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课 《傅雷家书》两则课件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 的朋友! (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 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 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 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 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 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 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三、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回答括号中的 问题,并从课文中再摘抄几句含义深刻的语句。 1.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 ruin,就是要 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 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 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 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
傅雷的另一封家书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 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 呢?”从这这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 现在哪里?
1.
2.
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 儿子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 父亲并不高高在上、横加训斥。而是充分理解,尽力安 慰;以平等的口气提出忠告。 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 对音乐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
yōng yú yè 庸 碌 谀词 扶掖 枘 凿 qì o 相契 ruì zá
廓然无累 kuò灰烬 涕泗横流 tìsì 羲皇上人
jì n xī
整体感知:
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 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
第一封:消沉苦闷之时。 第二封: 欣喜成功之时。
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 分别是什么?
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 第一封: 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傅雷所说的“做人”的道理。
2.体会信中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父爱和期望,以及对国家、艺术的看法。
3.积累经典语句,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教学重点:1.傅雷所说的“做人”的道理。
2.傅雷对儿子日常生活中具体的指导。
教学难点:1.傅雷在艺术修养方面对儿子的指导。
2.傅雷在理财方面对儿子的指导。
教学方法:1.诵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篇文章是教子篇,是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适合学生反复诵读,认真体会。
2.联想想象法。
在反复诵读文本的基础之上,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去理解文本的内容,尤其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
3.讨论点拨法。
对于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可以由教师点拨;对于学习语文的方法,可以由教师示范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于信中出现的朦胧的思想倾向,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4.比较法。
可以将本文与《背影》作比较阅读,体会两篇文章都用了“书信”体,有什么不同,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强理性认识,提高鉴别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命运》交响曲,由音乐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二、介绍作者及背景:1.作者: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
他翻译的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作品,受广泛欢迎。
(可以让学生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有关傅雷的资料,摘抄精彩片断并点评。
)2.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中国知识分子遭受打击、饱受凌辱的年代。
傅聪去波兰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第三名并留在波兰教音乐。
由于“文革”开始,他身处异国7年之久,但始终热爱祖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傅雷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仍然谈音乐(可以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查找有关“文革”的资料),关心祖国的命运。
(可以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查找有关傅聪的资料,摘抄精彩片断并点评。
)三、整体感知:1.抽读(个读、齐读)课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一: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目标】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4、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磁带、录音机。
【其他】学生预习课文,阅读《傅雷家书》。
【课时安排】〖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情感。
2、研读第一封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1、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学生谈感受。
2、在以前,通讯工具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书信则是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
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他的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
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信,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牵挂。
创设情境。
二、整体感知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庸碌凭吊谀词扶掖大惊小怪廓然无累重蹈覆辙涕泗横流自知之明气吞斗牛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
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教案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傅雷家书》的内容及背景:掌握傅雷一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了解傅雷的教育观念及其对儿子的影响。
(3)感悟家庭教育的真谛:从《傅雷家书》中提炼出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如尊重、关爱、引导等,为学生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举例:傅雷在教育儿子时,强调尊重儿子的兴趣和选择,关心儿子的成长,引导儿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难点
(1)傅雷家书中的深刻哲理:对于家书中一些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傅雷与儿子的对话,体验家庭教育的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3.分析家书中的精彩语句,体会傅雷的语言艺术和人生智慧。
4.通过阅读《傅雷家书》,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阅读《傅雷家书》的过程中,感受家庭的温暖,提高文学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傅雷家书》,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掌握傅雷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情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傅雷家书》的基本内容和背景。这是一部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们的家信集,它不仅包含了家庭教育的方法,还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艺术修养。
九年级语文《傅雷家书两则》第一课时 课件
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新年“礼物”。表现出傅雷 夫妇对儿子音信的盼望和收到信后的喜悦。
2、当傅聪取得巨大的成功时,傅雷是怎样和儿子 一同分享的?
