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与四维学会成立始末
张学思回忆黄埔军校
张学思回忆黄埔军校1949年初,毛泽东提出“长江要过,海军要建”的大战略,他把建立海军舰队和培养海军人才摆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并在东海点将张爱萍组建华东海军,在黄海授命张学思筹建大连海军学校。
毛泽东和周恩来多次接见张学思,亲自拟定建设海军学校的方针、任务。
最终,张学思不负所望,组织创建了闻名全军的大连海军学校(即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这所学校堪称人民海军的“黄埔军校”。
张学思原籍辽宁海城县,1916年生于奉天(今沈阳),系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之弟。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思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辽东办事处主任等职。
建国后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海军参谋长,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总理推荐主席点头1949年春天,全国解放在即,张学思从收音机里听到号称国民党海军王牌的巡洋舰“重庆”号起义,驶抵解放区辽西的葫芦岛港。
他兴奋得跳了起来,对妻子谢雪萍说:“这下咱们解放军很快就会有海军了。
”谢雪萍说:“看你高兴的,说不定中央会派你去海军哩。
”张学思回答:“这不是没有可能,我对海军本来就很有兴趣。
”张学思13岁时同12岁的张闾(张学良的长子)到大连看过日本的联合舰队,还随张学良一起登上过出访英、美等国归来的“海圻”号巡洋舰。
2个月后,谢雪萍的戏言成真。
毛泽东为落实“长江要过,海军要建”的战略方针,任命张爱萍在华东组建海军,把遴选海军学校校长的任务交给了周恩来。
周恩来考虑到海军是个国际化的军种,由张学思出任海军学校校长有很多优势,就向毛泽东主席推荐张学思来筹办海军学校,得到了毛泽东的认可。
毛泽东说:“我在延安同他谈过话,他是一个有理想的军人,可以胜任这个差使。
”决心再钻研海军30年1949年5月,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接见张学思,开门见山地说:“毛主席提出新中国不仅要有强大的陆军,还要建设强大的空军和海军。
中共最杰出的战略情报专家
中共最杰出的战略情报专家——阎宝航他是张学良的终身挚友,又是宋美龄的身边红人;他是蒋介石眼中的“能员”,却又是何应钦的眼中钉;他是国民党元老陈诚、于右任等的好朋友,却又是周恩来的私交频繁;在国民党元老陈诚眼中,他是“最不可能是共产党员的人”;在他领导的地下党成员的眼中,他又是可寄托生命的赤子。
这就是阎宝航---中共最杰出的战略情报专家!1895年生于辽宁省海城市的一个小乡村,1918年毕业于奉天两级师范学校。
这使阎宝航经受了贫困生活和传统文化的双重洗礼,渐具悲天悯人的情怀。
1918年4月,他创办了奉天贫儿学校,1921年,他被基督教奉天青年会聘为青年部干事。
此后,阎宝航先后组织“星期三会”、“启明学社”等团体讨论新文学,学习马列主义,探讨救国救民之路。
1925年6月阎宝航在沈阳组织学生2万多人,举行示威游行声援“五卅”运动。
之后,基督教青年会派阎宝航前往英国留学。
1929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院。
回国后,他又相继组织起“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东北抗日救亡总会”等5个抗日团体。
抗日的主张逐渐成为他贯穿一生的主旋律。
阎宝航一方面热衷于社会事务,尤其热衷于抗日,这些活动是他广结朋友的基础。
另一方面,他对各种知识的孜孜以求以及从国内到国外的丰富阅历,为他的交际提供了源源不绝的谈资。
尤其是在国外的一段生活,使他具备了欧美绅士的风度。
阎宝航在基督教青年会工作期间,张学良经常到青年会消闲,阎宝航的谈吐颇受张学良赏识,逐渐成了张学良的知己和幕僚以及后来的主要智囊。
这是他从事政治的开始。
通过工作推动交际,阎宝航得以在名利场上八面玲珑,因而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多方面事务。
他是国民党中央赈济委员会顾问、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理事、大明实业公司总经理。
他杰出的组织才能和交际艺术,为宋美龄、蒋介石所赏识,先后在蒋介石、张学良合办的“四维学会”,蒋介石、宋美龄倡导的“新生活运动”中担任要职。
按照张学良交予的使命和要求展开活动,阎宝航博得了宋美龄的信任和众多国民党上层人士的敬重。
中国名人张学良的故事
中国名人张学良的故事中国名人张学良的故事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变故,但他的人生经历却是一个丰富而又充满教益的故事。
一、家庭背景、早年经历张学良出生在辽宁省奉天市一个富有的官僚家庭。
他的父亲张作霖是东北军的主要领袖之一,家族也因此成为了东北军的大门户之一。
张学良从小就享有受过良好教育和优越的生活环境。
他在15岁的时候,便被父亲送去了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的一所军事学校。
在日本学习期间,张学良表现出了军事天赋和才华,深受日本师长们的欢迎。
张学良在日本留学时期,视察了日本的建设和军事装备,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他在日本遇到了他的妻子,日本人小松清子,两人在1919年结婚。
二、东北军洪流中崛起1920年,张学良回到中国,开始进入父亲的东北军阵营,成为了东北军的主要干将之一。
他在东北军中从一个无名的士官迅速崛起,并在1928年成为了东北军的正式指挥官。
在这段时间里,张学良经历了很多重大事件,也为东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1928年之后,张学良成为了东北军的主要领袖之一,切实掌握了东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大权。
他积极推进着东北的现代化和工商化,大力开发了当地的资源,并创造了很多创新的军事思想和技术。
他的政治志向也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他试图创造一个具有中国国内稳定和外交势力的东北政权,并获得了国内外社会,特别是日本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三、张学良的政治和家庭生活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地区。
张学良对此持有不同的态度,他既想维护自己的家族势力和东北地区的利益,又不希望陷入不利的政治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他与日本建立了全面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并被推出为“东北国家”的总领袖。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的日益加强,张学良的政治和家庭生活也逐渐开始发生变化。
他与家族内部发生矛盾,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军队和公权力。
