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方言概述
浅析静乐民间文学
浅析静乐民间文学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静乐县地处晋西北汾河上游,山区和黄土丘陵地形为主[1],交通不便形成了朴实的社会风气。
民间文学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体,是文化符号的表现方式之一,作品作为载体将其意义传承。
静乐民间文学取材广泛,素材涉及劳动人民生活的各方面。
通过两次整理收集[2],收集题材包括民间故事、歌谣和谚语等,其中,民间故事包括故事和传说;歌谣分为劳动歌、生活歌和时政歌;谚语由生活和生产两部分组成。
一、地域方言与地名由来静乐民间文学作为特定地域环境下劳动群众的创造产物,在民众中间广为流传,其作品带有口语化的特征,内含地方特色的方言。
情感丰富的表达方式、语气助词大量应用和大众喜闻乐见的结构,联系着人民对于生活的期望和对现实的描述,社会生活中常见景物和物品词汇丰富。
常见于民间歌谣和谚语中,“迎春揽工”:“二月里龙抬头,打发女儿上绣楼,手扳栏杆望下瞭,瞭见那迎春哥哥实在风流”。
“瞭”在方言中为看、观察的意思,在静乐方言中普遍应用,尤其是山地中视线受阻。
童谣“嗷嗷”:“嗷嗷,嗷嗷。
圪摇摇,住姥姥,姥姥家吃软糕,香的你娘咀圪超”。
叠词的“嗷嗷”“摇摇”应用是口语化的表达,更贴近实际生活,“香”在这里的意思是嘴馋,流口水,一字巧妙地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变化。
反映气象农事的谚语:“头九二九呵门叫狗,三九四九冻烂疙臼,五九六九沿河串流,七九开河不开,八九雁来定要来,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在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气象现象后,准确地将物候通过方言语汇再现。
地名的由来同样是文化符号在社会生活中内涵建构,如《悬钟馒头塔》和《太子寺的由来》。
《悬钟馒头塔》,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九个阳婆婆,把大地烤的火烧火燎的,后来天上派神仙来射阳婆婆,连射八个。
到了第九个的时候,用力过大把弓弦拉断了,吓得阳婆婆就跑。
山西方言大全你想知道的方言都在这里
山西方言大全你想知道的方言都在这里个就——蹲着二老板——三、四十岁的已婚女人不尿——不理的贬义用法一或——一次,一下能带——鼻涕费!——疼的时候会这么说奔儿喽——脑门儿刻膝盖——膝盖撇了——乱讲,瞎说抬死你——整死你剩——什么咋来来——怎么了?悄悄哇——安静烈着了——生气坷梁——别扭疙蛋——疙瘩不浪——像木头段子的东西不待要——懒得去欢欢儿的——赶紧的,快点妨祖——连累人的人难活——身体不舒服搓火——讨厌但求是——不咋地猫两眼——看两眼比兜游子——欠揍的人各料——丑,不平各出——皱褶太多,或指小气各留——细长的物体不直各跑——常在前面加个’灰’,指不是好人各蛋——圆的东西,各蛋蛋也是圆的东西比前者小各搅——搅和,各搅搅是很久以前的一种糖的名字各影——恶心麻球烦——麻烦憋缺——心里不舒服喜人——让人喜欢咋也——估计醒的——知道个踏——唠叨闹不机密——不知道邀——用秤称胰子——肥皂冒——扔础——向前摔倒滴溜——用手提做害——浪费,糟蹋咋接来——怎么了?(巴彦淖尔盟方言)接察——还可以,凑合如发--舒服受应--舒服各次--撒娇各产--撒娇挑衅山西方言主观题大测试,看你能对几道:1.“球迷性眼”的意思是:A.球迷的视力很好B.球迷的视力很差C.德性样儿D.形容人很可爱2.“猴鸡割梭”的意思是:A.猴和鸡狼狈为奸B.形容事物或人猥琐C.形容人聪明灵巧D.猴鸡不合3.“合操五烂”的意思是:A.是一种山西面食B.事情进展慢C.遇到困难应该坚持D.肮脏,不整洁4.“求毛鬼胎”的意思是:A.形容人吝啬,小气 B.人心怀鬼胎 C.乞求神灵保佑 D.龌龊5.“歌捞捞”是房屋的哪个位置:A.书房 B.屋顶 C.角落 D.客厅6.“夜天”是哪一天:A.昨天 B.今天 C.明天 D.后天7.“希荒”的意思是:A.失去希望 B.可怜 C.荒凉 D.充满希望8.“起三”的意思是:A.早晨三点起床 B.晚上三次起夜 C.一家三口 D.有出息9.“桑”在以下哪个场合最常使用:A.吵架时 B.运动时 C.浇花时 D.养蚕时10.“马怕”是:A.一个词组 B.一个副词 C.介词 D.形容词11.“泼散”的意思是:A.泼水 B.不吉利 C.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D.一种中药12.“地懂”的意思是:A.一种迷信语言B.