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人口的空间变化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人口比重逐渐下 降,城市人口比重逐渐上升。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 、教育资源分布等。
逆城市化现象解读
逆城市化定义
逆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 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 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
表现形式
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 卫星城迁移、城市人口向乡村地区迁 移等。
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整理基础概念
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相关概念进行归纳整理,如人口迁移、人口流 动、人口分布等。
构建思维导图
以人口空间变化为核心,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知 识网络。
梳理知识联系
分析人口空间变化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联系,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
突出重点难点,强化记忆理解
对迁入地的影响
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商业、交通运 输业、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但也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住房紧张 、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的迁移有利于人口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相适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促进了社会 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治安、教育、就业、交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学习发达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成
功经验。
02
汲取国际人口迁移管理经验
加强国际人口迁移管理,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促进国际人口迁移有序进
行。
03
关注国际人口发展趋势与挑战
密切关注国际人口发展趋势,及时应对全球性人口问题挑战,共同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较强,向往城市 生活,渴望融入 城市
以口信、书信为 以电话、网络为
主,信息量少, 主,信息量大,
频率低,速度慢,频率高,速度快,
与传统农民接近 与现代市民接近
[问题1] (地理实践力)据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 务工首要动因的异同点。 [提示] 相同点:都是为了寻求更多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 得更高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 不同点: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如就业 机会少、收入低、生活困难等。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 是城市的拉力,如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 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
B.培育突出的优势产业
C.建设交通枢纽城市
D.控制城市房价上涨
考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 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 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 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 对迁
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 入地
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②影响人口年龄结构;③影 对社 响经济、文化的发展;④改变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人 会、 口容量,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⑤ 经济 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促进人类生产活动的发 展;⑥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十年来该市( D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含解析)

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

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

读图,回答1~3题。

图甲图乙1.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A.1910年B.1970年C.2005年D.2010年3.下列地区中,与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 )A.黑龙江B.上海C.西藏D.三峡库区答案:1.C 2.D 3.A 解析:第1题,该地区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2004年前人口迁移率也大于零,说明人口数量是持续上升的,只是最后几年增长速度放慢。

第2题,解析见上题。

第3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华北等地人口“闯关东”使黑龙江人口迁入率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北等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闯关东”人数减少,甚至出现“雁南飞”现象,最后导致黑龙江人口迁移率降低为负值。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江西省净迁入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净迁入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比天津小;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入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大于0,所以人口净增加,C项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七章第17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鲁教版74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七章第17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鲁教版74张PPT)

农业社会时期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矿产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
资源 迁移
采而吸引人口迁入
自然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 灾害 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
西非的环境难民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经济 因素
经济发 展水平
交通和 通信
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 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 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 小了迁移困难
料不能确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D错误。
第 (2) 题
根据图示资料可知该直辖市存在较大数量的外出务工人口。 我国四大直辖市中,只有重庆市地处西部,___经_济____发展较 为滞后,存在较多的农村剩余__劳_动__力___,外出务工人口数量 ___较__多___,选D。
【学以致用训练】
[2021·河南省5月适应性检测]那不勒斯市位于美国南部海岸地带(图 1),2018年该市人口金字塔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1~2题。
不利 _城__市__管__理__的难度,增大了 ___不__足___,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
生态环境的压力
发展
对社会 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
经济的 ②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
影响 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特别提醒】
1.人口的迁移
【必备知识落实】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_国__际_或__本__国__范围内发生改变。 (2)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A、B、C是 三个不同省区,人口从A1到_B__1 _,从C1到_A__2 _是人口迁移;从A1到 _A__2 _,从C1到C2不是人口迁移。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梳理】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①19世纪以前:由欧洲迁移到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温馨提示]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重难讲解】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从推力和拉力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如表所示:(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4.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5.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6.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更学问点
高考很重要,有很多考友都劳碌的复习备考,查字典地理网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更学问点一文,供大家参考!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更。

