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及其推广

合集下载

nesbitt不等式的推广与证明

nesbitt不等式的推广与证明

nesbitt不等式的推广与证明
nesbitt不等式的证明方法,高中阶段应该掌握的5种证明方法:
第一种:硬解
第二种:均值不等式
第三种:柯西不等式
第四种:排序不等式
第五种:琴生不等式
这5种证明方法比较来说,我觉得琴声不等式的解法体现出来了数学的美,当然,5种证明方法在高中阶段数学成绩好的同学都应该掌握。

第一种就是最普通的解法了,当然虽然说是硬解,其实上也不全是,因为三个式子结构相同,右边又是一个3的倍数,所以就想看能不能分别证明出每个式子都大于二分之一,这样子三个想加就大于二分之三了。

第二种均值不等式,我用的是6元的均值不等式,你也可以分别写出来,然后用3个二元的均值不等式。

第三种是柯西不等式,为什么要分别给每个式子乘以a,b,c,这个原因是为了凑出来一次的,不乘那个a,b,c的话,写出来之后是二分之一次,次数就不对。

第四种是排序不等式,一个很强大的不等式,这个就不多说。

第五种是琴声不等式,这个主要原因是注意到下面和上面的分母全部不一样,所以就想凑成一样的,凑出来之后发现是个上凸的函数,所以就想到了琴生不等式。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总结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总结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总结不等式证明在数学研究、数学建模以及各种工程问题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同时,不等式证明也是各种数学竞赛中的重头戏。

本文将总结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不等式证明的思路和套路。

一、基本方法1. 套路化:对于一些经典不等式如柯西不等式等,可以先了解它的证明方法,将其归纳总结出来,然后通过类比去证明其他不等式。

2. 变形:对于一个不等式,可以通过一些代数变形,将其转换为其他形式,更容易被证明出来。

如将两个不等式的左侧相乘,右侧相乘,再相减,得到新的不等式。

或者将一个不等式的左右两侧都平方,再相减,也可以得到新的不等式。

3. 等价转换:将不等式转化为等价形式,然后再利用已有的定理进行证明。

如将一个不等式的等号两侧同时加上一个数,就可以转化为另一个不等式,然后再进行证明。

4. 递推:递推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它可以将一个复杂的不等式转化为一个比较简单的不等式,然后通过多次递推证明出原不等式。

递推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递推式和一个初始条件。

二、基本策略1. 二分法:二分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策略,它将一个不等式的左右两侧分别处理,然后比较两侧的大小关系得到证明的结论。

2. 置换对称法:置换对称法指的是将一组变量按照一定的置换方式进行对称化,然后证明得到不等式后,再通过恢复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原始不等式。

3. 大杀器策略:大杀器策略指的是使用一些已知的定理和公式来证明不等式。

如柯西不等式、阿贝尔不等式、托肯不等式等,这些定理都是不等式证明中比较重要的工具。

4. 分段讨论法:分段讨论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策略,适用于证明一些具有特定性质的不等式。

它将不等式的变量进行合理的分段,然后分别证明每个分段中的不等式。

三、小结总的来说,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和策略都比较常用和灵活,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灵活运用。

同时,在证明不等式之前,需要对不等式的基本定义和定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掌握,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理论工具进行证明。

不等式与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与推广积分应用

不等式与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与推广积分应用

不等式与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与推广积分应用不等式与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与推广在数学中,不等式是一种数学语句,用于比较两个量的大小关系。

而绝对值不等式则是一种特殊的不等式形式,主要用于研究绝对值的性质。

本文将探讨不等式与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并展示它们在积分应用中的推广。

一、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不等式的证明是数学推理的重要部分,通常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证明方法。

1.1. 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常见的证明方法。

我们通过推导和运算,利用已知条件和逻辑推理推导出不等式的结论。

例如,对于形如a > b的不等式,我们可以令c = a - b,然后通过运算得到c > 0的结果,证明a > b。

1.2. 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通过假设不等式的反面,然后证明其矛盾来得出结论的方法。

假设不等式的反面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不等式是正确的。

例如,对于形如a > b的不等式,我们可以假设a≤ b,然后通过运算得到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a > b。

1.3.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证明关于整数的不等式的有效方法。

它包括两个步骤:首先证明当n = 1时不等式成立,然后假设对于任意n,不等式都成立,再证明对于n + 1时不等式也成立。

通过这种递推的方式,可以证明不等式对于所有整数都成立。

二、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绝对值不等式是一类特殊的不等式,其中含有绝对值符号。

在证明绝对值不等式时,我们通常利用绝对值的性质进行推导。

2.1. 基于定义的证明绝对值不等式的定义是:|a| ≤ b等价于 -b ≤ a ≤ b。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义,根据不等式的特点进行推导,来证明绝对值不等式的成立。

2.2. 基于绝对值性质的证明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可加性、三角不等式等性质,我们可以将这些性质应用于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中。

例如,对于形如|a - b| ≥ c的不等式,我们可以利用绝对值的可加性和基本不等式来推导出结果。

三、不等式与绝对值不等式的推广积分应用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在积分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柯西不等式各种形式的证明及其应用

柯西不等式各种形式的证明及其应用

柯西不等式各种形式的证明及其应用柯西不等式是由大数学家柯西(Cauchy)在研究数学分析中的“流数”问题时得到的。

但从历史的角度讲,该不等式应当称为Cauchy-Buniakowsky-Schwarz 不等式,因为,正是后两位数学家彼此独立地在积分学中推而广之,才将这一不等式应用到近乎完善的地步。

柯西不等式非常重要,灵活巧妙地应用它,可以使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柯西不等式在证明不等式、解三角形、求函数最值、解方程等问题的方面得到应用。

一、柯西不等式的各种形式及其证明 二维形式在一般形式中,12122,,,,n a a a b b c b d =====令,得二维形式()()()22222bd ac d c b a+≥++等号成立条件:()d c b a bc ad //== 扩展:()()()222222222123123112233nn n n a a a a bb b b a b a b a b a b +++⋅⋅⋅++++⋅⋅⋅+≥+++⋅⋅⋅+等号成立条件:1122000::::,1,2,3,,i i i i n n i i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i n ==⎛⎫==⋅⋅⋅= ⎪=⋅⋅⋅⎝⎭当或时,和都等于,不考虑二维形式的证明:()()()()()()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0=ab c d a b c d R a c b d a d b c a c abcd b d a d abcd b c ac bd ad bc ac bd ad bc ad bc ++∈=+++=+++-+=++-≥+-=等号在且仅在即时成立三角形式ad bc≥=等号成立条件:三角形式的证明:222111n nn k k k k k k k a b a b ===⎛⎫≥ ⎪⎝⎭∑∑∑()()22222222222222222-2a b c d a b c d ac bd a ac c b bd d a c b d =++++≥+++++≥-+++=-+- 注:表示绝对值向量形式()()()()123123=,,,,,,,,2=n n a a a a b b b b n N n R αβαβαββαλβλ≥⋅⋅⋅⋅=⋅⋅⋅∈≥∈,等号成立条件:为零向量,或向量形式的证明:()()123123112233112233=,,,,,,,,,cos ,,cos ,1n n n n n n m a a a a n b b b b m n a b a b a b a b m n m nm nm n a b a b a b a b =⋅=++++==≤∴++++≤令一般形式211212⎪⎭⎫ ⎝⎛≥∑∑∑===nk k k n k k nk kb a b a 1122:::n n i i a b a b a b a b ==⋅⋅⋅=等号成立条件:,或 、均为零。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用换元法证明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新元的 约束条件及整体置换策略. 主要是三角换元和均值换元。
x2
例7(1)设

