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集锦(含答案)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3题6分,第24题7分,共1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要论清世间的大道,首先就要破除这心中之贼。
这第一个贼就是伪善!你们想想,你们所学的四书五经,你们苦苦研习的八股文,能够抵抗洋人的坚船利炮吗?能够改变贪腐横行、土地兼并、流民千里、国家积弊丛生的局面吗?空谈道德仁义,就是世间最大的伪善。
这第二个贼,就是守旧。
今日的世势,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危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这个国家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衰弱。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1898年清帝在京师大学堂开学典礼上的演讲材料二五四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运动的主力军,就是北京大学。
这所创建于戊戌维新之际的高等学府,到“五四”发生时已有21年的历史了。
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命题下,在民族启蒙与觉醒的一缕晨光中,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运动的思想先导,在北京大学孕育发展起来。
北京大学教育改革带来的学术自由、思想独立、追求真理的新风,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五四精神也从此融入北京大学的文化之中,成为这所百年学府催发新生的力量源泉。
——《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清帝是谁?根据材料归纳,他认为导致大清衰弱的原因有哪些?(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北京大学对于五四运动起到了哪些作用?(2分)(3)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请你谈谈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1分)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
这段不幸的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深受其害。
——《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材料二2014年中日韩三国佛教界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合举办“世界和平法会”。
日本僧人释良雄当众宣读《表白书》,向77年前在那场浩劫中失去生命的30多万中国民众和他们的家属表示衷心谢罪。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材料论述题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材料论述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梦。
材料二: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1)材料一中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是指什么道路?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梦”与“美国梦”有何本质区别?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本质区别在于,“中国梦”强调的是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美国梦”则更多地关注个人自由、成功和财富。
八年级上册经典材料题
材料二
1911年-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时间 1911
一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
面粉厂和机 器磨坊(家) 40 120
资本 (万元) 600多 4500
一、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 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我说近代南京” 活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完成下列各题。
图一 l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图二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
图三 中国地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
图四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1)图一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图二反映的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它发生在哪 一重大事件之后?针对这一事件,有人说它成功了,也有 人说它失败了。你怎么认为?请说明理由。(5分)
二、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 1921年7月底的一天,南湖浩渺烟波上,停泊着 一艘画舫,舫中十多位外地青年从中午11时开会至傍晚6时…… 材料三: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材料一出自哪一次运动?这一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4分) 运动:五四运动 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在党的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事件:中共一大的召开 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 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 焕然一新了。 (3)材料三反映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在党的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事件:遵义会议 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 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八年级上册期中历史材料分析题试题及答案解答
八年级上册期中历史材料分析题试题及答案解答一、材料分析题1.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超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
材料二:李鸿章大事年表摘录1863年,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人才。
1865年,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
1871年,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
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5年,奏设开平矿务局。
寿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
1879年,奏设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请政府内部哪一派别的主张?这个派别的主张的主观目的是什么?(2)写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所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各一个。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写出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答案:(1)洋务派;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2)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3)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福”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促进了中解析:(1)洋务派;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2)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3)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福”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于是他们掀起洋务运动。
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是奕,地方是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及参考答案1、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窑》⑴材料反映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答:鸦片战争前(19世纪上半期)。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⑵这一情况是怎样造成的?答:是因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斗争矛头指向中国。
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不利地位,为谋取暴利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政府又腐败无能,抵抗不利造成的。
⑶此材料反映了鸦片输入给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答:①许多白银流入英国;②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③严重削弱军队战斗力;④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⑴上述条约的名称是什么?答:中英《南京条约》。
