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202x年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 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 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理数乘法运算能力目标:能确定几个不是0的有理数乘积运算的符号,进行有理数运算;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用计算器给有理数运算带来的方便[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有理数乘法运算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你还记得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知识讲解]活动一: 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看出,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符号的确定,那么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怎么确定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确定下列积的符号,你能从中发现什么?①()5432⨯⨯⨯- ②()()5432⨯⨯-⨯-③()()()()5432-⨯-⨯-⨯- ④()()()50432-⨯⨯⨯-⨯-学生归纳结论:结论1: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结论2: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积的符号(口答)①()()1432-⨯⨯⨯- ②()()()6532-⨯-⨯⨯-③()()()222-⨯-⨯- ④()()()()3333-⨯-⨯-⨯-活动二:例3 计算:41)54(6)5()2();41()59(65)3()1(⨯-⨯⨯--⨯-⨯⨯-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0,积等于0 课堂练习计算:(1)(-85)×(-25)×(-4);(2)(-87)×15×(-171); (3)(151109-)×30;(4)2524×7. (5)-9×(-11)-12×(-8);课后作业教科书第38页 习题1.4第7题(1)(2)(3)课后选作题1.计算:).8(161571)6(;04.0311843)5(;36187436597)4(;534.265)3();1.0()24.8()10)(2();8(25.12014)1(-⨯⎪⎭⎫ ⎝⎛--⨯-⨯⎪⎭⎫ ⎝⎛-+-⨯⨯--⨯-⨯--⨯⨯⎪⎭⎫ ⎝⎛- 2.2003减去它的21,再减去余下的31,再减去余下的41,依次类推,一直到减去余下的20031,求最后剩下的数。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上2.5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2)学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上2.5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2)学案

2.5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2)【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等能力;2、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重点】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学习难点】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过程】 『问题情境』填空:2×3 3×2 (依据: )(7×2)×5 7×(2×5) (依据: )(21 + 32)×6 21×6+ 32×6 (依据: ) 以上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还成立吗?(学生猜想)『自主探究』2、思考讨论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例题讲评』 例1、计算:(21 +65-127)×(-36)(用简便方法运算,并说明用了乘法的哪种运算律。

)例2、计算: (1)8×81 (2)(-4)×(-41) (3)(-87)×(-78) (通过观察思考,找出共同特征,从而引出倒数的概念。

)2.5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2)----随堂练习评价_______________1.说出下面每一步计算的依据,并体会这样做的优越性:(-0.4)×(-0.8)×(-1.25)×2.5=-0.4×0.8×1.25×2.5 ( ) =-0.4×2.5×0.8×1.25 ( ) =-(0.4×2.5) ×(0.8×1.25) ( ) =-1×1 =-1 2.计算:(1)(-2.5)×(-3.1)×4; (2)(41+61-21)×12;(3)(-1.25)×5×8; (4)(-10)×31×(-0.1)×6;(5)4.98×(-5); (6)91918×19;(7)×(-181) (8)1000×(-4)×(-11)×0.001 (9)(41+141-71)×(-28) (10)(-2)×(-7)×(+5)×(-71)3.倒数和相反数是两个重要的概念,你能说出两者的区别吗? (1) 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 ,a ,b 的符号 ; (2)若a ,b 互为倒数,则a ·b= ,a ,b 的符号 。

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 ——乘法运算律(课件)2024-2025学年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 ——乘法运算律(课件)2024-2025学年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c+b×c.
课堂检测
1.与-2的乘积为1的数是 -0.5




2.计算(-36)×( + A.乘法交换律



)时,可以使运算简便的是
B.乘法分配律
C.加法结合律
( B )
D.乘法结合律
3.计算:


(1)(- ) ×(- 6 ) × ( -0.8 )

(2)(
) × ( -24 )
=3×10
=30
探究活动
下面黑板上三组算式的结果分别相等吗?把

, 中的数换成
其他的有理数,各组算式的结果仍相等吗?
(-3+5)×4
=2×4
=8
-3×4+5×4
=-12+20
=8
乘法分配律
( a+b)×c
=ac+bc
讲授新课
事实上,小学里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
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都适用.
(3)(

− )



× ( − )=1.
观察每题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一般地,如果a×b=1, 那么a 和b互为倒数关系,其中一个数叫作另一个数的倒数.
练习巩固
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
12
12
(1) 4; (2) ; (3) ; (4) .
3
33
17

解:(1)-4的倒数是 ;


(2)− 的倒数是−;





(3)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减法、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够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除法运算,但对乘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难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法运算。

2.使用讲解法,讲解乘法运算的规则和法则。

3.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乘法运算。

4.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乘法运算的讲解、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

3.练习本:供学生做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乘法运算,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每斤3元,一共花了15元,问小明买了多少斤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如“同号相乘为正,异号相乘为负;绝对值相乘等于两数绝对值的乘积。

”并通过PPT展示相关例题,让学生跟随讲解,理解乘法运算的规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一家超市举行促销活动,购买50元商品可以打8折,小华购买了200元的商品,请问他可以节省多少钱?”每组给出解答,并进行分享。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 有理数乘法与除法教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 有理数乘法与除法教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 有理数乘法与除法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 有理数乘法与除法》这一节主要讲述了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学生需要掌握有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法则,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有理数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运算,但对乘法和除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3.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灵活运用有理数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有理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有理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有理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过程。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有理数乘法和除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有理数乘法和除法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有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些规则,并加以解释和阐述。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理数乘法和除法的练习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2)》教案

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2)》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教师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得出几个乘,其
中有一个因数为0的特殊规律.
学生填空: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_____.
五、课堂练习(8分钟)
课本32练习
六、课堂小结(3分钟)
有理数的乘法中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律?
七、作业布置(2分钟)
教师自行安排
八、当堂检测(7分钟)
1. 选择题
(1)五个数相乘,积为负数,则其中正因数的个数为().
A.0 B.2 C.4 D.0,2或4
(2)x和5x的大小关系是().
A.x<5x B.x>5x C.x=5x D.以上三个结论均有可能
2、计算
(1)
(2)(-4)×7×(-1)×0×(-0.25)
教学后记(反思成败、总结经验):板书设计:
1.4.1有理数的乘法(2)
1、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2、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运算步骤.
3、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

2.7《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

2.7《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乘法规则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有理数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计算器或卡片模拟乘法运算,直观展示乘法规则。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有理数乘法是指两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其结果是符号由两数符号决定,绝对值为两数绝对值相乘的结果。它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如果一家商店对商品进行8折促销,我们如何计算打折后的价格?这个案例展示了有理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有理数乘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和解决,使学生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2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2