y2
1, 求x
y的最大值,
16 9
并求此时的x, y值。 三角换元
(2)设 x, y R,且 x2 y 2 1,
求证:| x2 2xy y 2 | 2 ;
(1)设 x r sin, y r cos,且 | r | 1
证明:∵ a, b 是正数,且 a b , ∴要证 aabb abba ,只要证 lg (aabb ) lg(abba ) ,
只要证 a lg a b lgb b lg a a lgb .
(a lg a b lg b) (b lg a a lg b) = (a b)(lg a lg b)
= (a2 b2 )(a b) = (a b)(a b)2
∵ a,b 是正数,且 a b ,∴ a b 0, (a b)2 >0
∴ (a3 b3 ) (a2b ab2 ) >0,∴ a3 b3 a2b ab2
注: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也是 最重要的方法,另外,有时还可作商比较.
当且仅当(a b)(b c)≥0 时,等号成立.
四.反证法:
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 引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 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正难则反)
例、已知 f (x) x2 px q,求证:
1
| f (1) |,| f (2) |,| f (3)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
求证:已知a, b, c R+,求证 :书P25页2(2)

一些不等式的证明及推广【开题报告】

一些不等式的证明及推广【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数学与应用数学一些不等式的证明及推广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柯西不等式是著名的不等式之一,且不失为至善至美的重要不等式。

它不仅是数学分析的重要工具,还和物理学中的矢量、高等数学中的内积空间、赋范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柯西不等式是由大数学家柯西(Cauchy)在研究数学分析中的“流数”问题时得到的。

但从历史的角度讲,该不等式应当称为Cauchy-Buniakowsky-Schwarz不等式,正是后两位数学家彼此独立地在积分学中推而广之,才将这一不等式应用到近乎完善的地步。

柯西不等式非常重要,适当、巧妙地引入柯西不等式,可以简化解题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柯西不等式在初等数学、微分方程和泛函分析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再加上本身有着优美的对称形式、简洁的统一证法和命题间的内在联系,关于它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此促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柯西不等式的各种形式及它的应用。

闵可夫斯基不等式是由闵可夫斯基(Minkowski)于1896年证明的,它的出现对于促进泛函空间理论的飞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1881年法国大奖中,闵可夫斯基深入钻研了高斯、狄利克雷和爱因斯坦等人的论著。

因为高斯曾在研究把一个整数分解为三个平方数之和时用了二元二次型的性质,闵可夫斯基根据前人的工作发现:把一个整数分解为五个平方数之和的方法与四元二次型有关。

由此,他深入研究了n元二次型,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样一来,上述问题就很容易从更一般的理论中得出,闵可夫斯基交给法国科学院的论文长达140页,远远超出了原题的范围。

