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国际航运中心 国际航运经济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或特殊政策 ,实现就近进行加工、组合、 分类、包装以及商业营销,以使产品更符 合目标市场的需求,符合更经济的转运要 求
2.2.3 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
20世纪80年代,属于综合资源配置型 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
步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伦敦除外) 之外,集有形商品、资本、信息、技术的 集散于一身,还集中各种要素组合成全新 的产品或服务输向目标市场
是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需要,有利于参与 国际竞争
是我国长江流域经贸发展的需要 是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形成的关键
之一
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 的战略部署
1995年12月,中央明确批示:把上海建成 国际航运中心是开发浦东,使其成为远东 经济中心、开发整个长江的关键
2.1 国际航运中心基本模式比较
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服务为主(伦敦) 以为腹地货物集散运输服务为主(腹地型,
鹿特丹、纽约) 以中转为主(中转型,香港、新加坡)
2.2 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比较
第一代,航运中转和货物集散 第二代,货物集散和加工增值 第三代,货物集散和综合资源配置
2.3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条件比较
3. 自由港的模式
3.1 从是否具有隔离栏的角度
• 有形自由港 • 无形自由港
3. 自由港的模式
3.2 从自由港的管理和所属关系角度
• 中央直接管理自由港 • 地方管理自由港 • 港务当局管理自由港
3. 自由港的模式
3.3 根据自由港经营内容和自由度
• 保税仓库 • 商业性自由港 • 工业性自由港 • 综合性自由港 • 自由港市
第七章 国际航运中心
世界国际航运中心的演变与发展 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比较分析 自由港政策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2. 国际航运中心的演变与发展
2.1 从空间坐标系分析
• 与世界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的轨迹一致
西欧板块 北美板块 亚洲板块
2. 国际航运中心的演变与发展
2.2 从时间坐标系分析
4. 自由港与保税仓库区别
自由港
保税仓库
境内关外
境内关内
规模较大,功能多,辐射作 用强
货物储存时间不受限制
规模较小,功能单一,起转 口作用
货物储存时间有限制
有的货物可以零售
进口货物不能零售
第四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意义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1. 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意义
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 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比较分析
1. 当今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
伦敦—具有人文历史的传统优势 纽约—得益于强大的经济腹地 鹿特丹—经济腹地+卓越的服务 新加坡—借助地理优势 香港—受益于亚洲服务中心+自由港政策
2. 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比较分析
基本模式比较 功能比较 形成条件比较 管理运作模式比较
• 随着世界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变化,其功能相应 的调整与变化
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 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 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
2.2.1 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
19世纪初,属于航运中转型 通过提供集散存储场地、运输工具和口岸
专运设备、分销渠道来简单地发挥货物集 散功能
2.2.2 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属于加工增值型 通过引进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等经济性特
3. 世界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规律
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世界经 济发展重心的转移是一致的
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始终以谋求最佳集散功能为 目标
国际航运中心供有形商品集散之用的物质基础越 来越先进
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功能的集聚与复合效应
特定时期的航运中心发展类型及功能的选择具有
趋同性
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比较分析
• 上海市吴淞口下,江苏省南京长江大桥以下的长江水 域以及浙江省宁波、舟山地区水域内已建集装箱泊位 及规划建设集装箱泊位深水岸线
2.3 加强江浙沪港口的协调
成立上海组合港目的
• 在于促进港口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 集两省一市之力,共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2.1 加强领导
1996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成立上海国 际航运中心上海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 协调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地区的工 作
2.2 提升航运服务功能
主要标志:上海航运交易所成立 由交通部和上海市共同组建, 1996年11月
28日正式运转
上海航运交易所成立
政策研究、信息发布、运价报备、运价协 调、集中报关服务
自然条件 集散传输条件 技术条件 经济条件 体制和政策条件 人文历史条件
2.4 国际航运中心管理运作模式比较
自由港
• 是指被置于所在国或地区的海关管辖区官卡以 外的特殊区域
• 在这一区域,国内的关税政策已不起作用,贸 易管制仅限于毒品和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区 内的产业和行业对外全面开放
第三节 自由港政策
自由港的涵义 自由港的作用 自由港的模式
1. 自由港的涵义
是指被置于所在国或地区的海关管辖区关卡以外 的特殊区域
在这一区域,国内的关税政策已不起作用,贸易 管制仅限于毒品和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区内的 产业和行业对外全面开放
2. 自由港的作用
吸引外资,解决资金紧张缺口 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引进先进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1998年发布了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 2001年发布了中国沿海运价指数
2.3 加强江浙沪港口的协调
199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交通部和江浙沪共 同组建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上海组合港范围
• 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两翼,在不改变原有地 域和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对相应港口的集装箱码 头泊位进行组合
1996年1月,正式启动以上海为中心,浙江、 江苏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从1996年起,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逐步推进
• 加强领导 • 提升服务功能 • 加强江浙沪港口的协调 • 长江口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 • 加快集装箱码头的建设 • 上海集装箱深水港区开工建设 • 集聚航运要素 • 进一步改善口岸环境 • 启动口岸电子平台建设
