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
【直接打印】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
![【直接打印】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0be5bd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3.png)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1)1.我国自南向北, 纬度逐渐升高, 气温逐渐降低。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距海越来越远, 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 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逐级下降。
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2.在自然环境的差异的基础上, 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水平东部高, 西部低。
3.北方地区的1月均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400—800mm,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的1月均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800mm以上,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4.北方地区的主要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是亚热带绿阔叶林。
5.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农作物是小麦,花生,甜菜;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油菜,甘蔗。
6.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和高原,南方地区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丘陵,高原和盆地。
7.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8.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 我国划分为四大区域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9.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的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的最北山脉是大兴安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10.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的界线大体与一、二阶梯界线基本吻合, 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大体与一月00C等温线和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吻合, 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11.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 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东临渤海和黄海。
12.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鲁教版 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归纳表(整理).pptx
![鲁教版 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归纳表(整理).pptx](https://img.taocdn.com/s3/m/a4d4e06489eb172dec63b7a4.png)
3
学海无涯
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 97%,淡水资源占 2.5%。 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3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 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学海无涯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 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 20000 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 15 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 18000 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分别是日本、 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初一下册鲁教版地理提纲
![初一下册鲁教版地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dad310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3.png)
初一下册鲁教版地理提纲很多初一的学生学习地理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所以考试的时候都考得一塌糊涂,这是没有做好复习的结果,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一下册鲁教版地理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初一下册鲁教版地理提纲1、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3、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4、亚洲的气候特征是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都有分布。
5、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奥伊米亚康是北半球的“寒极”,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乞拉朋齐是世界的“雨季”。
6、亚洲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主要是西北风和东北风。
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主要是东南风和西南风。
7、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8、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9、世界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世界的湖泊是里海,世界海拔最低的湖泊是死海。
10、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11、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世界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欧洲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12、非洲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13、目前,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14、非洲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非洲3/4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普遍暖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物产丰富,被誉为“富饶大陆”。
15、埃塞俄比亚高原是非洲的高原,号称“非洲屋脊”。
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山峰,该山的自然植被垂直分布。
16、东非大裂谷是世界陆地最长的裂谷带。
鲁教版 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归纳表
![鲁教版 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归纳表](https://img.taocdn.com/s3/m/01f9e700856a561253d36fc2.png)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XX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XX省XX市到XX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XX省,面积最大的XX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鲁教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665c11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4.png)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鲁教版地理是指人类对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理位置、气候、土地利用等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认识和研究。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包括自然科学的研究,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地理知识点鲁教版,涵盖了地球和地球运动、水资源和利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球和地球运动1.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
其中,地核的直径约为3400千米,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地幔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是地球的最大层,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壳最薄处只有8千米,最厚处约为70千米。
2.地球的运动地球除了自转以外,还有公转和倾斜等运动。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在此同时,地球还沿着椭圆轨道绕着太阳公转。
地球的倾斜度为23.5度,是地球形成季节的原因之一。
二、水资源和利用1.水资源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冰川融水、海水等。
其中,地下水是地球上可用水资源量最大的一种,人类生产和生存所需的水资源大多从地下水中获取。
2.水的利用水的利用主要包括饮水、灌溉、发电、交通等方面。
饮水是人类面对水资源的最基本需求,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发电则可以利用水力发电厂、水轮发电等方式进行。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的定义区域是指相邻的地域或地带,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和特征。
区域的界定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任务,可以将同一地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生存需求的一种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地使资源利用和环境维护达到均衡。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七年级地理知识点鲁教版,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地球和地球运动、水资源和利用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积累知识,深入实践和探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鲁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
![鲁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3c4ebaf61fb7360a4c654f.png)
鲁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1.中国的地理差异(1)气温: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南部长夏无冬,北部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1、1月份0℃等温线2、有无结冰期分界线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4、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5、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6、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7、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8、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9、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旱地水田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水稻,油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至三熟传统运输方式陆地运输为主, 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四大区域。
