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辨识作业2
系统辨识2
第 四 章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4.1 系统辨识概述4.2 非参数模型辨识4.3 最小二乘参数估计4.4 递推最小二乘数估计4.5 其它最小二乘类估计4.6 极大似然估计法4.7 预报误差法4.8 子空间方法4.9 闭环辨识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3第八讲14. 4 递推最小二乘估计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3第八讲24.4 递推最小二乘数估计参数估计的一次算法, 当N很大时,(ΦTΦ)-1的计算是个很大的负担, 且每增加一个数据(ΦTΦ)-1的计算必须重复进行,因此, 递推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十分必要.•递推算法的基本思想:新估计c(k+1) = 原估计c(k) + 修正项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3第八讲3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3第八讲44.4.1基本最小二乘递推公式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3第八讲5定理4.6 对于定义的辨识问题, 未知参数向量θ的最小二乘估计的递推计算式为(1×S)(S×S)(S ×1)标量S = n a +n b +1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3第八讲6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3第八讲7证明:设基于N 时刻为止的所有观测数据对N 时刻的未知参数θ的最小二乘估计为 则由矩阵求逆引理可知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3第八讲8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3第八讲9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3第八讲10注1: 新估计c(N+1)是原估计c(N)及校正项K(N+1)[y(N+1)-φT (N+1)c(N)]的线性组合。
若记代表原估计对N+1时刻输出的预测,则表示新息,即输出误差的预报,若预报误差为零,说明参数估计已准确,不必校正。
注2:递推算法所需的存贮容量及计算量都大大下降。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3第八讲11注5: 增益阵K(N)的计算误差δK(N),通过式给P(N)阵的计算带来误差δP(N),显然有δP(N) =-δK(N)φT (N)P(N-1)即误差以一次幂的形式传播,累积现象显著。
系统辨识作业
1、利用cftool拟合曲线得Coefficients (with 95% confidence bounds):a = 0.4601 (0.3711, 0.5492)b = -5.1 (-6.108, -4.092)c = 13.42 (11, 15.83)2、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的思想就是寻找一个θ 的估计值θ ,使得各次测量的Z i (i = 1,⋯ m)与由估计θ 确定的量测估计Z i = H iθ 之差的平方和最小,由于此方法兼顾了所有方程的近似程度,使整体误差达到最小,因而对抑制误差是有利的。
但是最小二乘一般方法的估计精度不够高,这是由于对各个测量数据同等对待,而各次测量数据一般不会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造成测量数据的置信度不变较大,当新数据源源而来时,将出现以下问题:1.数据增加,要求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增加2、每增加一组数据,即作一次求逆,导致计算量增加,难以用于在线辨识。
只有当模型的噪声项是独立的随机变量时,普通最小二乘法才能得到真实参数的无偏估计值,否则所得到的估计值是有偏的。
因此,最小二乘法有很多改进算法,虽然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但是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条件,对应选择不同的算法,其各自的性能及优缺点如下:广义最小二乘法的优点是计算精度高,估计的效果比较好,是无偏估计,但广义最小二乘法缺点是计算量大,其收敛是比较缓慢的,为了得到准确的参数估值,往往需要进行多次迭代计算,另外,对于循环的循环性没有给出证明,并非总是收敛于最优估值上。
由于一般情况下,系统信噪比比较低,准则函数为非单值函数(即存在多个局部极小值),如果初值给的不合理,用GLS方法得到的将是局部极小值,若想得到总体最优解,初值应接近该最优值。
递推算法实现了实时控制,减少了计算量和存储量,但未解决最小二乘法的递推算法有偏估计问题。
矩形窗(限定记忆)RLS 方法需要保留一定的数据存储量,此存储量大小取决于矩形窗宽度,因而在应用范围上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系统辨识习题解答(最新)
系统辨识习题解答1-14、若一个过程的输入、输出关系可以用MA 模型描述,请将该过程的输入输出模型写成最小二乘格式。
提示:①提示:① MA MA 模型z k D z u k ()()()=-1②定义tt q )](,),1(),([)(,],,,[10n k u k u k u k d d d n --== h 解:因为MA 模型z k D z u k ()()()=-1,其中n n z d z d d z D ---+++= 1101)(,从而)()1()()(10n k u d k u d k u d k z n -++-+= 所以当定义t t q )](,),1(),([)(,],,,[10n k u k u k u k d d d n --== h ,则有最小二乘格式:)()()()()(0k e k h k e k h d k z ni i i +=+=å=q t,其中e(k)e(k)是误差项。
是误差项。
2-3、设)}({k e 是一个平稳的有色噪声序列,为了考虑这种噪声对辨识的影响,需要用一种模型来描述它。
请解释如何用白噪声和表示定理把)(k e 表示成AR 模型、MA 模型和ARMA 模型。
解:根据表示定理,在一定条件下,有色噪声e(k)可以看成是由白噪声v(k)驱动的线性环节的输出,该线性环节称为成形滤波器,其脉冲传递函数可写成)()()(111---=z C z D z H 即)()()()(11k v z D k e z C --=其中cc n n zc z c z C ---+++= 1111)(dd nn zd z d z D ---+++= 1111)(根据其结构,噪声模型可区分为以下三类:根据其结构,噪声模型可区分为以下三类:自回归模型(自回归模型(AR AR 模型): )()()(1k v k e z C =- 平均滑动模型(平均滑动模型(MA MA 模型): )()()(1k v z D k e -= 自回归平均滑去模型(自回归平均滑去模型(ARMA ARMA 模型): )()()()(11k v z D k e z C --=3-4、根据离散Wiener-Hopf 方程,证明å-=D -D +=10221P N j P P P Mz j g N t a k g N t a N k R )(ˆ)(ˆ)()(解:由于M 序列是循环周期为t N P D ,12-=PP N ,t D 为M 序列移位脉冲周期,自相关函数近似于d 函数,a 为M 序列的幅度。
