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猪瘟实验室检测与预防免疫

猪瘟实验室检测与预防免疫

猪瘟实验室检测与预防免疫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的猪病。

此病主要通过猪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通过受感染的猪粪便间接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并不会攻击人类,但是它对猪群的危害性非常大,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一旦猪群中出现猪瘟,常常会造成大规模的猪只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猪群不受猪瘟的侵害,猪场和养殖户需要密切关注猪瘟的实验室检测和预防免疫工作。

下面就来看一下关于猪瘟实验室检测与预防免疫的相关内容。

一、猪瘟实验室检测1. 症状观察猪瘟的感染期大约为5-15天。

感染后的猪只会出现食欲下降、发热、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发生呕吐和腹泻等临床症状。

疑似猪瘟感染的猪只应立即进行隔离,并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是否为猪瘟感染。

2. 标本采集对于疑似感染猪只,需要采集相应的组织标本,常用的标本包括血液、淋巴结、脾脏等。

采集标本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3. 实验室检测一旦采集到疑似感染的标本,需要立即送往专业的实验室进行猪瘟病毒的检测。

一般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PCR技术、ELISA技术等,这些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能够迅速准确地检测出猪瘟病毒的存在。

4. 结果分析实验室检测出的结果需要由专业的兽医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果确认猪只确实感染了猪瘟,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控制措施,避免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二、猪瘟预防免疫1. 定期疫苗接种猪瘟病毒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预防和免疫是最为重要的措施。

养殖户需要根据兽医的指导,定期对猪只进行猪瘟疫苗接种。

猪瘟疫苗能够有效地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猪瘟的风险。

2. 维护猪场卫生猪场的卫生环境对于猪瘟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养殖户需要定期清理卫生,保持猪场的清洁和干燥。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定期更换饲料盆、饮水器等饲养设备,避免病毒通过环境传播。

3. 远离野猪和动物粪便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复杂,野猪和感染猪只的粪便等都是传播病毒的重要因素。

猪瘟的防治措施

猪瘟的防治措施

猪瘟的防治措施简介猪瘟,全名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性疾病。

该病毒对猪类具有很高的致病性,可引发高热、内出血和器官损伤等症状,病死率极高。

猪瘟不仅给猪类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还对国家的农业产业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猪瘟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 疫情监测疫情监测是猪瘟防治的基础。

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猪瘟的发病情况和传播动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疫情监测手段和方法:•灾害预警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监测系统,通过监测猪类养殖场的环境数据、猪只状况等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疫情。

•定期检测:定期对养殖场的猪只进行筛查,检测病毒的存在和传播情况。

•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以便采取迅速的控制措施。

2. 紧急控制措施一旦发现猪瘟疫情,应立即采取紧急控制措施,以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进一步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紧急控制措施:•隔离:对发现病例的猪只立即隔离,避免与健康猪只接触。

同时,对养殖场进行隔离,限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

•消毒:对养殖场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包括猪舍、设备和饲料等。

同时,对猪只进行消毒和灭蚊处理,以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停止运输:禁止病区猪只的运输,以避免疫情的扩散。

同时,对可能受到病毒感染的车辆和物品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3. 养殖管理措施科学的养殖管理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猪瘟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养殖管理措施:•人员防护:养殖场管理人员应加强个人卫生,定期进行体检,严防病毒的传播。

•饲养环境控制:保持养殖场的卫生,避免蚊虫和其他病菌的滋生。

定期清理猪舍,并对饲料进行严格的清洁和防止污染。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瘟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应根据疫情情况,及时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4. 交通运输管理猪瘟病毒可以通过运输工具和人员的移动传播,因此,对交通运输的管理也是猪瘟防治的重要环节。

2018年(第27版)《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之非洲猪瘟

2018年(第27版)《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之非洲猪瘟

15《OIE 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简称《陆生法典》,制定了针对陆生动物(哺乳动物、鸟类及蜂类)及其产品进行安全的国际贸易所应遵循的标准。

《陆生法典》提出的标准和指南是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陆生动物卫生标准委员会不懈努力的成果,OIE 每年都组织国际著名专家起草新增文本,并根据兽医领域的新进展对现有文本进行修订,以确保依据最新科学信息撰写。

当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频发,特将现有最新版即2018年(第27版)《OIE 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之非洲猪瘟章节翻译如下,希望能给相关方进行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借鉴。

不足之处,尽情谅解。

一、第15.1章 非洲猪瘟1.第15.1.1条 总则。

猪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唯一的天然非节肢动物宿主。

包括家养和野生的所有野猪(猪)品种,以及包括疣猪(Phacochoerus spp.疣猪属)、丛林野猪(Potamochoerus spp.河猪属)、大森林猪(Hylochoerus meinertzhageni 林猪属巨林猪)在内的非洲野生猪品种。

