地信

庐山地理实习报告_地信

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23年8月1日至2023年8月10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人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全体实习生实习目的:1. 深入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貌、气候、土壤和植被等。

2. 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3. 培养野外调查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一)庐山自然地理概况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总面积约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北濒长江,南襟鄱阳湖,地势险峻,风景秀丽。

庐山地处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1. 地貌庐山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庐山地貌类型多样,包括断块山、褶皱山、丘陵等。

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等构成,岩石坚硬,地势险峻。

2. 气候庐山气候属于亚热带东部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约16.9℃,夏季最高气温约32℃,冬季最低气温约-10℃。

庐山多云雾,年平均雾日191天。

3. 土壤庐山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和山地沼泽土等。

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山顶多石质土壤,山腰多黄壤,山脚多红壤。

4. 植被庐山植被丰富,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竹林等。

庐山植物种类繁多,共有植物3000余种,其中珍稀植物30余种。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庐山自然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实习期间,我们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 地貌分析利用GIS软件,我们分析了庐山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数据,绘制了庐山地貌图。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庐山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2. 气候分析我们收集了庐山的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数据,利用GIS软件进行了气候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庐山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3. 土壤分析我们收集了庐山土壤类型、剖面特征等数据,利用GIS软件进行了土壤分析。

庐山实习报告(土地资源管理)

庐山实习报告(土地资源管理)

目录前言 (1)1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1)1.1 实习目的 (1)1.2 庐山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1)1.3 实习主要内容的问题分析及实习结果 (2)1.4 庐山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收获 (4)1.5 庐山自然地理学野外体会和建议 (4)2地图野外行径 (4)2.1地图野外行径目的 (4)2.2地图野外行径实习过程及内容 (5)2.3地图野外行径问题分析 (5)2.4地图野外行径实习结果 (5)2.5地图野外行径实习收获 (5)2.6地图野外行径体会及建议 (6)3庐山别墅及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 (6)3.1实习目的 (6)3.2实习过程 (6)3.3实习问题分析及实习结果 (6)3.4实习收获与体会 (7)3.5实习建议 (7)4庐山房屋调查 (7)4.1实习目的 (7)4.2实习过程及内容 (7)4.3实习的问题分析及结果 (8)4.4实习调查收获 (8)4.5实习体会和建议 (8)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9)5.1实习目的 (9)5.2实习过程及内容 (9)5.3实习问题分析和实习结果 (9)5.4实习收获和建议 (9)总结 (10)附录 (11)前言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以及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资源、环境问题等内容,自然地理学实习侧重于进行实地的系统的地理调查,通过调查实践掌握地理科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则是自然地理学课堂教学的延续,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掌握野外工作方法、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在庐山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课堂上的知识合理有机地运用在实践上,同时在实践锻炼中,对知识有个纠正,对以后发展方向和学习的方向都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1.1实习目的a)通过这次的实习让同学对庐山的地质地貌,植被土壤,气候水温,人文环境有一个整体而细致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b)以遥感图为底图结合旅游图,掌握野外步行的方位判定和路径绘制,在野外实习时标注出路径的方向和各个实习点和景点位置,并转绘到硫酸纸完成路径绘制和方位判定;c)了解庐山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的概况及庐山地区所看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分布、产状、形成原因,现象及庐山地质的类型(如断层,解理,褶皱等)及其形成原理等;1.2庐山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过程和主要内容(1)实习的时间6月28日-6月30日(2)主要实习线路:a)如琴湖---花径---天桥---锦绣谷---险峰---仙人洞b)芦林湖大坝---黄龙寺----黄龙潭c)含鄱口---庐山植物园---三叠泉(3)主要研究内容:a. 如琴湖成因、河流袭夺、花径b.天桥成因、锦绣谷c.仙人洞:佛手岩观察分析,仙人洞成因分析d.芦林湖大坝:河流袭夺、地形倒置与芦林湖形成,冰盆、纹泥问题讨论;e.黄龙潭:裂点类型识别。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庐山地质实习报告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 20xx 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庐山地理概况1.1 庐山行政区划图 1-1 九江市地理位置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境内。

