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第六章 天气及灾害性天气-灾害性天气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有答案)第一章大气一、名词解释题:2.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二、填空题(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1.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氮、氧、氩和二氧化碳。
2.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长波辐射。
4.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低,夏天比冬天低。
5.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根据大气中温度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8.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平流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
9.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1200 千米。
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2)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5℃,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至-85℃;(3)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4)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和地表性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
《农业气象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2664)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重要的农业基础科学之一。
其特点是理论基础坚实、实践性很强,与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用十分广泛。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本课程是农业院校多个专业必修的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和分析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与环境因素关系、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学习各门专业课程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必要准备。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自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农业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较全面地掌握光、温、水、气、风等农业气象要素的意义、特征、变化规律及与农业生物的关系;初步弄清天气与农业天气、气候与农业气候的基本知识,掌握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及调节原理,学会基本的农业气象要素和小气候的观测原理、方法及气象资料的分析整理方法,明确气象条件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分析农业生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气象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调节和改善农业气象环境条件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农业气象学基础。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大气是农业生物最重要的生态环境条件之一,农业生物的各种生命生命活动与与气象条件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研究大气与农业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生物生态生理过程、制定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的基础。
因此,农业气象学是学习农业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造林学、林木种苗培育等课程的基础和前导课程。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数学、物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学习重点是:光、温、水、气、风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及与农业生物的关系;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的变化规律;气候的形成因素;中国农业气候的特征和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及调节原理。
6灾害性天气-y-07
(二)冷害的分类 按照低温与其它气象条件的组合分为: 低温多 低温早霜型 和低温寡照型。 雨型、低温干旱型、 根据低温对作物危害的特点及作物受害的症状 分为: 延迟型冷害(delay chilling injury ); 障碍型冷害(barrier chilling injury ); 混合型冷害(mixed chilling injury )。
三.干热风(dry-hot wind) 1.概念 干热风:高温、低湿,并伴随有一定锋利的大 气干旱现象。 2.分布 我国北方干热风主要在,华北平原、河西走廊 和新疆的地。 3.分类 分为高温低湿型和旱风型。
4.危害 主要危害的是小麦,形成原因是由于地面有高 压控制。华北平原特别是太行山东侧,受北风坡下 沉气流的的影响干热风更加强烈。 干热风常发生的初夏时节,正是我国北方小麦 灌浆时期,碰上干热风,麦穗会被烤得不能灌浆, 提前“枯熟”、麦粒干瘪,粒重下降,导致严重减 产。
(三)冷害的防御 1.掌握低温气候规律,合理安排品种搭配和播 载期。 2.选育、选择耐寒的高产品种。 3.改善和利用小气候环境,增强农田抵御低温 的能力;促进造出苗,合理施肥促进早熟。 4.加强低温冷害预报及应用。
四.冻害(freezing injury ) (一)冻害的概念 作物和果树在越冬期间因遇到0以下低温或剧烈 变温所造成的伤害或死亡,称为冻害。
(四)干旱的危害 干旱是世界和中国农业生产上的最严重、最常见 的灾害。
农 作 物 减 产 或 绝 收
20世纪内发生的世界“十大灾害”中,台风和风暴 潮各一次,地震有3次,而旱灾却高居首位,有5次。
时间(年) 1920 地点 灾情 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 等省遭受了40多年未遇的大旱灾 ,灾民2000万。 陕西有940万人受灾,逃者40余万 人,被卖妇女竟达30多万人。 许多地方年初至谷雨没有下雨, 造成严重粮荒,有些灾情严重的 村子,人口损失过半。 死亡人数 50万
