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质量监测
如何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如何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水是我们生活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一、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旨在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评估水体是否适合特定的用途,为制定污染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其主要目的包括:1.了解水环境的污染负荷和污染源;2.监测和控制水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3.评估水体是否达到特定的水质标准;4.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为水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方法1.采样与分析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第一步是采集水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分析。
采样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确保样品能够反映整个水体的污染情况。
常见的水样品采集方法包括虹吸法、自动水样器和人工采样等。
而水样品的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生物学分析和物理学分析等。
2.指标选择根据水体的用途和当地的环境法规,针对不同的水环境目标,选择适当的监测指标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指标包括水中溶解氧、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等。
选择合适的指标能够反映污染物的浓度和对水体的影响,为评估水质提供重要依据。
3.监测技术与仪器随着科技的发展,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和仪器也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创新。
例如,光谱分析技术、质谱技术和电化学分析技术等。
这些先进的仪器能够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精度,同时缩短监测的时间和成本。
三、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1.参考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是参考水质标准。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当地的法规,制定相应的水质标准是评价水体是否合格的依据。
水质标准通常包括水中污染物浓度限值,以及对于水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要求等。
2.综合评估方法水环境质量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化学污染物、生物指标、水质标准等。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目标达成度评价、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
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水环境监测是保障水质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因此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化操作流程、质量控制措施和数据分析及报告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水环境监测设备是保障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因此对于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十分重要。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包括清洁仪器、调试设备、更换易损配件等。
监测设备的校准也是非常重要的,校准过程要严格把控,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质量把关和维修,确保设备状态稳定、运行正常,从而保证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和准确性。
二、标准化操作流程为了保证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能够确保监测过程的一致性,减少人为因素对监测数据的影响。
在标准化操作流程中,需要明确各项监测指标的采样、处理、分析和记录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标准要求。
标准化操作流程还能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降低监测成本,有利于数据质量的提高。
三、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是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监测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包括对监测设备的质量把关、样品的质量控制和数据的质量审核等方面。
在采样和分析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质量控制要求,对每一批次的样品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和数据校核,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分析及报告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报告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的过程。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根据监测要求和标准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绘制监测数据的趋势图、空间分布图等,发现数据的规律和特点。
对监测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及时发现和反映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在报告方面,要编制规范的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客观和准确的描述,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依据。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是保障水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监测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环境质量控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旨在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正确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监测误差,提高数据的可信度,为水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监测中,由于监测设备的差异性、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环境因素的干扰,监测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
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于保障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部分将深入探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的核心问题,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 研究目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水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通过研究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因误差和偏差导致的监测数据失真,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可信度。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可以有效地评估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还可以促进监测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研究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的目的在于保障水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促进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
