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活与地理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理解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和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对城市 化的推动作用。
3.明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4.掌握以伦敦市为实例的城市化特征主要有:城市用地规模扩 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教学方法]案例法
导入案例:“Manchester”和 “Manchester City”
3、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城市人口规模通常是划分城市等级的主要依据。 2.掌握城市的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以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 特大城市。 3明确到城市购物、就医或寻求其他服务的顾客的来源范围即城 市的服务范围,也包括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4、能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并结合枣强镇、上海市的实 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探究作业:用六边形嵌套理论 解释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延伸:用学会的方法为所在城市的升级 提供相应的规划
本节认知线索: 城市化的现象和过程 城市化的阶段特征 城市化的地域特征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的特点和标志
城市化与环境
第三节 城市化
(2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会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过程的实例,概括城市化 的过程就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 镇的过程。
蚕丝是纺织丝绸的原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的“一 方”,是指一个地方或区域,“水土”是 指该地方或区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所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指不同的地理 环境有不同的资源条件,居住在那里的人 们就有不同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换句话说, 某些带有地方或地域色彩的生活和生产方 式,能够折射出当地的地理环境,与地理 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归纳乘转]:不同类型的 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 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2、城市功能分区: (1)住宅区 (2)商业区 (3)工业区 (4)行政区 (5)文化区
周末实践作业:从自己家出发 向经过市中心的另一个方向步行 判断并记画所经过的城市功能区
[第2课时教学目标]
1.明确城市地域结构的含义是不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2.结合实例并参照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模式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结合实例掌握引起城市地域结构变化的因素
地理导言:生活与地理
生活与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列举一 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2.结合课本四幅图画讨论分析
(1)沙特阿拉伯的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他们不怕下雨吗? 在夏天不怕被蚊虫叮咬吗?
气候终年炎热,降水稀少,可谓“滴水贵如油”。没有雨水,也就没有蚊虫。
楼盘推荐方案 住房选择因素
讨论2:假如你所在的城市占用了周边10%的乡村,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总结讨论,得出结论(略)]
来自百度文库
1、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2、建设生态城市(方案规划)
第7课时 问题研究----我的购房提案
购房:第一,是地点;第二,是地点 第三,还是地点。(梁凤仪)
例举地点恰当的种种益处;不恰当的种种不便及后果。
活动一:楼盘调查 活动二:顾客调查
2. 在图上结合北京的实例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地 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3.在图上结合香港、纽约曼哈顿、常州市等实例 掌握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的形成过程及其在 城市中的分布特点。
4.学会合作学习
本节认知线索: 城市形态
(由外向内)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城市功能分区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简要教程]
(城区变化大小和结果的描绘) [在案例中解决以下问题:]
一、城市化的现象(过程)
共同概括为: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 变为城镇的过程。
用学过的人口迁移的因素知识讨论人们离开乡村的因素和吸引 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二、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三、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活动法
[教学过程]
导入:依据所学讨论、推测本市 城市化所经历的过程
•出具本地城市化的历史照片,共同描绘变化景象
•阅读p3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概括中国城市化进程。
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起步晚 水平低 速度快)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讨论1:假设你是在一个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果人口增加1%,推 测将会带来哪些问题?
(2)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有发展渔业的良好自然条件。日本的捕鱼量 居世界第一位。鱼类市场多,人们习惯食用。
(3)为什么在长跑比赛中,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能适应缺氧的环境,运动员有较强的有氧耐力 和无氧耐力。
(4)为什么漂亮的丝绸服装大多出自我国的江浙一带? 我国江浙一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桑树生长,是养蚕的好地方,
[第2课时]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总结并拼装、呈现同学们作业图
承转:“不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像什么? 为什么?
像什么? 为什么?
像什么? 为什么?
2、形成因素
经济因素
地租
交通便捷程度 距市中心远近
还有哪些因素呢? 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工资水平
城市的不同等级 不同等级的服务功能
[教学方法]案例法
导入:“上海货”的故事
讨论:假如你是一个小镇比如 枣强镇的居民,选择下列日常生活行为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主要的城市等级
3、城市服务范围的概念
(人口规模)
4、不同等级的城市具有的不同的服务范围
讨论:比较上海和德国慕尼黑(据图)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教学目标]
1课时
13.了解一个地区不同级别的等级城市在空间的组合构成了该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4.明确一定区域内,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以及等级较高的 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本节认知线索: 城市的不同人口规模
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 理论及其应用
思考:城市的形成受那些因素影响?