系统辨识最小二乘法大作业 (2)
系统辨识大作业最小二乘法及其相关估值方法应用学院:自动化学院学号:姓名:日期: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种系统辨识方法研究一、实验原理1.最小二乘法在系统辨识中用得最广泛的估计方法是最小二乘法(LS)。
设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长系统的差分方程为(5.1.1)式中:为随机干扰;为理论上的输出值。
只有通过观测才能得到,在观测过程中往往附加有随机干扰。
的观测值可表示为(5.1.2)式中:为随机干扰。
由式(5.1.2)得(5.1.3)将式(5.1.3)带入式(5.1.1)得(5.1.4)我们可能不知道的统计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把看做均值为0的白噪声。
设(5.1.5)则式(5.1.4)可写成(5.1.6)在观测时也有测量误差,系统内部也可能有噪声,应当考虑它们的影响。
因此假定不仅包含了的测量误差,而且包含了的测量误差和系统内部噪声。
假定是不相关随机序列(实际上是相关随机序列)。
现分别测出个随机输入值,则可写成个方程,即上述个方程可写成向量-矩阵形式(5.1.7) 设则式(5.1.7)可写为(5.1.8)式中:为维输出向量;为维噪声向量;为维参数向量;为测量矩阵。
因此式(5.1.8)是一个含有个未知参数,由个方程组成的联立方程组。
如果,方程数少于未知数数目,则方程组的解是不定的,不能唯一地确定参数向量。
如果,方程组正好与未知数数目相等,当噪声时,就能准确地解出(5.1.9)如果噪声,则(5.1.10)从上式可以看出噪声对参数估计是有影响的,为了尽量较小噪声对估值的影响。
在给定输出向量和测量矩阵的条件下求系统参数的估值,这就是系统辨识问题。
可用最小二乘法来求的估值,以下讨论最小二乘法估计。
2.最小二乘法估计算法设表示的最优估值,表示的最优估值,则有(5.1.11)写出式(5.1.11)的某一行,则有(5.1.12) 设表示与之差,即-(5.1.13)式中成为残差。
把分别代入式(5.1.13)可得残差。
设则有(5.1.14) 最小二乘估计要求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即按照指数函数(5.1.15) 为最小来确定估值。
系统辨识练习题
系统辨识练习题在进行系统辨识练习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系统辨识。
系统辨识是指通过对系统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分析,建立描述系统行为的模型,并通过模型参数的估计来预测系统的性能。
在现实生活中,系统辨识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控制系统设计、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
一、系统辨识基础知识1.1 系统模型与辨识系统模型表示了系统内部因果关系和输入输出关系,它是描述系统行为的数学方程。
系统辨识则是通过收集系统输入输出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建立模型,进而估计模型参数。
1.2 时域与频域方法在进行系统辨识时,可以采用时域方法或频域方法。
时域方法是指通过观察系统的时域响应,建立时间上的模型。
频域方法是指将系统输入输出的频谱进行分析,建立频域模型。
1.3 参数辨识与结构辨识参数辨识是指根据已知的系统输入输出数据,估计系统模型中的参数。
而结构辨识是指在已知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模型的结构或形式。
二、系统辨识方法2.1 线性系统辨识方法线性系统辨识是指对线性系统进行辨识,常用的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最大似然法、滑动模式控制等。
这些方法都基于线性系统的假设,且对噪声具有一定的假设条件。
2.2 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非线性系统辨识是指对非线性系统进行辨识,因为非线性系统的行为较为复杂,因此常常需要更加复杂的模型和算法来进行辨识。
常见的方法包括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
2.3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指对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在时间上的变化进行分析,用来建立系统的模型。
常用的方法包括自回归模型、移动平均模型等。
2.4 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是指对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的频谱进行分析,从而建立频域模型。
常用的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功率谱估计等。
三、系统辨识实践练习在进行系统辨识实践练习时,首先需要明确辨识的目标和问题。
然后,收集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噪、插值等。
接下来,选择合适的辨识方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
最后,对辨识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
系统辨识作业及答案
一. 问答题1. 介绍系统辨识的步骤。
答:(1)先验知识和建模目的的依据;(2)实验设计;(3)结构辨识;(4)参数估计;(5)模型适用性检验。
2. 考虑单输入单输出随机系统,状态空间模型[])()(11)()(11)(0201)1(k v k x k y k u k x k x +=⎥⎦⎤⎢⎣⎡+⎥⎦⎤⎢⎣⎡=+ 转换成ARMA 模型。
答:ARMA 模型的特点是u(k)=0,[])()(11)()(0201)1(k v k x k y k x k x +=⎥⎦⎤⎢⎣⎡=+3. 设有一个五级移位寄存器,反馈取自第2级和第3级输出的模2加法和。
