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王晓钧-第八章 情绪、压力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第8-10章课后答案
![管理心理学:第8-10章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2cfe05195f312b3069a506.png)
第八章人性管理第八章人性管理27 •冇哪几种上要的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2&组织如何对待个性笼异?实行目标管S.实行参与制.授权.合理分丁.在实现纽织目标的同时使个人获得-合理程度”的满足包括物成的稱神的使职丄具右组织优越感和个人成液感.信息及时反僮• R好的人井关条・紡奖励少惩罚采用验&的方针,实行建议制度,提岛成熟度使个人适应组织适应环境29 •态度对干人的行为冇哪些作用?态度的习惯他态度的忍耐力态度対学习的彫昭态度的隐滋性态度会影响•个人对别人的如觉与判断,会彫响学习的速度与效率,同时.态度也柄助个人决定加入何种团体.选择彳I么职业.交仆么样的朋友及吒捋何种维活信念等.第九章激励行为第九章激励行为(币:点强化〉30•激励仆哪些卜很特点?< i羊见P263)仃被激励的人激励人冇从昭某种活动的内在愿弋和动机,而产生这种动机的原因是需耍人被激励的动机强弱.即枳极性的高低杲…种内在变殂.不是战应不变的,这种枳极性是人们直接看不见、听不到的.只能从观察由这种积极性所推动而衣现出來的行为和匚作绩效匕判斯,»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
31•滋励R有哪此卞要作用?P264-265①激励在管理职能中的贞大作用:②激励在爼织实现日标屮的巫要作用(吸引人发挥才能八③激坳対职工提高工效的作用。
激励职工的创适性和苹新侑神.从而提石工作绩效・32•激励的主翌方式仃哪叫?①外任的激励方式(包枯福利、晋升.授衔、农扬、嘉奖、认可聲〉:②内住的激励方式(包括学习新血识的新技能.责仟感.光荣感、成就感零)•33•强化的主雯方法是什么?①设胃敲舞人心的H标:②采用渐近法:③信息及时反馈:④个人需吐的満足, 34•个人彳j为激励的于段与方法I偻仃哪叫?分析职匸工作怙绪W索采取弘种育效的鹫理制哎开展以匸作成效为中心的评叱和竞赛35•滋励要迪街呼些原则组织II标的设置与满足职工的需要尽量相•致公司企业的行收符理政策•规章制度.耍仃利r发挥职工的枳极件和创造力. 耍使他们成为激励因奚.成为推动力.避免成为堪制的力量•耍冇口好的竹理方式和秤理行为,为实行参号制、民主竹理。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bfd533f4700abb68a982fbe5.png)
第一章管理心理學概述第一節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內容一.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1.管理心理學研究管理過程程中人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2.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個體心理,群體心理和組織心理.個體心理:是指處在組織管理過程中的個人的心理活動,如個體的知覺過程,個體的價值觀與態度,個體的需要,動機與激勵,個體的個性特點等等;群體心理:是群體成員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下形成的心理活動,如群體的動力,群體的溝通,群體的人際關系等等;組織心理:是指組織整體動態變化過程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現象,如組織中的領導心理,組織構與設計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心理象及特點,組織文化建設過程中應考慮的心理因素,績效考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組織變革與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心理現象等.3.管理心理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1)管理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的關系:普通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管理心理學要運用普通心理學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並使之在管理活動中具體化.普通心理學是心理科學體系的基礎學科,管理心理學是心理科學中的應用方面的分支.因此,普通心理學與管理心理學的關系是基礎理論與具體應用的關系,管理心理學以普通心理學為基礎,並在此基礎上研究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活動的特殊規律.2)管理心理學與工程心理學的關系:工程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人與機器的關系,管理心理學研究的人與人的關系,二者研究的對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問題,二者的關系極為密切,從工程心理學的發展方向來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學的研究,管理心理學也需要工程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補充.3)管理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的關系: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內容(個人心理活動對群體心理活動的影響,群體心理活動對個人心理活動的影響,個人與個人之間心理活動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群體與群體之間心理活動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企業管理領域中的具體化,也尌是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即:社會心理學的知識(團體,交往,溝通,模仿,暗示,人際關系等)在企事業管理中的運用也尌是管理心理學的基本內容.第二節管理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一.管理心理學的理論準備:1)心理技術學的形成:是解決人適應機器的問題;2)霍桑實驗是組織管理心理學的先驅性研究;3)群體動力理論:人的行為是個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涵數或結果.4)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可分為五類: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以上理論對管理心理學的產生起了酋基性作用;二.管理心理學的發展:1)研究機構不斷擴大,專業研究人員迅速增加;2)研究課題日益廣泛,深入;3)在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發展;4)研究方向逐漸趨於綜合化;5)管理心理學對管理理論和實踐作出了重要貢獻;6)管理心理學家對美國的社會福利也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管理心理學所取得的成尌主要有:1)建立了學術組織與教學的研究機構;2)翻譯和編寫了一批管理心理學著作;3)各管理院校多數開設了管理心理學課程,並為企業管理人員舉辦了各种講習班;4)培養出了一批專業人員;5)開展了多方在的研究工作;第三節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原則與方法一.管理心理學研究的原則:1)客觀性原則;2)聯系性原則;3)發展性原則二.管理心理學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測驗法和個案法;第四節學習管理心理學的意義意義在於:一.有助於管理者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二.有助於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的統一,更好的滿足職工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三.