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新教材同步教学案讲: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作业形式多样化,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学习兴趣。
3.作业难度适中,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又要适度拓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结合实例,讲解我国地域地质变迁及其对地质资源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2.针对教学难点,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情境,如模拟地质变迁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降低知识点的抽象性;
(2)采用图示法,绘制地质年代表,帮助学生梳理不同地质时期的特点,提高记忆效果;
(3)开展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球历史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历史的发展阶段,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不同地质时期的特点及主要生物群落。
2.学会运用地质年代表,解释地球历史上重大地质事件、生物演化过程,分析地球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掌握地球历史中我国地域地质变迁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地质资源的分布特点,提高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球历史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质现象,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地球历史上的典型地质事件,引导学生探究地质变迁与生物演化的关系。
2.利用地质年代表,指导学生整理、归纳地球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3.教学过程注重以下方面: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节地球的历史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球的年龄:约□0146亿年。
2.沉积岩(1)具有明显的□02层理构造。
03化石。
(2)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04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05复杂。
3.生物演化规律:从□06地层和它们包含的□07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4.地球历史研究的依据:通过研究□08古地理环境。
□1.判断正误。
(1)地球的历史为4.6亿年。
(×)(2)研究地层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2.显生宙不包括( )A.古生代 B.中生代C.新生代 D.元古代答案 D解析显生宙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5.地质年代表(1)时间单位:宙、代、纪等。
(2)地质年代表3.为什么说地层和化石是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提示地层呈层状分布,每一层都记录着地球发展的一段历史,地层类似于书本的“书页”;化石是呈块状存在于地层中,每一块就像一个字,记录着地球的历史。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判断正误。
(1)鸟类诞生于古生代。
(×)(2)人类诞生于新生代。
(√)2.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是( )A.物种大灭绝 B.始祖鸟出现C.生物的起源 D.联合古陆解体答案 A解析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3.说明动物的演化特征。
提示古生代开始出现动物,动物首先出现在海洋中,为无脊椎动物,后来出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中生代出现了鸟类和哺乳动物;新生代出现了人类。
任务探究化石和地质年代表材料一科学家往往从连续性好的深海沉积岩芯、冰芯、黄土、树木年轮以及考古遗迹、文献资料等信息源中获取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环境特征的信息,依此推测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
材料二长江上游涪陵段河道中白鹤梁上的石鱼题刻(见下图)记载了公元764年以来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
材料三地质学家认为,在距今约2.8亿年的二叠纪,南极洲作为古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当时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繁盛。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3节《地
球的历史》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
第一章讲述宇宙中的地球。
人类的家园——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太阳的惠泽使它生机盎然。
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地球上诞生了生物,生物不断进化,并出现了人类;地球具有类似同心圈层的结构,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地球经历了怎样的演化历程?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本章内容包括四节: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3节《地球的历史》和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节课主要阐述地球的历史,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第三节。
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
接着教材以图表和案例分析阐述了地层、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的概念及重要地理意义。
最后教材以图片和探究活。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程标准原文】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核心素养定位1. 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地层和化石在确定地质年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中的意义。
维)2. 结合“地质年代表”示意图认识地球历史阶段性时间单位划分。
( 区域认知 )3. 运用地质年代等资料掌握不同地质时期重要的地壳运动、生物演化以及矿产形成。
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与化石(1) 地层: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 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2) 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 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 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 综合思(人2.地质年代划分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从宙看主要有冥石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其中显生宙又划分三个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一般而言,各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
沉积岩中的化石保存着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就好像是写在岩层里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
思考1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提示:( 见教材P16)知识点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地球状况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 亿年的这段时间,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2)生命出现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层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1.3地球的历史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同步(人教版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一地理同步(人教版必修一)的课堂上,本章节“1.3地球的历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发展历程,理解地质变迁,以及掌握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他们对地球科学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首先,我以“地球的演变”为主题,通过展示地球形成至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从原始星云到现代地球的历程。接着,我引入了“地层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层中化石的分布规律,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生物进化与地质变迁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动画演示、模型展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演变过程。
2.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地理思维能力。
3.设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质变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地理规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演变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如“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对生物进化产生了哪些影响?”等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如“地球演变过程中有哪些未解之谜?”等,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地球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如生命的起源、地质变迁等,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地理规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
第一章讲述宇宙中的地球。
人类的家园——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太阳的惠泽使它生机盎然。