首先在傅聪成功之际,傅雷倾情相贺,为儿子感到高 兴和自豪。
其次表达了欣赏艺术的喜悦,同时告诫儿子在成功时 要保持冷静谦卑,永葆一颗赤子之心。
语言特色
㈠语气平易近人,情感真挚深切 ㈡语言含蓄生动、饱含哲理
傅雷善用比喻和故事。
家书一小结
第一封家书从内容上看是傅雷在傅聪遭遇坎 坷,精神消沉时,安慰并鼓励儿子敢于正视现实, 正视错误,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 起伏。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 训,引以为戒。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和艺术上的 挫折。
从形式上看,傅雷借助比喻、故事和自己深 厚的生活、翻译和创作累积将款款舐犊深情融入 字里行间。
阅读家书二: 1、傅聪在新年之际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写在他获 奖之后。当傅雷收到这封信时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 2、当傅聪取得巨大的成功时,傅雷是怎样和儿子一同分 享的? 3、傅雷在儿子大获成功时是怎样表达父爱深情的?举例 说明 。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 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 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 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对待感情的创伤就像古战场被黄沙掩埋只 留苍凉平静,沉郁超然,头脑一定要冷静, 心态一定要平和。
“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河, 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 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 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新人教版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傅雷家书两则》教材说明一、整体把握这两封信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博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
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
但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唯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
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
“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
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
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
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成功演出。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傅雷家书》两则 课件(共36张PPT)
字形
1、庸碌 “碌”不能写成“禄”。
2、覆灭
3、启发 4、扶掖
“覆”不能写成“复”。
“启”不能写成“起”。 “掖”不能写成“腋”。 “萧萧”不
5、无边落木萧萧下 能写成“潇潇”。
6、惦念
7、灰烬
“惦”不能写成“掂”。
“烬”不能写成“尽”。
◎词语
1、廓然无累:廓,空阔。超然物外,不被世事所累。 2、重蹈覆辙:蹈:踏上。指重犯过去的错误。 3、涕泗横流:涕,眼泪。泗:鼻涕。本文指因激流而泪流 满面。 4、谀词:奉承人的话。 5、凭吊:对遗迹缅怀先人或往事。 6、扶掖:扶持,提携。 7、垂手:表示无所事事,无为。 8、发扬光大:光大,使显赫盛大。使在原来基础上更加发 展壮大。 9、颓废:意志衰退,精神不振。 10、舐犊之情:像老牛舔小牛那样深情。比喻疼爱子 女的深情。
傅雷家书两则
一、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文 学翻译家。字怒安,号怒庵。 上海市南汇县人。20年代初曾 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 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 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卅” 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 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 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反 动派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 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
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 传》,杜哈曼的《文明》,丹 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 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 国绘画》等书。60年代初,傅 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 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 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 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 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 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 版,现已出齐。
第一封家书写于什么时候,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 样的一个人? 战胜挫折 泰然处之
精神消 沉苦闷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
2)预习课文。
3)自主完成课后习题二、教学课题傅雷家书两则三、教材分析: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四、学习方法、目标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目标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学习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学习重点1、作者在信中流露出来的舐犊深情。
2、“坚强”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内容简介。
1、作者简介【百度百科】/view/39180.htm2、写作背景【百度文库】/view/75285cf57c1cfad6195fa7c1.html 3、内容简介【百度图片】/frontsc/smpic/2009/12/11/402880831b a9c1cb011bb76ee6df0e96.jpg【百度知道】/question/138569338.html二、自主学习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庸碌( ) ()【百度百科】/view/562248.htm凭吊()【百度百科】/view/1031981.htm 谀词()【百度百科】/view/1217400.htm 扶掖()【百度百科】/view/1152038.htm 重蹈覆辙()()【百度百科】/view/106741.htm廓然无累( ) ()【百度百科】/view/679586.htm2、解释下列词语:扶掖:【百度百科】/view/1152038.htm重蹈覆辙:【百度百科】/view/106741.htm 刻骨铭心:【百度百科】/view/96709.htm气吞斗牛:【百度百科】/view/679585.htm 3、从句中,看出信是作者在儿子时给回的信,目的是。
傅雷家书 教案
语重心长言,凝聚深情书
——《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一、导课设计
名着之所以成为名着,不仅因为文字,更因为情怀。
如果让大家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一部有关子女教育方面的名着,向父母推荐,你会推荐哪一部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读一下《傅雷家书》中体现出来的教子之道。
(板书)
2
关信息。
3、通过读《傅雷家书》,你们觉得傅雷在教育子女方面有什么独特的教育方法吗?傅雷是用什么方法实现他的教育目的的?
傅雷夫妇给傅聪的除了鞭策,还有不断地唠叨与管教,甚至对一些很小的问题,明知会做好,依旧送上善意的提醒,正是这种不厌其烦的唠叨和管教,才让傅
聪要露出头角的缺点和毛病一次次的被扼杀在摇篮里,最终成为一个“德才具备,
来源于网络
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一位父亲,一个儿子,一封家书,一腔深情,这是父亲对儿子人生的教导,生活的引导,艺术的指点,《傅雷家书》不愧被称为“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接下来让我们赏读几封其他名人的家书,来感受他们的“语重心长言,凝聚深情书”。
(1)请同学们跳读这三篇书信,概括一下这三封书信分别侧重于在哪方面教育子女?