在本章中,对以下各项进行了区分:家猪和圈养野生猪,终生圈养或农场散养,用于生产肉类或其他商业产品或用途,或用于繁殖;野生猪和野化猪;非洲野猪品种。

所有种类的猪,对有致病性作用的非洲猪瘟病毒都是易感的,而非洲野猪不易感,可能起着储存病毒的作用。

钝缘蜱属中的软蜱是该病毒唯一已知的天然节肢动物宿主,是该病毒的贮存者和生物媒介。

本《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中,非洲猪瘟是指猪发生非洲猪瘟病毒感染。

有以下情况则可定义为发生了ASFV 的感染:(1)已从猪样本中分离出ASFV;(2)在以下猪的样品中检测到特异性的抗原或核酸:2018年(第27版)《OIE 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之非洲猪瘟李克斌/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现出与非洲猪瘟有关联的临床体征或病理损伤;或在流行病学上与疑似的或确诊的非洲猪瘟病例有关联;或来自先前与ASFV 有关联或接触的疑似猪群;(3)在以下猪样品中检测到特异性非洲猪瘟病毒抗体:表现出与非洲猪瘟病毒相一致的临床体征或病理损伤;或在流行病学上与非洲猪瘟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关联;或确认先前与非洲猪瘟病毒有关联或接触;本《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将猪类动物(in Sus scrofa)的潜伏期定为15 d。

猪非洲猪瘟防控操作规程

猪非洲猪瘟防控操作规程

猪非洲猪瘟防控操作规程
《猪非洲猪瘟防控操作规程》
一、加强畜禽流行病监测
1. 对疫情高发地区进行定期监测,并及时报告病例。

2. 对疫情病例进行溯源调查,查找病源和传播途径。

二、严格实施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1. 对养殖场进行严格的进出检疫,确保病源不外流。

2. 定期进行场地和设备的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3. 确保饲料、饮水和环境不受污染,加强动物健康管理。

三、有效的疫苗防治
1. 对猪群进行定期疫苗接种,提高疫苗免疫效果。

2. 对发现感染病例的猪群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疫情扩散。

四、加强疫情宣传和教育
1. 对养殖户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猪非洲猪瘟知识培训,提高防控意识。

2. 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提高对猪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五、做好疫情监测和溯源工作
1.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确保疫情及时发现和报告。

2. 积极开展疫情溯源工作,查清疫情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六、加强政府监管和支持
1. 政府加强对猪非洲猪瘟防控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

2. 对疫情高发地区开展帮扶工作,提高养殖户防控能力。

以上操作规程是《猪非洲猪瘟防控操作规程》的要点,希望可以为养殖户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有效防控猪非洲猪瘟的扩散。

动物检疫防疫简答问答名词解释

动物检疫防疫简答问答名词解释

动物检疫防疫简答问答名词解释五、问答题(55题)1、目前农业部发布的一类动物疫病有哪些?答:一类动物疫病共17 种,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禽流行性感冒(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鲤春病毒血症和白斑综合症。

2、《动物防疫法》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的规定?答:《动物防疫法》第九条规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

3、请列出10 种以上人畜共患传染病。

答:《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中共有26 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包括:牛海绵状脑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牛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猪乙型脑炎、猪Ⅱ型链球菌病、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马鼻疽、野兔热、大肠杆菌病(O157∶H7)、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Q 热、禽结核病、利什曼病。

4、《动物防疫法》关于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界定?答: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采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规定的一种或者几种动物疫病,并经验收合格的区域。

5、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4 级疫情诊断程序?答:专家临床初步诊断,省级实验室确认疑似,国家参考实验室毒型鉴定(确诊),农业部最终确认和公布。

6、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具备哪些条件?答: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具备以下4 点:(1)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2)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

(3)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

(4)具有保证答:动物疫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

8、我国尚未发现的动物疫病及我国已消灭的动物疫病有哪些?答:尚未发现的动物疫病:是指疯牛病、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生过的动物疫病。

猪瘟诊断技术国标

猪瘟诊断技术国标

猪瘟诊断技术国标
本标准规定了猪瘟的诊断技术要求,包括标准适用范围、标本采集和保存、诊断方法等方面。

本标准适用于猪瘟的诊断和防控。

1.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猪瘟的诊断和监测,包括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标本采集和保存
2.1标本采集
2.1.1采集对象:发病猪、可疑感染猪、疫情处置相关人员。

2.1.2采集部位:血液、组织器官、排泄物等。

2.1.3采集方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如针刺、剪毛、刮取等。

2.2标本保存
2.2.1保存液:使用无菌容器保存,容器内应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或70%酒精等消毒溶液。

2.2.2保存温度:低温冷藏(4℃左右)或冷冻(-20℃以下)。

2.2.3保存时间:尽快送检,不得超过72小时。

3.诊断方法
3.1临床诊断
3.1.1临床症状观察:观察发病猪的临床表现,如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等。

3.1.2病理变化观察:对死亡猪进行病理剖检,观察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

3.2实验室诊断
3.2.1病毒分离培养:采集发病猪的组织器官,在细胞培养基上进行病毒分离培养,观察细胞病变情况。

3.2.2抗原检测:使用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发病猪的血清进行抗原检测,观察抗体水平变化。