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地球上诞生了生物,生物不断进化,并出现了人类;地球具有类似同心圈层的结构,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地球经历了怎样的演化历程?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本章内容包括四节: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3节《地球的历史》和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节课主要阐述地球的历史,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第三节。
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
接着教材以图表和案例分析阐述了地层、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的概念及重要地理意义。
最后教材以图片和探究活动形式阐释地球的演化历程。
本节内容分为“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和“地球的演化历程”两部分。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层、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的概念,理解地层和化石的地理意义。
2.比较地球不同地质时代的距今时间、地表演化、生物演化和矿产形成等方面的情况。
(二)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地层、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的概念,理解地层和化石的地理意义及地球的演化史,运用这些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优秀教学案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质年代作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该地质年代的特点和意义。
2.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相互质疑、交流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对地质年代概念和地球演化历程的理解和记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层岩石和地貌景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运用地质年代的知识,分析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地层形成的原因。
3.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进行户外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地表现象到地质成因,逐步深入探讨地球历史演化过程。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气候变化、地貌形成等方面的关联。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地层形成的原因。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总结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气候变化、地貌形成等方面的关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强调地球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和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如我国某地质公园的地层特点和演化历程。
2.作业中鼓励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科学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设计地球历史时间轴和地层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演化历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地质年代的概念。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地层挖掘、古生物化石复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历史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探索地理学科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地球历史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张地球历史时间轴,标注出各个地质年代的重要事件和特征,要求图文并茂,逻辑清晰。
2.选择一个地球历史时期的生物或地质事件,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科普文章,要求语言简练,观点明确,能够向他人介绍该时期的特点。
3.分析地球历史研究方法,如地层学、古生物学、同位素地质学等,并结合实例讲解其原理和应用。
4.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球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展示现代技术在地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特定地球历史时期的生物特征、地质特征等问题进行讨论。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闭卷考试、课堂表现、小组项目、口头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评价中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期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提高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为了激发学生对地球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将采用以下方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地球的历史”的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1)章节:第一章第三节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习目标:1.通过对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的学习,了解认识地球历史的途径及地球的历史。
2.了解地质年代表的划分,能够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3.通过对地球演化历程的学习,了解地球发展的历史。
二、教学重点:地球发展的历史。
三、教学难点:地球发展的历史。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2.太阳辐射(1)概念:(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4)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3.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大气层2.太阳活动(1)概念:(2)类型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出示“梁龙化石骨架”图,导入。
[新课教学]:【多媒体展示】太行山王莽岭地层图仔细观察:图中的岩石是不是一层一层的?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要了解地球的历史,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研究地球历史的途径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要了解这些经历,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4页,回答:1.什么是地层?地层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化石?化石和地层有什么关系?2.地层(1)定义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地层的特点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3.化石定义: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4.地层和化石的关系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②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
③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多媒体展示】图1.23思考: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展示地球早期生命的证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出生命的起源过程;
2.运用地质时期划分的依据,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同地质时期的特点;
3.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原理,探讨生物如何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我认为我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等;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不足?”等;
4.结合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早期生命的证据,如化石、岩石等,让学生对地球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随后,我提出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什么?”、“地质时期是如何划分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地球的历史”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地质时期划分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地球历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针对高中生地理学科的知识深度,我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为例,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节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生命的起源,通过展示地球早期生命的证据,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如何在地球上诞生;第二部分是地质时期的划分,通过分析不同地质时期的特点,使学生掌握地质时期划分的依据;第三部分如何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地质年代表的基本知识和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2.培养学生对地球历史演变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地质年代表解释实际问题。
在讲授完地质年代表和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后,我会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地球的演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们进行完小组讨论后,我会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讨论成果。我会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和归纳,使他们对地质年代和地球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倾听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效果。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进行指导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2.学生之间进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