张学良的故事
张学良的故事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合作对象。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一、家族背景张学良出生于1898年,是辽宁省沈阳市一个世代军人的家庭。
他的父亲张作霖是东北军的创始人之一,曾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担任重要职务。
张学良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他的父亲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希望他能够继承家族的军事传统。
二、早年经历张学良在青年时期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他在东北军中崭露头角,很快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
他参与了北洋政府与军阀的斗争,展现出了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
三、东北抗日联军的创立1931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东北地区,成立了伪满洲国。
面对日本的侵略,张学良决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抗争。
他积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后,张学良担任军事指挥官,他带领联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日战斗,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重大的伤亡。
四、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张学良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始于1927年。
当时,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武装斗争,他们希望能够得到东北军的支持。
张学良看到了共产党的力量和抗日的意义,决定与他们合作。
他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进行了多次秘密会晤,商讨了抗日斗争的策略和战术。
这段合作关系持续了很长时间,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后期的转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学良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逐渐疏远。
他开始对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产生怀疑,认为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抗日,而是要推翻国民党政权。
此外,他也对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行动感到不满,认为他们过于激进。
因此,他决定与共产党断交,并与国民党合作,继续抗日斗争。
六、晚年生活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学良被国民党任命为东北军的总司令。
然而,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他的地位逐渐下降。
1948年,东北地区被中国共产党控制,张学良被迫流亡台湾。
从大帅府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军[权威资料]
从大帅府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军张学思,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之一、爱国将领张学良之弟。
1916年1月6日出生于奉天(今沈阳)“大帅府”中,为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第四个儿子。
1933年,张学思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
历任八路军冀中军区参谋处长、平西军分区副司令员、辽宁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
1970年5月29日,在林彪、“四人帮”迫害下,含恨病逝。
身负理想,走出“大帅府”的有为青年从记事时起,张学思就被父亲带着和其他兄弟们一起观看军队的阅兵演习,所以他对军队十分熟悉。
在张学思幼小的心灵中,父亲是个传奇般的英雄,梦想自己长大了,也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张学思的“英雄梦”却在母亲的影响下转变了。
他的生母许氏经常给子女讲古书,告诫他们:“权势和富贵不是好东西,你们长大要自立,好好念书做学问,不要靠张家的势力吃饭。
”在母亲的鼓励和引导下,张学思8岁入省立第四小学读书,打破了张家子弟“不入学堂”的惯例。
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
张学良继位执政,在东北进行了学习欧美、旨在反日的改革。
张学思从兄长的身上看到了青年一代的希望。
但是这一改革不过是昙花一现。
张学思失望了,他更加坚定“自谋出路”的决心。
不久,王金镜介绍王西征做张学思的家庭教师。
王西征是张学思走上进步道路的启蒙老师。
1931年2月,张学思随王西征来到北平。
从此,他离开了“大帅府”。
1933年3月,立志追求共产主义真理的张学思经王金镜介绍,加入了中共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沙滩支部。
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而斗争的光辉道路。
成为中共党员伊始,张学思就接受了党组织的一项特殊任务:为了扩大武装力量,组织决定派他和王金镜等人打入东北军67军特务队做“兵运”工作,待时机成熟,把队伍拉出来,组建华北工农红军。
1938年1月,周恩来在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亲自接见了张学思,赞扬他是一个思想进步、有主张、有抱负的青年。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宋案:1913年初国会选举,国民党获胜,将以多数党的地位组织责任内阁,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出任内阁总理,从而成为总统袁世凯独揽大权的最大政敌。
袁世凯派人给宋教仁送去一张50万元的银行支票,并表示如不够用还可以增加。
宋教仁不为金钱所诱,南下竞选。
1913年春,宋教仁路经各地到达上海,沿途发表演说,批评时政,反对袁世凯专权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使袁世凯大为嫉恨。