闵可夫斯基此后继续研究n元二次型的理论。

他透过三个不变量刻画了有理系数二次型有理系数线性变换下的等价性,完成了实系数正定二次型的约化理论,现称“Minkowski约化理论”。

当闵可夫斯基用几何方法研究n 元二次型的约化问题时,他获得了十分精彩而清晰的结果。

不等式的几种证明方法及其应用

不等式的几种证明方法及其应用

不等式的几种证明方法及其应用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证法有初等数学中的综合法、分析法、比较法和数学归纳法等,高等数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等方法.本文将对其中一些典型证法给出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并以例题的形式展示这些方法的应用.1 利用构造法证明不等式“所谓构造思想方法就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为完成从条件向结论的转化,利用数学问题的特殊性设计一个新的关系结构系统,找到解决原问题的具体方法.利用构造思想方法不是直接解决原问题,而是构造与原问题相关或等价的新问题.”)52](1[P 在证明不等式的问题中,构造思想方法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1 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构造函数指根据所给不等式的特征,巧妙地构造适当的函数,然后利用一元二次函数的判别式或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等来证明不等式.1.1.1 利用判别式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不等式中,若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能与一元二次函数有关或能通过等价形式转化为一元二次函数的,都可考虑使用判别式法.例1 设R z y x ∈,,,证明0)(322≥+++++z y x z y xy x 成立. 解 令22233)3()(z yz y x z y x x f +++++=为x 的二次函数. 由2222)(3)33(4)3(z y z yz y z y +-=++-+=∆知0≤∆,所以0)(≥x f . 故0)(322≥+++++z y x z y xy x 恒成立.对于某些不等式,若能根据题设条件和结论,结合判别式的结构特征,通过构造二项平方和函数)(x f =(11b x a -)2+(x a 2-22)b +…+2)(n n b x a -,由0)(≥x f 得出0≤∆,从而即可得出所需证的不等式.例2 设+∈R d c b a ,,,,且1=+++d c b a ,求证614141414<+++++++d c b a )18](2[P .证明 令)(x f =(x a 14+-1)2+(114-+x b )2+)114(-+x c 2+)114(-+x d 2=4)14141414(282++++++++-x d c b a x (因为1=+++d c b a ).由0)(≥x f 得0≤∆ 即0128)14141414(42≤-+++++++d c b a .所以62414141414<≤+++++++d c b a .1.1.2 利用函数有界性若题设中给出了所证不等式中各个变量的变化范围,可考虑利用函数的有界性来证明,具体做法是将所证不等式视为某个变量的函数.例3 设,1,1,1<<<c b a 求证1->++ca bc ab )18](2[P . 证明 令1)()(+++=ac x c a x f 为x 的一次函数. 因为,1,1<<c a 所以0)1)(1(1)1(>++=+++=c a ac c a f ,0)1)(1(1)()1(>--=+++-=-c a ac c a f .即∀)1,1(-∈x ,恒有0)(>x f .又因为)1,1(-∈b ,所以0)(>b f , 即01>+++ca bc ab . 1.1.3 利用函数单调性在某些问题中,若各种式子出现统一的结构,这时可根据这种结构构造函数,把各种式子看作同一函数在不同点的函数值,再由函数的单调性使问题得到解决.例4 求证121212121111n n n na a a a aa a a a a a a +++≤++++++++++)53](1[P .分析 通过观察可发现式中各项的结构均相似于式子M M +1,于是构造函数xxx f +=1)()0(≥x .证明 构造函数xxx f +=1)( )0(≥x . 因为0)1(1)(2'>+=x x f , 所以)(x f 在),0[+∞上严格递增.令n a a a x +++= 211,n a a a x +++= 212. 因为21x x ≤,所以)()(21x f x f ≤. 所以≤+++++++nn a a a a a a 21211nn a a a a a a +++++++ 21211=+++++na a a a 2111++++++ n a a a a 2121nna a a a ++++ 211nna a a a a a ++++++≤1112211 .1.1.4 利用函数奇偶性 例5 求证221xx x <-)0(≠x .证明 设)(x f 221x x x --=,对)(x f 进行整理得)(x f )21(2)21(xx x -+=, )(x f -=)21(2)21(xx x ---+-=)12(2)12(-+-x x x =)21(2)21(x x x -+=)(x f , 所以)(x f 是偶函数.当0>x 时,12>x ,所以021<-x,所以0)(<x f . 由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知,当0<x 时,0)(<x f . 即 当0≠x 时,恒有0)(<x f ,即221xx x <- )0(≠x . 注意 由以上几种情况可以看出,如何构造适当的函数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来证明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1.2 构造几何图形证明不等式构造几何图形,就是把题中的元素用一些点或线来取代,使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得以在图中表现出来,然后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或几何知识来寻求问题的解答.一般是在问题的条件中数量关系有明显的几何意义,或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与几何形(体)建立联系时宜采用此方法.)52](1[P 这种方法十分巧妙且有效,它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下面将具体介绍用几何法证明不等式的几种途径:1.2.1 构造三角形)1](3[P例6 已知z y x ,,为正数,求证22y xy x +++22z xz x ++>22z yz y ++.分析 注意到︒-+=++120cos 22222xy y x y xy x ,于是22y xy x ++可看作是以y x ,为两边,夹角为︒120的三角形的第三边,由此,易得出下面的证明:证 如图1 ,在BC A ∆内取一点O ,分别连接OC OB OA ,,,使图1B︒=∠=∠=∠120COA BOC AOB ,z OC y OB x OA ===,,则22y xy x AB ++=,22z xz x AC ++=,22z yz y BC ++=.由BC AC AB >+, 即得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注 该题可做如下推广:已知z y x ,,为正数,πα<<0,πβ<<0,πγ<<0,且πγβα2=++,求证++-22cos 2y xy x α>+-22cos 2z xz x β22cos 2z yz y +-γ,令γβα,,为满足条件的特殊角可设计出一系列的不等式.例7 已知正数k n m c b a ,,,,,满足p k c n b m a =+=+=+,求证2p cm bk an <++. 证明 如图2,构造边长为p 的正三角形ABC ,在边BC AB ,,上依次截取 n FA b CF k EC c BE m DB a AD ======,,,,,.因为ABC FEC DBE ADF S S S S ∆∆∆∆<++所以243434343p bk cm an <++, 即2p cm bk an <++. 1.2.2 构造正方形)1](3[P例8 已知+∈R x ,d c b a ,,,均是小于x 的正数,求证+-+22)(b x a +-+22)(c x b +-+22)(d x c x a x d 4)(22<-+.分析 观察不等式的左边各式,易联想到用勾股定理,每个式子代表一直角三角形的一斜边,且)()()()(d x d c x c b x b a x a -+=-+=-+=-+,所以可构造边长为x 的正方形.证明 如图3,构造边长为x 的正方形ABCD ,在边DA CD BC AB ,,,上 依次截取,a AE =,a x EB -=,d BF =c CG d x FC =-=,,b DHc x GD =-=,,b x HA -=.则四边形EFGH 的周长为+-+22)(b x a +-+22)(c x b +-+22)(d x c 22)(a x d -+.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四边形EFGH 的周长小于正方形ABCD 的周长, 从而命题得证.1.2.3 构造矩形图2x-c 图3例9 已知z y x ,,为正数,证明))((z y y x yz xy ++≤+.分析 两个数的乘积,可看作以这两个数为边长的矩形的面积,也可以看成以这两个数为直角边长的三角形面积的两倍.证明 如图4 ,造矩形ABCD ,使,y CD AB ==,x BE =,z EC =设α=∠AED .由AED ECD ABE ABCD S S S S ∆∆∆++=矩形知 =+)(z x y ++yz xy 2121αsin ))((21z y y x ++. 化简得αsin ))((z y y x yz xy ++=+.因为1sin 0≤<α,所以))((z y y x yz xy ++≤+(当且仅当︒=90α时,等号成立).1.2.4 构造三棱锥例10 设,0,0,0>>>z y x 求证22y xy x +->+-+22z yz y 22x zx z +-)129](4[P .分析 注意到22y xy x +-︒-+=60cos 222xy y x ,可以表示以y x ,为边, 夹角为︒60的三角形的第三边,同理22z yz y +-,22x zx z +-也有类似意义.证明 如图5,构造顶点为O 的四面体ABC O -,使︒=∠=∠=∠60AOC BOC AOB ,z OC y OB x OA ===,,,则有22y xy x AB +-=,22z yz y BC +-=,22x xz z AC +-=.在ABC ∆中AC BC AB >+,即得原不等式成立.注 该题还可做如下推广:已知z y x ,,为正数,,0πα<<,0πβ<<πγ<<0时πγβα20<++<且,βαγβα+<<-求证22cos 2y xy x +-α+22cos 2z xz x +-β>22cos 2z yz y +-γ.例10便是当︒===60γβα时的特殊情况.1.3 构造对偶式证明不等式对偶思想是根据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二重性,巧妙地构造对偶数列,从而将问题解决的一种思想.⌒ADCBE y x +图4图5OAC例11 求证1212124321+<-⨯⨯⨯n nn .分析 令=P nn 2124321-⨯⨯⨯ ,由于P 中分子为奇数、分母为偶数,则由奇数的对偶数为偶数可构造出关于P 的一个对偶式Q ,1225432+⨯⨯⨯=n nQ .证明 设=P n n 2124321-⨯⨯⨯ ,构造P 的对偶式Q ,1225432+⨯⨯⨯=n nQ .因为Q P <<0,所以=<PQ P 2)2124321(n n -⨯⨯⨯ 121)1225432(+=+⨯⨯⨯n n n .所以121+<n P ,即原不等式成立.注 构造对偶式的途径很多,本题是利用奇偶性来构造对偶式,此外,还可利用倒数关系、相反关系、对称性关系等来构造对偶式.1.4 构造数列证明不等式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证明,当问题无法从正面入手时,可考虑将它转化为数列,然后利用数列的单调性来证明.例12 求证:不等式!21n n ≤-,对任何正整数n 都成立)55](1[P .分析 不等式可变形为,1!21≤-n n n 是正整数,所以可构造数列{},n a 其中1,!211==-a n a n n ,则只需证1a a n ≤即可.对于任意正整数n ,=-+=--+!2)!1(211n n a a n n n n 0)!1(2)1()!1()1(2211≤+-=++---n n n n n n n , 所以{}n a 是递减数列.所以1a a n ≤,即原命题成立.1.5 构造向量证明不等式向量由于其自身的形与数兼备的特性,使得它成了数形结合的桥梁,也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有利工具.对于某些不等式的证明,若能借助向量模的意义、数量积的性质等,可使不等式得到较易的证明.1.5.1 利用向量模的性质 例13 已知,,,,R d c b a ∈求证++++2222c b b a 2222a d d c +++)(2d c b a +++≥.证明 在原点为O 的直角坐标系内取四个点:()(),,,,c b b a B b a A ++(),,d c b c b a C ++++(),,a d c b d c b a D ++++++则原问题可转化为+,该不等式显然成立.1.5.2 利用向量的几何特征例14 设{}n a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n S 是前n 项和,求证)31](5[12.022.02.0log 2log log P n n n S S S ++>+. 分析 可将上述不等式转化为,212++<⋅n n n S S S 构造向量,用平行四边形的几何特征来证明.