1.3 研究意义水环境监测是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而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则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的意义在于优化监测流程、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从而为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可以规范监测实践、提高监测精度,保障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建立科学的质控标准和程序,有助于提高监测机构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河流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及评价方法
河流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及评价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工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大量的水污染问题。
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成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严重课题之一。
河流作为供给人类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媒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且重要的水资源。
河流水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水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河流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1. 水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是河流水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
水质监测主要通过测量河流中的水质指标来判断水环境质量的好坏与变化。
水质指标的测量方法较多,包括高级仪器的应用,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同时也有田间测量和实验室测量的方法,如总氮、总磷、pH等。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可以实现实时高精度的水质监测,并且可以自动上传数据到数据中心。
2. 水生态监测技术水生态监测技术是对河流水生态质量的监测,包括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服务等方面的指标的测量和评估。
认识到水生态系统无法分解为独立的物理、化学、生物物种,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需要针对性开发多指标为核心的监测工具,用于河流生态系统的综合测量。
目前种类较多的水生态监测技术包括生物学监测技术、流域水文学监测技术、遥感技术等,如水草、浮游生物群落、鱼类等可作为生物学监测的对象。
多源地球观测和激光雷达技术也是遥感技术的重要部分,可进行流域水文学监测。
二、河流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河流水环境质量的评价常规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进行。
监测数据的处理技术是环境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系统应用统计学、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方法,如平均数、方差、最小二乘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使监测数据更加精准,但是需要在严格的监管标准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进行。
另外,将水资源信息融合到河流水环境质量评价中,有助于提高河流水资源的综合研究和分析。
环境监测中水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环境监测中水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环境监测中水质监测是保障水环境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尤为重要。
在环境监测中,水质监测是其中一项关键的工作,对于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要求,还包括管理方面的要求。
下面将从标准化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需要在采样环节进行严格把控。
在采样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保证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等环节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针对不同的水体类型和监测要求,需针对性地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时间,合理分区设置采样点,确保全面反映所监测水体的污染情况,同时也需要进行现场实时监测,及时掌握目标水体的变化情况,为后续实验室分析提供准确数据。
通过标准化的采样程序,可以减少采样误差,提高样品的可比性,为后续的实验室分析提供可靠的样本。
实验室分析是水质监测工作中关键的一环,因此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保证也至关重要。
实验室应当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能力,准确进行水质分析。
实验室要按照国家标准和监测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人员需要定期接受相关技术培训,掌握最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确保实验室分析能力与水质监测的需要相符。
只有通过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才能够真正保证水质监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水质监测的数据管理也是质量控制与保证的关键环节。
有效的数据管理需要建立规范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与传输体系。
在数据采集方面,应当在采样现场建立现场调查记录,对样品的采集过程、样品的状态以及监测点位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体系,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避免因为数据丢失或损坏带来的数据不完整。
在数据传输方面,应当建立规范的传输渠道和传输程序,避免数据的丢失或篡改。
通过规范的数据管理措施,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水环境监测是保障水质安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而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监测设备的校准与维护、样品采集与处理以及数据分析与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全面阐述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在水环境监测中,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首要条件,其核心在于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程序。
1.1 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在进行水环境监测之前,需要制定标准操作程序,明确监测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以及监测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等。
标准操作程序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确保监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并且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监测工作的需求和发展。
1.2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
质量控制体系应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两个方面。
内部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监测人员的定期培训、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校准、实验室条件的控制等;外部质量评价则通过参加国家组织的水质监测能力验证和比对实验室手段等方式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监测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操作,避免出现误操作或操作失误,从而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监测设备的校准与维护监测设备的校准与维护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其关键在于定期进行校准与维护,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
