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常识

合集下载

民族理论常识会考范围整理

民族理论常识会考范围整理

民族理论常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范围整理1、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2、民族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历史渊源——民族起源的族体渊源和地域渊源(2)共同生活方式(3)共同语言(4)共同文化(5)共同风俗习惯(6)共同心理认可3、民族问题的重要性的表现(1)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

(2)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

(3)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

4、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5、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6、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开放性试题)(1)怎么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等等。

(2)意义:有利于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巩固国防边疆稳定;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祖国伟大复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等。

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8、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1)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内容包括:第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第二,民族区域自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有一定量的少数民族共同居住在同一区域,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第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政治形式。

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②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帮助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④重视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0、中华民族的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

具有多元一体性。

11、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①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包括少数民族经济在内的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要点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要点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要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共同语言: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它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重要的反映之一。

共同文化: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形式和特点的文化,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共同风俗惯: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俗、惯例,是在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中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

共同心理认同: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特质。

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中原:发源于中原地域、以黄河和长江为摇篮的古老民族,是中国文明时代的重要开创者。

公元前21世纪,XXX的儿子XXX突破由各部落首领选举共主的制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史称夏朝。

由部落联盟向民族过渡的过程也已基本完成。

在夏朝的基础上,商人、XXX相继建立了本族统洽的王朝:夏、商、XXX、商、周三族到西周时已有了共同的族称,共同的地域观念,共同的祖先观念,共同的经济文化糊口模式,已具有同一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属性。

经春秋战国的民族大迁徙与大溶合,已由多元的原始族群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中原民族共同体。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是指自治机关既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府,又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机关。

民族理论常识

民族理论常识
①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历史时空不尽相同,最终形成民族体的渊源和方式也不尽相同;
②在历史和现实中,生产方式也各有特点;
③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表现出中华各民族异彩纷呈的多样性;
④在信仰方面和精神世界,各民族也是千差万别。
7.我国高度重视民族问题的原因:
①在我国,由于多民族和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民族问题在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仍然存在。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
一。"
②民族问题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
8.当代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①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交织:
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属性,决定了民族问题往往是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现阶段我国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②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交织:
社会主义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
0."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
①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包括少数民族经济在内的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中华民族复兴,需要良好的政治基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
第三,各民族间的互相信任增多。
第四,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
第五,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增强。
意义:
①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准确把握现阶段中国民族关系的状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1
2."中华民族的内涵:

民族常识理论

民族常识理论

民族理论常识知识点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的基本特征是: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2、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民族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我国进行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包括民族特征、民族源流、民族意愿及相近和就近认同四个方面。

3、民族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形成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战争、军事冲突是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

社会生产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结果,促进了民族的形成,,是民族形成的经济条件。

4、社会的发展决定民族的发展表现在:每个民族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民族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社会的发展决定民族的发展。

民族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一般过程,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大致相对应的,也就是说,民族的发展一般经历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发展阶段,因此,社会和民族发展,表现为两个平行的过程,民族的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5、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只有在阶级灭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

6、民族问题是在多民族国家中,或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中经常遇到的具有民族性的社会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问题,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7、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的特征,民族问题的重要性表现在: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问题对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对国家而言,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①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②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③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富与祸。

8、我国的民族概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团结,休戚与共,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土,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推动了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知识点归纳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知识点归纳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知识点归纳在考研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民族理论的相关知识,然后再探讨民族政策的内容和实施。

一、民族理论1. 民族概念:民族是指在地理、历史和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的人群。

民族的形成有地理分布、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2. 民族特征: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包括血缘关系、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

这些特征是民族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3. 民族关系: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包括包容、融合、共生以及矛盾和冲突。

维护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政策1. 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的核心原则,即各个民族在法律、政治、经济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民族平等既是符合人权和社会正义的要求,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基础。

2. 民族自治:民族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

它既是多民族国家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自治依法行政,保障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权益和自主权。

3. 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是民族政策的核心任务。

加强民族交流与融合,促进民族和谐稳定,增进各族人民的团结意识和国家认同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关键。

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关系1. 民族理论的基础:民族理论是指导民族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础,它对于认识和把握民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可以为民族政策的科学化提供理论支撑。

2. 民族政策的目标:民族政策旨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文化传承,加强民族团结与认同。

只有在民族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

3. 相互促进与落实: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民族政策是民族理论的具体化和落实,而民族理论则为民族政策提供指导和基础。

通过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归纳,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民族问题的本质和重要性,同时也能认识到民族政策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民族理论_精品文档

