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课件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管理PPT)
研究意义
01
了解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有 助于深入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 律和特点,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 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
02
研究性别角色的发展有助于揭示 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性别平 等提供理论支持。
详细描述
该理论认为,学前儿童在性别角色的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阶段,从早期 的性别认同和角色模仿,到逐渐形成稳定的性别角色观念。在这个过程中,社会 环境和文化背景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
总结词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和模仿在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中的 重要性。
详细描述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学前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的人(特 别是父母和同龄人)来学习性别角色的行为和态度。这种模 仿和学习过程在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家庭干预
01
02
03
父母榜样作用
父母自身应树立平等的性 别观念,通过自己的行为 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家庭分工
家庭成员之间应合理分工, 避免过度强调性别角色, 让孩子们在家庭中感受到 平等和尊重。
关注孩子兴趣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兴趣和 天赋,不因性别而限制他 们的学习和探索,支持孩 子追求自己的梦想。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管理 ppt)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 •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 •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干预措施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定义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指儿童在 3-6岁期间,通过模仿和学习,逐渐 形成对自身性别角色的认知,并表现 出符合社会期望的性别行为的过程。
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介绍精品PPT课件
性别特征形成概览
性别角色发展
•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儿童从刚出生时的混沌不清,男女不分 的状态,在先天因素、社会文化、家庭教养和认知因素等 方面的影响下逐步学会扮演其所生活的社会期望性别角 色的过程.
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01
进化理论
03
精神分析理论
05
认知发展理论
02
生物社会理论
04 社会学习理论
06
性别图式理论
1.进化理论
• 进化心理学家巴斯,道格拉斯肯里克,鲁斯(David M.Buss ,Douglas T.Kenrick&Luce)
• 观点:男性和女性在人类历史上承受着不同的进化压力, 这种自然选择的过程导致了男性和女性的根本差异并从而 决定了他们在劳动上的分工。
第二,通过观察学习,儿童接 受同性别榜样的态度和行为特点 。 • 不足:儿童被描述为性别角色发 展过程的被动承受着,忽略了儿
童自身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贡献。
5.认知发展理论
• 柯尔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Kohlberg)
• 观点:儿童是自我社会化者,必须在建立基本性别认同, 获得对性别稳定性的理解之后才能实现对性别恒长性的理 解。获得性别恒长性的理解是儿童选择关注同性榜样和形 成性别典型特征的开始。
• 这些性别差异是非常微小的,只 是针对群体而言才有意义。男性 和女性在心理上的共性远大于差
异性。
性别特征形成
• 性别认同、性别刻板印象、性别特征行为模式 • 性别认同是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及其所具有的意义。 • 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有关男性或女性性别属性的相对
固定的看法与观念。 • 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性别属性的分化较西方更为突出,要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PPT课件
• 这个发现印证了今日美国日益流行的一个崭新的教 育思路—双性化教育。
• “双性化教育”:是摈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 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
Page
• 1、从儿童早期开始进行无性别歧视的教育,不过 分强调性别差异
• 2、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 • 3、增加男女孩子接触的机会 • 4、顺其自然,避免走向极端
Page 7
• (一)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
–2岁左右初步产生性别行为 –儿童的活动兴趣、选择同伴、社会性发展
Page 8
• (二)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3~6、7岁)
幼儿期,儿童性别角色差异日益稳定、明显: –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 –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 –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
•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地认识性 别角色(3~4岁)
• 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 色(5~7岁)
Page 6
• 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对男性和女性行 为的社会期望。
• 男女两性是由遗传决定的,男女在家庭生活 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则是从儿童时 期起接受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
• 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 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前儿童性别行为有一定影响
–性激素(荷尔蒙)
• (二)社会因素:包括父母、教师及社会舆论
–父母的行为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和行为起着引导、 被模仿和强化的作用
Page
