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论文

合集下载

物理实验论文单线圈产生的三维磁场的理论推导与测试

物理实验论文单线圈产生的三维磁场的理论推导与测试

单线圈产生的三维磁场的理论推导与测试(东南大学南京 210000)摘要:本文旨在将大学物理实验的利用霍尔效应测量单个载流圆线圈轴线上磁感应强度一节从一维拓展到三维。

据此,本文先在球坐标系下利用磁感应强度的计算公式毕奥-萨伐尔定律以及单个载流圆线圈产生磁场的对称性推导出了全空间任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然后借助实验室DH4501N型三维亥姆霍兹线圈磁场实验仪对其进行了测试验证。

发现实验测定的结果和理论值二者吻合的相当好,验证了推导的正确性。

关键词:单个载流圆线圈;磁感应强度;三维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esting of Three - Dimensional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by a SingleCoil(Southeast University Nan Jing 210000)Abstract:This article aimed to extend the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which uses Hall effect to measure the magnetic induction on the axis of a single current-carrying round coil from a one-dimensional to three – dimensional, Accordingly , the first is taking advantage of magnetic induction strength formula Biot - Savart law and the symmetry of a magnetic field which is generated by a single current-carrying round coil to deduce the magnetic induction at any point of the whole space in a spherical coordinate system. Then, with the help of the DH4501N three-dimensional Helmholtz coil magnetic field experimental apparatus in the laboratory, the author carried out testing and validation. Finally, the author discoveries that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results and the theoretical value agree with each other quite well, which verifies that the derivation is correct.key words: a single current-carrying round coil; magnetic induction; three – dimensional大学物理实验在利用霍尔效应测量单个载流圆线圈的磁场时,只要求测量了圆线圈轴线上(即Z轴)的磁感应强度并进行绘图,只停留在一维角度。

论文《地磁场的形成与探讨》温学贤著

论文《地磁场的形成与探讨》温学贤著

论文《地磁场的形成与探讨》温学贤著关于地磁场的成因有多种假说:1900年提出“地球表面和内部分别分布着数量相等、符号相反的电荷随地球旋转形成闭合电流并产生磁场假说”,后来被放弃。

1939年提出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热量,使熔融物质发生连续的对流,这样产生温差电动势和温差电流,电流产生磁场的“温差电效应说”。

1945年物理学家埃尔萨塞根据磁流体发电机的原理,建立了“地核发电机磁场说”,该学说违背了能量守恒原理,被人们放弃。

1949年英国物理学家布莱克特提出了“巨大转体说”,布莱克特专门设计了一种“测弱磁场的高灵敏度仪器”,实验结果的量值远远低于实际量值;拉莫尔首先提出和后来埃尔萨塞、帕克和布拉德等人完善一个位置传感器4,位置传感器4由位置信号电磁感应线圈及其电磁铁心构成,该支架长度可以微调,使得电磁助力盘5与位置传感器4中心间距精确等于辐板外沿10上两个助力永磁体8之间的中心间距。

扭矩传感器是将一对扭矩信号触发齿固定安装在中轴上,两个扭矩信号触发齿环的外形和相位完全相同,扭矩信号感应线圈安装固定在中轴套上,扭矩信号触发齿为r1个小永磁体,均分圆周360度,转动时,扭矩信号感应线圈产生感生电动势,骑行者踩踏脚踏板3,曲柄施加扭矩于中轴,使得中轴发生弹性变形,每一对扭矩触发信号之间存在相位差,利用现有相位差转换电路将一对触发信号间相位差转换为扭矩电压信号。

助力的基本原理是:前方位置传感器探测到存在磁极N,同时扭矩传感器检测到骑车人对踏板施加压力,通过单片机给出控制信号,使电流通过电磁助力线圈Ll和L2,L1产生磁场sN,L2产生磁场Ns,此时下一个左侧助力永磁体的N极处于U形电磁铁SN之间,右侧永磁体的S极处于U形电磁铁Ns之间,同时产生一个向前的拉力,车轮开始运动,前方位置传感器探测到存在磁极S且扭矩传感器也发出信号,通过单片机给出反向控制信号,反相电流通过助力线圈Ll和L2产生反向磁极,L1产生磁场NS,L2产生磁场SN此时下一个左侧助力永磁体的S极处于U形电磁铁NS之间,右侧永磁体的N极处于U形电磁铁sN之间,也产生一个向前的拉力,推动车轮继续运动,从而实现助力。

亥姆霍兹线圈的空间磁场测量小论文-图文

亥姆霍兹线圈的空间磁场测量小论文-图文

亥姆霍兹线圈的空间磁场测量小论文-图文亥姆霍兹线圈的空间磁场测量摘要:分析了亥姆霍兹线圈空间磁场的分布,依据毕一萨定律,并采用霍尔效应法;采用美国PASCO公司生产的“科学工作室”方法等探测亥姆霍兹线圈空间磁场,得到空间磁场均匀区的大小、形状及范围.关键词:毕一萨定律;霍尔效应法;亥姆霍兹线圈空间磁场;PASCO 一、亥姆霍兹线圈空间磁场测试的目的和意义亥姆霍兹线圈磁场与永久磁铁相比具有一定的可调性和装置轻巧,闲置时不产生环境磁场的优点.所以在教学、生产和科研中,当试验样品所需均匀磁场不太强(几高斯到几十高斯)时,就可以采用亥姆霍兹线圈.由此就必须先知道亥姆霍兹线圈磁场的均匀性区域有多大并能计算出磁感应强度的数值。

