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6、7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具体来说幼儿心理学就是研究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于发展的特点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方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转折期:是指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的时期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阶段,幼儿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换句话说,敏感期就是幼儿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幼儿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最近发展区:是指幼儿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幼儿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感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声音运动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队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它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其两大特点是形象性和新颖性再造想象:是指新形象没有亲身感知过仅根据当前的材料,运用个人经验在头脑中加工再造出来的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赖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人认知的高级阶段,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概括性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幼儿心理学2019

幼儿心理学2019

离线作业考核《幼儿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抑制过程守恒:抑制是大脑皮质的基本神经过程之一,是与兴奋对立的状态。

其表现为兴奋的减弱或消失。

按照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脑各个部分,时刻都有兴奋与抑制交替转换的活动,兴奋和抑制可相互诱导;作为大脑皮质基本神经经过程之一的抑制,有条件性抑制和非条件性抑制之分。

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主要包括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后者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2、颜色视觉:颜色视觉,是光谱上380~760纳米(nm)波长的辐射能量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所产生的颜色感觉,又称色觉。

在可见光谱上从长波端到短波端依次产生的色觉为红、橙、黄、绿、蓝、紫。

人眼对光谱各波长的辨别能力是很不一样的,在整个光谱上人们可以分辨100多种不同的颜色。

物体表面的颜色取决于物体反射和吸收照射在其上的光波的情况。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幼儿注意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什么?答: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

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

指向性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性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

它的产生及其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注意包括被动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和主动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2、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为什么好于机械记忆?答:(1)意义记忆是通过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的(2)机械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外部特征进行识记的(3)机械记忆的材料无法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融合(4)机械记忆的材料无法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有意义的、联系着的系统3.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答:(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心理学

心理学
(3)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4)情绪和情感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2 焦虑:(1)焦虑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不确定的心神不定
(2)陌生人焦虑:指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反应(它具有重要
标志颜色的词语
(2)四岁左右,儿童能将蓝 绿 红 黄等基本颜色与其宁次联系起来
(3)5~7岁儿童能在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
(4)儿童的颜色视觉既有个别差异又有性别差异
4 视觉的功能:(1)空间视觉(2)差异辨别(3)背景辨别(4)视觉填充(5)对象再认
(三)方位知觉——是对上下 左右和前后位置的感知
10. 积极词汇:凡是幼儿能理解也用对了的词。
11. 消极词汇:幼儿虽能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
12.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 独特的动力特征。
13. 性格:对外部事物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二 知识点
(一)心理的基本特征:
1 心理的物质基础——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 分析
1 视觉集中:出生两个月后视觉集中现象尤为明显
2 视敏度:是指一定距离处感知两个临近点的能力。(两岁左右幼儿的视
敏度才接近成人)
3 颜色视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儿童在识别颜色过程中,一般是先认识颜色,然后学会
c 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d 主观能动性在婴儿身上。
(二)幼儿视觉(可见光对眼睛视网膜的刺激产生视觉。人所获得的信息中70%~75%是通
过视觉得到的)
e 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2)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所谓情绪的日益深刻,集中体现在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发生。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地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3.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的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4.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5.测量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解释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6.学习: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狭义的学习主要指人的学习,它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一语言为中介,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7.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未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8.机械学习:指获得任意的、认为的和字面的联系的过程。

9.意义学习: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0.学习准备: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11.关键期:指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最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

12.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年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3.学习理论: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幼儿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心理学之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1.家庭互动:是指家庭中各成员之间行为和行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2.平行游戏法:是指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予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

3.学习(广义的理解):学习是任何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4.亲子互动:就是伏努与子女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5.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仙湖影响。

是以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

6.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7.应激:是指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的一种需求。

8.心理素质:一个稳定的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9.绝对评价:是以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的现状与既定的教育活动目标所作的比较。

