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

合集下载

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几点思考

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几点思考

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几点思考摘要: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

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优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才识,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关键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208-01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共产党的先进性质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要求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说,就是扎扎实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这就决定了工人阶级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必定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决定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客观必然性。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共产党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二、共产党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保持其先进性共产党能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就在于它与历史上的剥削阶级政党不同;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时,要立党为公、夺权为民的;掌握政权时,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因此,共产党执政要保持其先进性,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使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各方面利益的第一要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都要把人民群众当作社会的主人,坚持群众路线,团结和引导人民群众与党同舟共济。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_心得体会范文_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_心得体会范文_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

一、确立执法为民理念的重大意义政法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我们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一)执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为”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政法机关履行的执法职责,政法工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立足自身职能,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为人民用好权、执好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执法为民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来源。

政法机关的权力是人民授予,只能用来保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每一项具体执法行为也只能为了人民的利益。

(三)执法为民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执法为民理念的提出,直接而响亮地回答了政法工作“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以及“为谁执法、靠谁执法、怎样执法”的根本问题,对于解决政法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始终保持政法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政法干警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一切为了人民。

就是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一切为了人民,就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及时高效地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维护稳定,不能对群众反映的权益受侵害的案件麻木不仁,有案不立,立而不查,久拖不决,重罪轻判,甚至包庇违法犯罪。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的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内容 意义 如何贯彻
关键
核心 本质
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 基础上,依 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 文化。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学习目标
识记: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2、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 的 指导思想的意义 3、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理解: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 义中
国化的最新成果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中 国 共 产 党 : 立 党 为 公 执 政 为 民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 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 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 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 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科级干部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科级干部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生气勃勃的创 造性的社会 主义是由人 民群众自己 创造的。 ——列宁
● 坚持人民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观点,充分认 识手中权力的人民性,牢固确立人民“权利 神圣”的从政理念
正确认识手中权力与人民权利的关系,克 服领导权力本位意识,强化人民权利本位观 念,自觉将权力绝对置于人民权利监督之下, 加强对权力的制度监督。
群众认同资源(基础性资源)包括价值认同(价 值观念、思想基础)、制度认同(现存制度、政 治主体对权力获得和形式符合制度的规范)、政
绩认同(关键,民众对政绩的肯定和推崇)
党的先进性资源 (最重要,根基和 核心)体现在党 执政合法性构成因素 的性质、作用、
功效上
宪法和法律资源 (保障性资源): 宪法和法律对党
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强调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 统一的重要性。
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强调走 适合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积极、大胆 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思考题:
1、联系实际,谈谈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 如何加强执政合法性建设。
2、谈谈在您的实际工作中,将如何践行“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
科级干部如何坚持“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提出 背景分析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 克思主义历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的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
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 克思主义历史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 和价值主体地位的科学分析 ※
传统的政治理念向治理理念转变的切实体现
政治统治理念
国家占据权威地位;
自上而下运行权力;
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 单一向度的管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第1卷第6期’2003年6月经济与社会发展E C O N O M I C A N D SO C I A L D E V E L O PM E N TV O L.1N o.6J U N.2003“三个代二/I\1~表"重要思想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韦汉烨(中共广西防城港市委党校,广西防城港538001)[摘要]文章分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执政的内在联系,从党执政的角度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必然性,进而指出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毫不动摇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当把握好的几个重大现实问题。

[关键词]“三个代表”;执政;中国共产党[中图分类号]D26l;D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3)06—0086一05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对于增强全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在执政过程中毫不动摇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必须把握好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党执政的根本要求党执政的根本要求,就是党在执政过程中,立足于我国国情和我党党情,为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实现党的历史任务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必须遵循的执政规律。

它主要表现为党在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坚持的执政宗旨;党在发挥执政作用时所必须强化的执政职能;党在处理治国与治党关系问题上所必须坚持的执政态度;党在时代和实践发展过程中所必备的执政品格。

