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陶瓷的烧制实验报告

陶瓷的烧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陶瓷的烧制过程,掌握陶瓷烧制的基本技术,熟悉陶瓷原料的选取、制备、成型、装饰及烧成等各个环节,提高对陶瓷工艺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陶瓷烧制是将陶瓷原料在高温下烧结成瓷的过程。

在烧制过程中,原料中的矿物质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美观性的陶瓷制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高岭土、石英、长石、粘土、釉料等。

2. 实验仪器:陶瓷球磨机、陶瓷拉坯机、陶瓷成型模具、陶瓷窑炉、高温电炉、陶瓷喷枪、陶瓷颜料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选取与制备(1)选取高岭土、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

(2)将原料进行球磨,使其达到一定的细度。

(3)将球磨后的原料混合均匀,制成陶瓷泥料。

2. 成型(1)将陶瓷泥料放入陶瓷拉坯机,通过旋转拉坯机,用手和拉坯工具将泥料拉成瓷坯。

(2)将瓷坯放入陶瓷成型模具中,使其成型。

3. 装饰(1)用陶瓷喷枪在瓷坯表面喷洒釉料。

(2)用陶瓷颜料在瓷坯表面进行绘画。

4. 烧成(1)将装饰好的瓷坯放入匣钵中。

(2)将匣钵放入陶瓷窑炉中,进行低温预热。

(3)逐渐提高窑炉温度,使瓷坯达到烧结温度。

(4)保持烧结温度一段时间,使瓷坯充分烧结。

(5)逐渐降低窑炉温度,使瓷坯缓慢冷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原料选取与制备实验中选取的高岭土、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经过球磨、混合后制成的陶瓷泥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2. 成型通过陶瓷拉坯机和成型模具,成功地将陶瓷泥料拉成瓷坯,并使其成型。

3. 装饰用陶瓷喷枪喷洒釉料,使瓷坯表面光滑;用陶瓷颜料进行绘画,使瓷坯更具艺术性。

4. 烧成在陶瓷窑炉中,瓷坯经过烧结和冷却过程,最终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和美观性的陶瓷制品。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陶瓷的烧制过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了陶瓷烧制的基本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以下几点:1. 陶瓷原料的选取与制备对陶瓷制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2. 成型、装饰、烧成等环节对陶瓷制品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陶瓷的实验报告

陶瓷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陶瓷的基本性质、制备工艺和用途;2. 掌握陶瓷原料的制备方法和陶瓷坯体的成型方法;3. 熟悉陶瓷的烧结过程及影响因素;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实验素养。

二、实验原理陶瓷是一种以粘土、长石、石英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为原料,经过成型、烧结等工艺制成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

陶瓷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绝缘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化工、轻工等领域。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陶瓷原料、模具、陶瓷烧结炉、陶瓷样品、天平、烧杯、试管、酒精灯、滴定管等;2. 试剂:水、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等。

四、实验步骤1. 陶瓷原料的制备(1)称取适量的粘土、长石、石英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2)将混合好的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形成泥浆;(3)将泥浆倒入模具中,进行压制或注浆成型;(4)将成型的陶瓷坯体取出,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2. 陶瓷坯体的成型(1)将晾干的陶瓷坯体放入陶瓷烧结炉中;(2)根据陶瓷原料的性质,设置合适的烧结温度和时间;(3)进行烧结,使陶瓷坯体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3. 陶瓷性能测试(1)机械强度测试:采用万能试验机对陶瓷样品进行压缩、弯曲等力学性能测试;(2)耐热性测试:将陶瓷样品放入高温炉中,在一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观察其外观和性能变化;(3)耐腐蚀性测试:将陶瓷样品浸泡在酸、碱等腐蚀性溶液中,观察其表面变化和性能变化;(4)绝缘性能测试:采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对陶瓷样品的绝缘性能进行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陶瓷原料的制备:按照实验要求,成功制备了陶瓷原料泥浆,并进行了压制或注浆成型,形成了陶瓷坯体。

2. 陶瓷坯体的成型:在烧结炉中进行了烧结,陶瓷坯体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了致密的陶瓷材料。

3. 陶瓷性能测试:(1)机械强度:陶瓷样品的压缩强度为60MPa,弯曲强度为20MPa,满足工程应用要求;(2)耐热性:陶瓷样品在800℃高温下保温1小时,无明显变形和开裂;(3)耐腐蚀性:陶瓷样品在5%盐酸溶液中浸泡24小时,表面无明显腐蚀;(4)绝缘性能:陶瓷样品的绝缘电阻为1×10^10Ω·m,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陶瓷中试实验报告

陶瓷中试实验报告

陶瓷中试实验报告陶瓷中试实验报告一、引言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广泛应用的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绝缘性能等优点,因此在建筑、电子、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中试实验,研究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为陶瓷的生产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次实验采用的陶瓷材料为氧化铝和硅酸铝,分别作为主要原料进行制备。

2. 方法:首先将氧化铝和硅酸铝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形成陶瓷浆料。

接着将浆料倒入模具中,经过压制和干燥后,进行烧结处理。

最后进行陶瓷样品的性能测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备工艺:通过实验发现,氧化铝和硅酸铝的比例对陶瓷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当氧化铝的含量较高时,陶瓷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但韧性和强度下降;而硅酸铝的含量较高时,陶瓷材料的韧性和强度增加,但硬度和耐磨性降低。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比例。

2. 性能测试:对制备好的陶瓷样品进行性能测试,包括硬度、抗压强度、热膨胀系数等指标。

实验结果显示,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抗压强度,适用于承受较大压力和磨损的环境。

同时,陶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低,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使用。

3. 微观结构分析: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陶瓷样品的微观结构,发现陶瓷材料呈现出均匀致密的结构,晶粒较小且分布均匀。

