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地应力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三章 地应力的工程地质研究



3.1.2 岩体应力的一些基本概念 地壳岩体内的天然应力状态,是指未经人为扰 动的,主要是在重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作用 下,有时也在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侵入等 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应力状态,常称为天然应力或初 始应力。 人类从事工程活动,在岩体天然应力场内,因 挖除部分岩体或增加结构面而引起的应力,称为感 生应力。




3.2 我国地应力场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
3.2.1 地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我国地应力场的空间分布特点
以东经100~105o为界分东西两区。 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 方向上:西: NNE-SSW为主,东:近E-W。
2、 地应力场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b.饼状岩心是钻进过程中差异卸荷回弹的产物, 破裂主要发生在一定高度的岩心根部,是由拉张和复 合机制导致的。 c.饼状岩心的产生需具备特定的岩体力学条件: 弹性高,储能条件好的岩性条件,如火成岩; 整体块状的岩体结构条件; 高地应力条件,最大主应力在30MPa以上。 (2)钻孔崩落现象: 研究发现,一些钻孔的孔径不是圆的,而呈椭 圆型,长短轴之差可达3-18cm。观察表明,这种孔 径的增大是由于孔壁局部破损崩落所致,即钻孔崩 落。



1.自重应力:
由岩体自重产生的应力为自重应力。 在地表近水平的情况下,重力场在岩体内的某一任 意类形成相当于上覆岩层重量的垂直正应力σz。



σz=γh
(r为岩石的容重;h为该点的埋深.) 由于泊松效应(即侧向膨胀)造成水平正应力



σx=σy=λσz (λ称为岩体的侧压力系数。)

旗山煤矿深部地应力测量及地应力场分布规律

旗山煤矿深部地应力测量及地应力场分布规律

旗山煤矿深部地应力测量及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王波;高延法;朱伟【摘要】With the increasing of coal mining depth and intensity,the geostress plays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isplacement and damage of surrounding rock.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ake geostress measurements and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stress fields in coal mining area. The geostress measure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within the depths of - 1000 and - 850 m in Qishan Coal Mine by using stress relief method. The analysis of the measurement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geostress field in Qishan Coal Mine, in which the tectonic stress takes absolute predominance, is dominated by horizontal stress and belongs to typical tectonic stress field;The magnitudes of the geostress are super high stress level. The orientations of the maxi-mum horizontal principal stresses mainly concentrate on NW - SE121° ~ 140°,the average is 130 .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tectonic movement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ing deep geostress field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应力对围岩变形与破坏的影响更加突出,在煤矿矿区进行地应力测量,并分析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宣东二号煤矿地应力测量及分布规律研究

宣东二号煤矿地应力测量及分布规律研究


要 :采 用应 力 解除 法 ,对 宣 东二 号煤矿 砂 岩和 辉绿 岩 两 个岩 层 中进 行 三 维地应 力测 试 ,
并对获得 的含 有应 变计 的套 孔岩 芯进 行 了室 内围压 率 定试 验 。 结果 表 明 :各 个 主应 力 均 为压 应 力 ,没 有 出现 拉 应 力 的 现 象 ;矿 区 以 水 平 构 造 应 力 为 主 , 最 大 水 平 主 应 力 的 值 在 6 4 . 9 3—
1 应 力解 除法基 本原 理
应力解 除法是使测点岩体完全脱离 地应力作用 的方法 。 其基本 原理是 当一块 岩石从 受力作 用 的岩 体 中取 出后 ,由
每组应变花 的应力计算公式如下 :

s =

t ( 盯 + ) 1 +2 ( 1一" ) ( 1 )
E ( y 一 ) c o s 2 0—2 r s i n 2 0 ] 2一" 4 }
其主体是一个用环氧树脂制 成 的壁厚 0 . 0 0 3 m 的空心 圆筒 ,
其外径为 0 . 0 3 0 5 m。在其 中间部位 ,即直径 为 0 . 0 3 2 5 m 处 沿同一圆周等间距( 1 2 0 。 ) 嵌埋 着 三个 电阻应 变花 。每个 应 变花 由四支应变片组成 ,相互 间隔 4 5 。 。共 计有 1 2支应 变 片 ,分别为周向三支 ( A 9 。 ,B 帅,C ) 、轴 向三 支 ( A 。 ,B 。 , C 。 ) 、与轴线成 4 5 。 方 向三支 ( A ,B ,C ) 以及 与轴线 成 1 3 5 。 方 向三支 ( A 。 , ,B
— —


