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doc
[精选]凿壁偷光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精选]凿壁偷光文言文注释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d57a89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9.png)
[精选]凿壁偷光文言文注释及翻译凿壁偷光文言文注释及翻译1注释:匡衡⑴,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
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
匡说诗。
解人颐。
鼎。
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
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总集《》。
(22)闻:听。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是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辛勤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借给他书。
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
凿壁偷光文言文注释及翻译2作品原文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作品注释1、不逮:烛光照不到2、逮:到、及3、乃:就4、穿壁:在墙上凿洞5、邑人:同县的人6、大姓:大户人家。
匡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
![匡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4376ba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5.png)
古有匡衡者,家贫而好学,欲读书以明理。
然家中无钱购买,遂于乡间访得一书屋,欲借读。
书屋主人见其志向坚定,遂允之。
衡每至书屋,便孜孜不倦,昼夜攻读。
一日,衡夜读至深夜,忽觉眼前一黑,原来烛火已尽。
衡心知家中无钱再买烛火,遂心生一计。
乃于书屋墙壁上,用斧头凿一小孔,使光线透过,得以继续读书。
书屋主人闻声而至,见衡如此勤奋,不禁为之动容。
问衡何故如此,衡答曰:“家贫无力买烛,欲借壁上之光,以解燃眉之急。
”主人听后,深为感动,遂赠衡一盏油灯。
衡感其恩,愈发勤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衡终成一代大儒。
其学问广博,名声远扬,世人皆称其为“凿壁偷光”。
衡之事迹,传遍四海。
时有郭泰者,闻衡之名,不远千里,前来拜访。
郭泰问衡:“子之学问,何以如此博大?”衡笑答:“吾家虽贫,然志存高远。
凿壁偷光,非为求名,实为明理。
志者,不以贫富论长短,而以学问论英雄。
”郭泰听后,心中敬佩不已。
遂与衡结为好友,一同游历天下,广结良师益友。
二人相互砥砺,共同进步,终成一代宗师。
岁月如梭,衡年事已高,仍不忘传授学问。
一日,衡于书房中授课,忽见窗外月光皎洁,遂想起自己当年凿壁偷光的情景。
心中感慨万分,遂对弟子曰:“吾辈学人,当如吾当年凿壁偷光,刻苦攻读,方不负此生。
”弟子们闻言,深受鼓舞。
自此,更加努力向学,传承了衡之精神。
后世之人,多以衡为楷模。
其凿壁偷光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勤奋好学的象征。
衡之精神,永存于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勇往直前,追求真理。
综上所述,匡衡凿壁偷光之事,虽小,却蕴含着深厚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保持勤奋好学的精神,以知识为武器,不断攀登人生高峰。
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事业,造福国家,造福人民。
匡衡凿壁偷光原文翻译
![匡衡凿壁偷光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5a6342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5.png)
匡衡凿壁偷光原文翻译匡衡凿壁偷光原文翻译凿壁借光,是一个成语。
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
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匡衡凿壁偷光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匡衡凿壁偷光原文翻译1一、匡衡勤学作者:葛洪原文: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译文:匡衡,字稚圭,他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注释】[1]逮:及。
[2]穿壁:在墙上找洞。
[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4]资:借。
[5]大学:大学问家。
二、匡衡凿壁偷光故事匡衡是西汉人,出身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
他从幼年起就酷爱读书。
白天要劳动,没有多少空余时间,晚上很想读书,却穷得点不起灯,他为此很苦恼。
后来,他发现邻居家夜夜有灯光,就想了个办法。
因为邻家点灯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间,只隔着一堵墙,于是,他便在墙上凿了个小孔。
灯光果然从小孔里透过来了。
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从此以后,他每夜蹲在墙脚,借着这一线亮光读书,直到邻居家熄了灯,他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过了不久,又发生了另一个问题:他仅有的几册书早已被读得滚瓜烂熟,却一直没有钱买新的,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又常常碰钉子,他又开始苦恼起来。
当地有个叫“文不识”的富豪,家里藏书很多。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_凿壁偷光的故事_文言文凿壁偷光的意思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_凿壁偷光的故事_文言文凿壁偷光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d341bafcf5335a8103d2200d.png)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_凿壁偷光的故事_文言文凿壁偷光的意思文言文《凿壁偷光》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凿壁偷光(凿壁借光),成语典故。
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
现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凿壁偷光的故事发生在山东邹城市钢山街道杨下村。
据《汉书·匡衡列传》记载,西汉丞相匡衡幼年时期,由东海郡逃荒迁居此地,因家贫,白天打工干活,夜晚凿壁借邻居杨老太纺线灯光读书。
后匡衡封为丞相,为报杨老太借灯读书之恩,专程探望,此时杨老太已故去。
后来此村改名为杨下村。
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原文】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
【注释】①逮:到;及。
②穿壁:在墙上打洞。
③映:照耀。
④大:大户人家;有钱的人。
⑤文不识:邑人的名字。
⑥佣:雇佣。
⑦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
⑧愿:希望。
⑨得:得到。
⑩资给:资助、供给。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匡鼎来了,没有人敢讲《诗经》。
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07e0de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c.png)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凿壁偷光其实是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成语,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凿壁偷光文言文:匡衡⑴,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