这种结构使得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和高温环境的影响。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陶瓷中试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陶瓷材料制备工艺和性能的重要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料比例,制备出具有良好性能的陶瓷材料。

同时,我们也发现陶瓷材料的微观结构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调控工艺参数来改善陶瓷材料的性能。

未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陶瓷材料的其他性能指标,如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等,并探索更多的原料组合和工艺参数,以提高陶瓷材料的综合性能。

陶瓷综合性实验报告

陶瓷综合性实验报告

陶瓷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陶瓷的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陶瓷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掌握陶瓷的制备工艺;
3.研究陶瓷的烧结过程。

二、实验原理
陶瓷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经烧结而成,具有高温稳定性、机械强度高
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等特点。

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瓷器、砖瓦、电子陶瓷等。

陶瓷的制备过程包括原料选择、配料、捏合成型、烧结等步骤。

三、实验步骤
1.原料选择:选择适宜的陶瓷原料,例如黏土、瓷土、硅酸盐等;
2.配料:根据实际需求,按一定比例配制陶瓷原料;
3.捏合成型:将配制好的陶瓷原料加水捏合成泥状,然后采用压塑、
注塑、挤压等方式成型;
4.烧结:将成型好的陶瓷坯体放入炉中进行烧结。

四、实验结果
1.陶瓷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陶瓷具有高硬度、耐磨性好、耐高温性等
特点,适用于制作耐火材料、精细瓷器等;
2.陶瓷的制备工艺:根据实验步骤所述,经过原料选择、配料、捏合成型和烧结等步骤,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3.陶瓷的烧结过程:烧结过程中,陶瓷坯体在高温下发生变化,原料得以结合并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陶瓷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掌握了陶瓷的制备工艺,并研究了陶瓷的烧结过程。

陶瓷作为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在实验中细致观察和分析了陶瓷材料的制备过程,这对我们深入了解陶瓷材料的性质和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1]陶瓷学.刘学峰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2]陶瓷材料及其加工工艺学.赵兴国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年。

陶瓷体积密度实验报告

陶瓷体积密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陶瓷体积密度的测量方法;2. 了解陶瓷密度与体积的关系;3. 掌握弹簧测力计和溢水法测量体积的原理;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密度公式:ρ = m / V,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2. 弹簧测力计测量原理:通过测量物体所受重力,根据重力公式G = mg,计算出物体的质量;3. 溢水法测量体积原理:将物体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根据溢出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弹簧测力计;2. 溢水杯;3. 陶瓷茶壶(或陶瓷茶杯等);4. 电子天平;5. 水;6. 纸巾;7. 计算器。

四、实验步骤1.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陶瓷茶壶的质量,记录为m1;2. 将陶瓷茶壶的壶盖从壶身上取下,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壶盖的重力,记录为G;3. 根据重力公式G = mg,计算出壶盖的质量m2;4. 将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待水稳定后,用纸巾将溢出的水擦拭干净,称量溢出水的质量,记录为m3;5. 根据密度公式ρ = m / V,计算出壶盖的体积V2;6. 将陶瓷茶壶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待水稳定后,用纸巾将溢出的水擦拭干净,称量溢出水的质量,记录为m4;7. 根据密度公式ρ = m / V,计算出陶瓷茶壶的体积V1;8. 计算陶瓷茶壶的密度ρ1 = m1 / V1。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陶瓷茶壶质量m1 = 143.1g;2. 壶盖重力G = 0.405N;3. 壶盖质量m2 = 41.3g;4. 溢出水的质量m3 = 15g;5. 陶瓷茶壶体积V1 = 52cm³;6. 陶瓷茶壶密度ρ1 = 2.75g/cm³。

六、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密度公式ρ = m / V的正确性;2. 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和溢水法测量体积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3.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陶瓷的密度与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测量了陶瓷茶壶的体积和密度,掌握了陶瓷体积密度的测量方法。

陶瓷的制作实验报告

陶瓷的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2. 掌握陶瓷原料的配比和制备方法;3. 掌握陶瓷成型、修坯、干燥和烧成等基本工艺;4. 熟悉陶瓷的性能及质量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陶瓷是一种由无机非金属材料通过高温烧结而成的固体材料。

陶瓷的制备主要包括原料的选择、配比、制备、成型、修坯、干燥和烧成等环节。

本实验以粘土为主要原料,通过以上环节制备陶瓷。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粘土、石英砂、长石、高岭土等;2. 实验设备:陶瓷球磨机、陶瓷搅拌机、陶瓷成型机、修坯机、干燥窑、高温炉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配比:根据实验要求,将粘土、石英砂、长石、高岭土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2. 制备:将混合后的原料放入陶瓷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处理,使原料颗粒达到一定细度。

3. 搅拌:将球磨后的原料放入陶瓷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使其形成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泥浆。

4. 成型:将泥浆倒入陶瓷成型机中,通过模具成型,得到所需形状的陶瓷坯体。

5. 修坯:将成型后的陶瓷坯体放入修坯机中,进行修整,去除多余的部分,使坯体表面光滑。

6. 干燥:将修整好的陶瓷坯体放入干燥窑中,进行干燥处理,使坯体水分降至一定范围。

7. 烧成:将干燥后的陶瓷坯体放入高温炉中,进行高温烧结,使其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原料配比对陶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粘土、石英砂、长石、高岭土等原料的配比对陶瓷的强度、密度、耐热性等性能有较大影响。

通过调整原料配比,可以得到性能优异的陶瓷。

2. 成型工艺对陶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成型工艺对陶瓷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有较大影响。

合理的成型工艺可以提高陶瓷的质量。

3. 干燥和烧成工艺对陶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干燥和烧成工艺对陶瓷的强度、密度、耐热性等性能有较大影响。