祭祀C.形容土质良好D.反应13.下列哪个不是太原话中常用的语气词:A.嘛B.哇C.咧D.了14.太原话中“各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A.球状物B.棒状物C.带状物D.粉末状15.“腰腰”是一种什么服饰:A.短裤B.马甲C.背心D.大衣阳泉的方言求迷性眼=求势=傻样扁食-饺子摸滥-步行铁匙-勺子缺灯-火柴得(音"叠")手-舒服得(音"叠")脚(音"觉")-得意意马咯增-迷迷糊糊咯挤马眼-小气展展挂挂-穿着整齐细水汗流-汗出得多歪则棱砍-歪头瞪眼歪扭散砍-歪歪斜斜草鸡-烦草鸡麻爬-烦透了傻不几几-太傻冰巴污凉-温度低忽里郎当-不稳鬼眉溜眼-鬼头鬼脑万儿八千-数目大大明白天-光天化日磕头捣蒜-央求人接二片三-接二连三圪顶盖-膝盖的脑-脑袋崩楼-脑门脖项骨-脖子解在点-保养点倒灶-倒霉努艳-出风头撇-聊天,说话胡撇-胡说日干--有限傻喜(人名)--不清楚的人不机米--(同上)吸熊--(同上)设多[dua]一般格真拽蛋了=扯蛋土霉形眼的?超落远远的拾破恩们?拽蛋:它的含义是?你咋?闹呀?=怎么的?找茬是吧?小儿,油了哇?=你很牛B是吧?闺女,咱俩找哇?=MM,我想和你搞对象!俺孩可亲了,片张呢格丁了~~~~~~~~~ 哈哈这苹果真好吃就是有点各燃(不新鲜),这面包也不错,就是有点活旋(太软,分量不够)我含(还hai)尿你哩.."老门不尿你;我不勺你浇头/卤---臊。
关于晋语的介绍与分类
关于晋语的介绍与分类关于晋语的介绍与分类⼀、晋语简介晋语指⼭西及毗邻地区有⼊声的⽅⾔,分布于⼭西、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治区等五省区的174个县市,使⽤总⼈数达到5000多万⼈。
其中⼭西78县约2000万(不含运城和临汾⼤部,运城话和临汾话属于关中系统,中原官话汾河⽚)、内蒙古中西部、河北西部、河南北部各近1000万,陕北有300多万。
1996年世界107种主要语⾔排名,晋语位列第22位。
晋语列为中国第⼗⼤汉语⽅⾔,源于1986年中国社科院和澳⼤利亚共同主编的《汉语⽅⾔地图集》⾥⾸次把中国著名语⾔学家李荣先⽣提出的中国第⼗⼤汉语⽅⾔“晋语”列⼊,从此晋语脱离了“官话”(俗称“北⽅话”),成为与官话、吴语、粤语、闽语、湘语、赣语、徽语、客家话、平话相并列的⼗⼤汉语⽅⾔之⼀。
晋语的最重要特征是有⼊声,这和北京的官话很不相同,晋语⽐北京话的语⾔特点古⽼很多,有学者戏称之为“北⽅话中的⼭⾥话”。
按李荣先⽣的分类,晋语可以进⼀步分为下⾯⼋⽀∶并州⽅⾔∶分布在⼭西中部,包括太原。
吕梁⽅⾔∶分布在⼭西西部与西北部。
上党⽅⾔∶分布在⼭西南部。
五台⽅⾔∶分布在⼭西北部与内蒙古中部。
⼤同-包头⽅⾔∶分布在⼭西北部与内蒙古中部。
张家⼝-呼和浩特⽅⾔∶分布在河北北部与内蒙古中部部分地区。
邯郸-新乡⽅⾔∶分布在⼭西东南部、河北南部与河南北部。
志丹-延川⽅⾔⼆、对晋语分⽚的质疑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对晋语作了深⼊研究。
⽐较突出的是利⽤⽹络论坛开办的研究,最为好的是“潇涂轩晋语论坛”,⽹址为/。
现将对晋语分⽚的⼀些不同意见作⼀说明:⽬前学术界根据调类将晋语划分为以上⼋⽚。
这样的划分简洁明了,看似也很有规律性。
但是⼀通过具体的⽅⾔⽐较,这种划分⽅案就问题较多。
1.按照这种划分,原本相近的⽅⾔被划为两⽚,⽽差别很⼤⽅⾔反⽽被归到⼀起。
最为明显的就是⼤包⽚这个⽅⾔分区,与⼤同话最为相近的阳原、丰镇话都被划到了张呼⽚,⽽与⼤同话差异甚⼤的河套⽅⾔反倒和⼤同话放到了⼀起。
忻州方言的声母
“ 乌无五雾” 为零声母[ u , 娃外王文” 一 ]读“ 为唇齿浊
这篇文章中的忻州指的是广义 的忻州市 , 即原含十
四个 市县 的忻州 地 区 。
忻州市位 于山西省北 中部 、 省会太原 市北部 。 北倚内长城与大 同市 、 朔州市 、 内蒙古 自治区为界 , 西临黄河与陕西省相望 , 东傍太行山与河北省接壤 ,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忻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 2 卷 2
[] 到[ ] D 声母 o声母 的演变 , 尚需我们作深入的调查
和 研究 。
台、 、 、 代县 静乐 宁武 、 神池 、 五寨六点都读[ 碍‘ ] 碍 争
忻府区定襄原平繁峙四点有tstssz也有tto争乙这两套声母但所辖的字与北京话不同将北京话读t莘to乙声母的一部分字读成了tstssz声母产生tst争两组分辨不清的现象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1 2 期 20 0 6年 2月