试说明:(1) 其输出序列是什么? (2) 是否是M 序列?(3) 它与反馈取自第4级与第3级输出模2加法和所得的序列有何不同? (4) 其逆M 序列是什么? 答:(1)设设输入序列1 1 1 1 1111018110107101006010015100114001113011112111111)()()()()()()()(()()()()()()()01110161110115110101410100)13(010011210011110011110011109()()()()()()()001112401110)23(111012211010211010020010011910011180011117()()()()()()()()10011320011131011103000111291101028101002701001261001125 其输出序列为:1 1 1 1 1 0 0 1 0 1⑵不是M 序列⑶第4级与第3级模2相加结果100108001007010006100015000114001113011112111111)()()()()()()()(()()()()()()()11110161110115110101410101)13(010111210110110110010110019()()()()()()()110012410010)23(001002201000211000120000111900111180111117()()()()()()()()01111321111031111013011010291010128010112710110260110025 不同点:第2级和第3级模二相加产生的序列,是从第4时刻开始,每隔7个时刻重复一次;第4级与第3级模2相加产生的,序列,是从第2时刻开始每隔15个时刻重复一次。
系统辩识作业题
系统辨识大作业
一.设SlSO系统差分方程为
y(k)=—α1y(k-1)-a2y(k-2)+bλu(k-1)+b2u(k-2)+ξ{k)
辨识参数向量为θ=[q a2b l b2]r,输入输出数据详见数据文件UyLtXt—uy3.txtoξ(k)为噪声方差各异的白噪声或有色噪声。
试求解:
1)用n元一次方程解析法,再求其平均值方法估计。
2)用最小二乘及递推最小二乘法估计。
;
3)用辅助变量法及其递推算法估计
4)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及其递推算法估计
5)用夏氏偏差修正法、夏氏改良法及其递推算法估计
6)用增广矩阵法估计
7)分析噪声父攵)特性;
二.用极大似然法估计6。
三.以上题的结果为例,进行:
1.分析比较各种方法估计的精度;
2.分析其计算量;
3.分析噪声方差的影响;
4.比较白噪声和有色噪声对辨识的影响。
四.系统模型阶次的辨识:
1.用三种方法确定系统的阶次并辨识;
2.分析噪声对定阶的影响;
3.比较所用三种方法的优劣及有效性;
五.给出由正弦输入求取系统开环频率响应特性曲线的辨识方法。
六.提出一种自己创造的辨识新方法,并用所给数据进行辨识验证。
注:闭卷考试时提交大作业报告。
系统辨识试验
2、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法辨识对象数学模型 选择得仿其对象得数学模型如下Z 伙)-1 -5z(Zr 一 1) + 0・7z 伙-2) = »伙-1) + 0・5"伙-2) + v(k} 其中.v(k)就是服从正态分布得白噪声N(0J).输入侷;号采用4阶M 序列,幅度为仁 选择 如下形式得辨识模型Z 伙)+ djZ 伙-1) + 偽Z 伙 一 2) = /?]«伙 一 1) + byU(k - 2) + W 灯设输入信号得取值就是从k =1到k =16得M 序列,则待辨识参数玄』为其中,被辨识参数社“观测矩阵ZL.乩得表达式为subplot(3J,2) %画三行一列图形窗口中得第二个图形1=1:1:16; %横坐标范囤就是1到16,步长为1plot(i,z) %图形得横坐标就是釆样时刻i,纵坐标就是输出观测值Z, a 形格式为連续 曲线 subp lot (3 J. 3) %画三行一列图形窗口中得第三个图形stem(Z), grid on%画出输出观测值z 得经线图形.并显示坐标网格u, zN 显示输入信号与输出观测信号数据长度 “1■ z ⑶• ■z(4) ' s = '= b\-Z ⑴ -Z ⑵ -2(14) n(2) nd) "⑵ "(15) M 14) 玄5= 55) -42) -程序框图如下所示;序列stem(u) %画出扌俞入 图2於小二乘一次完成算法程序框图HL= [-z(2) -z ⑴ u ⑵ u ⑴;-z ⑶-z ⑵ u ⑶ u(2);-z(4) -z ⑶ u ⑷ u(3) ;-z (5) -z ⑷ u ⑸ u ⑷;-z ⑹-z ⑸ u ⑹ u(5);-z(7) -z ⑹ u(7) u(6);・z(8) -z ⑺ u ⑻ u(7) ; -z (9) -Z⑻ U⑼ u(8);-z(10) -Z(9) u(10) uC9) :-zCll) -z(10) u(11) u(10) ;-z(12) -z(11) u(12) u(11) ;-z(13) -z (12) u(13) u(12) ;-z(14) -z (13) u(14) u(13) ;-z (15) -z (14) u(15) u(14)] %给样本矩阵HL賦值ZL=[z ⑶;z ⑷;z(5) ;z⑹;z ⑺;z⑻;z ⑼;z(10) ;z(11) ;z(12) ;zCl3) ;z(14) ;z(15);z(16)]%给样本矩阵zL賦值^calculating parameters%计算参数c1=HL**HL; c2=inv(c1) ; c3=HL**ZL; c=c2*c3 %计舞并显示%DI SPLAY PARAMETERSa1=c(1), a2=c(2), b1=c(3), b2=c(4) %从中分离出并显示a1、a2. b1. b2%End注:由于输出观测值没有任何噪音成分,所以辨识结果也无任何误差,同学们可以在输出观测值中添加噪音,观察ols得辨识效果•同时,可以尝试增加输入信号得数量,瞧辨识结果有何变化。
系统辨识试验
2、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法辨识对象数学模型选择的仿真对象的数学模型如下)()2(5.0)1()2(7.0)1(5.1)(k v k u k u k z k z k z +-+-=-+--其中,)(k v 就是服从正态分布的白噪声N )1,0(。
输入信号采用4阶M 序列,幅度为1。
选择如下形式的辨识模型)()2()1()2()1()(2121k v k u b k u b k z a k z a k z +-+-=-+-+设输入信号的取值就是从k =1到k =16的M 序列,则待辨识参数LSθˆ为LS θˆ=L τL 1L τL z H )H H -(。
其中,被辨识参数LSθˆ、观测矩阵z L 、H L 的表达式为 ⎥⎥⎥⎥⎦⎤⎢⎢⎢⎢⎣⎡=2121ˆb b a a LS θ , ⎥⎥⎥⎥⎦⎤⎢⎢⎢⎢⎣⎡=)16()4()3(z z z L Λz , ⎥⎥⎥⎥⎦⎤⎢⎢⎢⎢⎣⎡------=)14()2()1()15()3()2()14()2()1()15()3()2(u u u u u u z z z z z z L ΛΛH 程序框图如下所示:参考程序:%olsM 序列z=zeros(1,16); %for k=3:16 z(k)=1、 endsubplot(3,1,1) %stem(u) %subplot(3,1,2) %i=1:1:16; %横坐标范围就是1到16,步长为1plot(i,z) %图形的横坐标就是采样时刻i, 纵坐标就是输出观测值z, 图形格式为连续曲线subplot(3,1,3) %画三行一列图形窗口中的第三个图形stem(z),grid on%画出输出观测值z的经线图形,并显示坐标网格u,z%显示输入信号与输出观测信号%L=14%数据长度HL=[-z(2) -z(1) u(2) u(1);-z(3) -z(2) u(3) u(2);-z(4) -z(3) u(4) u(3);-z(5) -z(4) u(5) u(4);-z(6) -z(5) u(6) u(5);-z(7) -z(6) u(7) u(6);-z(8) -z(7) u(8) u(7);-z(9) -z(8) u(9) u(8);-z(10) -z(9) u(10) u(9);-z(11) -z(10) u(11) u(10);-z(12) -z(11) u(12) u(11);-z(13) -z(12) u(13) u(12);-z(14) -z(13) u(14) u(13);-z(15) -z(14) u(15) u(14)] %给样本矩阵HL赋值ZL=[z(3);z(4);z(5);z(6);z(7);z(8);z(9);z(10);z(11);z(12);z(13);z(14);z(15);z(16)]% 给样本矩阵zL赋值%calculating parameters%计算参数c1=HL'*HL; c2=inv(c1); c3=HL'*ZL; c=c2*c3 %计算并显示%DISPLAY PARAMETERSa1=c(1), a2=c(2), b1=c(3), b2=c(4) %从中分离出并显示a1 、a2、 b1、 b2%End注:由于输出观测值没有任何噪音成分,所以辨识结果也无任何误差,同学们可以在输出观测值中添加噪音,观察ols的辨识效果。
