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经济政治 共74页PPT资料共76页文档

合集下载

俄罗斯政治体制ppt课件

俄罗斯政治体制ppt课件
4.俄罗斯联邦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在国 内和国际关系中代表俄罗斯联邦。
3.俄罗斯联邦总统按照俄罗斯联邦宪法 和联邦法律决定国家内外政策的基本 方针。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总统职权:
经国家杜马同意后任命俄罗斯政府总理;有权主 持政府会议;作出政府辞职的决定;向国家杜马 提出国家中央银行行长的任免人选;根据政府总 理的提议,任免政府副总理和部长;向联邦委员 会提出宪法法院、最高法院、最高仲裁法院法官 的人选以及总检察长的人选供任命;向联邦委员 会提出解除总检察长职务的建议;任命其它各级 联邦法院的法官;组成并领导俄罗斯安全会议; 批准俄罗斯军事学说;组建总统办公厅;任免总 统全权代表;
议 会 大 厦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俄罗斯联邦宪法生效后,联邦政府成 为对总统负责的最高权力机关,也是 做高的行政机关。
联邦政府组成人员有:联邦政府总理, 第一副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3.国防会议。1996年7月25日新成立的常设 总统咨询机构,负责研究军事建设、实施 安全会议有关国防战略和政策问题,并起 草相应决议。总统任主席,联邦政府总理 任副主席。秘书由总统任命,成员由总统 批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该党的意识形态是”主权民主“,包括五 个方面: 1.人民根据自己的传统和法律作出自 己选择的权利 2.有效参与公正的世界秩序的形成的 可能性 3.”主权民主“是国家的外部和内部安 全的同义词 4.公开表达和捍卫自己的民族国家利 益的权利 5.无条件承认民主的普遍价值

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

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
1936年12月5日,全苏苏维埃第八次 非常代表大会通过了新宪法,把业 已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以 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苏联宣布 建成社 会主义
经济体制方面。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实行单一化的公有制形式, 私营经济不允许存在,个体经济微乎其微。公有制的基本形式是国 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由于土地和大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 集体农庄实际上是半国有制。第二,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体 制。计划管理体制是苏联经济体制的核心,其特点是高度集中和严 格的指令性,指令计划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排斥市场调节和价 值规律,全国统一规划物价,商品货币关系仅作为计划手段部分起 作用。第三,管理体制高度集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国家直接 管理企业,企业缺乏自主权;国家通过发布决议、命令和运用组织 手段组织经济生活的运转,经济刺激手段居于次要地位。第四,国 民经济比例失调,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 形成重、轻、农的发展序列,积累与消费比例、价格比例严重不平 衡。
白俄罗斯
乌克兰
俄罗斯联邦
南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 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三国)
20世纪20-3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
从1928年-1940年间共建成约9000个工业 企业,整个工业增长了9倍,年平均增长 16.8% 苏联用三个五个计划实现以工业化。
苏联取得 了巨大 的建设 成就
1936年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
• 第四,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 荣的政策。
• 第五,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西方 “和平演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
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这一图谋进 行坚决而有效的斗争。
“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 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 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_____普京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一)俄罗斯经济是原苏联经济的主体俄罗斯经济占原苏联经济的比重(%): 国民生产总值占70% ; 石油产量占90.9% ; 发电量占62.5%; 经济综合能力占60% ; 天然气占77.3%; 煤产量占55.4%(二)俄罗斯的激进经济改革一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私有化把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盖达尔激进经济改革的内容; 盖达尔激进经济改革的内容; 全面紧缩银根; 大规模私有化激进改革的严重后果: 首先,体制转轨成效甚微1999年俄罗斯工人生活状况与上年相比: 货币工资下降24.8% ; 实际工资下降35.9% ; 失业率12.5% ; 贫困线以下35.3%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展一是出现了多种经济并存的所有制格局二是某些市场经济的要素正在逐步形成三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是经济形势也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通货膨胀率下降(Bieudo)(三)俄罗斯经济政策调整趋向俄罗斯经济政策调整: 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 权有化趋向长期化;制订“发展预算”努力刺激投资和生产; 加强社会保障; 坚持扶持和刺激本国工农业生产的方针二、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俄罗斯政体俄罗斯已经建立一个介于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政治制度,总统拥有很大权力,同时增强议会职能,实行三权分立。