• 研究者认为,在教育幼儿时,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 (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只培养其 温柔、细致等女性特点),只会限制他们智力、个性健康 全面的发展,进而可能令男孩过于粗犷、勇猛而缺少平和、 细腻气质,无法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及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 令女孩过于柔弱、内敛而缺少勇气、自立精神,缺乏竞争 心及刚强的心理素质,最终在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力 化解以及处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都劣于那 些“双性化”的男女孩。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概述.pptx
两性的刻板印象
男性 进取性强 不擅长表达感情 喜欢数学与科学
世俗 有野心 客观的 有支配欲的 能干的 自信的 逻辑性强的 行动像个领导者 独立的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是通过外 部刺激与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通过主 体的心理机能结构的不断同化、顺应而 达到平衡,从而得到不断发展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 (0—2岁) 开始使用模仿、记忆和思维 ;开
始认识到隐藏起来的物体并没消失(物体永恒性);从反射行为向意 向行为转移;能够将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
女性 温柔 爱哭 喜欢艺术和文学 不说脏话 圆滑 宗教的 对自己的外表兴趣 注意他人的感受 对安全感有强烈的需求 多话 有清洁的习惯 信赖的
性别角色的发展
➢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传统的社会文化准 则要求女孩承担表 达性角色;男孩承 担工具性角色。
性别角色社会化
❖ 个体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和与之相符的行为 的过程。
2
1—3
自主对羞怯怀 疑
3 3—6 主动对内疚
4
6— 12
勤奋对自卑
5
1220
统一性对角色 混乱
发展顺利者心理 发展障碍者心
特征
理特征
对人信任,有安 面对新环境会 全感。获得希望 焦虑不安
能按社会要求表 現目的性行为。 获得意志
缺乏信任,行 动畏首畏尾
主动好奇行动有 方向,开始有責 任感。获得勇气
畏惧退縮,缺 少自我价值感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课件
• ①性别认同(2~3岁);
• ②性别稳定性(4~5岁); • ③性别一致性(6~7岁)。 • 认识性器官有助于性别认同的稳定性;
• 2、对性别期待的认识-3岁就能够辨别男女以及性 别的特点
• 3、性别偏爱 • 4、性别角色行为的采择
无性教育
从儿童期开始进行无性别歧视的教育,使儿童懂得,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而不是强调这种差异。改变 孩子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
例如:传统意义上,好多父母会教育自己的男孩不能 哭,但是这样对孩子身心发育不会很有利,
希望做到 使儿童小时候就认识到男女一样,不要出 现 例如,认为某些职业就是男孩子不能做的,某些 职业就是女孩子不能做的,要从自身出发去达到自 己想做的事而不是从性别出发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PPT学习交流
9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刻板性: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的,并会受到惩罚
和耻笑。
男孩玩洋娃娃,你怎么看?
三、学前儿童性别行为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1、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
14~22个月的儿童中,男孩更喜欢卡车和飞机, 而女孩更喜欢布娃娃和柔软的玩具。
2、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3~6、7岁)
儿童之间的性别行为差异日益明显、稳定: • 游戏活动兴趣; • 选择同伴的性别倾向; • 个性和社会性方面:
二、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 知道自己的性别,并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
1
• (2~3岁)如:能准确说出自己的 性别;
• 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2
• (3~4岁)如:认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不违反常规;
• 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3
• (5~7岁)如: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但
具有刻板性。
中国最知名变性艺人:金星
• 她是1967年出生于中国沈阳的朝鲜族男 性。就读于当地的朝鲜学校。
• 28岁接受变性手术。术后短暂出现左腿 瘫痪的副作用,后来康复,后又收养了3 个孩子,圆了自己的母亲梦。
• 2005年,她遇到了真命天子汉斯并结婚。
男女双性化
这个发现印证了今日美国日益流行的一个 崭新的教育思路——“双性化教育”,即 淡化性别角色的教育。
➢ 选择同伴的性别倾向
3岁以后,儿童选择同性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 3岁男孩明显选择男孩而不是选择女孩作为伙伴。 男孩和女孩在同伴之间的互动方式也不同:男孩之间更多是打闹,争抢玩具; 女孩则很少身体接触,更多是规则协调。
四、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
• 性激素 • 大脑半球
生物
认知
• 性别统一性 • 性别稳定性 • 性别恒常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课件
榜样的模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
(三)性别恒常性的获得
• 1、性别恒常性指一个人外表(如发型、衣着)和活 动不管发生什么变化,儿童对其性别始终保持不变 的认识。
• 2、学前儿童一般在6、7岁获得性别恒常性。 • 3、对性别稳定性和恒常性的理解水平不仅限制
会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些能力是他们与同伴、父母、 兄弟姐妹以及陌生人相处所必需要的。 • (二)帮助儿童阅读和理解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
(三)促进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 心理理论研究的经典模式之一的“意外地点”任 务。
• (四)为儿童接受学校教育服务 • 建构论的学习观认为,儿童的学习是主动构建的
过程,要使儿童获得相应的社会理解力,即儿童 需要拥有理解信念的能力。
成人对他们的态度和评价将影响它们的道德判断, 以致整个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 须适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 心理理论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 并由此对相应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
• 一、心理理论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 (一)促进儿童理解和协调人际关系 • 拥有良好的心理理论,就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诸多社
• (3)儿童在4岁左右拥有复制式心理理论,在6、 7岁左右获得解释性心理理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
3. 从仅包含信念和愿望向具有稳定性的人格 特质的转变
• (1)6岁后,儿童才发展起人格特制的概念。 • (2)7、8岁后的儿童能逐渐开始使用人格特质