2.1 定期进行校准与维护监测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漂移或误差,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校准与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与维护的内容包括仪器仪表的标定、零点校正、灵敏度检查、检查和更换老化部件等。
只有通过定期的校准与维护,监测设备才能保持稳定和准确,从而得到准确可靠的监测结果。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水环境监测是指对水体中各种物质、微生物和生物等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和动态监测的过程。
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于保障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质量控制原则1. 可溯源性原则质量控制的第一原则是可溯源性,即监测数据应该来源于可靠的标准方法和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一致性原则质量控制的第三原则是一致性,即同一监测项目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实验人员的监测结果应当基本一致,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1. 样品采集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首先在于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采样点的选择、样品容器的选择以及采样方法的操作规范等方面。
(1)采样点的选择采样点的选择应遵循科学性和代表性原则,即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样品容器的选择样品容器的选择应符合监测要求,并且应具有一定的清洁度和透明度,确保样品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3)采样方法的操作规范采样方法的操作规范包括采样器具的清洁和消毒、定量采样等步骤,确保样品采集过程中不受外界污染和损害。
2. 样品保存和运输样品保存和运输是水环境监测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对于保障样品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具有重要意义。
(1)样品保存样品保存应遵循相应的保存要求,如低温保存、避光保存等,确保样品在保存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害。
(2)样品运输样品运输应采用封闭式容器,并且应选择专业的运输公司进行运输,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外界污染和损害。
3. 样品检测样品检测是水环境监测的核心环节,对于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决定性意义。
(1)检测仪器的选择检测仪器的选择应优先选择具有国家认证的仪器设备,并且应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测方法的操作规范检测方法的操作规范包括样品的预处理、试剂配制、仪器操作等步骤,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监测与评价方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监测与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是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监测方法和有效的评价标准,才能及时发现水环境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监测与评价方法。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采样和分析。
采样是获取水样的过程,分析是对水样中各种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
1. 采样方法地表水的采样需要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采样。
为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采样点:采样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水体的特点,包括河流的流速、水深、水质变化等因素。
同时,还应考虑到排污口、工业企业等因素对水体的影响。
(2)采样容器:采样容器需要选择干净、无杂质的容器,常用的有玻璃瓶、聚乙烯瓶等。
采样容器应提前清洗并用纯水漂洗。
(3)采样方法:采样时要注意避让船只、人群等干扰因素,确保采样的准确性。
采样时应尽量将容器浸入水中,避免采集到水表面的杂质。
2. 分析方法地表水的分析方法是评价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地表水质量的评价主要依靠指标检测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分析、生物学分析和环境监测技术。
(1)物理化学分析: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酸碱性、氧含量、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等。
(2)生物学分析:通过对水生生物的观察和计数,了解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生态状况。
例如,鱼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的出现和数量变化可以间接反映水体的质量状况。
(3)环境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被应用于水质监测中。
例如,多参数水质监测器可以同时测量多个指标,实时反映水体的变化情况。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水质评价和污染评价。
1. 水质评价方法水质评价是通过对水样中各种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并参照相应的水质标准进行评估。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水环境监测是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维护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而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则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证水环境监测的质量,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质量控制方法,下面就介绍一下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一、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1. 仪器设备的选择:在进行水环境监测之前,要对仪器设备进行严格的选择,因为仪器设备的选择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要选择具备国家认可的资质和权威认证的仪器设备,同时要根据监测的具体要求和指标进行合适的选择。
2. 仪器设备的维护: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仪器设备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修理和更换损坏的零部件,保证仪器设备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二、样品采集与保存的质量控制1. 采样方法的选择:水环境监测中,样品的采集方法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要选择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比如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和采样容器,确保样品的采集方式符合监测标准和要求。
2. 样品保存的方法:在进行水环境监测之前,要对样品进行合理的保存,以免样品在保存的过程中受到污染、挥发或变质。
采样完成后,要根据不同样品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比如冷藏、冷冻或添加防腐剂等。
三、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1. 监测标准的制定:为了保证水环境监测质量,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标准,这些标准应当包括监测方法、采样时间、采样频次、监测仪器、样品保存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各项指标的限值要求等。