[记忆] 人口迁移的推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变更);是否有居住地的变更;时间的变更(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整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沟通,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削减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供应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更(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
的变更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小编为大家供应的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更学问点就
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熬炼自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2)
4.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 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题组练通 1.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
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解析: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就业,有利于推进家 乡的城镇化进程、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故 A、B 项不符合 题意;务工人员在内地和沿海地区间迁移,有利于促进区域 文化交流,故 D 项不符合题意;随着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 的返乡,区域间人口流动会减少,会使春运长途客运量减少, 故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 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 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 因素。但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 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 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 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 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解析:我国国内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不会影响总人口
和老龄人口数量,对人口老龄化进程没有影响,但可调节
地区间人才余缺,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且会加重交通运
输负担。故 C 项正确。
答案:C
精课堂——30%的知识老师教会
以教师为主导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数量变化与空间变化专题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数量变化与空间变化专题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数量变化与空间变化专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点拨:人口增长最快的就是儿童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可以看出②对应到a的比例最大(60%)。

2.图中③国65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A.20%鼓励生育 B.15%采取移民政策C.60%计划生育 D.30%鼓励人员出国答案:A点拨:③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即对应c,比例为20%,已经是老龄化社会了,因此要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

3.下图为某国家近十年来人口统计资料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国十年前人口总量不超过41万人 B.该国应适当提高人口增长率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C.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量仍在增长 D.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均在持续下降答案:C点拨:该国十年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每年增加人口数为400千人,该年总人口为2353万人,故A错;该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加人口数量很多,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故B、D错。

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

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

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 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答案:A点拨:材料给出了我辈人口数量比较少,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应该是出生率降低原因,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祖辈人口数量少,可能是出生率低,也可能是死亡率高;父辈人口数量最多,说明当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5.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答案:D点拨:目前处于劳动年龄的父辈人口数量最多,青壮年劳动力充足;目前该地区祖辈占总人口比例大约为12%,说明老龄化程度比较高,故D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很重要,有许多考友都忙碌的复习备考,查字典地理网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一文,供大家参考!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
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
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1改变居住地;2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县级以上);3时间要达一年以上。

2.迁移的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由旧大陆迁向新大陆。

2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迁向发达国家;定居减少。

(2)国内人口迁移:1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知识背景:在建国后实行城乡二元制管理,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知青的上山下乡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就业以及商品粮供应的压力。

人口由城市向农村的逆向流动,造成劳动力浪费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滞后。

2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自发性,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知识背景:在改革以后,人口流动加强,为了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实行暂住证制度。

目前暂住证改为了居住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水源、矿产资源、土壤如:美国人由东北部迁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气候)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人口迁移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协调发展(目前的中西部开发),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扩展:1.我国“民工潮”的特点及成因项目内容迁移规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口迁移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方向总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主要迁出地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主要迁入地广东、上海、北京等主要方式及目的以自发流动为主;务工和经商主要原因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2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3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扩展:2.我国“民工荒”的原因及影响民工荒时间初开始迁移方向“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迁回中西部主要原因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产业转入,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利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农业发展弊劳动力不足,影响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农民的非农化受阻、推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08 人口的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08 人口的变化

专题08 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1.世界的人口、国家与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2.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1)人口增长特点: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2)原因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受教育的年限长,初婚年龄大,生育率低。

教育投入大,人口成长成本高。

社会保障好,人们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淡薄。

②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

国家面临发展,劳动力需求多,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影响。

(3)变化趋势①发达国家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②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3.世界的居民(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①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等地。

②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等地。

③黑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大洋洲等地。

(3)世界三大宗教。

①基督教:发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③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