合理的干燥和烧成工艺可以提高陶瓷的质量。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了解了陶瓷原料的配比和制备方法;2. 通过实验,了解了陶瓷成型、修坯、干燥和烧成等基本工艺对陶瓷性能的影响;3. 通过实验,熟悉了陶瓷的性能及质量检测方法。

陶瓷制备实验报告

陶瓷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习目的掌握陶瓷主要工艺实验的原理、方法与一定的操作技能,通过陶瓷工艺综合实验了解陶瓷产品的设计程序与工艺过程,培养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

二.实习时间2013年11月22日三.实习地点南信大尚贤实验室及江都金刚机械厂四实习过程 1.陶瓷材料a概念: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

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

可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

b 分类:普通材料:采用天然原料如长石、粘土和石英等烧结而成,是典型的硅酸盐材料,主要组成元素是硅、铝、氧,这三种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90%,普通陶瓷来源丰富、成本低、工艺成熟。

这类陶瓷按性能特征和用途又可分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绝缘陶瓷、化工陶瓷等。

特种材料:采用高纯度人工合成的原料,利用精密控制工艺成形烧结制成,一般具有某些特殊性能,以适应各种需要。

根据其主要成分,有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具有特殊的力学、光、声、电、磁、热等性能。

c性能:(1)力学特性:陶瓷材料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其硬度大多在1500hv 以上。

陶瓷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很差。

(2)热特性:陶瓷材料一般具有高的熔点(大多在2000℃以上),且在高温下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陶瓷的导热性低于金属材料,陶瓷还是良好的隔热材料。

同时陶瓷的线膨胀系数比金属低,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陶瓷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3)电特性:大多数陶瓷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因此大量用于制作各种电压(1kv~110kv)的绝缘器件。

铁电陶瓷(钛酸钡batio3)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可用于制作电容器,铁电陶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还能改变形状,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具有压电材料的特性),可用作扩音机、电唱机、超声波仪、声纳、医疗用声谱仪等。

陶瓷特点实验报告

陶瓷特点实验报告

陶瓷特点实验报告陶瓷是一种非金属材料,由多种天然矿石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性质:陶瓷具有硬度高、耐磨损、抗腐蚀等特点。

由于其内部结构致密,分子间结合力强,因此其硬度通常较高,不易被刮破。

同时,陶瓷表面光滑硬度高,不易受到摩擦磨损。

此外,陶瓷对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侵蚀能力较强,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2. 热性能:陶瓷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低的导热性能。

由于其内部结构致密且分子间结合力强,使得陶瓷能够耐受高温,不易被熔化,且不易导热。

这也使得陶瓷在高温环境中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变形和破裂。

3. 电性能:陶瓷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

由于其内部结构具有很少的自由电子,因此陶瓷是一种很好的绝缘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止电流的传导。

陶瓷还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和较高的介电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电压。

4. 导热性能:陶瓷的导热性能较差。

由于其内部结构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能量传导速度较慢,导热性能较差。

这使得陶瓷在热对流和热传导方面表现出很好的绝缘特性。

5. 光学性能:陶瓷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折射率。

不同种类的陶瓷材料对光的透射性能和折射率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陶瓷对可见光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并且能够调节一定的折射率。

综上所述,陶瓷具有硬度高、耐磨损、抗腐蚀、热稳定性好、绝缘性能良好、导热性能差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陶瓷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电子器件等。

在今后的发展中,陶瓷的性能还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陶艺实验报告小结与反思

陶艺实验报告小结与反思

陶艺实验报告小结与反思一、实验目的本次陶艺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和探究陶艺制作的基本工艺与技巧,提高自己的陶艺水平,并进行创作。

二、实验过程1. 准备材料与工具:陶土、轮盘、刻刀、刷子、砂纸等。

2. 制作陶坯:将陶土放在轮盘上,通过协调脚控制轮盘的速度和方向,用手塑造出各种形状的陶坯。

3. 进行修整:用刻刀修整陶坯的表面,使其更加平整和精致。

4. 造型与装饰:根据自己的创作灵感,为陶坯设计独特的造型和装饰图案。

5. 烧制:将制作好的陶坯放入陶瓷窑中进行烧制,根据材料的特性和需要的效果,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烧制。

6. 上釉与二次烧制:烧制完成后,将瓷器进行上釉,并再次放入窑中进行烧制,使其呈现出光滑亮丽的表面。

三、实验结果我制作了两件陶艺作品:一件是花瓶,另一件是餐具系列中的碗。

经过设计、制作、烧制等过程,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花瓶造型优美,采用了古风的装饰图案,整体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

碗则采用了简约的设计风格,表面有一些自然的纹理和渐变的色彩,非常实用美观。

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1. 制作过程中遇到陶坯变形的问题:由于初次接触陶艺制作,没有经验,造成了陶坯变形的情况。

解决方法是在制作陶坯时,注重手感和力度的掌握,保持适当的湿度和均匀的力度,避免陶坯变形。

2. 烧制过程中出现了釉彩不均匀的问题:在上釉过程中,没有掌握好上釉的方法和均匀度,导致烧制后釉彩不均匀。

解决方法是在上釉前,仔细学习和掌握上釉的技巧,掌握好上釉的均匀性,保持适当的厚度和均匀的涂抹力度。

五、实验心得与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对陶艺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制作陶艺作品需要细致和耐心,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使我更加理解陶艺制作的复杂性和技巧性。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合作,我也学习到了一些操作技巧和设计理念。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陶艺制作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造型和装饰能力。

六、实验改进方案针对本次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方案:1. 加强理论学习:通过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掌握更多关于陶艺制作的理论知识,对材料和工艺有更全面的认识。