整体而言位于江西省北部,频临九江市莲花县。

而庐山中也有居民居住,且有牯岭镇等集镇坐落其中。

就牯岭镇而言,其人口约有 1.5 万人辖芦林、长冲、日照、正街、窑洼、橄榄、大林、花径 8 个居委会和朝阳、胜利 2 个村委会。

有南北两条登山公路,北经威家抵京九铁路九江站及长江大桥和市区;南经通远上 105 国道、昌九高速公路及庐山机场,可以说对于一个山水风景区而言其交通是相当便利的。

地处高山,盛产茶叶。

特产有石鸡、石鱼、石耳、云雾茶。

牯岭镇是庐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有仙人洞、花径、含鄱口、锦绣谷、三叠泉等众多景点。

1.2 庐山地理位置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 115 度 52 分--116 度零8 分,北纬 29 度26 分--29 度 41 分,面积 302 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 500 平方公里。

北濒长江,南临鄱阳湖。

图 1-2 庐山的整体卫星图像图 1-3 庐山整体卫星图像,呈肾形1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 20xx 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1.3 庐山基本地理,地质特征庐山山体呈纺锤形,面积 302 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高1474 米。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

庐山年平均降水 1917 毫米,年平均雾日 191 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 7 月--9 月平均温度 16.9 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 32 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加上有山,有水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就山的形成来讲,其属于地垒式断块山,故庐山多悬崖峭壁。

总体来讲是由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

而山的北部多以沉积岩,包括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故整体较平缓,多亿褶皱地貌为主。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地理科学)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地理科学)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留下了许多自然地理遗迹。

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

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土壤植被垂直地带分布较为典型,地貌复杂,具有多处断层,褶皱构造。

这些独特的自然地理遗迹使庐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自然地理实习地点。

本次实习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在自然环境中进一步理解书本知识。

针对庐山的自然地理特点,联系书本知识分析庐山地区所看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分布、产状、形成原因,现象及庐山地质的类型(如断层,解理,褶皱等)形成原理等2实习概况2.1实习时间:2010年9月11日——2010年9月17日2.2实习地点:庐山庐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

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

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庐山地质地貌类型多样,植被种类丰富。

庐山位于江南台背斜与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地壳运动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和岩化作用明显,地层交齐全,岩性复杂,断裂发育,地貌形体典型多样。

因为地处我国亚热带气候区,地貌上属于中山。

尽管过去遭受人为干扰较大,但庐山地区植物区系仍然较为丰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自然植物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特征较好。

3实习路线9月11日:街心公园→月照松林→庐山气象站初步了解庐山地形地貌,特别是虎背岭至五老峰之间的构造地貌类型;“月照松林”处的地质构造情况,岩石成分以及风化类型;牯牛岭一带的植物类型与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庐山气象站的建设与布局。

9月12日:街心公园→女儿城水库→大校场谷地→博物馆实习内容为大月山一带地质地貌类型——河流袭夺,冰积地貌,岩石成分、构造等;大月山一带棕壤土壤剖面结构与成土过程;参观庐山博物馆。

最新庐山实习报告

最新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第一篇:庐山实习报告庐山实习报告——07地理教育(2)班余静实习目的: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2、为了能够初步掌握对一个地区自然地理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方法。

3、地貌:将地貌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认识有关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初步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初步培养野外认识和分析地貌现象的能力,以及地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4、植物:观察和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

5、土壤:观察当地土壤类型,学会对土壤剖面的调查和分析。

实习时间:2020年5月11日——2020年5月16日实习地点:江西庐山实习内容:1、地貌: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的大概地貌特征,进而分析一些地貌的成因,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

2、地质: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的地质构造。

分析庐山的形成。

3、植物:辨认庐山地区植物以及采集植物标本和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拉植物样方并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庐山地区的植物群落与环境进行基本调查和研究。

4、土壤:通过挖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

实习路线:2020年5月12日:美庐——庐山会址——庐山大厦——大较场——庐山博物馆——芦林湖——电站大坝——大王峰阴坡观察土壤剖面——石门涧峡谷。

2020年5月13日: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采集植物标本——圆佛殿——大天池——龙首崖。

2020年5月14日: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2020年5月15日:剪刀峡——望江亭——小天池实习报告:一、庐山概况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东经 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长约29公里,宽约16公里,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升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三、实习内容1. 地质地貌考察在庐山地区,我们观察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地层和构造,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地貌形成过程。

通过实地测量和观察,我们掌握了地貌类型、地貌形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2. 水文考察我们对庐山地区的水系、河流、湖泊等水体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水体的形态、流向、流速等特征,分析了水体的补给、排泄关系及水文循环过程。