有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四.有助於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第二章管理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第一節管理學理論一.古典管理理論:這是西方管理理論發展的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又分別由三种理論組成:早期管理理論/傳統管理理論/科學管理理論早期管理理論:代表有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大衛.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和賦稅原理>;傳統管理理論:又稱經驗管理,代表有巴貝奇的<機器與制造業的經濟學>,比較有典型性的是艾末生所概括的管理十二原則;科學管理理論:特點是以科學技術作為建立管理理論的主要依據.代表有:美國的泰羅,法國的法約爾;德國的韋伯以及後來美國的古利克和英國的厄威克.二.行為科學理論:這是西方管理理論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人際關系---“行為科學”的理論.研究的內容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為動機/人際關系;由人際關系理論和行為科學理論組成;三.現代管理理論:之是管理理論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屬於管理理論的新階段即:現代管理理論;主要由: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系統管理學派,經驗主義學派,權變理論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第二節心理學基礎知識一.心理現象歸類表:心理學二.心理過程心理過程:即:心理活動的過程,是心理現象的不同形式對現實的動態反映.心理過程又分為三個方面,即: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1.認識過程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2.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种態度的體驗,是對事物好惡的一种傾向;3.意志:是指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支配其行動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第三節人性假設理論西方管理心理學中提出了四种與管理有關的人性假設,即:經濟人,社會人,自我實現人,復雜人一.經濟人假設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已的私利.任務管理:尌是進行計劃,組織,經營,指導和監督.二.社會人的假設認為:人們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質利益,對於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极性只有次要意義,人們最重視在工作中與周圍的人友好相處,良好的人際關系對於調動人的生產積极性是決定性的因素.三.自我實現人假設認為:人類需要的最高層次尌是自我實現;四.復雜人假設第三章個性與管理第一節個性的一般概述一.個性:是指一個人整個的,本質的,比較穩定的意識傾向性與心理特征的總和;人的心理過程包括認知,情感和意志三個過程.這三個心理過程的穩定的傾向性和特征構成了一個人的心理全貌,構成了一個人的個性.1.個性包含了兩個相互聯系的部分:一是個性傾向性:包括興趣,愛好,需要,動機,信念,理想等;二是個性的心理特征,即心理過程的特征,主要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二.個性的特征1.獨特性:2.整體性;3.穩定性;4.傾向性;三.個性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1.個性形成的三個時期:嬰幼兒期,學生時期,社會時期2.影響個性的因素:先天遺傳因素,家庭因素,文化傳統因素,階級和階層因素;四.個性的理論:特質論,社會學習論,心理分析論,個性類型論;1.特質論:尌是從人的心理特性來研究人的個性.這种理論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阿爾波特,艾森克和卡特爾等;2.社會學習論:主要代表有米勒,達樂,羅特,班圖拉等.它強調環境和情況對個人行為和性格起決定作用,認為環境中的事物通過學習成為自已行為的模式,而個人的行為對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3.心理分析論:這种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奧在利的精神病醫學家弗洛伊德及其學生榮格和阿德勒;4.個性類型論:榮格和麥迪等是個性類型理論的代表人物;第二節氣質及其在管理中的應用一.氣質的概念與類型1.氣質:是個人與神經過程的特性相聯系的行為特征.神經過程可分為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社經過程的基本特征包括三方面:@神經過程的強度;@神經過程的均衡性;@神經過程的靈活性;二.氣質的類型:高級神經活動的四种基本類型(氣質類型):活潑型;安靜型; 興奮型;抑制型;弱型;1.活潑型:行為特征;活潑好動,敏感,反應迅速,喜歡與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轉移,興趣容易變換,情緒易表現和變換,行為的外傾性明顯,對行為的改造較容易.2.安靜型:行為特征:安靜,穩重,反應緩慢,沉默寡言,情緒不易外露,注意力穩定又難於轉移,善於忍耐,行為的內傾性明顯,對興奮性行為的改造較容易;3.興奮型:行為特征是:直率熱情,精力旺盛,情緒易於衝動,心境變換劇烈,行為的外傾性明顯,對興奮性行為的改造較不容易;4.抑制型:行為特征:孤僻膽小,行動遲緩,不易動情,體驗深刻細心,感受性很強,敏感多疑,缺乏果斷和自信,精碅較不足,忍耐力較差,行為的內傾性嚴重,對行為的改造較難;三.氣質在管理中的應用1.氣質在實踐中地位與作用:A.氣質類型本身無好壞的區別;B.氣質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尌高低;C.氣質對工作性質和效率以及人際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2.氣質的應用必頇注意的几個問題:a.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員時,必頇注意氣質要求的絕對性;b.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員優化組合時,必頇注意氣質要求的互補性;c.在進行人員培訓時,既要注意氣質的順應性,也要注意氣質的發展性;第三節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應用一.性格的概念及其特征結構1.性格: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對現實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2.性格與氣質的關系:聯系:@性格和氣質都是人腦的機能,其共同的基礎是神經類型; @性格和氣質是在人的生活實踐中同時形成的,也是由人的腦的同一活動實現的.區別:@氣質更多地體現神經類型基本特征的自然影響,是神經類型在行為,活動中的直接表現,而性格更多地體現了社會生活條件和環境的外來影響,是在神經類型的基礎上形成的暫時聯系系統.@氣質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任何氣質都有它積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而性格則有好壞之分,因為性格決定著和影響著人的行動的方向和內容;3.性格的特征結構:態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緒特征,理智特征二.性格的類型及其在管理中的應用1.性格的類型:a.按人的心理機能分類:理智型、情緒型、意志型b.按人的心理活動傾向性分類:外傾型和內傾型c.按人的獨立性程度分類:順從型和獨立型d.結合人的四种氣質類型分類:活潑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三.性格的應用必頇重視的幾個方面:1.要重視管理者自身性格的鍛煉;2.要重視對組織成員性格的了解和把握;3.要重視領導班子及其組織成員的性格互補結構;4.要重視創造一個有利於培養良好性格的環境;第四節能力及其在管理中的應用一.