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案(无答案)
②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精美、上等的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互补互利。
③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1.简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意义。
2.如何评价戚继光。
学习记录
对
学
群
学
展示
点拨
1.完成相应的填空之后,重点讨论探究题。
2.展示按要求主辅展配合,组长提前做好展示任务分工。
梳理
小结
当
堂
检
测
1.南澳岛是历史上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明朝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主要原因是( )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争。
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
难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意义。
自
主
预
学
一。郑和下西洋
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称帝后,派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主要目的是为了,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
3.意义: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明朝中后期,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狂,沿海地区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基本史实。
目标2: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相关史事,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分析其目的及条件,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感受郑和下西洋的精神。
目标3:结合教材及相关史事、《戚继光抗倭路线图》及相关史料,分析抗倭的背景,说出抗倭的经过,评价戚继光抗倭事件,学习戚继光的爱国精神。
目标4:结合相关史事,讲述葡萄牙是怎样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
教学重点: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视频素材—郑和下西洋同学们看完视频,有何感想!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
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荡平倭寇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基本史实。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郑和下西洋1.阅读教材,分析概况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及历史条件。
分析归纳:①经济基础: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②皇帝支持: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2.阅读教材,结合史料,分析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出示材料: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材料二:“皇上……,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jī 带着)币往赉(lài 赐予)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
”(2)小组讨论,分析归纳:①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②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即宣扬明朝的国威。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及历史意义;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会评价戚继光。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1、郑和下西洋(1)背景(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国力,成为当时世界上的。
(2)明成祖称帝后,派率领船队出使。
(3)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________和,“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4)概况:从____ __年到年,________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
船队从出发,先后到达和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和沿岸,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5)地位:的远航,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6)意义:增进了中国同___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____________和奸商。
(2)倭患: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
(3)经过:________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________九战九捷,后又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倭寇,使__________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____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读图题:图一图二(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能够实现成功远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抗倭的地点在哪里?请用一句话评价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条件、时间、规模、路线影响等基本史实;2.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
2.弄清葡萄牙是如何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分析其特点,理解其重要的意义。
2.在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的基础上,理解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1.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创举。
郑和下西洋对促进中外交往起了重要的作用。
2.学习戚继光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重要意义与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认识戚继光抗倭的性质及重要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在明朝的历史上,有两位人物至今令人称颂。
一位是航海家郑和,他七次远航西洋,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哥伦布。
一位是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率领戚家军平定东南沿海倭寇之乱。
郑和远航,为什么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率领军民平定倭寇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这一课,去弄清相关的历史吧。
新课讲述一、郑和七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目的关于郑和:郑和是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云南人,回族,本姓马,小字三保。
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自幼有材志”。
后来明军征云南,12岁的郑和被明军掳去,送进皇宫当了宦官,后跟随燕王朱棣。
在朱棣夺取皇位的斗争中,郑和“出入战阵,多建奇功”。
朱棣即位后,赐其姓郑。
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前后七次率领船队下西洋。
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目的探究与分享: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
”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
”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科导学案主备人:审核组长:集体备课备注课型新课课题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郑和下西洋、外国贡使制度、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的基本情况,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来往路线的大致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地图,弄清西洋的概念,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并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较,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三)情感与态度: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世上的壮举,对促进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
认识外国贡使制度是明朝大国至上的一种反映。
认识利玛窦等人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教,为了便于传教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二、学习重难点:1郑和下西洋2外国贡使制度衰落的原因三、预习感知1.随同郑和远航的费信在《星槎胜览》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木骨都束国,自小葛兰(印度的魁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
其国濒海,堆石为城,垒石为屋四五层。
”这则材料说明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印度西海岸B.美洲东海岸C.非洲西海岸D.非洲东海岸2.“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其中的“海波”指的是()A.起义的叛军B.西方列强的侵略C.新疆的叛乱D.倭寇的袭扰3. 如图是明朝前期一次远航活动的路线图。