忻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t s] s 这一套声母 , ‘ z 没有 [ t ‘ ] t 这一套卷舌声
母, 比如“ 紫次思” 只齿诗闰” 和“ 这两组字都读 的是 [s s s ] t t‘ 声母 。五寨点虽也 只有一套声母 , Z 但既
襄、 五台、 代县 、 繁峙 、 宁武、 神池、 五寨 、 岢岚、 曲、 河 保德 、 偏关、 乐十二个 县。到 20 静 04年底 , 全市共
片的因素 , 主要是静乐方言具备 吕梁 片某些方 言点 共有 的唇齿塞擦音声母 [f f] p ‘ 和人声分阴阳这两 p 个特点。 忻州方言的声母表( 见下页) 二、 忻州方言声母的特点
保德方言研究
“老师快起,起来快洗,洗了我给你老扫地”。我的同学也是外地人,听了以后非常愤怒,说他咒骂老师,要告长,找他家长算帐。其实还是方言造成的误会,他听不懂学生的偏关话:
“龟(qiu)兹(ci)琵琶”是一种少数民族乐器,最初弹奏少数民族乐曲,因“龟”与毬同音,保德人离毬不说话,“龟兹琵琶”演变为说话不文明、不礼貌,或者胡说八道的代名词。不用堪船列
黄大门----突然
给爷们
可嵌立----很好
脏家立----问
麻求烦立----麻烦
日脏死列----xx脏
同蝗地----突然
羊吗各念
现在、突然、怎么。当地人不说“现在”,是说“无(如)今”;不说“突然”,是说“定猛”;不说“怎么”,是说“咋介咧”。
忻州说“吸人”,定襄说“带戏”,原平说“三知”,同川说“挂人”和“挂味”,繁峙县是说“顺眼”,还有叫“养人”的,河曲更简单,就一个字叫“奴”:
比如说“这可是个‘奴女子’”,或者“奴小子”„„例子很多,数不胜数。至于日常生活里方言说的那些“死蔫倒气”、“哽丢NIA才”、“日昏愣怔”等等不计其数。这些地地道道的方言,本地人听来是心领神会,外地人可就目瞪口呆了。
方言不仅自身就是一种重要民俗事象,而且是民俗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方言表现民俗的方式有四:
(1)方言单位概括指称民俗事象;(2 )方言单位具体陈述民俗事象的内容;
(3)方言单位旁涉夹带民俗事象;
(4)方言单位折射出民俗的风貌。由于方言与民俗天成的、经常而普遍的规律性关系,有必要建立起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方言民俗学,以加强对其进行研究
山西省方言分区简述
山西省方言分区简述山西省的方言,比较复杂,同时也比较单一。
说复杂,是因为山西一百多个县,基本任意两个相邻县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地区甚至通话有困难。
说单一,是因为山西全境的方言(方言岛除外),基本都属于「晋语」或目前是否属于「晋语」仍存在争议的「中原官话汾河片」。
注:广灵县的方言,体现出一定的晋语与河北平原过渡的特征,通常划分为「冀鲁官话保唐片涞阜小片」,但是广灵话及相邻的涞阜小片口音的「晋语」色彩依旧很重。
「晋语」,指「山西及邻近地区,有入声的汉语方言」,晋语的分布区域主要在除西南部分县市及广灵县以外的山西省,以及与这一区域邻近的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省的共194个县市(旗)。
「中原官话汾河片」,是「中原官话的」十四个片之一。
汾河片和晋语最显著的区别是「没有入声」,但是因为与晋语存在诸多共同的「白读」规律,语言学专家对汾河片是否应当划为晋语,尚存在争议。
山西省自古称为「表里山河」,与周边的各相邻省份均有明显的天然分界线,因此山西省的方言虽分作很多不同的片区,甚至分属于官话和晋语,但是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深层次的共性特征,本篇主要是分区的简述,暂不对各项特征作列举和对比,今后的文章再详述。
按照目前的划分,晋语共被分作8个「片」:并州片、吕梁片、上党片、五台片、张呼片、大包片、邯新片、志延片,山西省包括其中的5片:并州片、吕梁片、上党片、五台片、大包片。
山西省内各方言片区:山西省的汉语方言并州片并州片分布于:•太原市:市区、古交、清徐、娄烦•晋中市:榆次、寿阳、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榆社•阳泉市:盂县•吕梁市:交城、文水、孝义并州片划分的主要条件是:1.平声不分阴阳:通俗讲,就是「衣」和「姨」声调相同2.入声区分阴阳:通俗讲,就是「十」和「湿」声调不同而在并州片中,灵石、盂县平声区分阴阳,不符合1。
吕梁片吕梁片与并州片主要的区别在于,吕梁片「平声区分阴阳」通常有6个声调。
吕梁片又分为2个小片:汾州小片和隰县小片。
山西最难懂的各县方言!你知道怀仁排第几吗?