2008农业气象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10014课程名称:农业气象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对象:园艺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二、课程简介《农业气象》是一门农业与气象相结合的边缘课程,主要介绍影响农业生产的天气和气候的形成规律以及灾害性天气和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状况等,从而为农业气候区划、农作物生产栽培等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充分发挥我国的气候资源优势,使农业生产趋利避害,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重要的农业基础科学之一。
本课程使选择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自然条件,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和基本气象观测为其主要内容,介绍它们形成的物理过程,变化规律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气象学定义及研究对象2.掌握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各含量变化规律3.大气的垂直分层4.对流层的特点(二)教学内容1.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2.大气概论(三)实践环节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2.对流层的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一章太阳辐射(一)目的与要求1.辐射地一般知识,辐射地基本定律,变化规律2.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二)教学内容1.昼夜、季节和二十四节气2.太阳辐射3.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4.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三)实践环节1.太阳及地面辐射的观测实验一、辐射度、光照度和日照度时数的观测(详见实验指导书)2.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作用3.太阳辐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二章温度(一)目的与要求1.地表面热量平衡方程及其各项的意义2.土壤、大气的温度分布特点以及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的变化特点3.积温的用途和计算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二)教学内容1.土壤温度2.空气温度3.温度与农业生产(三)实践环节1.空气及土壤温度的观测实验二、地温与气温的观测(详见实验指导书)2.空气、土壤温度的变化特点3.积温的意义及计算方法4.温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三章水分(一)目的与要求1.空气的表示方法2.水面蒸发、土壤蒸发的特点3.降水的条件4.水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二)教学内容1.空气湿度2.蒸发与蒸散3.水汽凝结4.降水5.水分与农业生产(三)实践环节1.空气湿度的测量实验三、空气湿度的观测(详见实验指导书)2.空气湿度的描述方法有哪些?3.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4.降水的条件是什么?5.空气湿度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是什么?6.如何提高水分利用率?(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四章气压和风(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气压的变化规律2.掌握风的成因及摩擦风的变化3.掌握风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气压2.风及其变化3.大气环流和地方性风4.风与农业生产(三)实践环节1.风速、风向的测定2.风是如何形成的?3.风对植物的影响有哪些?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五章天气系统(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气团、锋的概念2.掌握气团、锋面天气的特点3.掌握气旋、反气旋的天气特点(二)教学内容1.气团和锋2.气旋和反气旋3.天气预报(三)实践环节1.我国冬、夏主要受哪些气团影响,天气特点如何?2.什么叫副高?它的天气特点如何?3.花副高的变化对我国天气有何影响?(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六章灾害性天气(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规律2.掌握灾害性天气危害机制及预测和预防方法(二)教学内容1.寒潮和霜冻2.低温冷害3.干旱和水涝4.梅雨5.干热风6.冰雹7.风害(三)实践环节1.什么是灾害性天气?影响你所在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哪些?2.梅雨天气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天气特点?3.简述台风的结构及天气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六章灾害性天气(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规律2.掌握灾害性天气危害机制及预测和预防方法(二)教学内容1.寒潮和霜冻2.低温冷害3.干旱和水涝4.梅雨5.干热风6.冰雹7.风害(三)实践环节1.什么是灾害性天气?影响你所在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哪些?2.梅雨天气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天气特点?3.简述台风的结构及天气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七章气候概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气候的形成因素2.掌握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划分及特点(二)教学内容1.气候的形成2.气候带和气候型(三)实践环节1.形成气候的主要因子有哪些?2.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和季风性气候有何特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八章中国气候(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国气候形成的原因2.了解我国气候的特征3.了解中国气候的生产潜力(二)教学内容1.中国气候形成原因2.中国气候特征3.中国气候与哦年工业生产(三)实践环节1.