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ppt课件
上交叉综合征PPT医学课件
1
一、形成体态: 头部前倾(颈椎正常弧度减少或变直) 含胸(圆肩) 驼背(胸椎曲度增加) 肩胛骨耸起
二、症状:颈肩部肌肉紧张酸痛、头 痛头晕、手臂麻木、呼吸不畅、心慌 胸闷甚至便秘等
颈部向前倾1英寸(2.5厘米),增加 10磅(9斤)重负荷,呼吸减少30%
三、有研究发现,女性头痛、偏头痛 和颈椎疼痛远多于男性,可能与上交 叉综合症密切相关,因女性颈部肌肉 的力量远小于男性,但头部的重量却 几乎相当,在同样的身体姿势下更容 易出现上交叉综合症。
7
颈肩部牵拉 这两个动作可以有效放松颈肩部肌肉,有助于减少耸 肩导致的肌肉紧张。一个动作是朝侧面牵拉颈部肌肉,一个动作是朝 侧前方牵拉颈部肌肉。牵拉30秒,重复2-4次。注意保持躯干正直,该 动作是牵拉肌肉而非压迫颈椎。
8
胸部肌肉牵拉 如图 所示,手扶柜子或者 墙壁,这两个动作可 以放松胸大肌,有助 于减少含胸状态。牵 拉30秒,重复2-4次。
最常见的错误动作就是头部做米字运动,也就是做抬头、低头、左右旋 转、左右侧屈的运动,亦或是做头部绕环运动。这样的运动既不能拉伸那 些紧张僵硬的肌肉,也不能锻炼那些薄弱松弛的肌肉,在某些情况下(如 椎动脉型颈椎病),甚至因为米字运动导致眩晕加重。所以,传统的头部 米字运动和头部绕环运动毫无意义!原来脖子累了,扭脖子、转脖子都是 错的!都是错误运动惹的祸!
9
深层颈屈肌锻炼 通过头 部前伸后缩,特别是通过 后缩训练,有效锻炼深层 颈屈,减少低头看手机导 致的颈部前探现象。可以 采用背靠墙壁或者柜子, 头后缩时以后脑勺碰到墙 壁为动作质量合格。完成 16次,2-4组,注意动作 速度不可过快
10
肩胛骨周围肌肉锻炼 对于颈肩不适,最重要的训练 不是针对脖子,而是针对肩胛骨,我们常常说要挺胸收腹, 你以为挺胸真是靠胸吗?错!是靠肩胛骨周围肌肉牢牢锁 住肩胛骨,专业术语称为肩胛骨后缩,只要肩胛骨稳定了, 自然就挺胸,含胸驼背也就消失了。以下训练都是针对肩 胛骨周围肌肉的训练动作。
上下交叉综合征教材教学课件
观察姿势与步态
注意患者站立、行走时的姿势和步态, 观察是否有肩部、颈部或背部的异常 姿势。
检查肌肉力量与紧张度
通过手法检查患者相关肌肉群的力量 和紧张度,如斜方肌、肩胛提肌等。
触诊与压痛点检查
在患者相关部位进行触诊,寻找压痛 点或敏感点,如肩胛骨内侧缘、颈椎 横突等。
关节活动度评估
评估患者相关关节的活动范围,如颈 椎、肩关节等,注意是否有活动受限 或疼痛。
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等, 以及体格检查的阳性发现。
对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详细描述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治疗建议及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 查结果,给出明确的诊断依据,并提出可 能的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针对性的治疗建 议,并对预后进行评估。
张,进而引发疼痛。
关节压力和磨损
由于姿势异常和运动不协调, 导致关节承受异常压力,长期 下来会引发关节磨损和疼痛。
神经受压和刺激
由于颈椎和胸椎的神经根受压 或刺激,会引发相应支配区域
的疼痛和麻木感。
炎症反应
长期的慢性刺激会导致局部组 织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引发疼
痛。
03 评估方法与诊断依据
体格检查技巧培训
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如感到颈部或肩部剧烈疼痛,应立即停止当前活动并休息。
冷敷或热敷
根据疼痛情况选择冷敷或热敷,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如疼痛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进行康复训练
在疼痛缓解后,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防止问题复发。
长期随访管理要求
定期进行姿势评估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1)
前锯肌
部位:胸廓侧面浅层。 起点:上位8~9肋骨外侧面。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前 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 伸;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胛 骨下降和上回旋。远固定时。
前锯肌锻炼
肩胛提肌
部位:位于颈项两侧 起点:第1~4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肩胛骨内角和脊柱缘的 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 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一侧 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轻度回 旋;两侧收缩,使颈伸。
肩胛提肌
方法同斜方肌上部,略微低头
菱形肌
部位:斜方肌深层。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 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 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 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 段伸。
菱形肌、斜方肌中下 部锻炼
先激活
后做不同角度的扩胸运动
胸锁乳突肌