证明 设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如图6,构造向量(),,11a a OA =(),,1n n qS qS OB +=()()12111,,+++=++=n n n n S S qS a qS a OC ,则OB OA OC +=,故B C A O ,,,构成平行四边形.由于OB OA ,在对角线OC 的两侧,所以斜率OB OA k k ,中必有一个大于OC k ,另一个小于OC k .因为{}n a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所以OA n n OC k S S k =<=++121, 所以OC OB k k <, 即<+1n n S S 21++n n S S . 所以212++<⋅n n n S S S . 此外,还可以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证明不等式,一般是根据向量的数量积公式θb a =⋅找出不等关系,如b a ≤⋅≤等,然后利用不等关系证明不等式,在此对这种方法不再举例说明.综上所述,利用构造思想证明不等式时,需对题目进行全面分析,抓住可构造的因素,并借助于与之相关的知识,构造出所求问题的具体形式或是与之等价的新问题,通过解决所构造的问题使原问题获得解决.就构造的对象来说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这就需要我们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将问题解决.2 利用换元法证明不等式换元法是数学解题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换元的目的是通过换元达到减元,或通过换元得到熟悉的问题形式.换元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图6O xyABC2.1 三角换元法例15 已知,122≤+y x 求证2222≤-+y xy x .证明 设θθsin ,cos r y r x ==()10≤≤r ,则=-+222y xy x θθθθ22222sin sin cos 2cos r r r -+θθθ222sin 2sin cos -+=r224sin 22sin 2cos 222≤≤⎪⎭⎫ ⎝⎛+=+=r r r πθθθ.注 这种方法一般是已知条件在结构上与三角公式相似时宜采用.若题设为,12=+y x 可设;sin 2,cos θθ==y x 题设为,122=-y x 可设θθtan ,sec ==y x 等.2.2 均值换元法例16 设,1,,,=++∈z y x R z y x 求证31222≥++z y x )12](2[P .证明 设,31α+=x ,31β+=y ,31γ+=z 其中0=++γβα 则 =++222z y x ++2)31(α++2)31(β=+2)31(γ31)(231222≥++++++γβαγβα(当且仅当γβα==时取等号).2.3 增量换元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对称式(任意互换两个字母顺序,代数式不变)和给定字母顺序的不等式的证明.例17 已知,0>>y x 求证 yx y x -<-)55](6[P .证明 由,0>>y x 可令t y x += )0(>t . 因为2)(2t y yt t y t y +=++<+, 所以t y t y +<+, 即y x y x -<-.总之,证明不等式时适当的引进换元,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解题思路,但具体使用何种代换,则因题而异,总的目的是化繁为简.3 利用概率方法证明不等式)51](7[P利用概率方法证明不等式,主要是根据实际问题,构造适当的概率模型,然后利用有关结论解决实际问题.3.1利用概率的性质:对任意事件A ,1)(0≤≤A P ,证明不等式例18 证明若,10,10≤≤≤≤b a 则1+≤+≤ab b a ab .分析 由,10,10≤≤≤≤b a 可把a 看做事件A 发生的概率,b 看做事件B 发生的概率. 证明 设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且,)(,)(b B P a A P ==则ab b a B A P B P A P B A P -+=-+=)()()()( .因为,1)(0≤≤B A P 所以10≤-+≤ab b a ,所以1+≤+≤ab b a ab .3.2 利用Cauchy-Schwarz 不等式:2))((ξηE ≤22ηξE E 例19 设0>i a ,0>i b ,,2,1=i …n ,, 则 21)(∑=ni i i b a ≤))((1212∑∑==ni in i i ba .证明 设随机变量ξηηξ,,满足下列要求ξ概率分布:P (ξ=i a )=n 1(n i ,,2,1 =),η概率分布:P (η=i b )=n1(n i ,,2,1 =),ξη概率分布:⎪⎩⎪⎨⎧≠=== )(0)(1)(j i j i nb a P j i ξη, 则 2ξE =∑=n i i a n 121,2ηE =∑=n i i b n 121,)(ξηE =∑=n i i i b a n 11.由2))((ξηE ≤22ηξE E 得 212)(1∑=n i i i b a n ≤)1)(1(1212∑∑==n i i n i i b n a n .即 21)(∑=ni i i b a ≤))((1212∑∑==ni in i i ba .用概率证明不等式比较新颖,开辟了证明不等式的又一途径.但该法用起来不太容易,因为读者必须对概率这部分知识熟悉掌握,才能选择适当的结论加以利用,因此对这种方法只做简单了解即可.4 用微分方法证明不等式在高等数学中我们接触了微分, 用微分方法讨论不等式,为不等式证明方法开辟了新的视野. 4.1利用微分中值定理微分中值定理包括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泰勒定理,下面仅给出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泰勒定理的应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120](8[P 若函数)(x f 在[]b a ,上连续,()b a ,内可导,则在()b a ,内至少存在一点ξ,使得)('ξf =ab a f b f --)()(.例20 已知0>b ,求证b b bb<<+arctan 12. 证明 函数x arctan 在[]b ,0上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条件,所以有b arctan -0arctan =)0()(arctan '-=b x x ξ=21ξ+b,),0(b ∈ξ. 而b bx b <+<+2211ξ, 故原不等式成立.泰勒定理)138](8[P 若函数)(x f 在[]b a , 上有直至n 阶的连续导数,在()b a ,内存在()1+n 阶导函数,则对任意给定的0,x x ()b a ,∈,使得10)1(00)(200''00'0)()!1()()(!)()(!2)())(()()(++-++-++-+-+=n n nn x x n f x x n x f x x x f x x x f x f x f ξ 该式又称为带有拉格朗日余项的泰勒公式.例21 设函数)(x f 在[]b a ,上二阶可导,且M x f ≤)('',,1,0)2(=-=+a b ba f 试证 4)()(M b f a f ≤+)69](9[P .证明 将函数)(x f 在点20ba x +=展成二阶泰勒公式 ++-+++=)2)(2()2()('b a x b a f b a f x f 2'')2)((21b a x f +-ξ=)2)(2('ba xb a f +-++2'')2)((21b a x f +-ξ. 将b a x ,=代入上式得)21)(2()('b a f a f +-=+)(811''ξf ,)(81)21)(2(')(2''ξf b a f b f ++=. 相加得))()((81)()(2''1''ξξf f b f a f +=+. 取绝对值得))()((81)()(2''1''ξξf f b f a f +≤+≤4M .4.2 利用极值例22 设12ln ->a 为任一常数,求证xeax x <+-122()0>x )188](10[P .证明 原问题可转化为求证012)(2>-+-=ax x e x f x)0(>x .因为0)0(=f ,所以只需证022)('>+-=a x e x f x.由02)(''=-=xe xf 得)('x f 的稳定点2ln =x .当2ln <x 时,0)(''<x f . 当2ln >x 时,0)(''>x f . 所以 02)2ln 1(222ln 22)2(ln )(min ''>+-=+-==>a a f x f x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4.3 利用函数的凹凸性定义)193](10[P )(x f 在区间I 上有定义,)(x f 称为I 上的凸(凹)函数,当且仅当:21,x x ∀∈I ,有)2(21x x f +≤2)()(21x f x f + ()2(21x x f +≥2)()(21x f x f +). 推论)201](10[P 若)(x f 在区间I 上有二阶导数,则)(x f 在I 上为凸(凹)函数的充要条件是:0)(''≥x f (0)(''≤x f ).例23 证明na a a n +++ 21≥n n a a a 21 ),,2,1,0(n i a i =>)125](11[P .证明 令,ln )(x x f =则01)(,1)(2'''<-==xx f x x f ,所以 x x f ln )(=在()+∞,0上是凹函数,对),0(,,,21+∞∈n a a a 有)ln ln (ln 1ln 2121n n a a a nn a a a +++≥⎪⎭⎫ ⎝⎛+++ ,所以na a a n +++ 21≥nn a a a 21.例24 对任意实数,,b a 有)(212b ab a e e e+≤+)80](12[P .证明 设xe xf =)(,则),(,0)(''+∞-∞∈>=x e x f x,所以)(x f 为),(+∞-∞上凸函数.从而对b x a x ==21,有2)()()2(b f a f b a f +≤+. 即)(212b ab a e e e+≤+. 5 利用几个著名的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5.1 均值不等式)133](4[P定理 1 设n a a a ,,,21 是n 个正数,则)()()()(n Q n A n G n H ≤≤≤称为均值不等式,其中,111)(21na a a nn H +++=,)(21n n a a a n G =,)(21na a a n A n+++=na a a n Q n22221)(+++=分别称为n a a a ,,,21 的调和平均值,几何平均值,算术平均值,均方根平均值.例25 已知,10<<a ,02=+y x 求证812log )(log +≤+a yx a a a . 证明 由,10<<a ,0,0>>yxa a 有y x y x y x a a a a a +=⋅≥+22,从而得22log )2(log )(log yx a a a a y x a y x a ++=≤++, 故现在只需证812≤+y x 或 41≤+y x 即可. 而4141)21(22≤+--=-=+x x x y x (当21=x 时取等号),所以812log )(log +≤+a yx a a a .5.2 Cauchy 不等式 定理2)135](4[P 设),,2,1(,n i R b a i i =∈,则∑∑∑===≥⋅n i ni i i ni ii b a ba 121122,)(当且仅当nn a b a b a b === 2211时等号成立. 例26 证明三角不等式 2112)(⎥⎦⎤⎢⎣⎡+∑=ni i i b a ≤2112⎪⎭⎫ ⎝⎛∑=ni i a +2112⎪⎭⎫ ⎝⎛∑=ni i b )33](12[P .证明 因为∑=+ni i ib a12)(=∑=+ni i i i a b a 1)(+∑=+ni i i i b b a 1)(根据Cauchy 不等式,可得∑=+ni i i ia b a1)(≤211212)(⎥⎦⎤⎢⎣⎡+∑∑==ni i n i i i a b a . (1)∑=+ni i i i b b a 1)(≤211212)(⎥⎦⎤⎢⎣⎡+∑∑==ni i ni i ib b a . (2) 把(1)(2)两个式子相加,再除以2112)(⎥⎦⎤⎢⎣⎡+∑=ni i i b a ,即得原式成立.5.3 Schwarz 不等式Cauchy 不等式的积分形式称为Schwarz 不等式. 定理3)271](10[P )(),(x g x f 在[]b a ,上可积,则⎰⎰⎰≤b ababadx x g dx x f dx x g x f .)()())()((222若)(),(x g x f 在[]b a ,上连续,其中等号当且仅当存在常数βα,,使得)()(x g x f βα≡时成立(βα,不同时为零).例27 已知)(x f 在[]b a ,上连续,,1)(=⎰badx x f k 为任意实数,求证2)cos )((⎰bakxdx x f 1)sin )((2≤+⎰b akxdx x f )272](10[P .证明 上式左端应用Schwarz 不等式得2)cos )((⎰bakxdx x f 2)cos )(()(⎥⎦⎤⎢⎣⎡=⎰badx kx x f x f⎰⎰⋅≤babakxdx x f dx x f 2cos )()(⎰=bakxdx x f 2cos )(. (1)同理2)sin )((⎰bakxdx x f ⎰≤bakxdx x f 2sin )(. (2)由(1)+(2)即得原不等式成立. 5.4 利用W.H.Young 不等式 定理4)288](10[P 设)(x f 单调递增,在),0[+∞上连续,,0)0(=f )(,0,1x fb a ->表示)(x f 的反函数,则⎰⎰-+≤bady y f dx x f ab 010,)()(其中等号当且仅当b a f =)(时成立.例28 设,0,>b a ,1>p ,111=+qp 试证q b p a ab q p +≤)290](10[P .证明 因为,1>p 所以1)(-=p xx f 单调递增且连续 (当0≥x 时),1111)(---==q p y yy f )111(-=-q p . 应用W.H.Young 不等式有 qb p a dy y f dx x f ab qp ba+=+≤⎰⎰-01)()(.。