生活与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综合地分析问题。 4、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要求: 1:上课认真听讲。 2:按时做作业、交作业。
作业
预习地球和地球仪一节
第 二 章
城 市 与 城 市 化
第一节 2课时 第二节 1课时 第三节 2课时 问题研究 1课时
参考书目: 《城市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生活•社会•地理》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目标]
[第1课时]
1.了解城市的外部轮廓在形成过程中与地理 环境中的地形、河流等条件的关系。(以成 都、兰州、重庆为案例)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依据大纲,比照教材
课标要求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 结构,解释成因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有关理论, 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 的差异。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 城市的影响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 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 务功能 第三节 城市和城市化
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ing/-ed -ing/ed
-ing/-ed
[第2课时教学目标]
1、明确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所处的阶段及其特点。 2、明确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土地质量、水质水量和地下 水、城市气温等的不良影响。 3、了解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对提高人们 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以及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等方面的有利影响。 4、明确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
(二)新旧教学背景对比 新(增)点集中: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 响”“”
(不是从聚落角度切入的)
(三)教材结构关系分析
单个
城 市
城市
群体
与
城
市
化
城市化
功能分区 地域结构
规模大小 等级体系
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共6课时
1、城市等级体系的含义? 2、城市的空间分布对其服务范围的空间分布的影响? 3、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的特征? 4、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关系?
1(一个地区不同级别的等级城市在空间的组合构成了该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一 定区域内,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以及等级较高的城 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故事: “风沙掩埋了古文明” 思考为什 么古巴比伦由盛变衰?
滥伐森林、过度放牧、陡坡种植--水土 流失、土地沙化—掩埋文明 。
事例:听老家的姑姑说……家乡的巨大变 化说明了什么呢?
家乡的变化:说明了人们尊重自然规律, 和自然做朋友,因地制宜,人类自己就可 以得到更好的发展生存空间 。
导入:
教师自己或请学生描绘第一次从飞机上鸟瞰所在城市的形状。 (最好有教师自己拍摄的照片。注意着重引导或抓住学生对城市轮廓的 描绘)
一、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
1、城市形态是指占据一定空间的城市所 具有的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据3图讨论1:城市外部轮廓形状的形成因素?
2.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形、水系、交通线等)
平原 山区或丘陵 谷地
团状 分散型 条带状
城市形态除了包括其外部形态外,还有哪些?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合作探究:在北京市图上找出人们 有哪些利用土地的方式?
1、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 (1)商业用地 (2)工业用地 (3)政府机关用地 (4)住宅用地 (5)休憩及绿化用地 (6)交通用地 (7)农业用地
3.明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4.掌握以伦敦市为实例的城市化特征主要有:城市用地规模扩 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教学方法]案例法
导入案例:“Manchester”和 “Manchester City”
3、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城市人口规模通常是划分城市等级的主要依据。 2.掌握城市的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以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 特大城市。 3明确到城市购物、就医或寻求其他服务的顾客的来源范围即城 市的服务范围,也包括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4、能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并结合枣强镇、上海市的实 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探究作业:用六边形嵌套理论 解释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延伸:用学会的方法为所在城市的升级 提供相应的规划
本节认知线索: 城市化的现象和过程 城市化的阶段特征 城市化的地域特征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的特点和标志
城市化与环境
第三节 城市化
(2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会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过程的实例,概括城市化 的过程就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 镇的过程。
蚕丝是纺织丝绸的原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的“一 方”,是指一个地方或区域,“水土”是 指该地方或区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所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指不同的地理 环境有不同的资源条件,居住在那里的人 们就有不同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换句话说, 某些带有地方或地域色彩的生活和生产方 式,能够折射出当地的地理环境,与地理 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归纳乘转]:不同类型的 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 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2、城市功能分区: (1)住宅区 (2)商业区 (3)工业区 (4)行政区 (5)文化区
周末实践作业:从自己家出发 向经过市中心的另一个方向步行 判断并记画所经过的城市功能区
[第2课时教学目标]
1.明确城市地域结构的含义是不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2.结合实例并参照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模式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结合实例掌握引起城市地域结构变化的因素
地理导言:生活与地理
生活与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列举一 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2.结合课本四幅图画讨论分析
(1)沙特阿拉伯的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他们不怕下雨吗? 在夏天不怕被蚊虫叮咬吗?
