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学说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选修1板块构造学说教案中图版

高中地理选修1板块构造学说教案中图版

高中地理选修1板块构造学说教案中图版
板块构造学说
一、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
1)能说出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主要观点;
2)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中的六大板块名称并能在地图上填出;
3)能说出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张裂或碰撞形成的各种地表面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魏格纳的生平事迹,感受勇敢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2)通过大陆漂移学说的诞生史,初步懂得假设论证的科学思维方式;
3)通过海底扩张学说的建立依据,初步建立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方式;
4)通过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分析板块运动形成的不同的地表面貌,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2)树立物质的运动观,即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二、教学重点
六大板块的分布;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海沟—岛弧带、高大山系、大西洋的形成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特点。

三、教学难点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由板块间碰撞或板块张裂处形成的地形。

四、教学技术运用
多媒体技术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探究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材分析
本专题围绕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展开,主要包括板块构造学说,地震与火山等必学教材以及“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唐山大地震”、“地热与日本温泉”、“李四光”等专栏。

高二地理:板块构造学说学案

高二地理:板块构造学说学案

板块构造学说学案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二、板块构造学说1、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在软流层上做相对运动2、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大洋,其余五大板块均包括陆地和海洋3、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碰撞:岛弧链和海岸山脉(属于陆地板块)陆地板块与陆地板块碰撞:造山带注意:板块交界处会形成不同的地貌,而并非分界线,分界线是海沟和海岭(大洋内部)4、考点①六大板块的名称及相对位置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②三大板块交界土耳其: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印度尼西亚:东南亚 中南半岛西侧:亚欧、印度洋印尼:苏拉威西:亚欧、太平洋、印度洋其他:板块内部③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处④美洲西部的山脉美国、加拿大西部的落基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成;中美洲及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而成;⑤澳大利亚:印度洋板块内部:地质稳定,少火山,少地震新西兰: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处,多火山地震⑥北冰洋地区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两大板块分割⑦俄罗斯远东地区,白令海峡及山南部分: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处⑧红海断裂: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⑨喜马拉雅山的成因: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而成⑩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的分界线:雅鲁藏布江XXXXXXXXXXXXXXXXXXXX 冈底斯山 亚欧板块雅鲁藏布江XXXXXXXXXXXXXXXXXXXX 喜马拉雅山 印度洋板块11、阿尔卑斯山的成因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而成12、古巴、加勒比海多地震:美洲内部板块13、东非大裂谷:非洲内部板块14、板块的真实分界线:海沟、海岭陆地附近的任意岛屿都归属陆地板块(如日本群岛归属于亚欧板块)15、消亡、生长边界的位置16、任意经纬线穿过的板块数量0°、23°26′、30°、66°34′ 60°17、大西洋:美洲、非洲交界处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一块整体B 全球各大板块都处于相对的稳定之中C 板块内部地壳不稳定D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岛弧链陆地板块 海沟 海洋板块 海沟 陆地板块造山带2、喜马拉雅山脉位于()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C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A 板块内部B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C 大陆内部D 地壳比较稳定地带4、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初中地理板块构造教案

初中地理板块构造教案

初中地理板块构造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 使学生能够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4. 帮助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发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不断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 难点: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导入。

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观图和地震后的废墟图,引导学生思考地震的原因,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认识六大板块教师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1)六大板块都有哪些?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回答出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 板块运动教师展示《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板块示意图中的箭头代表什么样的运动?学生通过观察示意图,理解板块的相对运动方式,如碰撞、俯冲、张裂等。

三、实例分析1. 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情况,让学生认识到火山、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2. 著名山系的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如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四、小组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本组所负责的板块运动特点及对应的地表形态。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课后作业1. 绘制六大板块示意图。

2. 分析世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举出实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六大板块,理解板块运动方式及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第三章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导学案

第三章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导学案

第三章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2、通过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体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3、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现的原因。

