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血管生成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一)
抗血管生成治疗肺癌:从理论到实践(李凯教授)
5.05
DP+恩度
6.37
Cyfra21-1 2.10 3.04 4.92 3.23 2.16 1.82 1.64
3.80 12.3
27.89
疗效观察 双肺多发肿物最大5.3×4.5
(07.6.20)
无
双肺多发肿物最大5.3×5.疗效 SD (07.9.25)
无
双肺多发肿物最大5.7×4.0疗效 SD (07.12.17)
4Department of Research Pharmacology, Pfizer Glob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an Diego, California, USA
男性,72岁。左肺下叶腺 鳞癌。术后行NP方案2周 期、NC方案1周期。4+个 月后CT检查发现左肺下
Angiogenic switch
Results in overexpression of pro-angiogenic signals, such as VEGF
VEGF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dapted from Bergers G, et al. Nature 2002;3:401–10
Hu-Lowe,4 and Donald M. McDonald11Cardiovascular Research Institute,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and Department of Anatomy, UCSF,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
3. 肿瘤血管超微结构的观察:电镜观察血管铸型。该方法 需铸型,对血管的完整性要求甚高,难以用于临床。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共识推荐了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阿帕替尼等,并指出了它们的应用 时机、剂量和注意事项等。
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
共识认为,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 治疗效果。
争议点及探讨方向
1 2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评价标准
01
BEVERLY-2研究
02
RELAY研究
03
CAMEL研究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 照的Ⅲ期临床研究,评估贝伐珠单抗 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 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
一项评估雷莫芦单抗联合多西他赛二 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Ⅲ期临床研 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生 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 均显著延长。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专家共识的制定过程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的过程,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专家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肺癌治疗领域的学术进步。
提高治疗效果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具有一定的 疗效,但不同药物之间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差异 。通过专家共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优化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
体征
晚期NSCLC患者常出现咳嗽、咯血、胸痛 、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伴有发热、消瘦 、乏力等全身症状。
晚期NSCLC患者可出现肺部肿块、淋巴结 肿大、胸腔积液等体征。
影像学检查
组织学诊断
X线胸片、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晚期 NSCLC的重要手段,可发现肺部肿块、淋 巴结肿大等异常表现。
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需要进一步研 究和探讨。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
中I 分类号 : 3 . l 1 R70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7 —3 32 0 )70 0-3 6 22 5 (0 8 0 -0 5 0
上世纪的 Me 分析结果证实化疗可 比最佳 t a 支持治疗带来更多临床受益 , 故其一直为晚期非 小细胞肺癌 ( S L ) N C C 的主导治疗。但一线化疗 有效 率 仅 2 % ~3 %、 5 5 1年 生 存 率 仅 3 % ~ 0 4 %。多西紫杉醇( ot e 、 5 D c x1 培美 曲塞( l a a ) Ai ) mt 等毒性更低二线药物 的有效率也仅约 1 %、 年 0 1 生存率约 3 %[ 0 。严酷 的现实迫使人 们重新思
非 替尼 ( fii) 长 l 。 国 内 以 NP方 案 ±血 Get b 更 in 5 J 管 内皮 抑素 联合 治 疗 NS L C C的结 果 显示 与单 纯
维持终生。临床上的策略也多为长期、 间断维持 治疗 , 至肿 瘤 进 展 。在 重 组人 血 管 内皮抑 制 素 直
( 度) 恩 Ⅳ期 临床 试 验 中 , 我们 观察 到 增 加治 疗 周 期 可获 得更 高 的 有效 率 。低 剂量 、 时 间化 疗 亦 长
X L的表达 、 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 与化疗药物互 并 相增 效 。它 还 与 MMP 2前 体 蛋 白 ( r— 圳 一 p o
MMP ) 合 、 2结 抑制 MMP2和 MT1MMP的催 化 - 一
活性[] 1 。但至今对其信号传导仍不完全清楚。 1
2 内皮抑素最佳作 用剂 量和时间
20 0 8年第 1 2卷第 7 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unl f li l d i r t e ora o C n a Mein i P a i ic c en cc ・5 ・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抗癌药物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肺癌治疗中,抗血管生成药物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种常见形式,而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其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也备受瞩目。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占据大约85%的肺癌病例。
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手段也在逐步丰富。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但是这些方法的疗效并不理想。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成为了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一个新的方向。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生长来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在肿瘤生长过程中,肿瘤细胞会释放一系列生长因子,促使新血管生成,从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干扰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阻断肿瘤的供血,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近年来,一些抗血管生成药物已经被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最早被FDA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来阻断肿瘤的供血。