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有哪些?2.简述中国气候的特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九章农业气候资源(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2.了解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二)教学内容1.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2.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利用3.农业气候区划(三)实践环节1.气候资源有何特点?2.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如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十章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小气候形成的原因及特点2.掌握农业小气候的特点(二)教学内容1.小气候的基本概念2.农业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3.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4.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5.地形、水域小气候6.果园小气候7.防护林带的小气候效应(三)实践环节1.小气候的概念及特点?2.农田小气候的特征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十一章保护地小气候(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保护地小气候的特征2.掌握保护地小气候的调节方法(五)教学内容1.地膜覆盖小气候2.改良阳畦3.塑料大棚4.温室小气候(六)实践环节1.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温室小气候的特征分别是什么?2.如何调节保护地小气候?(七)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六、考核(一)考核成绩闭卷考试成绩占70%(二)平时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测验、学习态度、考勤、试验。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天气:天气是指某地短时间内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况。
气候:气候是指某地长时间的大气物理状况,包括正常年份和特殊年份出现的天气状况。
辐射: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在绝对零度以上都能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合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其光谱为0.38~0.71um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h=0~90°。
活动积温(Y ):生物某生育期或全生育期活动温度总和。
有效积温(A):生物某生育期或全生育期有效温度的累积。
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部分产生的压力,单位为hPa。
饱和水汽压(E):饱和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力,就称为饱和水汽压,单位为hPa。
饱和水汽压随着温度升高呈指数律增大。
相对湿度(r):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即:r=100%*e/E露点温度(τ或td):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当温度下降到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单位为℃。
露点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就是实际水汽压,即 E(td)=e(t) 。
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的,以一年为周期风向随季节而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通常指冬季风和夏季风。
陆风:由于海陆受热不同所造成的以一天为周期,风向随昼夜交替而改变的风,称为海陆风。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气团:指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且垂直方向上变化很小的大块空气。
锋面: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的交界面称锋面。
锋面与地面的交界线称为锋线,锋线简称为锋。
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的水平空气涡旋。
在北半球,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相反。
反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
寒潮:入秋以后,自北方向南爆发的强冷空气势如潮涌似的南下,称为寒潮。
霜冻:是一种低温灾害,是植物在0℃以下低温时体内冻结而产生的伤寒。
干燥度: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称干燥指数,又称干燥度。
气象学 第六章 天气及灾害性天气
天气:一定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综合状况。 天气学:研究天气变化规律、并用于预报 天气的一门科学。 农业天气: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出现的 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对农业有一定 影响的天气过程。
天气系统
指对天气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在气 压、风、温度等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上具 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如高压、 低压等。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热带海洋气团逐渐减弱, 极地大陆气团迅速增强,只需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就 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占优势。但在高空,南方仍为副 热带高压,两种高压重叠,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二.锋(front)
1. 锋的概念
锋:大气中不同性质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区,称
为锋。过渡区的厚度与气团的水平尺度相比是 很小的,可看作一个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 面的交线称为锋线。