5 0 0 0



4 0 0 0 B

龙固矿煤及砂岩层中地应力分布规律

龙固矿煤及砂岩层中地应力分布规律
21年 期 01 第3
未 堪晨
l l 7
龙 固矿 煤及 砂 岩层 中地应 力分 布 规 律
王 乃 国, 张治 高 , 刘善 勇 , 荣 学 赵
( 山东新 巨 能源有 限责任公 司, 龙 山东 巨野 2 4 1 ) 7 9 8 摘 要 为 了对 巨野煤田龙固矿巷道稳定 性评价及 围岩控制提供地 应力参数 , 采用声 发射法测量 了巨野煤 田龙 固矿 煤层顶板 砂岩 中的地 应
B 中图分 类号 T 13 1文献标识码 D 6 .
巨野煤 田龙固矿 煤层埋 深大、 巷道断面 大、 回采巷 道为煤 巷。围岩严重 破坏、 支护难 度加大 , 特别是 对煤 巷控制难度 大 , 而这些 现象 都与 软硬岩 层 中的地应 力
射 的波形采集 。试验 加载仪 器为 M S 1 T 85电液伺 服岩 石试验 系统 , 试样 进行 单 轴 加 载 , 载 速率 控 制 为 对 加
力, 判定 矿 区 应力场为大地 动力场 型。同时, 地 基于砂岩层 中的地应力实测值 , 结合 H e — r n屈服准则估算 了 区煤层 中地应 力值。研 究 ok Bo w 矿 表 明: 矿井深部 同一埋深下, 煤层 中地 应力状 态比砂岩更易处于各 向等压状态。 关键词 A E法 软岩 地应力场状态
系统 , 传感器灵敏度不低于 6 d 频率 为 10 H , 0 B, 4 k z前置
放大器为 4 d 门槛为 4 d 。声发射信号经放大后被 0 B, 0B
送至声发射仪进行 记 录和处理 , 声发 射仪 可记 录和绘 出振铃计数 、 能量计数随时间变化 的数据和 曲线 。
1 3 地 应 力测量 值分 析 . 现场采取定 向岩 芯时 , 虑 了天然 和人 为 的应 力 考 集 中现象 , 重点分析了断层 、 褶皱、 岩性 、 现场施工 条件

地应力

地应力

分层地应力分析评价技术用于油气田开发分层地应力分析评价技术可有效地指导压裂设计、注水方案设计等工作,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目前,人们已提出了多种地应力模式,本文在理论分析和资料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新的地应力模式。

利用理论研究成果,开发了分层地应力分析评价软件,介绍了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软件的计算精度满足了工程设计的需要,与测试结果吻合程度较高,对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地应力的研究与分析分析地应力的成因和确定的方法,确保重大土木工程前期和施工的安全进行。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的进展根据长江科学院2 0多年来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经验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别从相似原理、模型材料选择、关键模拟技术和在不同工程地质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认为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应向深度(即模拟和量测技术)和广度方向发展,在发现新的力学机理和验证数学模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的进展根据长江科学院2 0多年来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经验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别从相似原理、模型材料选择、关键模拟技术和在不同工程地质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认为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应向深度(即模拟和量测技术)和广度方向发展,在发现新的力学机理和验证数学模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地应力测量方法研究综述对于深埋岩石工程,岩体的地应力状态直接关系到工程和区域的稳定性.通过收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地应力的研究资料,回顾了地应力测量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各种地应力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基于今后岩石工程所呈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探讨了地应力测量的发展趋势.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综述岩体中的地应力场是一个具有三维空间的复杂应力场,它的大小和分布规律受岩体自重、地质构造运动、地形地貌及剥蚀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选择合理有效的地应力测量方法对地应力场的测量至关重要。

作者对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地应力测量前后应考虑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几种常用的地应力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对地应力测量研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06地应力测量及计算

06地应力测量及计算

分层地应力:是指按地层分层分别给出不同层位的地应力值,非常重
要的是给出相邻地层的应力差。 地应力场:地应力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4
6.1 概述
二、地应力的分类
1971年加拿大第七届岩石力学讨论会上,对地应力从矿山应用的角度进行了分类
5
6.1 概述
三、地应力的描述方法 由于岩石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期,并经受了多次复杂的 构造运动(structural movement ),使得岩石的原地应 力状态变得十分复杂。 为满足工程需要,一般认为原地应力状态由上覆岩层压 力 ( overburden pressure ) 和 两 个 水 平 方 向 的 主 应 力 (principal stress )组成。
18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二 )断层对地应力的影响
断层的形成是地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和滑动的结果,在一定的 应力场作用下,所形成的断层类型是基本固定的。 假定:断层所在地点的主应力方向之一是垂直的;在断层形成之前, 岩石是完整的,产生断层的岩石破裂过程遵循库伦准则,则可以由断层类 型推断三向地应力的相对大小。 正 断 层:垂向应力是最大主应力 1 ,断层走向即为中等主应力 2 的方向。 逆 断 层:垂向应力是最小主应力 ,断层走向为中等主应力 3 2 的方向 走向滑动断层:垂向应力是中等主应力 2 ,断层走向与最大(水平) 主应力方向交角小于45°
11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构造应力的作用效果
高构造应力环境
12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图6-3b
构造应力的作用效果
高构造应力环境
13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三、裂隙组及不连续面 裂隙的存在影响着介质中应力的平衡状态,使得岩体的 应力分布变得更加复杂。