临床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显著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舒尼替尼(Sunitinib)和索拉非尼(Sorafenib)等多种多样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也被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除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在分子靶向治疗领域,一些新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也正在不断涌现。
阿昔替尼(Axitinib)、雷沙替尼(Lenvatinib)等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前景备受期待。
肺癌的治疗方式有哪些新进展
肺癌的治疗方式有哪些新进展肺癌是一种常见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肺癌治疗方式的新进展。
一、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它的原理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 PD-1 和PDL1 抑制剂,已经在肺癌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这些药物能够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使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在部分病例中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而且,免疫治疗的副作用相对传统化疗较小,主要表现为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如皮疹、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通常通过适当的治疗可以得到控制。
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肺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变或蛋白靶点进行治疗的方法。
比如,对于 EGFR 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肺癌驱动基因被发现,相应的靶向药物也不断涌现。
除了 EGFR 基因突变,ALK 融合基因、ROS1 融合基因等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也为特定患者带来了希望。
靶向治疗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能够更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然而,肿瘤细胞可能会通过产生新的基因突变而对靶向药物产生耐药性,这是目前靶向治疗面临的一个挑战。
三、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来提供营养和氧气。
抗血管生成治疗就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常见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等。
这类药物可以阻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
抗血管生成治疗常与化疗、免疫治疗等联合使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四、质子重离子治疗质子重离子治疗是一种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
与传统的放疗相比,它能够更精准地将射线能量集中在肿瘤部位,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
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与肿瘤的血供紧密相关。
血管生成是肿瘤血供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了解乳腺癌血管生成的过程和机制的基础上,抗血管治疗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控制乳腺癌的生长和扩散。
本文将重点探讨乳腺癌的血管生成及抗血管治疗的相关内容。
一、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机制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一种生理过程,指的是新生血管从存在的血管组织中生长出来,并向新生组织供血。
在乳腺癌中,肿瘤细胞通过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胰腺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等,促进血管新生。
这些生长因子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继而启动一系列信号通路,最终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形成新生血管。
乳腺癌细胞还可以利用正常组织中存在的血管生长因子,通过激活这些因子而促进血管生成。
同时,肿瘤细胞也能够抑制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的表达,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抑制剂(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Inhibitor,PDGFi)、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ngiostatin)等,从而实现对血管生成的控制。
二、血管生成与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血管生成可以为肿瘤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满足乳腺癌生长所需。
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肿瘤细胞的高度代谢和快速增殖,肿瘤组织周围的血液供应无法满足其需求,此时肿瘤细胞会释放血管生成因子,启动血管生成机制,形成新生血管,从而保证肿瘤的正常生长。
其次,血管生成与乳腺癌的转移紧密相关。
肿瘤转移是乳腺癌的重要特点之一,而血管生成为肿瘤细胞提供了通道和机会。
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血管治疗
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血管治疗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许多患者的痛苦和死亡。
肿瘤生长和扩散依赖于血管供应,其中血管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血管治疗作为肺癌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肺癌中的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以及抗血管治疗的现状和前景。
第一部分: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机制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主要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来实现。
VEGF是一类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其作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如VEGFR1和VEGFR2来调控。
肺癌细胞产生并释放VEGF,诱导附近的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增殖,形成新的肿瘤血管。
此外,其他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紧张素等也参与了肺癌的血管生成过程。
