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合集下载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一、原子结构1.几个量的关系(X)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2.同位素(1)要点: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微粒——原子。

(2)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

(3).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二、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1.几个量的关系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负价|=8O、F无最高正价,金属无负价2.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除外)。

(2).在周期表中,第ⅡA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分别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

(3).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二种情况:①第ⅠA、Ⅱ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ⅢA~Ⅶ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4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本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半径(除稀有气体外)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逐渐减少,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2)不同电子层数的粒子,电子层数多半径大。

(3)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粒子,核电荷数大半径小。

(4)同种元素的原子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原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知识清单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知识清单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清单一、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1、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从 1 递增至 8(第一周期为 1 至 2),然后重复这一规律。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1)化合价的周期性元素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族序数(氧、氟除外),最低负化合价等于其族序数减 8。

(2)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的判断依据: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越容易置换出氢,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容易化合,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3、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①周期的含义: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②周期的分类:短周期: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分别含有 2、8、8 种元素。

长周期:包括第四、五、六、七周期,分别含有 18、18、32、32种元素(第七周期尚未排满)。

(2)族①族的含义: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②族的分类: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罗马数字ⅠA、ⅡA、ⅢA……ⅦA 表示。

化学: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知识总结

化学: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知识总结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知识总结(一)原子结构1.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关系(1)原子的构成(2)各粒子间关系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原子、离子中:质量数(A)= (Z)+ (N)(3)各种粒子决定的属性元素的种类由决定。

原子种类由和决定。

核素的质量数或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和决定。

元素中是否有同位素由决定。

与决定是原子还是离子。

原子半径由、和决定。

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和决定。

(4)短周期元素中具有特殊性排布的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3、4倍的元素:依次是。

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元素:。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2.原子、离子半径的比较(1)原子的半径大于相应阳离子的半径。

(2)原子的半径小于相应阴离子的半径。

(3)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4)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5)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同族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其同价态的离子半径也如此。

(6)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阳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3.核素、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2)同位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互称。

(3)区别与联系:不同的核素不一定是同位素;同位素一定是不同的核素。

(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1)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性质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其中,质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中子数量则决定了同一元素不同核素的存在,而电子则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电子按照能量最低的原则排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将元素按照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不同排列而成的表格。

周期数等于元素最外层电子层数,主族序数等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共有7个主族和7个副族,以及三个Ⅷ族和一个零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能够显示出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而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律包括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则相反,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同一周期内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掌握元素周期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这些性质包括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这种周期性变化实际上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同一周期内的元素性质也存在递变规律。

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它们的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而主要化合价则依次为+1、+2、+3、-4、+5、-3、+6、-2、+7和-1.此外,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单质与水或酸置换、氢化物的化学式、与H2化合的难易、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酸碱性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电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1、原子核核素§1原子的组成及微粒间的关系构成原子或离子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关系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元素、核素、同位素)(X A Z 原子原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1个质子带1中子:相对质量为1,不带电核处电子:质量忽略不计,1个电子例如:氢元素有、、三种不同的核素,它们之间互称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作为放射源和同位素示踪。

2、用H11H11于疾病诊断和治疗。

§2核外电子排布:如:53号元素碘的电子排布为,2-8-18-18-7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如: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因此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需得到1个电子便可达到稳定结构,因此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1价。