2.2.3 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
20世纪80年代,属于综合资源配置型 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
步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伦敦除外) 之外,集有形商品、资本、信息、技术的 集散于一身,还集中各种要素组合成全新 的产品或服务输向目标市场
是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需要,有利于参与 国际竞争
是我国长江流域经贸发展的需要 是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形成的关键
之一
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 的战略部署
1995年12月,中央明确批示:把上海建成 国际航运中心是开发浦东,使其成为远东 经济中心、开发整个长江的关键
2.1 国际航运中心基本模式比较
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服务为主(伦敦) 以为腹地货物集散运输服务为主(腹地型,
鹿特丹、纽约) 以中转为主(中转型,香港、新加坡)
2.2 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比较
第一代,航运中转和货物集散 第二代,货物集散和加工增值 第三代,货物集散和综合资源配置
2.3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条件比较
3. 自由港的模式
3.1 从是否具有隔离栏的角度
• 有形自由港 • 无形自由港
3. 自由港的模式
3.2 从自由港的管理和所属关系角度
• 中央直接管理自由港 • 地方管理自由港 • 港务当局管理自由港
3. 自由港的模式
3.3 根据自由港经营内容和自由度
• 保税仓库 • 商业性自由港 • 工业性自由港 • 综合性自由港 • 自由港市
第七章 国际航运中心
世界国际航运中心的演变与发展 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比较分析 自由港政策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2. 国际航运中心的演变与发展
2.1 从空间坐标系分析
• 与世界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的轨迹一致
西欧板块 北美板块 亚洲板块
2. 国际航运中心的演变与发展
2.2 从时间坐标系分析
4. 自由港与保税仓库区别
自由港
保税仓库
境内关外
境内关内
规模较大,功能多,辐射作 用强
货物储存时间不受限制
规模较小,功能单一,起转 口作用
货物储存时间有限制
有的货物可以零售
进口货物不能零售
第四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意义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1. 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意义
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 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比较分析
1. 当今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
伦敦—具有人文历史的传统优势 纽约—得益于强大的经济腹地 鹿特丹—经济腹地+卓越的服务 新加坡—借助地理优势 香港—受益于亚洲服务中心+自由港政策
2. 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比较分析
基本模式比较 功能比较 形成条件比较 管理运作模式比较
• 随着世界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变化,其功能相应 的调整与变化
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 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 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
2.2.1 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
19世纪初,属于航运中转型 通过提供集散存储场地、运输工具和口岸
专运设备、分销渠道来简单地发挥货物集 散功能
2.2.2 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属于加工增值型 通过引进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等经济性特
3. 世界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规律
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世界经 济发展重心的转移是一致的
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始终以谋求最佳集散功能为 目标
国际航运中心供有形商品集散之用的物质基础越 来越先进
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功能的集聚与复合效应
特定时期的航运中心发展类型及功能的选择具有
趋同性
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比较分析
• 上海市吴淞口下,江苏省南京长江大桥以下的长江水 域以及浙江省宁波、舟山地区水域内已建集装箱泊位 及规划建设集装箱泊位深水岸线
2.3 加强江浙沪港口的协调
成立上海组合港目的
• 在于促进港口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 集两省一市之力,共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2.1 加强领导
1996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成立上海国 际航运中心上海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 协调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地区的工 作
2.2 提升航运服务功能
主要标志:上海航运交易所成立 由交通部和上海市共同组建, 1996年11月
28日正式运转
上海航运交易所成立
政策研究、信息发布、运价报备、运价协 调、集中报关服务
自然条件 集散传输条件 技术条件 经济条件 体制和政策条件 人文历史条件
2.4 国际航运中心管理运作模式比较
自由港
• 是指被置于所在国或地区的海关管辖区官卡以 外的特殊区域
• 在这一区域,国内的关税政策已不起作用,贸 易管制仅限于毒品和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区 内的产业和行业对外全面开放
第三节 自由港政策
自由港的涵义 自由港的作用 自由港的模式
1. 自由港的涵义
是指被置于所在国或地区的海关管辖区关卡以外 的特殊区域
在这一区域,国内的关税政策已不起作用,贸易 管制仅限于毒品和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区内的 产业和行业对外全面开放
2. 自由港的作用
吸引外资,解决资金紧张缺口 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引进先进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1998年发布了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 2001年发布了中国沿海运价指数
2.3 加强江浙沪港口的协调
199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交通部和江浙沪共 同组建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上海组合港范围
• 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两翼,在不改变原有地 域和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对相应港口的集装箱码 头泊位进行组合
1996年1月,正式启动以上海为中心,浙江、 江苏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从1996年起,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逐步推进
• 加强领导 • 提升服务功能 • 加强江浙沪港口的协调 • 长江口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 • 加快集装箱码头的建设 • 上海集装箱深水港区开工建设 • 集聚航运要素 • 进一步改善口岸环境 • 启动口岸电子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