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_:寻觅社会的真谛_高考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_:寻觅社会的真谛_高考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15e83b3fd0a79563c1e72a0.png)
【全书基本框架】
辩证的唯物论4、5
辩证唯 物主义
哲学 马克思 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 社会历史观11
人生观价值观12
一般到个别 整体与部分
探究:
有人说:“英雄造时世” 。
是唯心史观。
也有人说 “时世造英雄”。
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例5(2009,安徽)
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例4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 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B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 环境、人口因素等,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 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 俗习惯等。
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总结:社会基本矛盾及一般规律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轮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11c44a3c1ec5da50e2703d.png)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人民群众的含义;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分析: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本讲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本讲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考点点拨】一、正确认识社会重要概念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人民群众: A、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重要原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第一位);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C、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
![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2b246bd876a20029bd642daa.png)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表现在 三方面: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 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 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材料一: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陈列着由安徽凤阳 县小岗村18位农民于1978年签下的一张包产合同书。 当他们冒着坐牢的危险,眼含热泪在合同书上按下18 颗鲜红的手印时,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是在书写 着一页新的历史。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 村经营管理体制的最重要的改革,给中国农村带来了 举世公认的变化。
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变社会关 系,从而不断地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小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 三个方面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论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生产关系 适合生产力 状况规律)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 通 过 实践 不 断 解 决 社会历史发 展总趋势 决定 生产 生产力 关系 反作用
(上层建筑 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规律)
经济 决定 上层 基础 建筑 反作用
—阶级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阶级社会 斗争 过程是曲折 的 途径 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
( 推动作用的 )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 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劳动群众) 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 国者)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https://img.taocdn.com/s3/m/878dc6166edb6f1aff001fc1.png)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们活动的结果,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 人们活动的结果 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 自觉意识和目的,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 假象 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 目的等决定的 由人们的动机、 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因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因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教材86 87页 相关链接) 86具体原因 (教材86-87页 相关链接) ①社会历史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对象(由有目的、有意 社会历史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对象(由有目的、 特殊的认识对象 识的人的活动构成) 识的人的活动构成) ②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主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主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剥削阶级的偏见(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 剥削阶级的偏见(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
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物质方面 内容: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 内容: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 —— 地理环境(自然条件) 地理环境(自然条件) 人口因素 对社会生活起决定作用 对社会生活起决定作用 对社会生活具有影响作用 对社会生活具有影响作用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思考: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什么身处同一 思考: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什么身处同一 时代条件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思想观念呢? 时代条件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思想观念呢 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思想观念 如:老板与职工、生产者与消费者、农民与工人、 老板与职工、生产者与消费者、农民与工人、 学者与普通劳动者…… 学者与普通劳动者…… 思想观念的差异,源于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关系 经济活动中的 思想观念的差异,源于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关系 和地位不同 生活的社会环境 职业、学历等不同 不同, 社会环境、 等不同。 和地位不同,生活的社会环境、职业、学历等不同。 教材88页 教材88页:专家点评 88 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也受社会地位、教育、 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也受社会地位、教育、 职业等影响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https://img.taocdn.com/s3/m/228a43b05727a5e9846a6150.png)
第十一课练习:寻觅社会的真谛1.冷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安宁和发展,期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但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并未退出历史舞台。
美国多次公开阻挠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这就是冷战思维的一种典型表现。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反映了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D.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荣辱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由于经济地位的区别,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常常有所不同;由于具体利益的差异,人们的愿望和要求往往不尽一致。
一项措施出台很难使所有人同等受益,总会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一个人在改革中不可能始终受益,难免有时满意有时不满意。
上述材料说明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②社会意识不可能统一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社会意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A.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B.把农业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C.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点和客观规律的束缚5.“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点上的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8页)。