2.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规律,并能熟练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探索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3.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重点1.熟练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探索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教学难点1.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规律.2.探索乘法运算律,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便运算.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有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后,就要研究乘法的运算律.在小学我们学过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对于有理数的乘法,它们还成立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开始着手研究解决新问题.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问题】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1)5×(-6);(2)(-6)×5.【答案】(1)-30;(2)-30.【新知】一般地,在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乘法交换律:ab=ba.【问题】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3)[3×(-4)]×(-5);(4)3×[(-4)×(-5)].【答案】(3)60;(4)60.【新知】在有理数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乘法结合律:(ab)c=a(bc).【归纳】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乘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乘.【问题】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5)5×[3+(-7)];(6)5×3+5×(-7).【答案】(5)-20;(6)-20.【新知】一般地,有理数中,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分配律:a(b+c)=ab+ac.【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运算入手,验证小学所学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依然成立.【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把小学所学的运算律推广到了有理数范围,让学生感受到初中学习到的很多知识,都是小学所学知识的自然延续.【问题】下列各式中用了哪条运算律?如何用字母表示?(1)(-4)×8=8×(-4);(2)[(-8)+5]+(-4)=(-8)+[5+(-4)];(3)(-6)×2132⎡⎤⎛⎫⎪⎢⎥⎝⎭⎣⎦+-=(-6)×23+(-6)×12⎛⎫⎪⎝⎭-;(4)5296⎡⎤⎛⎫⎪⎢⎥⎝⎭⎣⎦×-×(-12)=29×5126⎛⎫⎪⎝⎭⎡⎤⎢⎥⎣⎦×(-)-.【答案】(1)乘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分配律:a(b+c)=ab+ac;(4)乘法结合律:(ab)c=a(bc).【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教师讲解.【设计意图】让学生独自辨析运算律的使用场景,巩固运算律的相关知识.二、典例精讲【例题】(1)计算2×3×0.5×(-7);(2)用两种方法计算11112 462⎛⎫+-⨯⎪⎝⎭.【答案】(1)2×3×0.5×(-7)=(2×0.5)×[3×(-7)]=1×(-21)=-21.(2)解法1:11112462⎛⎫+-⨯⎪⎝⎭32612121212⎛⎫+-⨯⎪⎝⎭=11212-⨯=1-=.解法2:11112462⎛⎫+-⨯⎪⎝⎭111121212462⨯+⨯-⨯=326+-=1-=.【思考】比较(2)中的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更简便?【答案】解法1先做加法运算,再做乘法运算.解法2先做乘法运算,再做加法运算.解法2用了分配律.解法2的解法更简便.【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例题的分析和总结.【设计意图】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问题】改变例题(1)的乘积式子中某些乘数的符号,得到下列一些式子.观察这些式子,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3×(-0.5)×(-7),2×(-3)×(-0.5)×(-7),(-2)×(-3)×(-0.5)×(-7).【答案】正;负;正.【思考】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的乘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有乘数为0,那么积有什么特点?【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找出以上算式的负的乘数的个数和积的符号之间的关系,思考有乘数为0时积的特点.【新知】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乘数为0,那么积为0.【问题】(1)591 3654⎛⎫⎛⎫-⨯⨯-⨯-⎪ ⎪⎝⎭⎝⎭();(2)41 5654⎛⎫-⨯⨯-⨯⎪⎝⎭().【答案】(1)98-;(2)6;【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设计意图】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掌握多个非零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规律.【思考】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新知】步骤:1.先确定积的符号;2.再把乘数的绝对值相乘作为积的绝对值.【问题】你能看出下式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7.8×(-8.1)×0×(-19.6).【答案】0;理由: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乘数为0,那么积为0.【归纳】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解题步骤:第一步:看是否有乘数0:含乘数0,则结果为0;不含,则进行第二步;第二步:确定符号(奇负偶正);第三步:绝对值相乘.【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归纳出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解题步骤.在做题时能够注意0乘数,养成先观察的好习惯.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解题步骤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课后任务完成教材P43练习1~2题.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2.2.1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有理数乘法法则课时目标1.经历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认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会求一个数的倒数.3.能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习重点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倒数的概念.学习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以及对法则的理解.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如图,有甲、乙两座水库,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cm,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cm.如果用“+”号表示水位的上升,用“-”号表示水位的下降,请用算式表示,4天后甲、乙两座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分别是多少?4天后,甲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3×4=12(cm);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3)×4=?议一议:(-3)×4=(-3)+(-3)+(-3)+(-3)=-12.那么4×(-3)=?(-4)×(-3)=?(-4)×0=?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给出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探究新知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3×3=9,3×2=6,3×1=3,3×0=0;(2)3×3=9,2×3=6,1×3=3,0×3=0.学生自主探究,请两名同学代表回答.对于(1)中的算式,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对于(2)中的算式,随着前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问题1:对于(1)中算式,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当后一个乘数从0减小为-1时,积应该怎样变化?填空并说一说它的变化规律: 3×(-1)=-3,3×(-2)=-6,3×(-3)=-9.问题2:对于(2)中算式,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当前一个乘数从0减小为-1时,积应该怎样变化?填空并说一说它的变化规律: (-1)×3=-3,(-2)×3=-6,(-3)×3=-9.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分别观察上述所有等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师生总结: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正数乘负数,积为负数;负数乘正数,积也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根据上面总结出的规律,计算下面的算式.(-3)×3=-9,(-3)×2=-6,(-3)×1=-3,(-3)×0=0.观察上面的算式,随着后一个乘数的变化,积是怎样变化的?解: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增加3.根据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算式,从积的符号和算式的符号观察,可以得到什么结论?(-3)×(-1)=3,(-3)×(-2)=6,(-3)×(-3)=9.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如下结论: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与有理数加法类似,有理数相乘,也既要确定积的符号,又要确定积的绝对值.即①先判断是同号、异号或是同0相乘;②再确定积的符号;③最后将绝对值相乘.一般地,我们有如下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有理数乘法法则也可以表示如下:设a,b为正有理数,c为任意有理数,则(+a)×(+b)=a×b,(-a)×(-b)=+(a×b);(-a)×(+b)=-(a×b),(+a)×(-b)=-(a×b);c×0=0,0×c=0.显然,两个有理数相乘,积是一个有理数.设计意图:类比非负数的乘法法则,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有理数乘法法则并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典例精讲例1计算:(1)8×(-1);(2)-(3)-解:(1)8×(-1)=-(8×1)=-8.(2)-=1.(3)-×=1021.总结:在例1(2)中,-我们说-12和-2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2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登高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解:(-6)×3=-18.答:登高3km后,气温下降18℃.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从中归纳出倒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练习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巩固训练1.计算(-1)×4的结果为(A)A.-4B.4C.-3D.32.-12020的倒数是(A)A.-2020B.-12020C.2021D.120203.有理数12,0,1,-3,任取两个数相乘,所得的积中最小是-3.4.计算:(1)-5×(+3);(2)-4×(-8);(3)(-3)×56;(4)-1解:(1)-5×(+3)=-(5×3)=-15.(2)-4×(-8)=+(4×8)=32.(3)(-3)×5=-3×=-52.(4)-1×=920.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订正并给予评价.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的新知得到及时巩固,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能更好地将知识学以致用.最后针对练习结果进行统一订正,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及时评价,体现课程评价在课堂中的合理应用.课堂小结1.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及表达的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40页练习第1,2,3题,第47页习题2.2第1,2,3题.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课时目标1.经历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归纳、概括的过程,能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与运算能力.2.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猜想、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习重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学习难点熟练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思考:(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2)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运算步骤是什么?(3)小学学过哪些乘法的运算律?(4)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吗?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乘法法则及乘法的运算步骤,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复习小学学过的运算律,并提出问题“有理数范围内是否仍然适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探究新知探究有理数乘法运算律师生活动:小组谈论,设计研究思路.问题1:计算下列各式,并观察比较各组算式所得的积相同吗?(1)(-4)×8=-32,8×(-4)=-32.(2)(-5)×(-7)=35,(-7)×(-5)=35.换几组乘数再试一试,结果仍是这样吗?思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你能用语言表达这一结论吗?结论:一般地,在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乘法交换律:ab=ba.问题2:计算下列各式,并观察比较各组算式所得的积相同吗?(1)[(-3)×2]×(-5)=(-6)×(-5)=30,(-3)×[2×(-5)]=(-3)×(-10)=30;(2)(-4)×-×(-6)=2×(-6)=-12,(-4)××(−6)=(-4)×3=-12.换几组乘数再试一试,结果仍是这样吗?思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你能用语言表达这一结论吗?结论:在有理数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乘法结合律:(ab)c=a(bc).