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 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 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 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 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 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 廓,助吸气。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 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 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两 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腹外斜肌
部位:腹前外侧壁浅层。肌纤 维由外上向前内下斜行。 起点:第5~12肋骨外侧面。 止点:髂嵴、耻骨结节及白线。 其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壁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 使骨盆后倾。
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 向同侧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两 侧收缩可使脊柱屈以及降肋助 呼气。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培训课件
下交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调整坐姿与站姿
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如 挺胸、收腹、双下肢自然 弯曲等。
物理治疗
如低频电疗、红外线照射 等,可缓解疼痛、肌肉紧 张等症状。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选用 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肌 肉松弛剂等药物。
上交叉综合征与下交叉综合征的康复训练建议
下交叉综合征的常见病因
长期姿势不良
长时间维持错误姿势,如长时 间坐着或站立时身体前倾等。
运动方式不当
过度使用某些肌肉群或运动方式 不均衡,如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 机等。
创伤或手术
意外伤害或手术可能对脊柱和下肢 造成损伤。
下交叉综合征的病理机制
肌肉不平衡
某些肌肉群过于紧张,而其他 肌肉群则相对松弛,导致身体
管理措施
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如健康宣传教育、心理辅导等,以帮 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治疗和管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的关联性分析
上交叉综合征与下交叉综合征 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上交叉综合征通常会导致颈椎 病变,而颈椎病变又会影响胸 椎和腰椎的健康,进一步引起
下交叉综合征。
同时,下交叉综合征也可能加 重上交叉综合征的病情。
02
上交叉综合征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上交叉综合征的常见病因
长期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等不良姿势
上交叉综合征与下交叉综合征的预防及 管理
普及上交叉综合征与下交叉综合征的知识
什么是上交叉综合征
上交叉综合征是一种由于长时间 低头、耸肩等不良姿势导致颈椎 和腰椎过度前凸,从而引起的上 背部和颈部的疼痛、僵硬以及不 良姿势的一种综合征。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培训课件
03
调整坐姿和站姿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长时间 站立,尽量保持脊柱处于 自然直立状态。
增加运动量
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 、游泳、瑜伽等,以缓解 脊柱的压力。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 减轻脊柱的负担。
针对不同人群的预防措施
学生和白领
学生和白领长时间久坐,容易导致下交叉综合征,应尽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适当进 行颈部和背部肌肉的锻炼。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的病因
上交叉综合征的病因
主要包括长期低头使用手机、电脑等不良姿势,肥胖、糖尿病、骨质疏松等代谢 性因素,以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职业性因素。
下交叉综合征的病因
主要包括长期久坐、缺乏运动或局部压力过大等,肥胖、糖尿病、骨质疏松等代 谢性因素,以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职业性因素。
02
治疗措施
针对不同的症状和病因,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病情 。
加强公众对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的认识和重视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的认识和重视,营造良 好的预防和治疗氛围。
