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_1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分数乘法(二)》其实是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第一课时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我调整了教学模式,让学生先学后教,课堂上学生讨论明白了:谁是单位“1”,单位“1”已知的,用乘法计算(虽然这部分知识目前没有涉及),我认为适当渗透有利今后的教学。
学生的理解也各有千秋,这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有的学生用分数加法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能够从整数和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从编者意图可以看出:用图形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重要的,于是在计算前充分感知涂图形的过程,为后面计算打下基础。
有了几节课的铺垫,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没多大的错误,说明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很多学生对约分还是做得比较好。
但在一位学生的作业中,清楚看到这个学生没有把约分后的分母做分母,依然是原来的分母做分母。
经过辅导,学生明白了道理,同时反应课堂上还存在了优生抢了课堂的风头。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一)课堂教学设计说明1、本节课围绕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并充分利用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并通过对两种不同的解法对比及课后小结,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因为学生有了学习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因此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同桌或小组讨论、分析、试做,做完后让学生自己说解题思路。
学生充分参与了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积极性。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分析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不足:当然,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我作了充分的考虑,也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积极思考,但在教学中还是显露出了一些问题:1、反馈形式比较单调,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和形式,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学生表述单位“1”加几分之几,表示什么意思时,发现很多的同学有点模糊。
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7篇)

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7篇)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一个数量的两部分整体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使学生初步理解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其解答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据整理使学生关心生活,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理解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与单位“1”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学过程导语: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今天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一)复习铺垫1、说图意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问:谁是单位“1”?还剩几分之几没有修?2、说图意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问:①谁和谁,谁是单位“1”?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学习例4:(出示一幅丹顶鹤图片,引出例4)(1)、出示例4。
说一说从例4中你知道些什么发?(2)、能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试一试。
(一生在黑板上画)(3)、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样画?(4)、现在能求出其它国家约有多少只吗?试一试。
(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5)、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做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的?(6)、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练习:少先队员采集标本152件,其中的5/8是植物标本,其余的是昆虫标本。
昆虫标本有多少件?(只列式不计算,先学生独立解答,再由学生在全班交流)2、学习例5:(1)、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根据一个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可以知道这个人健康状况,关于人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情况,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资料,(电脑出示):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的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1:《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
[教材分析^p ]这局部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拟,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好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络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测。
例5让学生验证猜测,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
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拟分析^p ,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构造。
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的]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历,主动进展分析^p 、观察、猜测验证、比拟、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开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才能。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络,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进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口算,说说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一〕建立猜测。
1、出例如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局部。
问:涂色局部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2〕出示斜线。
问:画斜线的局部各占的几分之几?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明确:的是,的是。
分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二篇)

分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分数乘法是一个较为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
在进行分数乘法的数学教学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我将对这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意识到学生对于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理解不深,他们更容易将分数的乘法与整数的乘法进行类比,忽略了分数乘法的独特性。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本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直接告诉学生分数乘法的规则和计算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这容易让学生形成机械记忆,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我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从问题的本质出发,理解分数乘法的原理和逻辑。
其次,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分数乘法虽然是一个相对抽象和复杂的概念,但也存在一些具体的应用情境,如面积、比例等。
在教学中,我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和问题,让他们通过实际的应用情境进行思考和推理,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分数乘法的直观认识。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更容易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和技巧,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第三,我也深感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为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方式都有所差异。
在这次教学中,我意识到有些学生对于分数乘法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示例,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情况下理解分数乘法,并熟练运用。
最后,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评估和反馈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这次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小组讨论、个人练习等方式进行了教学评估,收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
通过评估和反馈,我发现学生对于分数乘法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有所不同,有些学生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和困惑。
因此,我应该进一步分析和诊断学生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分数乘法三教学设计(共6篇)