袁世凯收买宋教仁的阴谋破产,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谋杀宋教仁,除掉心腹大患。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袁世凯所派刺客枪击,21日逝世。
二次革命:即“讨袁之役”。
继辛亥革命后爆发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武装斗争。
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死宋教仁,又大借外债,准备以武力镇压革命势力。
孙中山号召讨伐袁世凯。
袁罢免国民党籍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7月,国民党人在江西湖口起兵讨袁,广东、上海、安徽等地先后宣布独立,并组织讨袁军。
由于国民党缺乏明确纲领,内部涣散,在袁军大举进攻下,“二次革命”最后失败。
中华革命党:民国初年的政党。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于1914年7月在日本召集部分国民党员组成,继续进行反袁斗争。
曾在广东、山东、湖南等地组织起义,均遭失败。
1916年总部迁回上海,后又领导护法运动。
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曹锟贿选:1923年6月,直系军阀首领曹锟指使其党羽采用各种手段进行“逼宫”,把总统黎元洪逼出北京,为自己上台当总统扫清了道路。
但曹锟既想登上总统宝座,又要披上“合法”外衣,于是就以巨款贿赂国会议员,选举他当总统。
9月,在总统选举的预选会上,曹锟以5000元一张选票,到处收买议员,又以40万元的高价,收买了国会议长,共用去贿赂款1350余万元。
就这样曹锟贿选当上了大总统。
史称曹锟为“贿选总统”。
黄埔军校: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期间,决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苏联派来数十名优秀军事干部担任教育工作,并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
张学良和他的“转转会”
张学良和他的“转转会”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第43期张学良被幽禁于台湾期间,除了妻子赵一荻的陪伴,亦有知己二三。
他时常和一些知己轮流做东聚餐,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三张一王转转会”。
“三张一王转转会”上的默契所谓“转转会”,乃是四川方言,是好朋友轮流做东聚餐的意思。
“三张一王转转会”是当年台湾最著名的饭局,“三张”是张群、张大千、张学良,“一王”是王新衡。
四人本就熟识,张群是蒋家亲信,亦是张学良老友。
东北易帜是张群去说合的,蒋介石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是张群去宣布的。
王新衡是蒋经国的同学,“西安事变”前两天,王新衡刚刚出任复兴社特务处西北区主任。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对王新衡礼待有加,因为这件事,王新衡后来受到牵连,被戴笠关了好几个月。
张大千和张学良却是不打不相识。
当年的少帅热爱收藏,曾购得几幅张大千临摹石涛的赝品。
一次,张学良赴沪,借宴请沪上名流之机会专门给张大千发了一份请柬,“二张”在酒席上晤面了。
宴会即将结束时,这位少帅站起来,拽起大千居士向众宾客说:“诸位,让我介绍一下,此位就是仿石涛的专家,鼎鼎大名的张大千先生。
在我收藏的古画中,就有不少是此公的杰作。
”尴尬的张大千哪里能知道,半个世纪之后,两人居然可以成为知己好友呢?他们四人在一起,古今中外,无所不谈。
一聊书画,二谈美食,三讲风月。
政治问题却是从来无人提及,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正是他们的政治风度。
美食见证友情1981年元宵节后的一天,张大千在居所请张学良夫妇吃饭,酒足饭饱,宾主尽欢。
张学良提出要把菜谱带回去留作纪念,张大千欣然同意,并把客人和日期都添了上去,并特别注明当日“‘摩耶精舍’小园垂丝,海棠盛开,宾主尽半日之欢”等句。
没几个月,张学良又到张大千的“摩耶精舍”,随身带来一幅卷轴,打开一看,正是那日张大千手书的菜谱。
张大千深深為之动容,他在接裱处的空白地方,当场画了一撮鲜绿欲滴的萝卜缨,5棵红萝卜和翠叶大白菜,题名“吉光兼美”,并题诗云:“萝菔生儿芥有孙,老夫久已戒腥荤。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 材料一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一中,亚当斯的论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找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罪责。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该论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这种观点不能成立。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锁国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近代经济不能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而言,主要是帝国主义不平等对待中国,侵略中国造成的。
但这不能成为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要真正发展就必须与西方资本主义“脱钩”的理由。
3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封建制度已经是百孔千疮,危机四伏,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科举制度更是严重脱离实际,摧残人才,“万马齐喑”的人才匮乏局面笼罩着整个中国。
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主要代表的洋务派,发出了外抗强权,首倡学习西方科技,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主张改革社会,抵御外侮,提倡学习“西学”,为了与新的人才观相匹配,他们在教育领域内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
自此以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文化教育被作为资本主义“新学”,逐渐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传播。
第二章1.实际当时清朝面临的环境有点象其前朝明朝,当时明朝面临的是内有“中原流寇”李自成,外有东北后金政权。
而清朝所面对的是内有太平天国,外有列强。
作为统治者,当然想维持自己的统治。
但是可以想象,此时的清朝必然会参考明朝末年的情况来作出其自己的判断。
明朝崇祯面对的内忧外患,他是怎样作的呢,他是镇压农民起义军,将李自成稍微压制之后,又忙于将军队调遣北方与后金交战,所以是穷于应付,加上此时的朝臣真正有才能的已经少之又少了,根本不足以应用与两个战场。
此时,崇祯应该先与后金媾和,以图将精力、兵力集中到消灭李自成的内部战场去。