3.2.3核酸检测:采集发病猪的组织器官或血液样本,进行核酸检测,观察病毒基因序列变化。

河北省农业行业职称评审答辩指南兽医专业题目与答案

河北省农业行业职称评审答辩指南兽医专业题目与答案

河北省农业行业职称评审答辩指南兽医专业题目与答案1.《动物防疫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根据《动物防疫法》第一条规定,立法目的有五点,即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2.如何理解《动物防疫法》的调整对象《动物防疫法》的调整对象从动物、动物产品、动物疫病、动物防疫四个方面来理解: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3.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方针是什么?为什么?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这是因为:第一,动物疫病有其固有的特性,它的发生、传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必要条件,有可预防性。

只要做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三者之一,才能控制疫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如果三个方面都做到了,就可控制或消灭该疫病,但提前预防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由于动物疫病具有传染扩散的特点,有的疫病至今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有的即使得到治疗,本身仍是带毒的传染源,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只有通过扑杀、销毁才能彻底消除隐患。

因此,如果不提前预防,一旦疫病发生、蔓延,控制扑灭起来,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和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会给养殖业生产造成严重打击,对人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及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的教训不乏其例。

第三,目前,我国养殖业仍然是以农村家庭式分散饲养为主,防疫基础薄弱,再加上疫病种类多,发病范围广,老的疫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的疫病又不断出现,不仅严重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造成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体健康,妨碍我国动物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因此,防患于未然,依法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适合我国养殖业的实际情况。

猪瘟(Hog_cholera)概要

猪瘟(Hog_cholera)概要
猪瘟(Hog cholera)
猪瘟(Hog cholera,HC或swine Fever,SF),
欧洲人称为古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这是为了与非 洲猪瘟相区别而言。 我国有人称它为烂肠瘟。
13:45:35
猪瘟(Hog chole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C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一个成员 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或称 Swine Fever Virus,SFV)引起的猪的一 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高热稽留和小血管壁变性引起体 内外器官广泛出血、梗死和坏死等病变。 牛病毒性腹泻一一粘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 virus, BVD-MDV)和绵羊边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也属瘟病毒属,三者 在抗原性和结构上与HCV密切相关。
13:45:35
猪瘟病原学
26SmRNA与49S病毒RNA的3'OH端1/3是 相同的。 26S RNA编码结构蛋白,而49S RNA翻译非结构蛋白。与小RNA病毒一样, 26SRNA作为一种单顺反子的mRNA产生一 种多聚蛋白,后通过自身或细胞蛋白酶的切割 活性,首先切出衣壳蛋白,然后是其它的结构 蛋白。外膜蛋白糖基化后,通过内质网和高尔 基氏体搬运到胞浆膜,成为一种穿膜蛋白。核 衣壳蛋白则能识别插入的位点,最终包装成毒 粒,最后由细胞表面芽生释放出病毒。在细胞 感染5-6小时后,就有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在一个生长周期内,病毒滴度呈对数性增长, 并一直持续到感染后15小时,此后几天内,病 毒的产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13:45:35
猪瘟(Hog cholera)

农业部关于印发《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5.11.24
•【文号】农医发〔2015〕31号
•【施行日期】2015.11.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畜牧业
正文
农业部关于印发《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农医发〔2015〕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局(农牧、农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部署有关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保障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产品有效供给,我部组织制定了《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遵照执行,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农业部
2015年11月24日附件: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

猪瘟

猪瘟

猪瘟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

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病情详情猪瘟俗称"烂肠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疫病,是威胁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

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

1885年首先在美国发现,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大洲。

中国大部分省都有发生。

1903年美国兽医学家德希尼兹和多赛特鉴定本病的病原是披盖病毒科的瘟病毒属(Pestivirus)中的猪瘟病毒。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由于接触污染的媒介物而发病。

消化道、鼻腔粘膜和破裂的皮肤均是感染途径。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多雨季节为多。

人工接种的猪,一般在36~48小时后体温升高。

而自然感染的潜伏期常为3~6天,间有延长到24天的。

典型病例表现为最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程,死亡率高。

最急性型较少见,病猪体温升高,常无其他症状,1~2天内死亡。

急性型最常见,体温可上升到41℃以上,食欲减退或消失,可发生眼结膜炎并有脓性分泌物,鼻腔也常流出脓性粘液,间有呕吐,有时排泄物中带血液,甚至便血。

初期耳根、腹部、股内侧的皮肤常有许多点状出血或较大红点。

病程一般为1~2周,最后绝大多数死亡。

亚急性型常见于本病流行地区,病程可延至2~3周;有的转为慢性,常拖延1~2个月。

表现粘膜苍白,眼睑有出血点。

皮肤出现紫斑,病猪极度消瘦。

死亡以仔猪为多,成年猪有的可以耐过。

非典型病猪临诊症状不明显,呈慢性,常见于“架子猪”。

剖检时急性型以出血性病变为主,常见肾皮质和膀胱粘膜中有小点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出现出血性肠炎,以大肠粘膜中的钮扣状溃疡为典型。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诊。

实验室诊断手段多采用免疫萤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血清中和试验、琼脂凝胶沉淀试验等,比较灵敏迅速,且特异性高。