⑵香港被英国统治长达多少年?答:155年。
⑶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开放了一系列港口城市,这与材料中开放的口岸有何区别?答:近代开放的口岸是通过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的,具有强迫性、侵略性。
20世纪80年代是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而开放,具有主动性、主权性,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⑷这一条约是在哪一战争中签定的?这次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答:在中英鸦片战争中签定的。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胜利者把口袋满,把箱筐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是哪两个强盗的历史。
"材料二:"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回答:(1)材料一中的"有一天"发生于哪年?两个强盗是谁?答:1860年;强盗指英法联军。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材料综合题测试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当19世纪中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在迟暮中步履蹒跚,清政府麻木不仁,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1840年至1901年,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一步步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请根据以下材料内容,回答问题: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请回答:(1)此条约的名称是什么?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材料二:(2)右图中这场浩劫的制造者是谁?发生在那一次侵华战争中?(3)右图中的人物牺牲于哪一场战争的什么战役?材料三:“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4)与材料三中诗句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材料四: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5)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是在签订哪个条约之后?此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6)在此期间,由中国农民阶级自发发起的反对外国侵略的两场运动分别是?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发生了四件重大的历史事件?请完成以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示意图。
并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犹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犹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二:“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先富在民,而国本益固。
” 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派的主张?他们掀起什么运动?其目的是什么?(2)为达到材料一、材料二的目的,他们都创办了哪些企业?(请各举二例)材料三:清末民初的著名革命家章炳麟指出:“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于人心,中国民气为之一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专练
八年级历史(上)材料分析题复习一、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
胜利者抢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法国)维克多·雨果材料二: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的回忆文章(1)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文中的“夏宫”指的是哪里?(3分)答、英国、法国圆明园(2)材料二中“订的那样苛刻”的条约指什么?这一条约对我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答、《马关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3)从上述材料的史实中我们要吸取怎样的教训?(2分)答、落后就要挨打(或我们要刻苦学习、振兴中华等其他类似内容)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
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
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使》(1)文中提到的“伙伴”和“果园的主人”究竟是指谁?“果子”指什么?(3分)答、“伙伴”指英法侵略者,“果园的主人”指中国清政府。
“果子”指列强从清政府手中非法夺取的各项侵略权益。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答、第二次鸦片战争(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5分)答、美国不会维护清政府的利益,他只会以调停为名,要求清政府妥协退让,满足英法的侵略要求。
因为美国是英法的帮凶,他也想在中国夺取侵略权益。
(5分)三、“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材料题
材料题: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日是当今世界两个大国,近代日本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3分)材料一、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两幅图片材料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布表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战场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战场35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万余人不到11万人材料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死伤三千五百万人、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的巨大代价。
(1)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4分)(2)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何重要影响(2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在重庆首倡世界反法西斯各国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军队指挥机构与联合战线共同战斗,直至德日意法西斯完全崩溃为止。
在中国政府的斡旋之下,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召开,达成了中英美三国联合行动的协议,正式结成三国军队同盟。
1941年12月31日,鉴于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罗斯福总统倡议在重庆成立同盟国中国战区司令部,负责指挥中国和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地区盟军作战,重庆成为远东反法西斯战争的统帅部。
——摘编自管维良《从巴都到陪都—简明重庆史》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铁蹄践踏之下,中国不但没有崩溃,反而愈战愈勇,以3500多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牵制并消灭了日军大部分主力。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深陷于中国战场。
中国的顽强抵御,推迟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军事联合,使日本在欧战爆发时未能在军事上配合德国;中国艰苦卓绝的努力阻碍了日军的北进图谋,消除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后顾之忧;中国排除万难的相持和远征,打乱了日军的南下布局,避免了法西斯势力的合流。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材料题 北师大版1
材料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侵略与抗争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二、三表明,日本一直不曾放弃对中国的侵略。
请写出中国古代史上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的抗倭英雄的名字。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2.阅读下列材料:在2005年国际拍卖会上,若干件中国皇家稀世珍宝被当众拍卖,当问到拍卖者珍宝的来源时,拍卖者隐讳地说:“这些可爱的值钱品,是两次战争中祖先们的战利品。
”请回答:(1)材料中的“两次战争”指的是哪两次战争?(2)这两次战争分别爆发于中国哪两位皇帝执政期间?(3)拍卖者的祖先有可能是哪个国家的人?3.阅读下列材料:1901年在战略要地天津门户大沽口,清朝的官兵正在拆毁炮台,老百姓疑惑地问:“炮台拆毁了,来了敌人咋办?”清军无可奈何地说:“谁知道?这是皇上的旨意。
”请回答:(1)材料中的“皇上”是谁?他为什么下了这样一个糊涂的圣旨?(2)这个皇帝执政期间,中国的哪些领土被列强占领?(3)材料中皇帝除了颁布有关于圣旨拆毁炮台外,他还有可能颁布有关于哪些内容的圣旨?请你代皇帝草拟其内容并说明理由。
4材料解析题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材料题