2. 质控样品的定期检测:在进行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要定期对质控样品进行检测,比如对标准物质、空白样品、复核样品和平行样品等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与质量评价1. 数据处理的可追溯性:在进行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要保证监测数据的可追溯性,及时记录各项监测数据、样品信息、仪器设备的校准标定和维护记录等,并要进行数据的准确计算和处理。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水环境监测是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防止水污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而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一些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一、质量控制样品的设置质量控制样品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准确性、可靠性验证的样品,包括平行样、对照样、加标样等。
平行样是指同一样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监测,用于评价实验的精密度;对照样是指通过对照样品的分析比对来验证实验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加标样是指向原样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标准物质,再进行分析比对,用以评价实验的准确度。
质量控制样品的设置应根据监测的具体需求和工作任务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常规的水环境监测中应包括标准品、质控样、空白样和复合样。
质量控制样品的设置要求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要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监测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监测仪器设备的准确性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的关键因素。
在使用监测仪器设备之前,应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检修和更换损坏和老化的部件,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一些特殊的监测仪器设备,还应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维护记录,做到专人专职维护,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标准操作,以确保仪器设备的稳定和准确性。
三、监测方法的验证水环境监测中所采用的监测方法需经过验证,验证包括实验室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
实验室内部验证是指通过实验室内部的平行对照试验,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外部验证是指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联合对比,评价方法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监测方法的验证需经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比对,以确保监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并且在实际监测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监测内容的变化不断进行方法的验证和调整,以保证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四、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标准操作规程是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是实施质量控制的具体操作指南。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水环境监测对于评估水质、保护水资源和预防水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是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水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科学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而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则是公众对水质状况和政府行政决策的基础,所以保障水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质量控制计划的建立在进行水环境监测前,首先需要建立一份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计划。
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规定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参数、监测方法、实验设备及仪器等。
比如在监测点位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水环境的特点和受污染程度,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在监测频次的安排上,要兼顾实际情况和经济成本,尽量实现全面、连续、及时监测;在监测参数和方法的制定上,要根据监测目的和所需数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参数和方法等。
2.标准化实验操作在进行水环境监测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化的实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实验分析等环节都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疏忽和失误导致的误差。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和环境温湿度的控制,防止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质控样品的投放在进行水环境监测时,需要投放一定数量和类型的质控样品,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控样品可以包括标准样品、对照样品、平行样品等。
标准样品是为了验证分析方法和校准仪器的准确性;对照样品是为了验证实验室的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平行样品是为了评估同一批次样品分析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及标准的制定
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及标准的制定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一环。
为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规,加强水环境监测和管理。
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及标准的制定是保障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本文将从技术与标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是保障水质量的基础。
目前,主要的监测技术分为以下几种:1.传统化学分析:传统化学分析是将采集的水样进行理化分析,测定其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如重金属、营养盐和污染物等。
虽然该方法比较简单,但是耗时长,分析结果需要在实验室进行,较为麻烦。
2.生物指标监测: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来反映水环境中各种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从而推测水环境质量的状况。
3.电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是通过测定水中一些特殊离子和物理化学特性参数来判断水环境是否受到污染。
该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能够在现场直接进行监测,但是其设备和技术较为昂贵。
4.光学监测:光学监测侧重于水体中溶解态和悬浮态的有机物、无机物,特别是色度和浊度等光学参数。
5.气象监测:气象监测属于监测环境的大气层水份状况,例如监测降雨量、温度和湿度等气象指标等。
第三章:水环境质量监测标准水环境监测标准是协调不同部门,认真分析环境质量与监测结果的电脑化工具,包括工作规程(SOP)、方法数据采集标准、计量标准器具、校准程序、参考材料、质量控制程序和数据分析及质量控制管理程序等。
在国际上,水监测标准已经有一部分国际标准,如:ISO 5667和ISO 5814等。
而我国的水环境监测标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定标准:中国环境保护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的标准。
这些标准逐步完善,不断修订,目前分为5种水质类别,分别是优、良、中、差和劣五类。