然而崇祯如果是一个不是很有雄心的人那么应该可以做到这点,但是正是因为他有抱负,确实是渴望复兴明朝,花了很大的心血在治理国家,而且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觉得如果与后金媾和,是对天朝的侮辱。
张学良与四维学会述论
、
张学 良 回国与 四维学会 的成 立
九 一八 事 变 和东 北 沦 陷 , 当时 国 内最 强大 的 使 东北地 方集 团蒙受 最 大 的 耻辱 和 损 失 , 学 良在 经 张 历 了下 野 、 毒 、 国后 ,94年初 结 束 了历 时八 个 戒 出 13
[ 摘
要] 94年初 , 13 张学良旅欧考察回 国, 出拥护领袖独裁的主张 。13 提 9 4年 5月 , 蒋介石合 作成立 了 旨在 与
“ 恢复 固有领土 , 复兴中华民族” 的秘 密组 织—— 四维 学会 。虽然 由于该组织在 民族 危机 日益严 重的情况 下未能发 挥应有的功能 , 西安事 变前 夕即不 了了之 , 到 但从一个侧 面体现 了九一八事 变后到西安事变前张学 良的心路 历程 和
后 东北 民众 的抗 日救 国工 作 , 在谈 到张 学 良欲 与之 合作组织 新 团 体 时 , 当 即表 示 同 意 , 指 定 刘 健 蒋 并 群、 邓文 仪 、 笠 和王 卓 然 、 化一 共 同商 量具 体 办 戴 王
分 别有 2人 、 宣 誓 人会 ) 贺衷 寒 、 3人 , 王卓 然 、 王化
20 09年 9月 第 9期 总 第 17期 8
理论 学刊
Th o yJ u n l e r o r a
Se 2 09 p. 0
No 9 S r No 1 7 . e. .8
张学 良与 四维 学会 述 论
郭 正秋
( 北 电力 大 学人 文 学 院 , 京 12 0 ) 华 北 02 6
饭 店举行 第一 次筹 备会 , 定 推举 7人为筹 备员 , 决 发
张学思:从大帅府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军
张学思:从大帅府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军作者:叶介甫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2年第5期张学思是人民军队的优秀将领、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之一,爱国名将张学良之弟。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冀中军区参谋处长、平西军分区副司令员,辽宁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新中国诞生后,先后担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海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1970年5月29日病逝。
接受共产主义新思想义无反顾地走出大帅府张学思,字述卿,辽宁海城县人。
1916年1月6日出生于奉天(今沈阳)“大帅府”,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第四个儿子。
张学思从记事时起,穷兵黩武的父亲就经常带着他们兄弟参观奉军的阅兵演习,以便从小熏陶其掌握“兵权”的思想。
在张学思幼小的心灵中,父亲是个传奇般的英雄,他幻想“自己长大了,也应带兵打仗,当大官,有威势”。
然而,张学思儿时的这一幻想,却在母亲的影响下破灭了。
他的生母许谢旸严格教育子女,经常讲起辛酸苦难的往事,她教育张学思和他的三哥张学曾:“你们不要忘了穷人的苦,不要摆豪门公子的架子,要平民化,千万别染上纨绔之气,没出息。
你们兄弟俩成人后谁要是吃喝嫖赌,我就去自尽!”她告诫他们:“权势和富贵不是好东西,你们长大要自立,好好念书做学问,不要靠张家的势力吃饭!”在许氏的支持下,张学思8岁入省立第四小学读书,打破了大帅府“不入学堂”的禁律。
在这所平民小学里,张学思不坐小汽车,不穿绫罗衣,和普通同学一起学习、劳动和娱乐。
当时,东北民众的反曰情绪异常高涨。
小学时期的张学思,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声援“五卅”运动的示威游行,学唱过流行的反日歌曲,听老师讲过左宝贵、邓世昌英勇杀敌的故事,在幼小的心里埋下了反曰爱国的种子。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谋害。
张学良继位执政,在东北进行了学习欧美,旨在反日的改革。
张学思从大哥的身上看到了青年一代的希望。
但是,这一改革只不过昙花一现。
“红色间谍”阎宝航的传奇人生
“红色间谍”阎宝航的传奇人生提起阎宝航这个名字,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会感到陌生。
不过,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坛上,阎宝航却是名闻天下的风云人物。
他是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挚友和高级幕僚,他也曾经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是蒋介石和宋美龄身边的红人。
同时,阎宝航还有个秘密身份,是受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共地下党员。
由于他的特殊身份与经历,时至今日,他身上的神秘光环还在。
今年4月是阎宝航诞辰120周年,笔者搜集他的故事,还原他精彩传奇的人生。
禁毒重现“虎门销烟”被称为“今天的林则徐”阎宝航,1895年4月6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县(今海城市)小高力房村。
l918年21岁的阎宝航从奉天师范学校毕业后和同学兴办奉天贫儿学校,得到社会公众和张学良等的关注和支持,并成为张学良的至交。
1927年,阎宝航公费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社会学。
1929年春回国后,任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成了一名社会活动家。
当时青年会是关外最大的民众组织,提倡博爱互助,宣传科学、体育和新文化,团结了一批有进步思想的青年。
1928年皇姑屯事件,使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妄图霸占中国东北的野心暴露无遗。
此后,日本帝国主义分子继续加紧密谋策划,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侵略中国的各种准备。
其中一个毒辣的手段,就是实行毒品侵略。
帝国主义的罪恶侵略活动,激起了阎宝航的愤怒,他奔走呼号,四处联络爱国人士。
1929年7月,以阎宝航为会长的辽宁省拒毒联合会正式成立。
拒毒联合会成立后,大搞禁烟、拒毒的宣传活动,通过板报、标语、漫画和话剧等形式,宣传毒品的危害,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险恶用心。
1930年5月5日,在阎宝航主持下,辽宁省拒毒联合会把5月5日定为“拒毒日”和“禁烟日”,并组成4支宣传队,到沈阳各闹市区宣传禁烟、拒毒;又把6月14日至20日定为“拒毒运动周”。
辽宁拒毒联合会还联合其它爱国团体,组织成立毒品销毁委员会,协助政府主持毒品销毁工作。
仅1930年,就搞了3次销毁毒品活动:第一次,1930年3月10日,销毁了日本饭治商店由德国汉堡贩运来的海洛因147包;第二次,1930年6月16日销毁了由日本人山岸勘吉经营的保绿公园从德国汉堡运来的海洛因239包;第三次,1930年9月21日,销毁了日本人山田文吾的鸦片400两、海洛因1包。