亥姆霍兹线圈是一对相同的、共轴的、彼此平行的各密绕N匝线圈的圆环电流。

当它们的间距正好等于其圆环半径R时,这种圆形载流线圈称为Helmholtz线圈1,如图1所示。

【】图1亥姆霍兹线圈二、亥姆霍兹线圈空间磁场测量2.1霍尔效应法测量亥姆霍兹线圈空间磁场均匀区将通有电流的导体或半导体薄片(霍尔片)置于磁场中,并使垂直到磁场方向,由一于洛仑兹力的作用,载流子将向薄片侧边积聚,从而使两侧边形成一定的电势差这一现象是物理学家霍尔首先在金属薄片中发现的,故称为霍尔效应,两侧边形成的电势差称为霍尔电压【2】。

2.1.1霍尔效应法测量原理霍尔电压的极性取决于载流子(运动电荷)的荷电性.实验表明:磁场不太强时,霍尔电压的大小与所通电流I以及磁感应强B满足如下关系【3】:(2.1)称为霍尔元件的灵敏度,取决于元件的几何尺寸及材料的性质,表示霍尔元件在单位磁感应强度和单位控制电流时霍尔电动势的大小,其值可由实验定出。

由(2.1)得:(2.2)当螺线管通以稳恒电流I把霍尔元件放人螺线管中轴线上,若测出其霍尔电压,便可由(2.2)式得出螺线管轴线上磁场的分布。

要想知道亥姆霍兹线圈空间的磁场,原则是测量出线圈空间的全部磁场,但是由于线圈的对称性,所以只要测量出线圈一半的空间或1/4空间即可。

关于磁场的论文.doc

关于磁场的论文.doc

关于磁场的论文.doc一、电磁学教材的整体结构电磁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其具体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电流现象、磁现象,电磁辐射和电磁场等.为了便于研究,把电现象和磁现象分开处理,实际上,这两种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彻分析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学变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真分析教材.1.电磁学的两种研究方式整个电磁学的研究可分为以“场”和“路”两个途径进行,这两种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体现出来.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场的方法是研究电磁学的一般方法.场是物质,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学物理的电磁学部分完全可用场的概念统帅起来,静电尝恒定电尝恒定磁尝静磁尝似稳电磁尝迅变电磁场等,组成一个关于场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学物理电学部分的各章内容.“路”是“场”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学教材以“路”为线的大骨架可理顺为:静电路、直流电路、磁路、交流电路、振荡电路等.“场”和“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麦克斯韦方程是电磁场的普遍规律,是以“场”为基础的.“场”是电磁运动的实质,因此可以说“场”是实质,“路”是方法.2.物理知识规律物理知识的规律体现为一系列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物理定律是在对物理现象做了反复观察和多次实验,掌握了充分可靠的事实之后,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并把这些关系用定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物理定律的形成,也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物理定律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定律总是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因此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册第一章“电潮重要的物理规律是库仑定律.库仑定律的实验是在空气中做的,其结果跟在真空中相差很小.其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点电荷,即带电体的几何线度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恒定电流”一章中重要的物理规律有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和焦耳定律.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适用,但对气体导电是不适用的.欧姆定律的运用有对应关系.电阻是电路的物理性质,适用于温度不变时的金属导体.“磁场”这一章阐明了磁与电现象的统一性,用研究电场的方法进行类比,可以较好地解决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电磁感应”这一章,重要的物理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在这部分知识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将各知识点串起来的主线.本章以电流、磁场为基础,它揭示了电与磁相互联系和转化的重要方面,是进一步研究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重点和核心是感应电动势.运用楞次定律不仅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能量是守恒的.“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是在电场和磁场的基础上结合电磁感应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提出电磁振荡形成统一的电磁场,对场的认识又上升了一步.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总结了电磁场的规律,同时也把波动理论从机械波推进到电磁波而对物质的波动性的认识提高了一步.3.通过电磁场在各方面表现的物质属性,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电现象和磁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大量实验证明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每个带电粒子都被电场包围着.电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位于场中的其它电荷有力的作用.运动电荷的周围除了电场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唱—磁场.磁体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磁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处于其中的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现在,科学实验和广泛的生产实践完全肯定了场的观点,并证明电磁场可以脱离电荷和电流而独立存在,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其它运动的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之间是通过磁场而发生作用的.麦克斯韦用场的观点分析了电磁现象,得出结论:任何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任何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按照这个理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从场的观点来阐述路.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产生电流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二是存在电场.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总是沿着电场的方向,从高电势处指向低电势处.导体中的电流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特例,即导体中形成电流时,它的本身要形成电场又要提供自由电荷.当导体中电势差不存在时,电流也随之而终止.二、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1.场的客观存在及其物质性是电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第一章“电潮是学好电磁学的基础和关键.电场强度、电势、磁尝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电、磁场是物质的实质性概念.电场线,磁感线是形象地描述场分布的一种手段.要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力线的共性和区别以加强对场的理解.2.电磁场的重要特性是对在其中的电荷、运动的电荷、电流有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场和受场作用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场不是力,电势不是能等.场中不同位置场的强弱不同,可用受场力者受场力的大小(方向)跟其特征物理量的比值来描述场的强弱程度.在电场中用电场力做功,说明场具有能量.通常说“电荷的电势能”是指电荷与电场共同具有的电势能,离开了电场就谈不上电荷的电势能了.3.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潮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把各种实验做好,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也是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加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和现象分析中来发展思维能力.从物理学的特点与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体系上.。