同时,我们还采集了水样,进行了水质分析。

3. 植被与土壤考察在庐山的不同海拔和坡向,我们观察了植被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规律,记录了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

同时,我们采集了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类型、性质及与植被的关系。

4. 气象与气候考察我们利用气象仪器对庐山地区的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了观测,记录了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此外,我们还收集了庐山地区的气候资料,了解了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四、实习总结与收获本次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然地理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提升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白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后果。

本次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自然地理学的奥秘,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建议与展望针对本次实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展望:1. 加强实践环节:建议在未来的自然地理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地考察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庐山作为一个优秀的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实习环境。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关于庐山实习报告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就已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写一份实习报告做好总结了。

那么你知道实习报告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庐山实习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庐山实习报告11、实习时间: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

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

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

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

山体内的褶皱。

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

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

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

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

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庐山实习报告(1)

庐山实习报告(1)

庐山实习报告(1)第一篇:庐山地理实习报告庐山地貌实习报告1、实习时间:2014年10月9日至2014年10月14日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10月9日:气象站——剪刀峡——王家坡谷底。

10月10日: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军事基地——大月山水库大坝。

10月11日:含鄱口——五老峰。

10月12日:第四季冰川遗迹——羊背石——如琴湖——仙人洞——龙首崖。

10月13日:月照松林——庐山大厦小路边——女儿城南坡小路边——庐林大桥——大窖场谷底沟口。

内容详述: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二、庐山群落类型: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

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

另一个是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

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

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

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

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

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

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2、扁柏林——线状植被。

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庐山实习实训报告

庐山实习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9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江西庐山举行的自然地理实习实训。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庐山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认识,并掌握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从而巩固和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实习目的与要求1. 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地貌类型及其成因;2. 了解庐山山地土壤的主要类型、剖面特征及其成因,以及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3. 认识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4. 掌握地质地貌、土壤及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5. 培养实践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期间,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实习方法:1. 地质地貌考察:通过实地观察庐山地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等,了解庐山地质概况和地貌类型及其成因。

例如,我们观察了庐山的褶皱、断层构造地貌,如向斜谷、背斜山、次成谷、次成山、断层崖、垭口、单面山等。

2. 土壤调查:我们观察了庐山代表性的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并了解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3. 植被调查:我们识别了庐山山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如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丛等,并进行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4. 野外记录与绘图:我们使用罗盘、地质锤、铁锹、测绳、样品采集袋、野外记录本、铅笔等工具,对实习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和绘图。

四、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此次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收获:1. 深入了解了庐山的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 掌握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3. 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实习总结此次庐山实习实训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自然地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理(庐山)实习报告-13页精选文档

地理(庐山)实习报告-13页精选文档

地理(庐山)实习报告地理(庐山)实习报告目录一、实习时间3二、实习目的3三、实习内容3四、庐山概况3五、实习内容3【气象篇】3【地质地貌篇】4【植物篇】7【土壤篇】8六、实习感想10庐山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9.7.1-2019.7.6实习地点:江西庐山北部指导老师:贾玉连老师,刘春燕老师,郑院长老师,曹禺老师实习目的与要求:通过野外实习认识并学会应用地理测量工具;认识庐山的气象气候及地区差异,并对气候垂直地带性精心观察;认识庐山的土壤类型及组成,结构及分布规律;了解庐山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原因;认识庐山的植物,植物类型和植物分布。

实习工具:罗盘,地质锤,铁锹,样品带,皮尺,剪刀,记录本,笔,干湿球温度计,气压表,比色卡。

实习内容:认识庐山地区地形地貌及基本构造。

观察褶皱和断层构造地形,向斜谷,向斜山,单面山。

观察山地河谷地貌,了解河流形成与地质地貌关系,如河流袭夺,悬谷。

观察庐山土壤,红壤,黄壤,山地棕壤,山地黄壤,网纹红土,山地黄棕壤等土壤剖面。

认识庐山植被类型,进行植物群落样方调查,了解植物生长与周围环境关系。

了解庐山独特气候气象和自然环境关系,及对庐山居民的影响。

实习路线:7.1牯岭-气象局-月照松岭7.2牯岭-月照松岭-天桥-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7.3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五老峰-植物园7.4香山支一路-博物馆-黄龙潭-乌龙潭-黄龙寺路旁7.5植物园-含鄱口7.6王家坡-好汉坡庐山概况:庐山位于赣北,扼长江,鄱阳湖,处于赣、鄂、皖交界处,地理位置:115.8333-116.1667。