分数乘法三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分数乘法(三)教学设计分数乘法〔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老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以下分数乘法运算题。
×3 ×12 21×老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答复以下问题。
老师提问学生答复以下问题。
〔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老师出示课本例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剪去剩余局部的。
此时,剩下的局部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假如第三次再剪去剩余局部的,那么剩下的局部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老师让学生考虑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展提问。
×?分析^p 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那就是的。
也就是×老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让学生从×=中考虑,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那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老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那么。
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老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那么: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那么:让学生折纸验证×?,并让学生分析^p 为什么?课堂讨论:让学生可以根据课本7页中的插图,说一说,红色局部占斜线局部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初步理解求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稳固练习试一试,×;×;×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那么来进展计算。
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答复〕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三〕×=;×=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那么: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第2篇:分数乘法三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 ,探究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究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1篇)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1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精选31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1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第一单元的教学也基本上完成了。
回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
后来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
另外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从学生所熟悉的整数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入手,引入分数乘法。
此外本单元在备课之初,师傅就提示自己在教学完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后要先补充一个课时比较分数加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区别,再进行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教学。
当时的自己是听的一头雾水,不明白师傅的用意。
直到真的开始教学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才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
虽然在师傅的提醒下自己有进行分数加法和乘法的对比教学。
但是晚上的作业还是有部分学生计算分数加法时按照分数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按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到这时自己才知道师傅当时为什么要让自己对比分数乘法和加法。
看到学生的作业,自己在第二天的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在课前复习时再次讲解分数乘法和加法的不同。
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学生在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在计算加乘混合运算时,特别是加法在前面而乘法在后面的问题时,先计算加法而不是先计算乘法,在老师的指点之下才恍然大悟。
说明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够熟练。
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着重强调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内容。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合集10篇)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合集10篇)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
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1.复习迎新口头列式(1)80的是多少?(2)的是多少?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一)、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二)、组织探究1、教学例4 出现教材中的图形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12 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由此明确:12 的14 是18 ,12 的34 是38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12 的14 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求12 的34 呢?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打开书P45完成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2、教学例5(1)让学生说说23 ×15 和23 ×45 分别表示23 的几分之几?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学生试做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2)验证比较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23 再画斜线表示23 的15 和23 的45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学生观察比较3、归纳总结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作为小学教师应该怎样来规划,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呢?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篇一课题: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内容:15页—16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小数、整数乘法,而且也适用于分数乘法,使计算简便。
2、较熟练地掌握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迁移能力。
4、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简洁美,享受数学知识的深奥和无穷乐趣。
教学过程:一、回顾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并举例说明(举整数、小数、分数例子各一个,并说出主要计算过程)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b)×c=ac+bc2、小结。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基本练习(教师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一说是怎么想的?)1、口算:24× + ×57 + × 2 - 1+ - 1- - + - + × 9 +2、说说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3、板书课题(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练习)4、拆数练习:(练习后说说拆数的目的是什么)(凑整数,使计算更简便,快捷)9 35、在□或〇里填上合适的数字或符号,并说明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 25××=□×(□×□)(2) ××=(□×□)×□(3) ×(15×)=□×(□×□)(4) 25×4=□×□+□×□(5) 7×=□×□〇□×□(6) 1×25=□×□〇□×□(7) 54×(- )=□×□〇□×□6、教师小结:这个练习让我们又一次与乘法的运算定律来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乘法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小数,而且同样适用于分数乘法,但在使用时,正确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1单元 分数乘法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整数乘法的意义的扩展。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简便算法。
2.在探索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分数乘整数的基本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列式。
5个12是多少? 6个8是多少?师: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2. 计算。
71+72+73= =++112112112 师: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是怎样计算的?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1. 自学教材第2页例1,并思考以下问题。
(1)题目要求的是什么? (2)怎样列式呢?(3)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4)分数与整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 2.画图分析题意。
师:你能画图分析题意吗?预设:将一个圆平均分成9份,其中的2份表示每人吃的份数,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就是求3个92的和是多少,即取3个92,就是96,也就相当于32个蛋糕。
3.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将问题分析得很清楚,那你们是怎样列算式的呢?预设1:列加法算式,29+29+29 。
预设2:列乘法算式,3个92相加,用乘法表示就是92×3或3×92。
师小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师:392⨯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用加法计算。
) 预设:(个)==++=++=969329222929292392⨯⨯ 师: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预设1: 预设2:师:观察比较以上两种约分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个?说说想法。
《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讨分数乘法,主要包括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处理复杂情境中的分数乘法问题。
此外,将重点介绍乘法运算中分子与分母的关系,以及如何简化乘法过程。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基本规则。
2. 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运算,并简化结果。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数乘法规则的掌握与应用。
2. 分数乘法运算中的分子与分母的关系。
3. 复杂情境中分数乘法问题的解决。
教具学具准备1. 投影仪或黑板,用于展示例题和讲解过程。
2. 练习题和草稿纸,供学生进行练习和计算。
3.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分数乘法(一)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规则。
2. 讲解:详细讲解分数乘法的基本规则,包括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运算规则。
通过示例题,展示如何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相互讨论并解决分数乘法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讲解与讨论: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讲解常见的错误和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分数乘法规则。
5.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进行自我反思,以加深对分数乘法的理解。
板书设计1. 《分数乘法(二)》2. 教学内容:分数乘法的基本规则、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运算规则、分数乘法的应用。
3.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基本规则,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简化分数乘法结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学难点:分数乘法规则的掌握与应用,分数乘法运算中的分子与分母的关系,复杂情境中分数乘法问题的解决。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分数乘法题目,巩固基本规则。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汇总17篇)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汇总17篇)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并能证确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2/3×2表示的意思是()。
2、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母()。
3、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8×33/10×47/24×12二、情境创设教师出示课件课本情境图: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1/2;笑笑的苹果是小红的1/3,淘气和笑笑各有几个苹果?1、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2、引导学生分析,无论是淘气还是笑笑的苹果数,都是以谁为标准的?两者都以小红的苹果数6为标准,我们把“小红的苹果数6”看做一个整体。
淘气的苹果是6个的1/2,即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份就是淘气的苹果数。
教师出示课件图。
还有其它分的方法么?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6×1/23、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4、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5、怎样表示笑笑的苹果数?6、教师板书(笑笑:6×1/3=2)7、总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8怎么计算呢?6×1/2=6×1/2=36×1/3=6×1/3=2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1、计算8×3/104×3/1024×3/82、做课本5页试一试1题,36的1/4和1/6分别是多少?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分数,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
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知识。
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上学期的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二)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小学数学的学习能力我认为主要是要有扎实的计算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范文(3篇)