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外层电子数从1~8)。

(2)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由大~小,稀有气体除外)。

(3)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正化价从1~7,负化合价从-4~-1)。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2元素周期表排列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1横称为1个周期)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无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列(1个纵列称为1个族)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原子半径比较方法:(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即周期越大,半径越大)(2)当电子层结构同时,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小,核电荷数少的半径大,如:F ->Na +>Mg 2(3)对于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注意:(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2)“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说明(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 + N.(2)符号A Z X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质量数为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例如,23Na中,Na11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2)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多少的图像,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数,只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电子云密度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多少.(3)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在离核越近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小.[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而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因此,电子在排布时的次序为:K→L→M……(3)各电子层容纳电子数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1、2……).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8个(K层为最外层时≤2个),次外层容纳的电子数≤18个,倒数第三层容纳的电子数≤32个.例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排布的电子数为2×32=18个;而当它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4)原子最外层中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的,这个规律叫“八隅律”.但如PCl5中的P原子、BeCl2中的Be原子、XeF4中的Xe原子,等等,均不满足“八隅律”,但这些分子也是稳定的.2.元素周期律[原子序数]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对于电子层数相同(同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1)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K层为最外层时,从1个递增至2个)而呈现周期性变化.(2)元素原子半径从大至小而呈现周期性变化(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因测定的依据不同,而在该周期中是最大的).(3)元素的化合价正价从+1价递增至+5价(或+7价),负价从-4价递增至-1价再至0价而呈周期性变化.[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还原性越强的金属元素原子,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金属的相互置换)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两性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如A12O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12O3+6H+=2A13++3H2O A12O3+2OH-=2A1O2-+H2O[两性氢氧化物]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氢氧化物,叫做两性氢氧化物.如A1(OH)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l(OH)3+3H+=2A13++3H2O A1(OH)3+OH-=A1O2-+2H2O[原子序数为11—17号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至下排成纵行,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其分类如下:短周期(3个):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分别含有2、8、8种元素周期(7个)长周期(3个):包括第四、五、六周期,分别含有18、18、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共26种元素(1999年又发现了114、116、118号三种元素)(2)某主族元素的电子层数=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3)第六周期中的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4)第七周期中的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大多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族]在周期表中,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做一个族.(1)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分类如下:①既含有短周期元素同时又含有长周期元素的族,叫做主族.用符号“A”表示.主族有7个,分别为I A、ⅡA、ⅢA、ⅣA、VA、ⅥA、ⅦA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2、13、14、15、16、17纵行).②只含有短周期元素的族,叫做副族.用符号“B"表示.副族有7个,分别为I B、ⅡB、ⅢB、ⅣB、VB、ⅥB、ⅦB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1、12、3、4、5、6、7纵行).③在周期表中,第8、9、10纵行共12种元素,叫做Ⅷ族.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化合价为0,称为0族(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8纵行).(2)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列,包括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故又叫做过渡金属.(3)某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与化合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族序数的奇偶关系](1)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奇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奇数个电子,处于奇数族.如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而其化合价有-1、+1、+3、+5、+7价,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元素位于第ⅦA族.(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偶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偶数个电子,处于偶数族.如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而其化合价有-2、+4、+6价,最外层有6个电子,硫元素位于第ⅥA族.[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①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a.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易到难;c.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由难到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a.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难到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 原子结构1. 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2. 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3. 原子构成4. 表示方法二. 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和联系1. 区别2. 联系【名师点睛】(1) 在辨析核素和同素异形体时,通常只根据二者研究范畴不同即可作出判断。

(2) 同种元素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同位素原子,所以元素的种类数目远少于原子种类的数目。

(3) 自然界中,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三. “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1. “10电子”微粒2. “18电子”微粒四.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 周期2. 族3. 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特别提醒元素周期表中主、副族的分界线:(1) 第ⅡA族与第ⅢB族之间,即第2、3列之间;(2) 第ⅡB族与第ⅢA族之间,即第12、13列之间。

五.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元素周期表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1) 利用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推断。

等式一:周期序数=电子层数;等式二: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等式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利用短周期中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关系推断。

(3) 定位法:利用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上阳下”推断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如a X(n+1)+、b Y n+、c Z(n+1)-、d M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为则它们的原子序数关系为a>b>d>c。

2. 元素原子序数差的确定方法(1) 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

(2) 同主族相邻两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情况。

①若为ⅠA、Ⅱ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的差值等于上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分类
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单质、离子化合物中(如: 分子、原子、离子晶体。不同原子间
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极性键
NaOH、Na2O2);
非极性键
存在共价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
分子的极性
相同原子间
共用电子对的来源双方提供:共价键
(孤对电子)、单方提供:配位键女口:nh4+、h3o+
第一章
教案编写日期
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 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5CI为35,37CI为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岀的平均值。如:
3537
Ar(CI)=Ar( Cl)X% +Ar( CI)X%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丰度的乘积之和。 核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
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体系:被研究的对象,例如一个烧杯中的溶液一、物质的聚集状态:各种物质总是以一定的聚集状态存在的气、液、固为三种聚集状态,各具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1、气体(g):扩散性和可压缩性2、液体(l):流动性、无固定形状、一定条件下有一定体积3、固体(s):具有一定体积、一定形状及一定程度的刚性。

