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学期新课标(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3de6a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6.png)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相关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 掌握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3. 能够解释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4. 能够理解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及特点。
教学重点: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材、实验器材、课件、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或实物,引出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的讨论。
二、讲解
1. 讲解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并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
2. 讲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凝固、熔化、汽化等过程;
3. 讲解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及特点,引导学生分辨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
三、实验
进行简单的物质三态转化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规律。
四、练习
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完成,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复习时应注意的重点。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反馈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效果评价: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物质的结构及其相关概念,掌握物质的三态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苏教版高中化学新版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新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969b4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7.png)
苏教版高中化学新版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时间:90分钟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课本、实验器材、化学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化学知识
1.向学生介绍化学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Step 2: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
1.讲解化学元素、化合物、离子、分子等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基础知识。
2.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化学式的写法,学会区分不同化学物质。
Step 3:化学实验操作
1.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化学器材,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
Step 4:化学知识的应用
1.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鼓励学生提出化学问题,探讨化学知识的深层次应用。
Step 5: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强化学生对化学的理解。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澄清疑惑,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教案范本结束】。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44d4ee4eefdc8d377ee323c.png)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设计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2)1.1物质的分类 (2)1.2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的分类 (6)2.1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11)2.2气体摩尔体积 (16)3.1常见的分散系胶体 (21)3.2电解质溶液 (25)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9)1.1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29)1.2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32)2.1物质的量浓度 (36)2.2化学反应的计算 (41)3.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45)3.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8)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53)1.1氯气的发现与制备 (53)1.2氯气的性质与应用 (56)1.3氧化还原反应 (60)2.1钠的性质与制备 (64)2.2碳酸钠碳酸氢钠 (67)2.3离子反应 (71)3.1粗盐提纯从海水中提取溴 (75)3.2从海水中提取镁从海带中提取碘 (79)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 (83)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 (83)1.2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 (87)2.1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91)2.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95)3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100)专题5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104)1.1元素周期律 (104)1.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09)2.1离子键 (115)2.2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119)3.1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 (123)3.2晶体非晶体 (127)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1.1物质的分类本课时是必修一第一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
本课时的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有利于复习、巩固和运用初中知识,也能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对初中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又可以让学生感受高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9496b84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d.png)
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时数:1课时
知识点:化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区分化学物质和物理物质的不同。
3.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化学基本术语。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
2. 化学物质和物理物质的区分。
3. 常见的化学基本术语。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和安排: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2. 学习(30分钟):
a. 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化学物质、物理物质等。
b. 分析化学物质与物理物质的区别,并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c. 介绍常见的化学基本术语,如元素、化合物、分子等。
3. 练习(15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重点。
5. 作业:
布置相关的习题,巩固学生的习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授课,我发现学生们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概念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采取更多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我将注重巩固化学基本术语的学习,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精品教学课件(共228页)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精品教学课件(共228页)](https://img.taocdn.com/s3/m/35b596002cc58bd63086bda7.png)