从执政角度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在于它充分地体现了党执政的这些根本要求。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我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执政宗旨只能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其惟一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本质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

只有抓住而不是偏离这个核心和本质,牢固树立这个基本执政理念,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有深厚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获得永不枯竭的智慧和力量源泉。

首先,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巩固党执政的物质基础。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发展。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我们今天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

它既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又不同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

要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必须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发展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决定》结合新的实际,对此提出了新要求。

我们一定要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扎实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扎实推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要特别重视在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上加强薄弱环节,特别重视解决好“三农”问题,特别重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

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其次,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增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立党为公_执政为民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基本标准

立党为公_执政为民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基本标准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基本标准!"#(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党建处新疆乌鲁木齐"#$$$%)摘要:$% &’()*+,-.*/0123-.)$% 4’56789:;<=>?&’(@*+,-.*/A B C4’@8567A1DE F G H I J@ 8K L M N A O P5671Q R@S8.T<U A4V W S /X Y8Z[\]1^_‘a4V5678;<b c?)d^_‘a b&V e f g h i j8X Y k l A m69 n o p W S/X Y8Z[\]q4V567r s t u v f w x X Y p y z{8|}A m*X Y~ªq4V56 7r€?%(% A*X Y~ª8$???A m?%l?q4V567r69n?6j;¾k l8{?A m???½X Y,???P X Y q4V567?关键词:()*+r-.*/r4V)8567r Z[\]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0$-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两个务必”,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对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本质要求,不但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

历史之所以选择我们党,人民之所以选择我们党,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党的先进性。

所以,能否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衡量执政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一个基本标准。

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从组建之日起,就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起崇高的历史责任。

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的崭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贯彻“三个代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07

贯彻“三个代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07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以无产阶级为基础的,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必然要坚持全心全意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

我们党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郑重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1]P45八十多年前,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开宗明义地表明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是为整个人类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的,是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共产党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准绳。

”[2]P257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

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党不仅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而且在党章中把它规定为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任务,把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衡量合格党员的根本标准。

所以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这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最高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党的地位、所处环境和历史使命发生重大变化,党的先进性就体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体现在如何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用来为人民服务上。

这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根本目的。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讲课提纲)湖南省委党校教育长、教授周正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胡锦涛同志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今天,我们所讲的内容就是这八个大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深刻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内涵1、含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代表并致力于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立党为公”,就是党的全部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反映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执政为民”,就是我们党利用政权的力量,组织和引导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促发展,求富强,谋幸福,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社会发展进步和现代文明的成果。

“立党为公”,表明了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党代表人民利益。

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党没有自己丝毫的特殊利益。

“执政为民”,决定了我们党执政服务的对象只能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不能是只为一部分人服务、为少数人服务,更不能只为几个人服务,在执政党内绝不能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己,历来是检验一个执政党能否站稳脚跟的基本尺度。

突出“公”、“民”之重的“三个代表”的本质,就是强调党和政府要对人民负责,其重点要求似可作如是理解: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权力的代行人、公共财产的代理人的党政机关及其个人必须真正当好公仆角色,不行公益私分、公权私用、公产私占等公器私利是铁的准则。

2、渊源从传统文化的渊源来说, 我国古代亦有“天下为公”的思想,“立党为公”是“天下为公”思想的升华。

“执政为民”思想是源于中国传统民本主义政治理念中“重民”、“惠民”、“养民”之说。

执政为民理念作为我们党的民本观,与传统的“民本思想”有本质区别: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而不是属于哪个人、哪个政党;人民才是社会政治主体,国家应该“由民作主”,而不是“为民作主”;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有能力当家作主;执政者与人民是“鱼水”关系,必须相信、依靠和为了人民,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执政者始终以“为民”为惟一、终极目标,而不是作为手段或权宜之计。

执法为民理念心得体会

执法为民理念心得体会

执法为民理念心得体会执法为民理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政法工作理论认识的新发展、新概括。

它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理念,也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我国政法工作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立场。