俄罗斯政治体制结构: 总统制; 两院制; 联邦制; 多党制总统制: 总统制是俄罗斯新政权体制的核心。

新宪法不仅明确规定了总统制的政体,而且特别强调了总统的权力和地位。

多党制: 早在1990年,俄罗斯就开始实行多党制,但当时并未得到宪法认可,新宪法则明确承认了多党制原则。

新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多党制的发展和完善。

普京上任: 1999年8月9日,叶利钦提名国家安全局局长普京为新总理和自己的接班人,8月16日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理。

第五章 俄国经济史 《外国经济史》PPT课件

第五章  俄国经济史  《外国经济史》PPT课件

● 二、12—15世纪的俄罗斯经济
● 14世纪时,俄罗斯社会经济才逐步从外族侵略的破坏中恢复,继续向前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进一 步发展。
● 城市从13世纪后期开始恢复,到14世纪又走向繁荣。在手工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地方市场日益转变 为区域市场。
● 三、莫斯科公国的兴起及俄罗斯的统一
● 14世纪东北罗斯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政治统一创造了条件。日益强盛的莫 斯科公国成为统一事业的中心。
主义国家,这是俄国经济发展的又一特点。
● 三、20世纪初的工业和农业
● 1900—190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俄国。危机之后,俄国的工业经历了 较长的萧条时期,到1909年才开始新的高涨。1909—1913年,整个工业 生产有很大的增长。各地区工业发展不平衡。
● 进入20世纪后,工业集中的过程加快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垄断资 本在俄国国民经济中已占统治地位。
● 第五章 一、基辅罗斯的社会经济 ● 罗斯国家形成之时,东斯拉夫人的原始公社制已逐渐解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这时,东斯拉
夫人同早已形成封建制度而且在经济、文化上高度发达的拜占廷帝国发生频繁的接触。在这种历 史条件下,基辅罗斯开始了封建化过程。10世纪,基辅罗斯的大土地占有制正在形成,封建关系尚不 发达。 ● 10—11世纪时,基辅罗斯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王公、贵族、教会都成了大土地所有者,迫 使农民处于依附地位。罗斯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最终形成。 ● 罗斯的手工业从11世纪起有很大发展。
● 1906年, 进行土地改革。其基本内容是允许农民退出村社,并把份地变为 自己的私有土地,培植农村中的富农经济。俄国农业生产力的一般水平比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仍低很多。
第四节 20世纪上半期俄国及苏联经济概况

第七章俄罗斯的经济与政治2

第七章俄罗斯的经济与政治2

结束 放映
(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私有化是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核心与关键
原因: 原因: 改革所有制结构的需要。 (1)改革所有制结构的需要。 (2)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 。 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3)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结束 放映
(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私有化是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核心与关键
私有化的方式: 私有化的方式: 按企业规模可分为“大私有化” 按企业规模可分为“大私有化”和“小私有化” 小私有化” 两种。 两种。 大私有化一般通过先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再 出售股票来实现。 出售股票来实现。 小私有化一般通过直接出售、 小私有化一般通过直接出售、拍卖和退归原主 等方式来实现。 等方式来实现。
结束 放映
一、俄罗斯的经济政治转轨
(二)俄罗斯的政治转轨
政治转轨即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转变。 政治转轨即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转变。具体到俄 罗斯,其内容包括: 修改原来的宪法或制定新宪法, 罗斯,其内容包括:①修改原来的宪法或制定新宪法, 删除作为社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删除作为社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共产 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②取消共产党一党执政, 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取消共产党一党执政, 制定一系列有关政党活动的法律和准则, 制定一系列有关政党活动的法律和准则,创建现代政 党制度; 党制度;③以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总统制的国家政权组 织形式;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织形式;④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选择联邦制的国 家结构形式。 家结构形式。
结束 放映
(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俄罗斯经济转轨基本完成及其后果 2.惨重代价: 2.惨重代价: 惨重代价
(3)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据统计,1991年至1996年俄罗斯的 年至1996 据统计,1991年至1996年俄罗斯的 物价上涨了6188 6188倍 物价上涨了6188倍。俄罗斯通货膨胀率 1992年为2500%,1993年为1000%, 年为2500% 年为1000% 1992年为2500%,1993年为1000%,1996 年才降至21.8% 21.8%。 年才降至21.8%。