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乘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乘.问题3:计算下列各式,并观察比较各组算式所得的积相同吗?+-=-1,(-6)×12+(-6)×=-1.换几组乘数再试一试,结果仍是这样吗?思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你能用语言表达这一结论吗?结论: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简称分配律):a(b+c)=ab+ac.设计意图:类比非负数的乘法运算律和有理数加法运算律,通过举例验证,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典例精讲例(1)计算2×3×0.5×(-7);(2)14+1612.解:(1)2×3×0.5×(-7)=(2×0.5)×[3×(-7)]=1×(-21)=-21.(2)解法14+16-12312+212-612×12=-112×12=-1.解法14+1612×12=14×12+16×12-12×12=3+2-6=-1.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感受乘法运算律为运算带来的便捷,体会数学学习的一致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巩固训练1.算式78×25×87=25×78×87,运用了(A)A.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B.分配律C.乘法交换律和分配律D.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2.计算:(1)(-10)×-13118+73-0.75;(3)(+16)×(-72.8)×0×-823解:(1)原式=(-10)×13×6=-10×(-2)=20.(2)原式=(-24)×118+(-24)×73+(-24)×-34.(3)原式=0.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订正并给予评价.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的新知得到及时巩固,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能更好地将知识学以致用.最后针对练习结果进行统一订正,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及时评价,体现课程评价在课堂中的合理应用.课堂小结有理数乘法法则: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及表达的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43页练习第1题,第47页习题2.2第4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1)交换律:ab=ba.(2)结合律:(ab)c=a(bc).(3)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教学反思第3课时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课时目标1.掌握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方法.2.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学习重点熟练计算多个有理数相乘.学习难点多个有理数相乘结果的符号确定.课时活动设计复习回顾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有哪些?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探究新知探究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计算并观察下面各式的积,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1)1×2×3×4=24;(2)(-1)×2×3×4=-24;(3)(-1)×(-2)×3×4=24;(4)(-1)×(-2)×(-3)×4=-24;(5)(-1)×(-2)×(-3)×(-4)=24.通过上面的计算,请填写下表:思考:多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那么积的符号与负的乘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并发表见解.结论: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如果有乘数为0,那么积有什么特点?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乘数为0,那么积为0.这样,遇到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可以先用上面的结论确定积的符号,再把乘数的绝对值相乘作为积的绝对值.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让学生发现、总结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典例精讲例1不计算,说出下列各式积的符号.(1)-6×(-4)×(-9)×(-8)×(+7);(2)6×(-4)×9×(-8)×(-7);(3)-5×(-4)×(-9)×(-3)×(-7).解:(1)正.(2)负.(3)负.例2计算:(1)(-3)×56×(2)(-5)×6×5×1.解:(1)(-3)×56×-3×56×95×=-98.(2)(-5)×6××14=5×6×45×14=6.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练习学生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理解并掌握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巩固训练计算:(1)-×87×13×-(3)(-1)×-×512×32×0×(-9).解:(1)原式=712×87×13×32=13.(2)原式=78×24-34×24=21-18=3.(3)原式=0.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不仅能使学生的新知得到巩固,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课堂小结1.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乘数为0,那么积为0.2.遇到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可以先用上面的结论确定积的符号,再把乘数的绝对值相乘作为积的绝对值.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及表达的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43页练习第2题,第47页习题2.2第5题.2.七彩作业.第3课时多个有理数的乘法多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的乘数的个数的关系:当负的乘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的乘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乘数为0,那么积为0.教学反思2.2.2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有理数除法法则课时目标1.经历探究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过程,体会归纳、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2.掌握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学习重点有理数的除法运算,理解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学习难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究过程以及熟练运算.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1.你能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2.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倒数,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做准备.探究新知探究有理数除法法则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完成下列计算:(1)8×9=72,72÷9=8,72×19=8.(2)2×(-3)=-6,(-6)÷2=-3,(-6)×12=-3.(3)(-4)×2=-8,(-8)÷(-4)=2,(-8)×=2.思考:(1)观察上面各组算式的计算结果以及算式的特点,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请再举出具有上述特点的两组算式,并检验你的结论.学生回答问题,尝试归纳,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师生总结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这个法则也可以表示为两个有理数相除(除数不为0),商是一个有理数.思考:(1)观察上面的式子,结合有理数乘法积的符号规律,谈一谈如何确定商的符号?(2)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等于多少?结论: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商的绝对值等于被除数的绝对值除以除数的绝对值的商.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让学生感受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并总结除法法则,充分经历由特殊到一般这一归纳概括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典例精讲例1计算:(1)(-36)÷9;(2)-解:(1)(-36)÷9=-(36÷9)=-4.(2)-=--=45.例2化简:(1)-23;(2)-45-12.解:(1)-23=(-2)÷3=-(2÷3)=-23.(2)-45-12=(-45)÷(-12)=45÷12=154.提示:带有分数线的数可以理解为分子除以分母.在例2中,我们得到-23=-23,这表明-23是负分数,因而是有理数;反过来看,-23=-23,又表明-23可以写成-23这样两个整数相除的形式.一般地,根据有理数的除法,形如p,q是整数,q≠0)的数都是有理数;有理数又都可以写成上述形式(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这样,有理数就是形如(p,q 是整数,q≠0)的数.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除法运算的计算过程,体会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明白运算的算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说理能力.巩固训练1.计算:(1)-14(2)(-8.7)÷2.9.解:(1)原式=--.(2)原式=-(8.7÷2.9)=-3.2.化简:(1)-364;(2)-45-60.解:(1)原式=(-36)÷4=-(36÷4)=-9.(2)原式=(-45)÷(-60)=45÷60=4560=34.设计意图:通过设置练习,不仅能使学生的新知得到巩固,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课堂小结有理数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也可以表示为a÷b=a·1(b≠0).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商的绝对值等于被除数的绝对值除以除数的绝对值的商.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可进一步加深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理解,提高学生概括总结及表达的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45页练习第1,2题,第47页习题2.2第6,8题.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课时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减法转化成加法、有理数的除法转化成乘法的意义,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2.经历把有理数减法转化成加法、有理数的除法转化成乘法运算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学习重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学习难点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及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1.请大家说一说小学学过的四则运算顺序.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各是什么?设计意图:回顾以前学过的四则运算顺序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则,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探究新知大家能根据小学学过的混合运算,说一说什么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吗?学生自主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一个运算中,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等多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问题:式子3+50÷2×中含有哪几种运算?根据小学学过的混合运算说一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教师按下图进行分析,向学生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与小学所学的混合运算一样,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计算上面的算式.教师提示: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解:3+50÷2×--1=3+50×12×.设计意图:通过小学学过的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理解.让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典例精讲例1计算:(1)-8+4÷(-2);(2)(-7)×(-5)-90÷(-15).解:(1)-8+4÷(-2)=-8+(-2)=-10.(2)(-7)×(-5)-90÷(-15)=35-(-6)=35+6=41.例2某公司去年1月—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月—6月平均每月盈利32万元,7月—10月平均每月盈利21.7万元,11月—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解:记盈利额为正数,亏损额为负数.由(-1.5)×3+32×3+21.7×4+(-2.3)×2=-4.5+96+86.8-4.6=173.7可知,这个公司去年全年盈利173.7万元.计算器是一种方便实用的计算工具,用计算器进行比较复杂的数的计算,比笔算要快捷得多.例如,可以用计算器计算例2中的(-1.5)×3+32×3+21.7×4+(-2.3)×2.如果计算器带符号键,只需按键①⑤③③②③②①⑦④②③②,显示结果为173.7,就可以得到答案173.7.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并会用计算器计算复杂的算式.巩固训练计算:(1)-2.5÷58×4(2)-4×12÷.解:(1)原式=-52×85×.(2)原式=-4×12×(-2)×2=8.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订正并给予评价.设计意图:通过设置练习,不仅能使学生的新知得到及时巩固,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能更好地将知识学以致用.最后针对练习结果进行统一订正,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及时评价,体现课程评价在课堂中的合理运用.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进行总结: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运算过程中符号的确定.3.这节课还有哪些收获呢?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反思,可以加深对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理解,及时总结反思,感悟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及表达的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47页练习第1,2,3题,第47页习题2.2第9,10,11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与小学所学混合运算一样,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