二、物质的聚集状态和相:相:在体系中任何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部分称为相。

相与相之间有界面隔开。

g-s,l-s,s-s一般为两相g-g混合物为一相l-l混合物:一相:如5%HCl溶液,HCl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两相:如油和水组成的体系,O/W,O以较多分子聚成粒子,以一定的界面和周围的水分开,是不连续的相,W是连续相。

g-L混合物:也存在如上关系:H2S溶于水为一相S-S混合物制成合金时为一相。

物质的聚集状态或相可以相互变化,亦可共存。

如:S-L相平衡这一点温度即为凝固点。

气体的存在状态主要决定于四个因素:P、V、T、n,而几乎与它们的化学组成无关。

反映这四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式子叫气体状态方程式。

理想气体:分子间完全没有作用力,分子只是一个几何点,没有体积。

实际上所碰到的气体都是真实气体,只有在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时,实际气体的存在状态才接近于理想气体,可以用理想气体的定律进行计算。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R:常数,可由实验测得:1 mol气体在273.15K(0℃),101.325kPa下测得其体积22.4×10-3m3这是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而实际上气体分子本身必然占有体积,分子之间也具有引力,因此应用该方程进行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

对于常温常压下的气体,这种偏差很小,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压力的增大,偏差逐渐增大。

四、混合气体分压定律:1、混合气体分压定律:1801年,由Dalton(道尔顿)总结实验结果提出,因此又称为Dalton分压定律。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单元小结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单元小结

范 围 宏观概念,如 举 碳元素、硫元 素 例
性质通过存 特 在形式---单 征 质、化合物 体现
微观概念,如 微观概念,如 宏观概念,如金 氢元素的三种 11H、21H、31H 刚石与石墨;O2 与O3;红磷与白 核素 互为同位素 1 H、2 H、3 H 磷;晶体硅与无 1 1 1 定性硅化Βιβλιοθήκη 几乎相同,不完全周期 第7周期
三长三短一不全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ⅠA
1 H Ⅱ He A 2 Li Be B
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原则 92U B C
C 金属 N O F
元素周期表 He

Ne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He
N O F Ne 如何编排才合理? 非金属
Na Mg Mg Ⅲ Al Si P S Cl Ar Al Si P SB Ⅶ Cl 3 Na B Ⅳ B Ⅴ B Ⅵ B Ar Ⅷ ⅠB ⅡB 根据元素周期律,把已知的一百多种元 Ca Ti Ni 电子层数目相同 4 K K素中 Ca Sc Sc Ti V V Cr Cr Mn Mn Fe Fe Co Co 的各种元素,按原子 Ni Cu Cu Zn Zn Ga Ga Ge Ge As As Se Se Br Br Kr Kr
物性不同;天然
存在的各种同位 素所占的原子百
不同核素的 质量不同
化性相似,但 物性相差很大
分数一般不变
4、核外电子排布
(1)、排布规律 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排布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 时,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 ④、次外层最多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 过32个电子。

知识点总结化学物质结构

知识点总结化学物质结构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原子A ZX中,质子有Z 个,中子有A-Z 个,核外电子有Z 个。

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质量数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离子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离子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3、电子层划分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符号K L M N O P Q离核距离近远能量高低低高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一低四不超)(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摆布(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再排M层)。

(2)各电子层再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个(n表示电子层)(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 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 个。

5、概念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

例:氕(1 1H)、氘(2 1D )、氚(3 1T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原子组成结构不同的不同单质之间的互称。

例:O2与O3,白磷与红磷,石墨与金刚石等6、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的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除稀有气体外)。

