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政治 优秀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案教案标题:北宋的政治教案目标:1. 了解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运作机制;2. 掌握北宋政治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3. 分析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2. 北宋政治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难点:1. 分析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或相关资料;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北宋政治的兴趣;2. 引导学生回顾南宋政治的基本特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北宋政治的基本特点,包括中央集权、科举制度、地方官员选拔等;2. 分析北宋政治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如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反对变法等;3. 引导学生思考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的影响。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北宋政治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政治因素和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政治措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总结北宋政治的基本特点和重要人物事件;2. 引导学生思考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六、拓展延伸(5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章,深入了解北宋政治;2. 提供相关网站或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的评议结果;2.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表现;3. 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学生对北宋政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提升;3.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五篇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一授课教师何自沛章节内容课题名称:《北宋的政治》共 1 课时时间 2020 月日班级七年级班课程标准内容要点: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
认知提示:理解重文轻武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
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
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减弱等社会弊端。
教材内容分析《北宋的政治》是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1课,主要学习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两方面内容。
本课两方面内容关系如下: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北宋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自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以来,为加强皇权,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都在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做文章:一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二是军事权力的掌控;三是对地方官员的控制。
基于以上对“课程标准”、“知识点关系””的分析,本课两个知识点都是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本课是政治史,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有限,调动学生兴趣,化难为易才能适应学生认知特点。
但是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宋代著名的人和事,比如一些文学名人,有宋朝腐败和屈膝求和的印象。
教学设计整体思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结合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制定出学习目标,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评价任务,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再设计教学活动,认真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
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分组讨论,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②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③知道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②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
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2.黄袍加身(PPT播放黄袍加身视频)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初中历史北宋的政治教案
初中历史北宋的政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与特点;
2. 了解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
3. 能够分析北宋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北宋的政治制度;
2. 北宋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
3. 北宋政治制度对社会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如何运行的。
2. 学习与讨论: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包括宰相、中书省、检校、谏官等部门的职责与作用,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北宋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并提出个人见解。
5. 总结与反思:总结北宋的政治制度特点,并对其影响进行反思,并鼓励学生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相关阅读,并写出对北宋政治制度的理解;
2. 完成相关思考题,探讨北宋政治制度的优缺点。
五、教学反馈:
1. 在下节课开始前,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
2.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与引导。
六、拓展延伸:
1. 邀请专家进行讲解北宋政治制度;
2.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北宋时期的政治遗迹。
七、教学资源:
1. 教科书、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相关图书、视频资料。
八、教学评估:
1.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北宋政治制度的理解;
2. 借助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北宋政治制度的掌握情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3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政治》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北宋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宗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以及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北宋政治制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措施。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可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权的措施,了解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北宋时期政治制度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权的措施,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情况。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图片等手段,再现北宋政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3.图片: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政治制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如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然后提问:“北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它是如何实现国家统一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学科:历史年级:高一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政治的背景和特点;2.理解北宋政治中的制度与改革;3.探究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北宋的政治特点;2.北宋政治体制的制度与改革;3.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分析北宋的政治体制与改革;2.探究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素材图片、课堂小型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北宋政治的相关背景和时代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回想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北宋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展示与讲解(25分钟)1.利用PPT展示北宋的政治体制与特点,并向学生解读。
2.讲解北宋政治中的制度与改革的具体过程和内容。
