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整理2017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汇编

合集下载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2020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2020版)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性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
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中国医院协会发布了2019版的患者安全目标,其中包括十个目标,旨在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水平。

目标一是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为此,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并鼓励应用身份信息识别技术。

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

同时,还要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是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医疗机构应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同时,还要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以及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

目标三是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同时,还要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

目标四到目标十分别是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提升管路安全、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以及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

这些目标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为了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并且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指标,持续改进。

同时,我们还需要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设施和有效的监管。

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用品,遵循无菌操作要求,确保安全注射,并安全处理医疗废物。

此外,我们还需要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和监测机制,制定多重耐药管理制度。

最后,我们需要落实器械相关感染的防控措施并加强相应感染监测与反馈。

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为了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我们需要建立医务人员间的有效沟通机制,规范信息交接流程,保障相关医疗照护措施落实到位。

2019年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年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落实督查
• 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 第一季度检查存在问题
• 1例.有,备占血总者调手查腕人带薮未而填5.写75血% 型5
• 2.手腕带项目不完整有漏项2例,
占总调查人数的2.30% • 第二季度检查存在问题
• 1.有备血者手腕带: 例,占总数调查人
• 2.床头卡信息与病人不符1例, 占总调查人数的1.15%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护理安全警示教育
背景
• 患者安全目标是倡导和推动患者安全活动最有效 的方式之一,是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 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工作, 中国医院协会从2006年连续发布《患者安全目 标》。2019版是在历年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我国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使 之普适性、简明化、标识化、更具操作性。
• 对传染病人、药物过敏、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 有明显识别标志(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职能部门应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对制度
• (一)定义: • 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
医疗行为和机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 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的查对制度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
看似:葡萄糖注射液、氯像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
液(250ml)、甘露醇注射液
肾血速瞽用血 听
凝酶、蛇毒凝酶、注射用血塞通、注射
多规:注射用血塞通(冻干)(0.2g、0.4g) 注射用头抱吠辛(0.75g、1.5g) 注射用头抱曲松钠钠(LOg、2.0g) 注射用青毒素(80万、160万)
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 安全等相关方面。 2.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应当

2017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1]

2017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1]

2017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1]2017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患者由至少两种标识认定,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

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二)在输血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的身份。

(三)对手术、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一)择期手术须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该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

规范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和流程,切实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化疗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制度及流程。

(四)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一)落实手卫生规范,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和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无菌临床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三)有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规范,尽可能降低医院相关感染的风险。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共5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内容完整优秀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内容完整优秀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四)提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五)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有明显识别标志(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六)职能部门应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一)择期手术须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一)建立规范化信息沟通程序,加强医疗环节交接制度,包括医疗护理交接班、患者转诊转运、跨专业团队协作。

(二)规范医嘱开具、审核、执行与监管常规和/或处理流程。

(三)在实施紧急抢救时,必要时可下达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诵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四)接获患者非书面的重要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五)建立跨专业的有效沟通培训机制,减少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方式的差异性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确保沟通准确、通畅、便捷。

目标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臵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尽可能降低医院内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如VAP、CTBSI、CAUTI及SSI。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独立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

(五)加强围术期疼痛管理。

(六)加强孕产妇安全分娩管理,落实世界卫生组织安全分娩核查表实践指南。

(七)建立完整的标本采集、标识、运输、交接和报告制度,实现标本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疗质量。

2019 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的提出,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和重点,旨在进一步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在医疗过程中,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至关重要。

这需要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任何诊疗活动前,都要通过两种及以上的方式来确认患者身份,比如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出生日期等信息。

同时,要确保患者佩戴的腕带信息准确无误,以便在诊疗过程中随时进行身份确认。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用药错误是医疗安全中的常见问题。

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医疗机构要加强药品管理,规范药品的储存、调配和使用流程。

医务人员在开具处方和给药时,要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药时间等。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用血安全同样不容忽视。

医疗机构要严格遵守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做好输血前的评估、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工作。

在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围手术期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整个过程。

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疾病情况、手术风险等,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手术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规范手术操作流程,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手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感染是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安全。

医疗机构要加强感染防控工作,建立健全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和流程。

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感染防控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与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与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瞧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与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与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与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与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资料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资料

2019 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2017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17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17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目标细目:【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患者由至少两种标识认定,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

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二)在输血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的身份。