系统辨识大作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系统辨识大作业姓名:刘新菊班级:研1206学号:2012020176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12年—2013年第二学期大作业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辅助变量法辨识过程参数, AIC 准则和F 检验法辨识结构参数。
2.实验描述给出一个模型(图6.4),观测数据受有色噪声污染。
3.实验要求编制程序,辨识出该模型的结构参数及过程参数,噪声模型可以辨识也可以不辨识,对精度无要求。
4.实验原理AIC 准则定阶法来定阶,所用公式:n n n n Z H V θ=+[](1),(2),(3),...,()Tn Z z z z z L =1212,,...,,,...aTn n n a a a b b b θ⎡⎤=---⎣⎦(0)(1)...(1)(0)(1)...(1)(1)(0)...(2)(1)(0)...(2).........................(1)(2)...()(1)(2)...()n z z z n u u u n z z z n u u u n H z L z L z L n u L u L u L n ----⎡⎤⎢⎥--⎢⎥=⎢⎥⎢⎥------⎣⎦其中模型参数n θ和 噪声()V k 方差的极大似然估计值为ML θ ,2v σ12()1()()MLML ML T T n n n nT v n n n n H H H Z Z H Z H L θσθθ-==--AIC 的定阶公式写成2()log 4v AIC n L n σ=+取1,2,3,4;n =分别计算()AIC n ,找到使()AIC n 最小的那个n 作为模型的阶次。
一般说来,这样得到的模型阶次都能比较接近实际过程的真实阶次。
5.实验内容仿真对象如图1传递函数()()120()8.31 6.21G ss s=++离散化为2118.07.110.2---+-zzz,故其仿真对象如下图1:U(k) 取6级M序列,幅度为1,v(k) 为服从N(0,1)分布的不相关随机噪声。
系统辨识实习2
第二次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人:曾鑫鹏学号:07302657 班级:07自动化一、实验目的用MATLAB工具,采用相应的时域方法完成各种传递函数的辨识。
从而验证所学各种时域辨识方法(如切线法、两点法、面积法等)的有效性。
另外,通过对各种辨识方法的MATLAB编程实现,加深对各种方法原理的理解、步骤的掌握,提高对系统辨识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1、自己设定一个一阶自衡惯性系统(自行选定放大系数、惯性时间参数和时滞参数),分别验证切线法和两点法的有效性。
实现切线法和两点法辨识及效果验证的MATLAB程序如下:注:用切线法和两点法辨识一阶系统的整个过程已经在程序注释中一目了然,辨识效果将在实验结果中呈现。
以下的各种辨识方法的实验也作此处理,不再说明。
2、自己设定一个由两个一阶无滞后惯性系统(放大系数选为1、时滞参数为0)串联形成的二阶自衡系统(自行选定两个惯性时间参数),验证所学惯性参数T1和T2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实现该辨识及效果验证的MATLAB程序如下:3、自己设定一个二阶欠阻尼自衡系统(放大系数为1,自行选定自然频率、阻尼系数),验证所学参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实现该辨识及效果验证的MATLAB程序如下:4、自己设定一个由三个一阶无滞后惯性系统(放大系数选为1、时滞参数为0)并联形成的高阶自衡系统(自行选定三个惯性时间参数,T1〉T2〉T3 ),验证所学惯性参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实现该辨识及效果验证的MATLAB程序如下:5、自己设定一个自衡等容系统,分别针对二阶和三阶系统验证所学方法的有效性。
1)二阶时实现该辨识及效果验证的MATLAB程序如下:2)三阶时实现该辨识及效果验证的MATLAB程序如下:6、自己设定教材(2.43)描述的三阶系统(自行选定a1, a2, a3),验证所学面积法的有效性。
实现该辨识及效果验证的MATLAB程序如下:三、实验结果运行以上编写的各程序,按提示输入所需参数,即可得到辨识的结果,将辨识结果与原系统比较即可验证各种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系统辨识作业2
系统辨识作业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日期:系统辨识作业:以下图为仿真对象图中,v(k)为服从N(0,1)正态分布的不相关随即噪声,输入信号采用循环周期Np>500的逆M 序列,幅值为1,选择辨识模型为:)()2()1()2()1()(2121k v k u b k u b k z a k z a k z +-+-=-+-+加权因子1)(=Λk ,数据长度L=500,初始条件取I P 610)0(= ,⎥⎥⎥⎥⎦⎤⎢⎢⎢⎢⎣⎡=001.0001.0001.0)0(ˆ θ 要求:(1)采用一次完成最小二乘法对系统进行辨识,给出数据u(k)和z(k),及L H,L Z 和θ 和)ˆ(θJ 的值。
(2)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辨识,要给出参数收敛曲线以及新息)(~k Z,残差)(k ε,准则函数)(k J 随着递推次数K 的变化曲线。
(3)对仿真对象和辨识出的模型进行阶跃响应对比分析以检验辨识结果的实效。