2.6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理解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推广的合理性;
2.学会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灵活、合理地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3.经历有理数乘法中运算律的探索,概括出有理数乘法仍满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数学活动,体会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等活动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学会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灵活、合理地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有理数乘法中运算律的探索,概括有理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思情境
应用
:)(361276521-⨯
⎪⎭

⎝⎛-+. 立思考后交流解法,板演并在每一步骤中要求口述
或运算法则.
: 1487)78⎛⎫⨯ ⎪⎝⎭
⎫⎛⎫⨯⎪ ⎪⎭⎝⎭

-;-. 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
:课本P44的练一练第1、2题.
157362612157(36)(36)(36)2612183021
482127
⎛⎫+-⨯- ⎪⎝⎭⎛⎫
=⨯-+⨯-+-⨯- ⎪⎝⎭
=--+=-+=-() 例1示范了用
化运算,与对加法
一样,只要求学生
以简化某些运算即追求.
例2给出有理数
,自然且易于被学生
是为探讨有理数除法.
反思 重点学习了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活、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吗?你已经掌握了哪
思考后交流.
作业
练习第2、3题.
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曾经学过的知识点,关键是对照学习!但是,又要找到和小学的不同,是小学知识的升华!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后发现规
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主要介绍了有理数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中的符号规律。

本节课内容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学生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仍存在困难,容易混淆符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掌握有理数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有理数乘法运算的熟练运用。

2.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中的符号规律,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有理数乘法法则、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内容。

2.学习资料:相关数学书籍、练习册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有理数乘法运算,如:2×3=6,-2×3=-6等,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有理数乘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讲解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PPT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规律。

案例1:2×3=6,-2×3=-6案例2:2×(-3)=-6,-2×(-3)=6案例3:(-2)×3=-6,(-2)×(-3)=6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掌握绝对值的运算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除法法则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对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理解不深,导致运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除法法则,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推理、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除法法则。

2.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制作蛋糕等,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有理数加减法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这两个法则。

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解释和说明这两个法则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有理数乘除法运算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乘除法法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

2. 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

2. 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运算积的符号的确定;2、能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3、理解倒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以及验证有理数乘法运算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的探索,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并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

【教学重点】1、多个有理数相乘运算积的符号的确定;2、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1、计算(1)(-5)×(-3)×(-1)×(+2)(2)(-5)×(-3)×(-1)×(-2)算出结果进行比较,你能归纳出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规律吗?2、回忆小学中学过的乘法运算律。

那么这些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仍然适用呢?二、交流展示:〖活动一〗根据上述计算,总结、归纳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老师总结。

三、互动探究:〖活动二〗回忆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1)(-5)×(+3)(2)(+3)×(-5)(3)(-6)×(-8)(4)(-8)×(-6)(5)[(-3)×(-5)]×(+4)(6)(-3)×[(-5)×(+4)](7)[(-2)+(-5)]×(-4)(8)(-2)×(-4)+(-5)×(-4)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四、精讲点拨:【点拨】1、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补充例题:(1)(-2)×3×4×(-1)=24(2)(-5)×(-6)×3×(-2)=-180(3)(-8)×(-199)×0×(+255)×(-28)=0根据自学质疑及上例,归纳总结:几个不是0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学案 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学案 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学案 苏科版教学目标:掌握并会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重难点:法则的运用,倒数的求法一.预习展示(-2) ×(-4)= ; 8÷(-4)= ;8×(-41)= 。

(-2)×4= ; (-8)÷4= ; (-8)×41= 。

(-2512)÷(-53)= ;(-2512)×(-35)= 。

2、填一填:(1)8÷(-2)=8× ;(2)6÷(-3)=6× ;(3)-6÷ =-6×31;(4)-6÷ =-6×32 ; 二.探索学习1、通过上面的数学活动,我们知道,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来做:“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那么,你是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的?(1)5的倒数是 ;(2)232的倒数是 ; (3)0.1的倒数是 ;(4)-3.75的倒数是 ;(5)-3的倒数是 ; (6)-0.15的倒数是 零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

2、 对于有理数除法的两个运算法则,在具体计算时,你是如何选择的?三.当堂盘点: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的求法:均化成假分数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数与它的倒数之积为1B.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之商为-1;C.两数商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D.两数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 B.零没有倒数;C.零没有相反数D.零除以任意非零数商为03、1.4的倒数是 ; 4, 若a,b 互为倒数,则2ab= ;5、若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则这个数是 ; 若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相等,则这个数是 ;6、计算:(1)(-18)÷(-9); (2)(-0.1)÷10;(3)(-271)÷(-145); (4)61÷(-2.5); (5)-76÷3 (6)(-8) ÷(-0.25) (7)(-71)÷(-78) (8)(-65)÷(-361) 四、巩固练习1、若nm =0,则一定有 ( ) A.n=0且m ≠0; B.m=0或n=0 ; C.m=0且n ≠0; D.m=n=0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除以它们的积,所得的商是0,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互为相反数,但不等于0 ;B.互为倒数 ;C.有一个等于0 ; D.都等于03、一个数的相反数与这个数的倒数的和为0,则这个数的绝对值为 ( ) A.2 B.1 C.0.5 D.0培优作业:1、若ab ≠0,则a a +bb 的取值不可能是( ) A.0 B.1 C.2 D. -2。