山西最难懂的各县方言!你知道怀仁排第几吗?古交老乡俱乐部脊背锅——指脊背圪地块——指膝盖手幅幅——手帕娘娘——祖母、奶奶阳曲方言阳曲老乡俱乐部韩菜——咸菜失甲子天——阴天个出打蛋——不精干打滑侧——溜冰黑涝啊——乌鸦。
娄烦方言娄烦老乡俱乐部四倒衩衩——衣袋地势——地方喜秀——星星地势——地方逼低——挖苦、挑刺。
清徐方言清徐老乡俱乐部荷——搬动、承担的意思恶水——指脏水起阔了——指别人说的是费话,没用的话兀刚——指“那”个地方吃婆姨——指取媳妇。
2大同——山西老乡俱乐部大同方言大同老乡俱乐部大同版大话西游:曾经有个女女,摆在岗面前,岗硬是没带的朝理她,等到岗知道没求了才想有她不赖,如果老天能再给岗一次机会,岗会跟女女说:你跟岗哇。
浑源方言浑源老乡俱乐部蛮—扔爪害—糟蹋各产—撒娇滴溜—用手提丢懂了—瞌睡吴个踏—唠叨不机迷—不知道带铜了—有点傻石累的—脏兮兮大同县方言大同县老乡俱乐部有一种尴尬叫克良有一种话多叫各塌有一种姿势叫各就有一种勇气叫责楞有一种坏人叫各抛有一种傻瓜叫瞎货有一种狂妄叫戳莽有一种诅咒叫方主左云方言左云老乡俱乐部有一种状态叫磕睡马扒有一种形象叫灰迷促眼有一种外表叫能带乎粗有一种性感叫红麻不溜有一种姿态叫歪三扎愣有一种安静叫巧巧个迷有一种着装叫稀松特拉阳高方言阳高老乡俱乐部我,一个丁一本儿的阳高人,插小心儿在村里头长大,没见求过个事面,土憋一个,可我思慕力哇,人不能活的求也不蛋,总的想望点儿啥力哇,哼哼,我就每天各究路半半老洒那女儿们,你甭说,我们村那女儿们都卡吸人,眼睛毛生生的,嘴唇红定定的,脸蛋粉出出的,身架苗条细干的,看见兰怪见奈的不行。
天镇方言天镇老乡俱乐部激令:有活力肿愤愤:恼怒扎愣三天:出风头冷头湿哇:扑得猛独节不撩:多动症瞎枯眼:目光短浅骨头烂气:说话不受听木迷二眼:不分青红皂白广灵方言广灵老乡俱乐部然滴--一般木哩--没有年生--去年能带--鼻涕尔啦--丢了劣过--让开除除--看看尖滴--小气灵丘方言灵丘老乡俱乐部有一种姿势叫——个溜蜷棒有一种志向叫——么B出息有一种笔迹叫——瞎求划拉有一种微笑叫——个慈烂蛋有一种散步叫——绕地个转有一种神态叫——求迷惑出有一种走姿叫——扎溜芭叉3朔州——山西老乡俱乐部朔州方言朔州老乡俱乐部朔州人说食物是别有韵味的。
静乐历史文化
“我是宝剑,我是火 花,我愿生如闪电之 耀亮,我愿死如慧星 之迅忽。”
吕调元(1908~1946年)
又名拴存,字乾初,静乐县西坡崖村人。在共产党人高君 宇培养下,他于1927年(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 年考入北平朝阳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北平大学法学系。 1932年,吕调元在一次街头演讲中被蒋介石政府逮捕,关 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亦称“草岚子监狱”)。在这里 吕调元结识身陷囹圄、坚贞不屈的薄一波、安子文、刘亚 雄等共产党人。1935年夏,吕调元经其父活动出狱。 1936年9月,他离家赴并,任牺盟会总部组织训练委员会 委员。“七七事变”后,他曾任大同县县长。不久,大同 失守,吕调元返回太原继续在牺盟会工作。1937年9月, 他成为牺盟会总部三人党成员之一,负责组织工作,先后 任总部组织部长兼雁北中心区秘书,随营抗日军政干部总 校三大队指导员等职。
六、静乐其它特色
• 莜面窝窝
剪纸
• 此外,还有静乐胡麻油、静乐小梁油......