★【重难点】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温故知新】1.全球七大洲是‗‗‗‗‗‗‗‗、‗‗‗‗‗‗‗‗、‗‗‗‗‗‗‗‗、‗‗‗‗‗‗‗‗、‗‗‗‗‗‗‗‗、‗‗‗‗‗‗‗‗、‗‗‗‗‗‗‗‗2.全球四大洋是‗‗‗‗‗‗‗‗、‗‗‗‗‗‗‗‗、‗‗‗‗‗‗‗‗、‗‗‗‗‗‗‗‗3.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为‗‗‗‗‗‗‗‗、‗‗‗‗‗‗‗‗、‗‗‗‗‗‗‗‗4.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

设置情境你知道“为什么处于环太平洋的日本容易发生地震吗?”【课前自学、课中交流】一、大陆漂移说到海底扩张说读图(3-51)P110: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南美洲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部分)竟如此对应。

阅读: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到海底扩张说完成下列内容:1.发现现象:(先通过动手活动实验)2.提出假说:3.寻找证据:(如果你同意魏格纳的“假设”,请为他寻找足够的证据。

)证据一:证据二:证据三:证据四::。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大陆漂移说”:全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5.思考与讨论:舌羊齿化石的分布能说明什么问题?(课本111页)结论:6.支持魏格纳假说的新证据:“海底扩张说”内容:(1)并解释大西洋的形成过程:(视频)(2)思考与讨论;“海底扩张说”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不足?7.学以致用(1)魏格纳建立大陆漂移说的第一证据是()A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B .凭着大脑中产生的直觉C .美洲和非洲都是黑人居住D .大洋两岸的居民都有共性(2).人们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发现有海贝壳化石,这说明()A. 以前这里有生活在陆地的贝壳 B .现在这里离海洋很近C. 这里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 D .人类活动对生物生活环境的改变(3).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的煤,煤是由于温暖气候下大片森林埋入地下面形成的。

板块构造学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

板块构造学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

板块构造学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和科学价值。

2.掌握地球板块运动的主要形式和地质效应。

3.能够识别地球表面地形特征,解释其形成机制。

4.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某些区域的地质现象。

二、教学重点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沿革。

2.地球板块运动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地质效应。

3.世界主要板块的运动和地质特征。

三、教学难点1.地球板块运动和地球地壳构造演化的关系。

2.解释板块构造学说的地质证据。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3.讨论法4.探究法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时间内容教学方法1课时板块构造学说的历史沿革讲授法1课时地球板块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地质效应讲授法、实验法2课时世界主要板块的运动和地质特征讲授法、探究法1课时板块构造学说的地质证据讲授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板块构造学说的历史沿革教学内容:1.板块构造学说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板块构造学说的历史沿革和发展。

3.板块构造学说的科学价值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步骤:1.引入板块构造学说:通过全球地震和火山分布图、海底地形剖面图、地球磁场观测图和古生物分布图等,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和构造,引出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概念。

2.探究板块构造学说的历史沿革:通过介绍源于1912年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和方向研究、20世纪50年代的磁性地带和海底扩张等重要发现,让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历程和含义。

3.讨论板块构造学说的价值:通过讲述板块构造学说的研究内容、航海、通讯和科技革命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科学价值和地理意义。

教学时间分配: 1课时第二课时:地球板块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地质效应教学内容:1.地球板块运动的基本形式:分裂、扩张、相互挤压、俯冲和搭接等。

2.地球板块运动的地质效应:地震、火山、构造地貌和矿产资源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步骤:1.引入地球板块运动:通过剖面图和三维模型等形象资料,让学生了解板块运动的不同形式和地球表面的变化情况。

初中科学板块构造教案

初中科学板块构造教案

初中科学板块构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地球岩石圈板块的划分和运动方式。

3. 理解板块运动与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板块运动与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和板块运动的复杂性。

教学准备:1. PPT课件:板块构造学说示意图、板块运动方式示意图等。

2. 教学视频或动画: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

3. 教学活动材料:地球仪、板块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构造,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分层结构。