这一“远航活动”是指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C.马可·波罗来华D.郑和下西洋4.“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这首歌谣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D.康熙帝抗俄5.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A.明朝国力雄厚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指南针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6.印尼有个港口城市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像在每年特定的日子里,当地居民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这种文化现象与哪一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抗倭D.岳飞抗金7.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的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A.宋太祖B.元世祖C.明太祖D.明成祖8.“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人教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公开课教学设计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要求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比较郑和下西洋的路线综合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评价人物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归纳综合,使学生认识到戚继光是我国古代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道德情操方面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爱国主义方面使学生通过了解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以及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等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学情分析少数学生看过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电视剧,但对史实了解不具体五、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
一位是伟大的航海家,一位是伟大的民族英雄,这节课我们通过他们伟大的事迹来了解相关的历史。
(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导学案。
(三)合作探究郑和下西洋——远航教师结合课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分析史料,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材料一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教师结合课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读图分析史料,培养论从史出读图分析的能力。
学习与探究: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学习与探究:材料一反映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精选教学文档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过程】——师生互动一、郑和下西洋。
1、思维导图填空。
(见上图)2、.“郑和下西洋”史料分析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
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
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健全朝贡体系。
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根据上述材料,思考郑和成功航行西洋7次的条件有哪些?二、戚继光抗倭。
3、对于“戚继光抗倭”这一部分内容,参考之前的思维导图,小组议一议,再写出你们小组的思维导图设计方案。
4、“戚继光抗倭”史料分析题。
材料一: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倭寇袭击浙东的宁波、台州,“攻掠诸郡邑无算,官民廨舍焚毁至百千区”。
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调任浙江,招募军队抗倭。
嘉靖四十年,戚继光九战九捷,大败倭寇于台州。
嘉靖四十四年,他与俞大猷配合,击灭盘踞在广东南澳的倭寇,最后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材料二: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明)戚继光《凯歌》根据材料一,在材料中圈画出戚继光抗倭的主要战绩、据此评价一下戚继光?根据材料二,戚继光所作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巩固练习1、郑和率领的船队,就其性质而言,并不是一般的商船队。
他七下西洋的最主要目的是()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换取海外的奇珍C.开拓海外贸易 D.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2、郑和下西洋距今已经六百多年了,人们之所以缅怀他,依据是()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 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 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设计(无答案)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当 堂 检 测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C)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A)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
备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重点);
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难点)。
教学内容和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笔记
预习准备
知识点1.郑和下西洋
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__强国_____。
根本原因: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技术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
主观原因:郑和的英勇无畏;明成祖的支持
精神: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和使命感。不畏艰难险阻,迎难直上,敢于拼搏,顽强的探索精神
例2 戚继光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
1.他进行的抗倭斗争是正义的事业,符合人民的利益;
2.他带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B)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C)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5.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案
课题:明朝的对外关系一、内容分析:(一)内容的作用与地位:本课分为两部分: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整体的趋势是“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一部分突出体现交往,第二部分突出体现冲突,主线是明朝国力的变化。
在整本教材中,处于重要的过渡阶段,明朝中后期中国的海洋政策有了重大改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和、戚继光等历史人物丰富了这段历史,使教材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成功条件、意义,对中西航海家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2. 了解戚继光抗倭概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学会挖掘历史人物人格魅力能力。
3. 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整体趋势,体会外交背后的国力因素。
4. 将课堂活动融入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比如语言、自信、组织、合作、表演、创作、主持能力。
过程方法:1. 通过“课本剧表演”,让学生登上历史舞台,培养学生体验历史情境,感知历史的能力,提升学生创作、语言、表演能力,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
2. 通过选择最新的视频资料使学生置身于古今时空的意识和画面中,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选择最新前沿的资料,让历史具备很强的现实感,关注身边的历史与现实。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法的指导。
5.利用云课堂For Class,学生用平板拍照书写内容,上传同步到老师教学平台与同学们分享,有助于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情感态度:1. 对郑和的性格进行挖掘,培养学生的梦想、坚持、视野、团队、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2. 对戚继光的品德进行挖掘,培养学生对富贵名利的正确态度和健全人格,对国家安危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感。
3.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用全球的眼光去看待中国的处境,体会民族的危亡与发展,将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难点:郑和能成功实现下西洋的目的;本课的知识点多、在时间处理安排与材料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识图发现能力、史料分析的能力。
通过学习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学习郑和和戚继光二位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开拓,坚韧不拔的精神等。
过程与方法1、分组讨论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2、搜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从教科书或教科书以外获取信息,学会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能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明朝的对外关系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戚继光》相关视频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大家看到的是发生在明朝中后期的戚继光抗倭的场景,这场战争发生在明朝中后期,那么明朝除了战争,对外关系还有哪些方式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
二、讲授新课世界历史发展分两条途径:(一)、和平交往;(二)暴力冲突(战争)(一)、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1、多媒体课件出示郑和的生平简介的课件,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查的资料介绍一下郑和。
郑和,原名姓马,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后皈依佛教这是郑和受到东南亚各国人民爱戴的原因,也为他下西洋奠定了基础,云南人。
十二岁丧父,在流浪中被明军掳去成为太监。
后跟随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屡建战功,战功赫赫得到明成祖的器重,所以他有非常强的政治组织才能,在明成祖的支持下下西洋。
2、提问我们以前学过和郑和一样对中国贡献非常大的另一个宦官是谁?学生回答:蔡伦,他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军队? b、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学生回答。
史料的能力
4、师出示《戚继光抗倭形式图》,生结合教材看图分
1/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析归纳戚继光抗倭战果。 5、学生讨论: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6、如何评价戚继光的抗倭战争呢?
培养学生分析 历史问题的能 力。
练习
4、师出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指导学生找到对应的
当今的具体位置和大致路线。学生结合此图看书提炼。
5、分组模拟郑和远航,探究远航的意义。
培养学生合作
后勤部:远航前的准备(物品及物品用途,人员)
探究的能力。
指挥部:为保证航行时的协调一致,如何指挥?