四、静乐八景
• 1:天柱龙泉:古人题写的 龙泉,坐落于城南天柱山半 山腰,高山出泉已是奇观, 泉水清澈见底,凉爽沁心, 旱不涸、涝不盈,甘而冽、 无尽意,更为罕见,有“天 柱圣境启心智,龙泉奇观令 神怡”之颂,相传泉中出龙, 故名“龙泉”。天柱山因有 龙泉而名,龙泉因山而灵, 全国《名山大典》上早有记 载,首当为静乐之景。
近年来,百姓在众多有识之士的集结下,年年举 行庙会,唱戏三天,募资集款,发起了复修古寺的举 创。期间,于2006年5初10庙会即将结束之时,一条 巨蛇现身,盘踞于戏班车上,或许是珍惜久违的香火, 或许是挽留虔诚的众生,也许是为重建的庙宇祝福, 无论车主如何烧香祷告,围观人怎样惊动,巨蛇却总 是纹丝不动,直至戏班重新整装,决定再开大戏三天, 巨蛇才缓缓离去。百姓甚是惊奇,众议,“太子灵蛇” 冒险显灵,依恋着这片风水宝地,难道我们不应当让 昔日美好的风光重现吗?如今重修太子寺景区工程已 初具规模。
山西方言第一人称代词“我”的声韵
第12卷第6期 吕梁学院学报2022年12月Vol.12No.6 Journal of Lüliang UniversityDec.2022·语言学研究·收稿日期:2022⁃06⁃17基金项目:2020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20YJ223)第一作者简介:苗艳丽(1984-),女,山西临县人,在读博士,讲师,主研究方向为方言学与地域文化。
山西方言第一人称代词“我”的声韵考察苗艳丽1,张宝玉2(1.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文法学院,山西太原030619;2.河曲县人民政府,山西忻州036500)摘 要:第一人称代词是古代汉语和汉语方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在汉语中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最高。
通过对山西方言第一人称代词“我”的读音调查发现,山西方言“我”带辅音声母的方言点占多数,辅音声母中又以[ᵑ]为最多;韵母的读音开口呼占优势,合口呼不占优势,其中[a ]、[A ]、[ɑ]应该是“我”的读音中最古老的韵母;综合考察出其大致演变过程并为之拟测了演变路线图。
关键词:山西方言;“我”;声韵;演变过程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85X(2022)06-0021-03 古代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等。
据汤潍芬对国家语委古籍语料库中对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的统计发现,第一人称代词“我”使用频率最高,并从魏晋南北朝起,其使用的次数已超过了其他第一人称代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在第一人称代词中占据主体地位[1]。
本文收集了山西78个方言点“我”的字音语料,对其声韵情况进行分析考察,归纳出山西方言“我”的声韵大致演变过程,并拟测了“我”的声韵演变路线图。
一、各县“我”的单字音表1是山西78个方言点第一人称代词“我”的声韵语料,主要来自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2],乔全生主编的《山西方言重点研究丛书》[3]和温端政主编的40种方言志,其余均为作者调查所得。
静乐方言概述
静乐方言概述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8),静乐方言属于晋语吕梁片兴隰小片。
全县境内在语音上有相当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入声分阴阳,“八发桌失湿”读阴入,“拔罚浊实十”读阳入;平声分阴阳,“天≠田,方≠房,初≠锄,上声与阴平同调。
关于上声与阴平同调,并不符合静乐话的实际情况。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静乐话阴平与上声在调型上略有一致,都是降升曲折调,但阴平“降”的因素没有上声明显,二者在调值上是有显著差别的。
除此以外,静乐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表现出不同于普通话的特点。
(一)语音特点(1)精组与知章庄组字合流,读舌尖前塞擦音、擦音。
(2)在个别土语词中,中古全浊塞音、塞擦音的少部分字今读送气音。
(3)鼻音声母有比较明显的同部位的浊塞成分。
(4)送气塞音、塞擦音的送气成分较强。
(5)中古泥母三四等字读舌面鼻音。
(6)中古疑母字绝大部分字读鼻音,其中,一等字读舌根鼻音,二三四等字读舌面鼻音。
(7)端透定与精清从今读送气声母的细音字合流。
(8)普通话的舌尖后塞擦音、擦音逢合口呼韵母在静乐话里读唇齿塞擦音、擦音。
(9)中古影母疑母逢今洪音时变化相同,逢细音时变化不同。
(10)中古止摄开口三等帮组部分字今读齐齿呼。
(11)宕江摄白读与果摄合流。
(12)流摄开口一等见系字,声母是舌根音,韵母是齐齿呼。
(13)有不少舒声促化字。
(14)儿化特殊。
(二) 词汇特点(1)词缀比较丰富,可以分前缀、中缀、后缀及准后缀。
前缀有:圪、不、忽、日等;中缀有:圪;后缀有:子、头等,准后缀有:货、鬼、包、皮、气、脑、圪蛋、客、圪精等。
(2)有晋语中普遍存在的分音词,但静乐话里的分音词在分布上有自己的特点。
(3)重叠形式比较丰富。
几乎所有基式是单音节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都可以重叠。
重叠式与基式在表意功能上有所不同。
(4)有大量的四字格词语,且这些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开放性。