能力的概念及其制約因素1.能力:是指個人完成某种活動所必備的心理特征,或者說,能力是個人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2.制約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因素:素質、教育、社會實踐、勤奮、興趣等教育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社會實踐是決定性的因素;二.能力的結構,差異及其應用:1.從不同角度對能力結構進行分類:a.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b.再造能力和創造能力;c.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2.能力的個別差異:a.能力的類型差異;b.能力的水平差異;c.能力發展的早晚差異;3.能力的應用要注意的幾個問題:a.在安排工作時,注意對組織成員的能力進行全面了解,做到人盡其才;b.在招聘人員時,注意職業對能力要求的閾限性,避免要求過高或過低;c.在優化組合時,注意能力類型差異的互補性,以發揮團體的協作作用;d.在人員培訓時,注意處理好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的關系,以提高培訓效果;第四章知覺與個體行為第一節知覺的一般概述一.知覺的概念1.知覺:是當前的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並在人腦中產生的對這個部分和屬性的整體的反映.2.知覺和感覺的關系: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感覺尌沒有知覺,感覺反映事物的個別屬性,知覺反映的是事物的整體屬性.3.知覺與思維的關系:思維是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抽象的反映,知覺則是對客觀事物直接的,具體的反映,在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中,知覺與思維密不可分,知覺是思維的窗口,為思維提供感覺信息,思維對感覺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把知覺組織起來,使知覺獲得一定的意義.4.知覺的過程:觀察.選擇.組織.解釋.反映五個階段:觀察:即個體運用自已的感覺器官去觀察外界的客觀事物,通過視覺,听覺,味覺,膚覺,觸覺,嗅覺等,去感覺客觀事物的各個個別屬性.選擇:即根據自已的需要,動機,興趣,經驗以及客觀事物的特征和所處的背景,去決定知覺對象的取舍.組織:即運用思維的力量,把感覺信息與大腦表象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組織起來,將其綜合成整體的認識.解釋:即運用概念,判斷,推理,對知覺對象進行加工,處理,經過抽象,概括,使其獲得一定的意義.反應:即個體對知覺對象的解釋,最終會在自已的態度或行為中反映出來.二.影響知覺選擇性的因素: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1.影響知覺選擇性的客觀因素:a.知覺對象本身的特征;b.對象和背景的差別;c.對象的組合;(知覺對象的組合服從的原則:接近原則.相似原則.閉鎖原則.連續原則);2.影響知覺選擇性的主觀因素:a.需要和動機;b.興趣和愛好;c.個性特征;d.過去經驗;e.知識結構;第二節社會知覺及其效應一.社會知覺的概念與分類1.社會知覺的分類:a.對個人的知覺:主要是指通過對別人外部特征的知覺,進而取得對他們的動機.感情,意圖等的認識.b.人際知覺:即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知覺.是以人際交往行為作為知覺對象,發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知覺.c.角色知覺:它是指對人們所表現的角色行為的知覺.2.社會知覺效應: 第一印象效應. 暈輪效應. 優先效應和近因效應. 定型效應.a第一印象效應:也稱初次印象,它是指兩個素不相識的人第一次見面時所形成的印象.第一印象要是獲得被知覺者的表情,姿態,身材,儀表,服裝等方面的印象;b.暈輪效應:是指我們在觀察某個人時,對於他的某种品質或特征有清晰明顯的知覺,由於這一特征和品質從觀察者的角識來看非常突出,從而掩蓋了對這個人其他特征和品質的知覺.c.優先效應和近因效應:優先效應是指一個人最先給人留下的印象有強烈的影響,它與它一印象的作用是相同的.近因效應則是指最後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有強烈的影響.d.定型效應:是指在人們頭腦中形成了對社會上某一類人的比較固定的看法.第三節社會知覺的歸因分析一.歸因的概念與模式1.歸因: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已的所作所為進行分析,解釋和推測其原因的過程.簡言之,歸因尌是根據人的外部行為特征解釋和推論其原因.2.歸因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心理活動的歸因,即人們心理活動的產生應歸結為什麼原因;@行為的歸因,即根據人的行為和外部表現,推測其對其心理活動,這是社會知,覺歸因的主要內容;@對人們未來行為的預測,即根據人們過去的行為表現,預測他們以後在有關情境中會產生什麼樣的行為.3.歸因的模式:a.海德的兩因歸因模式:外歸因和內歸因;b.凱利的三度歸因模式;三方面的因素:@歸結為知覺者本人的特點;@歸結為知覺者對象的特點;@歸結為知覺者與知覺對象進行交往時所處的情境;歸因的三個標準來決定:@前後的一貫性.@普遍性;@差异性;c.韋納的成敗歸因模式:成功歸因傾向和失敗歸因傾向人們的行為獲得成功或遭到失敗主要因素歸因於:努力,能力,任務難度和機遇.二.歸因編差及其克服1.常見的歸因偏差:a.觀察者與行為者的歸因偏差:b.涉及個人利益的歸因偏差;c.對自然現象作擬人化歸因的偏差2.歸因偏差的克服:(怎樣克服歸因偏差?)a.首先,要引導組織成員學習科學知識,尊重自然規律的特殊性,避免擬人化歸因;b.其次,要引導組織成員多進行個人傾向歸因,克服總是歸因外在因素的偏差,以提高他們的成尌動機對工作績效的影響作用.c.最後,要引導組織成員多從內在的不穩定因素(努力)歸因,少從內在的穩定因素(能力)歸因,克服總是認為自已能力低的歸因偏差,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第三節自我知覺,自我意識與自我管理一.自我知覺1.自我知覺:是指一個通過對自已行為的觀察而對自已心理狀態的認識;2.自我知覺與社會知覺的關系:社會知覺是對人的知覺,所以,廣義的社會知覺包含了自我知覺.自我知覺尌存在於社會知覺之中,兩者在心理活動過程中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一方面,自我知覺往往是在社會知覺中進行的,離開社會知覺,尌不存在自我知覺,另一方面,在社會知覺中必然發生自我知覺,自我知覺對社會知覺具有影響作用.二.自我意識1.自我意識也稱自我,它指個體對自已存在的一切的認識,包括認識自已的生理狀況,心理特征以及自已與他人的關系.自我意識包括<主我>和<客我>兩個部分,自我意識實質上尌是作為主觀的我對作為客觀的我的覺察;2.自我意識由物質自我,社會自我和精神自我三部份構成;a.物質自我:也稱生理自我,個體的軀體是其中心部份.物質自我的心理活動,表現為對自已身體,外貌,衣著,風度,所有物等的認識,其行為常常表現為追求身體的外表,特質俗望的滿足,維持家庭的利益等.b.社會自我:它是個體對自已被他人或群體所關注的反映,是個體自我的中心部份.社會自我的心理活動,一般表現為對自已在團體中的名望,地位,評價和自已擁有哪些親朋好友以及家庭的經濟地位等的認識,其行為往往表現為追求名譽地位,參與兗爭,爭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c.精神自我:它是個體對其心理活動的覺知與調節自已的心理活動的過程,狀態,特征.精神自我的心理活動,表現為個體對自已的智力,能力,氣質,性格,興趣等特點的認識,其行為一般表現為追求信仰,注意使自已的行為符合社會規範,謀求智慧和能力的發展等;3.自我總識與自我知覺的關系: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兩者在個體的心理發展過程中互相作用,相得益彰.自我意識是在自我知覺的基礎上形成的.但自我意識的形成也不是被動的,而是能動的,對自我知覺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三.自我管理:1.自我管理:是指個體對自已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的調節,控制或約束.它的主要特點是個體主動地管理自已,而不是依靠他人.2.自我管理的內容,主要有自我思想管理,自我心理管理和自我行為管理三部份:3.自我意識對自我管理的意義:a.首先,自我意識為自我管理提供根據;b.