例:Na>Mg>Al>Si, Na+>Mg2+>Al3+(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

例:Li<Na<K, Li+<Na+<K+ (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例:O2->F->Na+>Mg2+>Al3+(上一周期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与下一周期元素形成的阳离子有此规律)(4)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粒子半径大小为:阳离子<中性原子<阴离子;价态越高的粒子半径越小。

高中化学《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第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必修2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构成:
相关知识点:原子的构成、核素、同位素、质量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0电子微粒、18电子微粒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二、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相关知识点:元素周期律、粒子半径大小比较、元素周期表结构、位-构-性关系。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元素及其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纵)族





数 (横)周期
结 构 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相似性
递变性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1.主要化合价
2.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 化物的组成
3.氢化物组成
1.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 物”的酸碱性
3.氢化物的稳定性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知识点——原子结构与 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概念: 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随着
元 原子序数的 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素 规律:原子半径同周期从左到右渐小,同族从上到下
周 渐大。

主要化合价:+1 +2 +3 +4 +5 +6 +7 0

-4 -3 -2 -1
原因: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 的变化 (1~8)
质 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材料:
过渡元素 Fe Ni Pt Pd Rh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1.下面的判断,错误的是( AD ) A.稳定性:HF<HCl<HBr<HI B.砹是一种固体,HAt很不稳定,AgAt是难溶于 水且感光性很强的固体 C.硫酸锶(Sr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比H2S稳定的气体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KOH>NaOH>LiOH
或 推 断 一
氢化物的稳定性 CH4>SiH4 比较同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碱性: NaOH>Mg(OH)2>Al(OH)3 稳定性: HF>H2O>NH3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一、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一、原子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作用原子(A Z XZ 个)——决定元素的种类[(A -Z )个]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质量数(1)概念:将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常用A 表示。

(2)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X 原子可表示为A Z X 。

如:146C 的质量数为14,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

2311Na +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

3.微粒之间的关系(1)原子中: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拓展】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二、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特别提醒】1.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不同核素之间的转化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同位素的“六同”:同一元素,质子数相同,核电荷数相同,和外电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三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1H :用字母H 表示,名称为氕,不含中子;21H :用字母D 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含有1个中子;31H :用字母T 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含有2个中子。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核素23592U 146C 21H 31H用途核燃料考古断代制氢弹三、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2)离子结构示意图:如Cl-:、Na+:。

3.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表现出还原性,在化合物中显正化合价。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得到电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形成阴离子,表现出氧化性,在化合物中主要显负化合价。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组成原子是最基本的化学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2.元素的定义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序数是元素的核外电子数目,也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3.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可以通过原子的半径来表示。

原子半径通常用皮克米(pm)来表示,1pm=1×10^-12m。

原子的半径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

4.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可以通过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同位素为标准进行比较的,碳-12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上的数值来获得。

5.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其中包含了质子和中子。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10^-15m,而整个原子的直径约为1×10^-10m,因此原子核只占据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6.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即通过填充电子能级和轨道来达到最低能量状态。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必须相反。

7.原子的电子壳层和能级原子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壳层和能级上。

壳层按主量子数来编号,第一个壳层为K壳,第二个壳层为L壳,依次类推。

能级是指在同一个壳层上,不同轨道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

8.原子的价电子价电子是原子中最外层的电子,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价电子数目的增加顺序排列。

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排列的表格。

它由原子序数递增的一系列水平行(周期)和垂直列(族)组成。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s区、p区、d区和f区。

s区包含1个周期,p区包含6个周期,d区包含10个周期,f区包含14个周期。

3.元素周期表的主族和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1A-2A和3A-8A族元素称为主族元素,它们的电子配置在外层壳层上有相似的组成。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表左下方)第ⅦA 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 +CuSO 4=FeSO 4+Cu 。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 +Cl 2=2NaCl +Br 2。