有
利
西伯利亚
于
形
成
蒙古高原
蒙
古
青藏高原
高
压
的
地
形
蒙 古 高 压 实 例
§3 常见的高空天气系统
一 西风槽、脊和东风波 二 高空切变线和低涡
一.西风槽(trough)、脊(ridge)和东风波
1. 西风槽脊 在副高北侧 地区,3km 以上的西风 带。西风气 流中常常产 生波动,形 成槽和脊。
冷性锢囚锋
暖性锢囚锋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更冷气团 冷气团
更冷气团
2006.11.30天气实况图
§2 气旋和反气旋
一 气旋 二 反气旋
一.气旋
气旋的概念
在北(南)半球,大气 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 旋转的大型涡旋称为气旋 (cyclone) 。气旋一般是与低 压相联系的。
农学类《气象学》名词解释
绪论:气象学:专门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学科。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所有气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液体微粒= 大气干洁空气:除掉水汽、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的混合空气。
水汽:其来源于下垫面,因而越靠近地面水汽含量越多。
固杂:尘埃、尘土、污染粒子等。
液微:主要以云、雾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包括过冷却水滴、冰晶、云滴,对流层:为云、雾、雨、雪发生的主要层次,是气象学研究的重点层次,但不足大气厚度的1%,平均厚度为十几km。
三大特征:①气温随Z升高而降低,气温直减率γ= -dT/dz;②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③对流运动强。
气象要素:是指表示大气中物理现象的物理量。
如: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云、能、天、降水、日照等。
温度: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气压:任一高度的气压就是在这个高度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大气柱重量:P=Mg/A=Mg。
大气静力学方程:条件是在铅直方向上大气无运动。
dP= -ρgdz湿度:表示空气潮湿程度或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所具有的压强。
单位同气压,mb、mmHg饱和水汽压E: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压强。
相对湿度f:f=e/E×100﹪,e与E要在同温下的比值才是f。
f反应了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饱和差d:d=E – e 在温度相同时,E与e的差值。
d也反应了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露点温度Td: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降低温度,使空气饱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就叫Td。
第二章:辐射:自然界所有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形式称为辐射,放射的能量称为辐射能,又称辐射。
黑体:能全部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的物体我们称之为黑体:辐射差额(R):在一定时段内,物体吸收的辐射能量与放出的辐射能量的差值。
R=收入-支出基尔霍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一定波长的放射能力与吸收率之比为一常数。
农业气象学天气
锋前产生旺盛积雨云,锋线过境时, 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但时间短暂。 自西北向东南推进的冷锋多属于这一类。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很少移动或来回摆动的锋面。 准静止锋大多是冷锋演变而成,它的天气与缓行冷锋天气相似。 锋面坡度:1/1501/200; 降水宽度:400-600公里 锋面天气:云区、降水区比缓行冷锋宽。降水强度较小,长时间连绵小雨。
锋的水平长度:几百几千公里 过渡带宽度:
近地面:几十公里 高空 : 200 400公里 过渡带(锋面)斜率 1/501/300
2.锋的分类 根据锋的移动情况,可分为暖锋、冷锋、准静止锋和锢囚锋。
(1)暖锋:暖气团推动着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时的锋称为暖锋。 锋面坡度:1/150; 降水宽度:300-400公里 锋面天气:降水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雨区宽广。
春涝及春夏涝: 主要发生在华南及长江中下流。 农田淹没后常引起小麦、油菜的烂根、早衰、病害流行。
夏涝: 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发生频率较高。 影响夏收夏种,造成小麦倒伏,发芽霉烂,旱粮作物的烂根,结实率的降低。
秋涝及夏秋涝: 西南和陕西中南部多发生。 影响秋收作物生长、发育。
Δ 洪涝的防御措施
夏季:在我国北方出现 冬季:在我国南方出现
b. 急行冷锋:坡度1/401/80;
降水宽度100公里 特点: 锋的坡度比缓行冷锋陡,移动速度快 在底层冷空气推进速度大于暖空气后退速度,促使暖空气产生强烈上升运动。 暖空气中水汽充足时,在靠近地面的锋上出现积雨云和高积云。
冬半季: 暖气团比较干燥,锋面上只出现高云、 中云。锋后常有大风和风沙天气。 多见于北方春、冬季。
南方伏旱: 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束后,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朗,蒸发强所引起。
7农业气象学天气
锋面气旋
形成过程 (1)初生阶段:b (2)发展阶段:c,d (3)锢囚阶段:e,f (4)45° 55°N 之间 - 从蒙古到我国东北地带–北方气旋(蒙古、黄河气旋等) 蒙古气旋:蒙古中部或东部形成。
对内蒙古、东北、华北、渤海春秋两季天气有重大影响。 大风、风沙为主,降水很少。
(1)地理分类法:根据气团形成的源地进行分类。 源地的纬度:冰洋、极地(中纬度)、热带、赤道气团 海洋型和大陆型气团
(2)热力分类法:气团移动时与所经下垫面之间的温度对比和 气团之间的温度对比。
暖气团:当气团温度高于流经下垫面温度时,称暖气团。 冷气团:当气团温度低于流经下垫面温度时,称冷气团。
5.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
冬季
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我国各地,在它的控制下,天气寒冷、干燥、晴朗。 热带太平洋气团:仅影响华南和西南地区。
与变性极地气团相遇时,常有降水。 江南地区冬季雨较多,就是受这个影响所致。
夏季 热带太平洋气团:除西北部分地区外,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 气团带来丰富的水汽,是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 赤道气团:影响我国的华南地区,并造成长江以南地区的大量降水。 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主要影响我国的西北地区。