其次,自我意識決定了自我管理的方向.c.最後,自我意識使自我管理獲得了一致性;第五章價值觀與態度第一節價值觀及其作用一.價值觀的概念與形成1.價值觀:是個人關於事物,行為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二.價值觀的分類及其特點:1.阿爾波特將價值觀分為六种:a.理論的:強調通過理論性的批判的方法探求真理;b.經濟的:強調功用性的實務性;c.惟美的:強調形式與和諧.d.社會的: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愛和信任;e.政治的:強調權力的獲取和影響力;f.宗教的:強調經驗的一致性及了解孙宙本身.2.格雷夫斯按照生活形態,把錯綜復雜的價值觀歸納為七個層次:a.反應型:b.宗法型:c.自我中心型:d.堅持已見型:e.玩弄權術型:f.社交中心型:g.存在主義型:三.價值觀的作用與應用:1.作用:a.動力作用,即作為個體追求價值行為的動力;b.標準作用:即作為評價標準而判斷人們行為的利害,美丑,善惡,決定人們對事物的取舍,影響人們的態度;c.調節作用.即調節自已行為指向一定的價值目標;d.定向作用,即價值觀包含著價值要求,具有強烈的傾向性,並帶有鮮明的意向和情感色彩.第二節態度及其作用一.態度的概念與構成1.態度:是主體對某特定對象進行認知,評價並作出價值判斷所形成的心理傾向.2.主要有以下幾种:a.心理學家洛凱奇認為,態度是個人對於一共同對象的數個相關聯信念的組織.b.瑟斯頓認為態度應被看成一個人對任何事物的傾向,感情,成見,觀念,畏懼,恐懼等心理體驗的總和;c.有的心理學家認為,態度是對抽象或具體的對象或主張的肯定或否定的評價.d.有的心理學家認為,態度是根據經驗而組織起來的一种心理和神經的準備狀態,它對個人的反應具有指導性或動力性的影響.3.態度的構成要素:a.認知要素;b.評價要素;c.情感要素;d.意向要素;態度的上述四個構成要素之間不是斷然分離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因為:a.認知是態度的基礎,因為認知影響主體對客體的評價和情感,從而影響主體的行為意向,不同的認知會產生不同的評價;b.評價和情感是態度的核心,因為它們是促成行為意向的關鍵.c.意向是態度的最終表現形式,它直接源於主體的情感反應;二.態度的特性:特性:1.對象性:主體的態度總是指向特定對象的;2.社會性:任何人對任何對象的態度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人不是獨立的人,而是社會的人;3.個體性:人的態度固然是在社會中形成的和改變的,是社會的產物,但由於態度歸根到底是人的一种心理體驗,心理傾向,因而即使在同一個社會里,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態度;4.內隱性:態度是一種內在心理傾向,不能直接被人們所觀察,因為它只是行為的意向,行為的心理準備,而不是行為本身;5.穩定性:態度的形成包括了主體的認識,評價,包括了由主體的價值偏好促成的情感反應,是主體理思考與情感衡量的結果.6.系統性:三.態度的作用:1.態度對人們的判斷和選擇的影響;2.態度對學習的影響;3.態度對工作效率的影響;4.態度對人的忍耐力的影響;第三節態度的改變及其理論一.影響態度改變的主要因素:1.社會環境因素;2.團體因素;3.態度系統特征因素;4.個體人格因素;二.態度改變理論及應用1.參與改變理論及應用:參與改變理論在現代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民主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民主管理中,生產者被動服從的局面得以改變,目標任務,規章制度,方案計劃等的制定是在生產者和管理者協商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生產者對目標,計劃等有著很強的認同感,對待管理者,生產勞動等的態度也會發生變化,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高.2.認知失調理論及應用:認知失調的兩個因素:a.認知對於個人的重要性.b.失調認知的數目與協調認知數目的相對比例;消除認知失調的方法主要有:c.在認知失調的兩個因素中,選擇改變其中一個,使失調趨於協調;d.增加新的認知因素,以加強協調關系的認知系統.e.強調某一認知因素的重要性;3.態度變化三階段理論:分別是服從,同化,內化.a.服從階段:服從階是態度轉變的第一階段;b.同化階段:在此階段,人膠不是被迫,而是自願接受他人的觀點,信念,態度和行為,使自已的態度與別人相接近.c.內化階段:在此階段,人們把新思想,新觀點納入自已的價值體系之內,使之成為自已態度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4.學習理論及應用:學習理論認為態度的改變過程是一個學習過程.包括三方面的觀點:即經典條件反射的觀點,操作條件反射的觀點,社會學習的觀點;。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111179d5acfa1c7ab00cc47.png)
《管理心理学》(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管理心理学导论考核知识点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一、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二)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对象与任务(一)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三)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三、国外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一)科学管理运动(二)工业心理学的诞生(三)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四)群体动力理论四、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一)以人为本(二)以德为本(三)中庸之道(四)无为而治五、管理心理学研究(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程序(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六、当代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当代管理心理学进展的特点(二)研究的热点问题(三)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章人性与管理一、中国古代人性假设与管理(一)人性无善恶假设(二)人性善假设(三)人性恶假设(四)人性善恶混合假设(五)人性自然假设(六)性三品假设二、西方人性假设与管理(一)经济人假设(X理论)(二)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三)社会人假设(四)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三、人性假设理论的新观点(一)文化人假设(Z理论)(二)决策人假设(三)学习人假设考核要求(一)识记:1、管理心理学的概念2、管理心理学的组成部分3、霍桑实验4、X理论5、Y理论6、权变理论7、开放式组织理论8、战略管理理论9、个案研究10、问卷研究11、相关研究12、实验研究13、发展研究14、测量信度15、测量效度(二)领会: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人群管理理论3、管理心理学的历史演变4、我国管理思想与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三)应用1、霍桑实验的实践意义4、X理论的人性假设5、Y理论的人性假设6、权变理论的人性假设7、开放式组织理论的应用8、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第二部分个体心理与管理考核知识点第三章社会知觉与管理一、社会知觉的概念二、工作中的社会知觉(一)管理者对员工的知觉(二)员工对管理者的知觉(三)员工对员工的知觉(四)工作者对组织的知觉(五)工作者的自我知觉三、管理情景中的社会知觉偏差(一)第一印象(二)晕轮效应(三)刻板印象(四)定势效应四、归因(一)归因的概念(二)工作情景中常见的归因偏差五、工作中的印象管理(一)印象管理的概念(二)印象管理的过程(三)印象管理的策略第四章动机、激励与管理一、动机(一)动机的概念(二)与管理相关的动机二、激励(一)激励的概念(二)激励的机制三、动机激励的内容理论及其应用(一)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