)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元素周期律》练习题1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B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C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稀有气体除外)发生周期性变化D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Cl 固体中含有共价键B .CO 2分子中含有离子键C .12 6C 、13 6C 、14 6C 是碳的三种核素D .16 8O 、17 8O 、188O 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3.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知原子的①原子数 ②核电荷数 ③核外电子数 ④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4. A 、B 、C 、D 、E 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 和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 >A ,C 和D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 >D ;E 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A 、B 、C 、D 、EB.E 、C 、D 、B 、AC.B 、A 、D 、C 、ED.C 、D 、A 、B 、E5.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Na +>Mg 2+>Al 3+>F B.热稳定性:HCl >H 2S >PH 3>AsH 3 C.酸性强弱:H 2AlO 3<H 2SiO 4<H 2CO 3<H 3PO 4 D.溶点:金刚石>Na >SiO 2>CO 26.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 ,它的阴离子X n-核外有x 个电子,w 克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mol w n x A A )(+- B .mol A n x A w )(-+ C .mol A n x A w )(+- D.mol An x A w )(-- 7.某主族元素R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 A.R 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R 一定是ⅣA 族元素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8.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论述正确的是()A.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熔点逐渐升高B.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同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周期表中4—7主族元素可表现负化合价(标准状况),并转变为具有Ar 9. 0.05 mol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1.12LH2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该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三周期第IA族 B.第四周期第IA族 C.第三周期第ⅡA族 D.第四周期第ⅡA族10. 某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相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A.一定是共价键 B.一定是离子键C.可能是共价键,也可能是离子键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1. 已知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按D、E、B、C、A的顺序依次减少,B与E同主族,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D位于第2周期 B.A、B、E一定位于不同周期C.A、D可能属同一族 D.C和D的单质可能化合形成离子化合物12.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A.X可能是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B.X可能是第三周期金属元素C.Y可能与X同主族D.Y一定是金属元素13、A、B、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AO4>H2BO4>H3CO4,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A >B >C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A>H2B>H3C C.非金属性A>B>CD.阴离子还原性C3->B2->A-14.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的是( B )A.x+ 2B.x+4C.x+8D.x+1815.具有双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 ,三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 ,四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以上三种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16.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2)周期表中位于第8纵行的铁元素属于第族。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概述:原子的组成、原子核和电子的性质。

2.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组成、周期和族的特点。

二、化学键和化合价
1.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2. 化合价:原子的单、双、三、四价以及过渡元素的化合价。

三、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
1. 晶体结构: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

2. 晶格常数:晶体的晶胞、晶格常数和晶面的表示方法。

四、溶液与溶解度
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2. 溶解度: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和溶剂种类的关系。

五、配位化合物
1. 配位数和配位键的概念。

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六、酸碱理论
1.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七、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1.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状态。

2. 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八、电化学
1. 电解和电解质的概念。

2. 电池的构成和电动势的计算。

以上是大学无机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或课程资料。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科学探究(教材p14)
1. 横行 七个周期;2,8,8,18,18,32种;每一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的最外层的排布通式为ns1,结尾元素的
电子排布式为ns2np6;第一周期只有一个1s能级,其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跟其他周期的结尾 元素的原子电子排布式不同。
2.纵列 ➢18个纵列; ➢除零族元素中He(2s2)与其它稀有气体ns2np6不同外,其余相等。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交流讨论:
(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 (2)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 (3)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周期 2 3 4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ⅠA
ⅦA
Li [He] 2s1
F [He] 2s22p5
Na [Ne]3s1
Cl [Ne]3s [Ar]4s24p5
▪ds区元素:d能级填满并且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s能级上的元素。结构特点:(n-1)d10ns1-2,包括 ⅠB族和ⅡB族。
▪f区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f能级上的元素。 包括镧系和锕系。d区、ds区和f区元素称过渡元素。
再见
4. 族
元素周期表可分为7主族,7副族,0族和一个第Ⅷ族;副族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和 p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金属向非金属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 渡元素
5
• 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决定的。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 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方三角区内的元素主要呈现出非 金属性。
(1)1s2 2s2 2p6 3s2 3p5 (2)[Ar]3d10 4s1 2.由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给出其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