(2)他们是如何教育他们的子女的?是否仅仅简单的道理说教?为什么一定要用
来源于网络。
《傅雷家书》公开课优秀教案
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名著导读《傅雷家书》指导一、导入:师: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念几则一位同学与他母亲的日常对话。
——儿子,G00D MORNING!——妈,你只会这一句啊?——儿子,放学回来了?——你不是看到了吗?——儿子,作业做好了吗?——1、2、3、4……我不清楚。
生:(会心一笑)师:同学们,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母子对话。
同学们的会心一笑足以表明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对话少之又少,沟通成了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奢望。
可是有一个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来往的信件共有一百八十多封家书,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后来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
(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将这些书信编辑成册,我们就又多了一本名著。
这是怎样的父亲?这是一本怎样的名著?导入二: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1、学生们熟悉的李春波的《一封家书》这首歌曲导入。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成功的导语是一堂成功的课的开始。
导课方法多样,可由关于母爱的诗引入父爱,也可直接由关于父爱的故事导入,还可以从介绍傅雷导入。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二、了解傅雷及《傅雷家书》1、速读P241—P242《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边上做记号思考:1傅雷是谁?他有什么成就?傅雷:我国20世纪杰出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上海市南汇县人。
幼年丧父,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养成了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
他一生翻译世界文学名著达30余部,他所翻译的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以及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作品,堪称文学作品翻译的“信、达、雅”的典范。
他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也有着高超的艺术鉴赏力,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作品的优美赏析,至今仍不失其经典价值。
2《傅雷家书》是一本的书?教师预设“这是一本饱含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的书”(情感)“这是一本教育年轻人做人的书”(品德)“这是一本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的书”(礼仪)“这是一本教育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的书”(理想)“这是一本关注儿子艺术成长的书”(艺术)“这是一本鼓励儿子从各类艺术中汲取营养,提高艺术修养的书”(修养)……投影:品读家书打开《傅雷家书》,就是走近一位父亲,聆听他“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7课教学案
5、能力提高:请仿照下面形式,用“父爱是……”也写三句。10分(选作)
父爱是一片天,让我的理想放飞;
父爱是一个洋,给我无边的温暖;
父爱是一架梯,助我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
仿句: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要从“坚强”字词的含意入手,结合课文内容生发深刻的思想内涵,感悟作品思想。如何面对人生得失。
2、学法提示:体会思想核心,最总达到人性最高境界。
3、学法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洁。学会依托课文,联系上下文从文本中找人性的闪光点。
4、要联系伟人的思想和情怀去体会他们纯洁无瑕、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四、到底鹿死谁手,花落谁家,我们将决战第三关:过关斩将,全组总动员。老师分配小组讨论任务,并巡回指导讨论。然后小组抽号回答。
(一)1、学法提示:一定要读懂写作的背景。并能从文中找出依据。
2、学法提示:明白作者的写信的意图。启发我们写作也要有的放矢,目的明确
3、学法提示:体会傅雷的爱子之情。并能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怀和对子寄予的情感。
1.理解挫折
2.平衡心理泰然外之
3.正视错误理智分析
坚强
第二封信
1.祝贺
2.艺术无止境
3.从民族文化中吸氧
怀有赤子之心
教学反思:现在书信很少,学生相同的体会和感受不多,只能以类似的感情共鸣引发学生。另外父母和子女隔阂很深,有明显的代沟,大多学生明显对父母不满。因而这也是教育学生,学习与家长沟通的好教材。只是学生太渴望傅雷那样的家长,对“朋友”似父子关系羡慕不已。这更需要引导去沟通,多和父母谈谈心,换个角度去理解父母的深情,会有另外的发现和收获。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7.傅雷家书两则快乐晨读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本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为细节,真切而又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合作探究一、走近作者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_______家、______家,一代翻译巨匠。
翻译作品达34部,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巴尔扎克的《______________》欧也妮·葛朗台》等。
二、追溯背景本文所选的两封家书,一封是1954年10月2日雷写给儿子的信,当时儿子正处于精神消沉期。
二封是1955年1月26日写给儿子的信,当时正值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时候。
三、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庸.碌( yōng) 谀.词( ) 扶掖.( ) 廓.然无累( )涕泗..( ) 禁.不住( ) 颓.废( ) ..横流( ) 枘凿挫.折( ) 相契.( )2.辨清字形3.理解词义庸碌刻骨铭心扶掖惊心动魄重蹈覆辙自知之明枘凿涕泗横流庸碌:平庸而无所作为。
________:搀扶,提携。
________:方榫头,圆榫眼,二者合不到一起,比喻两不相容。
________: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________:再走翻过车的老路。
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________:指牢记心底。
________: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________: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合作探究四、初步感知1.本文两封家书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两封家书中,贯穿了一种怎样的内在精神?如何理解这种内在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一封家书开头的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文本探究1.傅雷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从课文的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子”是怎样的人?孤独的赤子能创造怎样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鉴赏六、鉴赏点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值得细读的《傅雷家书两则》本文所选的两封家书,第一封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写于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pdf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杰出翻译家傅雷的生平。
2.体会文章中讲道理和抒发情感的两种写作方式。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把握两封信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
2.深入剖析,理解信中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深刻体会,领悟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进而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2.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3.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教学难点: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2.理解第二封信中所写“孤独”“赤子之心”。
三、教学策略节选的这两封家信,倾注了浓烈的父子深情又饱含着人生哲理,阅读时需要用心灵去感悟,一面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期望和忠告,一面感受傅雷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领悟。
对于文中关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可以通过尽可能多地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加以分析、领会。
另外,课外阅读《傅雷家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及《贝多芬传》等名著,有助于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以“还记得那封令我……的信”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围绕该题目进行口头作文。
(2)说出何人、何时、何地,因为何事给你写了一封信,你又是怎样回信的,其中有哪些话令你感动。
【设计意图】多数学校会在八年级的时候为学生过十四岁生日,很多家长会应学校的要求给学生写信,学生也要写回信。
利用学生曾经的活动进行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引出:(1)作者简介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学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翻译的作品达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如,《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作品。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7课教学案
课 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赛前热身:
1、小组分工合作了解相关资料。
2、认真预习,夯实基础。有备无患。
3、美读课文,读出感情和意味。