张学良侄子讲述张家秘史:财富去向成谜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去世。
张闾实说:“当时,我们后代都聚集到了夏威夷。
按照他老人家的遗愿,告别仪式采用基督教的方式进行,葬礼庄严而简单,只邀请家人参加,谢绝一切外宾。
作者刘畅刘娜在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8号,有一座红顶白墙的三层洋楼,人称“少帅府”。
1925年至1931年,张学良曾在这里居住,并与赵四小姐(赵一荻)结下了一世恋情。
在经过多次转卖后,“少帅府”被划归国有,现在经营湘菜。
2010年,这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张作霖之孙、张学良六弟张学浚之子张闾实。
张闾实在台湾与张学良相处了25年,此次来天津,就任历史文化顾问,将张氏的生活情况带回到“少帅府”。
2011年一个清爽的夏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天津“少帅府”,和张闾实促膝而谈。
一件浅蓝色衬衣,休闲牛仔裤,笑起来嘴角挂着两个浅浅的酒窝,张闾实给人的印象儒雅而随性。
他一直是本刊的忠实读者,经常看到他在微博中,对《环球人物》的报道进行点评。
谈起张氏后人,他显得很自豪:“我们张家六房,没有用过张学良的名字谋利,全都靠自己努力。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张闾实面对记者,追溯了爷爷张作霖和大伯张学良尘封多年的往事。
从“土匪”到“东北王”“念书的时候,人家就说我是大土匪、大军阀的孙子。
上历史课讲到祖父时,老师就叫我到外面去不要听,怕太刺激了……”张闾实说,小时候父亲张学浚从没告诉过他,爷爷就是张作霖。
“上小学懂事后,从学校的课外读物中,我才知道,原来客厅挂的老相片中的爷爷就是张作霖,每年过年时见的大伯便是张学良。
”张作霖作为北洋军阀奉系首领,“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1875年出生于辽宁海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聪明好学。
但迫于家境,他卖过包子,做过货郎,还曾跟着养父学习兽医,医术远近闻名。
谈起他的出身,方家野史却几乎众口一词——“土匪”。
对此,张作霖自己当然不承认:“都说我张作霖当过‘胡子’,我要是拿过谁一个扫帚疙瘩,死后也要入十八层地狱,变驴变马去还人家。
解放军少将张学思生平简介
解放军少将张学思生平简介先来看一下张学思基本的简介。
张学思,辽宁人,军阀首领张作霖的第四个儿子,张学良的弟弟。
张学思是中国解放军少将、原海军的参谋长。
曾经担任过辽宁省的政府主席、军区的司令员、辽东办事处的主任等职务,参加了四保临江等许多战役。
下面来具体看看张学思简介。
1929年,张学思到奉天同泽中学读书。
在班级中,由于他主动跟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久之后他便跟同学王金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他们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来探讨自人生和理想,之后成为了生死之交。
王金竟后来转去了其他的学校读书,但是他们之间的往来并没有因此也中断过。
有一次,王金竟向张学思介绍了一位王西征教授,张学思被教授的学识所吸引,还说服了自己的父亲,让王西征到家中来进行讲课。
王西征虽然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是对于张学思来讲王西征算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老师了。
在王西征的鼓励下,张学思离开了沈阳来到了北平进行求学。
在这段求学的期间,他的好友王金竟在他的思想转变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王金竟因为接触过一些革命者,受到了革命的影响,他将这些思想传给了张学思。
张学思通过阅读一些书籍和小说,看到了救国的希望,并且渴望加入共产党。
后来通过老师王西征的介绍,张学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学思之死,应该要从林彪那里说起。
庐山会议之后,林彪当上了国防部长,开始主持军队的工作,同时在军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海军是一个新的军队,他对海军并不熟悉,加上对张学思等人又极其不信任,因此他觉得海军不听话、碍手碍脚。
林彪先是在政治上对海军进行全盘否定,之后又开始组织改组。
他派了几个自己的心腹去海军内部去“掺沙子”,虽然张学思做出了反抗,但是内部矛盾越演越烈。
张学思被搅得不能正常工作,想要离开部队,但是没有得到周总理的同意。
之后,他参加了“四清运动”,进行了一段的修整。
1966年,张学思回到了军队,正好参加了海军党委的扩大会议。
在会议上,矛头直指海军部队,将海军的主要领导推到了被告席上,甚至还要罢免主要领导。
张学良的小故事
张学良的小故事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合作对象。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
一、少年时代的张学良张学良于1901年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东北军阀张作霖,因此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尽管他出身于权贵家庭,但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而是积极向上,努力学习。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深受父亲的影响,学习了许多军事知识。
他对军事战略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很早就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他还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写诗和书法。
二、张学良与东北抗日联军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
面对日本的侵略,张学良毅然决然地投身抗日斗争。
他与其他抗日志士一起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成为该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游击队,他们采取游击战的方式,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张学良在组织和指挥抗日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
三、张学良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在抗日战争期间,张学良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他与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多次会面,商讨抗日战略和合作事宜。