树25区块有限元三维地应力场分布规律

树25区块有限元三维地应力场分布规律
Absr t Ba e n rc c a i a x e i n n o e e rh sr s e t u i h n e tn e h i u y t e tac : s d o o k me h n c le p rme ta d c r a t te s ts , sng t e i v ri g tc n q e b h c n tan n p i z to ft e f t l me to e rh sr s i l o sr ita d o tmiain o h ni ee n f3D a te sfe d, t e c mp e n ie su y o e e rh sr s i e t h o r he sv t d ft a te s h t
WA G Q ny , H N u .n N u —i ,Z A G X e ig ,WA G Y nto ,Z A G Xa .o g j N u . H N i d n a o (. hn nvrt esi cs e n 0 0 3 hn ;2 P o ut n 1 C iaU i syo G oc ne,B i g10 8 ,C ia . r c o ei f e i f d i
E gne n e ac ntue a i i e o p n t. a i 6 4 3 hn ; n ier gR s r Istt o D qn Ol l C m ayLd ,D q g 13 5 ,C i i e h i f g f d i n a 3 D w h l Sr c S bC m ayo a i i l o p n t. a i 64 3 hn ) . o n o e i u —o p n D qn O e C m a yLd ,D qn 1 3 5 ,C ia e ve f g d g

地应力及其分布规律剖析

地应力及其分布规律剖析

地应力及其分布规律1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

广义上也指地球体内的应力。

它包括由地热﹑重力﹑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及其他因素产生的应力。

地应力是各种岩石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必要前提条件。

此外地应力状态对地震预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油田油井的稳定性、核废料储存、岩爆、煤和瓦斯突出的研究以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2、地应力的成因产生地应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浸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

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它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

其中,构造应力场和自重应力场为现今地应力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前的地应力状态主要由最近的一次构造运动所控制,但也与历史上的构造运动有关。

由于亿万年来,地球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构造运动,各次构造运动的应力场也经过多次的叠加、牵引和改造,另外,地应力场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地应力状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地应力成因之一:地幔热对流(图1、图2)地应力成因之一:板块边界受压(图3)地应力成因之一:岩浆浸入(图4)3、地应力的影响因素地壳深层岩体地应力分布复杂多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应力的多来源性和多因素影响,但主要还是由岩体自重、地质构造运动和剥蚀决定。

1)岩体自重的影响岩体应力的大小等于其上覆岩体自重,研究表明:在地球深部的岩体的地应力分布基本一致。

但在初始地应力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岩体初始应力场的形成因素众多,剥蚀作用难以合理考虑,在常规的反演分析中,通常只考虑岩体自重和地质构造运动2)地形地貌和剥蚀作用对地应力的影响地形地貌对地应力的影响是复杂的,剥蚀作用对地应力也有显著的影响,剥蚀前,岩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剥蚀后,垂直应力降低较多,但有一部分来不及释放,仍保留一部分应力数量,而水平应力却释放很少,基本上保留为原来的应力数量,这就导致了岩体内部存在着比现有地层厚度所引起的自重应力还要大很多的应力数值。

第三章 地应力的工

第三章 地应力的工
第三章 地应力的工程地质研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应力的种类 第二节 地应力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第三节 地应力研究的工程意义 第四节 地应力工程地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地应力的种类
1、基本概念 地壳岩体内的天然应力状态,是指未经人为扰动的,主 要是在重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下,有时也在岩体的 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侵入等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应力状态, 常称为天然应力或初始应力。
由于泊松效应(即侧向膨胀)造成水平正应力σ h ,相当于三向应力 中的最小应力: ②构造应力
地壳运动在岩体内形成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构造应力又可称为活动 构造应力和剩余构造应力。
活动构造应力,即狭义的地应力,是地壳内现在正在积累的能够导 致岩石变形和破裂的应力。
剩余的构造应力是古构造运动残留下来的应力。
或某些具有高塑性的沉积岩层,N=1,静水应力分布;
h 3
直,N>1或<1 (地壳深部);
3、最大主压应力方向
各地最大主应力的发育呈明显的规律性。 各地的σ 1方向均与由各该点向我国的察隅和巴基斯 坦的伊斯兰堡联线所构成的夹角等分线方向相吻合或相
近似,仅在两侧边缘地带略有偏转,即东侧向顺时针偏
转,西侧向逆时针偏转。Fra bibliotek第三节 地应力研究的工程意义
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与人类的工程活动关系极 大,它不仅是决定区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且往往对 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造成直接的影响。实践表明, 在高应力区,地表、地下工程施工期间所进行的岩体开 挖工作,往往能在岩体内引起一系列与卸荷回弹和应力 释放相联系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其结果是不仅会恶化地 基或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而且作用的本身有时也 会对建筑物造成直接的危害。