【电磁学】小论文——从微观到宏观描绘电场和磁场分布

【电磁学】小论文——从微观到宏观描绘电场和磁场分布

从微观到宏观描绘电场和磁场分布——用Mathematica模拟电场和磁场黄申石PB1003001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摘要】电场线和磁感线可以形象地表达电场和磁场的分布,由于电场和磁场都符合场的叠加原理,通过了解带电场源的具体信息,就可以描绘出电场和磁场的分布。

针对不同的带电场源,选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计算机模拟场的分布,其效率是不同的。

在使用计算机模拟场的分布时,通过对带电场源进行具体的分析,选择出最合适的途径进行模拟。

【关键词】电场分布、磁场分布、微观、宏观、模拟。

1 引言在与电磁学相关的领域中,有许多问题涉及电场和磁场,甚至需要设计电场或者磁场。

在没有信息时代到来之前,人们只能通过数学公式和大脑的想象得带电场和磁场的形状。

如今,我们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和绘图功能,根据场源的具体信息,通过合适的手段来模拟得到电场和磁场的分布。

目前,一部分学者已经对一些简单的基本场源模型(如直线排列的点电荷系[1],均匀带电圆盘[2]等)做了较深入的理论计算,却在计算机模拟图像方面为之甚少。

因为计算机模拟图像时需要考虑到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运算效率,只有找到合适的表达式才可以进行高效模拟。

本文将介绍两种不同的计算机模拟思想。

2 描绘电场分布2.1带电系统的电势分布和电场分布[3]考虑真空中的点电荷q ,q 在空间中得位置矢量为'r ,空间中任一点P 的位置矢量为r,q 在点P 产生的电势为r -r q r U ,041)(πε= (2.1.1)其中11201085.8--⋅⨯≈m F ε由于电势满足标量的叠加原理,可将一个点电荷的情况推广到带电系统的情况:对N 个静止点电荷组成的系统有∑==Ni ,r -r q r U 1041)( πε (2.1.2) 对长度为L 、线电荷密度为)(,r e λ的带电线有')(41)(0dLr -r r r U L ,,e ⎰=λπε (2.1.3)对面积为S 、面电荷密度为)(,r e σ的带电面有')(41)(0dSr -r r r U S ,,e ⎰⎰=σπε (2.1.4) 对体积为V 、体电荷密度为)(,r e ρ的带电体有')(41)(0dVr -r r r U V,,e ⎰⎰⎰=ρπε (2.1.5) 由于空间中的电场函数)(r E 为电势函数)(r U的负梯度函数,即)ˆˆˆ(z xUy y U x x U U E ∂∂+∂∂+∂∂-=-∇= (2.1.6)2.2 计算机模拟电场分布利用2.1得出的公式,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7.0计算可以描绘出简单的点电荷系的电场线和等势面。

简述核磁共振原理论文

简述核磁共振原理论文

简述核磁共振原理论文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

核磁共振原理是基于原子核的自旋性质以及外加磁场时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核磁共振实验通常使用磁场强度高的超导体磁体,将样品置于磁场中,并通过射频信号来激发样品中的原子核的自旋。

由于原子核具有自旋,所以它们就像小磁针一样在磁场中定向。

这些原子核的自旋在没有外加射频信号时,会以特定的角频率自发地在磁场中预cess(即Larmor预cess),这个角频率称为Larmor频率。

当施加射频信号时,射频的频率与Larmor频率相同,使一部分原子核自旋的方向发生共振转动,这称为共振现象。

共振条件是射频信号的频率等于Larmor频率,这样才能把系统激发到共振状态。

核磁共振实验还依赖于样品中原子核的磁性异同。

不同类型的原子核具有不同的磁性,如1H、13C等。

这些原子核的磁性由其所在的化学环境和化学键的相互作用所决定。

因此,核磁共振可以提供化学结构信息,通过测量不同原子核在共振状态下的信号强度和频率来分析样品。

除了提供化学结构信息外,核磁共振还可以提供样品中分子的动力学信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运动速度等信息。

这使得核磁共振在药物研发、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
应用。

总之,核磁共振原理是基于原子核的自旋性质和外加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共振现象来实现样品的分析。

核磁共振技术因其非侵入性、高分辨率和灵敏度而成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磁学的应用及原理论文

电磁学的应用及原理论文

电磁学的应用及原理论文引言电磁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场和磁场对物体的影响。

电磁学的应用十分广泛,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工业、通信、医学等。

本论文将介绍电磁学的应用及其原理,探讨其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电磁学的基本原理电磁学的研究基于两个基本方程:电场的高斯定律和磁场的法拉第定律。

根据这些基本方程,我们可以推导出许多电磁学的定律和理论。

以下是一些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库仑定律:描述了两个电荷之间的力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电磁力的大小与电荷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

•安培定律:描述了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

根据安培定律,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所产生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法拉第定律:描述了磁场对电流产生的感应力。

根据法拉第定律,当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磁场会对导体中的电荷产生力,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学的应用电磁学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电磁学在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示例:1.电动机: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它利用电磁场中的相互作用来产生转矩。