第七章 独联体与俄罗斯的经济与政治

第七章 独联体与俄罗斯的经济与政治

(三)独联体面临的严峻问题
1、复杂的民族宗教文化矛盾,对独联体的一体化 进程产生了很大的阻力,也为外部势力介入其中 进行分化提供了机会。 独联体国家的民族宗教文化十分复杂,可分为三 种类型:一类是以东正教影响为主的东斯拉夫民 族聚居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类是以 伊斯兰教与突厥文化影响为主的中亚地区;一类 是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混 合产生影响的外高加索、摩尔多瓦地区。 2、近年来在“古阿姆”集团在进行“颜色革命” 、近年来在“古阿姆”集团在进行“颜色革命” 后,奉行“亲美远俄” 后,奉行“亲美远俄”和加入北约政策,同俄罗 斯的矛盾更为突出,这更是对独联体的严重挑战。
4、私有化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和关键 、
(1)所谓私有化,就是使国有企业的非国 )所谓私有化, 有化和私营化,其目的是使企业独立经营, 有化和私营化,其目的是使企业独立经营, 面向市场竞争,为建立市场经济奠定基础。 面向市场竞争,为建立市场经济奠定基础。
大私有化
小私有化
私有化的后果 摧毁了原来的所有制结构 确立了私有制的主体地位 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外国资本介入和控制 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二)政治转型
1、独立之初的政局动荡 、 2、确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 、确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 制定新宪法,贯彻主权在民的原则; 制定新宪法,贯彻主权在民的原则; 多党政治初步形成; 多党政治初步形成; 三权分立的政权结构得到确立并正常 运转。 运转。
独联体国家的政治制度与西方国家相比还 有很大的不同,各有不同的特点。 有很大的不同,各有不同的特点。
三、独联体的一体化进程
独联体的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
军事一体化
政治一体化
(一)独联体的性质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与“联合体”的对立统一。 联合体”的对立统一。 《阿拉木图宣言》规定,独联体既不是国家,也 阿拉木图宣言》 不是超国家实体,而是一种松散的国家间联合的 形式。独联体没有中央政权机构,只有协调机制, 各国都是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家。独联体没有 统一的对内对外政策,只是在尊重参加国主权的 前提下,在某些领域进行政策协调。独联体也没 有统一的军队,只“ 有统一的军队,只“保留和支持共同的军事战略 空间” 空间”。

俄罗斯政治与经济第一讲

俄罗斯政治与经济第一讲

• •
俄罗斯制度转型的代价
• • • 无政府主义、民族分立和地方分离主义泛滥,社会处于无序状态; 民族信念危机,国家调控机制的削弱和社会法律秩序的缺失,导致社会犯罪, 贪污腐化和政治极端主义; 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从1992年至1999年,工业生产下降了50%,基本设施 建设投资下降了9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55%,居民消费水平倒退了20多 年,1998年经济总量居世界第16位。10%最穷的居民货币收入仅占居民货币 收入总额的2.6%,而10%最富裕居民的货币收入占的 主要原因
• 第一,俄罗斯西方式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 是促使俄罗斯选择权威主义政治的直接原 因。俄罗斯独立后通过激进的民主化改革, 迅速建立起西方式的民主政治体制,并没 有象如期的那样建立起高效政府,相反却 使政府的行为能力遭到严重的削弱。一方 面,政府缺乏足够的能力维持转轨时期社 会的稳定和法律秩序,从而导致了频繁的 街头政治、流血冲突以及地区、民族分离 主义倾向;另一方面,各种政治势力、政 党沉醉于政治斗争,仅仅在价值观念、政
1、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选择
• 在效仿西方民主政治模式阶段,俄罗斯的 政治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超越型 的激进民主化。本来后发现代化国家政治 民主化的基本逻辑是集权政治到权威政治 再到民主政治,在由集权制向民主制的演 进中都经历了比较长的“过渡期”;但俄 罗斯的现代民主转型却发生在深刻而又短 暂的整体性制度变迁之后,直接由苏联时 期的集权制走向西式民主制。
(2)俄罗斯选择权威主义政治模式 的主要原因
• 第三,俄罗斯政治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信仰危机和 政治冷淡加速了权威主义的确立。俄罗斯的激进 民主化和“休克疗法”使俄罗斯陷于严重的政治 危机和经济危机之中,俄罗斯的社会现实使人们 从剧变之初的亢奋状态中清醒过来。一方面,俄 罗斯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和地缘政治危机导致了 日益加剧的俄罗斯精神危机,从而使俄罗斯人更 易采取极端的政治观点,权威主义作为自由主义 的替代品迅速出现,填补了思想真空。另一方面, 俄罗斯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和地缘政治危机导致 了普通民众对改革采取冷淡、漠不关心的态度。 俄罗斯民众的这种政治冷漠为俄罗斯走上权威主 义道路提供了方便。