倡导健康生Leabharlann 方式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姿势正确、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 ,预防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的发生。
临床案例分析
上交叉综合征临床案例
患者基本信息
王先生,28岁,办公室职员,因长期伏案工作导 致头部前倾、含胸驼背。
症状表现
肩颈部疼痛、僵硬,胸闷、气短,头痛、头晕等 。
诊断依据
X光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椎体排列不 齐。
下交叉综合征临床案例
患者基本信息
李女士,45岁,家庭主妇,因 长期抱孩子导致腰部疼痛、脊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培训课件
下交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评估
08
典型病例介绍
李先生,35岁,程序员,因长期久坐、低头工作,出现颈椎前倾、圆肩、头前引等上交叉综合征表现,同时伴有颈肩酸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病例1
王女士,42岁,教师,因长时间站立授课,导致腰椎过度前凸、骨盆前倾,出现肋骨外翻、腹部核心肌群无力等上交叉综合征表现,同时伴有下腰部疼痛、膝关节疼痛等问题。
2023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培训课件
CATALOGUE
目录
概述上交叉综合征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下交叉综合征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上交叉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断下交叉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断上交叉综合征的治疗及预防下交叉综合征的治疗及预防典型病例介绍
01
概述
定义
上交叉综合征是指由于长期姿势不正、肌肉不平衡等原因导致头部、颈椎、胸椎、上肢和脊柱出现代偿性姿势的一种运动姿势异常。
长期肌肉紧张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影响肌肉功能和身体平衡。
下交叉综合征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04
上交叉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断
头部前倾,颈椎生理曲度增加,肩胛骨耸起,胸椎曲度增加,腰椎前凸,骨盆前倾等。
姿势异常
肌肉形态异常
功能受限
斜方肌、胸大肌、胸小肌、髂腰肌等肌肉紧张,形成上交叉综合征的典型肌肉形态。
02
上交叉综合征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上交叉综合征病因
长期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
长期用力做重物搬运
长期颈部姿势不正
长期单侧或双侧肩部用力
上交叉综合征病理生理机制
长期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可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长期用力做重物搬运可导致颈椎椎体骨折
长期颈部姿势不正可导致颈椎侧弯
长期单侧或双侧肩部用力可导致肩周炎
上下交叉综合征课件
5.阔筋膜张肌牵拉
6.强化腹部肌群
7.强化臀大肌。
8.强化臀中肌
姿势异常治疗新策略 • • • • ♦全面整体观念 ♦平衡协调观念 ♦生物力学调整 ♦主动运动康复
谢 谢 !!!
下交叉综合征可能造成的危害
• 1、 腰背部的疼痛
• 2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损伤 • 3 、影响脊柱整体稳定
下交叉综合征形成原因是什么?
• • • • • 1. 长时间久坐。 2. 运动时肌肉,韧带的拉伤。 3. 腹部手术。 4. 孕妇。 5. 不良睡姿。
检查方法:
• 托马斯(Thomas)征阳性:用来检查髋关节有无屈曲畸 形。方法:病人平卧于硬桌上,检查者将其健侧髋、膝关 节完全屈曲,使膝部贴住或尽可能贴近前胸,此时腰椎前 凸完全消失而腰背平贴于床面,若患髋存在屈曲畸形,即 能一目了然,根据大腿与桌面所成之角度,断定屈曲畸形 为多少 • 股直肌损伤:在上面的体位下,如果股直肌正常,则左小 腿将与地板垂直(小腿与地板的成角提示股直肌的挛缩) • 阔筋膜张肌损伤:如果阔筋膜张肌挛缩则小腿向外有轻度 外展
上 交 叉 综 合 征
上交叉综合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 一、长久以错误坐姿伏案工作一通常发生在IT 一族、健身爱好者、学生、文员、司机身上。
1.头部不自觉的向前倾。 2.胸椎过份向后屈曲。 3.从侧面看,脊椎呈”C”型, 俗称驼背。 4.视角上比实际高度矮小。 5 .肩膀及颈部肌肉僵硬.肩膀及 下背出现酸痛胸口翳闷,呼 吸不顺。
降低损伤和功能障碍的风险常见不良的姿势习惯扛重背包因果关系姿势改变肌肉骨骼功能障碍生物力学改变临床疾患上交叉综合征是指由于长时间低头伏案或过度锻炼胸部肌肉造成相应部位肌肉不平衡形成头部前倾颈椎正常弧度减少或变直含胸圆肩驼背胸椎曲度增加肩胛骨耸起等一系列形体的变化并进而导致颈肩部肌肉紧张酸痛头痛头晕手臂麻木呼吸不畅心慌胸闷甚至便秘等各种症状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培训课件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培训课件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上交叉综合征概述•下交叉综合征概述•上交叉综合征康复治疗方案•下交叉综合征康复治疗方案•上交叉综合征预防措施•下交叉综合征预防措施上交叉综合征概述01定义与临床表现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是指因姿势异常导致的颈部、肩部和胸背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以及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反弓等表现。