分界线影响因素A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气候(气温和降水)B分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降水C分界线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地势北方地区6.1自然特征与农业一、黑土地,黄土地1、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与高原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m m,属于半湿润区,三江平原除外为湿润区。
4、土壤: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黑色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黄土高原被黄土所覆盖。
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农业发展条件:优势: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鲁教版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精讲2--下学期(烟台一中南校家长整理
![鲁教版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精讲2--下学期(烟台一中南校家长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532937bf524ccbff021840d.png)
鲁教版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精讲2--下学期(烟台一中南校家长整理鲁教版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精讲彩色版(下学期)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原因三(为水而战)匮乏的水资源原因一(东西方交通要道)一湾二洋三洲五海之地原因二(为石油而战)丰富的石油资源长期的热点地区―中东原因四(宗教纷争)文化差异 AC B●范围: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以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等),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以及北非的埃及。
1、重要的地理位置:中东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其周围有五海,分别是地中海、黑海、里海(湖)、阿拉伯海和红海。
(P55图8.3中知道:一湾二洋三洲五海的位置) 2、丰富的石油资源:①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这也是一些大国争夺的原因。
②石油分布: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③主要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等。
④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石油输出路线:(P53活动3 )1A: 运向西欧、美国(最短西行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汉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B:运向西欧、美国(较远的西行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C: 运向日本(东行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3、匮乏的水资源:是战争的导火线,是本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
中东地处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和内部,终年炎热干燥,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少雨,仅在地中海沿岸分布着狭小的地中海气候。
河流稀少,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匮乏的水资源对中东各国的生产以至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4、文化差异: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着“阿拉伯国家”。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a782c56be23482fb4da4ca8.png)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范围:西北地区包括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位置: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级地势阶梯,大体位于以西,长城和山-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西北地区地形以和为主,主要有高原、盆地(影响因素:、)4、河流:由于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河流,且多为河流,是我国 .的主要分布区,其中最长的内流河是。
流经西北地区的外河流有、(黄河、额尔齐斯河)5、自然景观的差异:西北地区和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和,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分布。
植被:西北地区的植被由东向西的分布规律是,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是。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资源丰富,尤其是,约占全国的,的建成,为开发塔里木的油气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
6、西气东输工程分为条线路,一线工程西气新疆 . 的,东至;二线工程主干线从将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南运至。
7、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①;② .③;④ .西气东输工程注意事项:第九章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1.位置与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_______部,________山脉以西,________________以南,南至国界。
包括自治区、 .省全部与省西部。
2.地形与地势: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原。
素有“_________”主要的运输工具是,被当地人称为“”。
7.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②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③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故又被称为“中华水塔”。
、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6、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黄河的源头应该为卡日曲。
第十章可爱的家乡——山东一、地理位置。
地理重点七下鲁教版
![地理重点七下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79db38ccbff121dd3683fe.png)
地理重点1华北春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七下课本P11-P12)2.东北地区气候冷湿的原因。
课本P153、东北平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课本P174.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课本P195.东北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学考传奇P123)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课本P287.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课本P308.长江三角洲位置及优越性。
课本P519.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0.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课本P5711.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各自的优势条件。
课本P6212.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课本P6913.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课本P7314.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瓜果/棉花)的有利条件。
课本P75-P7615.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课本P8116.塔里木盆地城镇的分布特点。
课本P80地理重点1华北春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七下课本P11-P12)2.东北地区气候冷湿的原因。
课本P153、东北平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课本P174.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课本P195.东北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学考传奇P123)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课本P287.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课本P308.长江三角洲位置及优越性。
课本P519.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0.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课本P5711.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各自的优势条件。
课本P6212.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课本P6913.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课本P7314.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瓜果/棉花)的有利条件。
课本P75-P7615.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课本P8116.塔里木盆地城镇的分布特点。
课本P80。
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
![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1bb3876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f.png)
中国的地理差异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东密西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南北方地区在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1月0°C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2)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主要因素是夏季风(或降水)(3)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二阶梯分界线)。
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4、秦岭——淮河是哪些重要地理事物分界:①一月0℃等温线通过地方。
②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
③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地方。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
⑤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
⑥南北方的分界。
⑦水田和旱地的分界。
⑧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北方地区(一)1、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3、北方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齐齐哈尔冬季气温远低于石家庄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石家庄降水量高于延安主要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5、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东北农作物: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