1、一次完成法对系统进行辨识:估计LT LLT LLSZ H H H 1)(ˆ-=θ,其中 []2121,,,b b a a LS =θ⎥⎥⎥⎥⎦⎤⎢⎢⎢⎢⎣⎡=L L Z Z Z Z 21⎥⎥⎥⎥⎦⎤⎢⎢⎢⎢⎣⎡------------=⎥⎥⎥⎥⎦⎤⎢⎢⎢⎢⎣⎡=)2()1()2()1()0()1()0()1()1()0()1()0()()2()1(L u L u L z L z u u z z u u z z L h h h H L 一次完成算法对系统辨识的Matlab 程序见附录:部分输入、输出数据如下,全部的输入输出数据用图1.1所示 输入数据u(k)=Columns 1 through 160 0 1 1 1 1 0 0 0 0 1 0 0 1 1 0输出数据z(k)= Columns 1 through 90 0 1.2372 3.9331 6.4987 7.9909 7.7132 6.5947 5.4523Columns 10 through 183.2212 0.8419 0.6243 1.7110 0.7126 1.0712 2.8037 3.80474.6372图1.1输入数据u(k)和输出数据z(k)I H的值为(部分):HL=-5.4523 -6.5947 0 0 -3.2212 -5.4523 0 0 -0.8419 -3.2212 1.0000 0 … … … … -3.5706 -5.1944 0 0 -0.6787 -3.5706 0 02.3020 -0.6787 0 0 I Z的值为(部分):ZL= 3.2212 0.8419 0.6243 1.71100.7126 … 0.6787 -2.3020 -3.8270一次完成辨识后的值为:theta= -1.4918 0.6932 1.0541 0.4691)ˆ(θ J 的值为:J(theta)=493.1837 2、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系统: )]1()(')()[()1()(--+-=k k h k z k K k k θθθ1])(1)()1()(')[()1()(-Λ+--=k k h k P k h k h k P k K )1()](')([)(--=k P k h k K I k P初始条件:I P 610)0(= ,⎥⎥⎥⎥⎦⎤⎢⎢⎢⎢⎣⎡=001.0001.0001.0)0(ˆ θ 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系统的Matlab 程序见附录: 其参数收敛曲线如图2.1图2.1 参数收敛曲线新息)(~k Z ,残差)(k ε,准则函数)(k J 随着递推次数K 的变化曲线如图2.2中依次所示:图2.2 新息、残差、准则函数变化曲线3、仿真对象和辨识出的模型进行阶跃响应对比分析仿真对象和辨识模型阶跃响应对比Matlab程序见附录:图 3.1分别给出了一次完成算法辨识出来系统和辨识对象的阶跃响应对比图,递推算法辨识出来系统和辨识对象的阶跃响应对比图。
《系统辨识》实验手册
《系统辨识》实验手册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控制工程系2015年5月目录实验1 白噪声和M序列的产生---------------------------------------------------------- 2 实验2 相关分析法辨识脉冲响应------------------------------------------------------- 5 实验3 最小二乘法的实现--------------------------------------------------------------- 9 实验4 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实现---------------------------------------------------------- 12 附录实验报告模板---------------------------------------------------------------------- 16实验1 白噪声和M 序列的产生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产生均匀分布随机序列方法以及进而产生高斯白噪声方法2、熟悉并掌握M 序列生成原理及仿真生成方法二、实验原理1、混合同余法混合同余法是加同余法和乘同余法的混合形式,其迭代式如下:111(*)mod /n n n n x a x b MR x M +++=+⎧⎨=⎩ 式中a 为乘子,0x 为种子,b 为常数,M 为模。
混合同余法是一种递归算法,即先提供一个种子0x ,逐次递归即得到一个不超过模M 的整数数列。
2、正态分布随机数产生方法由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有:设随机变量12,,....,,...n X X X 相互独立,服从同一分布,且具有数学期望和方差:2(),()0,(1,2,...)k k E X D X k μσ==>=则随机变量之和1nk i X =∑的标准化变量:()nnnkk kXE X Xn Y μ--==∑∑∑近似服从(0,1)N 分布。
系统辨识期末作业
系统辨识期末作业一、系统辨识“系统辨识”是研究如何利用系统试验或运行的、含有噪声的输入输出数据来建立被研究对象数学模型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系统辨识是建模的一种方法,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应着不同的数学模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同学科的发展过程就是建立他的数学模型的过程。
辨识问题可以归结为用一个模型来表示客观系统(或将要构造的系统)本质特征的一种演算,并用这个模型把对客观系统的理解表示成有用的形式。
当然也可以有另外的描述,辨识有三个要素:数据,模型类和准则。
辨识就是按照一个准则在一组模型类中选择一个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
总而言之,辨识的实质就是从一组模型类中选择一个模型,按照某种准则,使之能最好地拟合所关心的实际过程的静态或动态特性。
通过系统辨识建立对象数学模型的依据是:研究表明,从外部对一个系统的认识,是通过其输入输出数据来实现的,既然数学模型是表述一个系统动态特性的一种描述方式,而系统的动态特性的表现必然蕴含在它变化的输入输出数据中。
所以,通过记录系统在正常运行时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或者通过测量系统在人为输入作用下的输出响应,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系统处理、数学计算和归纳整理,提取数据中蕴含的系统信息,从而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描述,这就是系统辨识。
即系统辨识就是一种利用数学的方法从输入输出数据序列中提取对象数学模型的方法。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对系统辨识进行介绍:1、统辨识的方法(1)、经典的系统辨识办法在经典控制理论中,所分析研究的是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经常用到的系统模型是频率响应、权函数和传递函数。
所以早期系统辨识工作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寻求描述单变量系统的频率特性、权函数和系统的传递函数。
早期的系统辨识所用的方法大多是在一定的连续时间性的输入信号下(非周期的或周期的),观测被识对象对这种输入作用的响应,例如频率响应或阶跃响应。
根据需要,再由这些响应特性求出系统的参数模型。
这些方法有阶跃响应法、频率特性法和相关分析法。
系统辨识作业
系统辨识作业3.考虑如下siso系统作为仿真对象z(k)?1.5z(k?1)?0.7z(k2)?u(k?1)?0.5u(k2)?e(k)其中,?e(k)?为服从n(0,1)分布的白噪声序列;输入信号u(k)采用4阶逆重复m序列,其振幅为1;数据的信噪比=14.3%。
选择的识别模型为z(k)?a1z(k?1)?a2z(k?2)?b1u(k?1)?b2u(k?2)??(k)分别采用最小二乘估计的一次完成算法和最小二乘估计的递推算法进行参数估计。