2.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可将化学反应重 新进行分类: (1)有 元素化合价 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微点拨: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 应,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 反应。
(3)从溶解性上看,NaOH、KOH 等碱可溶于水,称为可溶性碱; Cu(OH)2 和 Fe(OH)3 等碱难溶于水,称为难溶性碱或难溶性氢氧化 物。
4.物质分类研究的价值 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性质方面往往具有相似性。对物质进行合 理的分类,使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杂乱的事物变得井然有序,有助于 我们按物质的类别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
2.从物质类别的通性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单质可以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B.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反应 C.非金属单质可以与酸反应 D.碱性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
C [金属单质分别与非金属单质、酸、盐反应;酸性氧化物分 别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非金属单质分别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 质反应(与酸反应不是其通性);碱性氧化物分别与酸、酸性氧化物反 应。 ]
冶炼温度估计在 1 000 ℃左右,可能涉及的反应有:
①Cu2(OH)2CO3
△ =====
2CuO
+
CO2↑
+
H2O
②2CuO +
C
高温 =====
2Cu
+
CO2↑
③CuO
+
CO
△ =====
Cu
+
CO2
④CO2 +
高温 C=====2CO
(1) 从 四 种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看 , ① 、 ② 、 ④ 分 别 属
高一必修一化学苏教版教案
![高一必修一化学苏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39b33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c.png)
高一必修一化学苏教版教案教案标题:高一必修一化学苏教版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4. 氧化还原反应5. 电解质溶液的电离与电解6. 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引入化学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化学的分类和主要研究内容。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化学的认识和疑惑。
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 进行实验演示,展示不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3.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发现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规律。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进行实验演示,展示不同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变化。
3.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发现化学反应的规律。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5. 引入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6. 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第四课时:氧化还原反应1.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进行实验演示,展示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和变化。
3.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发现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5. 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概念和电位差的计算方法。
6. 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计算方法。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新课标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0806a38a6bec0975f465e266.png)
�点特和质性些哪备具应还外另剂擦摩为认你 小较粒颗⑥ 大较粒颗⑤ 软柔④ 硬坚③ 水于溶难② 水于溶易 ① 。 �条几哪的中质性列下备具应剂擦摩 �测推的你据根 �1� �题问关相列下答回试�剂擦摩的量定一有含都面里膏牙的用使中活生常日.6 。 � �步二第 �步一第 �式程方学化 的应反步两述上出写试。品产副的硫化氧二度浓高含到得时同�钠酸硫亚成生新重之 使�液溶热加是步二第�钠氢酸硫亚成生硫化氧二收吸液溶钠酸硫亚用是步一第。法 方新种一的染污硫化氧二理治为作法收吸�3OS2aN�钠酸硫亚用究研在正本日和国美.5 .F .E .D .C .B
〕标目习学〔
化转和类分的质物 1 时课
质物学化的彩多富丰
元单一第
界世质物的中眼家学化
1 题专
xisot
XOB XISOT
�
�是的性通酸于属不中质性列下。质性的同相些某有具往往质物的型类种同 .2
3OlCH.D 3OCHaN.C 4HC.B 3HN.A
�
�是的酸于属中其断判识知学已照按�素元氢有含都中质物列下 .1
�式学化的求要列下合符出写素元种几或种一的中其用�1� �白空列下写填们它于关试�素元种四硫、氧、氢、钠有.01 。 � � � 应反解分复)4( 应反解分)2( �式程方学化个 1 写各型类应 应反合化)1( 应反换置)3(
xisot
XOB XISOT
。
、
、
是
次依别类质物的属所们它�硅化氧二和钙酸碳、铝化氧氢是次 依剂擦摩的用使所中膏牙明透华中和膏牙臭防王珠珍、膏牙童儿针面两�查调据�2�
�式应反出写可此据�盐的应相成生应反�盐或�酸与可�属金泼活于属锌�如 。 �件条的 生发应反解分复意注�式程方学化的应相出写�质性的有具所质物型类此据根再�型类 质物属所质物述上确明先可�律规化转的定一有间之盐、碱、酸、物化氧、质单�2� 等等�物溶难为质物种三另�物溶易是都 酸硫和镁酸硫�看上质性从。体固为质物种四另�体液为酸硫�看上态状从。物合化为 �物净纯的素元上以种两或种两含是都质物种四另�质单为�物净纯的素元种一含只是 条镁�看上成组从。果结类分的同不出得据依的同不对针再后然�据依的类分确明�同 不的面方等态状、质性、成组在们它据根应先首�类分行进质物给所对�1� �析 解 。式程方学化的化 转间之们它出写�2� 。类大两成分们它把�同不的质性或成组们它据根)1(�题问列下答
高中化学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高中化学教案苏教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5424c52b76eeaeaad0f330d4.png)
苏教版化学必修1教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苏教版)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1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单元课时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认识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切入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世界的兴趣,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化学家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然而化学家却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经研究,他们发现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
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化学家们研究发现,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似,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
化学家研究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
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这就是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他们绝不只是穿着白大褂,在一堆试管和烧杯中摆弄各种药品的人。