高中数学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高中数学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a=b=c
时,等
号成立.即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 不小于 它们的几何平均.
(2)基本不等式的推广 对于 n 个正数 a1,a2,…,an,它们的算术平均 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即
a1 a2 n an

n
a1a2
an ,当且仅当
a1=a2=…=an
时,等号成立.
对点自测
1.要证明 29 + 31 >2 5 ,可选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中最合理的是 (
.
解析:由
1 1 < <0 可得 b<a<0, a b
从而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a2 a 2 2ab b 2 (a b)2 对于④, -(2a-b)= = <0, b b b
即④正确.
答案:②③④
5.已知三个互不相等的正数 a,b,c 满足 abc=1.试证明:
a + b+ c<
1 1 1 + + . a b c
第 2节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最新考纲
通过一些简单问题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 析法
Page
2
知识链条完善 考点专项突破 解题规范夯实
知识链条完善
知识梳理
1.比较法
a 1 b
把散落的知识连起来
方法
作差法
原理
a-b>0⇔a>b
a 1 b
作商法
⇔a>b(a>0,b>0)
2.综合法与分析法 (1)综合法:从 已知条件 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性质等,经过一 系列的 推理 、论证而得出命题成立.
作差比较法. (2)当被证的不等式两边含有幂式或指数式或乘积式时,一般使用作商

一道不等式的推广及证明

一道不等式的推广及证明

一道不等式的推广及证明
推广不等式与证明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推广不等式一般是通过一系列的不等式组合而成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谢尔宾斯基不等式”,它被认为是现代初等数学计算方法中一个重要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推广谢尔宾斯基不等式并对其证明。

谢尔宾斯基不等式是由俄国数学家莫里斯·谢尔宾斯基在会议世纪会议年代提出的,其中包括以下两个不等式:
a + b≤(a+b)2/2
b2≤2ab
谢尔宾斯基不等式被用于分析不同程度的不等式,因此可以将其扩展到更多不等式。

首先,可以将前面的不等式组合起来形成新的不等式:
a + b≤(a+b)2/2+2ab
然后,可以用谢尔宾斯基不等式的基本原理来证明它的正确性。

令x = a + b,则上式可重写为:
x≤x2/2+2ax
让y=2a,则可将该不等式重写为:
x≤x2/2+xy
根据谢尔宾斯基不等式的基本原理,当y≤x时,
x2/2+xy≤x*x/2,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当y≤x时,x≤x2/2+xy 成立
完成推广后,可以使用谢尔宾斯基不等式来证明上面得出的结论。

首先,可以将不等式改写为:
x−y≤x2/2
按照谢尔宾斯基不等式可以得出结论:
x≤(x−y)2/2 成立
由于x - y < x就是我们所假设的前提,因此上式等式也一定成
立。

所以,可以对我们的推广结论进行证明。

本文讲述了如何推广谢尔宾斯基不等式,并证明其正确性。

通过推广谢尔宾斯基不等式,可以得出一系列新的不等式,并且可以通过谢尔宾斯基不等式的基本原理来证明这些不等式的正确性。

导数证明不等式的几个方法

导数证明不等式的几个方法

导数证明不等式的几个方法在高等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种方法来证明不等式。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导数。

导数是用来描述函数变化率的概念,因此可以很好地用来证明不等式。

本文将介绍几种使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一、利用导数的正负性来证明不等式这种方法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假设我们要证明一个函数f(x)在一个区间上大于等于0,我们可以先求出函数f(x)的导数f'(x),然后根据f'(x)的正负性来判断f(x)的增减情况。

