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雨霖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教学设计
(一)导入
折柳意象,提出问题。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诵读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解读意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读情感。
(三)走近作者
(1)柳永生平;
(2)婉约派词风介绍。
(四)诵读
(1)试读:提问一学生诵读,注意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
(2)教师范读:教学配乐朗诵。标出断句。
(3)听读和比读:分男女生朗读,上下阙。教师点拨情感。
(4)分部齐读:男女生分上下阙齐读。
(5)齐读:问题导入,主旨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带入感情齐读。
(五)鉴赏
(1)整体鉴赏:归纳词中意象,理解情景交融。
(2)上阕:“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分析,内容上:离别之情。手法上:细节描写。
(3)下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内容上:意象分析,解答导入时的折柳典故;手法上:意象组合。
(4)小结:清秋节里长亭别,泪眼无语千古绝。注意结合作者生平分析。
(六)作业
将词改写成诗。
《雨霖铃》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所在学期尾高一下学期,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的积累。在古诗文学习方面,进一步接触了由《诗经》到“楚辞”、由汉乐府到唐诗的品读过渡。特别是唐诗的积累和学习,对学习宋词很有帮助。
学生虽然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
《雨霖铃》效果分析
柳永的《雨霖铃》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重新强调回归体验、回归心灵。尤其是诗歌更要注重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获得心灵共鸣,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创设情境、符合考纲、整合知识、有效评价,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我觉得自己还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将这些要求全部落实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因此,我便结合所讲课文的特点,结合诵读以问题导入式作为落实高效课堂的主要手段。
首先是反复的诵读,能够让学生通过诵读感知文本,对全词有了整体上的把握。应该说,学生的诵读成为理解词作情景交融手法的重要基础。
在诵读的后半段,我在导入问题时有意对文章进行了“总——分——总”的肢解。以“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这一问题全局导入,而后分上下阙,在充满“景语”的上阕找“情语”,在满是“情语”的下阕找“情语”,学生自我带着问题去探究,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对全词的情感基调有所把握。
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语言的时候,也积极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联系其他诗词作品,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雨霖铃》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雨霖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二首》中的一篇。此单元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词的各个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所选的四位作家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发展的脉络。
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写作者与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及设想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他用白描、铺叙、渲染的手法,离别前写气氛,离别后写情态、心理,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多用景物衬托,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此文集中体现了婉约派词的风格。
《雨霖铃》评测练习
作业:
词又称之为“诗余”,可见诗词本是一家。请大家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以《长亭别》为题,把这首词改写成诗。
教师示例:
长亭别
寒蝉凄切骤雨歇,泪眼相望语凝噎。
晓风残月欺弱柳,那堪冷落清秋节。
学生作业示例:
长亭别
帐饮都门外,相望兰亭边。
凝噎留意处,执手望泪眼。
晓风杨柳岸,良景徒虚年。
纵有千番情,更与何人言。
《雨霖铃》课后反思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活力和人文精神。在上完《雨霖铃》后,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得所失。
一、朗读环节: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以朗读为突破口,能较好的品味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读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在介绍完作者之后,就以个人朗读、教师示范、学生自由朗读、分组朗读、集体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这也让学生感受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了诗歌朗读的指导。
很重要的一点,在课堂上我做到了不是一味地为了读而读,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每一次朗读都有每一次的问题,这些问题由断句、文意、情感逐步推进,问题导入朗读,也控制了整个课堂。
二、诗词鉴赏环节
先让学生总结出上阕主要为写景,下阕主要为抒情。以此为突破点,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在上阕中找出“情语”,在下阕中找出“景语”,点明了上下阙的含义,又让学生对具体的语言有所锤炼。
在训练学生鉴赏能力时,综合训练了学生的思考、讨论、探究等能力,提高了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能力。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尚有一些我还没有兼顾到的问题,比如:1.作者简介置于课堂前面,介绍时教师所用时间较多,课堂一上来就是教师在单纯地讲述,给人以烦冗拖沓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