我国地应力场的时空分布规律

我国地应力场的时空分布规律

我国地应力场的时空分布规律稿子一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我国地应力场的时空分布规律这个超级有趣的话题。

你知道吗?我国地域辽阔,这地应力场的分布可复杂着呢!从时间上看啊,它可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时候,随着季节的变化,地应力也会有点小波动。

就好像人会随着心情有不同的表情一样。

在空间上,那更是千差万别。

比如说,在山区,地应力可能就比较大,就像大力士一样充满力量。

而在平原地区呢,相对就会温柔一些。

再往细了说,我国的西部地区,地应力常常表现得很活跃,像是个调皮的孩子,总爱蹦蹦跳跳。

而东部地区呢,就相对稳定些,像个安静的乖宝宝。

还有哦,不同的地质构造带,地应力的表现也不一样。

像那些断裂带附近,地应力就特别复杂,仿佛在进行一场神秘的舞蹈。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地应力场的时空分布很神奇?这可真是大自然的奇妙安排呀!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来唠唠我国地应力场的时空分布规律。

先来说说时间这方面。

你能想象到吗?一年当中,地应力也会跟着季节的节奏变来变去。

夏天的时候,可能它会稍微轻松一点;到了冬天,又好像收紧了自己,变得紧张起来。

空间上的差别那才叫大呢!北方和南方就不太一样。

北方的地应力有时候就像个豪爽的大汉,直来直去;南方呢,更像是个温柔的姑娘,细腻而多变。

还有啊,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也不同。

沿海地区受到海洋的影响,地应力的变化会相对平稳一些。

而内陆呢,就像是个独行侠,有着自己独特的脾气。

从高山到盆地,地应力也是一路在变。

高山上的地应力,就像是在努力攀登的勇士,充满了力量和挑战。

而盆地里的,仿佛是在休息的旅人,相对比较平和。

我国地应力场的时空分布规律就像是一幅巨大而又神秘的画卷,等待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发现。

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第五章地应力分析报告

第五章地应力分析报告

C2-4臂井径>钻头直径 C1-3臂井径<钻头直径 椭圆井眼短轴方位〔C1-3臂:N30°E
井眼椭圆长轴方位 N120°E,与井眼方位〔N118°E一致,且短轴小于钻头直径,键槽.
C1-3
C2-4
键槽
井眼
涠洲12-1-1井地层倾角测井数据统计表
WZ12-1-1 井1400-1800米井段 水平主地应力方位图〔N50E
WZ12-1-1井 1800-2890米 井段水平主地应力方位图 〔N140E
WZ12-1-6井双井径确定的最大地应力方向:N30E WZ12-1-1井1800米以上井段最大地应力方向:N50E 1800米以下井段最大地应力方向:N140E 根据断层走向确定的最大地应力方向:N100E左右 W12-1-1井地层倾角测井数据确定的主地应力方位,数据比较完整、可靠. 在本阶段的涠二段坍塌压力分析中,我们采用了W12-1-1井1800米以上的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N50E:
典型的水力压裂试验曲线
出现剪切裂缝
破裂漏失
停泵
裂缝闭合
裂缝重张
时间
井口压力
利用水力压裂试验数据计算地应力:
地层破裂压力〔Pf:地层破裂产生流体漏失时的井底压力 裂缝延伸压力〔Pr:使一个已存在的裂缝延伸扩展时的井底压力 裂缝闭合压力〔PFcp:使一个存在的裂缝保持张开时的最小井底压力, 它等于作用在岩体上垂直裂缝面的法向应力,即最小水平主地应力. 瞬时停泵压力〔PISIP:关泵瞬间的裂缝中的压力.它一般大于PFcp,两 者之间的差别一般在0.1~7MPa之间变化,它取决压裂工艺及岩石性质. 在低渗透性地层,两者近似相等.
水力压裂法测定地应力
裂缝闭合点〔B点确定方法: 利用裂缝闭合前后压力降低速度不同来确定.主要确定方法为:作出曲线的切线,其交点即为裂缝的开始闭合点.此外还有其它方法. 如:〔1最大曲率点法 〔2P---Log〔t图 〔3Log〔P----Log〔t图

n04 地应力及其测量

n04 地应力及其测量

4 地应力及其测量4.1 地应力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地应力又称为天然应力、初始应力或一次应力(相对于二次应力),是存在于地壳岩体中的没有受到工程扰动的原始应力状态。