10.个人内评价:是比较同一个体在同一教育活动中会不同教育活动间的成绩或能力差异的评价。

11.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是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根据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所设置的教育活动场景。

12.幼儿园教育评价:是把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产生(或将要产生)的行为和人格的变化(或变化的可能),对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的过程。

13.指导:一种是指令性的,即“指示教导”之意;一种是指向性的,即“指点引导”之意。

14.非指导性教学策略:教师主要对幼儿实施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这样就能指导幼儿认识自我15.系统的教师指导:是一种步步推进的指导方法,它从遇到问题始,到解决问题止,整个发现过程都予以必要的指导。

16.教学事件:学习的内部过程与之相对应并对学习过程起促进作用的外部条件。

17.个性化教育:是指承认儿童的能力差异,从而按照不同的能力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地发展每一个儿童的可能性和每一个儿童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18.合作游戏法: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

幼儿心理的专业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的专业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的专业名词解释幼儿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儿童心理特征、心理发展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它研究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并试图解释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1. 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是幼儿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和外部世界进行感知、记忆、思维和理解的能力。

在早期认知发展中,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经验逐渐建立起对事物的基本认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发展出更为复杂的思维方式,如通过符号和象征性思维处理信息,推理能力的增强等。

2. 儿童情感发展儿童情感发展是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情感是个体对于内外刺激的体验和反应。

在幼儿期,儿童开始发展出对自身和他人的情感认知能力,逐渐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适应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变化。

同时,儿童开始建立情感的联结和控制,学会表达爱、怀疑、恐惧、喜悦等情感,从而为社会性互动奠定基础。

3. 儿童社会交往幼儿社会交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在早期接触家庭成员之后,逐渐开始与同伴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互动促进了儿童的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在社会互动中,儿童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行为,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和解决冲突,并逐渐形成并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

4. 儿童自我意识幼儿自我意识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自我意识是指儿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构建个人身份和自我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特点、优点和不足,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差异。

5. 儿童心理问题幼儿心理学也研究不同类型的儿童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包括儿童的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问题等。

通过研究,心理学家们能够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总结:幼儿心理学以儿童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和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问题。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和引导。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门学科,有关人类心理发展的全部阶段,但主要集中于幼儿早期以及学龄儿童的期间,并关注婴儿的遗传、生理、认知、情绪和社会发展。

幼儿心理学旨在了解幼儿为什么行为出现在不同时期和什么因素导致每一阶段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的基本要素包括儿童发展、儿童性格和社会心理学。

在不同阶段,儿童发展可以分为生理发展、语言发展、社会发展、情感发展和认知发展。

其中,生理发展是指婴儿和幼儿的身体发育过程,即体重增加,器官发达,肢体动作能力不断增强,有益健康习惯养成等。

语言发展是指婴儿掌握语言技能的发展过程,早在出生前就已经预先学习了母语的形式,并逐渐增加使用语言的能力,以达到表达的效果。

社会发展指的是幼儿通过积累新的社会经验来促进对家庭,同龄人和外部环境的认知,包括关系的建立,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以及阅读他人情感的表情。

情感发展指的是幼儿通过学习他人的行为和情感来成功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控制一己情感并适应家庭,同龄人和社会环境中的情感行星变化。

认知发展是指婴儿发展技能,对他人的身份,物体以及时空的认知的发展过程,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好奇心,主动性等。

儿童性格发展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其内容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性格发展和青春期等,具体包括行为特征,情感发展,偏好发展,个体差异发展,性格发展和上行为态度发展等多个方面。

此外,社会心理学也是幼儿心理学的重要分支,目的是研究如何改变社会环境,以及如何有效地改善婴儿、幼儿和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心理学是一门对婴儿和幼儿心理发展过程的科学研究,集中关注儿童发展、儿童性格发展以及社会心理学分支,旨在揭示其心理发展中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以及各自的原因,以期改善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教师编制的幼儿心理学知识