如果f'(x)大于等于0,则说明f(x)在整个区间上是递增的;如果f'(x)小于等于0,则说明f(x)在整个区间上是递减的。

根据递增或递减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f(x)大于等于0的结论。

例如,我们要证明函数f(x)=x^2在区间[0,∞)上大于等于0。

首先求出f(x)的导数f'(x)=2x。

然后我们发现在整个区间上,f'(x)大于等于0,说明f(x)是递增的。

由于f(0)=0,因此可以得出f(x)大于等于0的结论。

二、利用导数的单调性来证明不等式这种方法是一种延伸和推广。

与前一种方法类似,我们可以根据导数的单调性来判断函数f(x)的增减情况。

如果f'(x)在一个区间上是递增的,那么f(x)在该区间上是凸的;如果f'(x)在一个区间上是递减的,那么f(x)在该区间上是凹的。

利用这个性质,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例如,如果我们要证明一个凸函数在一个区间上大于等于一个常数c,那么只需要证明在这个区间的两个端点上的函数值大于等于c,同时导数在这个区间上是递增的。

三、利用导数的极值来证明不等式这种方法利用了导数的极值特性。

如果一个函数f(x)在一些点x0处的导数为0,并且在这个点的左右两侧的导数符号发生了改变,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x0处取得极值。

如果f(x)在x0处取得最大值,那么在这个点的左侧函数值都小于等于f(x0),而在这个点的右侧函数值都大于等于f(x0);反之,如果f(x)在x0处取得最小值,那么在这个点的左侧函数值都大于等于f(x0),而在这个点的右侧函数值都小于等于f(x0)。

高中数学不等式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

高中数学不等式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

证明:由变形公式③, a2 b 2+b 2 c2+c2 a 2≥ ab·bc+bc · ca+ca· ab=abc(b+c+a),当且仅
当 a=b=c 时等号成立。
3. 分析法
2
分 析 法 也 是 证 明 不 等 式 的 一 种 基 本 方 法 , 模 式 为 : 欲 证 A B, 若 已 知
B C1 C2 …… I ,( I 为一个真命题,可以是 A,也可以是另一已知成立的真命题) , 则命题得证。 分析法的证题思路和综合法正好相反, 是一步步寻找结论成立的条件。 它的优
证明:∵( 2x 4+1)- x 2( 2x+1 ) =2x4+1-2x 3-x 2=2x 3 (x-1 )- ( x2 –1)=( x-1) [2x 3 –x-1]
=( x-1 )[2x 3 –2x+x-1]=

x-1

[2x

2
x
–1)
+

x-1

]
=

x-1
) 2( 2x
2
+2x+1

=( x-1 ) 2[x 2 +( x+1 )2 ] ≥ 0.
证明:∵(
a2+b2)
-[2

2a-b)-5]=
a
22
+b
-4a+2b+5
= a2-4a +4+b 2+2b+1= ( a-2)2 +( b+1) 2≥ 0.
∴命题成立 .(当且仅当 a = 2, b= -1 时等号成立)

一些不等式的证明及推广【文献综述】

一些不等式的证明及推广【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数学与应用数学一些不等式的证明及推广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不等式是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它是研究许多数学分支的重要工具, 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数学家们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经典的不等式, 这些不等式在学习中经常遇见。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 总结一些重要不等式( 如柯西不等式、赫尔德不等式等)的证明方法以及它们的推广形式。

首先,我们介绍这些重要的不等式。

柯西不等式[1]:设有两组实数n a a a ,,21和12,,n b b b K ,则222111n n ni i i i i i i a b a b,当且仅当1212nna a ab b b 时,等号成立。

赫尔德不等式[2]:设有两组实数n a a a ,,21和12,,n b b b K ,1 p ,111 qp ,则 11111nnnpqp q i i i i i i i a b a b,当且仅当1212nna a ab b b 时,等号成立。

当2p 时,赫尔德不等式即为柯西不等式。

反向赫尔德不等式[3]:设有两组实数n a a a ,,21和12,,n b b b K ,1p 且0p ,111 qp ,则11111nn n pqp q i i i i i i i a b a b。

闵可夫斯基不等式[3]:设有两组正数n a a a ,,21和12,,n b b b K ,1 p ,则111111nnnpppp p p i i i i i i i a b a b,当且仅当1212nna a ab b b 时,等号成立。

反向闵可夫斯基不等式[3]:设有两组正数n a a a ,,21和12,,n b b b K ,1p 且0p ,则111111n n n pppp p p i i i i i i i a b a b。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柯西不等式是著名的不等式之一,且不失为至善至美的重要不等式。

高中证明不等式的四大方法

高中证明不等式的四大方法

高中证明不等式的四大方法
研究不等式是很重要的,它作为数学、物理和其他领域的基础,对日常生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时期学习不等式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如何证明不等式所带来的问题,证明不等式一般可以有四种方法:
一、函数极值法
函数极值法是借助函数及其导数的性质来证明不等式,判断函数的极值的性质,然后用极值来证明不等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等式中带有 x 的函数及其导数,比如函数 f ( x ) = x^2 + ax + b ( a,b 为常数) 的大于、小于及其证明,都可以用函数极值法来证明。

二、不等式组合法
不等式组合法是利用不等式和其他熟悉的性质,把不等式组合起来,以有效证明一个不等式的方法,一般可用自然数的定理、AM-GM 定理、费马平方和定理、牛顿黎曼不等式等方法结合不等式证明原不等式。

三、几何法
几何法是一种综合的方法,它的核心是运用间接证明的思想,通过几何形象中的定理,证明几何形象和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如正方形边长和正数之间的关系等。

四、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经典的元素数学思想,包括数学归纳和数学归纳法,它利用数学归纳法的思想,由简到难,从某一特定情况,以及一切类似的情况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和推论,最终证明某个不等式。

以上就是证明不等式的四大方法。

不等式是所有科目中都有用到的知识,学习不等式也需要一定技巧,上面介绍的四大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不等式,并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研究不等式。

在数学学习中,不要把不等式搞混、弄回,按照上面介绍的四大方法认真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不等式的学习方法,正确地解答各种不等式的问题。

不等式的推导和证明方法

不等式的推导和证明方法

不等式的推导和证明方法不等式是数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概念,它用于表示数值之间的关系。

不等式的形式可以很简单,例如$x>2$,也可以非常复杂,例如 $\sqrt{x^2+y^2}>\frac{x+y}{2}$。

在解决各类数学问题时,推导和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不等式的推导和证明方法。

一、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通用方法。

若要证明某个命题对于自然数 $n$ 成立,则需要证明该命题在 $n=1$ 时成立,并证明若该命题在 $n=k$ 时成立,则该命题在 $n=k+1$ 时也成立。

不等式的证明中,归纳法常常被用于证明柯西不等式、阿贝尔不等式等一些数列不等式。

例如,考虑柯西不等式:$(a_1^2+a_2^2+\cdots+a_n^2)(b_1^2+b_2^2+\cdots+b_n^2)\geq(a_1b _1+a_2b_2+\cdots+a_nb_n)^2$。

对于 $n=1$,该不等式显然成立。

假设对于 $n=k$ 时该不等式成立,即$$(a_1^2+a_2^2+\cdots+a_k^2)(b_1^2+b_2^2+\cdots+b_k^2)\geq(a_1b_1+a_2b_2+\cdots+a_kb_k)^2$$现在考虑 $n=k+1$ 时该不等式是否成立。

根据柯西不等式,有\begin{align*}&(a_1^2+a_2^2+\cdots+a_{k+1}^2)(b_1^2+b_2^2+\cdots+b_{k+1 }^2)\\=&[(a_1^2+a_2^2+\cdots+a_k^2)+a_{k+1}^2][(b_1^2+b_2^2+\cd ots+b_k^2)+b_{k+1}^2]\\\geq&(a_1b_1+a_2b_2+\cdots+a_kb_k+a_{k+1}b_{k+1})^2\end{align*}因此,该命题对于 $n=k+1$ 成立,由数学归纳法可知对于所有$n\in\mathbb{N}$,柯西不等式成立。