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风力发电机、电动汽车等。

2.发电机: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利用电磁学原理来产生电流。

发电机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为我们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3.变压器:变压器是将交流电的电压变换为不同电压的装置,它利用电磁学原理来实现电压的转换。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分配。

电磁学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电磁学在通信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示例:1.电磁波传输:无线电、电视、手机等通信设备都是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的。

电磁学原理帮助我们理解电磁波的传播和调制技术,从而实现高效的通信。

2.天线技术:天线是接收和发送无线电波的设备,它利用电磁学原理来实现无线通信。

不同类型的天线可以接收和发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如Wifi、蓝牙等。

3.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会相互干扰。

工程电磁场论文(1)

工程电磁场论文(1)

工程电磁场论文(1)工程电磁场论文工程电磁场是应用电磁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电场和磁场在电气设备和系统中的应用。

工程电磁场的研究内容包括电磁场的产生、传播、辐射、耦合、屏蔽等方面,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系统、雷达系统、计算机系统等领域。

本文将以工程电磁场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磁场的基本概念电磁场包括电场和磁场两个方面,电场是由电荷所产生的一种物理场,而磁场则是由电流所产生的物理场。

电场和磁场是密切联系的,它们的关系由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学的基本方程组,可以用来描述电磁场的起源、传播和相互作用。

二、工程电磁场的应用工程电磁场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方面。

在电力系统中,电磁场的应用包括输电线路的设计和运行、变压器的设计和运行等方面。

在通信系统中,电磁场的应用则包括天线的设计和运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等方面。

此外,工程电磁场还应用于雷达系统、计算机系统、医学成像系统等领域。

三、电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电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可以分为有限元法、边界元法、时域有限差分法、时域积分方程法等多种。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求解,并通过数值建模和离散化来提高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其中,有限元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四、电磁场的辐射和相互作用电磁场的辐射和相互作用是工程电磁场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而相互作用则是指不同的电磁场在空间中的相互影响。

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电磁场的应用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体而言,工程电磁场是应用电磁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在现代化建设、信息技术、医疗技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探讨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和辐射和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工程电磁场的特性和规律,为电力系统、通信系统等工程领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均匀带电圆盘转动下的磁场分论文

均匀带电圆盘转动下的磁场分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均匀带电圆盘电磁场的空间分布学生姓名:包宏志学号: 201011010131 专业班级:物理学10101班指导教师:聂建军完成时间: 2014年5月目录引言 (1)1 均匀带电圆盘的电势 (2)1.1 均匀带电圆盘轴线上的电势 (2)1.2 均匀带电圆盘空间的电势分布 (3)1.2.1 轴对称情况下拉普拉斯方程的解 (3)1.2.2 极轴上电势分布的幂级数展开式 (5)2 均匀带电圆盘空间电场分布 (7)2.1 特殊情况下电场分布的讨论 (8)2.2 均匀带电圆盘中心轴线上的电场分布 (8)2.3 均匀带电圆盘平面内的电场分布 (9)2.4 均匀带电圆盘远场区的电场分布 (9)3 绕对称轴转动的均匀带电圆盘的磁场分布 (9)3.1 推迟势的推导 (9)3.2 匀速转动时的磁场 (10)4 结论 (16)5 答谢 (16)6 参考文献 (16)均匀带电圆盘电磁场的空间分布物理学专业学生:包宏志指导教师:聂建军摘要:薄圆盘实现生活中高度对称的一类物体,应用广泛。

摩擦等一些方式使其带电,成为绕对称轴转动的均匀带电圆盘,本文利用均匀带电圆盘对称性,通过解拉普拉斯方程,得到其空间中电势和电场分布进而讨论均匀带电圆盘平面内中心轴线上、盘外平面和远区电场,并用Mathematica4绘出电场分布的曲线图。

再从研究圆环电流出发,在圆盘上任取一个带电小圆环,小圆环转动形成电流,电流产生磁场,利用场强叠加原理得到整个带电圆盘的电磁场。

关键词:均匀带电圆盘,电场强度,磁场强度,拉普拉斯方程,麦克斯韦方程,推迟势Space Distrib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Generated by Uniformly Charged DiskPhysics Candidate: BAO Hong-zhiAdvisor:NIE Jian-junAbstract: The thin disc achieve highly symmetrical life of a class of objects, are widely used. Friction and some other way to make it live, becoming rotation around the axis of symmetry uniformly charged disk, uniformly charged disk symmetry In this paper, by solving the Laplace equa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nd electric field and then discuss a uniformly charged disk on the central axis in the plane of the disc out of the plane and the far zone electric field, and the graphs with Mathematica4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Starting again from the current study circle, take in a live disc office small ring, small turning circle formation current, current produces a magnetic field, the use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strength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was charged the entire disc.Keywords:uniformly charged disk, field strength,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Laplace equation, Maxwell's equations, retarded potential引言均匀带电圆盘周围空间电场和磁场的分布是电磁学中经常需要研究的问题。

论文塞曼效应实验中谱线裂距与磁场变化的关系研究

论文塞曼效应实验中谱线裂距与磁场变化的关系研究

论文塞曼效应实验中谱线裂距与磁场变化的关系研究塞曼效应是描述原子或分子在磁场中的光谱现象,它表明在磁场作用下,光谱线会分裂成多个等间距的谱线。

这个等间距的分裂称为谱线裂距。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改变磁场的强度来观察谱线裂距的变化,从而研究谱线裂距与磁场变化的关系。

