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教案(一年级上)
本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认识新朋友第2 周第1 课时2012年9月12日能力表示:“0”表示未完成;“1”表示在协助下完成;“2”表示部分完成;“3”表示较好完成。
认位置第2周 第 2 课时2012年 9月14 日认识物品第3周第3课时2012年9月17 日课前学习第3周第4 课时2012年9月19日堆高第3周第5 课时12年9 月21日教学难点能将积木整齐堆起来。
教学准备积木、桶、书、套杯、盒子、瓶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课堂1.师生问好。
2.点名。
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我是好宝宝》: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听好话,说话先举手,才是好宝宝。
二、激发兴趣1.PPT引导,知道房子、大树、长颈鹿等都是高高的,小鸟、飞机也都能飞得高高的。
2、激发学生尝试堆高兴趣。
三、课前活动拿出积木,师生一起玩。
四、学习新知老师示范,学生观察师生问好。
学习课堂习惯。
联系生活,思考,尝试表达。
堆积木。
学生活动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堆高。
学生尝试,老师指导。
学生尝试堆积木。
老师分层指导:A:尝试将积木搭高。
B:尝试搭2块积木。
C:尝试搭积木。
五、课间休息,养成教育。
播放音乐,根据学生表现,物质奖励。
六、游戏活动,新知巩固。
两两比赛,看谁搭得高。
七、养成教育,课堂小结A:尝试将积木搭高。
B:尝试搭2块积木。
C:尝试搭积木。
两两学生进行比赛:看谁搭得高。
堆高第4周第6 课时12年9月24日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可以建房子的东西,它们有什么?注意:拿了材料,找个舒服的地方去建房子,不要都挤在一起。
三、知识新授(一)学生自行玩堆高。
1.小组为单位进行玩堆高。
2.学生自行玩堆高,老师进行指导。
(二)激发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堆高。
启发学生用托盘,纸皮、杯子、盒子、罐子等辅助材料来建房子。
交流:刚才你是用什么东西来建房子的?(三)如何堆高老师刚才看到有个小朋友怎么也建不成高高的房子,他是这样建的,你们看房子为什么会倒?引导学生思考:底部太小,不平。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优秀教案(一年级上)
本学期授课计划教案进度表认识新朋友第 2 周第 1 课时2012年9月12日能力表示:“0”表示未完成;“1”表示在协助下完成;“2”表示部分完成;“3”表示较好完成。
认位置第2周第 2 课时2012年9月14 日认识物品第3周第3课时2012年9月17 日课前学习第3周第 4 课时2012年9月19 日堆高第3周第 5 课时12年9 月21日学生活动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堆高。
学生尝试,老师指导。
学生尝试堆积木。
老师分层指导::尝试将积木搭高。
块积木。
:尝试搭积木。
堆高第4周第 6 课时12年9月24日学生自行玩堆高,老师进行指导。
(二)激发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堆高。
启发学生用托盘,纸皮、杯子、盒子、罐子等辅助材料来建交流:刚才你是用什么东西来建房子的?堆高第4周第7 课时12年9月26日今天,我们进行堆高PK大赛。
介绍游戏规则:两两进行物品堆高。
其他学生观察,看谁堆得高。
用粘纸对学生进行奖励。
引导A组学生尝试比较,并表达。
堆得高的学生,老师表扬鼓励。
找相同第6周第8 课时12年10月8日图上小朋友在干嘛?(一)游戏活动,新授教案看图回答。
玩什么球?,请学生找出与图中相同的球。
找相同第6周第9 课时12年10月10日能找相同第6周第10 课时12年10月12日引导学生认识每样水果。
再请学生认葡萄。
找相同第7周第11 课时12年10月15日认识玩具实物:苹果牛 葡萄游戏示范:苹果,找到和苹果相同的位置,塞进就可以组学生尝试。
表达练习:苹果、苹果相同的。
集体游戏活动:小朋友,找一找,╳╳在哪里? ╳╳,╳╳相同的。
个别指导活动。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配 对第7周 第 12 课时 12年10月17日汽车,小熊是一对。
三、学生操作,课堂练习。
学生寻找相同颜色的物品。
表达:手表,羊角球是一对。
表达:汽车,老鼠是一对。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配对第7周第13 课时12年10月19日出示鞋子,请学生观察认识。
培智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数的概念。
(2)掌握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3)能辨别数的大小关系。
(4)能够用手指和计数器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践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数的概念和读法。
2.数的大小关系的辨别。