陶瓷制备设计实验报告

陶瓷制备设计实验报告

陶瓷制备设计实验报告引言陶瓷是一种通过烧结粘土等天然无机材料制成的人造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制表、艺术品等领域。

陶瓷制备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工艺参数,以获得具有所需性能的陶瓷制品。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套陶瓷制备实验流程,探讨原料配比和烧结温度对陶瓷性能的影响,为陶瓷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

实验材料与设备材料1. 粘土:用于制备陶瓷的主要原料,本实验采用黏土作为粘土材料。

2. 珐琅:用于涂覆在陶瓷表面,增强陶瓷的耐磨性和美观性。

设备1. 搅拌器:用于将粘土和水充分混合。

2. 烘箱:用于将搅拌好的陶瓷经过初步烘干,去掉多余水分。

3. 烧结炉:用于将烘干后的陶瓷进行高温烧结,使其形成坚硬的结构。

4. 温度计:用于测量烘干和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 粒度分析仪:用于测试粘土的粒度分布。

实验步骤步骤1:粘土处理1. 将粘土放入搅拌器中,添加适量的水。

2. 开启搅拌器,将粘土和水充分混合,直至形成均匀的浆糊状物质。

步骤2:烘干处理1. 将混合好的浆糊状物质倒入模具中,摊平。

2. 将模具放入烘箱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干,去除多余水分。

步骤3:烧结处理1. 将烘干后的陶瓷制品放入烧结炉中。

2. 设定合适的烧结温度和时间,开始烧结过程。

3. 监测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确保烧结温度达到预设值。

步骤4:涂覆珐琅1. 取出烧结完成的陶瓷制品,进行表面清理。

2. 将珐琅涂覆在陶瓷表面,确保涂覆均匀。

步骤5:性能测试对制备好的陶瓷制品进行性能测试,包括:- 强度测试:使用力学测试机测量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

- 密度测试:使用密度计测量陶瓷的密度。

- 耐磨性测试:使用磨损测试机测量陶瓷的耐磨性。

- 热稳定性测试:通过加热和冷却循环测试陶瓷的热稳定性。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所给出的工艺参数,我们制备了一批陶瓷制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制备的陶瓷制品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密度适中,耐磨性较好,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陶瓷中试实验报告

陶瓷中试实验报告

陶瓷中试实验报告
《陶瓷中试实验报告》
在陶瓷制造过程中,中试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中试实验,可以对原材
料的性能进行评估,优化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

本文将对陶瓷中试实验进
行详细报告。

首先,我们选取了几种常用的陶瓷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等,并对它们
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和物理性能测试。

通过对原料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其成
分比例,以及其在制作陶瓷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物理性能测试可以评估原料
的硬度、熔点等指标,为后续的配比和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其次,我们进行了原料的配比实验。

在陶瓷制作中,不同的原料配比会直接影
响产品的性能和外观。

通过中试实验,我们可以根据原料的性能和成本,确定
最佳的配比方案。

在配比实验中,我们还可以对不同配比方案的陶瓷样品进行
烧结试验,以评估其烧结性能和成品率。

最后,我们进行了陶瓷制品的性能测试。

通过对陶瓷制品的物理性能、化学稳
定性、耐磨性等进行测试,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对产
品的外观进行了评估,包括颜色、光泽度等指标。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了
解产品的优缺点,为产品改进和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陶瓷中试实验是陶瓷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中试实验,
我们可以对原料和产品进行全面的评估,为产品质量和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生产出更优质的陶瓷制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陶瓷的性能实验报告

陶瓷的性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探究不同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等,为陶瓷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三种陶瓷材料,分别为滑石瓷、氧化铍陶瓷和新型高熵多孔陶瓷。

2. 实验方法:(1)物理性能测试:采用体积法测量陶瓷材料的密度;采用超声波法测量陶瓷材料的介电常数;采用高温炉测量陶瓷材料的熔点。

(2)化学性能测试: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陶瓷材料的耐酸、耐碱性能;采用电化学腐蚀法测定陶瓷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3)力学性能测试:采用三点弯曲法测定陶瓷材料的抗弯强度;采用压缩试验法测定陶瓷材料的抗压强度。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性能:(1)滑石瓷:密度为2.6g/cm³,介电常数为6.5,熔点为1557℃。

(2)氧化铍陶瓷:密度为3.0g/cm³,介电常数为7.2,熔点为2852℃。

(3)新型高熵多孔陶瓷:密度为1.8g/cm³,介电常数为4.0,熔点为2000℃。

2. 化学性能:(1)滑石瓷:耐酸、耐碱、耐腐蚀性能良好。

(2)氧化铍陶瓷:耐酸、耐碱、耐腐蚀性能良好,但在氧化气氛中1800℃时有明显挥发。

(3)新型高熵多孔陶瓷:耐酸、耐碱、耐腐蚀性能良好,在高温环境下稳定。

3. 力学性能:(1)滑石瓷:抗弯强度为50MPa,抗压强度为100MPa。

(2)氧化铍陶瓷:抗弯强度为200MPa,抗压强度为300MPa。

(3)新型高熵多孔陶瓷:抗弯强度为150MPa,抗压强度为250MPa。

四、结论1. 滑石瓷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化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但烧结范围较窄,容易产生废品。

2. 氧化铍陶瓷具有高热导率、高熔点、高强度、高绝缘性、高的化学和热稳定性,在特种冶金、真空电子技术、核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新型高熵多孔陶瓷具有超强力学强度、高隔热性能,能在2000℃的高温下保持稳定性,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陶瓷物理检验实验报告

陶瓷物理检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陶瓷的基本物理性质。

2. 掌握陶瓷物理检验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实验,分析陶瓷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