地应力根据其成因总体上分两类(对工程影响较大),即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

另外,温度变化、岩浆侵入、地表剥蚀等也会在岩体中产生应力。

地应力是各类应力的叠加。

天然应力是引起岩土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其地位相当于工程习惯中所理解的外部荷载,但又与材料力学、弹性力学中泛指的外荷载又有不同。

地下工程是在原岩应力作用下开挖的,即地下工程是先受力、后开挖,并且地应力从开挖前到最终一直对围岩起作用。

原岩应力是涉及地壳问题各个学科领域最基础性的原始资料。

在地球物理领域,科学家们汇集了全球陆地与海底大量的地应力测量资料,编制了地壳应力分布图,并用于建立地壳构造模型和研究地壳运动规律,这项工程促进了地球动力学,包括地震机制研究的发展。

在采矿工程领域,原岩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井巷断面形状优化设计、方位的合理选择以及井巷支护、采场矿山压力控制的最主要依据之一。

在其它领域,如水利水电坝基选择和大坝稳定性,石油钻孔孔壁稳定性和增加采油率的裂井工程,核废料处理中防止泄露和污染、地热利用工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等,都要用到地应力这个基本参数。

在岩土工程的数值分析方法如有限元法等中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也是最原始的输入参数。

显然,没有可靠正确的地应力资料,任何数值分析便没有意义。

因此,地应力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分析、实现岩体工程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前提。

4.2 自重应力由岩体的自重所引起的应力称为岩体的自重应力,其在空间有规律的分布状态称为自重应力场。

自重应力是地心引力的结果。

自重应力是上覆岩体重力叠加的结果。

其铅直分量恰好是单位面积上覆岩体的重量。

在均质岩体中,自重应力的铅直分量σz =γ⋅z ,其中γ——岩体重度;z ——计算点距地表的深度。

如果计算点至地表间岩体是由n 层厚度不等、重度不同的岩体构成的,则该点处的自重应力的铅直分量为各层岩体自重应力铅直分量的叠加,σz =∑γi ⋅h i ;其中γi ——第i 层岩体的重度;h i ——第i 层岩体的厚度。

首山一矿深部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首山一矿深部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首山一矿深部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郭德勇;揣筱升;张铁岗;郭明生【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24(49)5【摘要】为探讨平顶山首山一矿深部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矿井实测地应力数据,运用构造物理学、岩石力学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测点地应力类型、大小和方向分布规律,反演了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分析了埋深、岩性和地质构造对地应力的影响,确定了影响地应力分布的主控因素。

研究表明:多元回归反演分析法获得的地应力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相对误差小于20%,结果可靠。

矿井煤岩体处于三维压应力状态,煤层主应力关系为S_(H)>S_(V)>S_(h),地应力由矿井北部向南部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地应力为28~44 MPa,属于高应力水平,地应力方向为NEE向。

埋深影响地应力大小和类型,随埋深增加主应力增大,应力场类型向准静水压力场过渡;岩性与地应力密切相关,从泥岩到砂岩或灰岩,地应力增大,弹性模量越大地应力越大,地层岩性的差异造成地应力大小离散分布、应力方向偏转角不超过10°;矿井地应力与埋深、弹性模量的关系可表示为σH=0.0350H+0.4681E−8.5513。

地质构造是影响首山一矿地应力分布的主控因素,褶皱形态控制地应力的水平应力分布,向斜内弧应力值大于背斜内弧,且褶皱弯曲程度越大,其内弧地应力越大,应力梯度越大;断层带内应力降低、断层尖灭端应力集中,地应力方向沿着断层走向偏转,与断层走向夹角越大,应力方向偏转角越大;断层切割复式褶皱时,断层与向斜构造组合区应力值大于断层与背斜构造组合区,且断褶构造组合造成地应力方向分布紊乱。

【总页数】16页(P2360-2375)【作者】郭德勇;揣筱升;张铁岗;郭明生【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11【相关文献】1.旗山煤矿深部地应力测量及地应力场分布规律2.某金属矿深部原岩应力测量及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研究3.墨江金矿矿体分布规律、控矿因素及深部找矿方向探讨4.玲珑金矿深部地应力测量及矿区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应力汇报

地应力汇报

地形较平坦,未经强烈构造作用的岩体,天然主应力 可视为近铅直和水平。

V估算公式V =ρgZ
适用范围: 1.适用于地形较平坦,未经强烈构造作用的岩体。 不适用于沟谷附近的岩体 1沟谷斜坡。 2.不适用于经强烈构造作用的岩体背斜岩体:铅直 应力常小于岩体自重,甚至等于零向斜岩体:铅直 应力常比岩体自重大60%左右。
1.地壳板块运动挤压---构造应力 2.岩体自重---自重应力 3.岩浆侵入---局部应力 4.地表剥蚀---剥蚀应力 5.地温梯度---温差应力 6.地幔热对流