选择数据长度l=480;选取初始值p0=106i2*2,q0=0.001(要过程)解决方案:>>%最小二乘估计一次完成算法clearall;a=[1-1.50.7]';b=[10.5]';d=3;%对象参数na=length(a)-1;nb=length(b)-1;%na、nb 为a、b阶次l=480;%数据长度英国=[0.0010.0010.0010.001];%输入初始值:UK(I)表示u(k-I)YK=0(Na,1);%输出初始值x1=1;x2=1;x3=1;x4=0;s=1;%移位寄存器初值、方波初值xi=rand(l,1);%白噪声序列θ=[a(2:na+1);b];%对象参数真值fork=1:lphi(k,:)=[-yk;uk(d:d+nb)]';%此处phi(k,:)为行向量,便于组成phi矩阵y(k)=phi(k,:)*theta+xi(k);%采集输出数据im=xor(s,x4);%产生逆m序列ifim==0u(k)=-1;elseu(k)=1;ends=不(s);m=xor(x3,x4);%生成m序列%更新数据x4=x3;x3=x2;x2=x1;x1=m;fori=d+nb:-1:2uk(i)=uk(i-1);enduk(1)=u(k);fori=na:-1:2yk(i)=yk(i-1);endyk(1)=y(k);endThetae=inv(phi'*phi)*phi'*y'%计算参数thetaethetae的估计值=-1.54530.69531.00320.4566>>%最小二乘估计的递推算法;closeall;a=[1-1.50.7]';b=[10.5]';d=3;%对象参数na=length(a)-1;nb=length(b)-1;%na、nb 为a、b阶次l=480;%仿真长度英国=[0.0010.0010.0010.001];%输入初始值YK=0(Na,1);%输出初始值u=rand (L,1);%输入采用白噪声序列席=SqRT(0.1)*RAND(L,1);白噪声序列θ=[a(2:Na+1);b];%对象参数真值θ1=0(na+nb+1,1);%θ初始值p=10^6*眼(4);fork=1:lphi=[-yk;英国(d:d+nb)];%这里φ是列向量y(k)=φ′θ+席(k);%。
系统辨识考试答案
2.描述用随机信号测试线性系统的动态响应的原理与方法。
用伪随机噪声作为输入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伪随机信号的自相关函数是周期为T 的周期函数,其互相关函数为:......)()(.....)()()()()(20+++=+-+-=⎰⎰ττσστσσστστT kg kg d R g d R g R TT x T x xy T >系统的脉冲响应时间时,)(τ+T g =0,…,则)()(ττkg R xy =,与白噪声作输入信号时结果相同,但此处)(τxy R 的计算只需在0~T 一个周期的时间内进行。
这就是采用伪随机信号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优越性。
用随机信号测试线性系统的动态响应的原理是相关滤波原理利用随机信号测试线性系统的动态特性的理论基础是维纳一霍夫积分方程,即 ⎰∞∞--=σστστd R g R x xy )()()( =)()(ττx R g *当系统输出端存在干扰)(t n 时,系统的实际输出y(t)与输入x(t)的互相关函数为:)()()]}()()[({)}()({)(ττττττxn xz xy R R t n t z t x E t y t x E R +=+++=+=为了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选用与测量噪声n(t)无关的激励信号x(t),即x(t)与n(t)无关,故其互相关函数)(τxn R =0,所以)()(ττxz xy R R =,即实际输入与输出(带测量噪声)的互相关函数)(τxy R 等价于真实输入与输出(不带测量噪声)的互相关函数)(τxz R 。
这就是相关滤波原理。
利用相关滤波原理测试测试线性系统的动态响应的突出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
用白噪声作为输入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维纳一霍夫积分方程变为:)()()()()()(00τσστδσσστστkg d k g d R g R x xy =-=-=⎰⎰∞∞ 可见,当输入为自噪声时,系统输入输出的互相关函数)(τxy R 与脉冲响应函数)(τg 成正比。
合工大系统辨识作业及答案
系统辨识作业一、 简答题1 系统辨识的实验设计应包含那些内容?答:系统辨识实验设计应包含选择实验信号、采样时间、辨识时间、输入输出数据长度等。
2 判断下列是否为一个正确周期的M 序列,并说明原因。
111100010011011 111100********* 答:不是M 序列,因为M 序列的周期为15,由M 序列的性质知序列中“1”的状态应为8个 而第一个中有9个 所以不是M 序列3证明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的无偏性。
证明: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的解为:()1ˆTT WLSW WY θ-=ΦΦΦ 其中Φ为输入矩阵 W 为加权矩阵 Y 为输出矩阵。
()()11ˆ()T T WLS T TE W W e E W We θθθ--⎡⎤⎡⎤=ΦΦΦΦ+⎣⎦⎢⎥⎣⎦⎡⎤=+ΦΦΦ⎢⎥⎣⎦由于Φ与e 统计独立,则()10T T E W We -⎡⎤ΦΦΦ=⎢⎥⎣⎦即ˆWLS E θθ⎡⎤=⎣⎦所以ˆWLSθ是无偏估计量,命题得证。
4比较最小二乘法、广义最小二乘法和辅助变量法的优缺点。
答:基本最小二乘对低噪声有效,参数估计值可很快收敛到真值,所需计算量相对较少,但对实际噪声估计有偏。
广义最小二乘法:计算量大,可能不收敛,可能是有偏估计。
但如果对噪声模型用随机逼近法,而对过程模型采取最小二乘法则获得较好形式的广义最小二乘法。
辅助变量法可以一次性完成计算,但是计算量也大,对初值选择很敏感。
5答:对于n 阶系统与n+1阶系统参数估计之间有如下的关系:对于n+1阶系统 ()()()11()()A z y k B z u k e k --=+设其待估参数为()011111...(1)(2)T T Tn n n n n b a b a b a b θθθ++⎡⎤⎡⎤+==⎣⎦⎣⎦ 则(1)()[()]T n A Y n θθθ=-Φ-Φ由题目知n=2时系统参数为准确值,则n=3时按照上式去计算,估算出的系数必远远偏离系统模型参数值。
北航《系统辨识》课程作业
姓名:xx
学号:SYxx
2013/11/30
xlabel('迭代次数') ylabel('误差') hold off figure(2); plot(-1.5-error1,'b'); hold on plot(0.7-error2,'c') hold on plot(1-error3,'g') hold on plot(0.5-error4,'y') hold on plot(-1-error5,'m') hold on plot(0.2-error6,'r') legend('a1','a2','b1','b2','d1','d2',-1) title('参数估计值变化') xlabel('迭代次数') ylabel('参数') hold off 2. 题目 2 程序 clc close all total=1500; sigma=1.0; %M 序列输入 A1=1;A2=1;A3=1;A4=0; for i=1:1:total x1=xor(A3,A4); x2=A1; x3=A2; x4=A3; OUT(i)=A4; if OUT(i)<0.5 u(i)=1; else u(i)=-1; end A1=x1;A2=x2;A3=x3;A4=x4; end figure(1) stem(u,'r') grid on