常见猪病图谱

常见猪病图谱

精选ppt课件
94
临床症状 1、种母猪。主要表现为高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咳嗽,不同程 度地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或不孕。妊娠母猪感染后,食欲废绝,高热 (40度以上),可发生早产,后期流产、死产、木乃伊化、弱仔,预产 期后延。流产后,精神状况好转,有食欲,但无乳。有的乳头变红,有的 皮肤发绀,耳朵发蓝。 2、新生仔猪。部分新生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轻瘫。生后因母猪无乳
精选ppt课件
92
防治方法
3、免疫预防可用灭活疫苗或弱毒冻干 苗注射,免疫期6个月。
4、接种弱毒冻干菌苗前后数天饲料内 不能添加任何抗菌药物。
精选ppt课件
93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 合症、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蓝 色流产病等。本病是由猪繁殖和呼吸综 合症病毒引起的猪的传染病,主要危害 繁殖母猪和仔猪,可导致妊娠母猪的繁 殖和呼吸症状,早产、流产、死胎、木 乃伊及弱胎。
精选ppt课件
95
精选ppt课件
96
精选ppt课件
97
精选ppt课件
98
精选ppt课件
99
精选ppt课件
100
精选ppt课件
101
防治方法
没有特效潜治疗药物,只能靠疫 苗预防,同时加强卫生消毒管理。
处理方法同猪瘟。
(荷兰提出3个临床诊断指标,只要其中2 项符合要求,即可判为蓝耳病。怀孕母猪临床 表现明显,每窝有20%以上的死胎;8%以上 的母猪流产;哺乳仔猪死亡26%。 )
精选ppt课件
39
精选ppt课件
40
处理措施
1、隔离:对病猪及可疑病猪,立即隔离
饲养。
2、治疗:特别是贵重的种猪,可用抗猪

猪的传染病(猪瘟)

猪的传染病(猪瘟)
动物传染病
模块三 猪的传染病
2022/2/9
1
2022/2/9
2
概述 病原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制
2022/2/9
3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 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 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临床特征:发病急,高热稽留,组织器 官广泛性出血,脾脏出血性梗死;慢性呈 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常有副伤寒及巴氏 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等混发或继发。
仔猪有衰弱、寒颤、痉挛、发育不良等现象时, 可怀疑母猪携带HC病毒;
出现上述症状时可作为可疑HC对待,应全群隔 离饲养并进行进一步诊断。
2022/2/9
38
3、病理学诊断
➢ 肾皮质有点状出血; ➢ 淋巴结外观充血,切面周边出血,呈红白相间的“大
理石样”病变;
➢ 脾脏不肿大,表面有点状出血或发现边缘楔状梗死区; ➢ 心脏、喉头、膀胱、胆囊有点状出血,全身出血性变
粘膜和内脏有少数出血斑点。
2022/2/9
25
急性型、亚急性型
➢ 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 出血变化;
➢ 颈部、肠系膜、腹股沟淋巴结水肿、出血,呈红黑 色外观,切面呈周边出血,大理石样花纹;肾脏皮 质有针尖大出血点,呈“雀斑肾”;
➢ 脾脏边缘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并有出血性梗死灶, 突出于表面呈紫黑色;
2022/2/9
26
急性型、亚急性型
➢ 心脏、肺脏、膀胱、胆囊、胃肠粘膜会有大小不一 的出血点或出血斑;
➢ 喉头、咽部粘膜、会厌软骨有不同程度出血;扁桃 体发生梗死;
➢ 回盲瓣附近粘膜呈“钮扣状”溃疡;
➢ 大多有脑炎变化。
2022/2/9
27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试卷一(附答案及部分解析)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试卷一(附答案及部分解析)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考试试卷一一、单选题1.炭疽病死畜不能剖检的主要原因是()。

A.炭疽杆菌需氧B.炭疽杆菌能形成芽胞C.炭疽杆菌能形成荚膜D.炭疽杆菌传染性强2.按《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场所应当在每年()月底前将上一年的动物防疫条件情况和防疫制度执行情况向发证机关报告。

A.1B.2C.3D.123.在猪发生猪瘟时,其眼结膜可出现( )。

A.苍白B.黄染C.发绀D.结膜炎4.有些文书应当当场交当事人阅读或者向当事人宣读,并当事人逐页签字盖章或捺指印确认,下列选项完全正确的是()。

A.询问笔录、案件处理意见书B.现场检查笔录、责令改正通知书C.现场勘验笔录、行政处罚决定书D.查封现场笔录、听证笔录5.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10B.15C.30D.606.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第四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B.行政机关根据检验、检测、检疫结果,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书面说明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C.行政机关应当当场根据检验、检测、检疫的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D.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检验、检测、检疫的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7猪瘟的潜伏期为()天。

A.3-10B.21C.28D.608.发生几类动物疫病时,当地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

()A.一B.二C.三D.二和三9.跨省调运奶牛,发现奶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反刍减少、沉郁;乳房发红、肿胀,乳汁显著减少和异常;乳汁中有絮片、凝块,并呈水样,出现全身症状;乳房萎缩、出现硬结等症状的,怀疑感染( )。

A.牛结核病B.乳房炎C.牛白血病D.牛传染性胸膜炎10.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畜主应当()。