外交部:远航到达目的地后,船队进行了哪些活动?
6、总结: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
朝 戚继光抗倭
设
概意
的 倭 猖獗
自
对
——— 卫
计
况义
外 寇 反抗
战
关
——— 争
系
2/2
7、郑和的远航对于我国的借鉴。由此联系现实。
联系现实,对比
二、戚继光抗倭
分析。
1、师介绍 16 世纪明朝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由此得出在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明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2、师出示两张“倭患图”生看图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戚继光抗倭斗争反侵略的性质。
3、师出示相关材料,提出问题:a、这是一支什么样的 培 养 学 生 分 析
视频激发好奇 心,问题的提 出和下西洋
1、 师出示目标,生阅读教材提炼基础知识。
培养生自主阅
2、 师出示“世界地图局部图”指导生在地图上找出西 读的习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明朝对外关系湖阳二中刘体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学习,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戚继光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质的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发现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和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难点:本课涉及空间概念较多,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不便。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唐朝时期,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中国人被称为“唐人”。
那么,明朝时期,对外关系如何呢?又有哪些历史事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十三课,共同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
2、学习目标:①、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②、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郑和下西洋㈠、明朝前期,国家___________,政治较为清明,为大规模的外交活动创造了条件。
㈡、明朝对外交往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是___________。
㈢、当时的中国人把今___________以西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㈣、________年到1433年,郑和船队从_________出发,先后_____次远航,最远到达________沿岸和_________东海岸,宣扬明朝的___________。
㈤、意义:①加强了中国与_________的联系,开阔了_________的视野。
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_________之间的海上航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③__________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无答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内容标准内容要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认知提示: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性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史料的阅读、理解,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背景、经过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的勇气、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二、新课学习第一幕雄阔波澜巡万里,和平友好睦千邦郑和下西洋认识西洋的位置及下西洋的线路。
感受和平(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填表)郑和下西洋的概况马六甲郑和文化馆马来西亚三宝井印尼三宝庙明梁庄王墓出土的金锭及外国宝石所做饰品苏禄王墓读图,小组讨论,说说它们所表达的信息。
认识和平(合作学习)材料一: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材料二:1492年底,哥伦布在海地北部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
西班牙殖民者以海地为基地,进而征服牙买加、古巴和整个西印度群岛,他们“象穷凶极恶的豺狼闯进驯服的羔羊中”那样,对印第安人“滥施暴行、肆意屠杀”。
到16世纪40年代,海地岛上6多万印第安人仅剩下500人,而牙买加、古巴等地的几十万印第安人已被斩尽杀绝。
读材料,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你对和平的理解是?资料一:1409年3月,由郑和带给“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的明成祖的敕书: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
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失所。
今特遣郑和赍敕,普谕朕意:尔等祗顺天道,恪遵朕言,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
若有摅诚来朝,咸锡皆赏。
故此敕谕,悉使闻知。
资料二:《郑和航海图》资料三: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的郑和船队结合材料,探究促成郑和下西洋壮举完成的因素。
第二幕不愿封侯儒老虎,鸳鸯阵里贼倭惊戚继光抗倭1、结合教材,说出倭寇、倭患分别指的是什么?2、《倭寇图卷》(局部)及明代倭寇侵扰图,说说倭患的危害。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对外的关系》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对外的关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5课《明朝对外的关系》,主要内容涵盖了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对于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这些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梳理历史线索,深化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掌握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历史事件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历史事件的主要史实。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历史事件。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案【自主学习】一、郑和下西洋:1、背景:15世纪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称帝后,派出使西洋,以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影响,同时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时间及次数:从1405年到年,郑和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4、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海岸和沿岸。
5、历史意义:郑和的远航,是世界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1、背景:中国古代称为倭国。
元末明初,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和抢劫,时人称为“”。
2、戚继光抗倭:①临危受命: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到东南沿海抗倭。
②准备: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组建“”。
③战果:1561年,在九战九捷,平定浙江地区的倭患;此后率军进入福建和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3、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和爱国主义者。
【合作探究】1.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实现远航?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客观条件: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及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船队成员的通力合作等。
2.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1)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3.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和戚继光抗倭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都是中华民族的内部矛盾,是为了保卫中华民族内部的一个政权,而抵抗另外一个政权,是抗金英雄和抗元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及历史意义;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会评价戚继光。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1、郑和下西洋
(1)背景(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国力,成为当时世界上的。
(2)明成祖称帝后,派率领船队出使。
(3)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________和,“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4)概况:从____ __年到年,________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
船队从出发,先后到达和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和沿岸,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5)地位:的远航,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6)意义:增进了中国同___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____________和奸商。
(2)倭患: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
破坏,时称“”。
(3)经过:________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________九战九捷,后又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倭寇,使__________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____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读图题:
图一图二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能够实现成功远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抗倭的地点在哪里?请用一句话评价他。
2、材料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请回答:材料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他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
●知识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