七年级数学上 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 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教案人教版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教学目标:1、利用探究的方法推导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2、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3、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设计:1.探索活动:同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的验证活动一样,从复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开始,由问题“在含有负数的乘法运算中,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还成立吗?”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到验证的必要性,主动投入验证活动,例如对扑克牌上数字的正负规定(黑正,红负),用抽两张扑克牌的方法验证有理数乘法交换律.2.观察下列各有理数乘法,从中可得到怎样的结论(1)(-6)×(-7)= (-7)×(-6)=结论?(2)[(-3)×(-5)]×2 = (-3)×[(-5)×2]=结论?(3)(-4)×(-3+5)= (-4)×(-3)+(-4)×5=结论?(4)请学生再举几组数试一试,看上面所得的结论是否成立?3.有理数乘法运算律交换律 a×b=b×a结合律 ( a ×b)×c=a ×(b ×c)分配律 a ×(b +c)=a ×b +a ×c4.例题教学例1.计算:1、8×(-32)×(-0.125) 2、)()()(9141531793170-⨯-⨯-⨯ 3、(1276521-+)×(-36) 4、)()()()()()(7251272577255-⨯---⨯-+-⨯- [练一练]:1、(-25)×(-85)×(-4)2、—(100)×(103-21+51-0.1) 3、(-7.33)×(42.07)+(-2.07)×(-7.33)例2.(1)991716×20 (2)(—992524)×5 (3)(-28)×99 (4)(—5181)×9 例3.计算(1)8×81 (2)(—4)×(—41) (3)(—87)×(—78) [小结]互为倒数的意义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练一练]:见书P42例4、已知: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是1,求:3x —[(a +b)+cd ]x 的值例5、定义一种运算符号△的意义:a △b=ab —1,求:2△(—3)、2△[(—3)—5]的值5.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内容:有理数乘法运算律6.课堂作业 P39/2 P43/3课后思考题:1、计算:(1)211×(—455)+365×455—211×545+545×365(2)37.9×0.0038+1.21×0.379+6.21×0.159(第16届“五羊杯”竞赛题)(3)0.7×194+243×(—15)+0.7×95+41×(—15) (第15届江苏省竞赛题) 2、有6张不同数字的卡片:—3,+2,0, —8, 5, +1,如果从中任取3张,(1)使数字的积最小,应如何抽?最小积是多少?(2)使数字的积最大,应如何抽?最大积是多少?。

初中数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课《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案(2024秋)