河北省农业行业职称评审答辩指南兽医专业题目与答案

河北省农业行业职称评审答辩指南兽医专业题目与答案

河北省农业行业职称评审答辩指南兽医专业题目与答案1.《动物防疫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根据《动物防疫法》第一条规定,立法目的有五点,即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2.如何理解《动物防疫法》的调整对象《动物防疫法》的调整对象从动物、动物产品、动物疫病、动物防疫四个方面来理解: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3.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方针是什么?为什么?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这是因为:第一,动物疫病有其固有的特性,它的发生、传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必要条件,有可预防性。

只要做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三者之一,才能控制疫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如果三个方面都做到了,就可控制或消灭该疫病,但提前预防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由于动物疫病具有传染扩散的特点,有的疫病至今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有的即使得到治疗,本身仍是带毒的传染源,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只有通过扑杀、销毁才能彻底消除隐患。

因此,如果不提前预防,一旦疫病发生、蔓延,控制扑灭起来,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和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会给养殖业生产造成严重打击,对人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及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的教训不乏其例。

第三,目前,我国养殖业仍然是以农村家庭式分散饲养为主,防疫基础薄弱,再加上疫病种类多,发病范围广,老的疫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的疫病又不断出现,不仅严重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造成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体健康,妨碍我国动物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因此,防患于未然,依法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适合我国养殖业的实际情况。

防控非洲猪瘟常用消毒药及操作技术

防控非洲猪瘟常用消毒药及操作技术

2019年第08期在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中,需要使用消毒药物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并采用合理的操作技术。

本文将重点介绍非洲猪瘟防控常用的消毒药物及操作技术。

1非洲猪瘟防控常用的消毒药物在非洲猪瘟防控中,最有效的消毒药物为10%的苯以及苯酚、去污剂、次氯酸、碱、戊二醛等。

而在建筑、车辆以及相关设施的消毒中,可以使用碱类、氯化物以及酚化合物进行消毒。

而对人员的消毒,可以使用酒精与碘化物。

(1)苯酚。

苯酚俗称石炭酸,可用于对污物、用具以及器械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可使用其2%~5%的苯酚水溶液对车辆、墙壁、运动场及圈舍进行消毒。

由于苯酚具有特殊的臭味,不适合应用在运输车辆以及贮藏仓库的消毒工作中。

(2)煤酚。

煤酚主要应用在对畜舍、用具以及排泄物的消毒工作中,也可以应用在手术前洗手和皮肤的消毒。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其2%的煤酚水溶液在手术前洗手,对皮肤进行消毒,而对器械与物品的消毒,使用3%~5%的煤酚水溶液,对圈舍与排泄物的消毒,使用5%~10%的煤酚水溶液。

(3)复合酚。

复合酚主要应用在圈舍中栏、笼具、饲养场地等位置的消毒工作中,一般情况下,使用复合酚的浓度为0.35%~1%。

(1)漂白粉。

漂白粉主要应用在对畜舍、畜栏、笼架、饲槽以及车辆的消毒工作中,也可以应用在食品厂、肉联厂的操作前或日常消毒中,对工作台面与设备进行消毒。

一般情况下,使用漂白粉5%~10%的混悬液进行消毒,5%的混悬液能够在1h内杀死芽孢。

漂白粉10%~20%的乳剂可以应用在被污染的圈舍、高栏、粪池、排泄物以及运输车辆等消毒中。

(2)二氯异氧尿酸钠。

二氯异氧尿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其中含有60%的效氯,具有稳定的性能,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稳定性较差。

二氯异氧尿酸钠能够有效的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以及真菌孢子等。

如果将其应用在饮水消毒中,用量应控制在0.5mg/L,如果对用具、车辆以及圈舍进行消毒,浓度为效氯50~100mg/L。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方法 - 养猪技术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方法 - 养猪技术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方法-养猪技术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可分成急性型、慢性型、温和型。

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同时具有新的流行特点,如混合感染、隐性感染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防控难度,并给养猪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瘟的流行特点猪瘟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绵延性。

猪瘟从经常发生的大流行转变成地区性散发性流行,且呈现绵延性、波浪性、周期性的特点。

1个周期一般为3~4周,疫点明显变少,往往呈散发性流行。

广泛性。

我国各个省市均能够发生或者流行该病,且都能够分离到强毒株。

据报道,我国猪群中感染猪瘟病毒的阳性率平均达到15. 3%,最高时能够达到54%左右。

非典型性。

成年猪基本不会发生典型性猪瘟,尤其是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后能够超过752天带毒,且不会表现出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