幼儿教师编制的幼儿心理学知识

幼儿教师编制的幼儿心理学知识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还需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点。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师所需的幼儿心理学知识,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1. 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特点的学科。

幼儿期是儿童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这一阶段的经验和环境对其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儿心理学主要关注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等方面的表现和变化。

2. 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幼儿的认知水平在0-6岁期间快速发展,他们通过感知、观察和探索来获取关于世界的知识。

幼儿的认知能力往往以阶段性的方式呈现,例如,Piaget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幼儿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3. 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幼儿的情感发展同样值得关注。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建立情感关系,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幼儿的情感发展受到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影响。

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幼儿情感需求,并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来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4. 幼儿社交发展的特点在幼儿园中,幼儿开始与同龄人和成年人进行更多的社交互动。

幼儿的社交发展涉及社交技能、合作能力、解决冲突能力等方面。

幼儿教师需要提供适合的环境和机会,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并教导他们积极解决冲突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5. 幼儿身体发展的特点幼儿的身体发展包括生理和运动方面的变化。

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生理发展,例如,幼儿的生长曲线、营养需求和睡眠模式等。

此外,幼儿的运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游戏和运动活动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

6. 运用幼儿心理学知识的教学实践了解幼儿心理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是幼儿教师的核心任务之一。

首先,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通过游戏和互动来促进幼儿的学习。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1、问题言语: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情绪情感: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4、能力: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1、再造想象: 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2、自我中心性: 处于这类思维水平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去认识事物,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4、同伴关系: 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个体中建立的社会关系。

5、遗传因素: 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

1、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2、抽象逻辑思维: 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3、理智感: 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4、亲社会行为: 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1、再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气质: 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带上独特的色彩,制约着心理活动进行的特点。

3、直观行动思维:指对客观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4、观察: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5、有意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势。

1、亲子关系: 主要是指儿童与父母(养父母)之间进行的交往及其伴随着一种情感关系。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离线考核《幼儿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无意想象;无意想象也称为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和意图,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引起的想象。

2. 直觉行动思维:称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是最低水平的思维。

对于儿童来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3. 抑制过程守恒:抑制是大脑皮质的基本神经过程之-,是与兴奋对立的状态。

其表现为兴奋的减弱或消失。

按照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脑各个部分,时刻都有兴奋与抑制交替转换的活动,兴奋和抑制可相互诱导;作为大脑皮质基本神经过程之-的抑制,有条件性抑制和非条件性抑制之分。

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主要包括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后者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4.颜色视觉:颜色视觉,是光谱上380~760纳米(rm)波长的辐射能量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所产生的颜色感觉,又称色觉。

在可见光谱上从长波端到短波端依次产生的色觉为红、橙、黄、绿、蓝、紫。

人眼对光谱各波长的辨别能力是很不一样的,在整个光谱上人们可以分辨100多种不同的颜色。

物体表面的颜色取诀于物体反射和吸收照射在其上的光波的情祝。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何特殊的作用?(1)情绪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具有动机作用。

情绪直接指导着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采取行动。

(2)情绪对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3)儿童的情绪情感日渐稳定,逐渐形成情绪品质。

情绪的品质特征是个性特征的组成部分。

当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的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特征(4)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之一,其作用不亚于语言。

(5)情绪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2. 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哪些?(一)社会生活环境1.亲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比如,东方文化中强调群体和谐,因而赞扬亲社会行为。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广度:即注意的范围,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理智感:是人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

有意记忆:指按一定目的和任务,需要来采取积极思维活动的记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它区别于其他心理现象,把认识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自己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

最初发生在婴儿期。

2-3岁时掌握“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

表象:是头脑中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

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再现)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赖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独特性和创造性。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有关这一客体新形象的过程。

个性倾向性: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包括兴趣,需要,和动机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性格:是表现人对现实的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回忆(再现):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把他重新回想起来。