第二部分:抗血管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抗血管治疗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来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VEGF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血管药物,可通过干扰VEGFR的信号传导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例如,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与VEGF结合并阻断其结合VEGFR的能力。
临床试验表明,贝伐珠单抗可在缓解肺癌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三部分:抗血管治疗的挑战和前景然而,抗血管治疗在肺癌的应用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许多患者对于抗血管药物的治疗反应存在差异,甚至出现耐药现象。
其次,抗血管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出血、高血压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此外,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复杂性以及抗血管药物疗效的不理想也是阻碍抗血管治疗进展的因素。
未来的研究将聚焦于解决这些挑战以及发展更有效的抗血管治疗策略。
例如,结合抗血管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如化疗、免疫疗法等进行联合治疗,已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同时,对肺癌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深入探究和新的靶向药物的研发也将为抗血管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中国的医疗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权威的指南,以便他们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方案。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能够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然而,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些药物,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结合中国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
共识内容涵盖了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不良反应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发布,能够推动中国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我国的肺癌防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也期待与广大医疗同仁共同学习、交流,不断完善和更新这一共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学环境和患者需求。
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分类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和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
VEGFR TKI:此类药物通过抑制VEGFR的活性,阻断VEGF与VEGFR 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常见的VEGFR TKI包括帕唑帕尼、舒尼替尼、阿帕替尼等。
抗VEGF单克隆抗体:这些药物通过与VEGF结合,阻止其与VEGFR 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贝伐珠单抗是最常用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之一,已经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抗血管生成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抗血管生成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概述抗血管生成作用是指一种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或药物对血管生成过程的抑制作用。
血管生成是机体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在正常生长发育、组织修复以及病理情况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异常的血管生成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抗血管生成作用成为了生物药理学和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众多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作用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成为了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此外,抗血管生成作用还可用于治疗其他与异常血管生成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定义、作用机制以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首先,将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让读者对血管生成及其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接下来,将从定义和作用机制两个方面系统地解析抗血管生成作用。
最后,将总结抗血管生成作用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对抗血管生成作用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和启示。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抗血管生成作用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概览,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文中将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引言部分:介绍本篇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引发读者对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兴趣。
2. 正文部分:详细阐述关于抗血管生成作用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定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作用机制、以及与抗血管生成作用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发现。
3. 结论部分:对抗血管生成作用的重要性进行总结,总结已有研究的成果和发现,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的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对抗血管生成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研究背景到具体的作用机制,再到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应用前景,使读者对这一领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抗肺癌血管生成机制及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性 , 而抑制肿瘤生长 。热休 克蛋 白 9 ( S9 ) 从 0 H P0 的抑制剂. 格 尔德霉素 , 通过竞 争性抑 制 H P 0与 HFl S9 I-a的结合 , 降低 H F I-
1 构象 的稳定性 J a 。临 床上应 用 的雷 帕霉素 和其衍 生物 C I C一
R p ad等_用 细胞 高 通 量 法筛 选 H F 1 径 的 小分 子 抑 制 ai ra 3 s I- 途