民族理论_精品文档

民族理论绪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是富有生命力的理论,也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揭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本质、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和途径,指明了民族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向,只因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揭示了民族之间关系的实质及其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解释了民族发展的规律和基本条件,指明了民族发展的正确方向。

总之,其是争取民族解放、促进民族发展、协调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科学性、实践性、继承性、创新性。

第1章民族的一般特征民族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的定义: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的基本特征(构成的6要素):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民族识别的依据: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民族源流十民族识别的重要历史依据;民族医院时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实行相近和就近认同。

第2章民族发展的规律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2、三次社会大分工相继发生是民族形成的重要条件;3、国家的产生为一些多民族国家大民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同源异流、异源同流。

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1、民族的经济发展;2、民族的政治发展;3、民族的文化发展;4、民族文化的发展;5、民族的人口发展。

民族同化:之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的民族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

一、填充题1.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的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的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的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的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6.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族体)渊源和( 地域 )渊源等。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12 . 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1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 )—(部落 )—(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理论名词解释

民族理论名词解释

民族理论名词解释民族理论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学科领域。

它探讨了民族的起源、发展、性质和特征等问题,旨在理解不同民族在共同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和相似性。

以下是对民族理论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民族:民族是指一群人在共同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并且自认为拥有共同身份和历史的群体。

民族是人类社会多元性的基本单元,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

2. 民族认同:民族认同是个体或群体对自身所属民族的认同和情感投入。

它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共同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的,使个体和群体感到归属感,并与民族其他成员形成共同认同。

3. 民族特征:民族特征是指在一定历史和地理环境下,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普遍性和独特性。

民族特征包括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语言表达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等方面。

4. 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指特定民族独有的艺术、习俗、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表现形式。

它是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书籍、艺术品、音乐、舞蹈等方式传承和表达。

5.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以民族为依据的国家形式。

它是一个由共同民族组成的政治实体,具有独立的政府、领土和主权。

民族国家的建立通常追求民族自决和民族自主,使民族成为国家的主体和权力的归属者。

6.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追求民族自决和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它强调民族的独特性、优越性和相互竞争关系,并主张民族利益高于其他利益。

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的建立和民族冲突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 民族冲突:民族冲突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因为权益、历史、文化等问题而导致的敌对、对抗和暴力行为。

民族冲突可能包括民族矛盾的加剧、民族分离主义的抬头和民族仇恨的升级等情况。

8. 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和政策倡导,强调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差异。

它认为多元文化是社会的财富,提倡实行平等待遇、包容性和多元审美的社会制度。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 我国的民族构成答:我国由56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人口有11.3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少数民族共一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9%。

2. 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特点答: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3. 斯大林1913年写《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4. 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①民族特征②民族源流③民族意愿5. 三个过度: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6.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7.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三种途径:民族形成具体过程中的希腊人、罗马人、德意志人式的途径8.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有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后归于大同,这是民族发展的总趋势9. 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

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民族消亡10.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①有以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②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③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④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1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12.民族问题的特性:①普遍性②长期性③复杂性④国际性⑤重要性13.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①民主原则②平等原则③法制原则④实事求是原则⑤团结统一原则⑥发展繁荣原则1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看一下多选)①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物质基础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造社会条件③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组织保障15.胡锦涛同志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一次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中,增加了和谐一词16. 西部地区包括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二、名词解释1、中国民族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相关知识

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相关知识

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如何处理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一律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党的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民共同体.2 、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3 、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4 、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6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7 、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8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9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10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11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 、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要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1 、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3、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 5、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6、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7、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8、同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 9、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加强民族团结,就是要搞好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什么是“三个离不开”思想1990 年,江泽民同志在新疆视察时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 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就是“三个离不开”思想.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会上明确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其中,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什么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其前提是国家的集中统一,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根本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什么是自治条例自治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精神,依照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指定的,用以调整民族自治地方内基本社会关系的地方性自治法规.新时期云南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共同进步.——坚持民族平等,增进民族团结.——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坚持分类指导,实行梯次推进.——坚持自力更生,强化政策支持.。

民族理论常识教案

民族理论常识教案

高中民族理论常识基本知识点。

一、在我国你认为个民族最重要的是发展那一个方面经济的发展1民族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其他方面发展的前提、基础。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民族发展程度的根本标志。

2同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更需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我国如何巩固各民族间的和谐关系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创造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的不竭动力,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观系。

作为中学生,应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名族的语言文字,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四、我国如何实现共同繁荣?首先要积极对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同时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和优势,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方面的支援,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五、简述西部大开发对小康社会的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到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六、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七、新疆巨大成就的原因:1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3坚持改革开放4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作保障5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八、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1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2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和特点。