描述他人或自己。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
第四节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性别行为的发展
幼儿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 • 2岁前,儿童不存在稳定的性别差异,为初步产生的时期 •具体体现在:活动兴趣、选择同伴、社会 性发展三个方面。
三、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生理社会理论 • 莫尼等人提出的生物社会理论强调,出生之
前的生理发展以及这种生理因素对儿童性别 社会化有决定性的意义。 • 性激素也可以影响人类的游戏风格,导致男 孩的粗糙、吵闹的活动以及女孩的平静、温 柔的活动。
(二)认知因素——认知发展理论和性别图 式理论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性别的社会化必须建 立在性别角色认同(获得了性别稳定性和 恒常性)的基础上,认知水平越高,儿童 的性别认同越好,他们的性别类型化行为 就越多。
(三)社会性因素——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性别角色认 同的最初途径是对成人,尤其是父母和教 师行为的模仿。
儿童通过观察和直接或间接的强化形 成最初的对性别类型玩具和活动的偏爱。
四、思考
男幼师的必要性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主讲:郝少毅
Yi一、一
一、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的概念
1.性别角色: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 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2.性别行为: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 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二、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 1.知道自己的性别,初步掌握性别角 色知识(2-3岁)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讲义
通常我们会说穿裙子的是女孩,男孩子应该要勇敢,不能哭。
是什么让我们对男女孩有不同的期待呢?孩子大概是什么时候知道性别的?一、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的概念每个社会对男女性都会提出种种不同的要求,并且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要求是有差异的,通常表现在各个方面,小到穿衣打扮、兴趣爱好、言行举止,大到家庭分工、社会分工等。
这些要求就像一把无形的尺子,使人不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的分工去活动、交往,这是性别角色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性别角色呢?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掌握儿童性别概念为前提的,即只有当孩子知道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才能进一步掌握男孩和女孩不同的行为标准。
性别行为是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男女两性是由遗传决定的,男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则是从儿童时期起接受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
二、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1.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第一阶段是2-3岁,这个阶段的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
如女孩要玩娃娃,男孩要玩汽车等。
第二阶段是3-4岁,孩子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不明确,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能接受与性别习惯不符的行为偏差,如:认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不违反常规;第三阶段是5-7岁,他们对男女性别差异认识越来越清楚,也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子要勇敢,女孩子要文静等。
但也出现了刻板性,他们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的,并会受到惩罚和耻笑。
比如男孩子爱玩洋娃娃会被同性孩子反对,觉得是不符合男子汉的行为。
2.学前儿童性别行为发展2岁左右初步产生,比如男女孩在选择玩具时会有各自的偏好,男孩更喜欢卡车和飞机,而女孩更喜欢布娃娃和柔软的玩具。
3-6岁这个阶段,幼儿间的行为差异日益稳定、明显。
在游戏兴趣上男生更喜欢竞赛性的游戏,女生喜欢过家家这类的角色游戏。
选择同伴也有性别倾向,相对比较喜欢选择同性伙伴。
三、影响因素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3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过程及 影响因素
你知道吗?
性别 性别角色
5
一、基本概念
性别(sex) 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
差异。作为男性,其性染色体由xy组 成,有性腺、睾丸,而女性染色体由 xx组成,性腺是卵巢。男女性的外部 生殖器也不同。先天的 自然的
21
(一)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有关研究 有一些研究认为男子的脑功能比女子的脑功能更 加单侧化、专门化;女性的脑功能具有更多的双 侧性。 同样遭受左脑半球损伤,女性比男性造成的 语言缺陷程度要低。如果是右半球损伤,女性比 起男性造成的空间缺陷程度也要轻些。
22
(一)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有关研究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鲍克等人曾对167个家庭空间 能力测验的研究中发现,空间能力的遗传为性连 锁性遗传。
7
从洗手间标志看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
8
印象中的男性特质
• 大胆、勇敢、正义感 • 大大咧咧、不掉眼泪 • 思考不周到 • 赚钱养家 • 保护女孩子 • ……
9
印象中的女性特质
• 细腻、温柔、 体贴、贤惠 • 重感情,易掉眼泪 • 思考周到 • 会持家,顾小孩 • 较柔弱 • ……
10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在对性别角色认知 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性别行为习惯的 过程,从而导致儿童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的性别 差异。
11
二、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过程
性别概念的发展 性别角色知识的发展 性别行为模式的发展
12
(一)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
阶段
性别认同 性别稳定 性别恒常
年龄(岁)
1.5 -2
测验问题
特点
幼儿心理学公开课幼儿性别化ppt课件
第六讲
幼儿性别化
1
一、性别:
生物学特征 男性/女性。
儿童性别化: 社会化
将生物学的性别和 社会对性别的要求 融进个体的自我知 觉和行为之中的过 程。
2
3
快女不女(越来越爷们) 快男不男(越来越娘们) 4
学习要点
幼 1 儿童性别自我概念的发展
儿
性
2 性别角色
别
化
3 幼儿园教育对幼儿性别化的影响
5
性别认同 (2-3岁)
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自我界定。
我是??