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组成和构造,了解原子结构对于理解元素周期表及化学反应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并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应用。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心运动。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之和,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的数量减去电子的数量。

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

二、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是对所有已知元素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的顺序排列,将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垂直列中。

元素周期表的每个水平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个垂直列称为一个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分成两部分,金属性元素在左侧,非金属性元素在右侧。

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元素周期表可以提供元素的基本信息。

周期表上标注了每个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重要数据,这些信息对于化学实验和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参考。

2. 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元素的性质。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和周期表规律,可以推测元素的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倾向等性质,为化学实验和反应提供指导。

3. 元素周期表有助于研究元素化合物和反应。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性质,可以预测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4.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推动了新元素的发现。

周期表的存在和规律使科学家能够预测某些未被发现的元素的存在和性质,从而推动新元素的发现和研究。

总结: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组成和构造,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元素周期表是对所有已知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的表格,可以提供元素的基本信息、预测元素的性质、研究元素化合物和反应,以及推动新元素的发现和研究。

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对于深入理解化学和开展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周期性

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周期性

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周期性元素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元,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每个元素都具有其独特的原子结构和周期性特征。

本文将围绕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性进行论述。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带正电荷的质子、中性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1.1 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决定,而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核的质子数量(即原子序数)决定。

1.2 电子云电子云环绕着原子核,呈现三维的空间分布。

电子具有负电荷,其数量与质子数量相等,使整个原子呈中性。

电子云由不同能级和轨道构成,每个能级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能级从内到外依次增加,呈现分层排布的特点。

二、周期表周期表是元素的一种分类和排列方式,根据原子结构和周期性特征对元素进行归类。

元素周期表由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首次提出,现代的周期表则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排列。

2.1 族/群周期表中,元素按照相似的化学性质分为不同的族或群。

主要的族包括有1A族到8A族,也称为1-18族;辅助的族包括3B族到2B族,1B族和2B族。

这些族的命名遵循IUPAC规范。

2.2 周期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形成水平的周期。

一个周期包括7个能级,分别是1到7能级。

水平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大小和电子结构。

2.3 主族和过渡族元素主族元素是周期表中IA到VIIA族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

过渡族元素是周期表中IB到VIIIB族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和倒数第二层的电子数决定。

三、周期性规律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显示出一定的周期性规律,这些规律被称为周期性。

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周期性规律有以下三个:原子半径的周期性、电离能的周期性和电极电势的周期性。

3.1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和最外层电子之间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案编写日期:2012-2-16 课程授课日期: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子N(核素)原子核质子Z →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 :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数(Z 个):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A ~ⅦA 共7个)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③、Ⅷ族(8、9、10纵行)④、零族(稀有气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①、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半径决定编排依据具体表现形式X)(A Z 七主七副零和八三长三短一不全性质递变③、主要化合价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Li<Na<K<Rb<Cs具体规律: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F--<Cl--<Br--<I--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如:F-> Na+>Mg2+>Al3+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如Fe>Fe2+>Fe3+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金属性强弱③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电解中在阴极上得电子的先后)④互相置换反应依据:⑤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①与H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金属性或非金属③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性强弱的判断④互相置换反应①、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Na>Mg>Al;非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如:Si<P<S<Cl。

规律:②、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如:Li<Na<K<Rb<Cs;非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F>Cl>Br>I。

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定义:以12C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一,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Cl2分子的m(Cl2)=2.657×10-26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应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诸量比较:如35Cl为34.969,37Cl为36.966。

(原子量)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该核素的质量数相等。

如:35Cl为35,37Cl为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r(Cl)=Ar(35Cl)×a% + Ar(37Cl)×b%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丰度的乘积之和。

注意:①、核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通常可以用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代替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必要的计算。

定义: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即: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或核素)同位素①、结构上,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特点:②、性质上,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不同;③、存在上,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位素的原子(个数不是质量)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即丰度一定)。

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①、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②、存在:离子化合物(NaCl 、NaOH 、Na 2O 2等);离子晶体。

①、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②、存在: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单质、离子化合物中(如:NaOH 、Na 2O 2);共价键 分子、原子、离子晶体。