黄土高原农作物:谷子、棉花等。
华北农作物: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6、东北平原旱情较轻的原因:(1)河流较多。
(2)蒸发量少。
(3)春季冰雪融水多(春汛)。
7、华北春旱的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
8、.华北平原如何应对春旱:(1)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鲁教版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0ad2c8dd88d0d232d46a3b.png)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鲁教版鲁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 米。
2 、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 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 表示。
3 、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 属于东经,习惯上用“ E” 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 、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也就是一天。
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 、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 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 、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a782c56be23482fb4da4ca8.png)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范围:西北地区包括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位置: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级地势阶梯,大体位于以西,长城和山-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西北地区地形以和为主,主要有高原、盆地(影响因素:、)4、河流:由于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河流,且多为河流,是我国 .的主要分布区,其中最长的内流河是。
流经西北地区的外河流有、(黄河、额尔齐斯河)5、自然景观的差异:西北地区和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和,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分布。
植被:西北地区的植被由东向西的分布规律是,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是。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资源丰富,尤其是,约占全国的,的建成,为开发塔里木的油气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
6、西气东输工程分为条线路,一线工程西气新疆 . 的,东至;二线工程主干线从将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南运至。
7、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①;② .③;④ .西气东输工程注意事项:第九章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1.位置与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_______部,________山脉以西,________________以南,南至国界。
包括自治区、 .省全部与省西部。
2.地形与地势: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原。
素有“_________”主要的运输工具是,被当地人称为“”。
7.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②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③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故又被称为“中华水塔”。
、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6、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黄河的源头应该为卡日曲。
第十章可爱的家乡——山东一、地理位置。
鲁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
![鲁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1448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1.png)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邻近韩国、朝鲜、日本等东北亚国家,南临南海,邻近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2.中国的西部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与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接壤。
3.中国的北部以阴山、秦岭、大别山等山脉为界,与俄罗斯、蒙古等北亚国家相邻。
4.中国横跨亚洲大陆的东部,东西宽度约为约5500千米,南北长度约为约5100千米。
二、中国的地域划分1.中国分为东部沿海地带、西南山地地带、西北高原地带、东北平原地带、华北平原地带、西南丘陵地地带、西南高原地带、华南丘陵地地带等八个地带。
2.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发达的地区,有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气候温暖湿润。
3.西南山地地带主要由世界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构成,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区。
4.西北高原地带以青藏高原为主体,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
5.东北平原地带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有大量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6.华北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有丰富的耕地资源,人口密集。
7.西南丘陵地地带地势较低,气候湿润,适宜农业发展。
8.西南高原地带地势高,气候多变,山地资源丰富。
9.华南丘陵地地带既有丘陵,也有广阔的低山丘陵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盛。
三、中国的气候1.中国的气候类型主要有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2.中国温度和降水的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
3.中国东部多雨,温度适宜;西部气候干燥,温度较低。
4.季风气候在中国南部地区较为明显,冬暖夏热,降水充沛,适宜农业生产。
5.高原气候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较大,温度较低,气候特点明显。
四、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1.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交通运输通道。
2.黄河是中国母亲河,流经黄土高原,因其水土流速快,而有"中国之患"之称。
3.长江和黄河对中国的农业发展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4.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位于西北高原地带,有很高的生态保护价值。
鲁教版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
![鲁教版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76ec6af12d2af90242e6e8.png)
大洲与大洋得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得位置,要能够不瞧图脑海中有图。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亚洲【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与北半球;【海陆位置】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相对位置】西北—欧洲、东北—北美洲、西南—非洲、南面—大洋洲 2、亚洲就是世界第一大洲:一就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二就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 ——80°N 之间), 三就是东西距离最长得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记住图6、2):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亚洲6个分区:瞧课本P3图6、4“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得一些主要国家。
(1)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3)河流流向----河流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流(原因:地势中部高四周低)6、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与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与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得特点。
(记住P7 6、9各种气候在图中得分布)各个气候得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与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东岸三种季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与多雨●气候特点解析: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与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得影响,亚洲得气候复杂多样。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归纳表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归纳表](https://img.taocdn.com/s3/m/b505a25a04a1b0717ed5dd8b.png)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省市到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206003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73.png)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由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南甘北甜。
(2)人口、城市、交通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1月0℃等温线大致沿此线分布②冬季我国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④800mm年降水量线⑤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⑦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⑧水稻和小麦种植区的分界线⑨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4、★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差异:5、★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人文地理差异:项目秦岭—淮河北侧秦岭—淮河南侧农业生产耕地类型旱地水田作物熟制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到三熟主要粮食作物东北:春小麦华北:冬小麦水稻主要经济作物甜菜、大豆;棉花、花生油菜、甘蔗主要水果苹果、杏、柿、桃等柑橘、香蕉、菠萝等文化生活交通运输陆路交通为主;汽车、马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水运仍然是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船是常用交通工具民居坡度小、墙体厚坡度大、墙体高运动项目溜冰、滑雪游泳主食面食大米传统戏曲京剧、秦腔昆曲、越剧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年降水量低于800毫米高于800毫米干湿地区半湿润湿润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地形平原与高原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流量小大河流有无结冰期有无6、导致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差异的主导因素:气候二、四大地理区域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