肿瘤血管生成是 一个 受众 多生 长 因子调节 的复杂 的病理 生理过程 。抗肿瘤血管生成 的机制主要 有 : 制促血 管生成 ] 抑 因子与配体 的表达 和结合及 相应的信号传 递途径 , 抑制 血管 内 皮细胞 的增殖 、 迁移 , 诱导其 凋亡 , 抑制基底 膜的降解 等。随着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 的逐 步阐明 , 进一步 证实 了血 管生成 与肿瘤
究 的深入 , 将在肺 癌的治 疗 中发挥 一定 的作 用。Maj s b eh等 e
发现抗肿瘤药 2 5 不仅能抑制 HF 1 导 V G MF 2 I一 诱 E F的表达 , 而且 能破坏肿瘤 细胞 骨架 微管 形 成 , 有 Y . 也 能 抑制 HF1活 还 C1 I-
rcp r、 MP( ai m tl rtnss等治疗靶点 为例综 述抗 eet ) M sm tx e lpo i e) o r ao e a 肺癌血管生成 的机制及靶 向治疗 药物。
肿瘤组织在缺 氧时 , 通过 HF1 I_ 诱导各种致血管 发生 的基
因 , 中血管 内皮生长 因子 ( E F 为 重要靶基 因, 召集 内皮 其 VG) 能 细胞 和相关靶基 因到缺 氧且 无血管 的部 位 , 刺激血管 增殖 。故
肝癌的肿瘤相关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进展
肝癌的肿瘤相关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进展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在肝癌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肿瘤相关血管生成(tumor angiogenesis)起着重要的作用。
抗血管治疗(anti-angiogenic therapy)被广泛应用于肝癌的临床研究与治疗中,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肿瘤相关血管生成过程以及抗血管治疗的相关进展。
一、肝癌的肿瘤相关血管生成过程肝癌的发展离不开肿瘤相关血管生成的支持。
正常情况下,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透壁和管腔形成等多个步骤。
而在肝癌中,肿瘤细胞通过各种信号通路,如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和PDGF(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等,刺激血管生成。
这些信号通路的活化导致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产生增加,从而促进新的血管生长和肿瘤血管的生成。
二、抗血管治疗在肝癌中的应用抗血管治疗作为肝癌治疗的新方法,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相关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常用的抗血管治疗药物包括多克隆抗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药物等。
其中,多克隆抗体主要作用于VEGF以及其受体,抑制其活性,阻断肿瘤相关血管生成的过程;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信号传导途径来抑制肿瘤生长;靶向治疗药物则通过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上表达的分子,如血管生成相关的受体等,从而阻断血管生成并抑制肿瘤生长。
三、抗血管治疗的进展与挑战抗血管治疗在肝癌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目前的抗血管治疗药物并不能对所有患者都有效,部分患者出现耐药现象。
其次,抗血管治疗往往会伴随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高血压、出血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此外,抗血管治疗的长期疗效以及其对肝癌干细胞的影响等问题尚待深入研究。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进展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进展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型手段,正逐渐显示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指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肿瘤生长需要新的血管来提供氧气和养分,并将废物排出体外。
因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就成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
在肿瘤治疗中,抗血管生成治疗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抗血管生成药物和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其通过抑制肿瘤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来达到抗血管生成的效果。
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则通过转染携带抗血管生成基因的载体进入肿瘤细胞,并使其产生抗血管生成因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效果。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的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削弱肿瘤的生长能力,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其次,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增强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的疗效。
肿瘤治疗往往采用综合手段,而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与化疗、放疗等方法相结合,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
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改善肿瘤血供状况,增加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法在肿瘤内的作用浓度,使其更易于进入肿瘤细胞,并发挥更好的疗效。
此外,抗血管生成治疗还可以减轻肿瘤的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病人常常伴随有疼痛、压迫症状和肿瘤相关的其他症状,而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改善肿瘤内的缺血和缺氧状况,减轻肿瘤相关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已经有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中,贝伐单抗、曲妥珠单抗等已经获得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药物。
非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研究
研究药物
治疗组
对照组 主要终点 是否达到 延长PFS 延长OS
联合化疗一线治疗
ESCAPE1
索拉非尼
Sora+CP
CP
OS
否
否
否
BR242
西地尼布
Ced+CP
CP
OS
否
否
否
联治合疗化疗线二线数治越疗 前移,对OS的把握度越低,后续治疗可能干扰OS的相关因素越多
ZODIAC3
凡德他尼
Van+Doc
VEGFR3 主要与淋巴管的生成相关。 VEGF与VEGFR-2相结合通过激活
RAS-RAF-MEK-ERK和PI3K激酶途径, 使转录因子激活或降解其mRNA使蛋 白失活,从而表达其活性。
Anna-Karin Olsson et al.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7, 359-371 (May 2006)
即使已经上市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也并非所有3期研究均有OS获益
贝伐单抗
尼达尼布
贝伐单抗的AVAiL研究与LUME-Lung2研究均未显著延长患者的OS 结论:
吉西他滨或培美曲塞这类化疗药物,在NSCLC治疗的临床获益显著,可能影响到联合抗血管生成 药物组的疗效提高空间。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in Press
DOR,探索性分子标志物;
共识与争议二:治疗时机
共识:一线、二线、三线均可以应用 争议:是否可以跨线使用?