天气系统按水平范围大小,可分为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
第一节 气团和锋
一、气团
1.气团的概念 气团: 在水平方向上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
物理性质:温度、湿度、稳定度。 水平范围:几百到几千公里 厚度:几公里到十几公里
2.气团的形成
大范围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广阔的海域、巨大的沙漠、冰雪覆盖的大陆 适当的环流条件 – 利于空气长期停留或缓慢运行的条件。
锋的水平长度:几百几千公里 过渡带宽度: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天气和灾害性天气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而气象对农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了解农业气象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气象灾害的方法,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天气
定义
影响因素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某一地区大气 状态的表现,主要以气温、降水、 风向风力等天气元素为主要表征。
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主要 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相对湿 度、雪冰天气、干旱等。
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1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气象数据来进行农业气象信息预报,可帮助农业工作者及 时采取应对措施。
2
气象灾害应急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制定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及时组织各种救援力量, 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
3
气象灾害防范技术
如覆盖材料保护、灌溉、排水、引种培育、特殊栽培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预防和 减轻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影响。
结语
重要性
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 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农业生 产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气象学也 在不断发展,农业气象预测模型 及技术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展望
未来,在农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支持下,农业气象学将为更加高 效、节水、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 新的思路。
意义
天气预报是天气变化的预测,充 分利用天气预报信息将对农业生 产的决策与管理提供一个可靠的 参考。
气象灾害
定义
气象灾害是指由天气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现象。如暴雨洪涝、冻害、雾霾、干旱、寒潮、台 风等。
灾害类型
气象灾害主要分为洪涝、霜冻、干旱、暴风雨和台风五种类型,其中洪涝最为普遍。
影响
气象灾害会导致耕地水浸、山体滑坡、冻害冰害等破坏,进而导致作物死亡、农村经济恶化 等后果。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36 理论:26 实验:10 学分:2适用对象:环境科学、种子、植保等先修课程:数学和物理等基础知识。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刘江、许秀娟主编,《气象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主要参考书:钱允祺主编,《农业气象学》,兴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马秀玲等主编,《农业气象》,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陈端生、龚绍先主编,《农业气象灾害》,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气象学》本课程使选择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自然条件,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和基本气象观测为其主要内容,介绍它们形成的物理过程,变化规律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农业气象时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目的是为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学习专业课和参加毕业实习时提供必要的农业气象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与自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包括理论课与实习课两部分内容,其目的是便于学生掌握植物生产和环境等类所必须的气象学及农业气象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气象观测及农田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以及对观测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技能。
使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实行科学种田,逐步实现农业高产稳产。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绪论 21 辐射 52 温度 33 水分 34 风和气压 25 天气及天气预报 26 气象灾害 47 气候 38 农田小气候 2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教学中,应按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进行。
2.绪论及第一、二、三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基础理论部分,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切实掌握为以后各章奠定基础。
3.重点要深入介绍反复使用,难点要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
4.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注意与实际相联系,其中重点内容必须达到大学基础课的要求,由于学时数少,与专业有关的内容应作适度的联系和启发。