性别稳定性 (3-4岁)
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等变化而改 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7
性别恒常性 (6-7岁)
指儿童对一个人不管外表发生什么变化, 而其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
8
儿童性别概念发展的顺序 P197
性别认同 (2-3岁)
性别稳定性 (4-5岁)
性别恒常性 (6-7岁)
你是个男孩还 知道自己/他人
是女孩?
的性别(自我界定)
你长大后是当妈 性别不会随 年龄 妈还是爸爸? 而变化。
10
(二)性别角色:性别的社会划分 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各自适宜的行 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
11
性别角色
外化
+
内化
12
儿童对性别角色的掌握, 有赖于性别认同的确立。
13
幼儿园的性别化教育
• 某幼儿园中班的幼儿几乎都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 性别。为了进一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概念 ,已经身为人母的周老师利用自己的一组成长照 片开展了“我长大后是当爸爸还是妈妈”的谈话 活动,启发幼儿思考自己以后会当爸爸还是妈妈 ,并让他们画出长大后的样子,还要求幼儿回家 看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相片;在娃娃家 活动里,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性别来选择各种角 色,根据性别装扮各种娃娃;组织幼儿讨论交流 男孩女孩分别喜欢什么,到公园散步时启发幼儿 观察男人女人的样子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 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 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年后, 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占 据优势地位。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11
• 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9
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
• (一)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性别行为有一定影响
• 性激素(荷尔蒙)
• (二)社会因素:包括父母、教师及社会舆论
• 父母的行为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和行为起着引导、 被模仿和强化的作用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10
男女双性化与教育 • 研究者认为,在教育幼儿时,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 (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只培养其温 柔、细致等女性特点),只会限制他们智力、个性健康全面 的发展,进而可能令男孩过于粗犷、勇猛而缺少平和、细 腻气质,无法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及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 令女孩过于柔弱、内敛而缺少勇气、自立精神,缺乏竞争 心及刚强的心理素质,最终在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力 化解以及处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都劣于那 些“双为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 (一)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
• 2岁左右初步产生性别行为 • 儿童的活动兴趣、选择同伴、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8
• (二)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3~6、7岁)
幼儿期,儿童性别角色差异日益稳定、明显: • 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 • 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 • 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
•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 的,即只有当孩子知道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才 能进一步掌握男孩和女孩不同的行为标准。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5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 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
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
•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 角色(3~4岁)
• 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是在对性别角色 的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行为 习惯的过程,从而导致儿童之间在心理与行 为上的性别差异。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4
性别角色与学前儿童的性别差异
•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
度上期望的总称。
• 例:男养家女做饭;男要勇敢,女要细心;男生翘 腿,女生要坐姿端庄
理特征。 • 例:男幼师、男护士、女性国家元首、女老板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12
• 这个发现印证了今日美国日益流行的一个崭新的教育思路—双性 化教育。
• “双性化教育”:是摈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后应运 而生的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13
如何开展双性化教育 ??
• 1、从儿童早期开始进行无性别歧视的教育,不过 分强调性别差异
• 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5~7岁)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6
• 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 望。
• 男女两性是由遗传决定的,男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中扮演什么角色,则是从儿童时期起接受成人影响、教 育的结果。
• 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 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行为。
哥哥?姐姐 ?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1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教学目标:
Part 1
识记性别角色与学前儿童 性别行为的基本内涵
Part 2
探讨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和 性别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 及其影响因素
Part 3
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性别 教育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3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 2、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 • 3、增加男女孩子接触的机会 • 4、顺其自然,避免走向极端
品质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14
课堂小结
• 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的定义 • 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 • 双性化教育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15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