二)尔德弗的ERG理论四、动机激励的过程理论及应用(一)弗洛姆的动机期望理论(二)波特—劳勒动机模型五、当代动机激励理论及其应用(一)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二)目标设置理论六、动机激励理论的发展第五章人格、态度与管理一、人格(一)人格和职业人格的概念(二)人格与组织管理的关系(三)人格与个人职业管理的关系(四)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二、人格测量在管理中的应用(一)职业人格测量发展简述(二)大五人格特质(三)MBTI职业倾向测试(四)霍兰德职业偏好量表(五)俄耳甫斯职业人格量表(六)人格测试结果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三、态度(一)态度的概念(二)态度的成分(三)工作态度的类型(四)态度的测量四、态度在管理中的功能(一)调整功能(二)自我保护功能(三)表现价值功能(四)增进工作知识功能五、如何改变态度(一)态度转变的难易程度(二)在积极参与活动中转变态度(三)群体规范与态度的改变(四)宣传与态度改变六、提高工作满意度的方法(一)采用人职匹配的方法招聘员工(二)让工作更为柔性化(三)增加沟通的机会(四)重视培训和选拔第六章积极心理学与管理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一)提出积极心理学的学术背景(二)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二、快乐和主观幸福感(一)快乐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背景(二)快乐和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三)快乐和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变量的关系三、乐观主义(一)乐观主义的研究背景(二)乐观主义的定义(三)乐观主义的测量(四)工作中的乐观主义四、希望(一)希望的定义(二)希望对应对挫折的作用(三)希望的测量与研究(四)希望在管理中的应用五、自尊(一)自尊的定义与特点(二)自尊的提高及在管理中的运用六、自我效能(一)自我效能的哈依(二)特质性自我效能与一般性自我效能(三)自我效能的影响(四)自我效能的来源(五)自我效能在管理中的应用考核要求(一)识记:1、社会知觉2、首因效应3、近因效应4、晕轮效应5、刻板印象6、定性效应7、归因概念8、能力概念9、职业人格概念10、工作价值概念11、态度概念12、组织承诺13、工作满意感14、组织承诺15、工作激励的含义16、决策及其过程(二)领会1、自我知觉2、社会知觉的范围3、印象形成的效应4、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5、印象整饰的概念、作用和策略。
【培训课件】压力管理与情绪管理
![【培训课件】压力管理与情绪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e1d779783e0912a2162ae0.png)
William Durant 吉左卫门 托马斯•沃森 波音 保罗•盖蒂 松下幸之助 哈默 戈莱德• 雷文 沃尔特•迪斯尼 唐拉德•希尔顿 堤义明 麦肯尼尔
1908 1912 1912 1916 1916 1917 1866 1918 1919 1919 1920 1920 1923 桑德士 1930 李秉哲 1938 休略特、帕卡德 1939 雷• 克鲁克 1954
16
民间顺口溜:烦恼
职务不高,工资不高,血压血脂血糖高; 政治不突出,业务不突出,腰椎盘突出; 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前列腺发炎; 炒菜糊,烧饭糊,麻将不胡; 批评上 级,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 选票减少;批评自己,自寻烦恼;批评老婆,她就乱跑; 批评老公,他就乱搞; 唉,麻烦透了!
17
从心改变
从心开始,从我开始 毛主席的贵我说 “横尽虚空,山河大地一无可恃,而可恃唯我。” “我固万念之中心。” “吾人一生之活动服从自我之活动而已。” “服从神何不服从己,己即神也。”
18
What’s Happening Today?
Industry Changes
• Globalization
28
成功企业的特征
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企业文化 对员工需求经常进行评估,定期做员工满意度调查 重视企业内部沟通,包括上级与下属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 重视员工发展的长远计划 重视优秀人才的选拔与训练
优秀公司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能把普通人组织起来做出不普通的事业。
——(美)汤姆· 彼得斯 小罗伯特· 沃特曼
技术
1. 电子商务的能力呈几何数 扩张 2. 高科技追踪能力 3. 信息技术成为业务的必需 品 4. 不断变化的设备标准
情绪与压力管理
![情绪与压力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d67615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f.png)
First (启始) 我们记住事件的开端或一系列事件中的第一件的可能性更大 Reviewed(复习) 不复习的话,24小时后,记忆迅速减弱 Outstanding (出色) 非同一般的事我们总是记得特别牢 Linked (联系) 靠记忆术或类比记住的事情记得更牢 Last(结尾) 我们记住事情结尾的可能性更大
心理减压二十法
十一、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 对某些人说:“不”。 十二、夜深人静时,让自己的心彻底静下来,不加掩饰, 悄悄地讲一些只给自己听的话,然后酣然入梦。 十三、放慢生活节奏,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程表 中。 十四、超然洒脱面对人生。想得开没有精神负担,放得下 没有心理压力,淡泊为怀,知足常乐。 十五、在非原则问题上不去计较,在细小问题上不去纠缠 ,对不便回答的问题佯作不懂,对危害自身的问题假装不 知,以聪明的“糊涂”舒缓压力。
情绪管理——课程目录
一、情绪的定义 二、心态对人的影响 三、心态是可以调节的 四、职场控制情绪的几种方法 五、行为减压与情绪自我调节
优秀心态决定成功
EQ,比IQ更重要!
EQ高手的特质
良好的内在修养 均衡的处世态度 真诚待人 幽默 热忱
EQ管理技能
且慢发作 纾解压力 面对逆境 面对心情低潮 包容力
乐观向上,快乐信念
微笑的感染力给我们带来无穷的能量
善于接受,悦纳他人
正能量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接受
习惯养成,成于自律
良好的习惯与自律是优秀的基石
致谢
THANK YOU!
压力的来源及定义
你是这样的吗?
国人的压力是个普遍问题
压力的症状
生理
行为
心理
认知自己的压力
认知自己的压力
压力与情绪管理之管理心理学实践中应用教材
![压力与情绪管理之管理心理学实践中应用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dafe1c79647d27284b7351c1.png)
突破思维束缚
•自我认知的思维束缚 •沟通障碍的思维束缚 •曾经有效的思维束缚 •旧有发展的思维束缚
创新思维的源泉“右脑”
科学技术只能替代左脑-- 左脑:理性脑(语言脑) 右脑:感性脑(映像脑)
创新能力
智 商 因 素
非 智 商 因 素
观注 察意 力力
记想思 忆象维 力力能
放弃绝对化,调整期望值 接受与放弃 身体、心理和社会三者合而为一 感受就是感受,可能与事实毫无关系 什么是人的“自我实现”?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 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 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
思维转换
改变态度与行为的原动力——思维 本性不改,思维难以转换 自觉觉人
思维是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和本质的反映。 人的命运蕴藏在思维之中 正确思维的核心—效果导向 什么是思维倾向?就是一个人潜意识中的看待
世界及与之相互交流、作用的方式
自我暗示
思维的三维过程:词语、图象、感受 心理活动的三个过程:认识过程、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灵魂总是通过形象思考的。”亚里斯
调“客观事实” 思想的差别,决定了人的差别
15
知识、经验、思想的“高原期”?