民族理论复习题

民族理论复习题

民族理论复习题3地主封建制度的保甲制度外,内蒙古--由世袭封建王公统治的盟旗制度;西藏——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制制度;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存在着以黑彝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青海山官制度、千百户制度、头人制度、土司制度。

成立后,当前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民族的基本特征(1)共同历史渊源:它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地缘),彝体渊源(族源)等。

(2)共同生产方式: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和社会行为方式的总和。

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6民族与宗教的区别民族——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与宗教有各自产生发展的规律:民族是人类社会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确立时产生的。

民族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发展的阶段形态的变化演进,到了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时候,到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自行消亡。

宗教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意识有了相应的发展之后产生的,是对自然力压迫和社会压迫的无能为力的表现,是对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幻想反映。

宗教产生之后,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

宗教最终也会自行消亡。

7民族与宗教的联系(1)基本上全民族信仰一种宗教,也有些民族虽然基本上全民族信仰宗教,但信仰的宗教不同。

宗教是某些民族重要的特点之一。

(2)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

宗教对民族的经济生活、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统一有着很大的影响。

(3)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有些民族长期信奉某种宗教的过程中,宗教的节庆、礼仪,禁忌逐渐演变成了民族的节庆,礼仪,禁忌等风俗习惯。

8民族识别的必要性:新中国建立后,许多长期受压迫,受歧视的少数民族纷纷提出确认自己的民族成分,要求承认他们为新中国多民族的平等一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

一、填充题1.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的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的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及民族的问题的途径、( 方法)的科学。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的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6.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族体)渊源和( 地域 )渊源等。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12 . 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1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 )—(部落 )—(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理论的名词解释

民族理论的名词解释

民族理论的名词解释民族理论是社会科学中研究民族问题的理论体系。

它试图从历史、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角度提供解释民族的形成、发展、演变与关系的理论框架。

民族理论的名词解释如下。

1. 民族:民族是指具有相同历史、语言、文化、宗教、传统习俗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人群的集合体。

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社会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2. 民族认同:民族认同是个体对自身所属民族的认同感,即认为自己是某一特定民族的成员,并具有相应的文化认同、历史记忆和集体意识。

3.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指一种强调民族利益、民族自主和民族优越感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

民族主义强调民族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并认为民族应该优先于其他群体的利益。

4.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以某一特定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型态,国家政权和控制力的行使主要以满足这一民族的利益为目标。

5. 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是指由于民族之间的差异、冲突和矛盾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民族问题涉及到民族关系、民族冲突、少数民族权益、多民族国家治理等问题。

6. 民族意识:民族意识是个体对自身所属民族的自觉和认同,即一个人对自己是某一特定民族的成员有明确的意识,并具有相应的情感和价值观。

7. 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所共有的特定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是民族认同和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8. 民族身份:民族身份是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基本身份认同,是个体与其所属民族之间的情感联系和认同感。

9. 民族冲突:民族冲突是指由于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价值观念的差异、历史仇恨等原因导致的冲突和暴力行为。

民族冲突可能包括民族歧视、仇恨犯罪、民族骚乱等形式。

10. 民族自治:民族自治是指给予少数民族在一定地区内享有权力和自治权,保护和维护他们的文化、经济和政治权益。

民族自治是解决多民族国家治理问题的一种方式。

以上是对民族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名词的解释。

民族理论的研究旨在探讨民族之间的关系、冲突和如何构建和谐的多民族社会。

民族理论常识2

民族理论常识2

①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②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 ③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 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
2.正确认识“三股势力”。 (1)所谓“三股势力”,准确一点说是宗教极端势力、 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三股势力”虽有各 自的表现形式,但并无本质区别。因此,他们从一 开始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沆瀣一气,同流 合污。他们以宗教极端面目出现,以“民族独立”为 目的,一方面制造舆论,蛊惑人心,一方面大搞暴 力恐怖活动,破坏社会安定。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 独立,在乱中推翻中亚各国的世俗政权,按照他们 的“纯粹民族教义”建立“纯粹伊斯兰政权”。
“三股势力”敌视国家、危害社会、残害人民的本质 没有丝毫改变,其手法有日趋残忍、极端的趋势。 对他们的本质看得越透彻,对他们的图谋揭露得越 充分,我们就越能保持清醒头脑,统一思想认识, 立场坚定地打击犯罪活动,维护法律尊严,恢复社 会秩序。 (2)实质:我们同“三股势力”的斗争,是维护祖国统 一与企图分裂中国、维护民族团结与企图挑起民族 仇杀、维护社会稳定与企图制造动乱暴乱的政治斗 争。
①民族问题涉及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教育、 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问题往往表 现为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历史问题与现
实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在一起。 ②民族问题对社会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不仅 表现在物质层面,还会表现在精神文化层面。
三、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势力,促进各民族共 同繁荣 1.我国的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它是社会主义民 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党和 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 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们党的团结为核心 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 我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 方面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其中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应用与发展,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提出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进行复习与概述。