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
匡说诗。
解人颐。
鼎。
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
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是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辛勤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借给他书。
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
注释(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2)闻:听。
文言文凿壁偷光的原文注释及翻译
![文言文凿壁偷光的原文注释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9231f2c770bf78a652954db.png)
文言文凿壁偷光的原文注释及翻译原文匡衡⑴,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
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
匡说诗。
解人颐。
鼎。
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
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注释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2闻:听。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是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辛勤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借给他书。
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言文】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和启示
![【文言文】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fef610f49649b6649d7474f.png)
【文言文】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和启示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
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
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
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主人
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
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克服一切困难也要坚持读书,创造条件达到目标。
要坚持不懈。
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
拥有顽强的意志。
外因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
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
这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只
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531fc2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9.png)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1、匡衡:西汉经学家。
2、勤学:勤奋学习。
3、烛:蜡烛。
4、逮:及,到。
这里指烛光透不过来。
5、穿壁:在墙上凿洞。
6、映:映照。
7、邑人:同县的人。
8、大姓:大户人家。
9、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10、佣作:受雇为人劳作。
11、偿:报酬。
12、怪:对感到奇怪。
13、愿:希望。
14、资给:资助,供给。
15、遂:于是,就。
16、大学:大学问家。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富有且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够借看你家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都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匡衡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的精神。
在那个物质条件匮乏的时代,匡衡为了获取知识,想尽办法克服困难。
他没有因为没有蜡烛而放弃读书,而是通过凿壁偷光这种巧妙的方式,利用邻居的烛光来照明学习。
同时,匡衡为了能够读到更多的书,甘愿去大户人家做雇工且不求报酬,只为了能够借阅主人家的书籍。
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追求,令人敬佩。
“凿壁偷光”这个典故,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匡衡个人的努力和坚持,也反映了在古代,读书获取知识对于人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即使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当今社会,我们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应该珍惜这些机会,像匡衡一样勤奋刻苦,努力追求知识和进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如今,我们不必像匡衡那样凿壁借光,但我们可以从他的精神中汲取力量。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翻译注释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0d0bdf8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f.png)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翻译注释凿壁偷光的文言文翻译注释凿壁借光是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凿壁偷光的文言文翻译注释,欢迎阅读。
原文匡衡⑴,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
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
匡说诗。
解人颐。
鼎。
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
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注释(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2)闻:听。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是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辛勤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借给他书。
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07e0de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c.png)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凿壁偷光其实是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成语,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凿壁偷光文言文:匡衡⑴,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