第八章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

第八章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
俄罗斯的 经济政治
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一)俄罗斯经济是原苏联经济的主体
俄罗斯经济占原苏联经济的比重(%)
国民生产总值 占70%
石油产量 占90.9%
经济综合能力 占60%
天然气 占77.3%
俄经济占原苏联经济的比重图
发电量 占62.5%
煤产量 占55.4%
(二)俄罗斯的激进经济改革
一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务实外交 政策
深刻的影响。
(二)、俄罗斯的对外关系
1、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 2、俄罗斯和日本的关系 3、俄罗斯和欧盟主要国家的关系 4、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二、俄罗斯的对外关系
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
(一)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
(1).俄美关系是苏美关系的 延续
苏美关系在 80年代末就发生了根 本变化,从对抗走向全面缓和与合作。 当前俄美关系的特点是:既是合作伙伴, 又是竞争对手。
俄欧关系 的前景
4、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四)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1).发展与独联体国家关系是俄外交的优先任务
独联体国家是俄国在经济和对外政策 方面优先考虑的对象。俄国同这些国家的 关系比一般的睦邻关系更密切,是一种血 缘关系。
(2).加快与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进程
1996年3月29 日,俄罗斯、白 俄罗斯、哈萨克 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四国签署了 加深经济和人文 领域一体化条约 。




其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0%

-2% -4%

-6%
-0.10%
工业生产 国内生产总值 -2.50% --34%%
-6%

-8% -10%

俄罗斯经济政治外交

俄罗斯经济政治外交

3、俄罗斯国内的政治斗争干扰了经济发展。 俄罗斯国内的政治斗争干扰了经济发展。 从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向私有制为基础市场 经济的转轨是一个涉及社会各个领域而又变化十分深 刻的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刻的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 绝不是自下而上自发地进 行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是靠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 行的, 在很大程度上, 它是靠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 如果政治动荡,经济转轨就不能顺利进行。 如果政治动荡 , 经济转轨就不能顺利进行 。 而俄罗斯 的经济转轨恰恰是在政治不稳定的背景下进行的, 的经济转轨恰恰是在政治不稳定的背景下进行的 , 这 既加大了经济转轨的难度,也使经济危机难以摆脱。 既加大了经济转轨的难度 , 也使经济危机难以摆脱 。 很长一个时期, 很长一个时期 , 俄罗斯政局的不稳是阻碍经济转轨和 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2、通过自由化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自由化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实行了经济运行机制转型。自由化包括价格自由化、 实行了经济运行机制转型。自由化包括价格自由化、企 业经营自由化、对外经济自由化和外汇自由化等内容。 业经营自由化、对外经济自由化和外汇自由化等内容。 3、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和方法,实行宏观调控。 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和方法,实行宏观调控。 政府利用经济杠杆和财政货币等手段调节国家经济生活, 政府利用经济杠杆和财政货币等手段调节国家经济生活, 稳定了宏观经济。 稳定了宏观经济。
2、片面信奉西方经济理论。 、片面信奉西方经济理论。 “休克疗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萨克 休克疗法” 斯创立的一种激进的用来治理通货膨胀的一种方法和 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 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其基本思想是采用紧 缩政策稳定宏观经济、实行经济自由化、产权私有化, 缩政策稳定宏观经济、实行经济自由化、产权私有化, 加速由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向以私有制为基础 的市场经济的转变。 的市场经济的转变。