材料题:维新变法运动1.阅读下列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请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2)材料中的“贼”指谁?(3)此人为什么会发出“无力回天”的感叹?(4)上述材料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2.阅读下列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
”“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请回答:(1)文中“瓜分豆剖”、“揭竿斩木”各指什么?(2)康有为上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起到了作用?为什么?3.他是广东南海人,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要求改变现状。
他多次上述当朝皇帝,并指出,形势已发展到“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揭竿斩木,已可忧危”的地步,如不及时变法,列强的侵略会变本加厉,人民的斗争会风起云涌。
请回答:(1)材料中的“他”是谁?(2)看到他的上书后深受感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的皇帝是谁?(3)以“他”为代表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如何评价这一运动?(4)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4.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材料二: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富强矣。
——胡适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2)从材料二中看出此事件的结果如何?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3)胡适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参考答案1.(1)谭嗣同。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3)因为维新变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出现了戊戌政变,大肆搜捕维新派,变法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无力反抗,所以无力回天。
(4)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2.(1)“瓜分豆剖”指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揭竿斩木”指国内人民的反抗日益强烈,阶级矛盾尖锐。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材料分析题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材料分析题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一、材料分析题1.屈辱、抗争、牺牲、觉醒、希望、光明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某校学生就《回望历史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系列探究,请你参与:(屈辱与反抗并存)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战争?列举一位在此次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名字。
(困惑与希望交织)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2)因为“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实践?(污秽与崇高并存)材料三(3)图1所示场景的出现表明中国进入哪一黑暗的历史时期?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陈独秀等人以图2所地的刊物为阵地在思想领域高举出哪两面大旗?(黑暗与光明搏击)材料四材料A: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B: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4)为什么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为冲破黑暗,1915年在孙中山等爱国豪杰采取了什么重大革命行动?(回望历史砥砺前行)(5)综合上述历史事件,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答案:(1)鸦片战争;关天培、陈化成等。
(任答一人)(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科学。
(4)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
(5)反帝反封建。
【详解】(解析:(1)鸦片战争;关天培、陈化成等。
历史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材料分析题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历史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材料分析题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一、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领导人物有谁?(回答一个即可)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回答梁启超参与的政治运动是什么?(3)据材料三回答这场运动是什么?写出运动的口号?说出该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1)洋务运动;奕䜣、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2)戊戌变法。
(3)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也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解析:(1)洋务运动;奕䜣、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2)戊戌变法。
(3)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也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而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启发了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同时新文化运动也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详解】(1)依据材料一“自强”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奕䜣,地方的代表人物是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他们发起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2)依据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参与的政治运动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也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而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启发了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同时新文化运动也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材料分析题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doc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材料分析题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doc一、材料分析题1.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地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1840—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流毒,为害甚巨)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虎门禁烟,扬眉吐气)材料二(战火燃起,国门洞开)材料三据《广州百年大事》记载:“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英商货物税须经双方协商。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签订,外国人获特权。
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