2.行业标准:针对特定的水环境监测领域,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制定了具体的水环境监测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91.2—2023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91.2—2023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91.2—2023是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一项规范,用于指导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
该规范的目的是规范和统一地表水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法和要求,以保障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HJ 91.2—2023规范包含了地表水监测的一般要求和方法,包括采样点的选择、采样器的选用、采样方法、样品处理方法、分析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
同时,该规范还对地表水环境监测设备的选用、现场操作流程、实验室设施和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该技术规范的发布对于保护地表水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通过规范化的监测方法和要求,可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水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该规范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和单位之间监测数据的比对和交流,提高地表水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91.2—2023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对于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地表水环境监测领域具有约束力。
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方法
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方法水环境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保护水环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科学评价和监测水体质量,一系列的评价方法和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目前常见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1.物理化学指标评价法物理化学指标评价法是通过对水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从而对水体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浊度、氨氮、总磷、总氮等。
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反映水体的物理化学特性,并通过与相关的水质标准进行比较来评价水体的质量等级。
2.生物学指标评价法生物学指标评价法是通过对水中生物群落的结构、数量和生态功能进行研究,来评价水体质量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学指标包括浮游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鱼类等。
这些生物指标反映了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态平衡程度,可以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水质信息。
3.综合指数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是将多个水质指标综合起来进行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综合指数评价方法有水质类别划分法、质量综合指数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多个水质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和综合评定,得出一个综合的水质类别或质量评价结果。
综合指数评价法能够综合考虑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提供全面而客观的水质评价结果。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1.实地监测法实地监测法是通过直接实地采样和分析水样,来监测水环境质量的方法。
实地监测可以得到真实、准确的水质数据,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实地监测需要配备专业的采样设备和分析仪器,确保样品的采集和分析过程科学可靠。
2.遥感监测法遥感监测法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水体进行远程监测的方法。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水质信息,并且能够实现长时间连续监测。
遥感监测方法还可以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分析,提取水质参数和水环境特征,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传感器监测法传感器监测法是通过安装传感器设备对水体进行实时监测的方法。
传感器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连续地监测水质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监测系统,实现对水环境的在线监测和远程控制。
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
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一、背景介绍水是人类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对于保护水资源、预防水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水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效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进行论述,包括水样采集与处理、指标测定、数据分析等方面。
二、水样采集与处理水样采集是水环境监测的第一步,合理的水样采集能够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水样采集时,应选择适当的采样点位和采样容器,避免污染源的干扰,并遵循标准的采样流程。
采集的水样在送达实验室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过滤、预处理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指标测定1. 水质物理指标测定水质物理指标主要包括温度、溶解氧、电导率、浊度等。
其中,温度的测定可以通过电子温度计等设备进行;溶解氧的测定可以通过电极法、Winkler法等进行;电导率的测定可以采用电导率计等设备;浊度的测定可以采用涡流浊度计等设备。
2. 水质化学指标测定水质化学指标主要包括总氮、总磷、COD、BOD等。
其中,总氮的测定可以采用高温燃烧-催化还原法等方法;总磷的测定可以采用同步辐射技术等方法;COD的测定可以采用光度法等方法;BOD的测定可以采用溶解氧消失法等方法。
3. 水质生物学指标测定水质生物学指标主要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
其中,浮游植物的测定可以采用显微镜观察、生物量法等方法;浮游动物的测定可以采用网采法、网箱法等方法;底栖动物的测定可以采用拟鳃虫捕捞法、栖息地评价法等方法。
四、数据分析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是评估水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应结合不同指标的监测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水环境质量的优劣,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五、结论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法是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基础,合理、准确的监测方法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分析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分析
水环境质量监测是环保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
工作的效果。
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障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下面
是一些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分析:
一、严格执行监测质量规范
监测质量规范是水环境监测的基础,严格执行监测质量规范是保障监测数据准确性和
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监测质量规范包括取样、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规范,对于