第六章 俄罗斯政治制度.ppt

第六章 俄罗斯政治制度.ppt

• 会议,就符合法定人数。总统有权主持政府成 员会议,总统代表可以出席会议。联邦主体行 政长官可以列席会议。会议决议由多数票通过。 政府主席团是政府的常设机关,由总理、第一 副总理、副总理、财政部长、经济部长、外交 部长、国防部长、内务部长、国家财产管理委 员会主席、政府办公厅主任等人组成。主席团 决议以其委员总数的多数通过,不得与政府成 员会议的决定相抵触。
第 六章 俄罗斯政治制度
俄1993年宪法规定 建立一个介于美国和法 国之间的政治制度,总 统拥有很大权力,同时 增强议会职能,实行三 权分立。
俄罗斯政体
行政
立法
司法
俄罗斯政治体制结构

统 制

院 制

邦 制

党 制



总统制是俄罗斯新政权体制的核心。 新宪法不仅明确规定了总统制的政体, 而且特别强调了总统的权力和地位。总 统作为国家元首,集内政、外交、立法 等大权于一身,俄罗斯进入了总统集权 的新时期。
• (二)国家杜马。由450名代表组成,每4年 选举一次。其中225名代表按政党或竞选联盟 在选举中的得票率分配,另外225名代表由选 民在按全国人口划分的225个单席位选区选举 产生。年满21岁的俄罗斯公民可以当选为国家 杜马代表。国家杜马代表为专职常任工作,不 得兼任联邦委员会委员,不得担任国家执行权 力机关的公职,不得从事其他有报酬的活动, 教学、科研以及其他创造性活动除外。国家杜 马在其代表中选举主席、第一副主席和若干名 副主席,负责主持本院的
• 会议和管理本院的内部规章。国家杜马 下设若干个专门委员会,它们对其所管 辖的问题进行议会听证会。 • 国家杜马的职权范围是: • 同意总统对政府总理的任命;决定对政 府的信任问题;任免中央银行行长;任 免审计院主席及其半数审计员;宣布大 赦;任免人权全权代表;提出罢免总统 的指控;在俄罗斯宪法未作特殊规定的 情况下,单独罗斯宪法和俄罗斯政府法的规定,俄罗斯政府 是国家最高执行权力机关,在俄罗斯总统指导和总理 主持下开展工作。 • (一)政府的组成及其建立程序。政府成员包括政府 总理、2-3名第一副总理、若干名副总理、各联邦部 长和国家委员会主席。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各共和国政 府总理以及俄罗斯政府办公厅主任也是俄罗斯政府成 员。根据总理的提议,俄罗斯总统可以把政府下属的 其他中央国家管理机关的领导人列入俄罗斯政府成员。 政府总理由总统征得国家杜马同意后任命。第一副总 理、副总理、部长、国家委员会主席以及其他中央管 理机关领导人由总统根据总理

俄罗斯联邦的政治与经济 第五讲

俄罗斯联邦的政治与经济 第五讲
联时代, 俄罗斯就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苏联解体 后,俄罗斯延续了联邦制。新宪法明确 规定:“俄罗斯联邦在其全部领土上享 有主权”;“俄罗斯联邦宪法和法律在 俄罗斯联邦的全部领土上具有至高无上 的地位”;“俄罗斯联邦的联邦体制建 立在俄罗斯联邦国家完整、国家权力体 系一致”的基础上;俄联邦总统和政府 根据宪法“保障在俄罗斯联邦全境实现 联邦国家权力的全权”;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第二节 俄罗斯联邦的政治与经济
一、俄罗斯联邦的政治
• (一)叶利钦时期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变更与政 治体制的转轨 • 1、政治制度的变更。 • 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变更和政治体制的转轨,始 于苏联解体之前。从1990年春到1993年秋,主 要是政治制度的变更。(1)议会民主制的建 立。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人代会通过了对 苏联宪法第6条的修正案,确定实行多党制和 议会民主制。俄联邦随之决定建立“人民代表 大会”,通过自由选举产生了1060名人民代表。 5月,俄联邦举行第一次人代会,叶利钦当选 为俄最高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主席(议 长)。
• 俄罗斯政治完成了从苏联时期以一党执政、一 党独存、党政融合、议政合一为特征的传统的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转变为以总统制、多党政 治、议会民主、三权分立、自由选举等为特征 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标志是:“民主派” 夺取了政权,共产党失去了执政地位,社会主 义制度被摧毁,国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政治制度的变更,引起了俄罗斯剧烈的社会动 荡和危机。俄政局出现了“双重政权”并存的 局面。由于宪法有关国家管理形式的界定比较 模糊,自1991年12月俄罗斯独立后,总统和议 会之间围绕建立总统制还是议会制国家以及私 有化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3、相对稳定的俄罗斯政局。
• 俄罗斯各权力机关分别采取行动,努力维护社 会稳定。1994年2月23日,国家杜马通过由俄 共和自由民主党议会党团代表提出的 《关于俄 罗斯宪法通过后宣布大赦的决定》,对1991年 的“八一九事件”、1993年的“五一事件”和 1993年的“十月事件”的组织者和参加者实行 大赦。同年4月28日,在叶利钦的倡导下俄各 大权力机关、联邦主体、议员团、政党、运动 和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共200余人签订了《社 会和睦条约》。叶利钦还决定把11月7日“十 月革命”纪念日改为“和谐和睦日”。此后, 所有政党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议会斗争上,政治 地震明显减少,俄罗斯政局进入一个相对稳定 时期。