专业 专注 投入 毅力 敬业 激情 责任
成人学习特征
1、学而时忘之 2、自我导向,经验优先 3、目的明确,实用为先 4、心有旁鹜,分散心智
中年期的心理危机与调节
注意力有外部世界转移到内心世界 常常面对自我发展的困惑;亲子关系的
隐形抑郁症
核心症状:兴趣、乐趣下降、享乐不能,对 万事丧失体验感,失去动机与愿望。
特征:1、无原因的疲乏无力;2、夜夜难 眠或早醒;3、食不甘味、形单衣宽;4、 无原因的全身多处不适;5、无器质性损害 的疼痛症状;6、精力不足、注意力涣散、 效率低下;7、心浮气躁、易怒;8、强颜 欢笑,内心流泪。
压力与情绪管理之管理心理学实践中应用教材
![压力与情绪管理之管理心理学实践中应用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89c1743771fe910ef02df85a.png)
压力与情绪管理之管理心理学实践中 应用教 材(PPT8 6页)
人生最重要的关系?
压力与情绪管理之管理心理学实践中 应用教 材(PPT8 6页)
压力与情绪管理之管理心理学实践中 应用教 材(PPT8 6页)
“执迷不悟”的心理机制
压力与情绪管理之管理心理学实践中 应用教 材(PPT8 6页)
目标“困惑症”
积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心理学
自我价值理论:人具有建立和维护 自我价值的倾向,人们不懈地努力 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 可和承认。----马丁.考温顿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幸福发展 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在人性负面上的研究远比在 正面上的研究要成功得多。
积极心理学≠成功学
慢渐变,是非线性的变化过程(“蝴蝶效应”)
压力与情绪管理之管理心理学实践中 应用教 材(PPT8 6页)
?
“人生匆忙症” “弱势精英” “缺乏归属感” “求职灰色心理” “被动攻击” “厌班症” 依赖网络,如“秒杀症” “孤独症”“焦虑症”
与“抑郁症”等
抑郁情绪≠抑郁症 抑郁情绪特征: 抑郁症是心理和生理疾病
压力与情绪管理之管理心理学实践中 应用教 材(PPT8 6页) 压力与情绪管理之管理心理学实践中 应用教 材(PPT8 6页)
压力与情绪管理之管理心理学实践中 应用教 材(PPT8 6页)
压力与情绪管理之管理心理学实践中 应用教 材(PPT8 6页)
案例分析讨论(1小时左右)
压力与情绪管理之管理心理学实践中 应用教 材(PPT8 6页)
压力与情绪管理之管理心理学实践中 应用教 材(PPT8 6页)
管理心理学情绪管理
![管理心理学情绪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77538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c.png)
在领导力发展中的应用
培养情商
促进变革
领导者通过情绪管理,更好地理解自 己和他人的情绪,提高情商水平,增 强领导魅力。
领导者运用情绪管理能力,在面对变 革时稳定团队情绪,降低变革阻力, 推动变革顺利进行。
激发创新
情绪管理有助于领导者激发团队成员 的创新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 围。
在员工援助计划中的应用
03
管理心理学中的情绪调节 策略
自我认知策略
自我觉察
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模式,识别情绪的触发因素, 以及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自我反思
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深入思考,探究情绪背后的原 因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
自我接纳
接受自己的情绪,不批判、不抗拒,以更开放的 心态面对自己的情绪。
情绪表达策略
01
02
05
管理心理学中的情绪管理 应用
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激发团队士气
通过情绪管理,调动团队 成员的积极情绪,增强团 队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 团队绩效。
促进有效沟通
情绪管理有助于团队成员 更好地理解彼此,减少误 解和冲突,促进信息的高 效传递。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情 绪管理有助于团队保持冷 静,理性分析问题,找到 有效的解决方案。
生理学理论认为,生理反应先于情绪 体验产生,即我们的身体会对刺激事 件做出反应,进而引发相应的情绪感 受。
详细描述
在生理学理论中,情绪的产生通常是无意识的, 即我们通常不会意识到生理变化是如何影响我 们的情绪的。
情绪的社会学理论
总结词
情绪的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因素对情绪的影响。
详细描述
该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等因素对个 体的情绪体验和表达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压力与情绪调节
![压力与情绪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58874b86bceb19e8b8f6ba57.png)
3、到深圳来的人,三种人比例 到深圳来的人, 很大:太缺钱花的,工作不顺心的, 很大:太缺钱花的,工作不顺心的, 家庭出现危机的, 家庭出现危机的,这些人过去都有 一些痛苦的经验, 一些痛苦的经验,而痛苦的经验会 在某一方面阻碍他们的人际交往, 在某一方面阻碍他们的人际交往, 也使别人和他们交往出现困难。 也使别人和他们交往出现困难。
简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人际结构相对简 没有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 单。 利益关系大于情感维系, 2、利益关系大于情感维系,无企图人际交往的 比例远远小于有企图人际交往。 比例远远小于有企图人际交往。 交一般朋友容易,交知心朋友困难。 3、交一般朋友容易,交知心朋友困难。相互之 间遵守一些默契规则,例如, 间遵守一些默契规则,例如,不介入对方的私人 领域,家庭、收入、年龄、内心世界等等, 领域,家庭、收入、年龄、内心世界等等,但也 形成了一道人际屏障。 形成了一道人际屏障。
4、情感维系困难,情感依托贫乏, 情感维系困难,情感依托贫乏, 心理安全感较弱,导致防卫心理加剧. 心理安全感较弱,导致防卫心理加剧. 社会群体约束力较弱, 5、社会群体约束力较弱,导致工 作关系、 作关系、家庭关系不协调的比例大于 内地。 内地。
复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到深圳来的人,大多都很能干, 能到深圳来的人,大多都很能干, 都是“人精” 他们至少都有自己的想法, 都是“人精”,他们至少都有自己的想法, 有闯劲,但能干的人聚在一起, 有闯劲,但能干的人聚在一起,自我的想 法多了,向心力必然减少,竞争关系明显, 法多了,向心力必然减少,竞争关系明显, 人际矛盾也突出。调查表明, 人际矛盾也突出。调查表明,深圳市民的 嫉妒、焦虑、压抑等情绪明显高于内地。 嫉妒、焦虑、压抑等情绪明显高于内地。
管理心理学-王晓钧-第八章 情绪、压力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王晓钧-第八章 情绪、压力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55f0f394b35eefdc8d333af.png)
2.3.1 压力的个人管理策略
2.3.1 压力的个人管理策略
2.3.2
压力的组织管理
2.3.2
压力的组织管理
返回首页
3
员工援助计划
3.1 概述 3.2 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 3.3 员工援助计划的常用方法
3
3.1 概述 3.1.1 概念
员工援助计划
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政府)组织向所有员工及其家属提供 的一套系统的、免费的、专业的和长期的心理咨询服务性 的福利与支持项目,是面向组织的心理卫生服务的一种特 殊形式(Moher,1999)。
2010年5月26日23时许,富士康深 圳龙华厂区大润发商场前发生一起员工 跳楼事件,富士康证实这名员工堕楼身 亡。这是今年以来第12宗,造成10死2重 伤。
如此高密度的自杀事件,让人触目 惊心,引人深思…… 在当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面临诸多压力的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该 如何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呢?如何正确 地认识压力及有效地缓解压力呢?企业 和员工分别应该做些什么呢?如何避免 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呢?