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监测人员应该清楚明白并严格执行。
二、定期组织参加技能培训
水环境监测技术更新快速,为了提升监测人员的技能水平,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可
靠性,定期组织参加技能培训是必要的措施。
培训可以包括最新的监测仪器使用、分析方法、仪器维护等方面。
三、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四、规范监测过程管理
监测过程管理是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基础,合理的监测过程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监测误
差的产生。
监测过程管理包括现场监测、样品收集、实验室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管理,针对每个方面应制定相应规范并严格执行。
五、建立档案管理系统
建立档案管理系统是保证监测数据长期保存和查询的必要措施。
监测数据需要长期保存,以便后续分析和比较,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可以保证数据的长期保存和管理。
同时,还
可以方便信息共享和查询,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以上就是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分析,只有严格执行各项规范和措施,才能
保障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和可靠性,为环保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保障。
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
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流域,其地理范围包括11个省市区,流域面积达到18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超过4亿。
长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为保护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一、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定级监测和日常监测。
定级监测是对流域水环境总体状况进行的调查评价。
目前我国采用的长江流域水环境定级监测是分为四级的标准。
四级标准分别为优、良、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
日常监测则是对流域内各个点位进行水质监测,以保证水质合格。
目前,长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已经开始落实。
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计,长江流域已经建立了24个省级、207个地级和310个县级水环境监测站点。
这些监测站点覆盖长江和其支流主干河段以及湖泊、水库等重要水域,对水体的污染物浓度、水质状况、流速等进行监测和评价。
二、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面临的问题尽管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已经开始落实,但其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长江流域范围广大,涉及多个省区市,不同监测站点监测数据标准不同,难以统一评价。
其次,在污染物的监测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项次不足的问题,如对微污染物的监测不足,对危险废物等的监测也有所欠缺。
再次,部分水环境监测站点的监测设备跟不上,有待更新升级。
最后,流域内地形复杂,水文气象动态波动大,长期的监测过程中如何减小误差也是一个技术难题。
三、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现状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主要分为整体水环境质量评价和局部水环境质量评价。
整体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对流域内总体水环境状况的评价,一般采用分级标准进行评比。
而局部水环境质量评价一般是将水域分块评价,一定程度上能够更为精准地评估水环境质量。
目前,长江流域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水环境质量定级和严格的监测标准,定期向社会公布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有效地推动保护长江水环境的工作开展。
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水环境监测是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维护水环境,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对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监测设备的校准维护、样品采集和保存、质量控制及数据评估等方面,介绍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一、监测设备的校准维护1.定期校准监测设备水环境监测设备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基础,所以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是至关重要的。
监测设备的校准包括仪器的零点校准、斜率校准等。
只有保证了监测设备的准确性,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2.设备维护监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监测设备需要定期清洁、保养,防止因为设备本身的问题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样品采集和保存1.采样点的选择采样点的选择对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样点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开污染源,并且要有代表性。
同时还要考虑到采样点的易达性,便于监测人员进行样品采集。
2.样品的采集方法样品的采集方法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监测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不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还要注意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3.样品的保存采集到的水样品需要妥善保存,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样品的保存应该尽量避免受到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还要注意避免样品的挥发和降解。
三、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质量控制标准包括监测设备的质控标准、采样方法的质控标准等,只有保证了质量控制标准的执行,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质控样品的使用质控样品的使用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环节,质控样品应该由具有权威性的机构提供,并且要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使用,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3.质控数据的分析质控数据的分析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对于质控数据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对设备的准确性、采样过程的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审核方法和技巧
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审核方法和技巧
《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审核方法和技巧》
一、审核目的
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审核是指通过对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分
析审查和研究,阐明水质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以实现水环境质量可持续改善的目的。
二、审核内容
1、数据来源是否稳定:检查水环境质量数据的取样过程,测试
仪器及其精度的稳定性,以确保可靠性和一致性;
2、数据误差是否可接受:检查测试仪器的精度和相关性,以确
定数据的准确性;
3、报告格式是否合理:检查水环境质量测试数据的报告格式,
要求报告中的数据信息完整准确,表达方式符合编制标准;
4、变化趋势是否明显:检查水环境质量测试数据变化趋势,是
否存在明显的变化趋势,是否符合理论判断;
5、数据平均值是否可接受:检查水环境质量测试数据的平均值,挂牌报告是否符合现行的标准要求;
6、是否归档:检查水环境质量测试数据是否经过正式归档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审核技巧
1、仔细询问:询问水环境质量测试数据的取样、测试、报告等