三、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数的大小关系的辨别。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的认识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呈现一些不同数量的物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2.学习新知:教师向学生介绍数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数是用来计数的。
3.游戏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数游戏,如用手指数数、用计数器数数等。
第二课时: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1.导入新课:教师呈现几个数字,让学生辨认并说出数字的读法。
2.学习新知:教师向学生教授如何正确读写数字,并通过板书示范。
3.合作活动: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数的读写练习。
第三课时:数的大小关系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物品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
2.学习新知:教师向学生介绍数的大小关系,如大于、小于和等于。
3.操练活动: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请学生用大于、小于或等于来描述它们的关系。
第四课时:综合应用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实际场景,如购物、分组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数的应用。
2.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数的排序、数的分组等。
3.总结回顾: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套教案设计,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游戏等形式掌握数的概念和读法,并能辨别数的大小关系。
同时,通过合作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培养兴趣和动手能力。
培智教育一年级上生活数学比大小
出示PPT连线,周发申、陈俊宏
师:小朋友们都回到自己座位了,大猫小猫也要回家了,(出示PPT)请小朋友来帮忙送它们回家吧(蒋娜娜)
师:大猫小猫要回家了,我们要跟它们说什么呢?
生:再见
四,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干了什么啊?
生发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老师:我们帮忙大猫小猫打扮得漂亮
大家回到家帮爸爸妈妈和自己打扮一下吧
生:小衣服
师:哪件是小衣服呢?
师:好的,小猫穿小衣服(师帮忙把衣服穿上)
师:哇,小猫的衣服也穿好了,漂亮吗?
师:大猫穿大衣服,小猫穿小衣服
师:是否记住了呢?
请生回答
师:大猫穿大衣服,小猫穿小衣服,那么裤子呢?
老师:我请个小朋友来说一说吧
师:蒋娜娜(大猫穿大裤子,小猫穿小裤子)
师:鞋子呢?
师:江亚州(大猫穿大鞋子,小猫穿小鞋子)
那我们来看看它们今天到底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吧出示幻灯片原来啊大大和小小是要去参加一个舞会想请你们来帮忙打扮一下
比大小(二)
教学目标:(比大小)《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A层(蒋娜娜、魏椿林、江亚州、张芯铭、陈俊宏、刘如棋),能区分物品大小,进行大小配对,并用语言表达,体验乐趣
B层(李星成、刘鑫洋、周发申、蓝煜博、徐钰松、龙凤娇),能区分物品大小,进行大小配对,体验乐趣
C层(刘如棵、张艺可)能区分物品大小,体验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之前学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大猫小猫》,小朋友们还记得吗?
老师: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会唱的小朋友一起来唱吧
老师:(儿歌唱完了)今天呢,它们都来到了我们班上,需要小朋友们来帮帮忙,师出示大猫小猫
培智教育一年级上生活数学教案1:认识1
2、抢“1”,围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抢贴写有数字“1”的糖果(玩具等)
3、师板书“1”,生描红后到黑板上来写
4、师出示数量为1的物品,示范在下面写“1”,请生来做一做
课时3:(练习)
一、目标:会做课本5——7页的练习题
二、过程:
1、写一写数字1
2、请生圈出课表、尺子上的数字1(展台结合书写板)
B.会找,能从一堆物品中找出数量是1的物品
C.完成教材第5第6页的练习
D.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数字1
A理解数字1是数量为1的含义
B能从多个物品中按要求拿出1个来
C了解数字1的外形
D会写数字1
E会做课本5——7页的练习题
叶捷凯
1
A
B
C
D E
胡晓婷
2
A
B
C
D E
蒋晓强
3
A
B
C
D E
徐文豪
4
A
B
C
D E
宋玉萱
4、练习:出示第四页图1,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拿出了几个球?几支笔?