2、分类 极性键 共价化合物 化学键 非极性键 非金属单质③、分类:双方提供:共价键单方提供:配位键 如:NH 4+、H 3O +金属键: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存在于金属单质、金属晶体中。

键能3、键参数 键长键角4、表示方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后两者适用于共价键)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影响因素: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作用: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

①、定义:分子之间的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 ②、形成条件:第二周期的吸引电子能力强的N 、O 、F 与H 之间(NH 3、H 2O )③、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④、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式:F -—H ···F -—H ···F -—H ···←代表氢键。

氢键 O OH H H HO H H⑤、说明:氢键是一种分子间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能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只含非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O 2、H 2、Cl 2等。

举例: 只含非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如:O 3、P 4等分子极性 多原子分子: 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O 2、CS 2(直线型)、CH 4、CCl 4(正四面体型)极性分子: 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不能重合)的。

举例 双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HCl 、NO 、CO 等多原子分子: 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NH 3(三角锥型)、H 2O (折线型或V 型)、H 2O 2非晶体 离子晶体固体物质 分子晶体晶体: 原子晶体金属晶体①构成微粒:离子②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离子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不同原子间存在共用电子对的来源相同原子间分子的极性分子的稳定性分子的空间构型 决定 分子的极性决定 (孤对电子)①构成晶体粒子种类 ②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③举例:CaF2、KNO3、CsCl、NaCl、Na2O等NaCl型晶体:每个Na+同时吸引6个Cl-离子,每个Cl-同结构特点时吸引6个Na+;Na+与Cl-以离子键结合,个数比为1:1。

④微粒空间排列特点:CsCl型晶体:每个Cs+同时吸引8个Cl-离子,每个Cl-同时吸引8个Cs+;Cs+与Cl-以离子键结合,个数比为1:1。

离子晶体:⑤说明: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化学式表示离子个数比的式子。

①、硬度大,难于压缩,具有较高熔点和沸点;性质特点②、离子晶体固态时一般不导电,但在受热熔化或溶于水时可以导电;③、溶解性:(参见溶解性表)晶体晶胞中微粒个数的计算:顶点,占1/8;棱上,占1/4;面心,占1/2;体心,占1①、构成微粒:分子结构特点②、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作用力③、空间排列:(CO2如右图)分子晶体:④、举例:SO2、S、CO2、Cl2等①、硬度小,熔点和沸点低,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性质特点②、固态及熔化状态时均不导电;③、溶解性:遵守“相似相溶原理”:即非极性物质一般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溶剂,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溶剂。

①构成微粒:原子②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共价键③举例:SiC、Si、SiO2、C(金刚石)等Ⅰ、金刚石:(最小的环为非平面6元环)结构特点每个C被相邻4个碳包围,处于4个C原子的中心④微粒空间排列特点:原子晶体:Ⅱ、SiO2相当于金刚石晶体中C换成Si,Si与Si间间插O⑤说明: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化学式表示原子个数比的式子。

①、硬度大,难于压缩,具有较高熔点和沸点;性质特点②、一般不导电;③、溶解性:难溶于一般的溶剂。

①、构成微粒: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结构特点②、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金属键③、空间排列:金属晶体:④、举例:Cu、Au、Na等①、良好的导电性;性质特点②、良好的导热性;③、良好的延展性和具有金属光泽。

①、层状结构结构:②、层内C——C之间为共价键;层与层之间为分子间作用力;过渡型晶体(石墨):③、空间排列:(如图)性质:熔沸点高;容易滑动;硬度小;能导电。

常考知识点:知识点一. 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 练习1.H D T T 2 D 2(1)以上总共有 种元素,有 种核素,D 的质量数为 。

(2)H 和D 互为------。

练习2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H 3分子H 3和H 2属于 ( )A .同位素B .同素异形体C .同分异构体D .同一物质 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层序号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KLMNOPQ电子能量电子离核由 近 到 远 ,电子能量由 低 到 高(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电子总是从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里往外排 2)各层最多容纳 2n 2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3)最外层不超过8个(K 层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