3.通过讲解,重点强调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三、课堂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就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四、总结与延伸(10分钟)1.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出北宋政治的特点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北宋政治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3.布置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北宋政治的背景、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堂小组讨论环节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
2.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了解北宋统一南方和中原的历程。
通过阅读教材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王安石变法。
教学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民间流行的俗话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些反映了宋朝的什么风气呢?我们首先来了解北宋的建立。
探究新知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北宋的建立【教师活动】出示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了解北宋建立的基本史实。
【教师活动】出示教材第28页《相关史事》,讲述陈桥兵变的经过。
【学生活动】了解陈桥兵变。
(二)局部统一【教师活动】出示《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讲述北宋建立时只占有后周政权控制的黄河流域,它的南方和北方仍然存在多个割据政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说说宋初统一全国有哪些障碍。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回答:在北面,有强大的辽以及受辽庇护的北汉政权。
在南面和西面,有南唐、吴越、南汉、后蜀等政权。
【教师活动】讲述宋太祖为了统一大业,在大臣赵普等人的建议下,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掉后蜀、南汉,统一南唐,收复吴越。
在灭掉南方政权后,宋太祖把重心转移到北方,进攻北汉。
可惜在中途宋太祖暴亡。
宋太宗继位后,面对辽支持的北汉,无法攻下,不得不撤兵。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体制、政治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如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宋朝的建立等。
但学生对于北宋政治体制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
2.掌握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北宋的政治制度。
2.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的历史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引出北宋的建立。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让学生对北宋的政治有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宋太宗的“潜龙勿用”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北宋政治制度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北宋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8.板书(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教学《北宋的政治》这一课时,我深感教学设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宋政治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较为浓厚,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需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介绍北宋政治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如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阐述他们的政治主张和贡献。
4.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北宋政治制度变革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北宋政治的PPT,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a.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北宋政治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
d.北宋政治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4.收集有关北宋政治的图片、故事等资料,进行课堂分享,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5.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份历史知识问答卷,要求涵盖重点知识点,以检测学生对北宋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巩固对北宋政治制度、事件和人物的认识。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教学目标:1. 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杯酒释兵权、三冗两积等概念。
2. 通过对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学习,体会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的各种措施。
3. 通过对北宋初年社会状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对杯酒释兵权、三冗两积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北宋的政治”。
二、讲授新课(32分钟)1. 复习提问:北宋初年统治集团由哪些人组成?重用文臣、杯酒释兵权、派兵戍边等措施分别由哪位宰相提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进行点评补充。
3. 教师讲解: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杯酒释兵权。
开宝九年(976)十月,太祖在当晚设宴,酣饮之际,对石守信等人说道,我当上皇帝,全靠众位之力。
倘若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也效仿穿戴黄袍,那可就由不得你们了。
于是,石守信等人均表示誓死效忠。
第二天,他们便主动上交兵权,出宫赋闲了。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
这一措施的实行,自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至此,北宋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了。
4. 派兵戍边:宋太祖又以分化事权为由,将统军权和军政权分解,向各级文臣授予节度使头衔。
文臣统军,只能调度周转军费而无调兵权;武将虽有临时派遣征伐之权,但事毕必须解甲归田。
这样文臣统兵与将不专兵的原则,使武将不再掌握一支军队。
同时地方上无权募兵和独立发饷,只能按照朝廷规定使用正规军。
这种做法有利于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地方割据和削弱地方力量。
同时也有利于政令集中于中央。
5.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鼓励读书人从政。
通过层层选拔,把一批经过科举考试的人选拔到各级政府机构中担任官职。
这些人为北宋新政权服务,成为维护新政权的骨干力量。
6.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宋初“三冗”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与皇帝们的认识有关;另外也与国家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有关。
北宋政治教案
北宋的政治_教案1 北宋得政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得背景条件,具体得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导致得历史结果。
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得原因,与具体得措施得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得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认识赵匡胤得举措带来得问题,她得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得积贫积弱,从而得出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地瞧问题得结论。
赵匡胤改革得措施;导致重文轻武得后果。
赵匡胤集权措施得结果与影响。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赵匡胤作为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得终结者与宋朝得开拓者,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得重要人物。
她具有完美得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引导学生了解度,虚怀假设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了解赵匡重要人物宋太祖。
带导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那么胤宋太祖得生着疑问学习。
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平。
极大得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思考:北宋得政治有什么突出得特点?宋初得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得政策?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了解赵匡1.北宋得建立引导学生概括胤建立北宋,多媒体出示宋太祖得画像图片,讲述主要内容,找出赵匡初学新知了解赵匡胤实宋朝建立得根本情况。
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施集权措施得〔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发动权得原因。
背景条件。
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北宋的政治_教案12.北宋统一中原与南方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得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得趋势。
宋太祖与她得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得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与南方得分裂割据局面。
3.中央集权得加强〔杯酒释兵权〕兵权、相权、财权。
二、重文轻武得政策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得政策,使文臣统兵得格局逐渐形成。