临床表现颈部疼痛、肩部酸痛、胸闷、背部不适、肌肉僵硬等。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长时间坐姿不正,睡姿不良等。
产生原因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
影响因素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X光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诊断采用颈椎生理曲度测量、肌肉力量评估、疼痛评估等方法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诊断及评估方法下交叉综合征概述02定义下交叉综合征(Lower Crossed Syndrome)是指骨盆和腰椎向前弯曲,使腰椎和骨盆后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以及大腿后侧和小腿后侧肌肉处于松弛状态的身体姿态。
临床表现下交叉综合征患者的身体通常呈现为腰椎和骨盆向前弯曲,腹部和臀部肌肉紧张,大腿后侧和小腿后侧肌肉松弛。
这种身体姿态可能导致疼痛、功能障碍和姿势不良。
定义与临床表现下交叉综合征通常是由于长时间坐姿或站立时姿势不正确,以及缺乏锻炼和肌肉力量不足等因素导致的。
下交叉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包括肌肉力量不平衡、姿势不良、缺乏锻炼以及长期承受压力或紧张等。
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产生原因诊断及评估方法诊断方法医生通常会观察患者的身体姿态,检查患者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并询问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以确定是否患有下交叉综合征。
评估方法评估下交叉综合征的方法包括观察患者的站立和坐姿,测试患者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以及评估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
上交叉综合征康复治疗方案03通过针对性的锻炼,增强上斜方肌、下斜方肌等肌肉的力量,以改善姿势和减轻疼痛。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1)
拉伸竖脊肌
坐姿双脚开立,上半身慢慢俯身,双手自然下 沉。直至竖脊肌有牵扯感保持15~30秒。
髂腰肌部位:腰椎两侧和Fra bibliotek窝内,由腰大肌、髂肌组 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 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屈和外旋。远固定 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 使脊柱屈和骨盆前倾。
腹直肌 部位:腹前壁正中线两侧。
起点:耻骨上缘。
止点: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前面。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 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
两侧收缩,使脊柱屈。还可降肋助呼气。
腹外斜肌
部位:腹前外侧壁浅层。肌纤维由外上向前内 下斜行。
起点:第5~12肋骨外侧面。
止点:髂嵴、耻骨结节及白线。其腱膜参与构 成腹直肌鞘前壁
上交叉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上交叉综合征的评估——Jada法里的静态姿势评估
重力线:通过耳垂( 乳突)、肩峰突、躯 干中点、股骨大转子 、膝关节、踝关节略 前一点。
上交叉综合征的形成机制 1 、肌肉失衡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力度不平衡
2、错误动作的编排和模仿学习
哪些人容易患上交叉综合症? 1、老人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伸和外旋。 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内收肌拉伸(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侧向弓步压腿
保持身体直立,双手置于髋部。弯屈左膝,让 膝盖的位置在脚的正上方,右腿保持伸直与脚 掌贴地。将身体慢慢移向左侧。放松然后回复 起始位置,换边进行。
哪些人容易患上交叉综合症? 4、低头族
上交叉综合征的肌肉强弱分析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ppt课件
.
54
臀大肌
方法一:拱桥(双桥、单桥)
方法二:伸髋 方法三:深蹲
.
55
臀中肌和臀小肌
部位:髂骨翼外面,臀中肌 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臀小 肌位于臀中肌深层。
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 外展;前部使髋关节屈和内 旋。后部使髋关节伸和外旋。 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 向同侧倾;两侧前部肌纤维 收缩,使骨盆前倾,后部肌 纤维收缩使骨盆后倾。
1 、肌肉失衡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力度不 平衡
2、错误动作的编排和模 仿学习
.
38
主要表现
.
39
好发人群
1、 肚子大的人,比如有啤 酒肚男人、孕妇,
2、经常穿高跟鞋的女士们。 3、久坐人群
.
40
评价标准
重力线:通过耳垂(乳突)、肩峰 突、躯干中点、股骨大转子、膝关 节、踝关节略前一点。
.