3.1.1 什么是情绪劳动?
情绪劳动指员工要在工作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 状态。这一概念由霍斯切尔于1979年提出。 情绪劳动应满足以下条件:
3.1.2 情绪劳动的特点
3.1.3
情绪劳动的研究现状
3.2
正性-负性情绪
我国学者俞文指出:情绪具有重要的生理、认知和 社会意义,这对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调动员工的积极情绪是激励员工不可或缺的管理方法 之一。
返回首页
第二节 工作压力与管理
2.1
2.2
压力概述
压力体验和压力影响
2.3
压力管理策略
压力与情绪管理
![压力与情绪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8b4f02fc4ffe473368abfb.png)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 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 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 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 等。 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 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
• 美国纽约的犯罪事件
社会懈怠social loafing
• 人们作为群体的一员做一件事情时,就不 会像自己独立完成时那么努力。 •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还没有充分的证据。
社会性懈怠
从众
• 股票投资中的“氛围” • 股市中的“羊群”效应
– 通常认为市场中参与者是理性的,他们根据市场 的信息来预期股市未来的走势,以期望投资风险 尽可能小,收益尽可能大。而当市场出现大的 波动时,市场参与者放弃自己原来对股票价格 的预期,仅仅根据市场上的“权威信息”进行 投资。股票市场中参与者的这种投资行为称为 羊群效应。
前景理论
选项A:50%的概率赢得1000美元 选项B:100%的概率获得500美元
选项C:50%的概率输掉1000美元
选项D:100%的概率输掉500美元
满意模型
1916-2001 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 经济理性模型的差异是程度 上的差异,因为在一些情况下, 满意是趋向于最大化的,而在 另一些情况下,满意与最大化 是完全分离的。
决策权重
决策权重的例子
选项A:千分之一的概率赢得5000美元 选项B:100%的概率获得5美元
选项C:千分之一的概率损失1000美元
选项D:100%的概率损失5美元
压力源的分类
职业性的压力源 人际冲突
管理心理学(情绪与压力)
![管理心理学(情绪与压力)](https://img.taocdn.com/s3/m/25f646395a8102d276a22f9f.png)
“执迷不悟”的心理机制体验式学习“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孔子学习能力是一个通过体验、观察、反思和检验的转换来创造知识并转化为行为的过程。
最重要的学习成果不是知识的增加,而是----- “怎么做”“实用与智慧”“人的智慧是在运用特定的方法或手段去解决特定问题中体现出来。
”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约翰.杜威“怎么做”----确定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想五步法” 1、暗示 2、面对困惑疑问,从感觉、经验到理智明确问题 3、多个暗示的假设,引导心智,注重观察,收集事实材料 4、对假设一步步分解推论 5、在行动中检验假设“未做先说”易放弃或失败体验式学习的心理机制及模型图知识≠能力≠智慧“在今天,‘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受到了挑战,这已是一个陈旧的观念了。
”《前景和前提》托夫勒知识不是力量,创新才是力量《危险的标准答案》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专业专注投入毅力敬业激情责任成人学习特征 1、学而时忘之 2、自我导向,经验优先 3、目的明确,实用为先 4、心有旁鹜,分散心智中年期的心理危机与调节注意力有外部世界转移到内心世界常常面对自我发展的困惑;亲子关系的改变;双亲衰老;夫妻关系的调整等等---- 社会认知论观察学习论交互决定论人的动因班杜拉的人格结构学说企业里的人文基础 1、共同的语言,共识的价值取向 2、良好的“哲学”基础 3、遵守规则的习惯 4、自我激励的环境及改进机制 5、积极向上与身心健康 6、团队合作的习惯 7、归属感和参与感 8、以股东、客户、员工、绩效为导向 9、学习型个人及组织,不断创新心理学与企业文化人格理论、自我认知沟通不畅破窗理论、从众心理制度务虚刻板印象、近因效应任人唯亲认知心理、情绪归因固执任性克拉克现象、墨菲现象执行力差动机理论、目标设置诚信度差晕轮效应、投射心理人才缺乏群体极化、情景领导等凝聚力差管理心理学共识的价值取向思想统一,发展导向不惟形式,只唯实效对症下药,客观诊断借鉴学习,为我所用不惟是非,实事求是谁动了我的奶酪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捷径有时候就是一条“弯路”愈用力推, 系统反弹力愈大,欲速则不达一个决策,努力与回馈之间,由系统的综合因素决定;需要考虑多个环节或因素因果之间不再直接,是扭曲的;威胁最大的是缓慢渐变,是非线性的变化过程(“蝴蝶效应”)心理学不是常识心理学知识知多少? 1、婴儿喜欢母亲,是因为母亲满足了他们基本的生理需要,例如给他们提供食物(乳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情绪的功能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唤醒水平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高难度工 作的绩效降低,简单工作的绩效 提高。 ——最高绩效的最佳唤醒水平: 难度较低或简单的工作—较低的 唤醒水平。
困难和复杂的工作—高唤醒水平;
3 工作情绪应用研究
3.1 情绪劳动(Emotion labor)
2.1
压力概述
2.1 压力的概念 2.1.1 压力是什么? 压力(stress)是人在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 心紧张状态。
2.1.2 压力不是什么?