(三)对手术、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一)择期手术须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该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

规范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和流程,切实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化疗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制度及流程。

(四)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一)落实手卫生规范,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和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无菌临床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三)有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规范,尽可能降低医院相关感染的风险。

2017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7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 另外,有一些特殊患者可能由于麻醉状态、 身患传染疾病、精神异常等无法与医务人员 正常交流。对于这些患者的身份识别,除腕 带外,还应有如指纹、照片等其他身份识别 方式,以确保正确识别特殊患者身份。
目标一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一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 除此,我们还倡导如下: • 加强对患者识别工作的重视,医疗机构领导 应当在该项工作中给予支持。 • 在同一医疗机构包括分院等应建立统一、简 单的患者识别制度及程序。 • 就诊前获取正确的患者身份并核实,尽量避 免将身份信息容易混淆的患者置于同一诊疗 单元中。
目标一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 此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条码扫 描技术已在医疗机构广为应用,但不能将该 技术作为唯一的识别标准。因为腕带信息仍 有错配腕带、信息系统错误等问题,同时仅 扫描腕带信息也会减少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 的沟通。一种建议的做法是同时使用腕带和 开放式提问两种方式核查身份(即主动询问 患者的身份信息,而不是让患者进行“是” 或“否”的确认)。
• 针对这样的事件,美国急救医学研究所、澳 大利亚医疗卫生质量和安全委员会、中国医 院协会等国内外组织都提出了确保正确患者 识别的措施惜 。 其核心措施便是“执行患者查对制度”和 “使用至少两种标识进行识别”,但所使用 的“识别标识”必须是患者的姓名、出生日 期等固有属性标识,不能使用病房号、床号 等人为建立且容易变化的非固有属性标识。
目标三 确保用药安全
目标三 确保用药安全

无论是医师的处方药品还是患者自行购买 的药品,其目的是缓解和治愈疾病,但用药 不当或用药错误不但不能缓解疾病,反而 “帮倒忙”,可导致伤害,甚至出现严重药 物不良事件。

目标三 确保用药安全
• 医疗系统涉及复杂的临床用药与药品管理,潜 伏着用药安全隐患。仅在美国,因用药安全问 题每年有高达150万患者受到损害,而且用药 安全问题位居最常见、最昂贵医疗责任索赔中 的第2位。我国在2012年建立了用药错误监测 与报告系统,但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目前 尚无用药错误的准确数据。一项调查显示,用 药不当占比为12-32%,并有造成患者伤残甚至 死亡。毫无疑问,用药安全威胁着人类健康, 已成为全球公共安全问题。

2019年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年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 更有系统的表达 • 避免书记遗漏
• 有助于预警评分系统
使用
• 表达方式一致,有利
于沟通
• 提高沟通效率
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 SBAR沟通模式
• 适用范围
- 1.病情交接
• 2.医护间病情汇报 • 3.临床危急值报告 • 4.病区间患者转运
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案例
• 某日下午,办公室护士上班发现电脑医嘱里有一
• 目前发生了说明(S)
• 说明情况导致的(B) • 我认为问题是什么(R) • 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A)
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推行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 S Situation(现状)
• S:包括患者的床号和姓
— • B Background(背景)
名、患者问题
• A—Assessment(评估) • B:包括患者主诉、问题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
• 目标一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 目标二 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 目标四 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 • 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 目标七 提升管路安全 • 目标八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 • 目标九 加强医学设备安全管理与警报管理 • 目标十 加强电子病例系统安全管理
― • R Recommendation (建议)
的依据及分析
• A:包括患者的异常反
应、异常报告值、患者
的心理状态、对问他的
评估、观察要点
- R:包括己采取的护理措
施、对问题处理的建议
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 护土
SBAR沟通模式一意义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详细)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详细)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二、提高用药安全。

1.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2.有误用风险的药品要严格管理。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5.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7.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8.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要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不得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或检验数据。

2.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时,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

3.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提供服务能力和对象,针对报告途径、重点对象、报告题目等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2017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17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17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患者由至少两种标识认定,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

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二)在输血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的身份。

(三)对手术、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一)择期手术须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该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

规范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和流程,切实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化疗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制度及流程。

(四)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一)落实手卫生规范,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和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无菌临床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三)有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规范,尽可能降低医院相关感染的风险。

(四))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