今天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执法为民理念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执法为民理念学习心得篇一执法为民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括地说,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

一、执法为民理念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一)执法为民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从根本上说,政法机关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是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

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任何其他利益。

政法机关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工具,其自身性质和宗旨必然符合党以及国家政权的性质和宗旨,并始终与之保持一致。

所以,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政法机关和所有政法工作的必然选择。

执法为民理念的提出,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政法工作上的直接反映和体现。

.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政法机关是党绝对领导下的国家政权机关,政法机关以及政法工作要落实和实现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政法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政法机关践行党的执政为民理念,在一切工作中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宗旨、观念,被高度凝炼、总结和概括为“执法为民理念”。

执法为民理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政法工作理论认识的新发展、新概括。

它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理念,也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我国政法工作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立场。

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执政的本质特征。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键是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说,就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为中国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

这就要求广大党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

党性是政党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质对党员的党性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广大党员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才能牢记党的性质,严守党的纪律和规定,切实做到立党为公。

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执政党。

坚持执政为民,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宗旨意识,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全心全意用来为人民服务。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更是一种艰辛的实践,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执政业绩。

这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只有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拥护党的领导,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更加牢固。

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把方针政策制定好,把干部队伍建设好,把工作作风改进好,把体制机制完善好,把内外部环境营造好,把人民群众组织好,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价值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价值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价值观摘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反映。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只有在为人民创造价值中才能实现。

因此,共产党人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共产党执政价值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核心价值观执政价值观是一个政党全部执政活动的价值取向的理性选择,是一个执政党对执掌政权的宗旨、目的和任务、以及为了实施这一任务而制定和实施的执政方针、执政手段等方面的总体认识和把握,它是对自己执政的历史合法性与现实合法性的回答。

执政是各国政党共同的追求,但是为谁执政、执政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政党性质的区别所在。

而执政价值观说到底是解决为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觉地将自己看做是人民实现利益要求的工具,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

立党为公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原则,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价值观的核心,它不仅是执政党主体党员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据以判断党的性质并支持和拥护共产党的根本特征。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论基础来自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其理论基础即坚持对人和对人的主体性的彻底唯物主义史观的理解,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用人的地位和利益来解决价值的一切理论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民是永恒的主体;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就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人民的利益、意志和活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毛泽东对此做了精辟的表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1]人民是实践主体,真理来源于人民的实践,人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人民是创造、发展和检验真理的主体。

党的执政理念的基本立场: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党的执政理念的基本立场: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含义
1 . 立足于“ 公” 层面的 理解。 在马 克思主义 看来, 实现人 类解放, 必然的 途径是进入共产主 义社会, 使每个人的自 由、
全面发展得到实现, 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长期奋斗 目 标。从
“ 立党为 公、 执政为民” 这一执政价值取向 提供了 根本的哲学 基础。唯物史观认为 ,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物 质资 料生产方式, 人民 群众在其中 是处于第一位的主体要 素,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在社会变革中
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党的 理论、 路线和方针、 政策以及全部工作都要体现国家和
民 族的共同 利益、 全体人民的 共同 理想。远大理想的 实现需 要阶 段性目 标的 实施来保证, 对执政党而言, 要清楚人民的
共同 利益、 远大 理想 是现 实性与长 远性的统一体。 执政党需 要根据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 , 适时满足人民的不同利益诉 求, 充分照 顾好 人民的根 本利益和眼前的具体利益, 这样, 立
党为公才能得到体现。
2 . 党的群众路 线的 根本要求。 “ 一切为了 群众、 一切依靠
群众, 从群众中来 、 到群众中去” 的群众路线 , 是党在长期的
2 . 立足 于“ 民” 层面的理 解。 政党的阶 级属性与政治属 性 决定了即使它掌握了国家权力, 上升到执政党的地位, 也难 以 做到代表全体国民。因 此, 从政治学的范畴中 去民就是执政为人民。
在我国, “ 人民” 一词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 同时 , 应该看到,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0 8
革命与 执政实践中 形成的优良 传 统。 毛 泽东曾经用鱼和水来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执政能力与人民群众认同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执政能力与人民群众认同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执政能力与人民群众认同的关系摘要:胡锦涛同志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我们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归根到底是要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也就是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支持和拥护。