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 方向上:西: NNE-SSW为主,东:近E-W

上覆岩体自重
V=2.7gh

V多为压应力 V多为最小主应力, 少数为中间主应力
计算域的确定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几何范围易适当增大,以减少计算域边界条件对 所求区域的影响 (2)边界处几何约束条件须易于确定。通常宜将山脊 与河谷线选作边界,因其两侧地形大致对称,可假定 此类边界条件不会在与边界线垂直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地应力场反演回归分析计算方案: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自重与地质构造运动是岩体地应力 场的主要构成因素。而地温和地下水的作用影响程度相对 较小,且难以量化,可忽略不计。 (1)自重应力场:采用岩体实测密度,计算在自重的作用下 产生的自重应力场,计算模型侧面及底面加位移约束,均 仅限制其法向方向位移。 (2)构造应力场:在两个侧面分别施加水平方向单位均布位 移来模拟水平方向构造作用力,对非加载侧面边界和底部 边界的约束条件与自重应力场模拟时相同,对水平面内剪 切应力的模拟。
– 水下开挖无水渗出。
地下结构是否承受内水压力 不承受内水压力的洞室结构尽量布置在地应力值 较小的部位 承受内水压力的洞室结构则应布置在最小主应力 大于最大内水压力的部位

中国大陆浅层地壳实测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中国大陆浅层地壳实测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1、工程扰动现象和基本特点
1、工程扰动现象和基本特点
工程扰动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等因素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干扰和 破坏。其基本特点包括人为性、局部性和可逆性等。人为性是指工程扰动是由人 为因素引起的;局部性是指工程扰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局限于施工区域附近; 可逆性是指工程扰动在一定时间内是可恢复的。
谢谢观看
目前,针对工程扰动特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仍然存在一 些不足之处。首先,工程扰动特征的数值模拟方法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便 更好地模拟实际施工情况。其次,对于工程扰动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评估方面 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加准确和实用的方法。
4、探究工程扰动特征的研究方 法和途径
4、探究工程扰动特征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规律总结
3、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实测地应力数据还表明,地震活动区的地应力场表现 出更为复杂的特征,地应力值较高且变化频繁。同时,地震活动与地应力分布之 间存在一定关系,高地应力值区域更易发生地震活动。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地壳地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地质工程、地震工程 和资源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 境和地质构造,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和工程扰动特征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因此, 研究中国大陆浅层地壳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工程扰动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
2、地应力场对工程建筑和环境 的影响
2、地应力场对工程建筑和环境的影响
地应力场对工程建筑和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工程建筑,地应力场分布规 律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抗震性能等。不合理的地应力分布可能导致 建筑物出现裂缝、倾斜甚至倒塌等现象。此外,地应力场对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显 著,如地形地貌的形成、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等。

第六章-地应力

第六章-地应力
➢ 爆裂声有强有弱; ➢ 弹射基本上是弱弹射到无弹射; ➢ 爆落岩石有体积较大的岩块和小体积的贝壳状岩片; ➢ 爆落形成的爆坑有直角、阶梯形和窝型; ➢ 岩爆发生的部位有一次性的也有重复性的; ➢ 从岩爆声响到岩石爆落的时间间隔方面可分为速爆型和滞后型; ➢ 从岩爆坑沿洞轴方向连续分布情况看有连续型、断续型和零星型。
岩石力学
第四章: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Rock mass stress and its measurement
2021/2/21
1
4.1 概 述
岩体介质有别于其他任 何介质的主要特征在 于,岩体内部应力和自 重及地质构造运动有 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受其影响导致岩体内 部初始应力场分布相 当复杂。
在工程荷载作用下,岩体 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导 致工程产生变形和破 坏,所以了解初始应 力场在岩体内分布情 况就显得非常重 要。
2021/2/21 (a)直角形;
(b)阶梯型;
(c)窝状形;
33
4.3 高应力区特征
4.3.2 岩爆及其防治措施
岩爆产生的条件: ➢ 地下工程开挖,硐室空间的形成为岩爆产生的几何条件; ➢ 围岩应力重分布和集中导致大量弹性变形能产生、积累。 ➢ 岩体承受极限应力产生初始破裂后剩余弹性变形能的集中
②高地应力现象 ➢ 岩芯饼化现象:是一种岩体力学现象,高地应力区所特有的钻进过程中
岩芯裂成饼状的现象。中等强度以下岩体在高应力作用下会产生饼化 现象,钻孔会产生缩径。 ➢ 岩爆:坚硬完整岩体在强地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能量突然以岩块崩塌的形 式释放的事件。 ➢ 洞壁剥离:中等强度的岩体中开挖隧道,洞壁出现层层脱离的现象。 ➢ 基坑底部隆起:岩体开挖卸荷,出露岩石短期回弹。 ➢ 原位参数增高:岩体中高应力的存在,使得岩体波速、弹性模量增高。