首先,为了进行实验,我们需要一个光源,例如钠灯,用于产生特定的谱线。

然后,我们将磁场垂直于光线方向施加在光源上。

这可以通过将光源放置在一个磁场环中来实现。

在应用磁场之后,我们可以在屏幕上观察到谱线的裂距。

接下来,我们可以改变磁场的强度,并记录不同磁场强度下谱线裂距的数值。

为了确定谱线裂距的数值,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光栅或干涉仪来测量不同谱线之间的间距。

通常,谱线裂距可以通过波长的差异来测量。

通过对多组数据的测量和记录,我们可以绘制谱线裂距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图。

一般来说,谱线裂距与磁场强度呈线性关系。

也就是说,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谱线的分裂会更加明显。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线性关系只在磁场强度不太大的情况下成立。

当磁场强度达到一定值后,由于其量子力学性质的影响,谱线裂距不会再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此外,谱线裂距的数值也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能级结构和谱线特征,因此它们对磁场的响应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不同的物质或元素,我们需要进行不同的实验,以研究其谱线裂距与磁场变化之间的关系。

总之,通过实验研究谱线裂距与磁场变化的关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质在磁场中的行为和性质。

这对于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磁场水平分量测量实验的误差分析论文.

地磁场水平分量测量实验的误差分析论文.

学科分类号(二级)140.35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地磁场水平分量测量实验的误差分析姓名薛强德学号054090119院、系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物理学指导教师刘燕职称(学历)副教授地磁场水平分量测量实验的误差分析摘要:研究了地磁场水平分量的实验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在实验中,将测量电流所用的磁电式电流表改为数字多用表,并对正切电流计进行了电磁屏蔽。

整个实验分为四部分进行,主要针对周边及空间电磁影响进行分析,所得地磁场水平分量实验值更加贴近理论值,并对实验做了误差分析。

关键词:地磁场;测量;电磁屏蔽;误差分析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公元1086年写的《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方家(术士)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沈括是历史上第一个从理论高度来研究磁偏现象的人。

提出较系统的原始理论的是英国人吉尔伯特。

他在1600年著的《磁体》一书中,把当时许多有关磁体性质的事实都记了下来,同时创造性地作了划时代的实验:把一块天然磁石磨制成一个大磁球,用小铁丝制的小磁针装在枢轴上,放到该磁球附近,在这磁球面上发现小磁针的各种行为与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指南针的行为完全一样。

吉尔伯特用石笔把小磁针排列的指向标出一条条线,画成许多子午圈,与地球经线相像,也有一条赤道,小磁针在赤道上则平行于球面。

因此吉尔伯特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磁石,磁子午线汇交于地球两个相反的端点即磁极上。

地磁场的强弱叫地磁感应强度,地磁场的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间的夹角叫磁偏角,地球上某处地磁场方向与地面水平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倾角,这三个物理量称为“地磁三要素”。

但是从地球的一个地方到邻近的另一个地方,地磁要素的变化一般都十分微小[1]。

目前,关于地磁场强度大小的测定,有好多种方法,常见的有正切电流计原理、集成霍尔传感器、高斯法、光泵磁共振法和各种自制磁力计。

不同的实验方法,测得同一地区的地磁场强度有一定的偏差。

电磁小论文

电磁小论文

用电磁感应知识预测地震、海啸、火山等地质灾害李明月生命科学PB11207062由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理北极对应地磁南极,相应的地理南极对应地磁北极,不过,还存在一个磁偏角。

地磁有它的三要素:水平分量H、垂直分量Z和偏角D。

由于地球有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周期以及地下岩石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导致同一个地方的地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有电磁感应可知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流,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对地电流的监测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震前很多动物都会有异常反应,像猫啊狗啊都会变得烦躁不安,老鼠会疯狂乱窜,蛇也会大批出洞等等。

但是人一般什么都感觉不到,这就是为什么碰到大的地震会有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所以地震前的预测尤为重要,这是减小损失的重要方法。

所谓地电流即是通过对地下两个电极进行测量电位差所得,但由于习惯不称为地电位差而称作地电流。

早在18世纪,人们就知道地电流在地震前会发生变化,日本在1960年获得了可靠地地磁和磁电流的数据。

测到的地电流大小在18~82HZ、169HZ不等。

地壳主要由离子结晶的岩石构成,大多带有磁性。

这些岩石在受到压力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压电和压电磁,而且压力也会改变岩石的电阻率,进而导致地电流出现和电波辐射,这些推测在很多国家进行核爆炸实验时得到了定性上的验证。

理论上利用电磁辐射波监测地震是很好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那么容易。

首先,电波辐射的范围很大,从几赫兹到几兆赫兹,在分析时很困难;另外,监测电波的发生源和接受源一般相距50Km,而地壳的电阻率是非常不均匀的,电波在传递过程中会有很大损失导致不能监测到震前电波辐射;而且,由于不能保证监测仪器埋得足够深但是电波接受信号极易受到外界人工噪音和闪电等非地震相关因素的影响,这也为地震强度及位置判断带来极大不便。