学生小组讨论,2.宋朝改革与开展科举制,注重开展找出宋太祖集权得合作探究文教事业,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具体得措施,并分析引导析疑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历史,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而引出北宋的建立。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同时,教师讲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2.理解、掌握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3.了解北宋历史人物及其政治成就等。
【教学重点】1.北宋人物及其政治成就。
2.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教学难点】1.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2.让学生理解北宋的文化特点。
【教学方法】课前导入,讲解法,扩展阅读法,问答交流法。
【教学过程】渐进式教学法,分五个环节。
一、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方式,让学生了解北宋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二、讲解北宋的政治制度(10分钟)让学生了解北宋的统治者是哪些人,并介绍其政治制度,让学生了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同时,还要重点介绍皇帝制度、官员制度、科举制度等。
三、扩展阅读(15分钟)让学生自主搜索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加深对北宋政治情况的理解。
同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展开辩论,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北宋的政治制度。
四、问答交流(10分钟)通过问题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北宋时期官员的选拔方式有哪些?考试科目都包含什么?五、课堂总结(10分钟)结合学生所学内容,总结北宋政治的特点,并对西汉政治制度和北宋政治制度进行比较,讲述现代政治制度的运转方式。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好的政治能力?【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是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让学生对北宋政治产生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通过问答交流和扩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北宋的政治制度。
而在总结环节,学生也能够对西汉政治制度和北宋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及分析,并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政治制度的运转方式。
此外,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其历史的思维和判断力。
《北宋的政治》优教教案
《北宋的政治》优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了解北宋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的史实。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认识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5.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教学难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
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清朝学者赵翼学习与探究:诗中评价的是谁?北宋建立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强化集权削兵权材料一“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
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学习与探究:材料一中的“陈桥驿站披旗冕”“杯洒之间销兵权”分别指什么事件?学习与探究:“杯酒之间销兵权”之后,在军事上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学习与探究:宋太祖为加强中原集权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重文轻武社会安材料三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
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
学习与探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影响?学习与探究:宋朝科举制的发展的影响有哪些?四、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五、巩固练习请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北宋的政治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2.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影响;3.分析重文轻武政策对北宋政治的影响。
教学内容:1.北宋的建立;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影响。
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2.北宋政治教案PPT;3.有关北宋政治的历史视频资料。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黄袍加身》的相关短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北宋建立及政治制度变革的历史情境中;2.讲授新课:讲解北宋的建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配合PPT展示相关图片和史实资料;3.巩固练习: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4.归纳小结:总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措施和影响,以及重文轻武政策对北宋政治的作用。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北宋政治制度的了解程度;2.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测验结果,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出他们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提供学习建议。
作业布置:1.阅读北宋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献,写一篇关于北宋政治制度的读后感;2.收集与北宋政治制度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事迹,制作一份手抄报。
3.绘制一张关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政策的思维导图。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关于北宋政治制度的角色扮演活动。
每个小组选定一个与北宋政治相关的主题,如宋太祖改革、宰相制度、官员选拔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角色扮演,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北宋政治制度。
教师自我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通过视频资料、图片、案例分析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客观分析和评价。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通过深入分析、讲解,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2、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三、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陈桥驿兵变视频。
五、课时。
1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的混乱局面,导人本课。
(二)讲授新课。
1、北宋的建立。
教师边问学生边答:(1)时间:960年。
(2)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
(3)事件: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4)定都: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5)播放视频《陈桥兵变》。
(6)教师补充:后来,宋太祖及其继任者逐渐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教师引导提问:宋太祖为什么要强化中央集权?(2)师生讨论后归纳:宋朝建立之后,鉴于唐末五代朝代更迭频繁的教训,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6.《北宋的政治》教案
②政治上:
③经济上:
3、影响:宋朝通过从军事、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强化中央集权,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重文轻武政策
1、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几位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对于科举制度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6.《北宋的政治》 教案
课题
北宋的政治
课时
年级
七年级
备课人
授课人
授课班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时间和都城
2、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3、理解宋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的相关史实
重点
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重文轻武的政策
难点
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评价重文轻武政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导入新课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学生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讲授新课一、北宋的建立1、来自顾知识学生:皇权大大加强
学生:重用文官;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作业
课后
反思
师: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那么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进行了哪些军事行动来完成统一大业?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背景
提问: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同时给出什么建议?