5、请同学们向他们一样拿出数量为1的物品,摆好后请同学来说一说。
课时2:
一、目标:
1、了解数字1的外形,会写数字1
2、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字“1”
二、过程:
导入:数量为1的物品都用数字“1”来表示,那么数字“1”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师出示1的幻灯片,请生发表看法。
5
A
B
C
D
E
毕志超
6
A
B
C
D E
崔天柱
7
A
B
C
D E
卢禹劭
培智教育一年级上生活数学认识2
课时2:
一、目标:
1、了解数字2的外形,会写数字2
2、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字“2”
二、过程:
导入:数量为2的物品都用数字“2”来表示,那么数字“2”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师出示2的幻灯片,请生发表看法。
1、找找“2”,从数字卡片中把“2”找出来
2、踩“2”,围着音乐转圈,音乐停,踩写有数字“2”的纸
实验班教案(认识2)
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
目标
学生
目标编号
目标达成情况
备注
准备:
课时1:
一、标:
1、理解数字2是数量为2的含义
2、能从多个物品中按要求拿出2个来
二、过程:
1、出示课本第30页图片,提问这是谁?她在干嘛?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数量是多少?
2、待生回答后,肯定正确回答。师示范:2个人、2把牙刷、2把梳子、2个杯子、2条毛巾
张芯铭
李星成
徐钰松
蒋娜娜
周发申
刘鑫洋
刘如
棋
蓝煜博
陈俊宏
刘如棵
魏椿林
龙凤娇
江亚州
张艺可
3、师板书“2”,生描红后到黑板上来写
4、师出示数量为2的物品,示范在下面写“2”,请生来做一做
课时3:(练习)
一、目标:会做课本33——35页的练习题
二、过程:
1、写一写数字1
2、请生圈出价签、手表、时钟、日历上的数字2(展台结合书写板)
3、请生自己做一做课本上练一练的第一题
4、师板书示范2个笑脸、2只猫、2朵花、2个太阳、2个气球都用数字2来表示,数量为1的都用1来表示。
3、出示课本第31页图,请生来说一说,提问,数量是2的用小圆点用几个来表示呢?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总结:凡是数量是2个的物品都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并板书2和2根小棒、2个圆点
培智教育一年级上生活数学有、没有
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
目标
学生
目标编号
目标达成情况
备注
准备:
课时1:
一、目标:
1、理解有、没有的含义
2、能区分大的空间范围内的有、没有
二、过程:
1、教:教室里有人、没有人
2、学:请生看图片说一说(操场、厕所、食堂、办公室、)
3、教:黑板上有字、没有字
4、学:请生看图片说一说(花架、书吧、桌子)
A理解有、没有的含义
B能区分大的空间范围内的有、没有
C能通过看/摸的方式区分固定围/容器内的有、没有
D
E
张芯铭
李星成
徐钰松
蒋娜娜
周发申
刘鑫洋
刘如
棋
蓝煜博
陈俊宏
刘如棵
魏椿林
龙凤娇
江亚州
张艺可
5、游戏:粘泡泡糖(粘衣服上有花的、没有花的)
5、练:在有的下面画勾勾
课时2:
一、目标:
1、理解有、没有的含义
2、能通过看/摸的方式区分固定范围/容器内的有、没有
二、过程:
1、教:盒子里有积木、没有积木
2、学:摸一摸,说一说,盒子里用/没有苹果、铅笔、钥匙…….