”(铭记历史,提升认识)材料四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面对鸦片走私,中国有何反应?(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领导者”?(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答案:(1)经济上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人民负担加重;政治上清政府更加腐败,军事上削弱军队战斗力,生活上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2解析:(1)经济上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人民负担加重;政治上清政府更加腐败,军事上削弱军队战斗力,生活上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 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 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经过 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清政府被 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给 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马关条约》;危害:该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大大加深了中国半列民地化程度) (2)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两次分离,这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本质区别:第一次分离是国家主权受破坏(或是帝国主义侵占);第二次分离是中国 内政(或国共内部矛盾所致) (3)材料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外交历史?你有何感想?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和北京各校学生的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 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 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⑴从材料一中可看出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什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⑵材料二中的“外争国权”指什么?“国贼”指谁?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
八年级上册部分重要的历史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
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成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的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请回答:①这是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的宣言?此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②宣言中提到的党的“目的”和目前的“奋斗目标”各是党的什么纲领?该宣言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参考答案①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此次大会召开于1922年。
②“目的”指的是党的最高奋斗纲领,目前的“奋斗目标”指的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该宣言的发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阅读下列材料: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请回答:①上述史料是谁所言?②此言是在什么情况下道出的?③请叙述他的主要活动。
参考答案①谭嗣同②是在其面对死亡时所说。
③一、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在长沙主持时务学堂;二、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任命其参与变法;三、戊戌变法前曾劝说袁世凯保护光绪;四、戊戌变法失败后大义凛然,笑赴刑场,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3、阅读下列材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请回答:①这副对联中“公”指的是谁?②这副对联指的是什么事?参考答案①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②指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海战中,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锋向前,迎战敌舰,不幸壮烈牺牲,成为民族英雄。
4、阅读下列材料: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
历史八年级材料题
历史八年级材料题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海关管理主要是转口贸易和朝贡贸易,没有专门的海关机构和海关法规。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并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材料二:在通商口岸,外国人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关税,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工农产品,并倾销商品。
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材料三:据统计,从1840年至1911年,中国共签订不平等条约700多个,割让土地近200万平方千米,赔款近13亿两白银。
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南京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外国人在通商口岸享有哪些特权?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看法。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其中,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最大的军事工业。
轮船招商局是当时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认识到“实业救国”的重要性,开始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设厂。
一时间,民间资本迅速涌动,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企业家和民族品牌。
材料三:据统计,从1895年至1913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不到200家增加到983家,资本额增长了近8倍。
然而,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轻工业领域,且规模较小,技术落后。
请回答:1、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分别属于哪一类企业?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看法。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部分重要的历史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
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成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的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请回答:①这是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的宣言?此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②宣言中提到的党的“目的”和目前的“奋斗目标”各是党的什么纲领?该宣言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参考答案①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此次大会召开于1922年。
②“目的”指的是党的最高奋斗纲领,目前的“奋斗目标”指的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该宣言的发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阅读下列材料: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请回答:①上述史料是谁所言?②此言是在什么情况下道出的?③请叙述他的主要活动。
参考答案①谭嗣同②是在其面对死亡时所说。
③一、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在长沙主持时务学堂;二、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任命其参与变法;三、戊戌变法前曾劝说袁世凯保护光绪;四、戊戌变法失败后大义凛然,笑赴刑场,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3、阅读下列材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请回答:①这副对联中“公”指的是谁?②这副对联指的是什么事?参考答案①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②指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海战中,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锋向前,迎战敌舰,不幸壮烈牺牲,成为民族英雄。
4、阅读下列材料: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①引文所说的是哪次侵华战争?②在这次战争中,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参考答案①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中国分别同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同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另外还在1858年和1860年,分别和沙俄签订了《爱晖条约》和《北京条约》。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10年,张謇说,根据《海关贸易关册》统计,中国进口商品中以棉货为最多,最高时值银1.8亿两,其次是钱货,值4600余万两。
因此,中国“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