带毒母猪配种妊娠后,能够通过胎盘将病毒垂直传染给胎儿,并导致自身发生繁殖障碍。

所产后代仔猪接种猪瘟疫苗无法产生免疫应答,反而引起免疫耐受。

同时,能够持续向外排毒导致健康猪群发生感染,促使猪群中长时间存在病毒。

2、临床症状最急性型。

通常在发病和流行初期容易发生,病猪具有明显的发病症状,大部分突然死亡。

急性型。

大多数猪场都比较容易发生该类型,一般具有24~72 h的潜伏期。

病猪典型症状是精神沉郁,发热,体温升高达到40~42℃,怕冷、寒颤,嗜睡,往往卧地,增加饮水。

有些发生呕吐,结膜发炎,眼睑被脓性分泌物黏住。

感染早期,通常会发生便秘,排出附着有大量白色肠黏液的粪便。

随着症状的加剧,后期发生水样腹泻,排出混杂黏液或者血丝的粪便,且散发腥臭味。

另外,病猪耳后根、鼻端、四肢内侧以及肛门等部位的皮肤存在针眼大小的出血点,用手指按压不会发生褪色,腹股沟淋巴处发生肿大。

仔猪感染该病后,还会表现出典型的神经症状,如磨牙、侧卧、转圈、后退、四肢游泳状划动,严重时甚至陷入昏迷,且容易继发感染细菌,往往会呈现坏死性肠炎、肺炎等症状。

猪瘟疫苗的种类与用法

猪瘟疫苗的种类与用法

猪瘟疫苗的种类与用法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经典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

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病猪是传染源,易感猪与病猪直接接触而发病。

在所有的猪病中,猪瘟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传染病,各种年龄猪均易发生,一年四季流行,传染性极强,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旦发病就具有毁灭性,严重威胁着养猪业发展。

当前我国猪瘟发病状况具有多样性,猪瘟流行呈现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共存,免疫耐受与带毒综合征共存,且发病日龄的范围明显拓宽。

加强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按程序进行猪瘟弱毒活疫苗预防接种,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

许多国家都已经依靠兔化弱毒疫苗消灭了该病,但是在我国防治效果还很难令人满意。

一、常见猪瘟弱毒疫苗的品种目前我国猪瘟疫苗主要有组织冻干疫苗和细胞冻干疫苗两大类,因为猪瘟只有一个血清型,只存在毒力的差别,所以选择猪瘟疫苗时应该注意的是该疫苗的抗原含量和是否有过敏反应,如果能保证以上这两点就可以放心使用。

1、猪瘟组织冻干苗(1)脾淋组织冻干活疫苗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耳静脉接种体重1.5千克-3千克健康家兔,选择出现定型热反应的免疫家兔,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兔淋巴组织和脾脏,匀浆后加入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冻干活疫苗;脾淋组织冻干活疫苗相对来说生产成本较高,但疫苗里面含有大量未知免疫增强因子,免疫剂量小,抗原免疫原性好,免疫效果好,免疫过敏反应小。

特点是免疫原性强、效果好,免疫后抗体产生快、持续时间长。

(2)乳兔组织冻干活疫苗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接种3日龄-5日龄乳兔,采集乳兔肝脏、脾脏及肌肉组织,制成乳兔组织冻干活疫苗。

相对于脾淋组织疫苗来说,乳兔组织疫苗产量较高、成本较低。

该苗的特点是免疫原性较强,免疫效果较好,免疫后抗体产生较快,抗体滴度持续时间较长。

2、猪瘟细胞冻干苗(1)犊牛睾丸细胞冻干活疫苗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接种于犊牛睾丸细胞培养液,收获含毒细胞液,制成冻干活疫苗。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标准[详]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标准[详]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 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防范、控制和扑灭非洲猪瘟疫情,依据《中华人民 XX 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合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非洲猪瘟的诊断、疫情报告和确认、疫情处置、防范等防控措施。

本规范合用于中华人民 XX 国境内与非洲猪瘟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2.1 流行病学2.1.1 传染源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为主要传染源。

2.1.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者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2.1.3 易感动物家猪和欧亚野猪高度易感,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

疣猪和薮猪虽可感染,但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

2.1.4 潜伏期因毒株、宿主和感染途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OIE 《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家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为 15 天。

2.1.5 发病率和病死率不同毒株致病性有所差异,强毒力毒株可导致猪在 4~10 天内 100%死亡, 中等毒力毒株造成的病死率普通为 30%~50%, 低毒力毒株仅引起少量猪死亡。

2.1.6 季节性该病季节性不明显。

2.2 临床表现2.2.1 最急性:无明显临床症状蓦地死亡。

2.2.2 急性:体温可高达42℃,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

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者腹泻,粪便带血。

共济失调或者步态僵直 ,呼吸艰难 ,病程延长则浮现其他神经症状。

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猪瘟防治技术规范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和致死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猪瘟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置、疫情监测、预防措施、控制和消灭标准、控制和消灭标准等。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猪(含驯养的野猪)的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依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病原分离与鉴定。

2.1 流行特点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发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感染猪在发病前即能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并持续整个病程。

与感染猪直接接触是本病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也可通过精液、胚胎、猪肉和泔水等传播,人、其它动物如鼠类和昆虫、器具等均可成为重要传播媒介。

感染和带毒母猪在怀孕期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导致新生仔猪发病或产生免疫耐受。

2.2 临床症状2.2.1 本规范规定本病潜伏期为3-10天,隐性感染可长期带毒。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四种类型。