他们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抗日计划,并积极推动抗日斗争的发展。
张学良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他还积极参与了社会事务的改革。
他提倡农村改革,推动农民组织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他还积极参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四、张学良的后期命运然而,张学良的一生并不如意。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发生了剧变,国共两党关系紧张。
张学良因与国共合作而备受批评,被迫离开政治舞台。
他的家庭也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父亲被暗杀,家族财产被没收。
在后来的岁月里,张学良一直过着低调的生活。
他致力于农村建设和教育事业,默默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还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政治改革,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张学良生平演讲稿
张学良生平演讲稿尊敬的评审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张学良生平”。
张学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抗日名将和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之一。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生平故事,感受他的传奇经历和为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
张学良于1898年11月3日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家境殷实。
他的父亲张作霖是中国东北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家族有多年的将门世家背景,这让张学良从小就接触到军事和政治的环境。
张学良年少时聪明好学,父亲也非常注重他的教育,培养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清朝灭亡,成立了中华民国。
张学良考入了所在沈阳的日本大连镰仓中学,接受了西方现代化教育。
在这个时期,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主思想。
18岁时,他随父亲一起南下湖南参加护法运动,开始步入政治和军事的道路。
1928年,张学良正式接任东北军总司令,成为东北军的最高军事将领。
他在这个位置上积极推行军队的现代化改革,提高了东北军的战斗力和作战效果。
他强调军队以人为本,注重官兵关系,推动了军队的士气和纪律建设。
此外,他还重视军事技术的引进和研发,不断提高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学良积极投入到抗日斗争中。
他率领东北军在东北地区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军,并在八一三事变中与日军进行了一次重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张学良的英勇表现赢得了全国人民的钦佩和赞赏,他成为全国抗战的标志人物之一。
然而,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由于时局的变化和个人的考虑,张学良做出了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决定,那就是1936年他在武汉会见了日本侵略军的代表梅津美治郎,并签订了秘密协议——西安事变,导致了国共两的第二次合作,使得抗日战争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这一行动也为将门背景的他带来了很多争议和指责,但是也有人认为他的决定是为了尽力保护东北大地的安宁和和平。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内战的阶段。
张学良在内战中一直保持中立,他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试图以自己的势力争取在新的政权中一席之地。
红色间谍阎宝航传奇
3802/2010人物札记本栏目冠名:虚位以待阎宝航,共产党隐蔽战线的传奇人物、战略情报家。
他既是张学良的挚友,又是蒋介石及宋美龄身边的“红人”,更是周恩来单线联系的“特殊人物”。
从隐蔽战线到外交战线,阎宝航演绎了传奇的一生。
但很多年来,阎宝航的经历一直鲜为人知。
蒋介石 宋美龄 身边的“红人”1949年12月16日,政务院第11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外交部所属机构工作人员任命名单。
18日的《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这一任命名单。
其中,40岁的王炳南担任办公厅主任,曾任辽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阎宝航任副主任。
阎宝航,这位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院、代号“保罗”的中共高级“特工”当时不过54岁,但是对于处在襁褓里的外交部,对于众多风华正茂的年轻外交官而言,阎宝航毕竟饱经时代岁月风霜。
彼时,阎宝航还没有公开他的共产党员身份。
何况,阎宝航加入中共后并不归地下党领导,是属于周恩来亲自单线掌握的“特殊人物”。
所以,即便在外交部,阎宝航的身上也笼罩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阎宝航字玉衡,1895年4月6日生于奉天(今辽宁省)海城县小高丽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8岁那年,阎宝航考入奉天两级师范学堂。
因待人热情,诚挚笃厚,被同学戏称“阎老佛”。
毕业前夕,出身寒门的阎宝航深感贫苦子弟读书之难,便和昔日同学好友魏益新、张泊等,利用景佑宫3间破庙,在沈阳创办贫儿学校。
阎宝航的这一善举得到了张学良将军等人的支持,总共有千余贫穷少年入学半工半读,接受教育。
差不多同时,阎宝航受聘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他和张学良的友谊就是这个时候建红色间谍阎宝航传奇. All Rights Reserved.立起来的。
阎宝航最终成了张学良的政治“知己”,日后为其长期所倚重。
郭松龄将军倒戈为张作霖所杀,阎宝航因平素与之过从甚密而涉嫌“郭党”,即赴欧洲留学。
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院攻读哲学和社会学,尔后又去丹麦等大学考察。
西欧、北欧之行使阎宝航萌发了最初的革命思想。
张学良与四维学会成立始末
} 迅 和 蔡元 培 二位 都 按 时到 会 。鲁迅 、 蔡 元
一
起热烈讨论如何反对 白色恐怖 ,以及如
绝《 悼杨铨》 : “ 岂有豪情似旧时 , 花开花落两 由之。何 期泪洒江南雨 , 又为斯民哭健儿。”