6
%噪声
姓名:xx
学号:SYxx
2013/11/30
v_da2(k)=y(k-2)-d1*v_da2(k-1)-d2*v_da2(k-2); v_db1(k)=-u(k-1)-d1*v_db1(k-1)-d2*v_db1(k-2); v_db2(k)=-u(k-2)-d1*v_db2(k-1)-d2*v_db2(k-2); v_dd1(k)=-v(k-1)-d1*v_dd1(k-1)-d2*v_dd1(k-2); v_dd2(k)=-v(k-2)-d1*v_dd2(k-1)-d2*v_dd2(k-2); d_theta=[v_da1(k),v_da2(k),v_db1(k),v_db2(k),v_dd1(k),v_dd2(k)]'; J_d=J_d+v(k)*d_theta; JJ_d=JJ_d+d_theta'*d_theta; end bef=theta; theta=theta-inv(JJ_d)*J_d; v(1)=v(N+1);v(2)=v(N+2); v_da1(1)=v_da1(N+1);v_da2(1)=v_da2(N+1);v_db1(1)=v_db1(N+1);v_db2 (1)=v_db2(N+1);v_dd1(1)=v_dd1(N+1);v_dd2(1)=v_dd2(N+1); v_da1(2)=v_da1(N+2);v_da2(2)=v_da2(N+2);v_db1(2)=v_db1(N+2);v_db2 (2)=v_db2(N+2);v_dd1(2)=v_dd1(N+2);v_dd2(2)=v_dd2(N+2); %求取误差 error1(j)=-1.5-theta(1); error2(j)=0.7-theta(2); error3(j)=1-theta(3); error4(j)=0.5-theta(4); error5(j)=-1-theta(5); error6(j)=0.2-theta(6); v_error(j)=v(N+2); j=j+1; end theta%输出估计参数 %作图 figure(1); plot(error1) hold on plot(error2) hold on plot(error3) hold on plot(error4) hold on plot(error5,'r') hold on plot(error6,'r') title('参数估计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辨识作业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日期:系统辨识作业:以下图为仿真对象图中,v(k)为服从N(0,1)正态分布的不相关随即噪声,输入信号采用循环周期Np>500的逆M 序列,幅值为1,选择辨识模型为:)()2()1()2()1()(2121k v k u b k u b k z a k z a k z +-+-=-+-+加权因子1)(=Λk ,数据长度L=500,初始条件取I P 610)0(= ,⎥⎥⎥⎥⎦⎤⎢⎢⎢⎢⎣⎡=001.0001.0001.0)0(ˆ θ 要求:(1)采用一次完成最小二乘法对系统进行辨识,给出数据u(k)和z(k),及L H,L Z 和θ 和)ˆ(θJ 的值。
(2)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辨识,要给出参数收敛曲线以及新息)(~k Z,残差)(k ε,准则函数)(k J 随着递推次数K 的变化曲线。
(3)对仿真对象和辨识出的模型进行阶跃响应对比分析以检验辨识结果的实效。
1、一次完成法对系统进行辨识:估计LT LLT LLSZ H H H 1)(ˆ-=θ,其中 []2121,,,b b a a LS =θ⎥⎥⎥⎥⎦⎤⎢⎢⎢⎢⎣⎡=L L Z Z Z Z 21⎥⎥⎥⎥⎦⎤⎢⎢⎢⎢⎣⎡------------=⎥⎥⎥⎥⎦⎤⎢⎢⎢⎢⎣⎡=)2()1()2()1()0()1()0()1()1()0()1()0()()2()1(L u L u L z L z u u z z u u z z L h h h H L 一次完成算法对系统辨识的Matlab 程序见附录:部分输入、输出数据如下,全部的输入输出数据用图1.1所示 输入数据u(k)=Columns 1 through 160 0 1 1 1 1 0 0 0 0 1 0 0 1 1 0输出数据z(k)= Columns 1 through 90 0 1.2372 3.9331 6.4987 7.9909 7.7132 6.5947 5.4523Columns 10 through 183.2212 0.8419 0.6243 1.7110 0.7126 1.0712 2.8037 3.80474.6372图1.1输入数据u(k)和输出数据z(k)I H的值为(部分):HL=-5.4523 -6.5947 0 0 -3.2212 -5.4523 0 0 -0.8419 -3.2212 1.0000 0 … … … … -3.5706 -5.1944 0 0 -0.6787 -3.5706 0 02.3020 -0.6787 0 0 I Z的值为(部分):ZL= 3.2212 0.8419 0.6243 1.71100.7126 … 0.6787 -2.3020 -3.8270一次完成辨识后的值为:theta= -1.4918 0.6932 1.0541 0.4691)ˆ(θ J 的值为:J(theta)=493.1837 2、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系统: )]1()(')()[()1()(--+-=k k h k z k K k k θθθ1])(1)()1()(')[()1()(-Λ+--=k k h k P k h k h k P k K )1()](')([)(--=k P k h k K I k P初始条件:I P 610)0(= ,⎥⎥⎥⎥⎦⎤⎢⎢⎢⎢⎣⎡=001.0001.0001.0)0(ˆ θ 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系统的Matlab 程序见附录: 其参数收敛曲线如图2.1图2.1 参数收敛曲线新息)(~k Z ,残差)(k ε,准则函数)(k J 随着递推次数K 的变化曲线如图2.2中依次所示:图2.2 新息、残差、准则函数变化曲线3、仿真对象和辨识出的模型进行阶跃响应对比分析仿真对象和辨识模型阶跃响应对比Matlab程序见附录:图 3.1分别给出了一次完成算法辨识出来系统和辨识对象的阶跃响应对比图,递推算法辨识出来系统和辨识对象的阶跃响应对比图。