所谓认同,在政治学中常用“合法性”来表述。

“合法性”理论的主要奠基人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

在他看来,政治上的合法性有三种类型:一是基于传统的合法性,即传统合法性;二是基于领袖人物超凡感召力之上的合法性,即个人魅力型的合法性;三是基于合理合法准则之上的合法性,即法理型合法性。

韦伯强调,这三种合法性统治的基础都属于纯粹的类型,但从来没有以纯粹的形态出现过。

那什么又是最理想的呢?韦伯认为,在现代国家中,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必然要求是法理型的,即通过法律程序实现合法化。

很显然,执政的合法性,不仅表现为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法律意义上的合法性,而且体现为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上的道义的合法性。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韦伯的理论来阐述共产党执政的法理基础。

但这一理论也给共产党执政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即:共产党如何更好地执政,进而不断获得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地位和权力的认同。

因为共产党“执政”,表面看来,反映的是党和公共权力的关系,本质上却是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在领导人民群众夺取政权过程中,共产党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今天,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两个根本转变: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必须继续把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

因为不管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和管理面有多广,力度有多大,如果执政的结果不是密切了党群关系,而是疏远了群众,最后必然是失败和垮台,也就谈不上执政合法性问题了。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4)法学理论论文(1)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4)法学理论论文(1)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4)法学理论论文(1) 法国的政党也与英、美一样,萌芽于19世纪后期,而且也是在议会的活动中产生和演变的。

但是政治派别众多、演变快,多次出现组党高潮,则是法国的特点。

法国较大政党的正式形成,要算法国激进党和法国工人党。

激进党的前身是激进派,于1848年以前的七月王朝时期就开始活动了。

第二帝国时期,它与共和主义者相结合而投入斗争,故也叫共和党。

九十年代末,激进派分裂,除一部分成为社会主义者外,另一部分在达拉第的领导下,于1901年正式成立了激进党,主要由坚持共和及反教权的人士组成,是中小资产阶级、部分自由派知识分子和商人的代言人。

法国工人党诞生于巴黎公社后不久的1879年,它的纲领是在马克思的指导下制定的,明确提出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理想社会,只能由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来领导才能实现。

但是,由于成立时成分复杂,不久分裂出反对纲领目标的“可能派”,但工人党领导工人运动和参加民主斗争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901年,盖德、拉法格一派成立了法兰西社会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1902年,饶勒斯、米勒兰一派成立法国社会党,发展改良主义路线。

1905年,根据第二国际的要求,两党联合建立统一社会党,也称工人国际法国支部。

其党纲中虽然写进了实行阶级斗争的内容,但行动上却迷恋于议会斗争。

1920年,统一社会党又一次分裂,其中多数派在马赛尔加香的领导下建立法国党,坚持马列主义原则;少数派仍用社会党名称,拥有相当的力量。

代表当代法国资产阶级的主要政党,多数是在1958年戴高乐执政后开始的第五共和国时期建立或组合的。

1958年10月,支持戴高乐的社会共和党、法兰西复兴联盟和共和国民会议,合并成立保卫新共和国联盟,成了当时法国的第一大党。

1976年实行改组,改名为保卫共和联盟,是当今法国政坛上很有影响的政治集团。

[18]从总体上说,第五共和国的第一个十年期间,是戴高乐主义的保卫共和联盟占据统治地位,七十年代则是社会党建立地位并取得支持的时期,社会党因此获得了1981年大选的胜利。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内涵和实现途径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内涵和实现途径

论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内涵和实现途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的60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60年,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60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虽然历经各种风浪和挑战,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历程,但是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未改变,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实践从未间断。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认清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内涵,找出现实的实现路径,探寻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内涵的要求与价值。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执政条件下的集中体现(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它的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来源于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导。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主体,而且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