一、民族问题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对世界民族问题的深刻分析。

历史上,民族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民族问题日益突出。

马克思主义对民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1. 民族平等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各个民族都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不论民族的大小、强弱,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不得歧视或压迫。

2. 民族自决原则马克思主义主张,每个民族都有自决权,即有权决定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方向。

这包括自治权、独立权等形式,需要保障每个民族的独特性和权益。

3. 民族团结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各个民族之间应该进行团结合作,形成统一的整体。

只有通过民族团结才能真正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全人类的共同进步。

4.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民族问题是阶级问题的表现,而阶级问题又会对民族问题产生影响。

只有以阶级斗争为纲,才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实现共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意义与价值1. 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解决国家、民族和族群关系的问题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

根据这一理论,各国可以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和谐与发展。

2. 增进相互了解和交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强调民族团结与合作,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通过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可以建立更加和谐、互信的社会关系。

3. 促进共同进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旨在通过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全人类的共同进步。

只有各民族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共同发展,人类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

民族理论考试资料

民族理论考试资料

民族理论复习资料1.我国少数民族数量:55。

2. 少数民族人口及其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55个少数民族共1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

3. 我国人数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壮族(16178811人),珞巴族(2965人)。

4.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级别:民族自治地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起来的一级国家行政单位,其行政地位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5. 民族自治地方及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数量:目前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民族乡1173个。

6. 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比例:64%左右。

7. 我国建立最早的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建立);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地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660400平方公里);四川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县。

8. 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观:①在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对不同人们共同体的“族类”花粉就已存在,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族类”划分。

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观,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所谓的“夷夏观”或“华夷观”。

②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出现,诸侯国之间、民族之间攻伐不止,夷夏关系变得紧张,从而催发了春秋战国夏族的民族观,即先秦夷夏观。

③在我国封建时代也有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出于有利于国家统一的考虑,提出过比较开明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也提出过偏见较少的主张,如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又如唐代皇帝李世民提出了“四夷一家、胡越一家”的主张。

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领导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根据西方资产阶级民族平等观的若干原则,提出了他们的民族观及其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

9. 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10. 新中国成立前,保持完整的奴隶制的民族是凉山彝族,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地区是西藏。

11. “四月八”“火把节”“端节”“西迁节”“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布依族;彝族;水族;锡伯族;傣族。

民理知识点速记(整理)

民理知识点速记(整理)

民族理论知识点速记(整理)一、选择题1. 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由56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人口有11.3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少数民族共一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9%,少数民族人口人数最多的三个:壮族、满族、回族。

2. 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特点: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3.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数量:155个。

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120个,还有1173个民族乡。

4.中国民族研究的对象:民族和民族问题5. 中国民族理论的特点:科学性、实践性、继承性、创新性。

6.、民族的一般特征:斯大林四个要素(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中国共产党的六大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知)7.民族的基本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

8.民族类型的分类: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9.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①民族特征②民族源流③民族意愿10.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特殊规律:同源异流异源同流11.民族发展的内容: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人口发展。

12.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常态模式、异态模式。

13.民族关系的内容: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

14.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①有以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②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③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④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15.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基本问题是民族利益;关键性问题是民族权力。

16.民族问题的特性:①普遍性②长期性③复杂性④国际性⑤重要性。

17.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间问题的道路。

1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56个民族常识

中国56个民族常识

一些关于中国56个民族的常识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不同的民族群体。

这些民族群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风俗和传统。

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中国56个民族的常识,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1. 汉族:中国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数的91%以上。

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中原地区。

2. 少数民族:除了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在人口数量、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3. 民族政策:中国政府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政策,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4. 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这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 语言文字:中国的56个民族中,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字。

这些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6. 宗教信仰:中国的56个民族中,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不同的宗教信仰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7. 传统文化:中国的56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等方面。

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8. 社会风俗:中国的56个民族在社会风俗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色,如婚礼、葬礼、节庆、饮食等。

这些社会风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9. 分布地区:中国的56个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具有地域性和历史性。

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10. 国际交往:中国的56个民族积极参与国际交往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

通过国际交往,促进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结论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通过对中国56个民族的常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欣赏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民族理论常识知识点1.什么是民族?民族有哪些基本特征?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2.什么是民族识别?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民族特征、民族意愿、民族源流、相近和就近认同。