幼儿期 心理学名词

幼儿期 心理学名词

幼儿期心理学名词
幼儿期心理名词解释:3—6、7岁为幼儿期,也叫学前期,此期的儿童生长发育比婴儿期缓慢,但四肢增长较快,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

幼儿动作更精细,可自由进行言语交际,初步掌握书面言语,内部言语产生;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刚开始发展,个性开始形成。

游戏作为主导活动,促使幼儿心理发展。

婴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婴幼儿期性心理是心理学领域的名词,外文名Sexualpsychologyininfancy。

婴儿的心理是在生活环境中不断接受外界刺激和大脑皮质分析综合机能逐渐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婴幼儿期的性心理与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1、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或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属于主观精神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动机(2)心理过程(3)个性。

2、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环境:就是指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

5、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6、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就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7、认识过程的无意性: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作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进行。

8、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9、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清醒的每一瞬间,心理活动都指向某个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10、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指向某一事物的同时,就会对这个事物全神贯注,把精神都集中到这一事物上,使人的活动得以进行下去并使活动得以完成,有时周围发生了别的事,他也不会察觉到。

11、无意注意:就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3、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

14、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

15、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

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

17、注意的分散是与注意的稳定相反的一种状态。

它是指幼儿的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的对象,而被一些与活动无关的刺激物所吸引的现象。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离线作业考核《幼儿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抑制过程守恒1、抑制过程守恒。

抑制是大脑皮质的基本神经过程之一,是与兴奋对立的状态。

其表现为兴奋的减弱或消失。

按照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脑各个部分,时刻都有兴奋与抑制交替转换的活动,兴奋和抑制可相互诱导:作为大脑皮质基本神经过程之一的抑制,有条件性抑制和非条件性抑制之分。

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主要包括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后者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2、颜色视觉颜色视觉:颜色视觉,是光谱上380~760纳米(nm)波长的辐射能量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所产生的颜色感觉,又称色觉。

在可见光谱上从长波端到短波端依次产生的色觉为红、橙、黄、绿、蓝、紫。

人眼对光谱各波长的辨别能力是很不一样的,在整个光谱上人们可以分辨100多种不同的颜色。

物体表面的颜色取决于物体反射和吸收照射在其上的光波的情况。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幼儿注意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什么?答:1.注重个体差异,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有不同的个体差异,有的语言表达很好,但是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动手能力很强,但是语言表达很弱。

对于在某些方面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我们不仅要宽容地对待他们,而且要耐心地帮助他们,不断地表扬激励他们,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自信心。

例如在美术活动"小雪人"中,幼儿泽泽用棉签画着小圆,我走过去,他连忙用手盖住纸,不让我看,旁边的幼儿说他画得丑死了。

2、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为什么好于机械记忆?答:(1)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进行的。

理解使记忆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把新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

(2)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孤立的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记忆材料互相联系,从而把孤立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较大的单位或系统。

3.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答:无意想象占据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步发展;再造想象占据主导地位,创造想象逐步发展;想象的极大夸张性逐步发展到现实合理性。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02
CHAPTER
幼儿认知发展
感知觉与注意
感知觉
幼儿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并解释外部世界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和嗅觉等。
注意
幼儿对特定刺激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分 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幼儿期以无意注意为主。
记忆
记忆
幼儿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记忆对于幼儿的认 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言语发展
言语
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和自己的言语,以及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言语发展是幼儿认知 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言语发展特点
幼儿言语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从单词句、电报句逐渐发展到完整 句,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03
CHAPTER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情绪情感概述
01
02
03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 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情感的分类
根据情感的性质和内容, 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 美感。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 是情绪的深化和稳定化。
亲子关系与依恋类型
亲子关系的定义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 之间的关系,包括血缘关 系和非血缘关系。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幼儿认知发展 •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幼儿个性发展 •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绪论
幼儿心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学定义

幼儿园教师师资格 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幼儿园教师师资格 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2、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