2. 提问:地球的岩石圈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回答: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岩石圈被划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在软流圈上滑动,相互之间发生碰撞、挤压和张裂。

2. 讲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地球内部的地幔物质在大洋中部上涌,向两边溢流,并推开旧有的洋底物质,逐渐向两侧对称地扩张,形成新的洋底。

3. 介绍板块的划分: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三、板块运动(10分钟)1. 讲解板块运动的类型:碰撞、挤压、张裂。

2. 示例说明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山脉的形成、海沟的形成、洋中脊的形成等。

3. 播放教学视频或动画,展示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

四、板块运动与自然现象(10分钟)1. 讲解板块运动与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关系。

2. 示例说明板块运动与地震、火山的关系:地震是由于板块间的挤压或张裂引起的,火山是由于板块运动导致的地壳活动引起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强调板块运动与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关系。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课题19 板块构造学说示例一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板块构造学说的运用,地震、火山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地震逃生方法。

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岩石圈”单元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自然地貌与人工地貌”内容的基础与前提,更是自然地理学中最基础的、属于“增长点”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所谓“增长点”是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透析海陆变迁和地壳运动的成因内核,解释许多有关大地科学的复杂现象,还可以充分挖掘本专题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内涵,层层深入地帮助学生逐步习得科学思维方法,即从地理事实上升到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上升到一般科学的思想方法,从一般科学的思想方法再上升到科学哲学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大地貌的形成、海陆变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等)发生的原因。

2.通过“大陆漂移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初步学会“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海底扩张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初步领会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板块构造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初步懂得前人研究成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通过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的学习,初步认识人类对地壳运动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感悟科学探究的无止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科学质疑的重要性,从而辩证地看待科研成果,初步感悟科学探究的最高境界——科学哲学观。

【设计思想】青少年时期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科学知识的掌握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科学思维方式是科学素养自我实现的“工具”,科学史是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整合的切入点之一,科学质疑精神(科学哲学观)使科学素养形成走向“自由王国”。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2.难点:三种大地构造学说的创新之处,板块运动的动力。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板块构造学说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一章的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的第二课时,它是第二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到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ban的进一步深化。

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动动变化过程中的,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演示、合作探究、分组探究六、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习题,充分读图读课本,基本能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媒体演示、教师引导、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读图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教学知识积极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地动动和变化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工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动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板块分布示示意图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板块运动。

(3)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

教学重点:板块运动学说,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来源:]教学难点: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节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说。

但在当时作为一个假说,反对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由于条件有限,当时魏格纳和所有人都解答不了这个问题。

一直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大陆漂移之谜终于被揭开了。

是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漂移。

一个新的学说“板块运动学说”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从“大陆漂移说”发展起来的“板块运动学说”。

一、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探究一]: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及六大板块做一做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__________拼合而成。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中学地理教案2.板书设计专题5板块运动一、大陆漂移学说1.创始人2.依据3.观点二、海底扩张学说1.依据2.观点三、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志2.基本内容1)六大板块2)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3)板块运动机制及结果海洋(大西洋)板块张裂——裂谷(东非大裂谷)陆——陆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板块碰撞海沟(马里亚纳海沟)陆——海岛弧(日本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附: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独立完成)1.在下图中找出大陆漂移的证据:(至少找出3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寻找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合作完成)1. 在下图的方框中分别填写“海岭”、“海沟”;2.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将下图的箭头补充完整,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海底扩张的过程,并填空:洋壳的诞生处是_______;洋壳的消亡处是________。