E,29.4667-29.75。

N;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为东北-西南走向,庐山地质地貌复杂,植被保存较好,风景秀丽,为世界地质公园,也是国内五教祈福圣地,避暑胜地。

庐山气候气象概况:(二)庐山气象站:海拔:1164.5m地理坐标:11559E 2934N气象站的选址:1、选在开阔地带;2、风向、风速标杆要在10m以上。

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庐山土壤实习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具有丰富自然地理资源的的名山。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土壤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我们一行人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于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庐山土壤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掌握庐山土壤的分类、特征及分布规律,提高我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期间,我们主要对庐山的土壤地带性分布、非地带性土壤以及土壤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实习路线包括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等地。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大量土壤样本,并对土壤的质地、颜色、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三、实习成果与分析1. 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通过实习,我们了解到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受海拔、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从山脚到山顶,土壤类型逐渐由红壤转变为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

这些土壤类型在质地、颜色、结构上各有特点,反映了庐山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2. 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非地带性土壤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如牯岭街附近的土壤由于长期的人类居住和开发,已呈现出明显的非地带性特征。

这类土壤质地较均匀,颜色较深,结构较紧密,与自然状态下土壤特点有所不同。

3. 土壤分布规律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与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山地河谷地貌中,土壤分布受河流发育、流向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影响。

此外,庐山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逐渐发生变化。

四、实习感悟通过此次庐山土壤实习,我们对庐山的土壤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罗盘、地质锤、铁锹等工具,掌握了地理环境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此外,实习还让我们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总之,此次庐山土壤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增强了我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册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册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册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庐山的地质地貌特征,深入了解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等地质过程在庐山地区的表现,提高我们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认识庐山地区的地层、岩石和构造特征;2)观察和研究庐山地区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3)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实地考察、观察、测量和样本采集等多种方法,以获得第一手的地质地貌资料。

三、实习成果与分析1. 庐山地区地层、岩石与构造特征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庐山地区的主要地层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等。

其中,石炭系和二叠系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三叠系和侏罗系主要为碎屑岩和火山岩。

庐山地区的构造特征主要以断层和褶皱为主,如庐山断层和五老峰褶皱等。

2. 庐山地区地貌类型及其成因庐山地区地貌类型丰富,主要有断块山、冰川地貌、流水地貌等。

断块山主要由地壳运动产生的断层和褶皱构造形成,如庐山主体就是由庐山断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

冰川地貌则是由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如庐山的汉阳峰、剪刀峡等景点。

流水地貌主要由河流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如庐山地区的河流峡谷和溪流等地貌。

3. 地质地貌野外调查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产状测量、地质剖面观察等基本调查方法。

通过实地操作,我们掌握了如何利用地质罗盘确定地质体的产状,如何观察和描述地质剖面的岩性、层理、构造等特征,以及如何进行样本采集和记录。

四、实习总结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庐山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地质地貌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激发了我们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和研究地质地貌现象,为保护和发展我国的地质资源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年级专业:2003级地理科学(师范) 姓名:陈漫遥学号:032614239指导老师:范小平、徐颂军实习时间:2005-6-29——2005-7-8撰写时间:2005-7-9——2005-9-47月1日7月2日庐山土壤地理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05-6-29——2005-7-8 实习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实习队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3级地理科学专业(师范)全体学生及带队指导老师范小平、徐颂军、潘颖君等。

实习目的:认识庐山主要山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掌握土壤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野外独立工作能力;初步掌握土壤的分层、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pH 值等的感知、辨认、校对、验证方法和实地实验方法;进一步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实习内容:分析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观察庐山山地的主要土壤剖面(9个);掌握野外土壤颜色、pH 值等简易实验方法。