要想使用电磁辐射准确定位地震源和强度必须解决上述问题。

要解决监测电波传导过程的衰减问题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电波传播路径。

电磁场与电磁波论文

电磁场与电磁波论文

电磁场与电磁波论文生物电磁学摘要:磁是人类生存的要素之一。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磁场,由于地球自身运动导致的两极缩短、赤道拉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原因,地球的磁场强度正逐渐衰减。

外加高楼林立、高压电网增多,人为地对地球磁力线造成干扰和破坏。

所以,现在地球的磁场强度只有500年前的50%了,许多人出现种种缺磁症状。

科学家研究证实,远离地球的宇航员在太空中所患的“太空综合症’就是因缺磁而造成的。

由此可见磁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磁场疗法,又称“磁疗法”、“磁穴疗法”,是让磁场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使磁力线透人人体组织深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磁疗的作用机制是加速细胞的复活更新,增强血细胞的生命力,净化血液,改善微循环,纠正内分泌的失调和紊乱,调节肌体生理功能的阴阳平衡。

关键词:磁疗、电磁生物体、生物磁场、磁疗保健生物电磁学简介:生物电磁学是研究非电离辐射电磁波(场)与生物系统不同层次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应用的边缘学科,主要涉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生物学。

其意义在开发电磁能在医学、生物学方面的应用以及对电磁环境进行评价和防护。

生物电磁学与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不同主要体现在:1、后者的作用对象是具有个体差异的生命物质;2、后者的作用对象是根据人为需要而选取并加工的电磁媒质或单元而前者的作用要让测量系统服从于作用对象。

生物电磁学的研究内容主要设计五个方面:1、电磁场(波)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在电磁场(波)作用下生物系统产生了什么;2、生物学效应机理,研究在电磁场(波)作用下为什么会产生什么;3、生物电磁剂量学,研究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什么;4、生物组织的电磁特性,研究在电磁场(波)作用下产生什么的生物学本质;5、生物学效应的作用,研究产生的效应做什么和如何做。

正文:一、电磁学在医疗上的应用生物电磁学在医疗上的应用,简称磁疗。

是20世纪九十年代才广泛兴起的一种自然疗法,用磁能作用于人体,通过磁的一系列生物与生物电磁学效应达到调整人体生理活动、实现身体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磁场中的运动离子论文素材

磁场中的运动离子论文素材

磁场中的运动离子论文素材磁场中的运动离子磁场对于物质的运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带电粒子的行为来说。

本文将围绕磁场中的运动离子展开讨论,介绍离子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和路径的变化,以及这些现象的应用。

1. 磁场中的力在磁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

洛伦兹力的大小与粒子的电荷、速度以及磁场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根据右手定则,当粒子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洛伦兹力会使粒子偏离原来的直线轨迹,形成一个圆弧运动。

2. 粒子轨迹的变化磁场对粒子轨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半径和方向。

根据洛伦兹力的性质,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是一个圆弧,其半径与粒子质量、电量以及速度有关。

当速度增加时,圆弧半径也会增加。

除了圆弧半径的变化,粒子的运动方向也受到磁场的影响。

具体而言,在一个恒定磁场中,带电粒子将会沿着磁场线作螺旋状运动。

此外,磁场的方向也会决定粒子的运动方向。

当磁场方向与粒子速度方向平行时,洛伦兹力为零,粒子将继续直线运动。

3. 直线运动离子的应用直线运动的离子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离子加速器是一种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将离子加速到高速的装置。

离子束在医学领域的肿瘤治疗、材料表面改性以及物质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在等离子体物理领域,直线运动的离子也被广泛应用于等离子体喷流推进器、等离子体激光等方面。

直线运动离子的特殊运动轨迹和高速特性使其在推进装置和高能粒子束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4. 弯曲运动离子的应用弯曲运动的离子也具有一些应用场景。

例如,磁能量分析仪是一种利用磁场将粒子轨迹弯曲的仪器,可用于对粒子的能量和电荷进行测量。

在粒子物理实验中,磁能量分析仪被广泛应用于带电粒子的能谱测量和粒子质量的确定。

此外,在核聚变研究中,弯曲运动离子的能量和轨迹信息也被用来评估聚变反应的效果和等离子体的性质。

通过检测离子在磁场中的路径变化,可以研究聚变反应中的温度、密度以及粒子输运的特性。

研究磁场的方向800字论文

研究磁场的方向800字论文

研究磁场的方向800字论文研究磁场的方向800字论文范例:磁场的物理概念: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磁场不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但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磁场具有波粒的辐射特性。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以磁场作为媒介的,所以两磁体不用接触就能发生作用。

电流、运动电荷、磁体或变化电场周围空间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

由于磁体的磁性来源于电流,电流是电荷的运动,因而概括地说,磁场是由运动电荷或电场的变化而产生的。

运动电荷产生磁场的真正场源是运动电子或运动质子所产生的磁场。

例如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就是在导线中运动的电子所产生的磁场。

磁场的产生原理:现代物理证明,任何物质的终极结构组成都是电子(带单位负电荷),质子(带单位正电荷)和中子(对外显示电中性)。

点电荷就是含有过剩电子(带单位负电荷)或质子(带单位正电荷)的物质点,因此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只能归结为运动电子产生磁场。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

电场与磁场有密切的关系:有时磁场会生成电场,有时电场会生成磁场。

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描述电场、磁场、产生这些矢量场的电流和电荷,这些物理量之间的详细。