3.民族形成的条件和一般规律是什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战争、军事冲突等是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社会生产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结果,促进了民族的形成,这是民族形成的经济条件。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4.民族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在我国,你认为目前各民族最重要的是发展哪一方面?为什么?民族的发展包括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1)民族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其他方面发展的前提、基础。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民族发展程度的根本性标志。

(2)同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更需大力发展生产力。

5.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是什么?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民族分化、组合、同化的过程,民族融合因素也不断出现和积累,并且经过量变到质变,最终民族将融合,民族将自行消亡。

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灭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以后才能实现。

6.什么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涉及哪些方面?民族问题是在多民族国家中,或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中经常遇到的具有民族性的社会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问题。

民族问题涉及四个方面: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7.结合实际阐述民族问题产生根源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方面。

(1)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生活环境、语言、不同的经济生活、心理状态等。

各民族在接触和交往中,这些各不相同的特点和差异,便是造成民族问题的自然原因。

(2)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性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民族政策,以及人的行为都会导致民族问题,而这些属于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8.为什么说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是和其他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

因此,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抓住历史机遇,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9.民族问题有哪些特点?民族问题有5个方面的基本特点: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10.民族问题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社会的进与退,个人的福与祸。

11.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原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民族间的交往联系越来越多,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多。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各民族的交往、了解、亲近和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社会条件,使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共同生活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些都使民族间的共同因素逐渐增多。

表现在:第一,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第二,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

第三,各民族间的相互信任增多第四,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第五,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增强12.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仍将长期存在。

请你说说为什么?我国56个民族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历史时空不尽相同,最终形成民族体的渊源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历史和现实中,生产方式也各有特点;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表现出中华各民族异彩纷呈的多样性;在信仰方面和精神世界,各民族也是千差万别。

13.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既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汉族及其居住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族体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既包含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含民族自身特点和优点的充分展现。

14.我国如何实现共同繁荣?首先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同时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方面的支援,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15.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我国的民族问题?由于多民族和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民族问题在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依然存在,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

因为民族问题既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又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既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6.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当代我国民族问题有什么特点?民族问题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

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特点: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的交织;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的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的交织。

17.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身边的例子,想一想为什么解决好中国的民族问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我们伟大的祖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由于近代外国列强的侵略、国内封建势力的剥削和官僚军阀的混战,一度使整个民族和国家处于危机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着力进行民族地区的政权建设和社会改革,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逐步取得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中国近代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进步。

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

18.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它包括:第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

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共同居住于同一区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政治形式。

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少数民族通过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19.为什么说“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发展中,我们应坚持哪些原则?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维护西部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边疆安全,对于建立良好的周边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裕了,就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就会大大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为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祖国边防的巩固,提供更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政治基础。

原则: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

第二,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帮助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

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第四,重视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中华民族这一称呼的由来中华民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反映了各民族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涵盖了中国各民族整体上的特点。

“中华民族”是以中华历史为基础,中华文化为纽带所形成的“民族共同体”。

21.中华民族复兴是各民族的共同追求。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1)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包括少数民族经济在内的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2)中华民族复兴,需要良好的政治基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3)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4)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繁荣。

(5)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和谐的社会条件(6)中华民族复兴需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7)中华民族复兴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

22.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怎样形成的?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生产形式和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条件、文化生活条件、历史发展条件的综合反映,是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23.请你谈谈国家为什么重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1)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民族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

(2)国家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增强民族间的凝聚力,有利于体现民族平等精神,有利于巩固和加强民族间的团结24.民族文化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的发展?包括作为民族文化具体形式的文化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也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心理的变化,还包括民族观念意识的更新。

25.如何使新疆民族文化艺术真正实现发展?既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点,还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不断进步,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发展26.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国家保障少数民族权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理由(1)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民族问题的内容之一,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包括民族利益和民族权力。

(2)民族利益是指民族应得的正当的、合法的、应当得到的利益。

公平的利益划分和享受,可使各民族关系和睦,否则就有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

民族权力是指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平等权利、民主权利。

民族关系的稳定要求各民族之间的权利平等,特别是从政治方面来说更是这样。

平等权利的享有,涉及一个民族的地位与待遇、利益与感情问题。

保障各民族利益和权益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各民族间平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7.新疆抓住大好机遇创造未来,要着重做好哪些方面?创造有利于对口支援新疆工作顺利开展的良好环境,发扬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等。

28.如何看待我国不存在民族问题这一观点?不对,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1)民族的产生、发展、消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有民族就有民族问题,民族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