3、练:书包鼓鼓/空空
4、游戏:找不同
培智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上册
培智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上册教案标题:培智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上册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数的认知、数的比较、加法和减法等。
同时,教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案目标:1. 学习认识和书写数字0-9;2. 学习数的比较和排序;3.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案内容和活动安排:1. 数字认知和书写(2课时)- 活动1: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认识和书写数字0-9;- 活动2: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游戏,巩固数字的认知和书写。
2. 数的比较和排序(2课时)- 活动1:通过比较大小的游戏,学习数的比较和排序;- 活动2:利用图片和数字卡片进行排序练习,巩固数的比较和排序。
3.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4课时)- 活动1: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引入;- 活动2:利用数字卡片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练习;- 活动3:通过数学游戏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4. 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2课时)- 活动1: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2:利用数学游戏和谜题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5. 总结和评价(1课时)- 活动1:对本教案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活动2: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1. 教学资源:- 数字卡片、实物、图片、数学游戏等。
2. 评估方法:- 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评估;- 书面作业的评分;- 小组活动和讨论的评价。
教案延伸:本教案的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延伸。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增加更多的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培智一年级实用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准备一些学具和文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说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教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逛商店,高兴吗?
2、出示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商店到了,你们看,商店里的物品太漂亮了,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1课时 分一分
分一分
主备人:季建军授课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展分类。
1、游戏:火车钻山洞
师说:刚刚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展,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投影〕
师说: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6、试练:把圆形圈在一起。
四、作业
1、试完成课本第8页第4、题,可以怎样分?分成几类?
2、回家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想一想该怎样整理。
四、认位置
教材简析:
本单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一些简单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也为今后认识物体、图形,学会观察,学好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以与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打好根底。这局部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培智一年级生活数学认识左右教案
培智一年级生活数学认识左右教案第一篇:培智一年级生活数学认识左右教案培智一年级生活数学认识左右教案教学目标: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
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二、认识左右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
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谈话: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生说一说,再同位互相说。
)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评析:用学过的各种方位来介绍自己的同座位,对“左右”这一方位进行延伸。
培智学校支持性教材《比较大小》教案
培智学校支持性教材《比较大小》教案比较大小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知识,要求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来学习认识大小。
在教学中教师从实际生活引入,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一些实物,让他们把大小不同的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认识大小。
最后让学生说说身边还有哪些实物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有关,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大小。
二、教学目标A类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目测比较大小,知道什么是大,什么是小,感知大小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或与老师进行简单的沟通能力,会用自己的话描叙大小。
B类目标:1.能够初步感知大和小,参与课堂学习,跟着学,跟着说。
2.不破坏课堂教学秩序,要求其能跟着学。
C类目标:1.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三、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共10名,其中1名自闭症儿童无语言,1名唐氏综合症儿童无语言,1名脑瘫儿童语言表达较好,2名多动儿童有语言,其余5名均属于智力障碍儿童。
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并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物体进行描述,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小组交流建立大小的概念印象等方式来感受到生活中大小不一的实物。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比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目测比较大小,知道什么是大,什么是小,感知大小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或与老师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能使用自己的语言描叙大小。
五、教学用具1.折纸若干2.篮球3.挎包、鞋子、衣服等六、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课前纪律:1、2、3,坐得正。
小手放好,眼睛看老师,嘴巴不讲话。
(二)激趣导入,学习新知看看今天老师有什么变化吗?(背了一个小包)我们同学们每个人也都有一个书包,我们来比一比。
哦!通过比较发现了什么?(老师的包小,你们的包大。
培智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
培智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发布时间:2022-07-08T17:52:39.6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7月2期作者:张燕[导读]张燕湖北省十堰市特殊教育学校 442000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07-107-02单元名称第二单元个人生活周主题第5课常见的食物课题比多少(二)课时量共( 2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本课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生活,感知物品的多、少,会区分多、少。
2.初步建立多、少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计数直观观察、比较两堆不同数量的同类物品的多少,进一步理解多少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时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建立多、少的概念。
2.会用目测法区分两堆同类物品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发现简单问题,并尝试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常见的量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多少的概念,感受常见的量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用目测法比较两堆同类物品数量的多少。
教学资源配套教学资源视频:《手指变变变》;图片:《比多少》;游戏《分瓜子》;学具:各种食物图卡,如:饺子、面包、橙汁、米饭、包子等,茄子、香蕉、桃子的模型各 5 个。
自备教学资源盘子、瓜子。
教学过程配套教学资源自备教学资源活动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手指游戏吧,请同学们先看视频,手指变变变,同学们手指游戏做完了,我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我们的手做出了小鸟,螃蟹的手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叫做笔,还有你看宝宝和妈妈的手在一起比较大小,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也把他叫做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多少>>。
活动二:探索新知森林里,老鼠一家正在吃午饭,老鼠爸爸和老鼠妈妈两个人个子大吃得多,老鼠宝宝一个人,个子小吃的就少。
培智教育一年级上生活数学一一对应比多少
6、翻到46页,提问,衣服和衣架,哪个多?哪个少?