基本不等式的推广到3的证明

基本不等式的推广到3的证明

基本不等式的推广到3的证明基本不等式是指对于任意实数a和b,都有a^2 + b^2 >= 2ab。

这个不等式也被称为柯西-施瓦茨不等式。

要证明基本不等式的推广到3,我们需要证明a^2 + b^2 + c^2 >= ab + ac + bc,其中a,b,c为任意实数。

首先,我们可以将a^2 + b^2 + c^2拆开成完全平方式,即(a-b)^2 + (a-c)^2 + (b-c)^2。

我们知道完全平方式一定是非负的,即(a-b)^2 >= 0,(a-c)^2 >= 0,(b-c)^2 >= 0。

因此,我们得到(a-b)^2 + (a-c)^2 + (b-c)^2 >= 0。

这意味着a^2 + b^2 + c^2ab ac bc >= 0。

接下来,我们可以将不等式转化为平方的形式,即(a^2 + b^2+ c^2 ab ac bc) >= 0。

我们可以将其写为(a^2 2ab + b^2) +(a^2 2ac + c^2) + (b^2 2bc + c^2) >= 0。

进一步化简得到(ab)^2 + (a c)^2 + (b c)^2 >= 0。

由于完全平方式一定是非负的,所以(a b)^2,(a c)^2和(bc)^2都大于或等于0。

因此,它们的和一定大于或等于0。

这就证明了基本不等式的推广到3,即a^2 + b^2 + c^2 >= ab + ac + bc。

综上所述,我们从平方展开和完全平方式的角度证明了基本不等式的推广到3。

这个证明展示了基本不等式在更多变量的情况下仍然成立。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和应用的推广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和应用的推广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和应用的推广摘要:不等式是数学中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其证明方法具有很强的技巧性,灵活多变,是对知识的综合性灵活运用,本文将对文献出现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进行综述,最后提出一些仍然值得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关健词:不等式;方法;归纳一. 引言长久以来,不等式的证明都是数学界的热门研究课题。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灵活多变,应注重常用方法的训练,其中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方法,尤其要加强分析法的训练。

在应用平均值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时,一要验证条件,二要考虑等号能否取到。

但是往往用上述方法在解决一些不等式的证明时是很困难的,或者说根本证不出来。

近年来,在数学研究工作中涌现了很多关于不等式证明的方法的相关论文,本文收集了的若干文献,对不等式证明的方法进行综述,并且也涉及到不等式证明方法的一些应用的思考。

二、不等式证明方法的发展现状不等式在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其本身的完美性及其证明的困难性,使不等式成为近几年来各类考试中的热门试题。

文[1]不等式证明之初探对常见不等式证明的方法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总结,包括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反正法。

不等式的证明都离不开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和一些函数。

但对于一些特殊的问题,应用以上常见方法证明可能会显得比较困难,甚至根本证不出来。

而赵会娟等在文[2]给出了不等式证明的几种特殊方法,包括数学归纳法、用函数的单调性、转化成数列、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利用导函数的增减性和向量法,让我们在证明一些特殊的不等式时有“盾”可循。

文[3]更是给出了一些高等数学中不等式证明的一些方法,涉及的知识点越来越广。

文[4]分别对一些多项式不等式的证明和对两个新不等式的证明进行了研究并且进行推广,研究的方向越来越深。

下面便专题来探讨下以上对于不等式证明方法的重要文献,将对文献中出现的不等式证明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函数不等式是函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应用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法可证明一些函数的不等式例题1:例题1:已知求证:。

一道不等式的几种证明和推广

一道不等式的几种证明和推广

+2 ≥4 ,同理 ( 6 —1 )+ +2 ≥4
b 2
所 以式 + ≥8 ,当且仅 当 a 2
b-l= 1

当 且 仅 当 嚣 寺 2 一旦 a 1 - 1 牛 1 牛
, … , a 一 1 1

a一1 = 1
, ,

即当 a = =… = a . -2 寸 等式成 立。
题 目:对任 意 实数 a >1 ,6 >1 ,不 等式 a 2
成立 。
证 2

b2
≥2
后 : z 后

D—l
告+ 羔+ . . + 鲁 成 立 n 证 告+ 者 2 + . . . + 若≥



4” : 4
因为
a -1 )+
a 1

当 且 仅 当 1 + p = 2 p , l + q = 2 q , 詈 旦 p 时 , 得 p = g =
对 以上证 法 的仔 细 分析 ,可 以得 到 以下 推论命 题 : 定 理 :对 任 意 实 数 a 1( =1 ,2 , … ,n ) ,不 等 式
得 b l =6 2 :… :b 1 , 即a l =a
b一1
: + + + +
证法 二 :设 a 1 =1 +6 1 ,a 2 =1 +6 2 ,… ,a n =1 + ,b 1 ,
证 法二 : 0 2 b 2
a— l

b 2 , … >0 ,则 :
+ …


b 2
即a =b =2时等 式成 立 。 证 法 三 :设 日 =1 +p,6 =1 +g ,P,q >O则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及其推广摘要:在初等代数和高等代数中,不等式的证明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初等代数中介绍了许多具体的而且相当有灵活性和技巧性的证明方法,例如换元法、放缩法等研究方法;而高等代数中,可以利用的方法更加灵活技巧。

我们可以利用典型的柯西不等式的结论来证明类似的不等式;除此还可以利用导数,微分中值定理,泰勒公式,积分中值定理等有关的知识来证明不等式;在正定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判别式法;掌握了定积分化为重积分的内容之后,对于某类不等式,也可以将定积分化为重积分,再证明所求的不等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不等式的求解证明方法并不唯一,但是初等数学里的不等式,都可以用高等数学的知识来解决,解答更为简洁。

所以,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的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归纳和总结了一些求解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与技巧,突出了不等式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便于更好地了解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从总体上把握证明不等式的思想方法;注重对一些着名不等式的推广及应用的介绍。

关键词:不等式;证明方法1引言1.1研究的背景首先,我们要从整个数学,特别是现代数学在21世纪变得更加重要来认识不等式的重要性。

美国《数学评论》2000年新的分类中,一级分类已达到63个,主题分类已超过5600多个,说明现代数学已形成庞大的科学体系,并且仍在不断向纵深化发展。

它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国防、国民经济(如金融、管理等)和人文社会科学(如语言学、心理学、历史、文学艺术等)以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都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信息世界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也是新世纪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不等式在数学中又处于独特的地位。

美国《数学评论》在为匡继昌的《常用不等式》第2版写的长篇评论中指出:“不等式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

”这说明不等式仍然是十分活跃又富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

再者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

近年来高考虽然淡化了单纯的不等式证明的证明题。

但是以能力立意的、与证明有关的综合题却频繁出现。

常常与函数、数列、三角等综合,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是高考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要解决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掌握常用方法,理解不等式证明中的数学思想,熟练地运用性质和基本不等式。

因此,本文归纳和总结了一些求解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与技巧,突出了不等式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便于更好地了解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从总体上把握不等式的思想方法;注重对一些着名不等式的推广及应用的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2文献综述数学问题(猜想)的重要性先哲们已有过精辟的阐述。

的确,形式优美、新颖、内涵丰富的不等式问题,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研究素材,而且孕育了新思想、新方法的胚芽。