有些四字格形成固定的格式,如:A里B气、A眉B眼等(5)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语与北方方言差异较大:如:今儿今天、后儿后天、外后儿大后天、夜儿昨天、前儿前天、限前儿大前天、春起春天、年初下年三十、阳婆太阳、月明月亮、蚂蚍蜉蚂蚁、脑畔窑洞的外顶部、滚水开水、炭成块的煤、茅子厕所、稻黍高粱、山药土豆、虱子、纥羝未阉的雄性绵羊、草鸡母鸡、牛牛小昆虫、仰层木头房间内用纸糊就的顶层、槌头拳头、灶火连在土炕一头的取暖做饭的设施、炕、烟筒烟囱、娘娘祖母、婆姨妻子或已婚妇女、灰人有小毛病的人、瞭看、闹做、干、尽儿下月底、背锅子罗锅、甜饭菜调料少而淡、擩伸、涎水口水、响工吹鼓手、眉眼长相、姐爷外祖父、妗子舅舅的爱人、大爷大伯、借手左手、难过病、腰子一种加厚的背心、当早早晨、咽气死的婉称、枪崩枪毙、炙火烤的厉害等。
从修辞角度看山西静乐方言歇后语
A Rhetoric Perspective of Xiehouyu in Jingle Dialect
of Shanxi Province
作者: 武蕾旭[1]
作者机构: [1]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黄石435000
出版物刊名: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40-44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静乐方言;歇后语;修辞;俏皮话
摘要:山西静乐方言歇后语,是当地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收集的151条静乐方言歇后语
并对其分析后发现:其中124条具有明确的修辞特点,双关、比喻、夸张、反问、对偶、对比是静乐方言歇后语中最常用的六种辞格,有104条歇后语运用了这些辞格,剩下的具有明确修辞特点的20条歇后语运用了反语、映衬、用典、拟人、反复、借代等修辞手法。
通过对63条歇后语进行修辞、语义方面的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静乐歇后语变得生动有趣,同时
也具有浓郁的风土生活气息,因此在当地也被称作"俏皮话"。
忻州方言语汇研究
on
last part is a general Chinese
summary
of the full text. Unguistics,
dialect help in
vocabulary author
theory,cognitive annalize
knowledge,the
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 日 期
引≯
口 ,一
,
5哆
油丫易多1 节身么吖0 谚萄
签字 日 期
勿侈 f
L
7,\
中文摘要
专
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签名:
硕士生:申慧
匈老
指导教师:辛菊
摘 要
签名:
忻州方言中包含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言语汇,它们活跃在当地人民的生产、 生活中,在忻州人民的日常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忻州方言语汇以其鲜明的特点,反映着忻州特有的生产方式、民俗民风,反映着忻 州人民的生活经验和美好愿望,折射着丰富多彩的忻州地方文化。在当前忻州方言语汇
独创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师范大学。除了文中 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山西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 材料。本声明的法律后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Xinzhou dialect.Based
third part
on the phrase of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hrase structure,the
author further explore its
静乐方言的内部屈折现象
静乐方言的内部屈折现象
李艳红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4()15
【摘要】本文以静乐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静乐方言中存在的内部屈折现象进行探讨,分析其中所使用的屈折手段,并探讨屈折手段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静乐方言内部屈折现象的一些规律。
【总页数】3页(P125-127)
【作者】李艳红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2
【相关文献】
1.汉语方言的语法化音变存在屈折词缀阶段
2.含山方言屈折遗迹
3.湖南衡山方言中的非屈折变调现象初探
4.祁县方言动词结果体的内部屈折
5.汉语方言声调屈折的功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乡的风俗山西忻州静乐作文
家乡的风俗山西忻州静乐作文
家乡的风俗,山西忻州静乐
说起家乡的风俗,恐怕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番独特的景象。
对于我这个生长在山西忻州静乐的孩子来说,家乡的风俗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承载着祖祖辈辈的记忆和情怀。
提及静乐,大伙儿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可能就是"打糕"这一独特的民俗了。
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全县各地都会热热闹闹地举办"打糕"活动。
那时,家家户户都会用上等的高粱面、糖、芝麻等材料,制作香喷喷的糕团。