俄罗斯经济与政治

俄罗斯经济与政治

俄罗斯经济与政治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

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

因此,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的。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在俄罗斯这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得到了非常深刻地体现。

由于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炭资源,俄罗斯在世界钢铁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除此之外,俄罗斯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都很发达。

但是,在继承苏联雄厚重工业之外,俄罗斯也遗传了苏联“重工业与轻工业严重失衡”的通病。

原苏联的轻工业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纺织工业是轻工业的最大部门。

俄罗斯的纺织工业以棉纺业、毛纺业和亚麻纺业为主,集中在纺织品主要消费区和传统产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纺织工业由于棉花、羊毛来源减少,出现开工不足乃至停产,大部分纺织厂亏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原苏联没有解体前,俄联邦的农业在原全苏就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俄联邦农业受自然地理条件及气候的影响比较大,严寒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很不利。

总体而言,俄联邦农用土地面积虽大,但土地质量不好。

另外,体制、政策、资金等因素也影响农业的发展。

俄罗斯集中国家力量发展最具前景的关键科技领域,并能较快在这些领域位居世界前列。

俄基础研究、军事和宇航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便得益于这种体制。

目前俄基础研究水平虽落后于美国,但仍位居世界最先进国家之列。

俄罗斯基本保持了其整体科技的完整性,而且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数十项世界级科研成果。

近年来,在基础研究的所有方面,几乎都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

俄罗斯除了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不均衡之外,经济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目前,俄罗斯财政收入对能源行业的依赖度超过50%,坚挺的国际能源价格对俄罗斯增加财政收入,消除财政赤字,保障社会福利支出发挥着关键作用。

俄罗斯能源部数据显示,2011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将达到5.09亿吨,创下新的石油开采纪录。

魅力俄罗斯——政治经济篇教学PPT (7)