对于我们早已习惯的物质世界,化学家们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案必修一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d4a6204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7.png)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案必修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化学中的常用术语和符号3.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教学重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基本物质分类及性质教学难点:1. 化学符号和术语的掌握2. 物质的性质分类及描述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2. 教学课件和实验器材3. 学生实验报告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15分钟)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基本物质分类及性质三、实验(20分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实验步骤:1. 将不同物质分别放入试管中,观察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记录实验现象,总结物质的分类及性质。
四、讨论(10分钟)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基本概念。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习今天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课堂小结强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物质的性质和分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了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活动和案例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0390b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a.png)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教案教材版本: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掌握实验方法,能够观察和比较不同反应速率的反应。
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实验方法教学难点: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从中得出结论教具准备:1. 玻璃试管2. 度量瓶3. 滴管4. 计时器5. 滤纸6. 试管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反应速率,为什么有些反应速率快而有些反应速率慢。
二、实验操作(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两个玻璃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反应物A和B。
2.在第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催化剂,开始计时。
3.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当反应结束时停止计时。
4.重复以上步骤,在第二个试管中不加入催化剂,观察反应的速率并记录。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让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为什么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加快。
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讨论得出结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四、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实验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化学实验——化学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的概念2. 加入催化剂的影响3. 实验数据对比和分析课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2.预习下节课内容,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培养了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在讨论和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现出了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实验安全的规范引导,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
文库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
![文库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83765df12d2af90242e6d4.png)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课标内容】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
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案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58e91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c.png)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掌握化学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3.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及其基本规则。
教学重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化学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别;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及基本规则。
教学难点:1. 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表示方法;2.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3. 混合物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准备: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苏教版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2. 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化学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讲解化学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3. 解释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及其基本规则。
三、实验(20分钟)1. 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现象;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四、讨论与练习(15分钟)1. 分组讨论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2. 给学生布置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引导学生拓展思考,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复习已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理解,掌握了化学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了解了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教学效果的提高。
苏教版必修1化学课程纲要
![苏教版必修1化学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b4f5d244c850ad02de804166.png)
《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纲要《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纲要曾晓军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江苏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1授课时间:36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上学期)模块课程目标1、着力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物质的性质,进而逐步展现化学学科中“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