气候终年炎热,降水稀少,可谓“滴水贵如油”。没有雨水,也就没有蚊虫。
楼盘推荐方案 住房选择因素
讨论2:假如你所在的城市占用了周边10%的乡村,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总结讨论,得出结论(略)]
来自百度文库
1、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2、建设生态城市(方案规划)
第7课时 问题研究----我的购房提案
购房:第一,是地点;第二,是地点 第三,还是地点。(梁凤仪)
例举地点恰当的种种益处;不恰当的种种不便及后果。
活动一:楼盘调查 活动二:顾客调查
2. 在图上结合北京的实例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地 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3.在图上结合香港、纽约曼哈顿、常州市等实例 掌握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的形成过程及其在 城市中的分布特点。
4.学会合作学习
本节认知线索: 城市形态
(由外向内)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城市功能分区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简要教程]
(城区变化大小和结果的描绘) [在案例中解决以下问题:]
一、城市化的现象(过程)
共同概括为: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 变为城镇的过程。
用学过的人口迁移的因素知识讨论人们离开乡村的因素和吸引 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二、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三、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活动法
[教学过程]
导入:依据所学讨论、推测本市 城市化所经历的过程
•出具本地城市化的历史照片,共同描绘变化景象
•阅读p3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概括中国城市化进程。
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起步晚 水平低 速度快)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讨论1:假设你是在一个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果人口增加1%,推 测将会带来哪些问题?
(2)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有发展渔业的良好自然条件。日本的捕鱼量 居世界第一位。鱼类市场多,人们习惯食用。
(3)为什么在长跑比赛中,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能适应缺氧的环境,运动员有较强的有氧耐力 和无氧耐力。
(4)为什么漂亮的丝绸服装大多出自我国的江浙一带? 我国江浙一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桑树生长,是养蚕的好地方,
[第2课时]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总结并拼装、呈现同学们作业图
承转:“不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像什么? 为什么?
像什么? 为什么?
像什么? 为什么?
2、形成因素
经济因素
地租
交通便捷程度 距市中心远近
还有哪些因素呢? 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工资水平
城市的不同等级 不同等级的服务功能
[教学方法]案例法
导入:“上海货”的故事
讨论:假如你是一个小镇比如 枣强镇的居民,选择下列日常生活行为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主要的城市等级
3、城市服务范围的概念
(人口规模)
4、不同等级的城市具有的不同的服务范围
讨论:比较上海和德国慕尼黑(据图)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教学目标]
1课时
13.了解一个地区不同级别的等级城市在空间的组合构成了该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4.明确一定区域内,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以及等级较高的 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本节认知线索: 城市的不同人口规模
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 理论及其应用
思考:城市的形成受那些因素影响?
生活与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综合地分析问题。 4、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要求: 1:上课认真听讲。 2:按时做作业、交作业。
作业
预习地球和地球仪一节
第 二 章
城 市 与 城 市 化
第一节 2课时 第二节 1课时 第三节 2课时 问题研究 1课时
参考书目: 《城市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生活•社会•地理》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目标]
[第1课时]
1.了解城市的外部轮廓在形成过程中与地理 环境中的地形、河流等条件的关系。(以成 都、兰州、重庆为案例)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依据大纲,比照教材
课标要求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 结构,解释成因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有关理论, 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 的差异。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 城市的影响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 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 务功能 第三节 城市和城市化
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ing/-ed -ing/ed
-ing/-ed
[第2课时教学目标]
1、明确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所处的阶段及其特点。 2、明确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土地质量、水质水量和地下 水、城市气温等的不良影响。 3、了解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对提高人们 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以及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等方面的有利影响。 4、明确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
(二)新旧教学背景对比 新(增)点集中: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 响”“”
(不是从聚落角度切入的)
(三)教材结构关系分析
单个
城 市
城市
群体
与
城
市
化
城市化
功能分区 地域结构
规模大小 等级体系
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共6课时
1、城市等级体系的含义? 2、城市的空间分布对其服务范围的空间分布的影响? 3、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的特征? 4、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关系?
1(一个地区不同级别的等级城市在空间的组合构成了该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一 定区域内,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以及等级较高的城 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故事: “风沙掩埋了古文明” 思考为什 么古巴比伦由盛变衰?
滥伐森林、过度放牧、陡坡种植--水土 流失、土地沙化—掩埋文明 。
事例:听老家的姑姑说……家乡的巨大变 化说明了什么呢?
家乡的变化:说明了人们尊重自然规律, 和自然做朋友,因地制宜,人类自己就可 以得到更好的发展生存空间 。
导入:
教师自己或请学生描绘第一次从飞机上鸟瞰所在城市的形状。 (最好有教师自己拍摄的照片。注意着重引导或抓住学生对城市轮廓的 描绘)
一、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
1、城市形态是指占据一定空间的城市所 具有的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据3图讨论1:城市外部轮廓形状的形成因素?
2.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形、水系、交通线等)
平原 山区或丘陵 谷地
团状 分散型 条带状
城市形态除了包括其外部形态外,还有哪些?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合作探究:在北京市图上找出人们 有哪些利用土地的方式?
1、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 (1)商业用地 (2)工业用地 (3)政府机关用地 (4)住宅用地 (5)休憩及绿化用地 (6)交通用地 (7)农业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