实习用品:专业野外土壤地理实习用具。

如,铁锹、小刀、皮尺、门塞尔色卡、蒸馏水、滴管、pH 试纸、色盘(6格)、牙签、纸等。

实习路线:① 2005年7月1日8:30——14:00锦绣宾馆——大月山水库——大月山公 路旁——大较场:观察土壤剖面(山地棕壤、覆盖黄棕壤+草甸土)② 2005年7月2日8:00——11:00锦绣宾馆——大月山公路旁:观察土壤剖面(黄棕壤+埋藏古红土)③ 2005年7月4日6:30——16:30锦绣宾馆——五老峰——三叠泉:观察土壤剖面(石缝土)④2005年7月5日7:30——13:00锦绣宾馆——回龙路——黄龙寺——电站大坝:观察土壤剖面(山地黄棕壤——主要剖面一个;山地黄棕壤——对照剖面两个)7月5日1.庐山概况1.1 地理位置:庐山地区的范围界定为北至长江,南至星子县,东到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东岸湖口县,西至瑞昌县,包括庐山山体及以外的广大平原地区。

庐山地处:115°30′E——116°20′E, 29°20′N——29°50′N。

气候上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地势上属我国第三阶梯;地貌上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势平缓,江河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植物葱郁,土壤肥沃,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1.2地质概况:庐山位于江南台背斜与下扬子凹陷的交接地带(图1),地壳运动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性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地层较齐全,岩性复杂,断裂发育,地貌形体典型多样。

图1:庐山及其临近地区大地构造单元简图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的北端及淮阳弧形构造的顶端(图2),受地壳上升运动和南北水平运动的影响,东西收缩而南北伸长,造成东北——西南向伸展的断块山,与外围地区断裂下陷的江河平原——九江平原、湖泊——鄱阳湖在地貌上形成鲜明对照。

图2:庐山地区地层与构造体系简图1.3地貌概况构造地貌:庐山地貌形体在山体的北部和南部有明显差异。

山体南部以断裂构造地貌为主,山体中谷地狭窄深邃,谷底尖锐。

山体以独立山峰为主,山顶尖锐,山坡陡峭险峻。

山体北部以褶曲构造地貌为主,断层构造地貌亦很发育。

流水地貌:庐山山体为流水侵蚀中山地貌,谷地地貌在1000m上下有显著的形态差异。

山体外围地区,谷地宽广,阶地、扇形地、河漫滩发育。

冰川地貌(尚有争议)。

湖岸地貌:庐山东麓紧邻鄱阳湖,其湖面广阔,由平原、丘陵地貌环绕。

因此,湖湾、沙嘴、泻湖、湖滩、湖蚀崖、湖蚀柱、湖岸阶地等地貌发育良好。

岩溶地貌:庐山外围地区分布有震旦、奥陶、石灰系石灰岩,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地下岩溶洞穴、地上岩溶丘陵和岩溶谷地、洼地地貌。

1.4自然地理概况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基带气候受到大范围气候的制约,山体又具有山地气候特点。

总体情况为:夏短、冬长、春长于秋。

气温(以庐山牯岭镇1165m 为代表):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5℃,极端最低气温低至-16.8℃;夏季约低7℃,早晨最低气温常在20℃上下,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

云雾:庐山全年雾日多年平均188.1天,最少为158天。

降水:庐山牯岭年平均降水量为1833.5mm ,雨日多年平均为167.7天,而山下九江年均降水量为1300mm ,雨日多年平均为138天左右。

气候、植被、土壤等垂直地带性明显:从图3中可以看出对山地来说,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必然导致气候上的差异,从而形成气候、植被、土壤等的垂直地带性(图4)。

庐山亚热带的上限在南部约为550m ——600m ,北部约为500m ,大约在1250m 以上属于温带,其间为暖温带。

12汉阳峰大图3:庐山南坡垂直气候带示意图图4:植被、土壤综合剖面图示例2.庐山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土壤类型及其属性是与成土的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的,人们通常把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作为土壤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即五大成土因素,再加上人为因素,这六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对土壤的发生发展起作用。

其中以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形成,特别是对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对庐山土壤的形成和分布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给予庐山南(坡)部、北(坡)部的气候、生物和土壤的分布以一定的影响。

山体内部受外力作用塑造,形成起伏和缓的褶皱构造各种地貌形态。

山体外围地势低平,丘陵、阶地广泛分布,丘陵高度一般在海拔300-400米之间,为古剥夷面的残存部分。

阶地一般可分三级:10-15米,15-40米,80-140米。

这些地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土壤性状的差异和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

庐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决定了土壤类型的发育和发育程度。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植被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土壤的发育和类型与其相适应。