矿井地应力场实测及垂向规律分析

矿井地应力场实测及垂向规律分析
31 应力 场测 量及 分析 .
图 3 区域 喜 山运 动 应 力 迹 线 图
由图 1 3中可看 出 自印支期 以来井 田构 造应 ~
力场 从南北 方 向逐 渐转 为燕 山期 北西 一东 南方 向 至现 今喜 山期 的东 西 向挤压 应力 场 ,矿 区 的地应 力场 类 型与地 壳运 动趋 势有 关 。一般 两个 相 邻地
图 2 区域 燕 山运 动应 力迹 线 图
2 1 年第 3 00 期
王春耀 , 等
矿井地应力场实测及垂 向规律分析
5 3
部, 东北 部 异常 区 的重力 异 常值 为 5, 具有 向南 运 动的趋 势 ; 商丘 一丰县 鼻 型 正异 常 值 为 1 具 有 5,
向北 运 动 的趋势 。 源自5 2d i 03 6 /i n17 - 9 32 1 3 2 o: .9 9js .6 2 9 4 0 00 . 2 1 .s 0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21 0 0年第 3 期
矿井地 应力场实测及垂向规律分析
王春耀 ・ , 王言 剑 , 乔 [ 摘 伟:
(. 1 兖州煤业股份有 限公司 东滩煤矿 , 山东 邹城 2 3 1 ;. 75 2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 球科 学学院, 江苏 徐州 2 1 0 ) 2 0 8