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范文(3篇)【篇1】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分数乘法式题的教学,教者有意安排了一道带分数乘法的式子题,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但这节课在诸多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教者的本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本人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改变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在本节课中,教师积极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猜一猜,”真是这个“猜一猜”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化,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者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如何去计算,不只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灌输,不再是用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已经站到了学生的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新课程实施旨在扭转“知识传授”为特征的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为基本信条、新课程要求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本案例中,教者不再仅仅是“教教材”,当问题出现后,不再是教者面对知识的独白,并没有告知学生如何去做,而是让学生先“猜一猜”,说说自己的想法。
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后,又积极引导学生对有价值的“经验、见解”深入进行探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已经超出了个人化行为,成为群体合作行为,与学生建立了真正的对话关系,超越自己个体的有限视界,填平“知识权威”与“无知者”之间的鸿沟。
这一切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更有助于学生形成“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世界。
3、把握生成,与境俱进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节课都有生成,只是教师有没有注意吧了。
”在本案例中,教者能做到“与境俱进”,能在预设“猜一猜”的基础上,抓住生成,及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与回答,就话答话,“与境具进”,及时引导学生针对提出的话题展开探讨。
整个教学充满灵动、智慧、活力,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开放”与“灵活”,充分促进学生自主和富有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分数乘法》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3~14页例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连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在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分率”与所对应的量的相对性。
进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1”“分率”与具体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1、找一找,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1)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
2、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1)篮球有35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足球有多少个?(2)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六(1)班有女生多少人?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1”的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中两个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地复习了有关单位“1”的知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单位“1”、分率与具体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思辨交流(一)阅读与理解出示例8情境图:这个大棚共480 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
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整个大棚的面积是(__)。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__)。
意思是说以(__)为单位“1”,(__)是(__)的(__)。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__)。
意思是说以(__)为单位“1”,(__)是(__)的(__)。
要求的是(__)的面积。
【设计意图】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案参考6篇

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案参考6篇详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设计互动环节,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和融洽,教案的内容要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分数乘法(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3X2/5 4/5X23.顺势导入新课:分数乘法(三)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X1/2的算例。
2.出示3/4X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X1/5.5/6X2/3写出计算过程,小结计算方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预习:教材10-11页练习一。
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三)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法则: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思想,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能够用线段图正确表达题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2.在搞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谈话、提问。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设计3篇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1)32的是多少?(2)120页的是多少?(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新授1、教学例2(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0-10=70(分贝)(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0=70(分贝)(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
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3、教学例3(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比较积极,能积极的探讨学习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目标,基本以达成。在上课过程中,有时候老师指引不到位,以致学生难以思考出结果。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加以改正。
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课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
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学情分析
1、在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时,要结合教科书上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操作活动,注意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2、学习时,学生往往会忽略分数乘法的意义,只注重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因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让学生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去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要用一张彩纸的1/5,剪3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多少张彩纸?
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
导入新课(3分钟)
新授课
对学生提出的想法,提问:你列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对这个算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引入教学主题)
回答老师的提问,并且思考总结
初步认识分数的乘法(5分钟)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理解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知道分数的乘法并会计算(10分钟)
新授课
讲解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探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出示6×5/9。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方法二,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得到。
知道分数的两种乘法(10分钟)
课堂练习
指导课堂练习,并讲解
做课堂练习
对课堂上所学内容消化(14分钟)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甲班人数占乙班的 。()× =()
2、今年产量比去年增产 。()× ==( )
3、铁丝比钢丝短 。( )× =( )
4、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 。( )× =( )
5.、水果已经卖掉了 。 ( )×(1- )=( )
6、小红比妈妈矮 。()×(1- )=()
7、杨树比柳树少 。()×(1- )=()
8、柳树比杨树多 。()×(1+ )=()
9、现在的价钱比原来降低了 。(×(1-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环节
以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内容
跟着老师的指引,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巩固(3分钟)
导课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