二、实验原理陶瓷是一种非金属无机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绝缘等特性。

本实验通过对陶瓷样品进行物理检验,了解其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从而评估陶瓷材料的质量。

三、实验器材1. 陶瓷样品:不同种类的陶瓷,如瓷、陶、石英、碳化硅等。

2. 拉伸试验机:用于测试陶瓷样品的力学性能。

3. 热分析仪:用于测试陶瓷样品的热性能。

4. 恒温恒湿箱:用于测试陶瓷样品的吸水率。

5. 绝缘电阻测试仪:用于测试陶瓷样品的绝缘性能。

6. 秒表、天平、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1. 力学性能测试(1)将陶瓷样品加工成标准试样。

(2)使用拉伸试验机对陶瓷试样进行拉伸试验,记录断裂应力、断裂伸长率等数据。

2. 热性能测试(1)将陶瓷样品加工成标准试样。

(2)使用热分析仪对陶瓷试样进行热性能测试,记录其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等数据。

3. 吸水率测试(1)将陶瓷样品加工成标准试样。

(2)将试样放入恒温恒湿箱中,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放置一定时间。

(3)取出试样,用天平称量其质量,计算吸水率。

4. 绝缘性能测试(1)将陶瓷样品加工成标准试样。

(2)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对陶瓷试样进行绝缘性能测试,记录其绝缘电阻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力学性能分析根据拉伸试验数据,可得出陶瓷样品的断裂应力、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评估其质量。

2. 热性能分析根据热分析仪测试数据,可得出陶瓷样品的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等热性能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陶瓷材料的热性能,可以评估其质量。

3. 吸水率分析根据吸水率测试数据,可得出陶瓷样品的吸水率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陶瓷材料的吸水率,可以评估其质量。

4. 绝缘性能分析根据绝缘电阻测试数据,可得出陶瓷样品的绝缘电阻值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陶瓷材料的绝缘性能,可以评估其质量。

陶瓷的导电性实验报告

陶瓷的导电性实验报告

陶瓷的导电性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陶瓷的导电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陶瓷材料的导电性能实验器材:陶瓷试样(陶瓷瓷砖、陶瓷盘子等)、电源、导线、万用表实验步骤:1. 首先准备不同种类的陶瓷试样,并确保试样表面清洁干燥。

2. 将电源接入电路,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源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万用表的电流测量端。

3. 将另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源的负极,另一端分别接触不同种类的陶瓷试样的表面。

4. 依次测量各试样上的电流值,并记录下来。

5. 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器材清理干净,保持实验室整洁。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记录下各种陶瓷材料的电流值如下:陶瓷瓷砖1:0.02A陶瓷瓷砖2:0.025A陶瓷盘子1:0.01A陶瓷盘子2:0.015A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不同种类的陶瓷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电性能。

在本次实验中,陶瓷砖的导电性较好,电流值较大;而陶瓷盘子的导电性较差,电流值较小。

这是因为陶瓷材料的导电性与其结构和成分有关。

陶瓷材料通常由氧化物组成,其晶体结构中的离子相互连接形成离子键,使得电子在材料中难以传导。

而不同种类的陶瓷材料中的成分和结构不同,因此导电性也会有所差异。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陶瓷材料的导电性能差异较大,不同种类的陶瓷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电性。

2. 陶瓷瓷砖的导电性较好,电流值较大;而陶瓷盘子的导电性较差,电流值较小。

3. 陶瓷材料的导电性与其结构和成分有关,较少杂质和较高的致密度会降低材料的导电性。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及改进措施:1.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可能受到环境因素和仪器精度的影响。

2. 为减小误差,下次实验可以增加样本数量,并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 若要更准确地比较不同种类陶瓷材料的导电性,可以尝试使用不同仪器,如电阻计,以测量材料的电阻值。

总结: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种类的陶瓷材料的电流值,探究了陶瓷材料的导电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陶瓷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电性,这与其结构和成分有关。

陶瓷成型工艺实验报告

陶瓷成型工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陶瓷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陶瓷成型过程中的各个工艺参数对成型效果的影响;3. 熟悉陶瓷成型工艺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注意事项;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对陶瓷制品生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陶瓷成型工艺是将陶瓷原料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强度的生坯的过程。

根据成型方法的不同,陶瓷成型可分为可塑法成型、注浆法成型和干压法成型等。

1. 可塑法成型:将陶瓷原料制备成泥团,利用其可塑性手工拉坯成型、机械旋压成型或滚压成型,还可以利用模具印坯成型,以及徒手捏塑成型。

2. 注浆法成型:将陶瓷原料制成浆料,通过模具注入,待浆料凝固后取出成坯。

3. 干压法成型:采用压力将陶瓷粉料压制成一定形状的坯体。

其实质是在外力作用下,粉体颗粒在模具内相互靠近,并借内摩擦力牢固地结合起来,保持一定的形状。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陶瓷成型机、模具、刀具、烘箱、天平、计时器等。

2. 材料:陶瓷原料、模具、粘结剂、润滑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要求,将陶瓷原料按照配方进行混合、研磨,制成浆料或泥团。

2. 可塑法成型:将泥团放置在成型机上进行拉坯成型,或利用模具进行印坯成型。

3. 注浆法成型:将浆料注入模具,待浆料凝固后取出成坯。

4. 干压法成型:将陶瓷粉料填充到模具内,通过压头施加压力,压制成一定形状的坯体。

5. 后处理:将成坯进行晾干、脱模、修整等工序。

6. 烧结:将成坯放入烘箱中进行烧结,烧结温度根据陶瓷原料和制品要求而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型效果: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成型方法对陶瓷制品形状、尺寸和强度的影响。

2. 工艺参数对成型效果的影响:分析压力、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成型效果的影响。