目 日鼢盍 画


在 这两 个重 力异 常 区相 向运动 趋 势 的共 同作 用 下 , 成对 井 田 的扭 压作 用 , 形 在近 东西 向受 到 挤 压。 因此 , 田所属 的 区域应 力场 为受 挤压 的构 造 井
应 力场 型 , 向为 近东 西 向 。 方
3 井 田地 应 力 实测 及 分 析
要 ] 通 过对 兖 州矿 区 东滩 煤矿 的 区域 构造发 育 、区域应 力场 分析 及其 地应 力 实测值 的 计 算和 分析 , 讨论 了井 田 内地 应 力状 况 , 结合 以往 测试成 果拟 合 了水 平应 力随 深度 变化 的 关 系式 , 为矿 井生产 工程地 质条 件 的评价 、 防 冲击地 压和保 障安全 生产提 预 供 了基础 资料 。 [ 关键 词 ] 地应 力 ; 造 ; 构 密度 椭球 体 ; 州矿 区 ; 兖 声发 射 [ 中图分 类号 ]T 1 [ D3 文献标 识码 ]B [ 1 文章编 号 ] 17 - 4 (000 O2 629 321)3 5 3 9 采 区划 分 的落 差大 于 1 断层 已经 查 明或 基 本 0m 查 明, 波幅大 于 2 0m的褶 曲 已控制 或基本 控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值统计值大于霍克–布朗曲线中值,且最大应力包线与霍克–布朗包线基本吻合,而最小应力包线的应力水平
小于霍克–布朗包线的应力水平。进一步分析回归中国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 3 种岩性的地应力统计结果,
得到类似的回归曲线。统计结果对了解中国地应力场的宏观分布情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进行深埋地下结构分
析计算和辅助设计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E. T. Brown 和 E. Hoek[2]1978 年总结归纳了世
界不同地区地应力的测量结果,总结出的世界各国
垂直应力σ v 随深度 H 变化的规律,其拟和公式 为
σ v = 0.027H
(1)
E. T. Brown 和 E. Hoek[2]根据世界不同地区地 应力量测结果绘出的平均水平地应力与垂直地应力 比值随深度变化回归曲线,如图 1 中的霍克–布朗 内包线和外包线所示。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70,China; 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Lanzhou,Gansu 730030,China; 3. School of Bridge and Structure Engineering,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76,China; 4.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rozen Soil Engineering,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1引言
中国地下空间的利用最近 10 a 发展很快,尤其 是有着向更大埋深发展的趋势,如中国的秦岭隧道、 乌鞘岭隧道等工程的埋深已接近甚至超过 1 000 m, 在煤炭、矿冶、石油等行业竖井甚至达数千米之深。 埋深的增大使得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不得不考虑 工程区初始地应力场的影响。如对于深埋地下工程 的围岩稳定性分析及围岩压力分析等都可能有别于 浅埋地下工程,特别是对于高地应力情况,问题会 变得更加复杂。对初始地应力场的判断是否可靠、 岩体参数的选取是否合理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设 计与施工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现场实测地 应力是提供地应力场最为直接的途径,但在工程现 场,由于场地的复杂性及经费等原因,不可能进行 大量的全面量测。因此,总结中国迄今为止已经量 测到的地应力资料,找出宏观地应力分布规律,特 别是根据不同岩性研究中国地应力分布规律就显得 非常重要。
σh,av/σv
深度/m
霍克–布朗内包线:K = 1 500/H + 0.5(中国内包线相同) 霍克–布朗平均水平地应力与垂 直地应力比值:K = 800/H + 0.4 中国平均水平地应力与垂直地 应力比值:K = 124/H + 1.0
霍克–布朗外包线:K = 100/H + 0.3
中国外包线:K = 54/H + 0.2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Gansu 730000,China)
Abstract:The initial geostress measurement results up to now in China are reviewed. Three typical results from the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 in Fujian Province,Baka oilfield in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No.2 mining area of Jinchuan nickel mine in Gansu Province are listed. The ratios of the average horizontal geostresses and the vertical geostresses(RAHVG) varying with depth are plotted in a dispersed point chart following the HoekBrown′s method. The regression curve and the maximum envelope curve as well as the minimum envelope curve for RAHVG are fitted in the dispersed point chart. Compared with the Hoek-Brown′ curve,when the depth is more than 1 200 m,the RAHVG are greater than that of Hoek and Brown. The maximum envelope curve for China is almost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Hoek and Brown,but the minimum envelope curve for China shows smaller than Hoek-Brown′s minimum envelope curve. Furthermore,the dispersed point charts are plotted and the same type of the RAHVG curves is fitted for the rock types of the magmatic rock,sedimentary rock and metamorphic rock based on the initial geostress measurement results. 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three different rocks show the
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 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 及其特点影响最大[1]。形成构造应力场的原因非常 复杂,它在空间的分布极不均匀,而且随着时间的 推移还不断发生变化,属于非稳定的应力场。但是 相对于工程结构物的设计基准期来说,可以忽略时 间因素,将它视为相对稳定的应力场进行分析。迄 今为止,还很难用函数形式表达构造应力场,而只 能通过实地量测得到一些数据。如前所述,深层地 应力的量测代价是昂贵的,而且常常因量测方法不 得当或仪器误差而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因此,基 于现有量测结果,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中国宏观 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以指导工程实践就显得十分重 要。
第 26 卷 第 6 期
赵德安,等. 中国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统计分析
• 1267 •
应力状态的地质因素的研究中,都把岩性列为基本 因素之一。陶振宇和杨子文、陶振宇和潘别桐曾指 出岩性及其强度可能会显著影响地应力分布[3]。同 样岩体岩性也是影响平均水平地应力与垂直地应力 的比值的基本因素之一。朱焕春和陶振宇[3]分析了 不同岩石中的地应力分布,但这篇文章是针对世界 范围内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的。
德国学者 K. Fuchs 和 B. Müller[4]也搜集了世界 各国的地应力测试数据,发表了研究成果——世界 应力图 WSM 2000,如图 2 所示。通过 WSM 可以 看出,最大水平压应力的方向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和中国地应力场的最大水平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 它显示了大洲范围的地应力分布模式。全球范围的、 区域范围的以及局部范围的地应力模式的确立又为 山体形成、沉积盆地的演变和活动断层的特性的研 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图 1 中国平均水平地应力与垂直地应力比值及其内外包线 随深度变化曲线及霍克–布朗曲线
Fig.1 RAHVG curve and the maximum envelope curve as well as the minimum envelope curve varying with depth in China and Hoek-Brown curves
关键词:岩石力学;地应力场;回归分析;散点图;拟合曲线
中图分类号:TU 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7)06–1265–07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RULE OF GEOSTRESS IN CHINA
ZHAO Dean1,2,CHEN Zhimin1,CAI Xiaolin3,LI Shuangyang 4
摘要:查阅迄今为止中国现有的实测地应力资料,参照霍克–布朗的地应力分析、统计和拟合方法,形成实测平
均水平地应力与垂直地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变化的散点图,回归实测平均水平地应力与垂直地应力的比值随深度的
变化曲线并与霍克–布朗曲线进行比较,发现深度超过 1 200 m 以后,中国实测平均水平地应力与垂直地应力的
第 26 卷 第 6 期 2007 年 6 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Vol.26 No.6 June,2007
中国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统计分析
赵德安 1,2,陈志敏 1,蔡小林 3,李双洋 4
(1. 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 西北民族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3. 长沙理工大学 桥梁与结构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4. 中国科学院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1266·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年
different properties in RAHVG curves. When the depth is more than 500 m,the RAHVG curve for the sedimentary rock is approaching to 1.0. For the magmatic rock in China,the values in the RAHVG curve are bigg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types when the depth is less than 500 m,but smaller when the depth is more than 500 m. The measurement geostresses for the metamorphic rock are more dispersed than those for the other two types of rocks. The fitted regression curves are of importance for the numerical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Key words:rock mechanics;geostress field;regression analysis;dispersed point chart;fitting cur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