41
.
63
腰方肌
.
64
耻骨肌
部位:大腿内侧上部浅层。 起点:耻骨上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 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 使骨盆前倾。
长收肌和短收肌
部位:长收肌位于耻骨肌内侧。 短收肌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深层。
起点:长收肌起自耻骨上支外面, 短收肌起自耻骨下支外面。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背面。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
31
肩胛下肌
部位:肩胛骨肩胛下窝内。 起点:肩胛下窝。 止点:肱骨小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 内收。
大圆肌
部位:冈下肌、小圆肌下方。 起点:肩胛骨下角背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 内收和伸。
下交叉综合征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33
锻炼方法
受试者平躺于垫上,双 手打开,掌心向上 右腿伸直,左腿屈髋、 屈膝,右脚放于左膝外侧 位于受试者右侧,右手 抓住受试者右大腿外侧 左手压住受试者右肩 右手慢慢把受试者右膝 向左拉向垫子 左手固定右肩贴在垫上 右肩膀不要离开垫子
完整版ppt课件
放松紧张肌
第 34 页
1
竖 脊 肌 — — 被 动 拉 伸
完整版一级pp目t课录件
24
锻炼方法
加强弱肌
放松紧张肌
第 25 页
放松紧张肌
完整版二级pp目t课录件
25
锻炼方法
放松紧张肌
第 26页
1
弓步,腰背挺直,
髂 腰双手叉腰肌源自前腿膝屈<90° —
后腿往后,小腿
— 主
贴于垫子
动
重心前移,使双
拉 伸
腿打开幅度增加。
保持骨盆在中立
位,不要前倾。
完整版ppt课件
上交叉综合征的体态与理想体 态相比有明显临床表现:骨盆前 倾和腰椎过度前弯。
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就是患者 一般呈现“前挺后撅”的姿态
临床表现
第6 页
完整版ppt课件
6
定义及解剖
局部解剖
第7页
位置:位于腰椎两侧及髂窝 1
内,由腰大肌与髂肌组成
髂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 腰
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肌
36
锻炼方法
卷腹+旋转 开始位置:同卷腹 呼气:肩胛骨离开垫子 吸气:不动 呼气:躯干转向一侧 吸气:回到中间,身体不要掉下去 呼气:躯干转向另完整外版p一pt课件侧
加强弱肌
第 37 页
2
腹 外 斜 肌、 腹 内 斜 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斜角肌拉伸
中斜角肌
前斜角肌
后斜角肌
30
肩袖肌群及大圆肌
冈上肌
部位:肩胛骨冈上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上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展。
冈下肌
பைடு நூலகம்
部位:肩胛骨冈下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小圆肌
部位:冈下肌下方。
1
2
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2、上、下交叉综合征的概念 3、主要表现 4、好发人群 5、评价标准 6、形成机制 7、肌肉强弱分析 8、肌肉解剖结构及训练原则与训练方法 9、理解误区及个人看法
3
什么是上交叉综合征?
上交叉综合征是由弗拉基米尔. 扬达博士首次提出,是一 种上肢动作模式异常综合症。它是以上斜方肌、肩胛提肌 、胸大肌、胸小肌紧张,而菱形肌、前锯肌、中下部斜方 肌、深层颈部 屈肌,尤其是斜角肌较为无力松弛而呈现耸 肩、驼背、翼状肩胛和头部前倾姿势为特征,表现出的一 种肌肉力量不平衡综 合症。它的命名源于无力松弛和紧张 的肌肉在上身形成交叉状连线。
15
斜方肌上部拉伸
右(左)手放置于头部左 (右)侧,慢慢发力。将头 部向右(左)侧移动,直到 颈部左侧感觉到明显的拉伸 感即可。将脸部转向右侧肩 膀,使得颈部持续感受到拉 伸感。保持该动作不变,持 续30秒后换另一侧。
16
斜方肌中下部锻炼
身体挺胸,脚后跟、臀部、 背、肩贴紧墙面站立,双手 屈肘90度掌心朝前用力向后 贴住墙面做上升和下降动作 15次以上,并配合深呼吸。
11
哪些人容易患上交叉综合症?