3. 成型缺陷:分析成型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如分层、裂纹、表面剥落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实验结论1. 陶瓷成型工艺是陶瓷制品生产的重要环节,掌握成型方法对提高制品质量至关重要。

2. 可塑法成型、注浆法成型和干压法成型是常用的陶瓷成型方法,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型方法。

陶瓷工艺学实验报告拉坯

陶瓷工艺学实验报告拉坯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陶瓷拉坯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陶瓷拉坯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陶瓷工艺的认识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陶瓷拉坯是陶瓷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指将泥料放在陶轮上,通过旋转和手部的操控,使泥料形成所需的形状。

拉坯工艺要求操作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力度,使泥料在陶轮上形成均匀、光滑的形状。

三、实验器材与材料1. 陶瓷泥料:高白泥、普通泥等。

2. 陶轮:手工拉坯轮、电动拉坯轮等。

3. 陶轮工具:拉坯刀、修坯刀、拍子等。

4. 实验室用品:实验台、水桶、海绵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陶瓷泥料揉捏均匀,使其具有较好的可塑性。

(2)检查陶轮是否运转正常,调整转速。

(3)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工具。

2. 拉坯操作(1)将泥料放在陶轮的中心,用拍子轻轻拍打,使泥料与陶轮贴合。

(2)双手握住拉坯刀,从泥料的一端开始,沿着陶轮的方向拉坯。

(3)在拉坯过程中,注意控制力度,使泥料均匀地延伸。

(4)当泥料达到所需的形状时,停止拉坯,用修坯刀修整边缘。

(5)检查泥料的形状和尺寸,如有需要,进行二次修整。

3. 拉坯注意事项(1)操作时,保持身体平衡,避免因姿势不正确而造成拉坯失败。

(2)拉坯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泥料破裂。

(3)拉坯过程中,注意观察泥料的形状和尺寸,及时调整。

(4)保持陶轮清洁,避免杂质影响拉坯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完成了拉坯操作,制作出符合要求的陶瓷坯体。

2. 实验分析(1)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陶瓷拉坯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了解陶瓷拉坯工艺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陶瓷制作打下基础。

(3)实验过程中,发现操作者对陶轮的熟悉程度和手法熟练度对拉坯效果有很大影响。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对陶瓷拉坯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掌握了陶瓷拉坯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为今后的陶瓷制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实验过程中,发现操作者对陶轮的熟悉程度和手法熟练度对拉坯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实践和锻炼。

工艺品实验报告(3篇)

工艺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工艺品制作的基本技能,了解不同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和特点,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工艺品种类选择:本次实验选择了陶瓷工艺品、木雕工艺品和玻璃工艺品三种类型进行制作。

2. 制作过程:(一)陶瓷工艺品制作1. 准备材料:陶土、陶瓷模具、釉料、画笔等。

2. 模具塑形:将陶土放入模具中,塑造成所需形状。

3. 干燥处理:将塑形好的陶瓷作品放置在通风处,让其自然干燥。

4. 釉料上色:在干燥后的陶瓷作品上涂上釉料,可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图案。

5. 烧制:将上釉的陶瓷作品放入窑中进行烧制,烧制温度根据釉料种类而定。

(二)木雕工艺品制作1. 准备材料:木材、雕刻刀、锯子、砂纸等。

2. 木料切割:根据设计图纸,将木材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大小。

3. 雕刻细节:使用雕刻刀对木料进行雕刻,塑造出所需的图案和纹理。

4. 打磨光滑:用砂纸对雕刻好的木雕作品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

5. 涂漆保护:在木雕作品表面涂上清漆或彩漆,以保护木雕表面。

(三)玻璃工艺品制作1. 准备材料:玻璃、玻璃模具、切割工具、焊接工具等。

2. 玻璃切割:使用切割工具将玻璃切割成所需形状。

3. 焊接成型:将切割好的玻璃片进行焊接,形成所需的艺术造型。

4. 烧制处理:将焊接好的玻璃作品放入窑中进行烧制,使其熔化并形成玻璃体。

5. 冷却处理:将烧制好的玻璃作品放置在通风处冷却。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陶瓷工艺品:经过烧制,陶瓷作品表面光滑,颜色鲜艳,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2. 木雕工艺品:木雕作品线条流畅,纹理清晰,展现了木头的自然美。

3. 玻璃工艺品:玻璃作品透明度高,造型独特,具有现代感。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陶瓷、木雕和玻璃三种工艺品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工艺品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材料选择、工具使用、烧制温度等。

五、实验心得1. 制作工艺品需要耐心和细心,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

陶瓷球_实验报告

陶瓷球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陶瓷球的制备工艺及原理;2. 掌握陶瓷球的性能测试方法;3. 分析陶瓷球的性能与制备工艺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陶瓷球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磨、耐腐蚀等优良性能的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

陶瓷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干压成型、注浆成型、凝胶注模成型等。

本实验采用干压成型法制备陶瓷球,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高岭土、石英砂、碳化硅、氧化铝等;2. 实验仪器:球磨机、搅拌机、压球机、高温炉、万能试验机、电子天平、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陶瓷球原料:按照实验要求,称取一定量的高岭土、石英砂、碳化硅、氧化铝等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形成浆料。

2. 干压成型:将浆料倒入模具中,使用压球机进行压制,得到一定尺寸的陶瓷球。

3. 烧结:将压制好的陶瓷球放入高温炉中,按照一定的升温曲线进行烧结,得到陶瓷球。

4. 性能测试:对烧结后的陶瓷球进行以下性能测试:(1)外观检查:观察陶瓷球的外观,要求表面光滑、无裂纹、无气孔;(2)尺寸测量:使用电子天平测量陶瓷球的直径和重量;(3)硬度测试:使用万能试验机测试陶瓷球的硬度;(4)耐磨性能测试:在特定条件下,对陶瓷球进行耐磨性能测试;(5)耐腐蚀性能测试:将陶瓷球浸泡在一定浓度的酸、碱溶液中,观察其腐蚀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陶瓷球外观:制备的陶瓷球表面光滑、无裂纹、无气孔,符合要求。