3、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5、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6、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7、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8、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9、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简答题1、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①观察的目的性加强(目的性);②观察的持续性延长(持续性);③观察的细致性增加(细致性);④观察的概括性提高(概括性);⑤观察方法的形成(观察方法)。

2、简述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①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②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③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④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3、简述3—4岁儿童想像的特点。

①想像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②想像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

4、简述学前儿童兴趣发展的阶段和主要特点。

①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出生—1岁):a、(1—3个月)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

b、(4—9个月)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

c、(9个月以后)新异性探索阶段。

②多种兴趣开始发展阶段(1—3岁);③兴趣的广泛发展并逐渐稳定阶段(3—6岁)5、简述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①父母的惩罚;②榜样;③强化;④挫折。

6、简述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

①活动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a、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b、儿童心理内部矛盾是在儿童活动中产生并转化的;c、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是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的学科。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
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般来说也就是幼儿心理学家追寻的目标是:
1、描述幼儿发展的普遍行为方式;
2、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探究不同的外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4、提出帮助和指导幼儿发展的最优化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1、问题言语: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情绪情感: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4、能力: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1、再造想象: 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2、自我中心性: 处于这类思维水平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去认识事物,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4、同伴关系: 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个体中建立的社会关系。

5、遗传因素: 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

1、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2、抽象逻辑思维: 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3、理智感: 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4、亲社会行为: 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1、再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图形、
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
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
象的过程。

2、气质: 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心
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整
个心理活动都带上独特的色彩,
制约着心理活动进行的特点。

3、直观行动思维: 指对客观的
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
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4、观察: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
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
觉的高级形态。

5、有意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
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
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势。

1、亲子关系: 主要是指儿童与父
母(养父母)之间进行的交往及
其伴随着一种情感关系。

4、遗传素质: 是指遗传的生物特
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尤
其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
征。

5、儿童心理发展动力: 儿童心理
发展水平的内部因素之间的矛
盾,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
状态之间的矛盾。

1、亲子关系: 主要是指儿童与父
母(养父母)之间进行的交往及
其伴随着一种情感关系。

2、道德感: 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
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
引起的情感。

3、个性: 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
动的总和,或者说是一定倾向性
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
合。

4、生理成熟: 是指身体生长发育
的程度或水平,也称胜利发展。

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儿童
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
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
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
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2.延迟模仿:当刺激物出现后,
不是立即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
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动。


童的延时模仿和表象发展有关。

3.客体永久性:即能够找到不在
眼前的物体,确信在眼前消失了
的东西仍然存在。

在这之前,物
体在儿童眼前消失,他就不再找
了,似乎物体已经不存在。

这是
儿童处于智慧的萌芽阶段的标
志。

4.意志:指成人按照预定目的,
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
困难的心理过程。

5.性别角色:社会对男性和女性
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
称。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
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性别角
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是对男性
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

1.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
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2.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
象为内容的记忆。

通常以表象形
式存在,所以又称“表象记忆”。

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特点。

3.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
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2.内部言语:儿童身心发展到一
定水平的产物,是外部言语的内
化,是思维过程的依靠,对心理
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幼儿
内部言语的产生也是幼儿心理发
展水平的一个质变。

3.美感:指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
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
的。

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
会化过程。

4.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
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
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
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
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
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
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
世界)方面。

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
性、遗传性、稳定性。

5.自我意识:是对自己所作所为
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
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
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概念
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
能动的反映
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
象的执行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
动的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状态。

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
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

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
不同于成人的特征。

包括儿童生
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
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在每个
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
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
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曩
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
称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
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
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
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
期。

五指分工:指大拇指和其他四指
的动作逐渐分开,活动时采取对
立方向,坐爬动作利于它的发展。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属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
作用相联系。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食物的整体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
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思维: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
和间接的反映。

首尾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
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
作。

挫折: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
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
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