目前已经上市的抗血管生成NSCLC治疗药物的概况
治疗线数 药物
获批时间
用药方案
一线
贝伐单抗
关于抗血管生成药物,还有你不知道的事
关于抗⾎管⽣成药物,还有你不知道的事2018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达209万余例,肺癌造成的死亡⼈数⾼达176万余例[1]。
⽽⾮⼩细胞肺癌在肺癌病例中占⽐超过80%[2]。
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案是治疗晚期N S C LC 的传统标准⽅案,但对应的5年⽣存率依然不⾜5%[3]。
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表明,新⽣⾎管⽣成在多种实体肿瘤的⽣长、增殖和转移中发挥着关键作⽤[4]。
对于近年来在肿瘤治疗中越来越重要的抗⾎管⽣成药,你了解多少呢?科普君今天就带⼤家来聊⼀下,关于抗⾎管⽣成药你不知道的事。
肿瘤要想⽆限增殖需要从周围的微环境中汲取充⾜的养分,这就需要瘤块内形成⽑细⾎管⽹形成,为实体瘤的后续⽣长及转移提供物质基础。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良性肿瘤⾎管稀少,⾎管⽣长缓慢;⽽⼤多数恶性肿瘤的⾎管⽣成密集且⽣长迅速。
抗⾎管⽣成药物是⼀类可作⽤于肿瘤微环境,使现有肿瘤⾎管退化,同时抑制肿瘤新⽣⾎管⽣成的肿瘤治疗药物。
抗⾎管⽣成药物就是阻断⾎管长进肿瘤⾥,这样肿瘤就⽆法获取养分,就会“饿死”。
⽬前国内已有3个抗⾎管⽣成药物获批⽤于治疗晚期N S C LC 患者,包括⾎管内⽪⽣长因⼦抑制剂贝伐珠单抗[5]、重组⼈⾎管内⽪抑制素恩度[6]和⼩分⼦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安罗替尼[7]。
这三种药品均已进⼊国家医保⽬录。
贝伐珠单抗[5]适应症: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与紫杉醇(化疗)⽤于不可切除的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鳞状细胞⾮⼩细胞肺癌患者的⼀线治疗(诊断以后的⾸轮治疗)。
禁忌症:贝伐珠单抗禁⽤于已知对中国仓⿏卵巢细胞产物或者其它重组⼈类或⼈源化抗体过敏的患者。
不良反应:肺出⾎/咯⾎、动脉⾎栓栓塞、⾼⾎压、疲劳或乏⼒、腹泻和腹痛等。
抗⾎管⽣成药物是什么同样是肺癌患者应该选择哪⼀种药物?No.1恩度[6]适应症:长春瑞滨和顺铂(化疗)联合恩度⽤于治疗初治(诊断以后的⾸轮治疗)或复治(⼀线治疗后,患者再次出现肿瘤进展后的治疗包括⼆线和三线)的Ⅲ/Ⅳ期⾮⼩细胞肺癌患者。
抗血管生成及抗血管药物治疗肺癌研究进展
肺癌抗血管生成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赵向飞聂青康静波摘要:抗血管生成已逐渐成为肺癌治疗中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新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层出不穷,抗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也不断深入,给肺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目前抗血管生成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肺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肺癌目前已成为发病率及死亡率第一位的肿瘤疾病,大约有80%初诊患者为晚期肺癌,化疗及放疗对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已经进入平台期,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曙光,其中针对血管生成的药物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的兴趣,现将抗血管生成机制及药物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血管生成机制的通路调控肿瘤血管生成包括血管出芽和非出芽两种形式,前者包括新生血管生成,后者指1、为肿瘤生长和转移提供营养和通路,其形成过程包括:肿瘤组织释放血管生成刺激因子、血管周围细胞外基质重塑及基膜降解、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新生血管形成。
肿瘤血管的生成调控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不明确,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间的失衡是一个关键因素[1,2]。
这些血管生成因子可来源于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基质细胞、血液和细胞外基质。
血管生成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涉及很多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和系统[3],其目前研究热点如下: 1.1 VEGF VEGF家族包括VEGF、VEGF-B VEGF-C VEGF-D VEGF-E[4,5],包括5 种异构体,即: VEGF-121、145、165、189 及206。
其中VEGF-121、145 和165 以可溶形式分泌到细胞外, 因而容易被测定,VEGF-189 及VEGF-206与细胞结合紧密, 不易被测定。
VEGF对于三个酪氨酸激酶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VEGFR-1(FLt-1)和VEGFR-2(FLt-2)VEGFR-3,通过受体的二聚化及自身磷酸化而激活。