这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正确的行动指南。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和行动准则。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

(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执政为民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我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列为执政课题,这是我党在新时期的又一重大举措。

然而,我党为什么要在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执政为民的号召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恒的政治理念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的使命,就是为了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人谋利益,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典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忠实地遵守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地实践着自己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在具体实践中真正做到了三个“一切”:一是一切为了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为绝大多数人服务作为衡量自己一切言行的最高准绳。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无论历史条件和党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任务发生什么变化,都始终保持这个最高准绳。

二是为了一切人民。

什么是人民呢?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概括道:“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在现阶段,“人民”则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赞同者、拥护者和积极推动者,它包括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各阶级、各阶层、各社会集团,是由它们组成的最大可能的联合体。

我们党努力要实现的利益就是这个最大可能的联合体的利益,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是为了人民的一切。

我党成立80多年来,一以贯之地为人民谋取福祉,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关心和实现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一切利益,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是我们党执政所带来的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面对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洞察世界风云,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和执政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摘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我国宪法序言规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实践的一个法理解释。

从“朋党”意识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本质差异和西方政党的局限性看,中国共产党与其它政党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问题主要是党与法律的关系、党政现实与执政理念的差距问题。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社会实践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规律的法理学阐释。

关键词:三个代表,法理学,中国共产党,西方政党胡锦涛同志在20XX年“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丰富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和执政规律。

从法理学的角度看,它又是对我国宪法规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阐释,在世界各国政党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一、从“三个代表”的宪法思想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回顾“三个代表”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说它是从党的方针政策上升到法律的全国人民意志的时代体现。

20XX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广州市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20XX年7月,在庆祝党的80周年纪念会上,江泽民正式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理论。

20XX年11月,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思想的诞生也引起了外国学者的热烈评论。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1979年以后的经济发展“生产”出了一个“新的家阶级”,或说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迫切要求在权力中取得份额、参加意思决定机关和政治生活,“三个代表”的思想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有的认为,由于过去二十年中,中国社会经历了“脱意识形态”的困惑,因此人民需要国家的最高领导为之确立一个新的意识形态,“三个代表”这一新的意识形态被认为是一个突破口,因为它是以中国共产党愿意吸收除工人和农民以外的其他社会势力,代替以往排斥性的“吸收性方针”为特征的。

但是,“三个代表的理论(three represents theory)并没有唤起全体国民,党号召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没有做到这一点。

非常明显,中国共产党缺少和没有明确有力地表达它寻找的得以领导全体国民的一个有说服力的见解(a convincing vision)。

它迫切需要一个证明自己正当和得以继续统治的系统的和有说服力的阐释(rationale)。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的一个时期中,它当然没有明确有力地表达出一个有独创性的见解(an original vision)。

”20XX年11月14日,中共十六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载入中共纲领,并且允许社会各界的优秀分子参加中国共产党。

20XX年1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提出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

20XX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包括上述修改建议在内的宪法修改草案。

修改后的宪法序言中明确规定:“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可以说,胡锦涛同志指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法理上,是对宪法序言及其实施的一个精辟的学理解释,它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化,在我国的立法和依法行政方面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按照法理学之父约翰?奥斯丁的说法:“法理学的对象,是实际存在的由人制定的法,亦即我们径直而且严格使用‘法’一词所指称的规则,或者,是政治优势者对政治劣势者制定的法。

”因此,上升到宪法前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内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无疑是我国法理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中国共产党与其它政党的本质差异德国的法律思想家拉德布鲁赫曾指出:“法哲学,特别地不以正在通用的法而以应该适用的法,不以实定法而以正当法为对象,即不以法而是以法的价值、意义、目的—正义为对象。

”因此,如果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看成是“三个代表”宪法思想的价值、意义和目的,那么我们就能够在历史的逻辑中揭示出这一执政理念的正义原理。