中 国 民权 保 障 同盟 在 杨 杏佛 被 暗 杀后 ,无 形 中 逐 渐 自行解 体 , 只存 在 了半年 多 时间 。 蔡元 培 和鲁 迅 在 同盟 中 的活动 和 表 现 ,是 他 们
轶
事
二 。一 五 年 第 一期
。赵 飞 飞
张掌 良 与
四 维 学 会 成 立 始 末
, . ' 年 3月 , 热河 沦陷 , 举 国一致谴责 ’ j. = ' 蒋介石及张学良 国民政 府 监察 院 6 名 委员 , 对 失职者 提 出弹 劾案 。张学 良致
,
就 是他 对 德 意等 国的参 观 访 问 , 他 片 面 地看 到 德 国 、
! 对德高望重 的宋 庆龄 、 蔡元培毕竟有所顾 采取特务形式 , 对总干事杨杏佛下毒手 , 亭止 活 动 。1 9 3 3 年 6月 1 8日上午 , 杨 杏 佛
杀。 国 民党特 务 还 扬 言要 在 杨 杏佛 的葬 礼
中再 次 结下 携 援 与共 的深 厚 情谊 。 1 9 3 6年 l 0月 1 9 哀悼: “ 著 述 最谨 严 , 非 徒 中 国小说 史 ; 遗言尤沉痛 ,
,
1 O 月2 2日的鲁迅先生葬礼上 , 亲 自发表演讲 , 激励
大家 “ 要使 鲁 迅精 神 永 远不 死 ” 。而后 , 蔡元培 、 宋 庆
决定 以 中央研 究 院名 义公 祭杨 杏佛 。6月
,
大雨 滂沱 , 中央研 究 院在 万 国殡 仪 馆举 行
张学良在东北讲武堂
2 0 1 7 . 1 2 . 上/ 文史精华I 4 9
往 事 回 酋 W ANGSHI HUI SHOU
张 学 良 在 东 北 讲 武 堂
◎ 方未艾 /口述 方 朔 /整理
东北讲 武 堂位 于沈 阳市大 东区 ,是 东北
地 区历史最 久,培 养 军事干部 最 多的 军校 ,
创立于 1 9 0 6年 它 与云 南讲 武 堂、保 定 陆
也是学长。
1 9 1 9 年 3月,在 “ 东三 省讲 武 堂” 原址重新
我最初是 在沈 阳北 大营第 9 期 讲武 堂候
补 生总 队学 习 。北大 营东北西 i面 ,各有 三
开办讲武堂 , 校名 定为 “ 东三省陆 军讲武堂”, 先后举 办 8期 ,张 作霖兼任 堂长 ,张学 良进 入 东三省陆 军讲 武堂 炮兵科 学 习,成 为讲 武 堂炮兵 第一期 学员一 1 9 2 8年 6月 。皇姑 屯事件后 ,张学 良就
霖大元 帅乘专 车南北京江军事督 办吴俊 升被炸 死 ,还炸伤 、炸死数 十人 。地雷 不知
他训话 的大意是 ,军 事教育 的 目的是培 养军事 人才 。能够 练好军 队 ,保卫 国家领土
完整 ,维 持地方 长治久安 。他说 ,在东 ; I L  ̄ I - 蒙被割 ,旅大被 占,铁路 、矿 山被外人管理 、
武堂” ,兼任 校长 ,从第 1 期 至第 1 1 期止,
东北讲武堂毕业生总人数 为 3 5 5 7 人 ,另有各
种专科班毕业 学员 1 0 0 0余人
1 0时 ,张学 良从 大元帅府带着 几个秘书 、十 几个随从 ,乘坐七八辆大小汽车来 到北大 营。
东北陆 军讲 武 堂
4 8 I 文史精华, 2 0 1 7 . 1 2 . 上
浅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浅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作者:刘春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年第4期重庆市合川区二郎中学刘春【摘要】作为国名党最高领袖蒋介石的亲密战友张学良,毅然于1936年12月12日对蒋实行“兵谏”,将其扣押,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然而,这一事变的爆发是偶然亦或必然?是什么迫使张学良实行兵谏的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西安事变;爱国思想;张学良;蒋介石张学良在国民党内部身居要职,拥有30万大军,而且与蒋介石关系甚好,达到称兄道弟的地步,同时也可以说对于蒋介石的政策向来是言听计从,正如1931年张奉行蒋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其间一直到1934年以来,都奉行蒋的政策。
但是,在接下来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张学良的思想到行动都有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于1936年公然违背蒋的政策,还发动了西安事变。
其原因何在,是什么促使张学良从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进而转变为接受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实现其“剿共”到“联共抗日”的转变呢?首先,张学良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认识的变化由于“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在社会各方面强烈的舆论谴责下,蒋介石被迫将其政策转变为“攘外必先安内”,但其实质仍然是对日妥协退让,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统治。
而张学良的主要目的是对日作战,收复东北失地,因此他首先希望在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的支持下对日作战,方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为此他选择支持拥护蒋介石,实现国家的统一,再促蒋抗日。
张学良虽也跟着蒋介石喊过“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但其实质根本不同。
蒋介石所谓的“安内”,不仅要消灭红军,也要消灭非嫡系的杂牌军。
因此,东北军也在蒋介石准备削弱消灭的范围中。
而对于张学良来说,主要是希望在通过剿共胜利之后,取得蒋介石的信任,从而扩大自己的实力,有朝一日打回东北老家,收复失地。
抱着这种目的,张学良成为一个完全支持蒋介石的、最忠实的国民党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学良与四维学会成立始末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
1933年3月7日,热河沦陷,举国一致谴责蒋介石及张学良,南京政府监察院高一涵等6名委员,对失职者提出弹劾案。
3月7日,张学良致电国民党中央,表示引咎辞职。
辞职后的张学良,游历了欧洲。
在一年多的欧游中,对张学良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对德意等国的参观访问,他片面地看到德国、意大利两国军民绝对服从领袖,从而使国家整齐有序。
他进而联想到中国,认为:一盘散沙的中国,只能依靠希特勒、墨索里尼那样的独裁者,用全体主义方法来统帅,才能抵抗日本侵略。
所以回国以后,他力图成立一个法西斯式的新组织来实现复兴民族的梦想,于是四维学会便应运而生了。
游欧洲推崇法西斯主义
1933年4月11日,张学良偕夫人于凤至及其子女和一批随从,在端纳和齐亚诺夫妇陪同下乘坐驶往意大利的康脱罗素伯爵号邮轮出国。
齐亚诺是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的女婿,此时任意大利驻中国公使期满,约好与少帅同行。
张学良在北平时,同齐亚诺相识,彼此往来频繁,志趣相投。
在和少帅的交往中,齐亚诺经常向张学良宣扬法西斯的功效,说:“你们国家之所以不能很快富强,就在领袖太多,主张
不统一,力量不集中。
”张学良对此深有同感,早在1926年,他就认为,争领袖者太多,国家必乱。