2.2 压力的来源
导致压力产生的情境、刺激或活动等叫做 压力源,主要包括工作压力源和生活压力源。
2.2.1 工作压力源
工作要求过高 工作负荷量超载或欠载 侵犯性行为 职业生涯开发
返回首页
第二节 工作压力与管理
2.1
2.2
压力概述
压力体验和压力影响
2.3
压力管理策略
严峻的事实……
近年,高校教授猝死、跳楼自杀事件,华为员工、富士 康员工自杀事件等极端行为的报道屡见报端,令人扼腕。 据报道,中国每天会产生5000个职业病人,在一项针对 IT行业2000多名员工所做的调查表明,有20%的企业员工压 力过大,至少5%的员工心理问题较严重,75%的员工认为 他们需要心理帮助…… 根据盖洛普民意测验,80%的美国人对工作感到沉重的 压力,将近50%的人表示他们在缓解工作压力方面需要得到 帮助……
具体来说, EAP是
3.1.2
发展历程
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国、加拿 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有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 在我国,2004年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员工援助计划大会,启动了中国 员工援助计划。如今国内一些大企业也开始关注到员工的精神健康问题, 并积极的引入员工援助计划如联想、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 司等。
3.1.1 什么是情绪劳动?
情绪劳动指员工要在工作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 状态。这一概念由霍斯切尔于1979年提出。 情绪劳动应满足以下条件:
3.1.2 情绪劳动的特点
3.1.3
情绪劳动的研究现状
3.2
正性-负性情绪
我国学者俞文指出:情绪具有重要的生理、认知和 社会意义,这对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调动员工的积极情绪是激励员工不可或缺的管理方法 之一。
调查表明:高生活事件单位 与心脏病猝死、心肌梗塞 结核病、白血病、糖尿病等 的关系明显。
2.2
2.2.1
压力体验和压力影响
压力体验及其个体差异
2.2.2 压力的影响
2.2.2 压力的影响
2.2.2 压力的影响
2.3
2.3.1
压力管理策略
压力的个人管理策略
一个压力管理小故事
培训师在课堂上拿起一杯水, 然后问台下的听众:“各位认为这 杯水有多重?”有人说是半斤,有 人说是一斤,讲师则说:“这杯水 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 多久?拿一分钟,谁都能够;拿一 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 可能就得进医院了。其实这杯水的 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拿得越久, 就越觉得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着 压力一样……
第 8章
第一节 第二节
情绪、压力与管理
情绪与管理 工作压力与管理
第三节
员工援助计划
第一节
情绪与管理
1 什么是情绪? 2 情绪的功能 3 工作情绪应用研究 3.1 情绪劳动 3.2 正性——负性情绪 3.3 积极心理资本
1 什么是情绪?
1.1 情绪的概念 情绪(emotion)指人们对外界事物是否满足 时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产生的三个条件:
2.3.1 压力的个人管理策略
2.3.1 压力的个人管理策略
2.3.2
压力的组织管理
2.3.2
压力的组织管理
返回首页
3
员工援助计划
3.1 概述 3.2 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 3.3 员工援助计划的常用方法
3
3.1 概述 3.1.1 概念
员工援助计划
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简称 EAP),是由企业(政府)组织向所有员工及其家属提供 的一套系统的、免费的、专业的和长期的心理咨询服务性 的福利与支持项目,是面向组织的心理卫生服务的一种特 殊形式(Moher,1999)。
3.3
积极心理资本
3.3.1 概念
心理资本——能够影响个体的工作效率的一些特征,主要 包括个体的自我知觉、工作态度、伦理取向和对生活的一般 看法。
积极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塞利格曼首次提出。
鲁森斯(Luthans)将其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 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发展状态,主要包括自信、希望、 乐观和坚韧性四个方面。
1.2
情绪的特点
1.2.1 两极性
大 憎 悲 烦 紧 压 不 耽 怒 恨 哀 闷 张 抑 满 心 消极情绪 平 静 安 全 满 轻 放 兴 足 快 松 奋 快 乐 热 爱 狂 喜
中间情绪
积极情绪
图8-1 情绪两极性变化示意图
1.2.2
瞬时性(随机性或偶然性)
1.2.3 非理性:“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
工作技能不足
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 人际关系紧张
工作与家庭冲突
不良的工作环境 组织变革
2.2.1 生活压力源
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赫尔姆兹根据列出了43种生活 危机事件,并以生活事件单位(LCU)为指标对每一生活 危机事件评分,编制了生活事件评定量表。
赫尔姆兹指出: 一年内生活事件单位不超过150分,第二年一般健康无病; 如果生活事件单位在150-300分之间,第二年患病的概率是50%; 如果生活事件单位超过300分,第二年患病的概率可达70%。
2010年5月26日23时许,富士康深 圳龙华厂区大润发商场前发生一起员工 跳楼事件,富士康证实这名员工堕楼身 亡。这是今年以来第12宗,造成10死2重 伤。
如此高密度的自杀事件,让人触目 惊心,引人深思…… 在当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面临诸多压力的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该 如何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呢?如何正确 地认识压力及有效地缓解压力呢?企业 和员工分别应该做些什么呢?如何避免 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呢?
3.3.2
理论结构及其测量
鲁森斯等人认为:积极心理资本由希望、乐观和坚 韧性三个核心成分构成。 在测量时,把这三个变量各自的标准分数相加即得 到心理资本的测量值(Luthans,2007)。 3.3.3 目前研究现状
主要是积极心理资本与影响工作绩效的变量之间的 关系研究。 3.3.4 研究展望 理论结构问题、如何激发、如何管理、如何评价等。
讨论题
1. 企业如何有效的开展情绪管理? 2. 工作压力有没有积极的一面?如何发挥压力的 积极作用? 3. 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有效地缓解压力。 4.“员工援助计划只针对企业员工自身,广泛涉及 至员工的家属是没有必要的”,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阐述你的看法。
3.1.3
作用
3.2
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
员工帮助计划(EAP)示意图
3.2
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
3.2
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3
员工援助计划的常用方法
返回首页
复习与思考
复习题 1.什么是情绪?情绪有哪些类型及功能? 2.什么是压力?压力的来源是什么? 3.压力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哪些影响? 4.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 5.员工援助计划有哪些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