农业气象学第六章
植物燃烧 光合固定 呼吸分解
碳循环简图
土壤圈
大气圈 CO2 生物圈
径流携带
化石燃料燃烧、火山爆发、 岩石风化
水圈
岩石圈
小麦叶龄积温模式
X = a + bΣT 式中,X为叶龄,ΣT为大于0℃的积温,a、 b为待定系数。
水稻叶龄积温模式 N = a + b Ln(ΣT)
式中,N为水稻叶片数,ΣT为播种到该叶片出 现时大于10℃的积温,a、b为待定系数。
● 用系统资料估算必要的参数; ● 调试程序; ● 检验模式对各种参数和因素的敏感性; ● 设计并进行模式试验,检查其结果; ●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模式; ● 用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2、模型的应用
输入
天气数据 土壤数据 作物数据 管理措施
运行
农业气象 模型
输出
生育期 器官干重
叶面积 产量与品质
实例
2、农业气象模式 ● 农业气象模式是表示农业生产对象 或过程与气象条件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文 字逻辑图式,是农业气象系统的高度抽象 和简化。 ● 农业气象模拟就是把农业气象系统 中的各种问题模型化。
门司 — 佐伯公式: I = I0 exp(-kF)
式中,I0为冠层(群体顶部)的光强;I为各层 的光强;k为群体叶层光强衰减系数或群体消光 系数;F为各层次以上部分的叶面积之和。
致受最最最受致
死害低适高害死 低低温温温高高 温温度度度温温
三基点 五基点 七基点温度
温度
作物三、五或七基点温度范围示意图
有效积温
活动温度与下限温度之差(Ti– B)称为有 效温度 。作物在某时段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 效积温(Ae),用下式表示:
n
Ae Ti B i 1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天气和灾害性天气
天气对农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本课件中,我们将研究各种天气现象以及它 们对农业的影响。
定义天气
1 气象要素
大气压强、风力、风向、温度、湿度、降雨量、云量和能见度
2 影响
天气现象可以对人类活动造成巨大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和天气预报有着特殊的重要 性。
3 测量单位
影响
风可以为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对水汽交换产生影响。旱风可以 导致土壤湿度下降,损害农作物。
降水形式及其影响
雨
对于大多数农作物来说,雨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降雨过多也会引起洪水,破坏作物和环境。
雪
雪,并不像雨水那样常见,但在一些农业盆地或高纬度地区,雪在农作物的生命周期中起着 重要作用。
冰雹
该形式的降水是在高度冷却的云层中形成的;在不同农业作物的生长周期中,冰雹可能会对 农作物造成重大的破坏。
农业灾害应急响应机制
灾后救援
农业灾后救援应该包括足够的食 物、药品和安全饮用水等物资。 拥有良好的通讯系统和人员培训 至关重要。
风暴准备
撤离计划
农民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初步准备 措施如在风暴到来之前采取措施, 如装上风险适应性较好的防撞杆、 保护其作物和机器。
在极端情况下,撤离计划可能是 唯一的选择。在严重天气和气象 灾害事件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农 民的指导和安抚。
气温和热岛效应
大城市中的混合股(公路、建筑和工业)导致的热岛效应可以通过实现城市林业、刺激自然 风的通风等方式来缓解。
覆盖物和土地利用变化
森林、草原、湖泊等地形对局地气温湿度等有着显著影响。
各种气象灾害的表现形式
1
洪水
场地内和周围的自然水元素过多造成的大规模水害。
气象学 第六章-灾害性天气
一、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1.干旱
(1)干旱的概念
指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 壤缺水,水源枯竭,影响生物正常生长发育 而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最 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
台风和热带风暴形成过程
低层高温高湿洋面,产生不稳定层结 低层扰动,气流辐合
气流上升降低 高层气压升高气流辐散,也使低层气压迅速降低
暖湿空气向涡旋中心区辐合
(5)台风和热带风暴的结构和天气 地面天气图上,为一强烈发展的低压。
台风和热带风暴的水平结构模式图
台风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 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澳门、日本、老挝、 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 美国和越南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
(3)台风和热带风暴警报标准
发布的信息
属性
消息
远离或尚未影响到预报责任区时,根 据需要可以发布“消息”,报道编号 热带气旋的情况,警报解除时也可用 “消息”方式发布
从“气象万千”网站的电子万年历中可以查询入梅 和出梅日期。
② 梅雨期的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以南的西风急流消失,高原以北为西风急 流,在中国北方形成宽广的低槽,其中不断有小股冷 空气经河西走廊南下;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在20至25°N之间,其西北侧 的偏南暖湿气流与西风带的气流在江淮流域相遇,形 成静止锋; •在50到70°N一般有两个阻塞高压,一个在乌拉尔山, 一个雅库茨克,这两个阻高使东亚的环流形势变得十 分稳定。
二、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1.低温与冷空气活动天气
(1)冷空气活动过程 活动在我国的冷空气,一般都是由蒙古高压南下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解读
绪论 第一章名词解释1农业气象学 : 概念: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2气象要素:表征一定地点和特定时刻天气状况的大气变量或现象。
如温、压、湿、风、降水等。
3温室效率: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生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4温度直减率:由于对流层与地面接触,空气从地面或的热量,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平均值为-0.65℃/100m辨析题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答:天气是短期的,气候是长期的。
所谓天气,只是短时间的天气现象。
气候是指长时间天气现象延续的一个平均状态,所以时间尺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天气具有易变性,气候具有稳定性。
2大气的组成答:大气组成:现代大气一般是由一些永久的水汽、气体、雾滴冰晶和尘埃等物质混合而成,这种混合物一般分为三类: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