2、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强化探究性实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认识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4、完成对必修1部分化学的学习后,对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及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有一个较为整体全面的了解。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1课时)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内容标准: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5.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6.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7.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教学安排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内容标准:1.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通过实验了解氯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镁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教学安排专题3从矿石到基础材料内容标准: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2.通过实验了解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新课标(苏教版)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
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
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
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
[例题解析]
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答下
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2)写出它们之间转化的化
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
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
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从
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
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都是易溶物,另三
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类
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OH)2 △= ZnO + H 2O , ZnO + H 2 △
= Zn + H 2O 〔基础训练〕
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
2. 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酸通性的是( )
A.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3. 盐是一类常见物质,下列物质可直接反应生成盐的组合是( )
①金属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④⑥
C.只有②⑤⑥
D.全部
4.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标有“忌高温蒸炒”,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食盐是纯净物
B.食盐中加入了碘单质
C.所加含碘物质受热易分解
D.加碘食盐难溶与水
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NaOH + HCl == NaCl + H2O D.H2CO3 == H2O + CO2
加热点燃
C. H2+CuO == Cu + H2O B.2CO + O2 == 2CO2
6.现有下列物质:①碳酸钠②氧化钠③二氧化硅④铁⑤氧气⑥氢氧化钙⑦硫酸
请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
(1)按组成分类,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2)按溶解性分类,属于易溶物的是,属于难溶物的是属于微溶物的是。
(3)按常温状态分类,属于固态的是,属于液态的是,属于气态的是。
7.在一氧化碳、碳单质、氢气、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不同于其它三种物质的特点(任写两种,并说明依据)
8.试以氢氧化钠为例,说明碱具有哪些通性,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9.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1种或2种为反应物,按下列反应类型各写1个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10.有钠、氢、氧、硫四种元素,试关于它们填写下列空白:
(1)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2)写出上述物质间相互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单质与酸;
酸与氧化物;
碱与氧化物;
酸与碱;
单质与单质。
(3)又知潜水艇中需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利用过氧化钠(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
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力拓展〕
1.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常看到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是()
A.氢氧化钠
B.氧化钠
C.碳酸钠
D.碳酸氢钠
2.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C和H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
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
D.两种单质
3.下图是某厂生产的某种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1)标签上钙含量中,钙是指;
(2)为了检验此盐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在家庭厨房里可选用的物质是;(3)为了测定此盐的钙元素含量,取10克此盐溶于Array水,加入足量盐酸,生成0.132克二氧化碳。
请
计算此加钙食盐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4.A是废铁屑表面上红色固体的主要成分,B、C、F都是单质,D、F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试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F.
5.美国和日本正在研究用亚硫酸钠(Na2SO3)吸收法作为治理二氧化硫污染的一种新方法。
第一步是用亚硫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氢钠;第二步是加热溶液,使之重新生
成亚硫酸钠,同时得到含高浓度二氧化硫的副产品。
试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一步: ;
第二步: 。
6.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牙膏里面都含有一定量的摩擦剂,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根据你的推测,摩擦剂应具备下列性质中的哪几条? 。
① 易溶于水 ②难溶于水 ③坚硬 ④柔软 ⑤颗粒较大 ⑥颗粒较小
你认为摩擦剂另外还应具备哪些性质和特点?
(2)据调查,两面针儿童牙膏、珍珠王防臭牙膏和中华透明牙膏中所使用的摩擦剂依次
是氢氧化铝、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它们所属的物质类别依次
是 、 、 。
(3)作牙膏摩擦剂的粉末状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
张华同学为工厂设计了一种制
备碳酸钙的生产方案,其流程图为:
① 高温
请你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
(4)请你也用石灰石为原料,设计另一种制备碳酸钙的生产方案(其它试剂任选),画出
生产的流程图:
你设计的方案与张华的方案比较,优点是 ,缺点是 。
(5)检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否为碳酸钙的实验方法是 。
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进行分析。
甲、乙、丙
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
数据如下表:
(1)请认真分析数据,判断哪位同学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并说明根据。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基础训练〕
1.D
2. D
3. D
4. C
5. C
6. (1) ④⑤,②③,⑦, ⑥,① .(2) ①②⑦, ③④⑤, ⑥.(3)①②③④⑥, ⑦ , ⑤ .
7.氢气不含碳,另三种含碳。
碳为固体,另三种含碳。
二氧化碳不可燃,另三种可燃。
8. 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使指示剂变色。
化学方程式略。
9.(略)10. (1)略(2)略。
(3)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能力拓展]
1. C
2. D
3. (1)钙元素(2)食醋(3)3%
4.A. Fe2O3 ,B. C, C. Fe, D. CO2, E. Ca(OH)2, F. H2 .
5.Na2SO3 + SO2 + H2O = 2NaHSO3 , 2NaHSO3 = Na2SO3 + SO2 + H2O
6.(1) ②③⑥无毒,易得,价廉等(2)碱 ,盐 ,氧化物。
(1)加盐酸生成氯化钙,再加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
优点是生产工艺简单,缺点是用盐酸比用煤和水可能成本高些。
(5)取样,加入盐酸,生产没有气味的气体,
再将其通入石灰水,若变混浊,则含碳酸钙。
否则不含。
7.(1)乙。
都生成0.3克氢气。
与乙比较,甲的酸过量,丙的铁过量。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