打糕的过程充满了喜庆的氛围,阵阵锣鼓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年青人们还会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待到糕团熟透,大家就会分赃而食,尽情品尝这份别具地方特色的年货。
除了打糕,静乐还有"修路"的习俗。
每到农历三月三,全村的男丁们就会相约出动,修整村里的主干道。
大家分工协作,有的挑沙石,有的铲平路面,有的捣实路基。
干完这一天活,男人们就会在村口聚在一起,痛饮几杯小酒,庆祝一年一度的"修路节"。
这不仅是劳作的结果,更是让男人们感受集体力量的时刻。
当然,静乐的风俗远不止这些。
像是"八月会"的秧歌舞蹈,九月农家的"杀年猪"等等,都渗透着家乡人淳朴质朴的生活情怀。
我虽已离开家乡多年,但一提起这些习俗,心里就泛起一阵暖意。
它们就像一条永不干涸的地下河流,永远滋养着我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静乐我可爱的家乡朗诵词
静乐我可爱的家乡朗诵词说起静乐,人们首先会想到一个安逸舒适、和谐幸福的词“静地乐土”。
出门在外的静乐人在外地人问到自己故乡时,总会用两句歇后语来作答:一个是“悄悄地高兴”,意为静静的快乐;一句是“辣椒就蒜”,辣椒和蒜这两样东西都是非常辣的,意为“尽辣”,“尽辣”是“静乐”方言的谐音,这两句歇后语当然全都指的是“静乐”。
幽默风趣的回答不仅显示了静乐人的诙谐精明,也说明了静乐人的豪爽直率。
静乐是一方古老的土地,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风神山旧石器的大量发掘,见证了静乐人早在那个时期已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
新发现的“静乐红土”也印证了远古时期静乐贺丰一带曾生活着“步氏羚羊”、“三趾马”等哺乳动物。
静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秋时为晋国汾阳邑,西汉为汾阳县,晋置三堆县,北魏为三堆城,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汾源县,大业四年改名静乐县,唐代另置北管州,五代北宋均为宪州治,元为管州治,并废县入州,明洪武年复置静乐县至今。
静乐这一地名,表达了静乐人热爱大自然、祈盼美好生活的愿望。
“静地乐土”,“和静民乐”,“寓静于乐”,这个充满和谐、美好快乐而又富有哲理的名字,向每一位热爱和平、安宁生活的人们传递着一种美好的祝福。
静乐这个传承了祖先心愿的名字,蕴藏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的思想,彰显了汾河文明的灵光,成为静乐走向世界的一张别具一格的名片。
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汾河上游的静乐,地形险要、交通便利,西通吕梁,直达黄河,是西进吕梁、陕北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活动的重要关口;北靠三关,一路北进,就是宁武关、雁门关、偏头关;东望忻州、五台;南接古交、太原,居高临下,俯瞰中原,一览无余。
静乐是游牧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带,是古代御敌的前沿阵地。
史传静乐素产良马,水草丰美的汾河平原培育了壮实耐劳的战马,临行将士把酒临风,一杯酹山月,横槊立马,驰骋沙场,保疆卫国。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华夏民族从游牧走向农耕的那份恬淡和温馨。
黄河、汾河文明的滋润,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造就了静乐特殊的人文环境,历练出静乐人粗犷豪放、刚直不阿的秉性,荡涤出这里勤劳勇敢、淳厚朴实的民风。
忻州方言组
1949年成立忻县专区。1970年更 名为忻县地区。1978年改名为忻县行 政公署。1983年改忻县为忻州市(县 级市),改称忻州行署。2000年经国 务院批准,忻州行署改为忻州市(地 级市)。少数民族有回族、黎族、满 族、壮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 等。
五台县五台山
代县鼓楼
代县阿育王塔
代县杨家祠堂
部分忻州话与普通话对照
• 求迷性眼——形容五 官长得不好 • 求势——贬低别人的 话 • 旦求是——不怎么样 • 悄言格米——一声不 响 • 的老——脑袋 • 节板——脚 • 羊务——磨蹭 • • • • • • • • • 迷数——面容 不来——摇摆 难活——不舒服 醋心——胃难受 盖地——被子 呛棒——事情办砸了 大麻泽透——母指 夜来——昨天 圪老儿——拐角处
• 力杀------形容人做事麻利 • 三八两哈-----两三下 • 昂----------哦 • 捏求--------傻瓜 • 卜 冷--挣扎的意思 • 二求胚--智力底 • 小雀儿--麻雀
• 骨骨儿-----核 • 窟窟儿-----洞 • 盅盅儿--------酒盅 • 机 秘——聪明 • 奔 髅——额头 • 比 抖——耳光
• 2.普通话里用a、o、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忻州方言都用n 做声母。如:爱、按、饿等等。 • 3.忻州方言没有带鼻音韵尾(-n、-ng)韵母。 普通话里 的en 、eng, in 、ing, un、 ong, un、 iong四组拼音,在 忻州话里分别合并成为一个不带鼻音的韵母。这就使“分了” 和“疯了”同音、“真的”和“蒸的”同音、“金银”和 “经营”同音、“春分”和“冲锋”同音、“遵循”和“棕 熊”同音、“一群人”和“一穷人”同音。
忻州方言
小组成员: 张翻琴 刘 艳 王 琴
保德方言研究
1楼一、“其”字保德土话中有一种古语现象,是值得研究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兴干部下乡。
下乡干部到群众家中吃派饭,发现讲究点的人家三顿饭用桌子,盐醋辣椒筷子等都摆在桌子上,不甚讲究的用人家则盘子,什么都放在盘子中,这是不相同处。