7、练习,做一做,连线,看看裤子和衣服,哪个多,哪个少?
8、练习,连一连,看看短袖和短裙哪个多哪个少
9、操作
把手工鞋子放进格子纸上面,提问鞋子和格子哪个多?
10、练习,47页练习2,连一连,帮天天把鞋放到鞋架上。
A能对实物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多少
B能对图片物体按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多少
C能遵守课堂规则,参与课堂活动
E
张芯铭
李星成
徐钰松
蒋娜娜
周发申
刘鑫洋
刘如
棋
蓝煜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陈俊宏
刘如棵
魏椿林
龙凤娇
江亚州
张艺可
8练习连一连看看短袖和短裙哪个多哪个少9操作把手工鞋子放进格子纸上面提问鞋子和能对实物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多少能对图片物体按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多能遵守课堂规则参与课堂活动格子哪个多
实验班教案(比多少(三))
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
目标
学生
目标编号
目标达成情况
备注
准备:
课时1:
一、目标:
1、能对实物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多少
2、能对图片物体按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多少
二、过程:
1、出示红笔和红笔盖(事先把笔盖取下来),提问,接下来该怎么做?
2、请学生轮流来帮忙盖上笔盖,最后展示,多了一个笔盖,提问:笔和笔盖,哪个多?哪个少?
3、出示黑笔和黑笔盖,同上,提问笔和笔盖,哪个多?哪个少?
4、为生分发格子、贴纸,请生把花朵贴纸贴到格子里,提问,格子和花哪个多,哪个少?
培智一年级实用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教学理念:
1、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
2、在人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1、游戏:火车钻山洞
师说: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投影)
师说: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比一比
比一比
主备人:徐安授课人:徐安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培智学校实用数学一年级第一册全册教案
础。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辨认左、右方位为重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上下、前后的认
识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楚地加以辨认,但不
少学生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2、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为帮助学生正确辨认左、右,教材充分利
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对左手、右手的已有认识,开展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准备一些学具和文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说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 地方——逛商店,高兴吗? 2、出示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商店到了, 你们看,商店里的物品太漂亮了,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 什么? 二、自己探索 1、商店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2、分成了几部分? 3、每个货架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4、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5、集体交流:说说商店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 1 图中画了那些动物?请小朋友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独立 完成后,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 2 (1)图上画了那些交通工具?它们各自在哪里行驶?