(海岭、海沟)(提示:物质受热,遇冷发生怎样的运动)任务三:发现板块运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合作完成)1.对照书本44页的“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地图册第4页的“世界地形图”,完成下列表格:边界类型地形名称成因分析________边界东非大裂谷非洲内部次一级小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红海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喜马拉雅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马里亚纳海沟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阿留申群岛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落基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2.根据上表所得结论进行分类,并归纳总结到下表中:板块运动形成地形举例生长界(板块_____)大陆板块张裂大洋板块张裂消亡界(板块_____)喜马拉雅山脉马里亚纳海沟、阿留申群岛、落基山脉。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中学地理教案2.板书设计专题5板块运动一、大陆漂移学说1.创始人2.依据3.观点二、海底扩张学说1.依据2.观点三、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志2.基本内容1)六大板块2)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3)板块运动机制及结果海洋(大西洋)板块张裂——裂谷(东非大裂谷)陆——陆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板块碰撞海沟(马里亚纳海沟)陆——海岛弧(日本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附: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独立完成)1.在下图中找出大陆漂移的证据:(至少找出3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寻找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合作完成)1. 在下图的方框中分别填写“海岭”、“海沟”;2.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将下图的箭头补充完整,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海底扩张的过程,并填空:洋壳的诞生处是_______;洋壳的消亡处是________。

(海岭、海沟)(提示:物质受热,遇冷发生怎样的运动)任务三:发现板块运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合作完成)1.对照书本44页的“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地图册第4页的“世界地形图”,完成下列表格:边界类型地形名称成因分析________边界东非大裂谷非洲内部次一级小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红海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喜马拉雅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马里亚纳海沟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阿留申群岛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________边界落基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2.根据上表所得结论进行分类,并归纳总结到下表中:板块运动形成地形举例生长界(板块_____)大陆板块张裂大洋板块张裂消亡界(板块_____)喜马拉雅山脉马里亚纳海沟、阿留申群岛、落基山脉。

《板块构造学说》教学设计

《板块构造学说》教学设计

《板块构造学说》教学设计《板块构造学说》教学设计【案例名称】板块构造学说【教学对象】本校七年级学生。

大多来自农村和城市父母做小商小贩的家庭。

教育环境较差,学生学习面窄,思维不够活跃,查找资料的条件有限,一般学习仅限于书本知识,拓展知识范围较困难。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特点,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六大板块示意图、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及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难点: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与六大板块之间的关系【教具、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纸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在前面学过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科学家又继续提出来了新的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同学们读书找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学生读书自学能力的培养)课件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一)板块与板块交界处产生现象的探究:试验1:师:(出示六大板块示意图)问全球共划分为哪几大板块?生: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师:哪些板块既包括海洋又包括陆地,哪些板块只包括海洋?生:除了太平洋板块几乎全在海洋,其余板块都是既包括海洋又包括陆地师:做一个实验拿一只铅笔放在桌子中间摇几下看看铅笔有什么变化,然后把铅笔再放在两张桌子之间再摇几下看看铅笔有什么变化生1:放在桌子中间的铅笔只微微晃动生2:放在两张桌子之间的铅笔晃得很厉害,并掉到了地上师:解释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生1:桌子摇晃对桌子中间的铅笔影响不大生2:两张桌子之间的摩擦力大碰撞厉害对铅笔影响很大师:就像六大板块一样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讨论与板块构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生: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比较活跃师:也是极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地方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回答讨论结果)教师小结: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板块构造学说》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板块构造学说》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板块构造学说》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课程为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中的《板块构造学说》课程。

该课程是地理学科中的重点内容,需要对大地构造学有一定了解,并且对板块构造学说有一定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1.学会地球的构造特征,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历史演变过程;2.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及认知方法,借此解释大地现象;3.熟悉板块构造学说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优缺点;4.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其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课程介绍,激发学生兴趣;2.大地构造学研究概述。

教学重点1.讲授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历史,概述现代大地构造学的基本理论;2.讲授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

1.使学生了解大地的构造特征;2.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1.PPT演示;2.向学生展示课程相关图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板块构造学说的实质及基本原理;2.板块构造的类型及其现代表现;3.板块构造的物理过程及其动力学原理。

教学重点1.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实质以及其基本原理;2.了解板块构造的类型及其现代表现。

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复杂性及其难以预知性;2.让学生理解板块构造发生的物理过程及其动力学原理。