初中数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课《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案(2024秋)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2.1 有理数的乘法2.2.1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素养目标】1.用类比、归纳的方式总结出有理数乘法法则,提高推理能力.2.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提高运算能力.3.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4.能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1.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教学难点】用类比、归纳的方式总结出有理数乘法法则.【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如图,有甲、乙两座水库,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 cm,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 cm.如果用“+”号表示水位的上升,用“-”号表示水位的下降,请用算式表示,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分别是多少?你能找到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吗?甲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3+3+3+3或3×4;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3)+(-3)+(-3)+(-3)或(-3)×4.我们发现(-3)×4这个乘法算式中出现了负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提示]鼓励学生交流讨论,用多种方式表示水位的总变化量,引导学生类比小学学过的乘法表示出(-3)×4.[设计意图]从实际情境出发,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活动二:问题引入,合作探究探究点有理数乘法法则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与加法类似,引入负数后,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有哪几种情况呢?教师总结:共三种类型,即:(1)同号两个数相乘;(2)异号两个数相乘;(3)一个数与0相乘.该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接下来我们先进行下面的探究.问题1 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3×3=9;(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3×2=6;算式的左边都是3×□的形式.3×1=3;(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3×0=0. 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3)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3×3=9;(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2×3=6;算式的左边都是□×3的形式.1×3=3;(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0×3=0. 随着前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3)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1)×3= -3 ,(-2)×3= -6 ,(-3)×3= -9 .思考: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上述所有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正数乘负数,积为负数;负数乘正数,积也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问题3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思考:从中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问题4 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按照活动二开头分的三种类型,你能试着自己总结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显然,两个有理数相乘,积是一个有理数.例1 (教材P39例1) 计算:(1)8×(-1); (2)(-12 )×(-2); (3)(-23 )×(-57 ).分析提问:例如(1)8×(-1), 异号两数相乘8×(-1)=-( ), 得负8×1=8, 把绝对值相乘所以8×(-1)=-8.(2)(-12 )×(-2) 同号两数相乘(-12 )×(-2)= +( ) 得正12 ×2 = 1, 把绝对值相乘所以(-12 )×(-2)= 1解:(1)8×(-1)=-(8×1)=-8;(2)(-12 )×(-2)=+(12 ×2)=1;(3)(-23 )×(-57 )=+(23 ×57 )=1021 .归纳总结同号两数相乘,可以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补充说明:例1(2)中,(-12 )×(-2)=1,我们说-12 和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对应训练】教材 P40 练习第 1.3 题[教学提示]教师引导学生类比有理数的加法,对乘法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然后总结出三种类型,为后续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做铺垫.[教学提示]教师注意一定要引导学生解决好问题1,为后续的过程打下基础.要让学生知道“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的含义是:看算式两边,左边两个数相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右边的积有什么变化规律.[教学提示]鼓励学生类比有理数的加法,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算式,先看乘数与积的符号,再看积的绝对值和两个乘数绝对值之积的关系,然后总结出规律.[教学提示]指定学生代表上台解答,并说明计算中每一步的理由,其他学生在纸上作答,做完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有理数乘法的一般步骤.[教学提示]提醒学生:如果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那么任何一个有理数(除0以外)的倒数,就是把分子和分母颠倒后所得的数.提醒学生:从倒数的定义出发,因为没有一个数与0相乘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设计意图]从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出发,提出引入负数后的乘法问题,再通过大量算式类比、归纳,总结出有理数乘法法则,然后借助实例将倒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 活动三:知识延伸,巩固升华例2 (教材P40 例2)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登高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解:(-6)×3=-18.答:登高3km后,气温下降18℃.例2变式在例2的条件下,若登山队已经到达山顶,现在要下山,当他们下山2km后,气温相对山顶的气温有什么变化?解:(-6)×(-2)=12.答:下山2km后,气温上升12℃.【对应训练】教材P40练习第2题.[教学提示]在例2变式中,可将下山 2 km 理解成登高-2 km,得(-6)×(-2),也可将“每登高 1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理解成“每下山1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得6×2,用两种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理数的乘法.[设计意图]将新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运算能力与应用意识. 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有理数乘法法则是什么?2.有理数的倒数是什么?【作业布置】1.教材P47习题2.2第1,2,3,14题.【教学后记】2.2.1 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素养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运算律并了解运算律的字母表示,培养抽象能力.体会用实例类比、归纳出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的过程,提高推理能力. 熟悉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提高运算能力.【教学重点】经历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的探究过程,会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教学难点】逆向利用分配律简化运算.【教学过程】活动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回顾导入】问题1 计算4×17×0.25×1317 .4×17×0.25×1317 =(4×0.25)×(17×1317 )=1×13=13.问题2 你是怎样做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运算律吗?如果运用了,运用了哪些运算律?将4与0.25,17与1317 分别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乘,其中运用了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问题3 小学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律?小学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引入负数后,这些运算律还成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提示] 问题1指定两名学生代表上台板书过程,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问题2由两名学生口答完成.对于问题3,要求学生能说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设计意图由小学学过的知识入手,回顾学过的乘法运算律,由旧知过渡到新知,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活动二:问题引入,合作探究探究点1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问题1 计算5×(-6)与(-6)×5.5×(-6)=-30,(-6)×5=-30.问题2 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分别对应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你有什么发现?两个运算的结果相同.在有理数乘法中,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即乘法交换律:ab=ba.补充说明: a×b也可以写为a·b或ab.当字母表示乘数时,“×”可以写为“· ”或省略.2.乘法结合律问题1 计算[3×(-4)]×(-5)与3×[(-4)×(-5)].[3×(-4)]×(-5)=(-12)×(-5)=60,3×[(-4)×(-5)]=3×20=60.问题2 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分别对应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你又有什么发现?两个运算的结果相同.在有理数乘法中,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即乘法结合律:(ab)c=a(bc).3.分配律问题1 计算5×[3+(-7)]与5×3+5×(-7).5×[3+(-7)]=5×(-4)=-20,5×3+5×(-7)=15-35=-20.问题2 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分别对应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你又有什么发现?两个运算的结果相同.在有理数乘法中,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分配律:a(b+c)= ab+ac..思考:回顾活动一中提出的问题,引入负数后,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乘法中还成立吗?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乘法中仍然成立.例1 (教材P41例3)(1)计算2×3×0.5×(-7);(2)用两种方法计算(14 + 16 -12 )×12.解:(1)2×3×0.5×(-7)=(2×0.5)×[3×(-7)]=1×(-21)=-21.(2)解法1:(14 + 16 -12 )×12=(312 + 212 -612 )×12=-112 ×12=-1.解法2:(14 + 16 -12 )×12=14 ×12+ 16 ×12-12 ×12×12=3+2-6=-1.思考:比较例1(2)的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更简便?答:解法1先做加法运算,再做乘法运算.解法2先做乘法运算,再做加法运算.解法2用了分配律.解法2更简便,因为解法1先要计算三个分数的和.【对应训练】教材P43练习第1题.[教学提示]提醒学生:乘法运算律的字母表示中,字母可以取任意的有理数,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负数或0.告诉学生:乘法的运算律与加法运算律类似,可以推广到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情况:(1)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乘数的位置,或者先把其中的几个乘数相乘,例如,abcd=d(ac)b;(2)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例如,a(b+c+d)=ab+ac+ad.[教学提示]提醒学生:在有理数乘法中,分配律既可以正用,也可以逆用,关键是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看怎么用能简化运算,使用分配律时一定要注意数前面的符号,不要出现遗漏或者错误.告诉学生:运算律在运算中有重要作用,它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基础.[设计意图]类比加法运算律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一些包含负数的简单例子,说明这些运算律在有理数乘法中仍然适用,使学生理解乘法运算律并能利用它们简化运算. [设计意图] 探究点2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1.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问题改变例1(1)的乘积式子中某些乘数的符号,得到下列一些式子.观察这些式子,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填表:思考: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的乘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2.几个数相乘(其中有乘数为0)问题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7.8×(-8.1)×0×(-19.6).结果为0.理由: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思考:(1)你能总结出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情况吗?归纳总结: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乘数为0,那么积为0.(2)总结出结论以后,该怎么计算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遇到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可以先用前面的结论确定积的符号,再把乘数的绝对值相乘作为积的绝对值;遇到有乘数为0的情况,可直接得积为0.例2 (教材P42) 计算:(-3)×56 ×(-95 )×(-14 ); (-5)×6×(-45 )×14 .解:(1)(-3)×56 ×(-95 )×(-14 )=-(3×56 ×95 ×14 )=-98 ;(2)(-5)×6×(-45 )×14 =5×6×45 ×14 =6.【对应训练】教材P43练习第2题.[教学提示]指定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检查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情况.[教学提示]告诉学生:多个有理数相乘,不管多复杂,只要其中有乘数0,积都是0,是不必具体计算的.计算之前注意观察其中是否有乘数0,若有可直接得积为0,若没有再按法则计算.通过例子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提高推理能力与归纳能力.活动三:知识延伸,巩固升华解:(1)(-0.2)×(-316 )×(-5)×113 =-(0.2×316×5×43 )=-[(0.2×5)×(316 ×43 )]=-(1×14 )=-14 ;(2)(-34 +156 -78 )×(-24)=-34 ×(-24)+116 ×(-24)-78 ×(-24)=18-44+21=-5;(3)(-5.25)×(-4.73)-4.73×(-19.75)-25×(-5.27)=(-4.73)×(-5.25-19.75)-25×(-5.27)=(-4.73)×(-25)-25×(-5.27)=(-25)×(-4.73-5.27)=(-25)×(-10)=250.【对应训练】计算:(1)(-4)×8×(-2.5)×(-0.125);(2)(134 -78 -12 )×117 ;(3)81.8×2.14+(-3.14)×35.2+3.14×(-46.6).解:(1)(-4)×8×(-2.5)×(-0.125)=-(4×8×2.5×0.125)=-[(4× 2.5)×(8×0.125)]= -(10×1)=-10;(2)(134 -78 -12 )×117 =74 ×87 -78 ×87 -12 ×87 =2-1-47 =37 ;(3)81.8×2.14+(-3.14)×35.2+3.14×(-46.6)=81.8×2.14+3.14×(-35.2-46.6)=81.8×2. 14+3.14×(-81.8)=81.8×(2.14-3.14)=81.8×(-1)=-81.8[教学提示]告诉学生:告诉学生:在做运算之前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尤其是较复杂的运算,一般都需要用运算律来简化,提醒学生重点关注两个方面:(1)是否有积能凑整的乘数,若有,则可以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优先相乘;(2)是否有相同的乘数,若有,则可以逆向运用分配律简化运算,有时候分配律在一个算式中会用到多次.[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乘法运算律对于简化运算的作用,提高运算能力. 