附录:一次完成和递推法系统辨识Matlab程序%%最小二乘法辨识系统;%叠加噪声为1/(1-1.5z^(-1)+0.7z^(-2));%化为差分方程形式为;%e(k)=v(k)+1.5e(k-1)-0.7e(k-2);%仿真对象为(1z^-1+0.5z^-2)/(1-1.5z^-1+0.7z^-2);%化为差分方程形式为;%y(k)-1.5y(k-1)+0.7y(k-2)=u(k-1)+0.5u(k-2);%辨识模型为;%z(k)=-a1z(k-1)-a2z(k-2)+b1u(k-1)+b2u(k-2)+v(k);%================================%主函数;function mainclose all;clc;clear;%================%产生逆M序列;X=[0,1,1,0,1,0,0,1]; %寄存器初始值;F=[0,1,1,1,0,0,0,1]; %特征多项式;N=1000; %生成长度;M=[]; %存放产生的M序列; %产生逆M序列函数调用;out=IMxulie(X,F,N);%阶梯图输出逆M序列;figure(1);M=out;subplot(2,1,1);stairs(M);xlabel('k')ylabel('逆M序列')title('移位寄存器产生的逆M序列');grid on;%=================%一次完成最小二乘法辨识系统;%e(k)=v(k)+1.5e(k-1)-0.7e(k-2);%y(k)=1.5y(k-1)-0.7y(k-2)+u(k-1)+0.5u(k-2);%z(k)=y(k)+e(k);%即z(k)=1.5y(k-1)-0.7y(k-2)+u(k-1)+0.5u(k-2)+v(k)+1.5e(k-1)-0.7e(k-2); %产生均值为0,方差为1的白噪声;v=[];v=randn(1,600);%产生系统辨识所需要数据;y(1)=0;y(2)=0;e(1)=0;e(2)=0;for i=3:600y(i)=1.5*y(i-1)-0.7*y(i-2)+M(i-1)+0.5*M(i-2);e(i)=v(i)+1.5*e(i-1)-0.7*e(i-2);z(i)=y(i)+e(i);endsubplot(2,1,2);stem(z);xlabel('k');ylabel('幅度值');title('输出数据');grid on;%辨识模型为;%z(k)=-a1z(k-1)-a2z(k-2)+b1u(k-1)+b2u(k-2)+v(k);for i=10:509H(i-9,:)=[-z(i-1),-z(i-2),M(i-1),M(i-2)];endZL=(z(10:509))';ES=inv(H'*H)*H'*ZL; %inv用来求矩阵的逆矩阵;%输出辨识的参数;disp('输入数据u(k)=');disp(M);disp('输出数据z(k)=');disp(z);disp('HL=');disp(H);disp('ZL=');disp(ZL);disp('theta=');disp(ES);%由估计值计算准则函数的值;J=(ZL-H*ES)'*(ZL-H*ES);disp('J(theta)=');disp(J);%================================%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系统;%一式s(k)=s(k-1)+k(k)(z(k)-h'(k)s(k-1));%二式k(k)=p(k-1)h(k)[h'(k)p(k-1)h(k)+1/w(k)]';%三式p(k)=[I-k(k)h'(k)]p(k-1);%s(0)=[0.01,0.01,...0.01]';%p(0)=10^6I;%新息ZX=z(k)-H'(k)S(k-1);%残差E=z(k)-H'(k)S(k);%准则函数J(k)%递推求解;z1=z(10:509);M1=M(10:509);P=10^6*eye(4);S(:,1)=[0.01;0.01;0.01;0.01]';S(:,2)=[0.01;0.01;0.01;0.01]';J1(1)=0;J1(2)=0;for i=3:500h=[-z1(i-1);-z1(i-2);M1(i-1);M1(i-2)];K=P*h*inv(h'*P*h+1);S(:,i)=S(:,i-1)+K*(z1(i)-h'*S(:,i-1)); %待估计参数变化; zx(i)=z1(i)-h'*S(:,i-1); %新息变化;E(i)=z1(i)-h'*S(:,i); %残差变化;J1(i)=J1(i-1)+(zx(i)*zx(i))/(h'*P*h+1); %准则函数变化; P=(eye(4,4)-K*h')*P;end%待估计参数过度曲线;figure(2);i=1:500;plot(i,S(1,:),i,S(2,:),i,S(3,:),i,S(4,:));title('待估计参数过度过程');legend('参数a1的过渡过程','参数a2的过渡过程','参数b1的过渡过程','参数b2的过渡过程');grid on;%disp(S(:,500));%新息变化曲线;figure(3);subplot(3,1,1);i=1:500;plot(i,zx(i));title('新息变化曲线');grid on;%残差变化曲线;subplot(3,1,2);i=1:500;plot(i,E(i));title('残差变化曲线');grid on;%准则函数变化曲线;subplot(3,1,3);i=1:500;plot(i,J1(i));title('准则函数变化曲线');grid on;%disp(J1(500));%================================%分别对一次完成,递推和辨识对象阶跃响应对比;%%一次完成法辨识阶跃响应对比;%一次辨识后对仿真对象和辨识模型进行阶跃响应对比;figure(4);subplot(2,1,1);%辨识模型阶跃响应;%z(k)+a1z(k-1)+a2z(k-2)=b1u(k-1)+b2u(k-2);a=[1,ES(1),ES(2)];b=[0,ES(3),ES(4)];%求离散系统阶跃响应;gn=dstep(b,a,30);stem(gn,'ro');grid on;hold on;%加阶跃响应后辨识对象的系统函数为:%(1+1z^-1+0.5z^-2)/(1-1.5z^-1+0.7z^-2);b1=[0,1.0,0.5];a1=[1,-1.5,0.7];gn1=dstep(b1,a1,30);stem(gn1,'bx');hold off;xlabel('k');ylabel('幅值h(k)');title('辨识对象和一次完成法辨识系统阶跃响应对比'); legend('估计值','理论值');%%递推法辨识阶跃响应对比;subplot(2,1,2);%辨识模型阶跃响应;%z(k)+a1z(k-1)+a2z(k-2)=b1u(k-1)+b2u(k-2);a=[1,S(1,500),S(2,500)];b=[0,S(3,500),S(4,500)];%求离散系统阶跃响应;gn=dstep(b,a,30);stem(gn,'ro');grid on;hold on;%加阶跃响应后辨识对象的系统函数为:%(1+1z^-1+0.5z^-2)/(1-1.5z^-1+0.7z^-2);b1=[0,1.0,0.5];a1=[1,-1.5,0.7];gn1=dstep(b1,a1,30);stem(gn1,'bx');hold off;电信工程学院xlabel('k');ylabel('幅值h(k)');title('辨识对象和递推法辨识系统阶跃响应对比'); legend('估计值','理论值');%================================end%================================%================================%子函数,产生周期大于500的逆M序列函数; function out=IMxulie(X,F,N)n=N;X1=X;F1=F;s=1;for i=1:nY=X1;t=F1(8)*Y(8);for j=7:-1:1t=xor(t,F1(j)*Y(j));endX1(1)=t;for k=2:8X1(k)=Y(k-1);endU(i)=Y(8);V(i)=xor(U(i),s);s=not(s);endout=V;end%================================-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