在讲解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恐龙灭绝、大陆漂移、冰河时期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同时,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地质年代表资料卡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排序并分析不同地质年代的重要事件。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设计了一个“时空穿越”游戏。学生扮演不同地质年代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体验那个时代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最后,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扮演角色的感悟和体验的文章,以此加深对地质年代的理解。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三)地球的历史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一、案例背景
地球的历史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掌握地球的历史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节课中,我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历史,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共同研究和实践,共同完成地理探究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借鉴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4.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5.教学内容与过程系统完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系统完整,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从学生小组讨论到总结归纳,再到作业小结,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结合,逻辑清晰。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球历史的相关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系统地介绍了地球历史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梳理地球历史的发展脉络,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对地球的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接下来,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地球历史的理解和思考。最后,我会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地球历史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相关话题。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地球历史时间轴,列出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1.3地球的历史9教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1年)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课程标准1.了解地球地质历史的年月划分。
2.理解地层与化石讨论对地球历史熟悉的主要作用。
3.能结合地质年月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根底学问一、化石和地质年月表1、化石的形成(1)地层:地层使具有时间挨次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2)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像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洁向简单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洁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月表依据地层挨次、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依据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地编年,即地质年月表。
地质年月表原核生物〔细菌、蓝藻〕消失〔原始生命蛋白质消失〕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1)前寒武纪使自地球诞生到距今亿年的漫长时期,包含了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占地球历史的90%。
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渐渐形成,地球开头消失原始生命。
(2)地球的消失与演化和大气层中氧气的增多密不行分。
前寒武纪①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使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②冥古宙: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无生命现象③太古宙:消失蓝藻等原核生物,蓝藻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④元古宙: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头发生转变,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2.古生代〔远古的生物时代〕(1)时间:距今亿年~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2)演化特点①海陆演化:地壳运动猛烈,形成联合古陆。
②生物演化③地质矿产: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
3.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1)时间: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2)演化特点①海陆演化:板块运动猛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②生物演化⎩⎪⎨⎪⎧动物:爬行动物盛行,后期向鸟类开展, 消失小型哺乳动物植物:裸子植物占主要地位。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
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第3节教学设计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历史目录一、学习目标二、必备知识三、情景探究探究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探究二:地球的演化历程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 地球的历史一、学习目标1.观察对比分析化石标本,识记化石分布特征,了解认识地球历史的途径。
2.了解地质年代的划分,能够运用地质年代表描述地球演化过程。
3.通过分析相关资料,了解地球发展历史,判断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特征。
二、必备知识(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球的历史:约有46亿年。
2.认识途径: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3.地层(1)含义: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 层特点⎩⎪⎨⎪⎧ 具有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 后沉积的层在上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的生物遗体或遗迹(3)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4.地质年代表(1)含义: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5. 教材P 15图1.23中A 、B 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提示:可根据A 、B 两地地层中所含有的化石是否相同来判断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连线后,可从地壳运动的角度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6. 如何根据化石判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提示: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
②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③地质矿产: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时期。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展示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问题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这些方法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包括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地质年代的划分,地层对比方法,生物进化证据等。
2.教学难点:地质年代的划分,地层对比方法,生物进化证据在地球历史研究中的应用,板块构造理论的理解等。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认知水平方面,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可以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知识。在学习兴趣上,高中生对地理学科有着较高的兴趣,特别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学习习惯不佳,如拖延、缺乏自主学习等。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图片、视频、模型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图片和视频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球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地质年代划分、地层对比方法等抽象概念,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此外,我还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工具,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式。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地球历史的视频,展示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恐龙灭绝、大陆漂移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演变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引入新课。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三)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为了巩固学生对地球历史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思维导图绘制: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份关于地球历史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地球的形成、重大地质事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