几个研究表明VEGF表达和肿瘤血管密度(IMD)直接相关,并且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VEGF189和高IMD相关,同VEGF-121、145 和165不同,VEGF-189是膜蛋白,故可能更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血管生成,而其所占VEGF 表达不超过10%[6]。
肺癌的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除可 以形 成 新生血 管 外 . 还可 以 引 进伤 1愈 合的功能, 是血管 生成 的主要 2一 , 并且原发肿瘤 的血 管生长使肿 瘤 裂原 , 5 1 也
ot i a t i 易于转移 。肺 癌是恶性程 度较高 的肿 起血 管通 透性 的增 加 。Fn nt 等报 内源性抑 制物 之一 , 介导细 胞凋亡 中起 在 VG 瘤之 一 . 近年 来 . 随着 分子生 物学 和分 子 道在非小 细胞 肺癌 中, E F介 导 的 血管 重要 作用 。近年来 发现 . 生型的 面3基 野 c- D3基因的调控 2和 5 病理学 的进展 , 抗肿 瘤血管 生成治疗 作为 生成受 到 Bl 因可以特异 性地 激活 T P 1 S - 的表达 .aa Tk .
抑制物 的表选亦下降:
1 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 制物
只有通过 降解 过程 , 内皮细胞 Nhomakorabea才能迁 移人 到前所 未有 的 重视 :现在发 现它 可应用
周围组织 , 并逐 渐形成血 管树 。基质 降解 于多种肺部疾病 . 如肺 的囊性纤 维化 、一 a抗
酶类包括基质金 属蛋 白酶 、 尿激 酶型纤 维 胰蛋 白酶缺乏症等 , 在肺癌 中也有 广 阔的
维普资讯
中国肺癌杂志 20 年 6 02 月第 5 卷第 3 期
C n ^ g l Ln uJ I
旦, 』
! :! : !
・
综 述 -
肺癌 的抗 血 管 生成 基 疗 因治
宫亮 综述 杨 和平 审校
【 中图分类号】 R 3 70 5 血管生成 【ni eei 是指从 已存在 k R(ea le ia e 、 t ( n-iet c ie 因 下 调 1p I NMY 基 因 下 调 at i ag gns ) o s D f l i r ns )n _ f s k . ̄n t v k 4i l 3 T S-, . C c n l 的微血管 庥 上芽生 出新 的 以毛细 血 管为 k a -) i s 4 及成纤 维细胞生长因子受 体 (G ne F—
肿瘤血管生成与治疗
肿瘤血管生成与治疗肿瘤是一种生长异常、对身体有害的疾病,由于缺乏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肿瘤的细胞必须依赖血管的血流来维持生存。
因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治疗。
1. 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指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扩散。
正常情况下,血管生成是一种调节性的过程,只在生长发育、修复伤口和女性生殖器官的周期中发生。
然而,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分子,刺激周围正常细胞和免疫细胞进一步促进血管生成,使得肿瘤细胞可以获得更多的养分和氧气,从而推进肿瘤生长。
肿瘤血管生成主要由两种机制控制:细胞生长因子和转移性细胞因子。
细胞生长因子可以通过细胞膜结合,刺激内源性受体,从而传达细胞增长的信号。
转移性细胞因子则与细胞外膜结合,通过介导胶原稳定化、血管新生和绒毛屏障的破坏,刺激肿瘤血管生成。
2. 治疗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对于肿瘤血管生成的稳定性控制,采取针对血管生成因子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可阻止血管生成和肿瘤的生长。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是抗血管生成生长因子抗体,如贝伐珠单抗、雷卓替尼、舒降伐单抗等。
这些抗体通常通过阻断VEGF-A/M也就是血管生成生长因子A通过激活VEGFR-2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生理过程,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效果。
实际上,不同的肿瘤细胞类型和不同的环境下,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治疗方案中采用多种针对性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转移性细胞因子是一种直接介导血管新生的分子,因此针对性抑制这些分子的药物也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新方向,如angiopoietin-1/Tie-2、integrin等。
理论上,阻止转移性细胞因子的介导作用,会比单纯抑制生长因子的方式有更加有效的抑制作用。
3. 结语肿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的类型、病情、病程、个体差异等。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的重要关键因素,对其逐个击破是治疗成功的一个前提。
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血管疗法
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血管疗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肿瘤研究的关注日益增加。