4、带着下列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味阅读两封信。
这两封信分别写在什么时候?两封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一关:基础大比拼(预习检查,每小组抽出3人被检查,3人检查对抗组。)
一、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活跃情境思维。从总体上贴近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引入情景。
二、主要是夯实课前预习,面向全体学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从杜郎口的经验来看,预习是一堂课成功的前提。老师一开始是通过逼着预习,以形成自觉自愿的去预习。基础的东西是不要课堂讲的,自学可以完成,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不甘落后的上进心。
.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美读课文,体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父爱。
.理清傅雷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线索,从而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界。 .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什么是赤子之心?你能否结合家书内容谈谈什么样的心灵才能称得上是“赤子之心”?
4、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会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你能想象出赤子会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能否举出例子加深理解
(三).感悟亲情,体会父子情深
从两封家书中,你能看出父子俩之间的关系如何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小组可以先讨论再回答)
(二)1、要从“坚强”字词的含意入手,结合课文内容生发深刻的思想内涵,感悟作品思想。如何面对人生得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雷家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
理解含义。
2.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目的
1.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2.学会辨析段的类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
“坚强”。
教学方式:谈话法启发式
教学步骤
1.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
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
请浏览这
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请大家快速阅读两封家书,看看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
(生自由阅读,思考后交流)
第一封家书。
“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
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
于儿子精神消沉时。
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
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
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
谁来安慰你呢?……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
我都
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我以
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倘若你认为
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
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
读几遍。
”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是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
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一看就知道是写于儿子成功之际。
“世界
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
达出来的艺术。
”“我们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
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师:两封家书,一封
写于儿子消沉时,劝慰儿子勇敢地坦然地面对感情的创伤;
另一封则写于儿子成功时,又告诫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从中,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3.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
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4.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
是如何劝解的?
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
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
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
绪跌宕的建议。
5.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
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
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
握分寸,)
6.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
在信的开头,傅雷
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
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
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7.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
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傅雷把自己的激动
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赏
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8.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
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
他还称赞了傅聪面
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9.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
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
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
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
探索和追求。
10.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
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
的直接解说吗?
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
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中“你能
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
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总结:在傅雷看来,坚强,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
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11.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拥有二颗赤子之心。
12.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
洁。
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峰。
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
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你们能否结合家书内容来谈谈什么样
的心灵才称得上“赤子之心”呢?
我认为“赤子”应是指有一腔热情,满怀抱负的有识之
士吧!那“赤子之心”应说的是极富热情和无限爱意的心灵,只有这样的心灵才不会衰老,胸怀祖国。
傅雷在家书的后面
就流露出希望儿子将来能报效祖国,将中国的音乐带向世界,为我们中国人争光争气。
13.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
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
你能够找到吗?
希望傅聪做新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古老文明传递到世
界艺术殿堂的各个角落,并且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诗
人灵魂的民族,因此音乐的表现力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
阳刚之气。
14.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
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
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
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
“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
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
趋向“完美”。
评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
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
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
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
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
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作业
讨论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反思:
韩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