教学方法1.以案例为基础展开讲解;2.引导学生集体讨论。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板块构造学说与地学领域其他学说的关系;2.板块构造学说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1.让学生理解板块构造学说与地学领域其他学说的关系;2.让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教学难点1.使学生掌握板块构造学说与地学领域其他学说的应用;2.让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教学方法1.教师进行PPT讲解;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整理成果。

四、实践环节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地质公园中进行地质公园参观和野外调查探险,并拍摄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照片。

七年级地理板块的运动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板块的运动导学案

课题:板块的运动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3年10月主备人:牟宗权【学习目标】1.知道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地图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2.在地图上记住世界著名山脉和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和位置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4、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树立海陆不断运动的唯物主义科学思想。

【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范围。

【难点】世界主要山系、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自学引导】1.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①全球大致分为。

②各大板块处于之中;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多、。

2.读42页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记住名称和位置并标注出下图中的板块名称:A._____________板块,B._____________板块,C._____________板块,D._____________板块,E._____________板块,F._____________板块。

3.结合世界政区图和六大板块示意图,在途中找出中国位置,观察中国主要位于板块,东部与板块交界,西南部与板块交界。

4观察亚洲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位于板块,大洋洲位于板块,六大板块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是。

【合作解疑及展示评价】。

1.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2.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全球主要有两大地震带,看42页图2.23,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填写下表:(1)红海为什么不断扩张?(2)地中海为什么不断缩小?(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么样形成的?(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台湾多地震的原因。

【知识回顾及检测】1、下列地形变化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A、台湾海峡B、长江三角洲C、荷兰围海大堤工程D、喜马拉雅山2、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海底森林死亡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3、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4、导致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B、人类的填海造陆活动C、河流的冲积作用D、全球气候变迁5、下列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美洲板块6、根据“大陆漂移说”推断,太平洋在()A、扩大B、不变化C、缩小D、不能确定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板块构造学说》 导学案

《板块构造学说》 导学案

《板块构造学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2、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3、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二、知识梳理(一)大陆漂移学说1、提出者:魏格纳2、主要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2、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3、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三)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张裂(1)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往往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2)海洋板块张裂处往往形成海岭,如大西洋中脊。

2、板块碰撞(1)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往往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2)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如太平洋西岸的岛弧链和马里亚纳海沟。

(四)火山、地震活动与板块的关系1、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因为这些地方地壳运动活跃。

2、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三、重点难点突破(一)如何判断板块的边界类型1、看地形:如果是高大的山脉、海沟等,一般是板块的碰撞边界;如果是裂谷、海洋中脊等,一般是板块的张裂边界。

2、看岩石年龄:如果岩石年龄从板块边界向两侧越来越新,一般是板块的张裂边界;如果岩石年龄从板块边界向两侧越来越老,一般是板块的碰撞边界。

(二)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1、解释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的原因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边界,两个板块相互挤压,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

3.6-地球表面的板块 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6-地球表面的板块 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6地球表面的板块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2、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现的原因【自主学习】1、1915年,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创立了解释地壳变动的全球构造理论——。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

2、“漂浮”在地球层上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

这些“七巧板”叫,它们被、和分割而成,即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它们不断发生和,分别形成和。

大西洋形成的原因是板块与板块、非洲板块发生张裂形成;喜马拉雅山的成因是板块和板块发生。

3、板块的或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4、全球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分布原因是它们刚好位于板块处。

5、阅读: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到地球板块构造理论,完成下列探究(1)发现的现象(2)提出假说(3)论证假说:20世纪60年代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A、大洋中脊(海岭,即生长边界)可对应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或大西洋中的冰岛B、消亡边界可对应日本及以东的太平洋或马里亚纳海沟C、地缝合线可对应我国的雅鲁藏布江(4)形成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课内练习】1.北极熊是一种寒带的动物,能在水中捕食,但不善于长途游泳,主要以海豹,鱼类,企鹅为食.北极熊只有北极有,而南极没有.你认为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南极是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不适合北极熊生存B.在北极熊这一物种出现前,由于板块运动,南极大陆已与其它大陆分离,北极熊无法渡海到南极C.南极缺乏淡水,北极熊不能生存D.南极以前是有北极熊的,但由于经历过剧烈的地质运动,所以北极熊灭绝了2.1915年,魏格纳创立解释地壳变动的全球构造理论_______________。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发展,人们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时间 主备人 郭志红 审核人
板块构造学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六大板块示意图”说出六大板块的位置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原理分析太平洋西侧深海沟—岛弧链、东侧北美科迪勒拉山系、喜玛拉雅山系、大西洋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板块构造学说的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地壳运动驱动力的认识,正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懂得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重点:六大板块的分布,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海沟—岛弧带、高大山系、大西洋等的
形成。