2.2.2 典型症状2.2.2.1 发病急、死亡率高;2.2.2.2 体温通常升至41℃以上、厌食、畏寒;2.2.2.3 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2.2.2.4 腹部皮下、鼻镜、耳尖、四肢内侧均可出现紫色出血斑点,指压不褪色,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可见出血点。

2.3 病理变化2.3.1 淋巴结水肿、出血,呈现大理石样变;2.3.2 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2.3.3 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脏、膀胱、胆囊、扁桃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边缘出现梗死灶;2.3.4 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突出表面的出血性梗死;2.3.5 慢性猪瘟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见“钮扣状”溃疡。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莫老师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莫老师

当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初步判定为非洲猪瘟疫情的, 应在2小时内报本地兽医主管部门,并逐级上报至省级动物 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五发病家猪或野猪所在的地点。相对独立的规模化养殖场 (户),以病猪所在的场(户)为疫点;散养猪以病猪所在 的自然村为疫点;放养猪以病猪所在的活动场地为疫点;在 运输过程中发生疫情的,以运载病猪的车、船、飞机等运载 工具为疫点;在市场发生疫情的,以病猪所在市场为疫点; 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生疫情的,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一非洲猪瘟的诊断、报告、处置、预防与控制等技术措 施。
二一般为15天。直接接触感染的潜伏期为5~19天,钝缘软 蜱叮咬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5天。
三应在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国家外来动物疫 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实亡,家猪出现2.2的临 床症状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 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七各边境地区要加强边境地区防控,坚持内防外堵,切实落 实边境巡查、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与曾发生和正在发生非 洲猪瘟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接壤省份的相关县市,边境线50公 里范围内禁止生猪养殖;国际空、海港所在城市的机场和港 口周边禁止生猪养殖。严格落实对来自非洲猪瘟国家和地区 的动物、动物产品的禁止进口措施。
中和镇独寨村知识青年;莫荣锋
六疫点和疫区内最后一头猪死亡或扑杀,并按规定进行消毒 和无害化处理21天后,再设置10头哨兵猪监测21天,经疫 情发生所在地上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由所在地 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 封锁,由该人民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并通报毗邻地区和有 关部门,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瘟防治技术规范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和致死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猪瘟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置、疫情监测、预防措施、控制和消灭标准等。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猪(含驯养的野猪)的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依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病原分离与鉴定。

2.1 流行特点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发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感染猪在发病前即能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并持续整个病程。

与感染猪直接接触是本病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也可通过精液、胚胎、猪肉和泔水等传播,人、其它动物如鼠类和昆虫、器具等均可成为重要传播媒介。

感染和带毒母猪在怀孕期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导致新生仔猪发病或产生免疫耐受。

2.2 临床症状2.2.1 本规范规定本病潜伏期为3-10天,隐性感染可长期带毒。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四种类型。

2.2.2 典型症状2.2.2.1 发病急、死亡率高;2.2.2.2 体温通常升至41℃以上、厌食、畏寒;2.2.2.3 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2.2.2.4 腹部皮下、鼻镜、耳尖、四肢内侧均可出现紫色出血斑点,指压不褪色,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可见出血点。

2.3 病理变化2.3.1 淋巴结水肿、出血,呈现大理石样变;2.3.2 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2.3.3 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脏、膀胱、胆囊、扁桃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边缘出现梗死灶;2.3.4 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突出表面的出血性梗死;2.3.5 慢性猪瘟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见“钮扣状”溃疡。

2.4 实验室诊断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2.4.1 病原分离与鉴定2.4.1.1 病原分离、鉴定可用细胞培养法(见附件1);2.4.1.2 病原鉴定也可采用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法,细胞浆出现特异性的荧光(见附件2);2.4.1.3 兔体交互免疫试验(附件3);2.4.1.4 猪瘟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主要用于临床诊断与病原监测(见附件4)。

2.4.1.5 猪瘟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主要用于临床诊断与病原监测(见附件5)。

2.4.2 血清学检测2.4.2.1 猪瘟病毒抗体阻断ELISA检测法(见附件6);2.4.2.2 猪瘟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见附件7):2.4.2.3 猪瘟中和试验方法(见附件8)。

2.5 结果判定2.5.1 疑似猪瘟符合猪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2.5.2 确诊非免疫猪符合结果判定 2.5.1,且符合血清学诊断 2.4.2.1、2.4.2.2、2.4.2.3之一,或符合病原学诊断 2.4.1.1、2.4.1.2、2.4.1.3、2.4.1.4、2.4.1.5之一的;免疫猪符合结果2.5.1,且符合病原学诊断2.4.1.1、2.4.1.2、2.4.1.3、2.4.1.4、2.4.1.5之一的。

3 疫情报告3.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本病或疑似本病的猪,都应当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3.2 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按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4 疫情处理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结合血清学检测做出的临床诊断结果可作为疫情处理的依据。

4.1 当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可疑猪瘟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派员到现场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初步诊断为疑似猪瘟时,应立即对病猪及同群猪采取隔离、消毒、限制移动等临时性措施。

同时采集病料送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验室确诊,必要时将样品送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确诊。