”1911年6月12日,他向摄政王阐述道,“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卮,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每年输出,以棉货一项论,已二万一千余万两,铁已八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2:张謇十分重视农业的改革,他向朝廷奏请开办农会时说:“臣窃上溯三代,旁考四洲,凡有国家者,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要。
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
”“天下之大本在农,今日先务在商,不商则农无输产之功。
”材料3:张謇在就任农商总长后,宣布政见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
惟择一、二大宇实业,如丝、茶改良制造之类,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又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张謇对于官业之主张,到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合助长外,则无他策。
而行此主义,则舍余向所主张之提倡、保护、奖励、补助以生其利,监督制限以防其害而已。
”材料4:张謇在《九录》中说:“至于铁矿需本(资金——引者注)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
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
既籍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以瞻贫民之生活。
”材料5:现在世界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以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
故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钜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以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此其显著者,加以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经营之事,必日益增多。
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即在立法。
——均摘自《实业之梦一张謇传》请回答:(1)概括张謇关于”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及其理由。
(不要摘抄材料原文)(2)结合当时社会形势,评价张謇“实业救国”的主张。
导析:本题要注意认真阅读理解材料,概括张謇的主要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张謇所生活的时代及所在的阶级特点出发去分析评论。
第一问需要从主张和理由两个方面去回答。
第二问“评价”应指出张謇“实业救国的爱国进步性,还应分析出实业救国方案行不通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1)振兴实业必须以棉、铁工业为中心,以抵制列强棉、铁产品在华的倾销;振兴农业的新农本思想,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原料;保护发展民营工商业,刺激民族工业发展;在某些重工业,适当引进外资,以此发展中国的经济;加强经济立法,这是发展工商业的前提和条件。
(2)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制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只有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才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道路,“实业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但张謇出于爱国热忱,主张创办新式实业,与列强商战,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所必需的,是爱国、进步的。
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又见李郑回。
陈谢挥戈下宜洛,聂杨立马薄燕台。
关陕彭贺长攻取,东北林罗巧安排。
谭许胶河反攻后,苏鲁前线通两淮。
——陈毅《吟反攻形势》诗请回答:(1)陈毅的诗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哪个阶段的情况?(2)依据诗的内容,举出解放战争中的四个事例?参考答案(l)战略反攻阶段。
(2)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聂荣臻率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把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解放军,取得宜川大捷。
(写出其他几个也可以)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谁要发动内战,谁就是全国的公敌。
——中国民主同盟发表谈话材料2: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请回答:(1)材料1中“要发动内战”的人是谁?他要发动内战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2是谁说的话?他说我们“能够打败他”的依据是什么?参考答案(1)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他们要在中国保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继续实行独裁统治,所以,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这句话是毛泽东说的。
依据是中国共产党有全国爱好和平的人民作坚强的后盾,有各党派民主人士的支持,有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以一定能够打败蒋介石的进攻。
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
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
这是个黑暗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这是个光明的前途。
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请回答:(l)上述材料摘自什么会议上谁作的什么报告?(2)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3)在这次大会上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4)这次大会的召开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l)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2)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3)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材料2: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
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请回答:(1)材料1是一条命令,它是在什么时间、由哪个军队下达的什么命令?(2)命令下达之后,前线官兵是如何坚决抵抗的?(3)材料2中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诺言的?(4)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将领还有谁?人们是怎样纪念他们的?参考答案(1)它是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的战幕拉开后,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发出的坚守卢沟桥的命令。
(2)守卫在铁路桥的两排中国士兵,面对数百名日军的进攻,毫无惧色,同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几乎全部战死在桥头。
(3)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缓群阁。
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激战中,腿部负伤,仍坚持指挥作战,壮烈殉国。
(4)二十九军师长赵登禹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为了纪念他们,人们在北平将两条马路分别命名为珍液阁路和赵登禹路。
1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材料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请回答:(1)材料1所指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的背景是什么?(2)蒋介石发出密电以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3)该事件后,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结果在中国境内出现了什么情况?(4)材料2是什么时候流行的歌曲?反映了什么?参考答案(1)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2)密电发出后不久,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东北3000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
(4)东北沦亡后,东北人民离乡背井,到处流浪。
材料2是那时流行的歌曲《松花江上》的部分歌词,它唱出了东北人民的思乡之情。
11、阅读下列材料: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请回答:①引文是谁说的话?②引文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此事”后来怎么样了?③引文表达了什么样的决心?参考答案①林则徐。
②指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之事。
后来缴获英美等国商人的110多万公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取得了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
③表达了林则徐禁烟的坚强意志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