形成丘陵平原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的垂直带普。

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如,仰天坪一带,地形平缓,地面相对低洼处,因排水不畅,多生喜湿沼泽植被,普遍发生沼泽化过程,从而发育着山地沼泽土。

在江边和湖滨平地区,因地下水的影响,往往形成草甸土。

本区成土母质的类型多种多样,在山区剥蚀和侵蚀作用强烈,成土母质一般以坡积、坡积—残积为主,其上发育的土壤一般土层浅薄,且多含碎石块。

在丘陵和山地平缓之处,却广泛分布着一定厚度的残积母质,其上发育的土壤较深厚,质地较细,向下粗骨部分逐渐增加。

在湖滨及河谷地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的沉积物,其上发育的土壤组成物质较细,土层深厚。

第四纪风积母质分布也较广泛。

3.庐山主要土壤类型庐山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现将主要土壤的形成和有关特性分别简介如下。

3.1.1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100m以上(北坡),1200m以上(南坡)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残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

现以大月山公路去五老峰小路50m处的土壤剖面为例(表1)。

日期:2005-7-1 晴调查人:陈漫遥土坑编号:2003II-1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土坑地点:大月山公路去五老峰小路50m 地形部位:山麓土壤名称:山地棕壤地下水位:低母质:坡积物指示动植物:乔木:黄山松;灌木:桃金娘;草本:莎草、蕨类。

排灌情况:良好土壤所处经纬度、高度:经度:115°59.111′E纬度:29°33.716′N高度:1293m土地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发生层剖面深度(cm)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pH值A07A127 5YR 4/2 暗灰棕中-重粘团粒潮松多多—— 5.9A241 7.5YR 2/2 黑棕中-重粘小团块松多-中中—— 6.0 AB 54 7.5YR 3/4 暗棕中-重粘小团块稍松多-中中-少—— 6.1 B168 7.5YR 4/4 棕重粘(有砾石) 小团块-块状紧少少—— 6.2 B285 5YR 5/4 紫棕中-重粘小团块-块状紧少少—— 5.8 BC >85 7.5YR 5/6 淡棕中粘块状很紧———— 5.5 总深度:110cm 总体质地:中粘表1——土壤剖面(附图1)由表1可知,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太明显,土壤粘重较高;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交换性能强,从而使山地棕壤成为很优秀的土壤。

而形成山地棕壤特点主要是有两个成土过程决定的。

(1)腐殖化过程土壤形成中的腐殖化过程是指在各种植物作用下,在土体中,特别是土体表层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它是土壤形成中最为普遍的一个成土过程。

庐山的山地棕壤在年积温≥10℃为4500℃——6000℃,年降水量为800mm——1500mm,植被覆盖良好等条件下,适宜的气候使森林归还量大,植物矿质化的速度慢于腐殖化的速度,从而使有机质以积累为主,有机质含量高(其厚度>15cm)。

A1、A2、AB等层形成了暗色的腐殖质层。

(2)粘化过程此处降水丰沛,季节风化明显,岩石风化温和从而形成特殊的粘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颗粒细小,下行水将粘粒垫积在中下层并富集。

土壤剖面的质地大多表现为中—重粘。

(3)微酸性土壤>800mm的降水,使蒙脱石(偏中性)中的金属离子Ca、Mg、Na部分保留在土壤中,而Al的作用不活泼,形成的Al2O3、Fe2O3释放了部分的Al,温带的Al作用较弱,但Al的水解作用大,将H+还原出来,造成pH值偏小,最终形成微酸性的土壤。

有机胶体——腐殖质和无机胶体——高岭土(SiO2)相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该物质使土壤的交换性能更强。

在地带性土壤中,山地棕壤是很优秀的土壤。

山地棕壤的顶极位置:庐山的海拔高度没有超过1500m,到达庐山顶极的位置,其土壤仍为山地棕壤。

但其基本情况与非顶极位置的棕壤有所差别。

总体来说,顶极位置的棕壤土层薄,大多没有超过50cm,但结构完整。

在较薄的土层中,A层竟有20cm厚。

说明顶极位置的棕壤也是肥力相当的优秀土壤之一。

3.1.2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m(北坡)——1200m,900m(南坡)——1200m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现以回龙路100m 处(表2)的山地黄棕壤为主要剖面,三宝树简易公路50m 处(表3)和三宝树简易路300m 处(表4)的山地黄棕壤为对照剖面,对庐山的山地黄棕壤进行初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