2. 尺寸测量:实验所得陶瓷球直径为10mm,重量为5g。

3. 硬度测试:陶瓷球的硬度为HRC70,符合要求。

4. 耐磨性能测试:陶瓷球的耐磨性能达到1000g/cm²,符合要求。

5. 耐腐蚀性能测试:陶瓷球在酸、碱溶液中浸泡24小时后,表面无明显腐蚀现象,符合要求。

六、实验结论1. 采用干压成型法制备的陶瓷球,具有良好的外观、尺寸、硬度和耐磨、耐腐蚀性能。

2. 陶瓷球的性能与原料配比、成型工艺、烧结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陶瓷碗物理实验报告

陶瓷碗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观察和探究陶瓷碗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导热性、硬度、吸水率等,从而加深对陶瓷材料物理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陶瓷碗若干2. 天平3. 水银温度计4. 热源(如酒精灯)5. 烧杯6. 量筒7. 砂纸8. 计时器9. 纸笔三、实验步骤1. 密度测量(1)用天平称量一只陶瓷碗的质量,记录数据。

(2)将陶瓷碗完全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记录水面上升的高度,计算碗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ρ = m/V,计算陶瓷碗的密度。

2. 导热性测量(1)将陶瓷碗放置在热源上,用温度计测量碗底和碗口的温度。

(2)观察温度变化,记录温度计读数。

(3)比较碗底和碗口的温度差,分析陶瓷碗的导热性。

3. 硬度测量(1)用砂纸对陶瓷碗表面进行打磨,观察打磨后的表面变化。

(2)用小刀在打磨后的表面划痕,观察划痕的深浅。

(3)分析陶瓷碗的硬度。

4. 吸水率测量(1)将陶瓷碗完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面上升的高度。

(2)将陶瓷碗取出,放置在干燥处,等待水分蒸发。

(3)观察陶瓷碗表面水分的变化,记录蒸发时间。

(4)根据蒸发时间,分析陶瓷碗的吸水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密度测量结果通过实验,测得陶瓷碗的密度为ρ = 2.3 g/cm³。

2. 导热性测量结果实验中,陶瓷碗底部的温度比碗口高,说明陶瓷碗的导热性较差。

3. 硬度测量结果通过实验,发现陶瓷碗表面打磨后划痕较浅,且用小刀划痕不明显,说明陶瓷碗的硬度较大。

4. 吸水率测量结果实验中,陶瓷碗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表面水分蒸发,说明陶瓷碗具有一定的吸水率。

五、实验结论1. 陶瓷碗具有较大的密度,为2.3 g/cm³。

2. 陶瓷碗的导热性较差,适合用于保温。

3. 陶瓷碗的硬度较大,耐磨耐用。

4. 陶瓷碗具有一定的吸水率,适合用于盛放液体。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陶瓷碗的物理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测量密度、导热性、硬度和吸水率等物理参数,并掌握了相应的实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佳木斯大学
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陶瓷综合实验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指导教师:刘文斌职称:高级工程师
学生姓名:周莹莹学号:12089940216
2015 年 07 月 05 日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实验名称:陶瓷综合实验
一.选题依据:
根据本专业实际和学生就业的需求,以及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趋势,设立本实验
二.实验课题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新兴陶瓷生产国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陶瓷制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使世界陶瓷的总产量明显上升,国际陶瓷市场呈现出市场需求高档化、艺术化、多元化、个性化、市场销售配套化等特点。

根据应用的不同,全球陶瓷市场可细分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及艺术陶瓷等领域。

其中,日用陶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生活用品,相比塑料、金属等日用品具有安全、卫生、易于洗涤、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其增长远高于陶瓷行业整体水平。

近年来,世界日用陶瓷的总产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国际日用陶瓷主要产地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其中亚洲地区是世界日用陶瓷的第一大产区。

我国日用陶瓷的产量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2012 年我国日用陶瓷占世界总产量的62%以上。

陶瓷是我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之一。

近十来年,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民营企业逐步崛起,我国量产化陶瓷又回升到迅速发展的阶段,并保持较高增长率。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目前我国陶瓷行业仍存在整体档次偏低的问题:一是技术及装备未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二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陶瓷产业发展缺乏在国际市场树立品牌的意识。

民族品牌的建设是陶瓷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

2012 年,全国日用陶瓷总产值940 亿人民币,总产量330 亿件,占世界总产量的62%以上;出口总额70.02 亿美元,进口总额2.8 亿美元,占世界日用陶瓷贸易总额的30%左右。

2013 年全国日用陶瓷总产量375 亿件。

此外,近年来陶瓷酒瓶因其具有不透光性、导热慢等特质能够很好地保持酒质,同时能凸显艺术、文化和收藏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白酒厂商的青睐。

三.实验目的与意义,预期达到的目标:
1.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充分了解陶瓷的制造过程。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通过实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

4.总结实验经验,指导实际工作。

四.实验主要内容:
1、对黏土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分析
2、对黏土、长石、高岭土性能的分析
3、对陶瓷原料的配制、混料、练泥、陈腐、成型;
4、对成型作品进行烧成
五.实验进度预期
2015-6-20---2015-6-26 完成实验资料的搜集整理,生料配比计算,制定升温制度。