魅力俄罗斯——政治经济篇教学PPT (7)
问:俄国1861年之前的数次财政措施,为何都不能长久或 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十二 俄 罗 斯 税 收 制 度 今 夕 谈
目录 2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税收制度
1. 1861年大改革前俄国 税收制度演进
(1)诸位财政大臣的税收政策
2. 1861年至十月革命前 俄国的税收制度
3.苏联时期的税收制 度
为缓解上述症状,财政大臣康克林提出:第一,采取措施,逐步消除通货膨胀和国 家外债,使国家财政摆脱困境。第二,使用各种方法来减轻纳税人负担,千方百计增 加国家收入的来源,避免其枯竭。
在尼古拉一世执政的第一年,康克林成功地通过缩减国家的财政开支,减少了财政 赤字这些政策使得国家财政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远远不能够满足国家在战争时期的 巨大开支,康克林回天乏术,最终只得辞职。
3.苏联时期的税收制得一世时期的税收制度
彼得终其一生的目标为扩张领土,因此,战争是伴随彼得一生的大事。为了筹集军 费,彼得效法西欧,在国内推行重商主义和税收改革。为了奖励输出,限制输入,彼 得采取种种措施限制西欧工商业同俄国竞争,鼓励俄国商人进行对外贸易。1724年 俄国颁布关税法,规定凡是在俄国能够生产的产品,一率上调关税税率。在输出方面, 奖励输出制成品,限制输出原材料。
十二 俄 罗 斯 税 收 制 度 今 夕 谈
目录 1 1861年前俄国税收制度发展
1. 1861年大改革前俄国 税收制度演进
2. 1861年至十月革命前 俄国的税收制度
3.苏联时期的税收制 度
4.俄罗斯税制改革的 措施
(3)亚历山大一世时期的税收制度
面对俄国的财政困境,亚历山大一世和他的财政大臣采取传统的财政方针,即通过 大量举借外债和大量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国务大臣斯佩兰斯基向亚历山大一世 提出关于税收制度改革、增加和改善收入来源、节约国家资金,停止发行纸币的财政 改革草案,并为此制定了一个详尽的《财政计划》。其中提出要缩减国家财政开支, 提高直接税和间接税等。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第四章俄罗斯PPT课件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第四章俄罗斯PPT课件
第四章 力求重振大国地位的俄罗斯
第四章 力求重振大国地位的俄罗斯
一、 二、俄罗斯经济与政治制度的转轨与发展 三、从 “一边倒”到确保大国地位的外 交
一、苏联的解体
(一)苏联解体过程概述 (二)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及影响
(三)苏联解体后的独联体
俄罗斯联邦脱胎于一个伟大的联盟国家——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俄罗斯经济转型的核心和关键——私有化
• 私有化——把公有财产转变为各种形式的私 有财产,其中以股份制为主的法人私有形式 居多。其最终目标,是要把以公有制为主体 的所有制结构改造成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 所有制结构,使社会制度变迁不可逆转。
3、俄罗斯经济转型完成与后果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 结构确立以及市场经济体系初步 形成为标志,俄罗斯完成了经济 转型。
1979年12月27日晚7时,苏 联出动十多万军队,入侵它的邻国 阿富汗 。这场侵略战争迫使几万 阿富汗人逃往邻国,全国人口的 1/3变成难民。长达9年的战争使 苏联耗费军费开支达200-400亿 美元,加剧了苏的经济危机。
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亲自访问波兰和 匈牙利,推动“和平演变”进程。
教皇回波兰,推动宗教狂热。
具体表现:
• (1)开始重视和加快独联体一体化的进程; • (2)着手修复同东欧国家的关系; • (3)进一步发展同亚洲及其他地区国家间
的关系;如同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4)积极倡导和推进世界多极化,反对建
立单极世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确保大国地位的全方位强势外交
案例
俄国总统普京与法国前总统 希拉克、德国前总理施罗德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 辞职。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 举行最后一次会议,确认了苏 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 和独联体的成立。

第七章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世界当代史)

第七章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世界当代史)

第七章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其外交战略莫斯科公国伊凡三世自称沙皇伊凡四世改革,接受西方文明领土扩张,北方战争查理十二叶卡特琳娜女皇十月革命斯大林赫鲁晓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第一节苏联的解体及其影响一、苏联解体与俄罗斯的再生1985年3月,苏共中央全会选举戈尔巴乔夫为新一代的党中央总书记,苏联历史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198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七大。

苏共当前的基本任务: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

经济方面,实现加速战略的“主要手段是科技进步和对社会生产力进行根本改革”,并要求在15年内使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

《个体劳动法》、《合资企业法》:从法律上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方法转向依靠经济方法。

《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应转向全面经济核算,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

政治体制改革1987年11月,戈尔巴乔夫在国内外同时发行《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该书系统论述了对改革和当今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标志着“新思维”理论正式出台。

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最充分地展现出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

改革的实质就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

新思维的核心就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即承认人类的生存。

“新思维”的内涵(一)活跃人的因素,建设为人服务的社会主义不活跃人的因素,即不考虑人、劳动集体、社会团体、不同社会集团的各种不同的利益,不依靠他们,不把他们吸引到积极的创造活动中来,就不可能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就不可能改变国内的环境。

(二)完善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只有通过始终如一地发展社会主义固有的民主形式,扩大自治,我们才可能在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前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觉的纪律。

只有通过民主和依靠民主,改革本身才有可能。

(三)扩大公开性应该对人民说真话,不要害怕自己的人民,公开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