初中北宋的政治历史教案
初中北宋的政治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方式;2. 掌握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事件和主要政治人物;3. 了解北宋政治对农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北宋政治制度概述2. 北宋的政治体制与官僚机构3. 宋太宗与赵姬的政治改革4. 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5. 北宋政治对经济、农业、文化等领域的影响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北宋的政治体制和官僚机构的组织架构;2. 宋太宗和赵姬的政治改革如何推动北宋的发展;3. 王安石变法对北宋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首先进行讲解,然后结合案例分析和讨论;2. 复习巩固:通过综合性问题和短文阅读,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了解北宋政治体制概述(15分钟)介绍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方式。
2. 认识北宋的政治体制与官僚机构(20分钟)详细介绍北宋的官僚机构组成和体制特点。
3. 学习宋太宗与赵姬的政治改革(25分钟)讲解宋太宗和赵姬在北宋时期的政治改革和其对北宋的影响。
4. 探讨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20分钟)分析宋神宗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5. 意义与影响分析(15分钟)总结北宋政治对经济、农业、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北宋政治的意义和影响。
六、教学反馈: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分析北宋政治的特点和影响;2. 课堂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收获。
七、教学拓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细节和变迁,增强对北宋政治历史的全面认识。
以上是我为您提供的初中北宋政治历史教案范本,希會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不清晰之处,欢迎继续询问。
北宋的政治获奖教学设计三
北宋的政治获奖教学设计三篇7:高中北宋政治知识点北宋的政治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2)北宋统一:结束了中原与南方的割据局面。
(3)加强中央集权措施:①军事:解除将领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②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③地方:分散削弱地方长官的权利;(4)作用:中央集权被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2.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2)表现: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3)影响:①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②弊端: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增加财政支出。
篇8:高中北宋政治知识点经济1.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土地兼并不受约束,租佃关系有很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
(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2.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2)纺织业: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吸收了花卉绘画中的写实风格。
(3)冶金业:北宋时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商业的繁荣(1)表现: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市”发展①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②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③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④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3)对外贸易①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
②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高中北宋思想和科技文化知识思想1.程朱理学(1)背景:北宋时期,儒家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融合佛道来阐释儒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记住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其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影响;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原因和结果的概念,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通过运用动机与后果的概念,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的影响。
通过补充史料,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 重文轻武的时代特征。
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3教学准备
1.下载截取视频:《黄袍加身》与《杯酒释兵权》片段。
2.制作课件《北宋政权示意图》《宋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4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图示法,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的综合法。
5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黄袍加身》片段。
教师:这个王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来了解。
学习新课:
一、北宋的建立(课件或板书展示)
首先让学生看《陈桥兵变》,阅读教材第 37 页的小字部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视频和教材上的内容,大家是否知道陈桥兵变之后成立的政权的名称、时间、都城和建立者?
学生回答: 960年,赵匡胤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建立宋朝。
教师课件展示《北宋政权示意图》,让学生找一找北宋的疆域范围和北宋的都城,并适当补充北宋称呼的由来:主要是因为宋朝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今天所学习的朝代是北宋。
教师进一步讲解:陈桥兵变中产生了一个著名的成语"黄袍加身"(视频展示),赵匡胤通过兵变这种手段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那么当上皇帝的赵匡胤是否能够稳定住自己的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政权?由此导入下一子目。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课件或板书展示)
1.历史背景
让学生思考当时北宋的统治区域与唐朝相比有哪些变化?
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当时北宋的情况并不乐观,与唐朝时期的大一统不同,北宋政权周边存在着多个大大小小的政权,所以北宋的形势并不安全。
教师提问:陈桥兵变有没有什么危害? 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教师进一步总结,危害就是武将专权,这是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也是导致五代十国动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宋太祖赵匡胤是如何解决的呢?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在听取学生回答后,让学生阅读宰相赵普的献策,进行汇总,从赵普的话中学生归纳出:第一,集中军权;第三,集中行政权;第三,集中财政权。
2.具体措施
(1)军事上,集中兵权。
教师: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弱朝中大将的权力。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杯酒释兵权",进一步了解该事件的经过。
)
教师:中央设置枢密院,代替原来的机构管理军事。
(2)行政上,集中行政权,加强皇权。
教师:中央设置政事堂管理政务,设置三司管理财政,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地方上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即知州知县,由皇帝统一任命。
(3)财政上,集中财政权于中央。
教师:地方设置转运使,收地方财政于中央,只留少量收入给地方。
教师分析:这些措施对于宋朝中央政府的统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措施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那么我们想一想它们是否存在什么弊端?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进行补充和汇总:
军事措施的危害是造成了军队战斗力的削弱,尤其是地方抵抗外敌的力量薄弱。
行政措施的危害是设置的大量新机构新增了很多官员,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各种机构职权混乱,造成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财政措施的危害是财政收归中央,地方没有财力解决当地的各种问题,加大了人民的负担。
教学活动:编写《宋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进一步强化对中央集权措施的认识。
学生自己先进行总结,教师提醒学生图示可以用不同的样式展现,并选出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最后教师可展示已经准备好的例图让学生观看。
三、重文轻武的时代(课件或板书展示)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 39 页的小字部分,教师提问:针对文中提出的情况,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重文轻武。
教师继续提问:宋朝实施的重文轻武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1)重文教:中央和地方均重用文臣,科举制度日趋完备。
(2) 轻武事: 抑制武将。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施重文轻武政策会产生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继续削弱武将权力,保证了宋朝的政权稳定;对于文人的重视,让北宋社会科学文化事业得到发展,诸如天文学、数学、医药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等硕果累累,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发展到新的水平,涌现出众多的文学家、画家和词人,宋代的名著和名作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不利影响:由于对于武将的过度压制,整个宋朝经常遭到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入侵,最终成为导致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
本课小结: 曾经的北宋即辉煌过,却又无奈着。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却是一个糟糕的时代,擦拭着历史的尘埃,我们还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宋,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