过程,以及仪器的使用状况,以便于获得准确的信息;
2、重点分析:重点分析水环境质量数据的变化趋势,以及变化趋势的原因;
3、认真进行:认真审查报告格式,以及报告中的数据内容,以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注意备份:注意将数据经过审核后归档备份,使得数据具有可靠性和可查性;
5、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水环境质量测试仪器,以确保测试仪器的精度和一致性;
四、审核工作的重要性
审核可以使水环境质量数据更加准确可靠,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为水环境质量管理及跨地区协调提供参考,是水环境质量可持续改善的必要保障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水环境质量的重视,水环境监测工作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
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确保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将从监测标准、采样方法、分析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监测标准(1)水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是水环境监测的基础,它旨在确保水体中的水质满足人类日常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水环境质量标准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划分,分为地表水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以及饮用水卫生标准等。
监测工作应按照这些标准制定监测方案,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准确性。
(2)监测方法标准监测方法标准是指进行水环境监测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标准。
监测方法标准的制定应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的特点,选择适用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监测。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方面,如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硬度等指标的测定方法。
二、采样方法(1)采样设备为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样设备的选择十分重要。
采样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采用合适的容器和器具,以避免污染和样品变质。
常用的采样设备包括采样瓶、采样器、采样桶等。
(2)采样点的选择采样点的选择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水体的分布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对于大面积的水体,应设立足够数量的采样点,以覆盖整个水体;对于有污染源的水体,则应重点选取污染物输入点和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为采样点。
(3)采样时间与频次采样时间和频次的确定应考虑到水体的季节变化和污染源的排放规律。
常规监测可按照季节进行采样,特殊情况下需要加大采样频次。
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可比性,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样时间和频次。
三、分析技术(1)物理分析技术物理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测定水体的物理性质和特征,如颜色、浑浊度、温度等。
物理分析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对水质进行初步判断和监测。
(2)化学分析技术化学分析技术是水环境监测中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测定各种化学指标的含量。
化学分析技术包括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气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测定水体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量元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水资源与水污染
• 2、水体污染
• 水体是河流、湖泊、沼泽、冰川、海洋及地下 水的总 称。它不仅包括水,也包括水中的悬浮 物、底泥及水生生物。
• 水体自净: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大量 水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 化和生物转化。这些变化包括挥发、絮凝、水 解、络合、氧化还原及被微生物降解等,其结 果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发生质的变化,该过 程称为水体自净。
1、监测方案的内容
(1)监测目的; (2)监测介质和监测项目,分析方法; (3 (4)排放特点、自然环境条件、居民分布情况等; (5)监测结果要求。
监测方案的制订
1. 地表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2. 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3. 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1. 地表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基础资料的收集 收集水体及所在区域的有关资料,主要有水
地下水流动较慢,所受压力较大,温度变化等。 (2)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
地下水布点的复杂性
(3)采样点的设置
由于地质结构复杂,使地下水采样点的设置
也变得复杂。
① 背景值监测点的设置 背景值采样点应设在污染区的外围
不受或少受污染的地方。对于新开发区, 应在引入污染源之前设置背景值监测点。
• ② 监测井(点)的布设
d.沿河、渠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因 渗漏可能造成带状污染,此时宜用网状 布点法设置监测井。 一般监测井在液面下0.3~0.5m处采样。
③ 地下水采样方法 地下水的水质比较稳定,一般采集瞬时水
样,即能有较好的代表性。 (1)从监测井中采集水样常利用抽水机设备。 (2)对于自喷泉水,可在涌水口处直接采样。
近岸有明显水流水处面下0.5≤米50处m近岸有明显½水水流深处处
5米<水深≤10米
水深≤5米
水深>10米
中泓线河底以上0.5米处
(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①流经城市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 览水域、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不少于12次; 采样时间为每月1次
②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 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 ,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并分别测定 。
一、水资源与水污染
1. 水资源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水在
地球上其中有97.2%是海水,淡水只有 2.8%,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中只有河流、 淡水湖和地下水的一部分,总计不到淡 水总量的1%。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达到 28 万亿立 方米,居世界第 6 位,但人均淡水资源 量仅 2300 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 的 1/4,世界排名第 121 位,被列为世 界上最贫水的 13 个国家之一。
b.二类污染物在工厂总排污口处布点采样测定 。二类污染物有: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 、氰化物、石油类、铜、锌、氟等。
c.有处理设施的工厂应在处理设施的排出口处 布点。为了解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可在进水 口和出水口同时布点采样。
② 生活污水
采样点设在污水总排放口。对污 水处理厂,应在进、出口分别设置采 样点采样监测。
广的污染物。 C 选择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监
测项目 D 所选监测项目有“标准分析方法”、“全国
统一监测分析方法”
广元市环境监测站目前已开展水质监测项目69 项。
三、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2、分析方法
A 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我国已编制包括采样在内的标准分析方法,这是一些
比较经典、准确度较高的方法,是环境污染纠纷法定的 仲裁方法,也是用于评价其他分析方法的基准方法。 B 全国统一监测分析方法
湖、库监测断面设置示意图