2.地球历史小论文:请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球历史话题,如大陆漂移、物种大灭绝等,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清晰。
4.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组织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针对地球历史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5.结合学业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设计过程性评价方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实践操作等。
3.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地质公园、古生物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历史的演变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设计课堂问答、小测等环节,巩固学生对地球历史知识的掌握,并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球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2.通过学习地球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资源的宝贵,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讲授新知
1.地球的形成与早期历史
-讲解地球的形成过程,包括太阳星云、行星胚胎等。
-介绍地球早期历史的基本阶段,如太古宙、元古宙等,并阐述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2.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
-讲解大陆漂移、板块构造等地质事件,分析其对地球演化过程的影响。
-介绍地球历史上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探讨其原因及对生物演化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一册教学设计1:1.3 地球的历史优质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全新的知识领域,多属陈述性内容,在记忆地质年代表和对应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环境的演化特征时存在较大难度。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当注意理清教材结构设置和教学逻辑,借助古生物复原图、地质年代表、视频影像等形象、直观、简明的教学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地理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使用地质年代表描述地球演化历史难点:记忆地质年代顺序与特征课前准备教材、笔记本、黑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教师活动』展示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内的梁龙化石,描述其典型特征,讲述其灭绝现实。
由此提问学生:恐龙为什么会灭绝?进一步追问学生:地球诞生后的46亿年时光里,地球环境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学生活动』观看图片,结合自身经验回答问题:恐龙面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地球进入冰期,气候异常寒冷,导致动植物大量死亡;也有可能是行星撞击地球涌起大量尘埃,遮挡了阳光导致气温降低。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一)岩石与地质年代表『教师活动』研究地球漫长演化历史需要一种既能够同地球一起演化发生,有能够包含当时地理环境信息的实物。
提问学生此种标志性地物是什么?进而讲解地层的含义,说明判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据主要有两种方式。
王莽岭沉积地层翼龙化石绘制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岩石沉积序列从下到上由老到新,生物演化序列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借助丰富的图片内容和简短的文字描述讲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典型生物类型。
『学生活动』回答相关问题:1.地层是研究地层演化历史最重要的途径,其中蕴含的生物化石、物质组成和岩石特性能够反映当时的自然地理环境。
2.生物演化的序列为:动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植物:原核生物-蓝藻-真菌-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设计意图』形象化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观点,锻炼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课标解读:本条标准的落点是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但前置条件是“运用地质年代表”。
为了引导学生使用地质年代表,先要讲明“地质年代”划分的依据,即通过岩石信息建立有时间序列的地球历史资料。
这里的岩石信息主要包括地层的生成顺序和相对新老关系、古生物化石种类以及大地构造运动信息等。
地质学正是从化石和地层的角度来构建地球历史发展阶段划分的方案——地质年代表。
在地质年代表的构建过程中,地球的演化过程及其特点逐渐被科学家所认识。
“描述”是指运用文字或言语说出,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描述”的机会。
“地球演化过程”指“界(代)”的更替过程,包括距今的年份、地球的基本面貌、地壳运动的情况、古生物情况等。
描述“演化”,需要学生在描述中既突出各个年代的特征,又注重动态发展的内容和年代间的转变,最终获得对地球演化整体上的认识。
教学目标:1.据图说明沉积岩地层构造特点、古生物化石分布和地质年代表的相互关系。
2.举例说明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及其古生物特点。
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
4.通过描述、填绘活动,体会地球的演化的阶段性和整体性。
教学重难点:说明编制地质年代表的依据。
运用地质年代表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梁龙,最容易辨认的恐龙之一,拥有巨大的体型、长长的颈部、尾巴和强壮的四肢,生活在1.5亿年前的北美洲西部,称雄地球上亿年,但现在只能通过化石骨架来认识它。
【设问】1.身材这么庞大的动物,为什么没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下来呢?2.今天的北美洲大平原还跟当初遍布梁龙时一样吗?3.地球的自然环境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过渡】地球环境的演化过程就是地球的历史,而历史必须按照时间顺序来分析才有意义。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提问】地球的历史有多长?科学家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地球的经历?【学生回答】略【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图1.2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第一课时教案
导入:展示梁龙的化石图片,进行介绍:梁龙体型巨大,最大身长超过36米,脖子长度超过6米,尾巴长度更是在10米以上。
然后提出问题:身材这么庞大的动物为什么没能继续砸地球上生存下来呢?地球的环境都发生过什么样
的变化?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图片展示地层,介绍概念,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利用图片请学生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展示褶皱的岩层,认识岩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会发生变化。
展示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图,在过程中介绍化石和沉积岩的关系。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利用思考题,巩固学生对地层和化石的认识。
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1、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
2、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原因:
①地壳运动导致的隆起、凹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的年龄:约□0146亿年。
2.沉积岩
(1)具有明显的□02层理构造。
(2)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03化石。
3.生物演化规律:□04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05复杂。
4.地球历史研究的依据:通过研究□06地层和它们包含的□07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08古地理环境。
1.判断正误。
(1)地球的历史为4.6亿年。
(×)
(2)研究地层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
2.显生宙不包括()
A.古生代B.中生代
C.新生代D.元古代
答案 D
解析显生宙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5.地质年代表
(1)时间单位:宙、代、纪等。
(2)地质年代表
3.为什么说地层和化石是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提示地层呈层状分布,每一层都记录着地球发展的一段历史,地层类似于书本的“书页”;化石是呈块状存在于地层中,每一块就像一个字,记录着地球的历史。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判断正误。
(1)鸟类诞生于古生代。
(×)
(2)人类诞生于新生代。
(√)
2.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是()
A.物种大灭绝B.始祖鸟出现
C.生物的起源D.联合古陆解体
答案 A
解析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3.说明动物的演化特征。
提示古生代开始出现动物,动物首先出现在海洋中,为无脊椎动物,后来出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中生代出现了鸟类和哺乳动物;新生代出现了人类。
任务探究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材料一科学家往往从连续性好的深海沉积岩芯、冰芯、黄土、树木年轮以及考古遗迹、文献资料等信息源中获取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环境特征的信息,依此推测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
材料二长江上游涪陵段河道中白鹤梁上的石鱼题刻(见下图)记载了公元764年以来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
材料三地质学家认为,在距今约2.8亿年的二叠纪,南极洲作为古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当时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繁盛。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如何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
(2)推测长江上游地区气候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3)如何确定地质历史时期南极洲的气候变化?
