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认识白内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中医认为白内障因年老体虚,代谢紊乱等多方面原因引起,其病机主要包括肝肾阴虚和脾胃气虚。

一、常见中医类型

肝肾阴虚:肝开窍于目,目得肝血而能视,瞳神为水轮属肾,肾精充足则精彩光明。若因年老体衰,精气不充;或因劳心过多,阴血耗散;或先天禀赋不足,均可导致肝血不足,肝阴亏损及肾精不足,且肝肾同源,精血互生,故肝肾阴虚常同时存在。精血不足,肝肾两虚,则晶珠失养而成内障。

脾胃气虚:年老体弱,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气血生化匮乏,目失濡养,则导致本病的发生;且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亦可导致本病。

气滞血瘀:年老之人皆少动多静之体,血运因之而迟滞缓慢,久而形成瘀血。又因外伤、暴力,晶珠惊震,气滞血瘀,侵扰神水而逐渐混浊变白。另外,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充盈,也可使晶珠失荣,以致内障渐生。

二、常见中医症状

1.肝肾阴虚证视物昏花,眼内干涩,兼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脉细或沉细。

2.脾胃气虚证:视物昏暗,久视眼睑无力,食欲不振,四肢乏力,大便溏泄,面黄肌瘦,精神萎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3.气滞血瘀证:眼前黑影飘移不定,视力减退,同时可兼其肝、脾、肾三脏虚损之表现:舌质有瘀点,脉弦或涩。

另有肝热上扰一证,症见视物昏朦,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本型临床较为少见,一般认为此由肝经伏热或肝郁化火等原因所致,常以兼证出现,不是本病的固有证型。

三、治疗

1、肝肾阴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明目。

处方:熟地黄15g,制何首乌10g,枸杞子10g,玄参12g,磁石30g(先煎),制黄精10g。

加减:阴虚火旺者,加知母10g,黄柏10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气虚无力者,加炙黄芪10g,党参10g,白术10g,山药10g;肝气郁结者,加柴胡10g,郁金10g,枳壳10g;血滞者,加当归10g,丹参10g,桃仁5g,红花3g;阳虚者,加巴戟天10g,益智仁10g,附片6g(先煎),肉桂2g(后下),肉苁蓉10g;食欲不振者,加曲楂10g,炒白扁豆10g,陈皮5g,神曲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此型常用中成药:可选用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滋阴地黄丸等加减。

2、脾胃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养胃明目。

处方:党参15g,黄芪15g,白芍10g,白术10g,葛根10g,山药10g,当归10g,升麻5g,柴胡5g,川芎5g,青皮5g,甘草5g。

加减:头晕耳鸣,腰酸便秘者加六味地黄丸:失眠多梦者加磁朱丸。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若服丸药,则每日2次,每次10g。

此证常用中成药方: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正元饮、益气聪明汤等加减。

3、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祛障明目。

处方:黄芪15g,丹参15g,桃仁6g,红花3g,当归10g,川芎5g,熟地黄12g,白芍

10g,枸杞子12g,菊花10g,刺蒺藜6g,蝉蜕5g,夜明砂6g(包煎),青葙子6g(包煎),决明子12g,磁石6g(先煎),神曲10g,桑椹10g,陈皮5g。

加减:烦躁易怒,面红目赤者,重用青葙子、磁石,加石决明10g(先煎),炒酸枣仁10g;口渴欲饮,汗出尿频者,加黄芪10g,天花粉10g,石斛10g,葛根10g;口臭、便秘、苔黄腻者,加黄芩10g,大黄10g(后下),桑白皮10g,藿香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中成药:可选桃红四物汤口服液。

(温馨提示:本文建议处方需咨询医生后方可服用。)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