1.干洁大气对人类活动比较大的成分是氮、氧、臭氧和二氧化碳2.大气中的水汽来自江河湖海潮湿物体表面的蒸发,主要集中在低层大气中,水汽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3气溶胶是有大气中的悬浮状态的土壤、肥料、浓烟、盐等小颗粒,火山和宇宙尘埃、微生物、植物孢子和花粉、小水滴、水晶等。
3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说出对流层的主要特征答:由下到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热层、散逸层、星际空间。
对流层特点1、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所有的水汽都集中在该层。
大气中主要的天气现象,云、雨、雾等都形成于该层。
是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Υ的平均值为0.65℃/100m。
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4、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简述农业气象学的含义答: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农业设施农业生物群体,农业生产技术和措施对周边气象和微气象环境环境的影响及调控途径等。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天气和灾害性天气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天气和灾害性天气一、引言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利用气象知识和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天气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灾害性天气则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本课件将介绍天气和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的影响以及相关预警措施。
二、天气对农业的影响1. 温度温度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
合理利用气象数据,可以根据作物的温度需求进行适时的种植和管理措施。
2. 降水降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关键作用。
适宜的降水量和分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干旱或过多的降水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通过气象预测和监测,可以及时调整灌溉和排水措施,保证农作物的水分供应。
3. 光照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合理利用气象数据可以根据作物的光照需求进行适时的种植和管理措施。
4. 风速风速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传粉起着重要作用。
过大的风速会导致作物倒伏、花粉传播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通过气象预测和监测,可以及时采取防风措施,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5.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高湿度环境容易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大量繁殖,而低湿度环境则会导致农作物蒸腾过快,影响水分供应。
通过气象预测和监测,可以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的影响1. 干旱干旱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干旱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根系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从而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通过气象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测干旱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抗旱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2. 暴雨暴雨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和土壤造成严重破坏。
暴雨导致土壤侵蚀、水浸等问题,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16.灾害性天气与农业
灾害性天气指能够对人类生产、生活或生存环 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特殊天气。有时在天气现象 上并不显得特殊,但气象要素持续处于对农业生 产不利的状态,也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虽然从短 期看不属灾害性天气,但仍然可形成农业气象灾 害,如干旱、冷害等。本节将讨论主要灾害性天 气与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减灾技术。 一、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二、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三、气流异常导致的气象灾害
二、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1.寒潮
(1)寒潮的概念 指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引起气温下降的天气过程。 中国气象局制定全国性寒潮标准是:凡一次冷空 气入侵后,使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在48h内降 温超过10℃,长江中、下游或春秋季的江淮地区 的最低气温等于或小于4℃,陆上有大面积5级以 上大风,在我国近海海面上有7级以上大风,即为 寒潮。若降温在48h内达14℃以上则为强寒潮。
(2)洪涝和湿害的分类
按照发生季节和危害特点又可分为: (a)春涝:江淮和华南春季雨水过多常引发洪涝, 长江中下游春季小麦常发生湿害,东北三江平原初 春大量融雪和沿江凌汛时也可发生春涝。 (b)夏涝:以洪水为主,涝害其次,局部地区有湿 害。由于季风气候雨季集中以夏涝发生最多,东部 地区都可能发生。 (c)秋涝:入秋后,冬季风开始盛行,降雨量迅速 减少,涝害比较少,局部地区的大雨、暴雨可引起 小范围的积水而发生涝害。遇秋季连阴雨,则可能 发生大面积湿害。
四川旱灾经济损失将超百亿一 天损百万