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由板块间碰撞或板块张裂处形成的地形。

预习案
使用说明 1.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教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结合课本里的例题,完成书后练习与预习自测题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一、教材助读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 和 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构成的,全球可以划分为 大板块。

板块在 之上滑动,板块内部相对比较 ,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 。

3、在下图中填出各板块的名称。

表示 边界,板块的 运动
表示 边界,板块的 运动
4、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 或 ,如 、 。

5、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 、 、 ;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

6、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链的成因是 , 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是 。

7、 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

二、预习自测
1.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 ( )
A .天体引潮力
B .地幔物质的对流
C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D .洋流 2.关于东非大裂谷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亚欧板块向非洲板块挤压的结果
B .非洲板块内部张裂的结果
C .印度洋板块向非洲板块俯冲的结果
D .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安第斯山脉的形成是( )
A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
B .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
C .火山喷发的结果
D .太平洋板块向美洲板块俯冲 4.下列地理事物不是由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形成的是( ) A .马里亚那海沟 B .日本群岛 C .富士山 D .琉球群岛 5.下列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 B .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C .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 D .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6.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在海洋的是( )
A .印度洋板块
B .非洲板块
C .美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7. 世界上的巨大山脉多分布于板块的( )
A .张裂地区和生长边界
B .张裂地区和消亡边界
C .碰撞地区和生长边界
D .碰撞地区和消亡边界
三、我的疑惑
探究案
一、质疑探究 (一) 基础知识探究
1、如果你是魏格纳,将如何证实你的假想?
2、讨论洋底年龄的分布规律?
………………………………装………………………………订…………………………线……………………………………………………………
E B A D C F
Q P 全球板块分布图
ⅰ ⅱ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二)质疑解惑
(三)知识综合应用探究
【探究点一】
对照“板块分布示意图”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图中山脉的成因。

【探究点二】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马里纳亚海沟、太平洋东部岛弧链、大西洋以及东非大裂谷的成因。

【探究点三】
根据板块边界预测地中海和红海的变化趋势?
二、归纳梳理、整合内化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生长边界-张裂裂谷、洋脊、大西洋
消亡边界-碰撞
大陆板块-大洋板块
大陆板块-大陆板块巨大山脉
大洋板块一侧:海
大陆板块一侧:
岛弧、海岸山脉
动力:地幔物质对流
现象:大陆漂移
喜马拉雅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三、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板块张裂处常形成海沟 B.板块张裂处常形成岛弧
C.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D.板块碰撞处常形成裂谷
2.下列关于海底扩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地B.离洋脊越近,岩石年龄越老
C.海底岩石年龄都比陆地岩石年龄轻 D.洋脊两侧岩石年龄不对称分布
3.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同属于()
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4.下列地形区的形成与板块碰撞无关的是()
A.马里纳亚海沟B.喜马拉雅山脉 C.科迪勒拉山系 D.大西洋
5.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是由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这两个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二)读图分析题
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1)图中C为板块、D为
板块。

(2)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
分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
层上,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3)板块俯冲到
板块之下形成了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
弧链
(4)板块张裂常形成和。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2、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
(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P处为;B处是物质上升处。

(2)下列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
A.玄武岩B.页岩C.花岗岩D.石英岩
(3)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这个发现为
学说的建立提供了事实依据。

(4)如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板块,当M板块俯冲到N板块下
面,N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山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