(3)采样点位的确定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 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的深 度确定采样点位置和数目。
采样点位的确定
河宽≤50米时
≤50m 中泓线
采样点位的确定
河宽50~100米时
近左、右岸有明显水 流处 ≤50m
采样河垂宽线>上10采0样米点时设置
文、气象、地质和地貌资料,污染源分布及城市 供排水情况、饮用水源分布、水体沿岸资源现状 和近期使用规划等
(2)监测断面的设置 A 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 a. 对照断面: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 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 回流处。 b. 控制断面: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 变化情况的断面。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 处。 c. 削减断面:指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 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受到 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降低的断面
物力、财力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一一监测。
依据水体功能和污染源的类型不同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环境标准中要求控 制的危害大影响范围广,并已建立可靠 分析测定方法的项目进行监测。
三、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的确定原则 A 选择国家和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中要求控制
的监测项目。 B 选择对人和生物危害大、对水环境影响范围
。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
1500m以外的河段上。
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
削减断面
河流监测断面设置示意图
B 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设置 a.在进出湖泊、水库的河流汇合处分别设
置监测断面;
b.以功能区为中心,在其辐射线上设置弧 形监测断面;
c.在湖库中心,深、浅水区,滞流区,不 同鱼类的回游产卵区,水生生物经济区等设置监 测断面。
一、水资源与水污染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化学需 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10%,但排放量依然有 1272.8万吨。
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Ⅰ~Ⅲ类 、Ⅳ~Ⅴ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 24.3%和18.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 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二、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1、水质监测的对象: A、环境水体(水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 流过或汇集在地球表面上的水,
如海洋、河流、 湖泊、水库、沟渠中的水,统称 为地表水。
地下水 埋藏于地面以下岩土孔隙、裂隙、 溶隙饱和层中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动的水。
B、废水污水(水污染源监测)
• a.对于工业区和重点污染源所在地的监 测井(点)布设,主要根据污染物在地下水 中的扩散形式确定。
• b.污灌区、污养区及缺乏卫生设施的居 民区的污水渗透到地下易造成块状污染 ,此时监测井(点)应设在地下水流向的平 行和垂直方向上,以监测污染物在两个 方向上的扩散程度。
c.渗坑、渗井和堆渣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 渗透小的地区易造成点状污染,其监测 井(点)应设在距污染源最近的地方。
水环境质量监测
2020年5月25日星期一
水环境质量监测
• 一、水资源与水污染 • 二、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 三、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 四、监测方案的制订 • 五、水样的采集 • 六、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 七、水样预处理 • 八、安全防护 • 九、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十、连续自动监测
•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 《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 《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 (HJ/T 92-2002) • 《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HJ494-2009) • 《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HJ495-2009) •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493-2009) • 《水质 河流采样技术指导》 (HJ/T51-1999) • 《 水质 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 GB/T14581-93) • 《 河流流量测量规范》 (GB50179-93) •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编) • 《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 •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国家环保总局)
(3)对于自来水,要先将水龙头完全打开,放
水数分钟,排出管道中积存的死水后再采样
3. 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源、生活污
水源、医院污水源等。 1)采样点的设置
水污染源一般经管道或渠、沟排放 ,截面积比较小,不需设置断面,而直 接确定采样点位。
① 工业废水
a.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备出口处布 点采样测定。一类污染物有总汞、烷基汞、 总镉、总砷、总铅、六价铬、总铬、总镍、 总银和苯并a芘。
(3) 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 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 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 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 料。
(5) 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 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三、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1、监测项目 水质监测项目数量繁多,受人力、
一、水资源与水污染河流Βιβλιοθήκη 到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净化过程示意图:
一、水资源与水污染
水体污染:当进入水体中的污染 物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就会 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的 改变和水质的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 效利用,危害人类健康,这种现象称 为水体污染。
一、水资源与水污染
水体污染源分类
按排放形式不同,可将水体污染源分为两大类: (1)点污染源:如工业废水、矿山废水和生活污水 (2)面污染源:如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
监测方法尚待完善,但这些项目又急需测定,作为 统一方法推广,在使用中不断完善,为上升为国标创造 条件。 C 等效方法
与A、B类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具有可比性的分析方 法称为等效方法。
四、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监测方案是一项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 设计,制订时必须首先明确监测目的,然 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监测对象、设 计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 率,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提出监测 报告要求,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方 案的实施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