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初步认
识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
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
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会数个数是 1~10 的物体。
培智学校实用数学一年级第一册全册教案
4、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 对应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认识新朋友第 2 周第 1 课时2012年9月12日能力表示:“0”表示未完成;“1”表示在协助下完成;“2”表示部分完成;“3”表示较好完成。
认位置第2周第 2 课时2012年9月14 日认识物品第3周第3课时2012年9月17 日课前学习第3周第 4 课时2012年9月19 日堆高第3周第 5 课时12年9 月21日1、引导,知道房子、大树、长颈鹿等都就是高高得,小鸟、飞机也都能飞得高高得。
2、激发学生尝试堆高兴趣。
三、课前活动拿出积木,师生一起玩。
四、学习新知老师示范,学生观察学生活动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堆高。
学生尝试,老师指导。
学生尝试堆积木。
老师分层指导:A:尝试将积木搭高。
B:尝试搭2块积木。
C:尝试搭积木。
五、课间休息,养成教育。
播放音乐,根据学生表现,物质奖励。
六、游戏活动,新知巩固。
两两比赛,瞧谁搭得高。
七、养成教育,课堂小结堆高第4周第 6 课时12年9月24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1、鼓励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堆高。
A:能堆3类物品。
B:能堆2类物品。
C:能尝试堆起2个物品。
2、通过操作,让学生懂得运用各种材料堆高。
3、激发学生对尝试活动得兴趣,以及良好得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堆高。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懂得运用各种材料堆高。
教学准备积木、桶、书、套杯、盒子、瓶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课堂1、师生问好。
2、点名。
3、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我就是好宝宝》:我就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瞧老师。
小耳朵听好话,说话先举手,才就是好宝宝。
二、激发兴趣,知识导入。
1、故事导入:小长颈鹿住在小房子里很快乐,后来小长颈鹿长大了,小房子住不下了,没有房子住,哭了。
2、提问激发:您们说怎么办呢?引导:我们一起建一间高高得房子让小长颈鹿住好吗?您们瞧老师这里有很多可以建房子得东西,它们有什么?注意:拿了材料,找个舒服得地方去建房子,不要都挤在一起。
三、知识新授(一)学生自行玩堆高。
1、小组为单位进行玩堆高。
2、学生自行玩堆高,老师进行指导。
(二)激发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堆高。
启发学生用托盘,纸皮、杯子、盒子、罐子等辅助材料来建房子。
交流:刚才您就是用什么东西来建房子得?(三)如何堆高老师刚才瞧到有个小朋友怎么也建不成高高得房子,她就是这样建得,您们瞧房子为什么会倒?引导学生思考:底部太小,不平。
师引导:我们怎样建房子才又高又稳?师生问好。
尝试说:“老师好。
”听到名字能应答。
学习课堂习惯。
学生聆听故事,尝试思考。
思考问题,尝试回答。
动手操作,尝试进行各种物品得堆高活动。
就地取材,尝试进行堆高活动。
尝试理解“高”,初步建立高低得空间概念。
课间休息,行为习惯养成学习。
堆高第4周第7 课时12年9月26日今天,我们进行堆高PK大赛。
1、介绍游戏规则:两两进行物品堆高。
其她学生观察,瞧谁堆得高。
2、用粘纸对学生进行奖励。
3、引导A组学生尝试比较,并表达。
4、堆得高得学生,老师表扬鼓励。
三、课间休息,养成教育。
播放音乐,根据学生表现,物质奖励。
四、游戏巩固,知识深入。
鼓励学生再次进行尝试,并用多种材料来建房子。
1、提醒学生堆时要注意,手要放轻点,以免碰到房子而使其到掉。
2、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辅助材料建高楼。
五、课堂小结,养成教育。
找相同第6周第8 课时12年10月8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1.让学生能从几个不同得物体中找出相同得物体。
A:在一堆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得。
B:在3个以内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得。
C:能够感知物品得存在。
2.能将相同得物体归类。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得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从几个不同得物体中找出相同得物体。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3个以内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
教学准备篮球、足球、柿子、苹果等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师生问好!课前学习:今天星期几。
二、联系生活,课堂引入图上小朋友在干嘛?(一)游戏活动,新授教学集体活动1、瞧图回答。
玩什么球?篮球2、出示 ,引导学生认识。
请学生找出与图中相同得球。
3、表达练习:篮球,篮球,相同得。