肿瘤血管生成作为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已成为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热点。
而抗血管疗法作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以及抗血管疗法的原理与应用。
肿瘤血管生成,也被称为血管新生,是指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由于肿瘤细胞的特殊信号和调节网络,导致周围组织中的血管增生。
这种血管生成机制非常重要,因为肿瘤细胞需要通过供给氧气和养分的血管来维持其快速增殖的能力。
肿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和肿瘤相关因子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合作,促进新的血管生成。
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主要包括:肿瘤细胞通过释放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础纤维生长因子bFGF等),诱导周围组织中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形成原始血管结构。
随后,局部细胞与胶原等细胞外基质所形成的血管壁,开始生长并分化形成完整的血管。
最终,这些新生血管将为肿瘤细胞提供养分和氧气,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抗血管疗法,是指通过干扰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阻断肿瘤对血液供应的依赖,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抗血管疗法,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破坏剂两种类型。
抗血管生成抑制剂主要通过干扰血管生成因子的信号传导路径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其中,抗VEGF抗体和VEGFR激酶抑制剂被广泛用于肿瘤治疗。
这些药物能够结合VEGF或其受体,阻断其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如血管生成抑制素等,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抗血管生成破坏剂则是通过直接破坏肿瘤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来达到治疗效果。
尽管其机制不同于抗血管生成抑制剂,但同样具有潜力作为肿瘤治疗的研究方向。
常见的抗血管生成破坏剂包括光动力疗法和介入治疗等。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利用光敏剂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下产生的氧化和免疫反应,破坏肿瘤血管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血管生成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一)
【摘要】肺癌与其它实体瘤一样,其发生、发展和转移均依赖于血管生成,当肿瘤直径达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启动“血管生成开关”,促进新的血管生成,以保证肿瘤生长的血供需要。
肺癌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多种正性和负性血管生成因子的调控。
因此,抑制血管生成过程中关键步骤阻断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来源和迁移通道,已成为近年来癌症治疗的新策略。
本文就近年来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肺癌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
肺癌(Lungcancer)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它已经成为全世界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971年,Folkman等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的假说,他认为一些来源于肿瘤细胞的化学信号可以通过打开“血管生成开关”而使肿瘤从静止期转换到快速生长期。
静止期的肿瘤没有血管生成,肿瘤直径被限制在大约0.2mm-2mm,如果超过这一时期,肿瘤细胞就可以作用于周围的血管,引起血管扩张、扭曲、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血管的发芽。
许多研究都表明血管生成对肺癌的发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癌前病变或者肺癌早期也存在微血管密度的增加1],后者是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预后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因此针对血管生成治疗肺癌很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肺癌血管生成调控
1.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家族是一个以二硫键或非共价键连接的同源二聚体的糖蛋白,目前所知的VEGF家族成员包括:VEGF-A(VEGF),VEGF-B,VEGF-C,VEGF-D,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PIGF)。