(一)“朋党”意识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本质差异从历史的角度看,“党”和“公”一直是本质对立的两个事物。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朋党”的概念,“朋党”是建立在私人效忠关系基础之上的小群体意识,其目的是为个人或小群体谋取更多的私利,唐宋以来人们多鄙之为“结党营私”。

在现代,“朋党”往往被视为与党的基本宗旨和理想完全违背的“非组织活动”。

在政治权力的斗争中,“朋党”也常常受到皇权的打击,但在一定程度上二者又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

服务于统治阶级的舆论历来视“党”为不祥之物,这种观念也浸透到普通士绅和百姓,积淀成一般社会心理。

《论语?卫灵公》中有:“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韩非子?有度》言:“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

”《大明会典》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

”因此,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古代东亚各国中,绝无自称为“党”的人群,相应于政治集团的组织或集结通常是叫做某某“社”或某某“会”。

这种禁党之风直到清朝末年才结束,1910年康有为把他的“帝国宪政会”改称“帝国统一党”,并以政党的名义在清朝政府注册登记成为合法政党,这是中国使用“政党”称谓的开始。

1914年7月,孙中山把同盟会改组成“中华革命党”,于1919年10月又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中国国民党实行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新政策,于1924年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赋予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从政纲和组织上改组了国民党,使之成为了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民主主义革命联盟。

孙中山在总结了“排满”、“倒袁”、“护法”三役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国民党宣言的旨趣:“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

至对外的责任,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11]可以说,孙中山倡导的这一“天下为公”的执政思想,是中国政党“立党为公”思想的最初表达。

但是,1927年以后,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中断了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走上了与“天下为公”背道而驰的反人民道路,最终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毁灭。

共产主义政党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

”因此,“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1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即明确自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党的一大纲领明确指出,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党”,“实行社会革命”,“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使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13] 1997年9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再一次把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明确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中国共产党执政半个多世纪的成就,充分地表明: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他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哲学思想,正是这一实践和理论的高度总结。

(二)西方政党的局限性西方最早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党,它的产生是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发展密切在一起的,是在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形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资产阶级实施统治和对付无产阶级的反抗中发展和演变的。

如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益壮大。

同时,工业资产阶级集团同土地贵族、金融资本家以及大商人的利益冲突也日益明显。

各阶级阶层和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组织自己的政治力量。

1833年,代表大土地占有者、金融贵族及大商人的“托利党”(Tory,意为“歹徒”)改组为保守党;而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Whig,意为“强盗”)则于18年改称自由党。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自由党的自由贸易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使大批工业资本家转向保守党。

再者,自由党拒绝爱尔兰自治的立场也招致了队伍的分裂,自由党开始日趋衰落。

另一方面,从19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英国的无产阶级开始觉醒,在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中,建立起了“全国宪章派委员会”,马克思曾认为它是“工人政党”。

但是,由于工人贵族的出现和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严重影响,工人的斗争在资产阶级镇压下失败了。

八十年代开始,英国工人阶级先后出现了不少带有政党形式的政治组织。

1900年,独立工党、社会民主同盟、费边社和职工联合会的代表在伦敦开会,宣布成立“劳工代表委员会”的政党,决定以参选下议院议员为斗争的重要目标,组织上吸收各种工会组织参加。

1906年底改名为“工党”,人数增至200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24年工党领袖麦克唐纳出任英国首相,工党终于变成了英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但是,由于其思想上的复杂和混乱,又受到第二国际后期非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加上工人贵族掌握着领导权,因而形成了一套号称“社会主义”实质上是改良主义的理论体系,其政治纲领和行动虽然反映了工人的一些经济利益和民主要求,但在根本上起着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作用。

工党领袖布莱尔在九十年代早期就开始探索为工党所急需的“意识形态上的修正”,在1991年致《马克思主义的今天》杂志的一篇文稿中,他认为对社会主义者的挑战是“在避免过去的集体主义失败的情况下,为公共行动再建一个议事日程”,这意味着承认集体主义的中央集权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