关系。

根据狭义相对论,电场和磁场是电磁场的两面。

设定两个参考系A和B,相对于参考系A,参考系B以有限速度移动。

从参考系A观察为静止电荷产生的纯电场,在参考系。

B观察则成为移动中的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

磁场方向的应用领域:在古今社会里,很多对世界文明有重大贡献的发明,都会涉及到磁场的概念。

地球能够产生自己的磁场,这在导航方面非常重要,因为指南针的指北极准确地指向位置在地球的地理北极附近的地磁南极(地理北极实际上是地磁南极,地理南极实际上是地磁北极)。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运作都依赖因磁铁转动而随着时间改变的磁场。

通过霍尔效应,可以给出物质的带电粒子的性质。

磁路学专门研讨,各种各样像变压器一类的电子元件,其内部磁场的相互作用。

随着对磁场学习的不断深入,我相信我们会发现磁场更多的有趣现象。

电池磁场的原理和应用论文

电池磁场的原理和应用论文

电池磁场的原理和应用论文1. 引言电池作为一种常见的能源存储设备,其应用广泛且不断发展。

除了常见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外,电池还具有一些其他的特性,例如在电池周围会产生磁场。

本文将对电池磁场的原理与应用进行论述。

2. 电池磁场的原理电池磁场的产生是由于电池中的电流在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

根据安培定律,通过一段导线的电流在其周围形成一个环绕导线的磁场。

电池中的正负极之间存在电势差,电流就会沿着导线流动,从而产生磁场。

3. 电池磁场的特性电池磁场具有以下特性: - 磁场强度与电流强度成正比。

根据安培定律,电流强度越大,磁场强度也越大。

- 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

根据右手定则,握住导线,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其他手指弯曲的方向则表示磁场方向。

- 磁场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磁场的强度随着距离导线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4. 电池磁场的应用4.1 电动物体的控制电池磁场可以应用于电动物体的控制。

通过在电动物体上安装磁铁,利用磁力与电池磁场的相互作用可实现物体的运动控制。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动车、磁悬浮列车等领域。

4.2 电磁感应电池磁场还可以用于电磁感应。

当导体在电池磁场中移动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此原理广泛应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中。

4.3 磁场传感器电池磁场还可以用于制造磁场传感器。

磁场传感器可以检测周围环境中的磁场强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这种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导航、指南针、车辆控制等领域。

4.4 医疗领域电池磁场在医疗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电磁场和放射频(RF)脉冲来生成人体组织的图像。

这种技术常用于诊断和研究。

5. 结论本文对电池磁场的原理与应用进行了论述。

电池磁场的产生与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密切相关。

电池磁场具有一系列特性,如与电流强度成正比、方向垂直且随距离减弱。

此外,电池磁场在电动物体控制、电磁感应、磁场传感器以及医疗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池磁场的研究和应用也将继续发展。

磁场力的冲量及其运用(物理论文)

磁场力的冲量及其运用(物理论文)

磁场力的冲量及其运用江苏省盐都县伍佑中学 于正荣在磁现象中,有不少问题需用动量定理进行分析求解,这些问题一般都涉及磁场力冲量的计算。

磁场力通常指洛仑兹力和安培力,由于它们一般是变力,因而计算它们的冲量往往是个难点。

本文向大家介绍一个计算磁场力冲量的公式。

1.磁场力冲量的公式1.洛仑兹力的冲量。

如图1所示,带电粒子电量为q ,在磁感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做曲线运动,现研究该粒子从M 位置运动到N 位置过程中洛仑兹力的冲量。

将粒子的运动过程N M →无限分割,则在各个分割所得的元过程中,洛仑兹力可以看成恒力,它对粒子产生的冲量为s qB t qvB t f I ∆=∆⋅=∆⋅=∆,其中的s ∆为元过程的位移,所以整个过程洛仑兹力的冲量就等于每个元冲量的矢量和。

即有∑=∆=qBL s qBI ,这里的L 为连接两端点MN 的直线距离。

2. 安培力的冲量。

如图2所示,长为L 的导体棒中垂直置于强度为B 匀强磁场中,金属棒通电(电流不一定恒定),现研究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冲量。

设把通电时间分割成许多等份,则在每一段很短时间t ∆内,可以认为电流恒定,所以这很短时间t ∆内安培力的冲量t i L B I ∆⋅⋅⋅=∆,而t i ∆⋅就等于这段时间内通过导体棒的电量q ∆。

因此整段时间内,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冲量就等于每小段很短时间内安培力冲量的矢量和,即有:BqL q BL I =∆=∑,其中q 为整个过程通过导体棒的总电量。

不难证明即使导体棒弯曲,此公式仍然成立,不过要把L 看成棒两端点的位移大小。

综上所述,不论是仑兹力还是安培力,也不论它们是恒力还是变力,其的冲量都可以写成BqL I =的形式,其中的L 应为等效的直线电流的长度,冲量的方向与等效的安培力方向一致。

2.磁场力的冲量的应用【例题1】:在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个电量为q 的粒子(重力不计)以速度V ,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场教学反思
临武县楚江中学:王建文
《磁场》一课已经上完了,总的来说,上得还比较成功。

下面就这节课做以下评价与反思:
关于磁现象,学生并不陌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已经学过,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接触过、观察过。