[成果展示](1)地层层序律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
未经过构造运动改造的层状岩层大多为水平岩层,下老上新。
(2)由材料可知,该图记载了公元764年以来长江上游涪陵段河道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变化,据此可推测上游地区的降水变化状况。
(3)大量煤田在南极洲被发现,说明地质历史时期南极洲分布有大量繁茂的植物,之后被掩埋,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形成煤田。
1.化石和地层的研究
(1)研究地层的岩石类型为□01沉积岩。
(2)□02层理构造,□03含有化石。
(3)典型化石反映不同时代的地层,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地层为□04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为□05中生代地层。
(4)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06化石特征,可以推知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反映了□07温暖湿润的浅海环境,含有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反映了□08湿热的森林环境。
2.巧记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宙代纪三级;隐生有三宙,冥太元三古;
显生分三代,古中新生代;古生分六纪,早晚各有三;
早古始寒武,奥陶志留随;晚古泥盆起,石炭二叠续;
中生含三纪,三叠侏白垩;新生看得见,古新近第四。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
读图,回答(1)~(2)题。
(1)研究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是()
A.文字记载B.考古资料
C.标本与化石D.地层和化石
(2)与①对应的地层是()
A.甲B.乙
C.丙D.丁
科学思维
古地理环境研究的方法
研究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是地层和化石。
不同的地层含有的化石不同,根据化石的差异可以判断古地理环境特征。
相同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的化石。
[答案](1)D(2)C
提升运用能力
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该地区也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
据此回答1~2题。
1.石灰岩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浩瀚沙漠B.冷湿沼泽
C.温暖浅海D.长寒苔原
答案 C
解析石灰岩属于海相沉积,是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下形成的。
2.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
答案 C
解析煤炭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森林生长于湿热的地区。
任务探究地球的演化历程
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时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542±0.3百万年(Ma),结束于251±0.4Ma。
古生代属于显生宙,上一个代是元古代,下一个代是中生代。
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
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
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
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
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
古植物以海生藻类为主。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是哪一时期?
(2)哪一时期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3)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发生在哪一时期?
[成果展示](1)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2)晚古生代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3)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发生在古生代末期。
地球演化史的对比研究
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而且演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据此完成(1)~(2)题。
(1)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A.原核细胞生物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D.无脊椎动物
(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物种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A.中生代和新生代
B.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科学思维
生物演化的进程
第(1)题,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
第(2)题,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答案](1)D(2)D
提升运用能力
在地球的演化历史上,不同时期都有代表性的地质事件。
据此完成1~2题。
1.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期有()
①早古生代②晚古生代③中生代④新生代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晚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2.鸟类形成于()
A.早古生代B.晚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答案 C
解析中生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15页上思考]
思路点拨(1)观察A、B两地地层数量。
(2)找出A、B两地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用斜线连接起来。
(3)地层产生差异,主要从地层形成时的环境特征和地层形成后的演变两方面分析。
成果展示A地中间和下部的地层与B地上部和中间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地层,说明A、B两地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
两地地层产生差异,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沉积环境不同,在相应地质年代中,B地未接受沉积;二是沉积环境相同,均接受了沉积,但形成后,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应地层未能长期保存。
[教材第15页下思考]
思路点拨(1)用46亿年除以24,可计算出1小时相当于地质年代的时间。
(2)找出对应地质年代的时间,用该时间除以1小时相当于地质年代的时间。
(3)再用24减去上一个数值,计算出宙和代即可。
成果展示
[教材第19页活动]
思路点拨(1)判断图中地质年代顺序,自上而下依次为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2)根据教材叙述,找到对应地质年代即可判断。
成果展示左侧:自上而下的序号依次为:④、⑤。
右侧:自上而下的序号依次为:①、②、⑦、③、⑥、⑧。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在校园周边地区寻找地层,如河边、山区公路沿岸,总结地层的特点。
2.走进博物馆,观察博物馆中的化石,推测其所处的地质年代。
3.用沙石、泥土等制作地层标本。
4.通过网络查找本地古地理环境资料。
展示与评价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