上述观点表明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6、“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躬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课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3627a29ddaef5ef7ba0d3ce6.png)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动中,在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及其解决方式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 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区别:①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 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 者等三个基本因素。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 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②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 的相互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产品如何分配三方面内容。 (2)联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 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 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 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例: [2013· 高考四川卷,14.(1)]创新社会管理,共建活力中国,共 享和谐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 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 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 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 均须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 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 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 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 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 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 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 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社 会管理创新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四: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doc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四: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5e39f8fad51f01dc281f1d9.png)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4)人民群众的含义(5)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4)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二、【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可划分为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和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两大部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一趋势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四、【方法点津】:(1)运用对比方法认识几种社会生活概况。
(2)联系社会实际对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加以理解。
(3)撰写论文,深入理解某一知识点。
五、【课文导语】: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其发展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因此,在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中存在着共同的规律。
但是,社会又不同于自然界。
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4.11 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4.11 寻觅社会的真谛](https://img.taocdn.com/s3/m/20ccb1d3050876323112129d.png)
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也是我党对待群众的根本态度和
简要归纳
脉 络 梳 本 理 课 要 旨 提 图 纲 示 挈 领
1个总趋势 1个基本观点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2个基本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3个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非对抗 性的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 生产关系 适应生
产力的发展,使 上层建筑 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温馨提示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从方向上看是前进
的、上升的,具体的讲就是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地位 ①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 人民群众 创 造的历史。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 物质财富 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 精神财富 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是 社会变革 的主 力军。
温馨提示
不能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
者、知识分子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为知识分子也是
人民群众的一部分。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含义
全心全意 为 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人民服务,一切向 人民群众 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路线:一切 为了 群众,一切 依靠 群众,从群
温馨提示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可表现为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识
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的 自身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 作用与相互影响以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等。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edd2e528e9951e79b8927d7.png)
19/48
答题模式
关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论述题一般解题范式
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是人类社会生存 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一。
②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材料分析 ③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应时,促进生产力 发展,不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材料分析
16/48
哲学原理总结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必背点)
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
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 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生产 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 揭示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 力状况的规律。
启示:尊重生产关系一定要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基本含义
社会存在 含义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 包括政治思想、道德、 内容 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 法律思想、科学、艺术、 宗教、哲学等社会的精 方式 神生活。 △人类的社会生活 社会的物质生活
社会的精神生活
8/48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5/48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 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18全国Ⅰ40 2017全国Ⅰ40 2017全国Ⅲ20 2017全国Ⅲ21 2016全国Ⅰ22 2016全国Ⅲ22 2015全国Ⅰ16 2015全国Ⅱ19
试题调研P73考向1-1+3 P74对比记忆
10/48
知识拓展
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 一位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说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有以下五个表现: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意识超 前于时代的发展。 2.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比如:18世界末19世纪初,德国经济还比较落后, 但是德国哲学超前发展。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继承性。比如:一个民族的哲学,文学,宗教信仰 等意识形式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连续性。 4.各种社会意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比如:法律会对艺术产生影响,哲学会对文学产 生影响,哲学思想和宗教思想互相影响。相互影响说明他们是各自独立的。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 碍社会的发展,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548d5e76c66137ee0619fd.png)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4)人民群众的含义(5)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4)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二、【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可划分为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和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两大部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一趋势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四、【方法点津】:(1)运用对比方法认识几种社会生活概况。
(2)联系社会实际对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加以理解。
(3)撰写论文,深入理解某一知识点。
五、【课文导语】: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其发展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因此,在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中存在着共同的规律。
但是,社会又不同于自然界。
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政治哲学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课_寻觅社会的真谛1
![政治哲学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课_寻觅社会的真谛1](https://img.taocdn.com/s3/m/8047442c2f60ddccda38a020.png)
练3 :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 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 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 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
(社会发展的动力、
主体、规律、趋势)
价值观
(价值选择与价值观、 人的存在及价值实现)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寻 觅社会的真谛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价值与价值观
第十二课 实 现人生的价值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综合探究---坚定思想铸就辉煌
×
练5. “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 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 人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 )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 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 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 决定
制度和设施
决定 生产力 反作用