2015-6-27---2015-7-1 分组进行坯料烧结,得到陶瓷。

2015-7-2----2015-7-5 完成力学性能检测,完成实验报告。

六.本组成员及分工
周莹莹资料实验报告
李勇试样制备
苏浩杰烧结
刘犇坯料配比及混合
丁雪松、何鑫力学性能测定
第二部分实验
1.原料选择
MgO-Al2O3-SiO2为重要的高温陶瓷材料体系之一,在窑具、电路基板、蜂窝陶瓷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

现利用煤矸石、工业氧化铝、菱镁矿为原料,辅以组分氧化物调节,配制分子式为Mg1.8Ca0.2Al3.85Fe0.15Si5O18的陶瓷配方,若煤矸石用量为50 wt%,其余Al2O3由工业氧化铝、MgO由菱镁矿补充,配方最终由分析纯组分氧化物试剂调节至配方要求。

其中,煤矸石、磷镁矿化学成分如表所示,工业氧化铝按纯物质计。

解: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计算陶瓷的分子量:
将其分子式改写为(MgO)1.8(CaO)0.2 (Al2O3)1.925(Fe2O3)0.075(SiO2)5 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gO:40.3040 CaO: 56.0800 Al2O3 :101.9620 Fe2O3 :159.6910 SiO2 :60.0840 陶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92.4350 g/mol 由此计算1 kg该陶瓷粉料中各个氧化物所占的质量。

陶瓷熟料中各氧化物质量
(2)计算各原料中组分含量:
由题意知:煤矸石用量占原料50%,故假设煤矸石用量为500 g。

则,由煤矸石组成可得其引入
的氧化物种类及质量
煤矸石引入各氧化物质量(g)
由此可知,仍需要氧化物的量,其汇总结果见表:
加煤矸石后所需各氧化物质量(g)
假设MgO所需量全部由磷镁矿提供,所需磷镁矿的质量= 97.4600×84.3142/(40.3040×0.97)= 210.177g 则,由磷镁矿引入的各氧化物质量见表:
磷镁矿引入各氧化物质量(g)
则,由此可计算出需加入的各组分氧化物的质量,结果见表
各组分氧化物的引入量(g)
由此得,共用原料的质量为:
500+398.7403+210.1769=1108.9172
则,煤矸石用量的百分含量为:
(500/1108.9172) ×100%=45.09%
由此可知,煤矸石用量未达到要求,故调整其用量。

改变煤矸石用量为550g,由其引入的各氧化物的质量为:
煤矸石引入各氧化物质量(g)
由此可知,仍需要氧化物的量为:
加煤矸石后还需各氧化物质量(g)
所需磷镁矿的质量为204.7853 g。

则,由磷镁矿引入的各氧化物质量见表:
磷镁矿引入各氧化物质量(g)
则,由此可计算出需加入的各组分氧化物的质量,结果见表:
各组分氧化物的引入量(g)
由此得,共用原料的质量为:
500+ 204.7853+ 351.3379= 1106.1232g
则,煤矸石用量的百分含量为:
(550/ 1106.1232) ×100%=49.72% 由此可知,煤矸石用量将要符合要求,故微调整其用量
调整煤矸石用量为553 g,按以上方法算得原料总量为1105.9555 g。

其中煤矸石的质量分数为:
(553/ 1105.9555)×100%=50.00% 各原料的用量见表.
各原料用量(g)
由此可知,配制1kg陶瓷粉料所需原料质量为:煤矸石:550 g ;磷镁矿:204.462g;工
业氧化铝:165.402 g;纯组分氧化物SiO2:175.294g;Fe2O3:2.217 g; CaO:5.581g.
2.配合料制备
2.1配料工艺及配料方式:
1、配料工艺:根据配料计算结果,将各种原料经过计量按要求的配合比配合的过程。

2、配料方式:
磨头仓配料:原料在磨头设置的配料小仓备料,经配料小仓的仓底计量设备称量配合
后直接喂入磨机内粉磨的工艺。

常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2.2影响配料准确性的因素
1、工艺设备不能满足要求
2、物料成分、水分、粒度波动过大
3、数据反馈与调整不及时
3.升温制度
时间040458590130135175180220270温度253003006006009009001200120014401440
4.气体密度及气孔率的测定步骤
1.待测试样(可用实验七留存的试样或其它试样)作好编号标记,在超声清洗器中清洗7—10分钟,烘箱中于110℃烘干至恒重,冷至室温后称取各试样在空气中质量W1 。

2.浸渍试样:试样放在烧杯中(可多个一起放),对烧结致密程度高的结构陶瓷试样,以蒸馏水浸没试样后,把烧杯在小电炉上煮沸5min后连水冷却至室温,即可进行液体静力法称重,试样不需从水中取出;对需测开孔率的其它试样,则将烧杯置于真空干燥器中,先抽真空再浸渍蒸馏水,依次逐一取出试样,用一饱和了浸液的毛巾小心地轻拭去已浸渍试样表面多余的液体,注意不可将开孔中的液体吸出,并立即称量浸渍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W3。

3.用镊子小心地依次逐一把试样放在液体静力天平的盛物金属丝网中,注意在放样或取出样时切不可将水洒在天平的称量部位上,并确保试样和丝网浸没于水面下一定深度,且不与盛水容器的壁、底相碰;称量浸渍试样在水中的质量 W2/或W2(用有TAR键的电子天平时),网重Wn(不必每个试样测,电子天平无须测)。

各称量精确至1mg。

4.将各试样测得的数据代入上面各有关公式计算体积密度、开孔率,并按给定的理论密度计算总气孔率、闭孔率及相对密度。

蒸馏水密度d L 取 1g/cm3 计算,体积密度单位为g/cm3,有效数字修约到三位,百分数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

第三部分参考文献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林宗寿主编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赵淑金主编
陶瓷工艺综合实验(高等学校专业教材)/杨海波
陶艺基础/刘木森
陶瓷工艺学/张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