4、低头族
12
上交叉综合征的肌肉强弱分析
缩短或紧张:斜方肌上部、肩胛 提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胸 小肌
弱化:深层颈部屈肌、斜方肌中 下部、菱形肌、前锯肌、肩外旋 的肩袖肌群(冈下肌、小圆肌)
13
训练原则
1、放松或拉伸“过度强化肌肉”,强化“弱势肌肉” 2、疲劳而又不过度疲劳原则 3、拉伸时轻微疼痛为标准,10~15秒
17
肩胛提肌
部位:位于颈项两侧 起点:第1~4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肩胛骨内角和脊柱缘的 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 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一侧 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轻度回 旋;两侧收缩,使颈伸。
18
肩胛提肌
方法同斜方肌上部,略微低头
19
菱形肌
部位:斜方肌深层。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 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 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 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 段伸。
20
菱形肌、斜方肌中下 部锻炼
先激活
后做不同角度的扩胸运动
21
胸锁乳突肌
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 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 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 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 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 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 廓,助吸气。
27
斜角肌
起 点: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 止 点:第1肋骨的上缘内面、外面, 第二肋侧面 功能:颈侧屈,侧旋,前屈,上提1、 2肋
颈长肌
起点:颈椎横突及T1~T3椎体前面和 侧面 止点:颈椎前面及横突 功能:伸展颈椎,维护生理曲度。
28
强化颈部深层屈肌
双手用力压头部,使其向前下 屈,颈部则用力顶住,不让轻 易下压,但逐渐被压到颈部触 及锁骨柄。定住7秒,然后,颈 部用力把头向上抬起,而两手 则用力压住头部,不让其轻易 抬起,但逐渐抬到原位,整个 动作连续做15次。
25
三角肌
部位:肩部皮下,呈倒三角形。
起点: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 冈。 止点:肱骨体三角肌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前部纤维收 缩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和内旋; 中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外展;
后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伸、水 平伸和外旋;整体收缩,可使肩 关节外展。
26
胸大、胸小肌,三角 肌前部拉伸
方法一:保持一侧手臂的前 臂放于固定物上,然后身体 重心缓慢向前压,以拉伸胸 部肌肉,保持这个动作 10~15秒,然后再换另一侧。 (加强:同手同脚) 方法二:PNF D2E D2F
1、老人
8
哪些人容易患上交叉综合症?
2、长期以错误动作伏案工作的人 群,比如办公室用电脑
9
哪些人容易患上交叉综合症?
3、过度锻炼胸部肌肉而忽视背部 肌肉锻炼,且对胸部肌肉不进行 拉伸的健身人群、出租车司机等 。
10
哪些人容易患上交叉综合症?
3、青春期的女生,害怕或害羞在 别人面前展露发育后丰满的胸部 。长期刻意做出身体前倾、垂头 、弓背等动作来作掩饰。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背面。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31
肩胛下肌
部位:肩胛骨肩胛下窝内。 起点:肩胛下窝。 止点:肱骨小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 内收。
大圆肌
部位:冈下肌、小圆肌下方。 起点:肩胛骨下角背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 内收和伸。
14
斜方肌
部位:项部及背上部皮下,一侧 为三角形,两侧相合为斜方形。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 带、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 及其棘上韧带。
止点: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 胛冈。
功能:近固定时,上部肌纤维收 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和后 缩;中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 后缩;下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 骨下降、上回旋和后缩。远固定 时,一侧肌纤维收缩,使头向同 侧屈和对侧旋转;两侧收缩,使 脊柱伸。
4
上交叉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5
上交叉综合征的评估——Jada法里的静态姿势评估
重力线:通 过耳垂(乳 突)、肩峰 突、躯干中 点、股骨大 转子、膝关 节、踝关节 略前一点。
6
上交叉综合征的 形成机制
1 、肌肉失衡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力度不 平衡
2、错误动作的编排和模 仿学习
7
哪些人容易患上交叉综合症?
22
胸锁乳突肌
23
胸大肌
部位:胸前上部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 和第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 前壁上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 水平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 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 助吸气。
24
胸小肌
部位:胸大肌深层。 起点:第3~5肋骨前面。 止点:肩胛骨喙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 骨前伸、下降和下回旋。 远固定时,提肋助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