其中VEGF被证明是内皮细胞特有的一种生长因子,在血管生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
VEGF为低氧诱导的生长因子,分子质量为34~46Ku,由于其mRNA拼接不同,其有五种形式:VEGF121,VEGF145,VEGF165,VEGF183,VEGF189,VEGF206,其中以VEGF165较为常见,而且生物学活性最强。
VEGF和其两个高亲和力受体VEGFR-1或者Flt-1(Fms-liketyrosinekinase),及VEGFR-2或者Flk-1(Fetalliverkinase)/KDR(kinaseinsertdomain-containingreceptor)结合,结合以后其受体通过自身二聚化、磷酸化激活而介导信号转导。
VEGF可以使血管床的通透性增加,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迁移和运动,刺激新生毛细血管生成,协助肿瘤细胞进入脉管系统,促进肿瘤侵袭转移。
2.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是ErbB家族成员之一,分子量为170kDa,是一种跨膜糖蛋白,由细胞外区、跨膜区和细胞内区构成。
EGFR通过细胞外区结合特异性的配体诸如EGF、TGF-α等而被激活,配体与EGFR结合导致细胞内区的自动磷酸化,以及细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激活。
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常伴随下游信号传导蛋白分子的激活,介导下游不同信号通路,比如ras–raf–MAPK,STAT,PI3K–Akt等通路的激活,从而引起肿瘤细胞的增殖、扩散转移及凋亡的抑制。
3.蛋白水解酶与血管生成和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关的蛋白水解酶主要有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activator,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TIMP)等。
MMP家族成员众多,但以间质胶原酶(MMP1)、明胶酶A(MMP2)、基质分解素–1(MMP3)和明胶酶B(MMP9)最为常见。
MMP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促使内皮细胞的迁移,血管生成,并在肿瘤的侵袭性生长和转移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
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除与MMP的作用基本一致外,尚有促进VEGF、bFGF和TGFβ的血管生成调节作用。
TIMP能促进细胞增殖,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新生血管的生成有抑制作用。
4.COX-2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和血栓戊烷的关键酶,它包括两种异构体COX-1和COX-2。
COX-1在所有的细胞内几乎都持续表达,并且在许
多正常生理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COX-2在正常的组织中很少表达,在炎症刺激时才会表达。
研究发现,COX-2和多种肿瘤的发生都有关系,COX-2不仅和肺癌的生长、侵袭有关,而且和肺癌的血管形成也有密切的关系4]。
二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
以肿瘤血管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最初是由Folkman提出的,随后被其他的研究者采纳并且用于癌症传统治疗的辅助手段。
与直接抗肿瘤细胞治疗相比,抗血管生成治疗有以下优点:第一,靶向物质更加容易到达治疗部位,而且比较容易聚集;第二,不需要针对所有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第三,内皮细胞的基因组比肿瘤细胞更少发生变异,故不会出现像肿瘤细胞一样的抗原消失现象;第四,针对血管内皮细胞会产生一种放大机制,比针对肿瘤细胞更加有效。
针对肿瘤血管的治疗可以分为下面这些策略,第一,针对微小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antiangiogenicagents),包括VEGF和VEGFR-2抑制剂等;第二,针对大的肿瘤已经形成的血管(vascular-targetingagents),包括微管蛋白等;第三,长期使用间接作用于肿瘤血管的混合药物,包括紫杉烷类和EGFR抑制剂。
1.VEGF抑制剂VEGF抑制剂包括VEGF抗体、VEGFR-2抗体、磷酸化抑制剂和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5]。
这些抑制剂可以抑制各种动物模型的多种肿瘤,并且有些已经进入临床试验。
在所有的这些抑制剂中,VEGF的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TM)是研究的最清楚的。
早期的临床试验表明单独使用VEGF抑制剂对进展期实体肿瘤是无效的,但是耐受剂量下,贝伐单抗联合卡铂和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可以明显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6]。
因此,美国NCCN指南推荐贝伐单抗联合含铂的两药方案为NSCLC标准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