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有哪些?2.多个有理数相乘时怎么确定积的符号?【作业布置】1.教材P48习题2.2第4,5,15题.【教学后记】2.2.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除法【素养目标】1.经历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过程,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强化推理能力.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提高运算能力.3.从除法的角度理解分数,会利用有理数除法法则化简分数.【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除法法则的其中一种说法求商.【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导入]1.如图,王芳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 m,共走了20 min,则王芳家离学校有多远?放学时,王芳仍然以每分钟50 m的速度回家,应该走多少分钟?20×50=1 000(m),1 000÷50=20(min).因此王芳家离学校1 000 m,放学时应该走20 min.2.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除法与乘法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入负数后,在有理数的范围内,该怎么计算除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教学提示]在实际情境问题中,引导学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发现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鼓励学生思考有理数的除法.[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除法和有理数乘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活动二:问题引入,合作探究探究点1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问题1 怎样计算8÷(-4)呢?结合下面图示说一说.一个数除以-4可以转化为乘-14 来进行,即一个数除以-4,等于乘-4的倒数-14 .问题2 我们换其他数的除法进行类似讨论(如下面例子),是否仍有除以a(a≠0)可以转化为乘1a ?可以看出其他数的除法仍有这种关系.思考:根据上面你尝试过的例子,能否类比有理数减法法则,总结出有理数除法法则?有理数除法法则(说法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这个法则也可以表示成:a÷b=a·1b (b≠0).例如:两个有理数相除(除数不为0),商是一个有理数.问题3 计算:6÷3= 2 ,6÷(-3)= -2 ,(-6)÷3= -2 ,(-6)÷(-3)= 2 ,0÷3= 0 ,0÷(-3)= 0 .思考:两数相除的商仍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由于除法可转化为乘法,因此商的符号确定与有理数乘法类似.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上述算式,你能否得到与有理数乘法法则类似的除法法则?有理数除法法则(说法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商的绝对值等于被除数的绝对值除以除数的绝对值的商.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例1 (教材P44例4) 计算:(1)(-36)÷9; (2)(-1225 )÷(-35 ).解:(1)(-36)÷9=-(36÷9)=-4;(2)(-1225 )÷(-35 )=(-1225 )×(-53 )=45 .思考:对于例1中的两个算式,用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哪种说法来计算比较简便?例1(1)用说法2比较简便,例1(2)用说法1比较简便.【对应训练】教材P45练习第1题.[教学提示]提醒学生: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在有理数中也是成立的,这属于除法的意义,即已知两个乘数的积与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这是数学上的一种规定.[教学提示]为了有利于学生接受,可让学生自己举例,并模仿教科书的方法进行说明,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除法法则.若有困难可让学生类比有理数减法法则来思考如何表述.规定0不能作除数的理由可简单地用0没有倒数来说明,更具体的理由不必在课堂上讲授.[教学提示]提醒学生:这是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另一种说法.指定学生代表上台板演计算过程,并用除法法则的两种说法分别计算,再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不同形式的算式,怎么判断用哪种说法计算更简便.引导学生总结:一般来说,能整除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法则的说法2,在确定符号后,再确定商的绝对值.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则往往采用法则的说法1,即将除数换成倒数,除法转化成乘法.[设计意图]类比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究过程,根据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让学生通过算式实例探究有理数除法法则的两种说法,增强推理能力.在例题与练习中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除法,并感受除法法则两种说法的适用情况,提升运算能力.[设计意图]探究点2 分数的化简问题化简84 ,观察8-4 ,引入负数后,沿用小学时分数的意义,那么8-4 化简的结果是什么?84 =2,8-4 =8÷(-4)=-2.例2 (教材P44例5) 化简:(1)-23 ; (2)-45-12 .解:(1)-23 =(-2)÷3=-(2÷3)=-23 ;(2)-45-12 =(-45)÷(-12)=45÷12=154 .思考:-23 是有理数吗?-23 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相除的形式吗?-23 =-23 ,这表明-23 是负分数,因而是有理数;反过来看,-23 =-23 ,又表明-23 可以写成A-23 这样两个整数相除的形式.【对应训练】教材P45练习第2题.[教学提示]提醒学生:(1)化简时,若分母是负数,改为除数后要加括号.(2)可以用除法化简,也可以确定符号后直接约分,要根据数的特点灵活选用.(3)一般地,根据有理数的除法,形如pq (p,q是整数,q≠0)的数都是有理数;有理数又都可以写成上述形式(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这样,有理数就是形如pq (p,q是整数,q≠0)的数.引导学生从除法的角度理解并化简分数,并认识到有理数都可以表示为分数形式,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活动三:知识延伸,巩固升华解:(1)1÷(-1.2)=1÷(-65 )=1×(-56 )=-56 ;(2)(-2311 )÷(-522 )=(-2511 )×(-225 )=10;(3)(-0.125)÷83 =-18 ×38 =-364 ;(4)|-427 |÷(-313 )=307 ×(-310 )=-97 .【对应训练】计算:(1)1÷(-0.8); (2)(-212 )÷(-57 );(3)(-0.25)÷112 ; (4)|-223 |÷(-179 ).解:(1)1÷(-0.8)=1÷(-45 )=1×(-54 )=-54 ;(2)(-212 )÷(-57 )=(-52 )×(-75 )=72 ;(3)(-0.25)÷112 =(-14 )×23 =-16 ;(4)|-223 |÷(-179 )=83 ×(-916 )=-32 .[教学提示]提醒学生:应用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时,如果有小数或带分数,应先化小数为分数,化带分数为假分数,另外有绝对值符号的先去绝对值符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这个数的倒数.[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算式让学生从除法的角度理解有理数的倒数,并进一步掌握用除法法则计算各种形式的数的除法,提高运算能力. 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有理数除法法则有哪几种说法?2.怎么根据除法算式的情况决定选用哪一种说法?3.怎么利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化简分数?【作业布置】1.教材P48习题2.2第6,7,8,12,16题.【教学后记】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素养目标】能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能进行乘除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和运算顺序,能够熟练进行混合运算,提高运算能力.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熟悉计算器的操作方法,知道如何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复杂运算,逐步培养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巧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过程】活动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回顾导入】1.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有哪些?其运算法则分别是什么?2.我们学过的有理数运算中哪些有运算律?分别是哪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提示]指定学生代表分别回答,查漏补缺,补充提问倒数的概念.[设计意图]带学生整体回顾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活动二:问题引入,合作探究探究点1 除法运算的简化与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例1 (教材P45例6) 计算:(-12557 )÷(-5); (2)-2.5÷58 ×(-14 ).分析提问:①例1(1)用除法法则的哪一种说法来计算比较好?②联想分配律,将例1(1)转化为乘法后怎样计算更简便?③沿用小学的乘除混合运算顺序,例1(2)可以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或者将除法统一成乘法后再计算,你觉得哪种算法更简便?【对应训练】教材P47练习第1题.[教学提示]指定学生代表回答分析中的提问,上台板演例1的计算过程,并说明每一步的理由.提醒学生:(1)注意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中,一般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根据负的乘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2)同时将小数化为分数、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方便约分;(3)还可应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和对应训练,让学生理解可将除法化成乘法后再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并发现总结出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提升运算能力. [设计意图]探究点2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问题1 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问题2 依照运算顺序计算613 ×(12 -13 )+6÷3,说一说每一步是怎样的?613 ×(12 -13 )+6÷3=613 ×16 +6÷3……先进行小括号中的减法运算=113 +2……进行乘除运算=2113 .……进行加法运算后得到结果问题3 引入负数后,若沿用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顺序,则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与小学所学的混合运算一样,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对应训练】教材P47练习第2题.[教学提示]指定学生代表回答问题1,2,3,上台板演例2的计算过程,并说明每一步的理由,其他同学在纸上作答.从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出发,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再通过例题与练习增强运算能力.活动三:知识延伸,巩固升华例3 (教材P46例8) 某公司去年1月-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月-6月平均每月盈利32万元,7月-10月平均每月盈利21.7万元,11月-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分析:总的盈亏=1月-12月盈亏情况之和.1月-3月――→亏损 (-1.5)×3 4月-6月――→盈利(+32)×37月-10月――→盈利(+21.7)×4 11月-12月――→亏损 (-2.3)×2解:记盈利额为正数,亏损额为负数.由(-1.5)×3+32×3+21.7×4+(-2.3)×2=-4.5+96+86.8-4.6=173.7可知,这个公司去年全年盈利173.7万元.工具引入:计算器是一种方便实用的计算工具,用计算器进行比较复杂的数的计算,比笔算要快捷得多.例如,可以用计算器计算上面例3中列出的算式:(-1.5)×3+32×3+21.7×4+(-2.3)×2.试试看结果和你笔算的是否相同.【对应训练】1.教材P47练习第3题.2.刘亮的妈妈每天早上要送新鲜蔬菜到市场去卖,下表是一周送出的20筐新鲜蔬菜的质量记录(每筐均以25 kg为标准,超过的质量记为正,不足的质量记为负,单位:kg): 求这一周送出的20筐新鲜蔬菜的总质量.解:20×25+2×(-0.8)+5×0.6+3×(-0.5)+4×0.4+2×0.5+4×(-0.3)=500-1.6+3-1.5+1.6+1 -1.2=501.3(kg).答:这一周送出的20筐新鲜蔬菜的总质量是501.3 kg.[教学提示]对于例3,提醒学生注意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先帮助学生理解1月-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与1月-3月的亏损额之间的关系,再类比得出一年总的盈亏额.让学生阅读教材P46有关计算器的内容,按课本介绍的方法操作.教师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不同品牌的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参见使用说明.[教学提示]对应训练第2题中可带学生回顾教材P29例3的解法,并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具体含义,笔算出结果以后可让学生再用计算器验算一遍,进一步熟悉操作.[设计意图]借助实例运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应用意识.引入计算器的操作学习,计算较复杂的算式,初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工具的能力和意识. 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怎么做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3.你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了吗?【作业布置】1.教材P48习题2.2第9,10,11,13题.【教学后记】.。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 教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 教案
=(-5.76)×1= -5.76;
3.( + - )×(-36)
= ×(-36)+ ×(-36)+(- )×(-36)
= -18-30+21
= -48+21
= -27.
引导反思:完成计算后,说说你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感觉.
强调:
1.前两个计算题可以从前向后依次相乘,但这样麻烦,而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计算;
(4)3×5-(-5)×5+(-1)×5.
3.计算:
(1)18×(- );
学生先独立完成,其中有三人板演,之后相互交流、评价,并对问题解决进行反思.
运用运算律解决这样的计算题,可以简化运算.
第一组4人先板演计算1;
注意: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算绝对值.
第二组6人,其中4人板演计算2;2人(优秀生)板演计算3.
感觉小学许多东西,在有理数范围内仍成立.
三、新知运用
(一)例题 计算:
1.4×(-8.99)×2.5;
2.(-5.76)× × ;
3.( + - )×(-36).
解:
1.4×(-8.99)×2.5
=(-8.99)×(4×2.5)
=(-8.99)×10= -89.9;
2.(-5.76)× ×
=(-5.76)×( × )
先计算,再观察结果特征.
由课本的“做一做”,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解决计算问题.这为研究运算律做好准备.
倒数的概念探究.
二、概括法则
(一)问题:
1.由刚刚的游戏与计算,你发现每一组算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一组算式又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用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表示你所得到的结论.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4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4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4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案苏科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基础上探索加法的运算律。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加法的运算律以及灵活运用运算律以便简便运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算律的运用,使学生懂得优化组合,寻求完美的思想品质. 特别是追求简便的价值观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律,教学难点:准确、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律,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计算:(1)8+(-5)(2)(-8)+(-5)(3)(-8)+8 (4)(-5)+92+(+5)2.提问:如何计算:1+2+3+…+100如何计算:(-7.88)+(-3.57)+(+7.88)+3.57如何求下列一组数的平均数:387, 262, 300, 413, 338。