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
匡说诗。
解人颐。
鼎。
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
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是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辛勤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借给他书。
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
注释(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2)闻:听。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6篇)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d07b7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8.png)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6篇)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概括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eb2576b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1.png)
《凿壁偷光》昔者,有陈胜者,家贫而好学。
其邻家有富室,藏书甚多。
陈胜每夜窃入富室,借书而读。
富室不知,以为常。
陈胜虽夜读,然光不足,常苦于书难明。
一日,陈胜见壁间有隙,遂凿壁而通光。
自此,夜读更为明畅,书意渐明。
富室觉而问之,陈胜对曰:“吾贫而好学,夜读苦于光暗。
今得此光,可夜以继日,勤学不辍矣。
”富室感其志,遂与之书,陈胜大喜,自此勤学不辍,终成大器。
陈胜凿壁偷光之事,传为佳话,后世以之喻勤奋好学。
其人虽贫,而志不渝,刻苦自励,终成大业。
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贵有志,志士仁人,固不拘于贫富,而惟求学问。
陈胜凿壁偷光,正是此意。
今译如下:古时候,有个人叫陈胜,他家境贫寒却热爱学习。
他的邻居家里很有钱,藏书非常多。
陈胜每天晚上都偷偷进入邻居家里,借书来读。
邻居家里的人并不知道,以为这是常态。
陈胜虽然晚上读书,但是光线不足,常常因为书中的内容难以理解而苦恼。
有一天,陈胜看到墙壁上有一道裂缝,于是他就凿开墙壁,让光线透进来。
从此以后,他晚上读书更加明亮,书中的意思也渐渐明了。
邻居家里的人发现了这件事,问他原因,陈胜回答说:“我虽然贫穷但热爱学习,晚上读书因为光线暗淡而感到苦恼。
现在有了这样的光线,我可以日夜不停地读书,勤奋学习不会中断了。
”邻居被他的志向所感动,于是给了他书,陈胜非常高兴,从此以后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有成就的人。
陈胜凿壁偷光的故事,被传为美谈,后世用这个故事来比喻勤奋好学。
他虽然贫穷,但志向坚定,勤学苦练,最终成就了大业。
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贵有志,有志向的人,固然不会因为贫穷而放弃,而只会追求学问。
陈胜凿壁偷光的故事,正是这个道理的体现。
凿壁偷光节选文言文翻译
![凿壁偷光节选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ded01b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1.png)
余幼贫,无书可读,常思借人之书以观。
然家道清贫,无力购买,又无亲友可借。
一日,见邻家壁间透光,心生一计,遂以铁锤凿壁,取书而读之。
夜深人静,灯光如昼,虽寒风刺骨,亦不顾也。
如此者数年,学问大进。
余既长,知此乃非正道,遂止。
然心知学问之重要,故虽不再凿壁,而好学之心犹未改。
每于闲时,或借亲友之书,或购己之所需,或求人抄录,无不毕力以求之。
后余仕途得志,官至尚书,虽位高权重,而好学之心未改。
每有闲暇,必读书自励,虽老而不忘。
人问之,余曰:“吾幼时贫,无书可读,故知学问之难。
今虽富贵,犹不忘其初也。
”
【翻译】
我年幼时家境贫寒,没有书籍可以阅读,常常想要借别人的书来阅读。
然而家庭经济拮据,无力购买,又没有亲友可以借书。
有一天,看到邻居家墙壁透出光线,便心生一计,于是用铁锤凿穿墙壁,取出书籍来阅读。
夜深人静的时候,灯光如同白天一样明亮,即使寒风刺骨,也毫不顾忌。
这样过了几年,学问大有长进。
我长大后,知道这样做并非正道,于是停止了这种行为。
然而心中深知学问的重要性,所以尽管不再凿壁,但好学之心仍未改变。
每当闲暇之时,或者借亲友的书籍,或者购买自己所需的书籍,或者请求别人抄录,无不竭尽全力去寻求。
后来我在仕途中取得了成功,官至尚书,虽然地位显赫,权势重大,但好学之心并未改变。
每当有空闲时间,必定读书自我勉励,即使年老也不忘。
有人问我,我说:“我年幼时家境贫寒,没有书籍可以阅读,因此知道学问的艰难。
现在虽然富贵,但我依然不忘我当初的初衷。
”。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怪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怪](https://img.taocdn.com/s3/m/6c67520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c.png)
古之有贤,贫而好学,不耻下问,乃有凿壁偷光之奇闻。
此事虽已传颂千古,然其中之怪,亦非世人所能尽知。
今吾试以文言文译之,以述其怪。
昔有少年,家贫如洗,不得读书。
其心向往之,日夜思之。
一日,见邻家墙壁,光透其缝,疑似有书。
少年心动,遂以铁锥凿之,壁破光出。
乃发现邻家藏书,其中异书无数,卷帙浩繁,令人目不暇接。
少年心动,窃喜不已。
乃以布遮窗,借邻家之光,夜以继日,研读不辍。
其勤奋刻苦,犹如饥鹰捕食,不遗余力。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少年渐成饱学之士。
然而,怪事亦由此生。
邻家主人觉壁破,怒而责问。
少年无奈,只得实言相告。
邻家主人闻言,大惊失色,曰:“吾家藏书,皆为禁书,非寻常之物也。
”少年愕然,问其故。
邻家主人曰:“此书乃上古异人所著,其中记载奇异之事,非同小可。
”少年闻之,心惧而止。
然其已沉迷于书中,难以自拔。
于是,少年决定,即便冒犯天威,也要继续阅读。
其夜,仍借邻家之光,夜读不辍。
月余,少年渐感身体不适,眼花耳鸣,心悸气短。
其家人疑其病重,求医问药,然皆无效。
少年自知不妙,叹曰:“吾之怪,竟成疾矣。
”言罢,泪如雨下。
邻家主人闻之,心生怜悯,曰:“吾知汝之怪,实非汝之过。
然吾家之书,非汝所能承受。
吾当助汝。
”遂以秘法,将少年体内之怪,化解于无形。
少年身体康复,感激涕零。
自此,少年不再夜读,改为白日读书,以避怪异。
邻家主人亦将禁书取出,公之于众,使更多人受益。
此事传遍天下,世人皆称少年为“凿壁偷光之怪”。
然其怪,实为勤奋好学之奇,非同寻常也。
后世之人,以此事为励志之典,传颂不衰。
夫凿壁偷光,非止读书一技,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
此怪,虽异于常人,然其精神,却值得后人景仰。
吾人今日,虽不须凿壁偷光,然此精神,仍需传承。
读书学习,勤勉不息,方为人生真谛。
嗟乎!凿壁偷光之怪,实乃千古奇谈。
其怪,非止于凿壁,更在于其心。
吾人若能以少年之心,勤奋好学,虽不须凿壁,亦能光照千秋。
凿壁偷光文言文的翻译
![凿壁偷光文言文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5215aa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2.png)
凿壁偷光文言文的翻译凿壁偷光文言文的翻译凿壁偷光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凿壁偷光文言文的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匡衡⑴,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
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
匡说诗。
解人颐。
鼎。
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
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注释(1)匡衡:西汉经学家。