所以张学良此次去欧洲并不仅仅是观光旅游,而是想探究一下,为什么德意等国在一战以后能很快地复兴起来?是不是法西斯运动的作
用?鉴于他跟齐亚诺的关系,所以他首站选择了意大利。
5月14日,张学良一行到达意大利。
在意大利,齐亚诺夫妇热情地引导张学良一行人游览了古代的罗马教堂,观光了举世闻名的水城威尼斯的秀丽风光。
异国的美景,诱人的情调,并未使张学良忘掉此行的目的。
他打电话请齐亚诺尽快联系和墨索里尼见面。
5月13日在墨索里尼官邸里,张学良同墨索里尼进行了会晤。
在同墨索里尼的会谈中,墨索里尼指出:“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中国要想不被别人宰割,需要有领袖,权威的领袖才能治理好东方文明的发祥地。
”当张学良问到他是怎样治理他的国家时,墨索里尼指出,意大利之所以团结一致,根本上就是他在处理问题上奉行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工作是大家的,讨论是少数人的,决策是一个人的,只有这样超凡的奇才方能治理好国家”。
这次会晤,使张学良感触颇深,在他心里产生这样一个想法:中国要抗日雪耻,就必须真正地拥护领袖,服从领袖,像意大利举国上下服从墨索里尼一样。
除了意大利,张学良还到了英国、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
并且德国之游对他的影响也很大。
9月10日,张学良到
德国柏林进行考察。
在柏林街头,看到了令他惊讶的景象:军队在大街上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呼着口号,人们拍手欢呼,大街小巷,井然有序。
他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看到了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
张学良在柏林会见了德国戈林元帅后,更加坚信:国家的强大绝对离不开英明领袖的领导。
此时,在张学良的心中已经略有一个规划:那就是,对德意两国所实行的法西斯主义略加修改,使其适合中国国情,然后推行于中国,实为中国达到统一的最佳办法。
12月15日,张学良带领随从回国。
此时蒋介石对红军第四次围剿失利,中央军在围剿红军中损失巨大,蒋介石想调东北军“剿共”。
正苦于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听到张学良回国,蒋很是欣喜。
于18日给张学良拍电报,共邀张“谋党国大业”。
归国后组织四维学会
张学良回国后,在各地讲演中,大谈“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主张。
由于此行对德国和意大利的印象很深,所以他主张“模仿德意,乃能迅速复兴中国”。
并且常用五指类比,以拇指的功能比喻领袖的重要性。
由此他积极地想成立一个组织来加强东北军同中央军、黄埔系的团结。
但是在张学良欧游期间,东北军将领阎宝航联络高崇民、王化一、王卓然等救国会的领导人,成立了秘密抗日组织――复东会。
大家采用封建结盟方式,共饮苦水一杯,以示奋斗决心。
复东会先由王卓然任理事长,后由阎宝航接任。
由于张学良的出国,东北军和东北流亡人士失去核心,复东会便广泛联络东北军和东北各界流亡人士,实际上成了联络关内东北军和东北人的纽带。
这令蒋介石很不放心。
因而当张学良向蒋介石提出建立一个效仿德意法西斯式的组织时,蒋介石虽然同意,但是蒋在言谈中显现了对复东会的猜疑。
为了消除蒋的猜疑,张学良同复东会领导人阎宝航等人多方协商、劝说,阎宝航等才勉强同意。
随后蒋介石指定刘健群、邓文仪、戴笠和王卓然、王化一商量具体办法。
5人将其定名为“四维学会”,为一秘密组织。
“四维”的说法,源自管子所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以复兴社理论家自诩的贺衷寒对它进行了阐释:“礼者理也,循规蹈矩,谓之礼;义者宜也,舍己济人,谓之义;廉者守者,安分守己,谓之廉;耻者疵也,刺激奋发,谓之耻。
”
对于四维学会成立的日期,大多数认为是1934年5月12日。
但是在5月9日,张学良给蒋介石发了个电文,要求蒋给四维学会成立颁发训词,在该电文中,张指出:“四维学会遵原定程序于本日下午五时在银行工会开成立会……”显然本日应该指5月9日。
并且在该会的过去一年工作摘要报告中,也提到“成立会,由筹委会公推刘健群、王卓然……等同志为主席团,决定五月九日下午五时假汉口银行工会举
行成立会”。
显然四维学会成立的日期应该是1934年5月9日。
四维学会成立地点就是汉口银行工会,总会也暂设这里,到了8月15日则移于武昌。
四维学会以“实践礼义廉耻,奉行三民主义,恢复固有领土,复兴中华民族”为宗旨。
对会员入会也有相应的条件限制,凡中华民国国民能赞成本会宗旨,遵守本会信条,由会员3人之介绍,经理事会之核准者,得为本会会员。
并且对会员宣誓也加以严格要求,宣誓时应向党国旗及总理遗像行四鞠躬礼,宣读誓词,饮冷水一杯,定每月18日晚10时举行。
入会者要按照会中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个人,要求他们增进健康,要每日早起早眠,劳动至少1小时,戒除不良嗜好;增进知识,要每日读书或研究问题,至少1小时;增进道德,要明礼仪、知廉耻、负责任、守纪律。
对待团体要求他们绝对服从领袖爱护国家;恪守本纪律;爱助本会同志。
对社会则要求他们要提倡生产建设,提倡使用国货,改良风俗提倡新生活。
对国家则要求他们要尽自己责任,明是非别善恶除贪污,于国家需要时尽最后最大之牺牲。
不仅如此,会员也应该了解并遵循会礼。
对待领袖和普通会员的会礼是不同的,对待领袖须行本会最敬礼,以右手高举握拳,表示团结,拇指嵌入,表示拥戴领袖。
而会员互见时行敬礼,以右手加额,四指并列,拇指屈入,表示以礼义廉耻相勉。
四维学会以一柄长剑,中托四维为会徽。
剑形象征权力,剑上三星以权力拥行三民主义也。
柄缠五线,
五权在握也。
剑托四圈,以思维保障民族之生存也。
蒋介石出任名誉会长,张学良为会长,核心成员中,既有蒋派人物,如戴笠、贺衷寒、刘健群等,同时也包括了张学良方面的阎宝航、王卓然、王化一等东北军将领。
虽然张学良建此学会目的是为了加强东北军同中央军、黄埔系的合作,实现民族复兴的目的,但是成立后的四维学会并没有太大的作为。
流水落花终成空
四维学会成立后,王卓然、王化一等理事去南昌面见蒋介石,汇报四维学会成立情况。
蒋对他们说:“四维学会成立之始,生气过大,引起胡汉民反对,要求四维学会绝对秘密,不以它的名义做活动,入会手续要严格,反对分子不许加入。
”实际上是限制四维学会的活动。
不仅如此,原先的复东会领导人,如阎宝航本来就不愿意加入四维学会,在张学良一再劝勉之下,勉强加入。
成立后的四维学会要求服从“一个领袖,一个政党”,更加引起原来复东会成员的不满。
当高崇民了解到“四维学会”仍是蒋介石的御用组织后,便不听张学良的劝告毅然而去,甚至马占山也当面指责张学良不该宣传法西斯主义,拥蒋参加反共。
张学良左右的其他亲信幕僚,如卢广绩、苗剑秋等也给他施加影响,对张形成一个强大的精神压力。
虽然张学良积极奉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剿共”,但是同红军
作战的屡屡受挫,军中将士抱怨不断。
由此张学良开始认真地审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蒋的真剿共、不抗日的举措越来越不满,终于在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
西安事变的发动也预示了四维学会的破产。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
责任编辑:姚胜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