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最新消息(8.18)说,目前, 除攀枝花外,四川全省有20个市、州的114个县(市、 区)遭受伏旱灾害。大部分旱区旱期在40天左右, 旱期最长的中江等7县(区)达50天。“全省因旱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87.7亿元”。 而四川省红十字会的消息则说,今夏以来,四川遭遇 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总人口8700万的四川省,受 灾人口即占到4816.954万人,超过50%的比例。而 因旱饮水困难的人口,则高达443.6万人,“很多人 需要到3~5公里之外去找水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冻害 0℃以下的低温使植物遭受的危害,叫 做冻害。
③ 冷害 在植物生长季节里,温度下降到植物的生
物学零度以下、0℃以上使植物遭受的危害,叫做 冷害。
④ 寒害 特指热带作物所受的低温危害。
原因:稳定的大型环流背景下,冷暖气流交汇而成。 高原南北两支气流位相不一致,它们输送的冷暖气 流正好在长江流域交汇,地面形成准静止锋。
阻 塞 高 压
阻塞高压
(2) 梅雨天气
① 梅雨 每年初夏(6至7月),我国宜昌以东(26至34°N)
的江淮流域地区有一段连阴雨天气,又称为“霉雨”。
进入梅雨称 入梅,梅雨结束称 为出梅,各地入、 出梅的时间有很大 的差异,大体上南 部早、北部迟。
从“气象万千”网站的电子万年历中可以查询入梅 和出梅日期。
② 梅雨期的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以南的西风急流消失,高原以北为西风急 流,在中国北方形成宽广的低槽,其中不断有小股冷 空气经河西走廊南下;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在20至25°N之间,其西北侧 的偏南暖湿气流与西风带的气流在江淮流域相遇,形 成静止锋; •在50到70°N一般有两个阻塞高压,一个在乌拉尔山, 一个雅库茨克,这两个阻高使东亚的环流形势变得十 分稳定。
§4 灾害性天气与农业气象灾害 一 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二 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三 气流异常导致的气象灾害
一、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1.干旱
(1)干旱的概念
指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 壤缺水,水源枯竭,影响生物正常生长发育 而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最 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
⑤ 霜冻 在植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表面或植物
表面的温度降低到植物冰点以下而使植物遭受的 冻害,叫做霜冻。
②
2.高温灾害
(1)热浪
我国的热浪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局地下垫面受热剧烈升温 如新疆吐鲁番盆地,7 月平均气温32.4℃,极端最高达47.6℃。 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 如夏季在长江流域,常出 现湿热天气,7月平均气温在28 ℃以上,最高气 温可达40 ℃。
2.连阴雨天气
连阴雨天气:是指持续时间在3至5天或以上的降 水天气过程,在降水期间内,可间有阴天或晴天。 特点:降水范围大,强度一般为小、中雨,也可 有大、暴雨,多由静止锋造成。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连阴雨天气较多,北方较少。
(1)春季连阴雨
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特别是江南 到南岭以北),一般年份春季都有一段时间 的连绵阴雨天气。 其天气特点是:阴雨与低温同时出现;雨区 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不大。 危害:造成春播水稻烂秧
(4) 冷空气活动引起的低温灾害
①寒潮 指势力强大的冷空气南下,像寒冷洋流滚
滚而来,给广大地区带来剧烈的降温、冻害、大风 等气象灾害,这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就称为 寒潮。
中国气象局规定,一次冷空气入侵,使气温在 48小时内下降10℃以上,同时最低气温在4 ℃以下, 才叫做寒潮。
天气特点
寒潮来临前:空气潮湿静稳,气温偏高,气压低; 寒潮过境时:风向变为北向,风速加快,气压升
二、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1.低温与冷空气活动天气
(1)冷空气活动过程 活动在我国的冷空气,一般都是由蒙古高压南下
(或从蒙古高压中分裂一股小高压南下)造成的。在 冷高压南下时,其前部(东南方)为冷空气向南入侵 的偏北气流区,与前面的暖空气之间为一条冷锋。
我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岸,加之青藏高原等地形 的作用,为冷空气南下的必经之地,所以各个季节冷 空气的活动都比较频繁。
(3)冷空气活动天气特点
1. 降温 不管什么季节,冷空气的活动都会造成降温。
但降温的幅度与冷空气的强度、移动速度等因素有 关。
2. 大风 由于冷高压前方冷锋的作用,在冷空气来
临时一般都伴随着大风天气
3. 雨雪天气 在冷锋过境时大多伴随着雨雪天气。
4. 风沙天气 在天气比较干燥的北方,由于空气中
水汽含量少,在冷锋过境时往往不会出现降水,只 会引起风沙天气。
历书中的入梅(霉)和出梅(霉)
入梅(霉) 我国历书以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作为入梅的 日期。
出梅(霉) 历书以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作为出梅的日期。
这里的丙日和未日,是干支记日法中的日序。 我国自殷商时代开始按照“天干地支”的组合记年 月日时,即所谓“八字”,天干中“丙”出现的日 期即为丙日。
历书中的入梅和出梅日期只是和气候平均日期 比较接近,并不是实际的入梅和出梅日期。
33. .
冰雹
冰雹大多形成于急行冷锋的锋面上,雹粒经过多次
上升下降过程而逐渐增大。
冰雹最大直径13厘米
2005年4月8日四 川和重庆遭遇冰 雹
2006年7月28日甘肃多地突降冰雹 8成田地绝收
2011年5月2日青岛莱西遭遇冰雹,冰粒如鸡蛋大
冰 雹 形 成 过 程 示 意 图
/kepu/water/wtr036.html
需要指出的是,干旱气候不等于干旱灾 害。
(2)干旱天气的形成原因
干旱天气都是在高压长期控制下形成的。
春旱 是在移动性的冷高压控制下形成的。主要影
响北方地区。
伏旱 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主要影响长江
中下游地区
秋旱 地面为蒙古高压,高空为副高脊。可影响
全国大部分地区。
冬旱 在蒙古高压控制下形成,影响北方大部地区。
梅雨期环流形势示意图
阻
冷空气南下
塞
高
压
静止锋雨带
(3)秋季连阴雨
我国是季风气候,以雨量集中夏季为特色。 秋季9、10两个月雨量雨日比较多的,大体有两个 区域:华西和华东。
华东秋雨: 长江下游入秋出现的阴雨连绵天气。 一般发生在9~10月,使晚稻籽粒发芽霉烂, 棉花烂铃落铃,影响棉花收获。
华西秋雨: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出现在8月下旬- 11月中旬,集中在9-10月。易造成作物倒伏、霉 烂发芽。
一次冷空气活动实例(80-02-22 8:00)
蒙古高压 分裂的一股小高压
一次冷空气活动实例(80-02-23 8:00)
蒙古高压 分裂的一股小高压
一次冷空气活动实例(80-02-24 8:00)
蒙古高压
分裂的一股小高压
(2)冷空气源地和路径
冰岛
新地岛
西
西
北
北
路路
东
路
路 关键区 西 东 路
西北 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