反作用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3、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根本,是一切矛盾的物质 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 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 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 盾运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所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不仅遵循它自身的运动规律,而且服从于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https://img.taocdn.com/s3/m/35d3f6b177232f60dccca19f.png)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生 会产 引力 起的 生状 产况 关决 系定
【名校课堂】获奖PPT-年高考政治一 轮复习 课件: 生活与 哲学第 十一课 寻觅社 会的真 谛(最 新版本 )推荐
上层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四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工作,但 受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民法 典的制定未能完成。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日益成熟,民法典的编撰具有了现实的基础。 经济基础 说明经济基础的变革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而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 基础状况时,它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特别是当它为先 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
展起阻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
生产力 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
决 定
反 作
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
用 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名校课堂】获奖PPT-年高考政治一 轮复习 课件: 生活与 哲学第 十一课 寻觅社 会的真 谛(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年高考政治一 轮复习 课件: 生活与 哲学第 十一课 寻觅社 会的真 谛(最 新版本 )推荐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 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名校课堂】获奖PPT-年高考政治一 轮复习 课件: 生活与 哲学第 十一课 寻觅社 会的真 谛(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年高考政治一 轮复习 课件: 生活与 哲学第 十一课 寻觅社 会的真 谛(最 新版本 )推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教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4b3d63be1e650e52ea9969.png)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08江苏考纲: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社会主义上的基本矛盾的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运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知识结构:一、社会发展的规律1、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社会存在的含义: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内容②社会意识的含义:指社会生活的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B.C.(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从根本上说,,但它有时会,有时又会。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
【注意】★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1)唯物主义历史观: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①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②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其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https://img.taocdn.com/s3/m/108dbf08bcd126fff7050b29.png)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3、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规律
(2)
1、生产力 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反作生用产力:
当生产关系 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
生产力的推动发展。当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 况时不,适合会 生产力的发展。阻碍
3、规律:
。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杰出人物。
判断图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P93
1、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
➢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
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 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唯物和主义 的辩有证法机统一;唯物辨证的 和唯物辨证自的然观 的有机统一。 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点是辨证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基本观点。
思考:为什么马克
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 的规律,作出科学的
决定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反作用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1)前进的、上升的,但发展的 过程是曲折的。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导引】 (2013 年北京文综,39,12 分)中国梦具有深 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某班同学围绕 “中国梦” 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 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 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学乙: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通过改革开放, 人民生活富起来了。历史表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 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 与社会意识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 运动;(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本课在近几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主要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历 史发展的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2.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 3.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创 造者 1.从考查内 容上看
同学丙:我要刻苦学习,考上医科大学,将来当一 名出色的医生,努力工作,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实 现人生价值,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 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并运用《生活与 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 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 发展决定社会意识 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 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从性质上说,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 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辨别区分
上层建筑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中的 精神方面,而上层建筑既包括制度 和设施等社会存在的内容,也包括 意识形态等社会意识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 实现的。 2.特点: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3.解决方式: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即改革加以解决。
2.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 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 第二位的。 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 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 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 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 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 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 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①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 动社会进步。 ②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 碍社会前进。
2.连线:找出下列各自对应的内容
3.简答: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 (1)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 (2)人们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 答案:(1)(2)(3)属于社会存在,(4)属于社会 意识。
考点突破
考纲 展示
考情 分析
2.从考查 形式上看
试题考查贯彻贴近时政、 贴近生活的原则,突出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 读能力;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兼顾,选择题以发散性思维为主,非选择 题以集中性思维为主。
基 础 整 合 热 点 聚 焦
考 点 突 破 易 错 演 练
基础整合
网络构建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
基础梳理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
考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点透析
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4.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是矛 盾的。图示如下: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高考扫描:2013 年北京,39,非选;2013 年浙 江,27,选;2013 年山东,25,选;2012 年新课 标全国文综,23,选;2012 年广东,35, 选,2012 年江苏,37(1),非选;2012 年大纲 全国文综,38(2),非选。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原理内容: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
预习自测
1.判断正误 (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 (2)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 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