当探索者在艰难的跋涉中感到困倦和乏味时,它就会突然放出奇光异彩,照亮一片天地。

人们之所以能孜孜不倦地向未知领域探求,也正是问题那充满诱惑力的深情呼唤。

新的东西可以刷新我们的视野。

虽然它一开始可能是含糊的、幼稚的、脆弱的,但是只要视野中能映出,那么离抓住它的真谛的日子一定不会遥远了!由于不等式的多样性,各有各的证明特色,所以我阅读许多文献。

许小华的《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是我参考的第一篇文献。

文中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证明方法及其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分析和综合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函数法、判别式法。

由此可知不等式在数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也很多。

所以要掌握好不等式证明,除了要认真理解并能熟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外,还应当注意观察相关条件与数学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充分利用有关知识解决不等式证明问题。

陈初良的《不等式证明的两种巧法》就介绍了两种技巧性较高的不等式证明方法:化归函数法、放缩法。

本文对这两种方法的介绍非常的精彩。

周再禹在《不等式证题中调整法的应用》也给大家展示了不等式证明的一种独特的方法——调整法。

而董琳为了拓宽视野,则在《几种证明不等式的妙法》一文中通过实例,介绍了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放缩法证明不等式、反证法、函数法、最值法。

除此不少问题还不止用一种方法而需要用几种方法综合使用才能解决。

所以翁耀明善于抓住不等式的特点,突破旧例,在《运用概率方法证明某些数学不等式》一文中利用函数的凹凸性,再结合概率中数学期望的不等式性质,恰当地构造一个概率分布密度来证明一些特殊的不等式。

我们知道任何知识体系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而不同体系的“知识交汇”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数列与不等式是函数内容的后续知识板块,与函数一样,也都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由于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这一命题思想的不断成熟,以数列为载体的不等式证明问题备受高考青睐。

以数列为载体的不等式证法虽灵活多变,但极富有挑战性,只要我们善于思考、适时调整、不畏险阻、锲而不舍,其实成功并不遥远,这正体现了高考为选拔优秀人才所精心布置的一个公平舞台。

所以证明这类题通常要有一些较为“高超”的放缩技巧。

孟利忠则针对这一问题,在《以数列为载体的不等式证明的放缩技巧》中介绍了四种利用数列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放缩成递约数列乘积、放缩成相消数列和式、放缩成等差数列和式、放缩成等比数列和式。

又如:向量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家主要重视向量与三角函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的“交汇”,用向量证明代数不等式重视不够,缺少系统的研究。

一般认为用向量证明不等式就是用向量模的性质来思考问题,实并非如此。

张国棣的《用向量证明代数不等式的新探索》对用向量证明代数不等式的方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1)利用向量的几何特征构建不等式关系,因为利用向量的加法、减法所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几何特征来思考问题,可以使证明过程更直观、简捷。

(2)用向量有效转化代数不等式,因为用向量搭起代数不等式证明与其他知识体系的桥梁,可实现代数不等式的有效转化,降低思维难度。

(3)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建不等关系证明。

因为根据向量的数量积公式cos ab a b θ=找出不等关系。

这样则增加了向量应用的多样性,将老问题赋予新的生命,是证明方法上的创新,可以使证明过程更加简捷、清晰。

不等式证明既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等数学的重要工具。

许多初等数学中的问题,往往蕴含着数学中的较高层次理论的再实践的问题。

如能在教学中有意将高等数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一些初等数学的证明、计算,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使学生体会到用高等数学的原理、方法解决初等数学问题时,居高临下,驾轻驭熟的感觉,进而了解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如:函数的单调极值问题其本身都与不等式密切相联,而微分学中值定理和Taylor公式又使我们能够通过对导数或余项的估计来确定变量间的大小关系,因此常常是证明不等式的得力工具,相对于函数极值概念的局部性,函数的最值则是一种整体的概念,即是在一个固定的区间内有意义的概念,这是和极值概念绝然不同的所在。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运用导数与微分这样的反映局部性质的概念来研究最值呢?显然我们只能给出一个最值的必要条件,就是一个最值先要是一个极值。

这也就是说最值是包含在极值之中的,至于通过极值来找到最值,最终还是必须依靠对可能有的不同极值进行比较。

如果极值的数目是有限的。

并且不是很多,那么就比较容易得到最值;如果极值是无穷多的,或者是数目极大的,就面临得到最值的困难。

因此实际上通过导数的方法来求最值,并没有最终解决问题,而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得到解决。

所以刘海燕在《利用微分学证明不等式》一文中讨论了如何利用微分学证明不等式。

而叶殷的《用高等数学证明不等式的若干种方法》则探讨解决了如何将高等数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初等数学,如何解决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脱节的问题。

并且给出了几种证明方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利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利用函数的极值证明不等式、利用泰勒公式证明不等式、利用函数的凸性证明不等式、利用积分不等式证明不等式、利用定积分的定义证明不等式。

魏全顺在《微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一文中介绍的不等式的高等证明方法也非常地精彩。

高等数学除了可以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观点上思考问题,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处理初等数学的问题,以达到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衔接,刘兴祥在《柯西—施瓦兹不等式的应用》中利用柯西—施瓦兹不等式且巧妙地构造向量ξ与η解决了部分分式不等式的证明及求极值问题。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有很多,而且非常的灵活、精彩。

但是着名不等式更是优美而又魅力无限的。

正如音乐家能够将很少几组音符变化发展为动听美妙的旋律一样,数学家则往往能够通过不多几步逻辑推理揭示出简明优美的结果。

这些有关不等式的结果就是数学家依靠并不复杂的逻辑推理得到的,然而在其来龙去脉被领悟以前,却常常像变戏法似的神秘莫测。

胡克在《解析不等式的若干问题》中则介绍了一些非常美丽的不等式及近年来有关的新成果。

总之,不等式的内容博大精深,还有很多问题期待我们去挖掘2证明不等式的方法2.1初等代数中不等式的证明2.1.1比较法[1]比较法分为作差法和作商法。

1、作差法的数学思想是把不等式左边的代数式减去右边的代数式,根据已知条件,研究这个差在实数范围内为正还是负,从而确定其大小。

例1:设12,x x R +∈则11121212n n n n x x x x x x --+≥+。

证明:当12,x x R +∈则2、作商法的数学思想是在证明时,一般在,a b 均为正数时,借助1a b >或1a b <来判断其大小,步骤一般为:作商——变形——判断(大于1或小于1)。

例2:设0a b >>,求证:a b b a a b a b >。

证明:0a b >>1,0a a b b ∴>->;而1a b a b b a a b a a b b -⎛⎫=> ⎪⎝⎭,故a b b a a b a b >。

2.1.2分析法和综合法[1]所谓分析法,就是假定结论是正确的,然后利用恒等变形及不等式的性质逐步推演,如果能够得到一个已知它成立的不等式,而且推演的每一步骤都是可逆的,则这个不等式成立。

对于较复杂的不等式的证明,多用这种方法。

所谓综合法,它的着眼点在条件,即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逐步推证所要求的结论。

例:设,a b R +∈,求证2a b +≥a b =时等号成立。

证明:(1)分析法要证2a b +≥成立,只要证a b +≥即只须证0a b +-≥成立,最后不等式显然成立,而其中每步推证都是可逆的,2a b +∴≥a b =时,等号成立。

(2)综合法,,a b R R ++∈于是有20≥(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即0a b +-≥。

2a b +∴≥ 2.1.3反证法[1]反证法的数学思想是从否定的结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证明原来的结论是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