4.2 确诊为猪瘟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并通报毗邻地区。

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确诊结果,确认猪瘟疫情。

4.2.1 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疫点:为病猪和带毒猪所在的地点。

一般指病猪或带毒猪所在的猪场、屠宰厂或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应将自然村划为疫点。

疫区:是指疫点边缘外延3公里范围内区域。

疫区划分时,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等因素。

受威胁区:是指疫区外延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4.2.2 封锁由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对疫区实行封锁的建议,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做出决定。

4.2.3 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的措施疫点:扑杀所有的病猪和带毒猪,并对所有病死猪、被扑杀猪及其产品按照GB16548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污染饲料和垫料、污水等均需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见附件9);限制人员出入,严禁车辆进出,严禁猪只及其产品及可能污染的物品运出。

疫区:对疫区进行封锁,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对易感猪只实施紧急强制免疫,确保达到免疫保护水平;停止疫区内猪及其产品的交易活动,禁止易感猪只及其产品运出;对猪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

受威胁区:对易感猪只(未免或免疫未达到免疫保护水平)实施紧急强制免疫,确保达到免疫保护水平;对猪只实行疫情监测和免疫效果监测。

4.2.4 紧急监测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猪群必须进行临床检查和病原学监测。

4.2.5 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

对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运)出的猪只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垫料、饲料等)等应当立即开展追踪调查,一经查明立即按照GB16548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2.6 封锁令的解除疫点内所有病死猪、被扑杀的猪按规定进行处理,疫区内没有新的病例发生,彻底消毒10天后,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验合格,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原封锁令发布机关解除封锁。

4.2.7 疫情处理记录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文字、图片和影像等),并归档。

5 预防与控制以免疫为主,采取“扑杀和免疫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5.1 饲养管理与环境控制饲养、生产、经营等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农业部[2002]15号令)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加强种猪调运检疫管理。

5.2 消毒各饲养场、屠宰厂(场)、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等要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做好杀虫、灭鼠工作(见附件9)。

5.3 免疫和净化5.3.1 免疫国家对猪瘟实行全面免疫政策。

预防免疫按农业部制定的免疫方案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所用疫苗必须是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猪瘟疫苗。

5.3.2 净化对种猪场和规模养殖场的种猪定期采样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检测阳性猪及时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以逐步净化猪瘟。

5.4 监测和预警5.4.1 监测方法非免疫区域:以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为主,结合病原鉴定。

免疫区域:以病原监测为主,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

5.4.2 监测范围、数量和时间对于各类种猪场每年要逐头监测两次;商品猪场每年监测两次,抽查比例不低于0.1%,最低不少于20头;散养猪不定期抽查。

或按照农业部年度监测计划执行。

5.4.3 监测报告监测结果要及时汇总,由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定期上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4.4 预警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监测结果及相关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做好预警预报。

5.5 消毒饲养场、屠宰厂(场)、交易市场、运输工具等要建立并实施严格的消毒制度。

5.6 检疫5.6.1 产地检疫生猪在离开饲养地之前,养殖场/户必须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报检后必须及时派员到场/户实施检疫。

检疫合格后,出具合格证明;对运载工具进行消毒,出具消毒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5.6.2 屠宰检疫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人员对生猪进行验证查物,合格后方可入厂/场屠宰。

检疫合格并加盖(封)检疫标志后方可出厂/场,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5.6.3 种猪异地调运检疫跨省调运种猪时,应先到调入地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审批手续,调出地进行检疫,检疫合格方可调运。

到达后须隔离饲养10天以上,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 控制和消灭标准6.1 免疫无猪瘟区6.1.1 该区域首先要达到国家无规定疫病区基本条件。

6.1.2 有定期、快速的动物疫情报告记录。

6.1.3 该区域在过去3年内未发生过猪瘟。

6.1.4 该区域和缓冲带实施强制免疫,免疫密度100%,所用疫苗必须符合国家兽医主管部门规定。

6.1.5 该区域和缓冲带须具有运行有效的监测体系,过去2年内实施疫病和免疫效果监测,未检出病原,免疫效果确实。

6.1.6 所有的报告,免疫、监测记录等有关材料详实、准确、齐全。

若免疫无猪瘟区内发生猪瘟时,最后一例病猪扑杀后12个月,经实施有效的疫情监测,确认后方可重新申请免疫无猪瘟区。

6.2 非免疫无猪瘟区6.2.1 该区域首先要达到国家无规定疫病区基本条件。

6.2.2 有定期、快速的动物疫情报告记录。

6.2.3 在过去2年内没有发生过猪瘟,并且在过去12个月内,没有进行过免疫接种;另外,该地区在停止免疫接种后,没有引进免疫接种过的猪。

6.2.4 在该区具有有效的监测体系和监测区,过去2年内实施疫病监测,未检出病原。

6.2.5 所有的报告、监测记录等有关材料详实、准确、齐全。

若非免疫无猪瘟区发生猪瘟后,在采取扑杀措施及血清学监测的情况下,最后一例病猪扑杀后6个月;或在采取扑杀措施、血清学监测及紧急免疫的情况下,最后一例免疫猪被屠宰后6个月,经实施有效的疫情监测和血清学检测确认后,方可重新申请非免疫无猪瘟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