二、探索知识上述提问三题都应用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1)(1+100)+(2+99)+(3+98)+…(50+51)=101×50=5050(2)[(-7.88)+(+7.88)]+[(-3.57)+3.57]=0(3)[(387+413)+(262+338)+300]÷5=1700÷5=340试一试1请大家两人一组,分别计算:(+12)+(-5)和(-5)+(+12),看看两人的结果是否一致。

试一试2还是两人一组,分别计算:〔(+12)+(-5)〕+(-4)和(+12)+〔(-5)+(-4)〕,看看两个算式的结果是否相等。

总结归纳:(板书)有理数加法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语言叙述:交换律:结合律:例1、计算 (1) (-23)+(+58)+(-17)(2) (-2.8)+(-3.6)+(-1.5)+3.6(3) +(- ) +(- ) +(+ )注意:①同号两数相结合②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③分母相同的先相加④小数相加得整数的两数先相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2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重点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乘法运算律运算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填一填:
(1)5×(-6)= ;(-6)×5= 。

(2)[3×(-4)]×(-5)= ;3×[(-4)×(-5)]= 。

(3)5×[3+(-7)]= ;5×3+5×(-7)= 。

二、自主探究:
1、仔细观察“情境”中三组题,你能发现什么结论?这些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再用一些
具体的数验证一下,并把它写成“一般式”。

2说出下面每一步计算的依据,并体会这样做的优越性:
(-0.4)×(-0.8)×(-1.25)×2.5
=-0.4×0.8×1.25×2.5 ……………( )
=-0.4×2.5×0.8×1.25……………( )
=-(0.4×2.5) ×(0.8×1.25)………( )
=-1×1
=-1
三、例题学习
1、计算
(1)(-2.5)×(-3.1)×4;(2)(+-)×12;
(3)4.98×(-5);(4)9×15;
2、做一做:
(1)8×= ;(2)(-4)×(-)= ;(3)(-)×(-)= ;
回顾反思:
1.结合“自主探究”中“试一试”,体会一下你是如何利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
律来简化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把你的做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倒数和相反数是两个重要的概念,你能说出两者的区别吗?
(1)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 ,a,b的符号;
(2)若a,b互为倒数,则a·b= ,a,b的符号。

四、课堂练习
A 组
1、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5)×5×8;(2)(-10)××(-0.1)×6;
(3)(-2)×(-7)×(+5)×(-);(4)(--)×(-24);
(5)-9×(-69);(6)(-5)×9
B 组
2、计算:
(1)(-7)×(-)+19×(-)-5×(-);
(2)(-10.8)×(-9.25)-(-0.75)×10.8
(3) 8×(-)-(-4)×(-)+(-8)×;
(4) ×(-)-(-)×(-)-×(-1);
五、学习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足?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