(二)个别指导分层指导:A:独立寻找找篮球,同时表达:篮球篮球相同得。
B:老师点图,学生找篮球。
C:在老师协助下找篮球。
(二)请合作变魔术。
通过触摸,找出相同得水果1、 (1) 拿出篮子,引起得好奇。
老师扮演魔术师,“变变变,就是什么?”拿出来,请确认“苹果!”(2) 逐步认识柿子、橙子2、拿出另一只篮子,请小朋友也来当当魔术师、老师从先前一直篮子中拿出一种水果,选择个别从第二只篮子中隔着布也拿出相同得(比较相同形状水果。
)3、请根据老师得要求拿出相应得图卡,并高举确认就是否相同、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表扬做得好得,如果有贴错位置得,请分析指出,并将其改问好。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思考问题,尝试回答。
生:足球,篮球。
尝试理解:相同就就是一样得。
分层学习,跟着老师找篮球、足球:A:独立寻找找篮球,同时表达:篮球篮球相同得。
B:瞧老师点图,学生找篮球。
C:在老师协助下找篮球。
学生认识柿子、橙子。
学生尝试找到相同得水果。
找相同第6周第9 课时12年10月10日己得物品中找出与老师相同得物品并举起来,瞧谁找得又快又准。
三、找一找,说一说请在教室里自己找一找物品,并指出与它相同得物品,鼓励大胆去找去说,对找得快又多得给予及时得表扬。
四、课堂小结,养成教育。
今天我们能够找相同得东西,表扬进步学生。
能找相同第6周第10 课时12年10月12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1.让学生能从几个不同得物体中找出相同得物体。
A:在一堆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得。
B:在3个以内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得。
C:能够感知物品得存在。
2.能将相同得物体归类。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得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从几个不同得物体中找出相同得物体。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3个以内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课前学习:今天星期Х。
二、新授教学,知识学习1、找一找,相同得水果引导学生认识每样水果。
师生问好。
认识水果。
寻找相同水果。
寻找相同形状。
游戏活动,伸出相同手指。
找相同第7周第11 课时12年10月15日二、游戏活动,引出主题认识玩具实物:苹果牛葡萄小鸡游戏示范:苹果,找到与苹果相同得位置,塞进就可以了。
A组学生尝试。
表达练习:苹果、苹果相同得。
三、找一找,连一连。
1、集体游戏活动:小朋友,找一找,╳╳在哪里?╳╳,╳╳相同得。
2、个别指导活动。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游戏活动配对第7周第12 课时12年10月17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能进行物品分类。
A:根据物品得用途进行配对。
BC:能将常用得物品进行配对。
教学重点能进行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能按物品颜色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课前学习:今天星期Х。
二、联系生活,课堂导入。
师生问好。
感受日期。
认识图片中得物品。
尝试根据物品分类。
找出与球相同颜色得物品。
找出与玩具熊相同颜色得物品。
引导学生认识图片。
认识:汽车、小熊玩具、球、手表3.示范:学生尝试按颜色分一分。
红色汽车,小熊就是一对。
三、学生操作,课堂练习。
(一)引导练习出示学生寻找相同颜色得物品。
表达:手表,羊角球就是一对。
(二)独立练习出示 ,学生找找相同颜色物品。
表达:汽车,老鼠就是一对。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配对第7周第13 课时12年10月19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1、能进行物品分类。
A:根据物品得用途进行配对。
BC:能将常用得物品进行配对。
2、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交流。
3、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功能。
教学重点能进行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能按物品颜色分类。
教学准备鞋子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1得认识第8周第14 课时12年10月22日1得认识第8周第14 课时12年10月24日1得认识第8周第15 课时12年10月26日1得认识第9周第16 课时12年10月29日1得认识第9周第17 课时12年10月31日1得认识第9周第18 课时12年11月2日2得认识第10周第19 课时12年11月5日2得认识第10周第20课时12年11月7日2得认识第10周第21课时12年11月9日2得认识第11周第22课时12年11月12日1、2练习第11周第23课时12年11月14日3得认识第11周第24课时12年11月16日3得认识第12周第25课时12年11月19日3得认识第12周第26课时12年11月21日1、2、3复习第12周第27课时12年11月23日1、2、3复习第13周第28课时12年11月26日有、没有复习第13周第29课时12年11月28日大、小复习第13周第30课时12年11月30日1、2、3综合复习第14周第31课时12年12月3日4得认识第14周第32课时12年12月5日4得认识第14周第33课时12年12月7日4得认识第14周第34课时12年12月10日5得认识第14周第35课时12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