但是,对于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形象描述磁场却是全新的,较为抽象的。

因此,把磁场和磁感线作为教学的重点,是贯穿全章的核心内容,而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过程和方法上,我认为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悟,引导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概括,通过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有:多媒体课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铁屑,投影仪等。

教学设计我们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设计导语时,我们采用了一个历史故事引入,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精彩画面,悠扬的音乐,配以生动的解说,我看到学生的眼睛是亮的,脸上充满了好奇,我知道此时学生已进入情境,马上趁势引导:“棋子并没有相互接触,为什么会互相排斥或吸引呢?”利用这个问题抓住了每一个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生的年龄在十三、四岁左右,活泼好动,要想让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头脑中占据主要位置,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让他们快乐地学习物理。

磁场这节课的实验,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的不多,演示实验较多,我们研究设计了把有些演示实验变为学
生实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

我们觉得,演示实验不是让老师单独唱戏,要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的调动,让学生多体验,多实验。

学生有能力做的,老师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去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动脑去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动口说出实验结论。

如在引入磁场概念时,我们设计了先让学生做游戏,用游戏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让桌子上静止的小磁针转起来。

这时学生有的用手拨动小磁针,有的用嘴吹动小磁针,有的学生将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靠近小磁针……,“这些方法都能使小磁针动起来,但其原因一样吗?”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有的学生说用手拨动小磁针,磁针转动是手给小磁针施加了力。

“可是条形磁铁并没有接触小磁针,小磁针为什么会动呢?”学生愕然,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思索后,老师让学生大胆讨论进行猜想,有些学生怀疑条形磁铁周围可能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在推动小磁针,使它转动。

这时我对学生的猜测表示肯定,告诉学生磁体的周围确实存在着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特殊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做“磁场”,并将“物质”这一概念渗透给了学生。

二、突破了难点。

接着我采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以根据它们所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们,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感受科学的力量。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感知空气流动(风)的存在?怎样感知电流的存在呢?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啊!”学生很自然的说出了看到树叶的晃动知道有风,看到灯泡亮了,电风扇的转动,知道有电流的通过。

同样可以借用一些别的物体来认识磁场,刚才小磁针偏转的实验就说明了对小磁针产生磁力作用的就是磁体周围的磁场。

学生顿悟,很容易地解释出“五利将军”斗棋的奥秘。

接着进行小实验“让小磁针排队”,让几只小磁针在条形磁铁周围排队,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磁体周围的确存在着磁场,然后让学生观察磁场中各个不同点的小磁针指向的不同,引导学生得出磁场具有方向性的结论,同时告诉学生,人们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
定为那点的磁场方向。

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磁场具有空间性。

三、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我是这样设计解决的:让学生2人一组做实验:在条形磁铁上放一块玻璃板,再均匀撒一些铁屑,轻轻敲击玻璃板,可以看到磁场中无数被磁化了的小铁屑排成一条条曲线,形象地显示出了磁场的分布,再通过实验观察蹄形磁铁的磁场分布情况,学生在惊叹中相信了这一真理,顺理成章地找出规律。

接着我鼓励学生让他们模仿铁屑的分布情况练习画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老师巡视指导。

并用投影仪把学生的作图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肯定正确的画法并及时找出学生作图中出现的错误,师生共同总结出磁感线的特点。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热闹闹的主动参与,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启发、引导的作用。

同时告诉学生磁感线是人们为了形象描述空间磁场而引入的一种假想的闭合曲线,实际上并不存在,用它可以表示磁场的方向及磁场的强弱。

本节课的重、难点解决了,而这一切都是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

四、让物理课堂教学与艺术相结合。

虽然物理是理性的东西,但我们觉得如果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艺术加工,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节课的总结,我们是这样设计的: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干干巴巴的骨干式总结方法,而是在老师的导演下让学生演出来。

学生们戴着头饰,用“同极相斥功”和“异极相吸功”活灵活现地展示出了磁场的威力。

幽默、诙谐的语言,搞笑的表演,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学生。

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知识,自然是乐学,爱学。

《磁场》也是这个单元是重要内容。

本人通过探究式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具体讲,这节课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感到比较满意。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恰当有效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其主体是课程,并不是所有学科、所有章节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来整合,要选择最有利于开展整合的章节内容来发挥整合的优势,而本节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整合,充分体现了学科本位的特征,又能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在整节课中,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理论分析→例题巩固,让学生自己分析探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推导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公式,再通过分层次的问题设计,理解质谱仪可以测定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在现实中的运用。

这一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着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三、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猜想,然后又创设一系列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理论分析得出垂直射入磁场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会做匀速圆周运动,接着让学生推导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讲解例题时让学生充分思考,提问学生解题思路,让学生演算,并把演算结果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反馈。

无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当然,课后认真反思,也有不太如意的地方,比如: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前面部分的内容花的时间过多,后面讲质谱仪时显得太匆忙,有前紧后松的感觉。

二、课堂小结不仅局限于知识点的小结,还要包含学法的小结,本人忽视了这一点。

应该把这节课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作一小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

一节课结束了,我们觉得有些地方处理得还不够完美,但反响还不错。

这节课是一章的开始,如果学生有了兴趣,会很主动的爱学后面的知识。

我想:若是节节课都这么准备,那课堂质量会大大提高,但其背后,我们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应该说,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究好教法和学法,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之中,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