但有一点相同之处,是端上饭菜来,总要说一声“其吃”或“其喝”,开始下乡干部在听了“其吃”、“其喝”后总是静静地等候着,以为“其吃”、“其喝”是大家一齐吃的意思。
但老乡家男女主人翁说“其吃”、“其喝”时,他们并不来吃喝。
怎么回事呢?时间长了,下乡干部领会了“其吃”、“其喝”的真实含义。
以后,男女主人端来饭菜,说了“其吃”后,下乡干部就开始吃喝起来,而男女主人看着下乡干部吃喝得很自然,也感到满意、欣慰!其实这是一种古老的语言用法,是一种几千年来一直承传下来的语言现象。
与“其吃”、“其喝”同类型的还有“其跑”、“其跳”、“其喊”、“其叫”、“其哭”、“其笑”、“其打”、“其闹”等等,一个行为动词前加一个“其”字构成了这种句式,或在“其”字前加“我”、“你”、“她(他)”或在“其”字后再加状语成分,如“你其好好哭”,“他其劲管闹腾”等等。
查“其”字,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多种义项,其中之一是副词,表示祈使、期望,作当、可的意思用。
在《诗经》中这种用法比较普遍,《维天之命》一篇中有“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美好的东西让我安宁,我接受恩惠自当牢记)在《左传·肴之战》中有“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攻郑国打不下来,围郑国又接续不上,我军可返回去了。
)“其吃”、“其喝”是实际上就是说放开了吃、放开了喝!。
二、“彖论”还是这个干部,晚上组织社员学习文件,大队支书主持会议,会前社员们议论纷纷,说东道西,室内一片嗡嗡的声音。
支书说:“不用彖论了,咱们开始学习文件吧。
”下乡干部听不懂“彖论”是什么意思。
这彖论就是瞎议论的意思,就解释而言,就比较灵活宽泛。
有作正面解释的,也有从反面解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乐方言概述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8),静乐方言属于晋语吕梁片兴隰小片。
全县境内在语音上有相当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入声分阴阳,“八发桌失湿”读阴入,“拔罚浊实十”读阳入;平声分阴阳,“天≠田,方≠房,初≠锄,上声与阴平同调。
关于上声与阴平同调,并不符合静乐话的实际情况。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静乐话阴平与上声在调型上略有一致,都是降升曲折调,但阴平“降”的因素没有上声明显,二者在调值上是有显著差别的。
除此以外,静乐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表现出不同于普通话的特点。
(一)语音特点
(1)精组与知章庄组字合流,读舌尖前塞擦音、擦音。
(2)在个别土语词中,中古全浊塞音、塞擦音的少部分字今读送气音。
(3)鼻音声母有比较明显的同部位的浊塞成分。
(4)送气塞音、塞擦音的送气成分较强。
(5)中古泥母三四等字读舌面鼻音。
(6)中古疑母字绝大部分字读鼻音,其中,一等字读舌根鼻音,二三四等字读舌面鼻音。
(7)端透定与精清从今读送气声母的细音字合流。
(8)普通话的舌尖后塞擦音、擦音逢合口呼韵母在静乐话里读唇齿塞擦音、擦音。
(9)中古影母疑母逢今洪音时变化相同,逢细音时变化不同。
(10)中古止摄开口三等帮组部分字今读齐齿呼。
(11)宕江摄白读与果摄合流。
(12)流摄开口一等见系字,声母是舌根音,韵母是齐齿呼。
(13)有不少舒声促化字。
(14)儿化特殊。
(二) 词汇特点
(1)词缀比较丰富,可以分前缀、中缀、后缀及准后缀。
前缀有:圪、不、忽、日等;中缀有:圪;后缀有:子、头等,准后缀有:货、鬼、包、皮、气、脑、圪蛋、客、圪精等。
(2)有晋语中普遍存在的分音词,但静乐话里的分音词在分布上有自己的特点。
(3)重叠形式比较丰富。
几乎所有基式是单音节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都可以重叠。
重叠式与基式在表意功能上有所不同。
(4)有大量的四字格词语,且这些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开放性。
有些四字格形成固定的格式,如:A里B气、A眉B眼等
(5)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语与北方方言差异较大:如:今儿今天、后儿后天、外后儿大后天、夜儿昨天、前儿前天、限前儿大前天、春起春天、年初下年三十、阳婆太阳、月明月亮、蚂蚍蜉蚂蚁、脑畔窑洞的外顶部、滚水开水、炭成块的煤、茅子厕所、稻黍高粱、山药土豆、虱子、纥羝未阉的雄性绵羊、草鸡母鸡、牛牛小昆虫、仰层木头房间内用纸糊就的顶层、槌头拳头、灶火连在土炕一头的取暖做饭的设施、炕、烟筒烟囱、娘娘祖母、婆姨妻子或已婚妇女、灰人有小毛病的人、瞭看、闹做、干、尽儿下月底、背锅子罗锅、甜饭菜调料少而淡、擩伸、涎水口水、响工吹鼓手、眉眼长相、姐爷外祖父、妗子舅舅的爱人、大爷大伯、借手左手、难过病、腰子一种加厚的背心、当早早晨、咽气死的婉称、枪崩枪毙、炙火烤的厉害等。
以上例词仅为举例性质的,既包括整个晋语中常用的,也包括只有在静乐话及临近方言里使用的。
(三)语法特点
(1)不同属格的人称代词读音不同。
(2)疑问代词常与语气词配合使用,共同表达疑问语气。
(3)副词形式多样,运用广泛。
(4)动词除重叠以外,还可以用“V+一下”表短时或尝试的语法意义。
(5)用“V+顿儿”结构表示动作发生的将来态。
(6)动态助词“了”和语气助词“了”在读音上划然有别,在用法上分工明确。
(7)“可”用法特殊,有三种语法意义,分别是动词、副词1、副词2;并且在读音上也有区别。
(8)有“V+将+来/去”和“V+得+来/去”两种结构。
(9)结构助词“的”和“地”的读音不同,用法也各不相同。
(10)正反问句用“VO+嗌+不”结构。
(11)和普通话相比,动态助词“着”在读音上不同,在用法上也有特点,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VO+着+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