(2)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4)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5)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与:帮助。
(8)佣作:被雇佣劳作。
(9)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2)闻:听。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是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辛勤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借给他书。
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
文言文语法现象文中”怪“字,多做意动用法。
意为感到奇怪。
文中最后一句“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f84f68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e.png)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1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
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原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
词义: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
同义:囊萤映雪、焚膏继晷、凿壁借光
反义: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造句: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用例:(元·乔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则学《金钱记》。
”。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8f285dbb90d6c85ed3ac6cb.png)
《凿壁偷光》文言文注释及翻译原文匡衡⑴,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
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
匡说诗。
解人颐。
鼎。
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
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注释(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2)闻:听。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是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辛勤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借给他书。
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
词语积累【AABB式】明明白白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平平安安来来往往开开心心马马虎虎吞吞吐吐日日夜夜仔仔细细风风雨雨风风火火口口声声原原本本【ABAB式】打扫打扫讨论讨论放松放松打听打听学习学习暖和暖和雪白雪白火红火红金黄金黄碧绿碧绿【ABCC式】大雪纷纷喜气洋洋怒气冲冲春风习习白发苍苍死气沉沉【ABB式】白花花白茫茫黑乎乎绿油油黄灿灿红艳艳笑嘻嘻笑哈哈乐呵呵喜洋洋水汪汪毛茸茸乱哄哄热乎乎胖乎乎【ABAC式】不知不觉不三不四无边无际无法无天无影无踪越来越好自由自在自言自语自作自受全心全意一心一意一年一度一模一样半信半疑人山人海大手大脚又大又红【数字成语】一石二鸟说一不二二话不说三言两语三头六臂四面八方四通八达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死一生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发百中千变万化千方百计万众一心。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93fff1a770bf78a652954f8.png)
《凿壁偷光》文言文注释及翻译原文匡衡⑴,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
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
匡说诗。
解人颐。
鼎。
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
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注释(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2)闻:听。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是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辛勤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借给他书。
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凿壁偷光(凿壁借光)。
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
原文
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
邑人大④姓文不识⑤,家富多书,衡乃与⑭其佣⑥作而不求偿⑬。
主人怪⑦问衡,衡曰:“
愿⑧得⑨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⑩以书,遂⑪成大学⑫。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
(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
[文言知识]
说“穷”。
“穷”是个多义词。
一、指“困窘”。
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
二、指“尽”、“极”。
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
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与“尽”为同义。
三、指“贫困”。
四、指“寻求到尽头”。
《桃花源记》:“欲穷其林。
”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
注释
①逮:到;及。
②穿壁:在墙上打洞。
③映:照耀。
④大:大户人家;有钱的人。
⑤文不识:邑人的名字。
⑥佣:雇佣。
⑦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
⑧愿:希望。
⑨得:得到。
⑩资给:资助、供给。
⑪遂:终于。
⑫大学:大学问家。
⑬偿:报酬。
⑭与:帮助。
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
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
又不要报酬。
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
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
借给他读。
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匡鼎来了,
没有人敢讲《诗经》。
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
”“鼎”是匡衡的小名。
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
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
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
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
”那个人说:“我什么也讲不出来了。
”就不顾匡衡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