①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政策:计划生育政策。

主旨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分布: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①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1.5%,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②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023届高考人文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2023届高考人文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思维导图】
改革开放后,农村流向城镇; 内地流向沿海
二战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 为主要形式
方向: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
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因素。 原因: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 高;生活条件好(服务设施完善)……(拉力因素)
合作探究:
深圳小张老师的家庭故事
2000年春,我们全家在“三峡移民潮”中被安置到江苏盐政城策—,—开社始会了因他素乡 的新生活。第二年秋天,我如愿以偿地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在上海度过了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四教年育。——20社05会年因,素我又在广东深圳,开始
了全新的教学生涯,伴随我的还有与我风雨同行的女友,一位来自云南 丽江的纳西族女孩。经济差异——经济因素
土地——自然环境因素
我家祖籍是福建闽东山区,清代康熙年间来到台南开垦田地。甲午战争
后,台湾被日本强占,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于是我爷爷的爷爷就带着 全家来到长江三峡一个尚未开垦的战山争区—。—社听会妈因妈素说,她和爸爸相遇在
1贫9寒68,年我,却当度时过她了是一来段自难上忘海的的童“年上时山光下。乡”知青,政后策来—便—社有会了因我素。虽家境
CD
【督查】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第29课时 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世界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原因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19世纪以前
欧洲 、非洲 ―集―大―团―批性―→ 美洲、_大__洋__洲__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发展中国家 ―_―短_―_期_―定_―流_居―_动_―移_―_民―_人―减―口少―增――多→ 发达国家
3.国内人口迁移 (1)古代人口迁移: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 战争 、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D.劳动力需求数量显著增加
√ C.交通条件恶化 D.台风灾害增多
考向2 通过“人口迁移的影响”考查“综合思维” 如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迁移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表示的地区是 A.青藏地区
√B.川渝地区
C.两广地区 D.江浙地区
如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迁移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3~5题。
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地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 产业结构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
调整 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2.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影响 有利
不利
迁入地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 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 产业发展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 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 的压力
迁出地 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 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 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地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 迁移,迁入地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5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5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Word版含答案

第15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考点考法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

1.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分析。

(重点)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重点)3.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缘由及影响。

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人口的迁移(5年1考)1.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转变。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转变住宅达到肯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如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削减,短期流淌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农业经济、战斗、自然灾难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供应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进展;促进第三产业进展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进展;缓解人地冲突,爱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进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环境人口容量。

②影响经济、文化进展,转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进展,促进文化集中和新文化区的形成2.我国的民工流人口的迁移(高考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月和90年月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月和80年月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削减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削减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解析:第1题,依据总人口增长柱状图的变化可知,总人口增长速度变慢,A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虽变慢,但总人口数还在增加,B项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状态,C项错误;国际净迁移量为正值,前后十年变化不大,而国内净迁移量均为负值,且1991~2000年期间比1981~1990年增加很多,显示从该城市迁出人口增多,人口净迁入量削减,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图,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❺(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思维流程】 【答案】选C。
【高考模拟精练】 (2016·保定模拟)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居世界第 五,2013年人口约为2 305万。同时,澳大利亚生活水平 相当高,人均寿命达到82岁。澳大利亚政府曾于2009年 提出“大澳大利亚计划”,设想快速扩大澳大利亚的人 口规模。这一计划受到多方关注并遭到反对,迫使新政 府公开抛弃该计划。读澳大利亚近五年人口增长率图, 完成1、2题。
【解析】(1)选C,(2)选B。第(1)题,本题考查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欧洲人口的迁移方向及特点,考查学生获取和 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第(2)题,本题考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图中所 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 的人口迁移。
3.(2015·广东文综)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 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
【解析】选B。图示表明该省人口总数变化趋势为减少, 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向外迁移较多;海 南、广东、浙江属于人口迁入省份。
【加固训练】 (2016·衡水模拟)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 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 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读图回答(1)、(2) 题。
(1)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2)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 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 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 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计划经济体制和 严格的_户__籍__管理 制度
20世纪80年代中 期以来
流量增大,流向明 显变化
_改__革__开__放__政策
2.人口迁移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利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 力;促进商品流通 和经济发展;促进 _第__三__产业发展
迁出地
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 科技、文化的联系,有利 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 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 地开发利用_土__地__资__源__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人口的大量迁入会加快城市化进程,但 会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多,住房、交通问 题加重,失业率提高,给社会治安带来 不利影响。
【规律方法】 三角度四方面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1)三个角度。 ①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②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③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 影响。
的方向和规模
_土__壤__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 影响人口的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 的土地而迁移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 伯明翰、大庆、攀
矿产资源 制造业的发展影响 枝花等矿业城市的
1.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西方发达
国家,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外来移民增长快 D.人口平均寿命长
2.提出“大澳大利亚计划”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
A.改善人口结构
B.提高人口素质
C.提高人口寿命
D.均衡人口分布
【解析】1选C,2选A。第1题,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人 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五年中澳大 利亚的人口增长率超过1%,作为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的 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因而澳大 利亚人口增长率高与外来移民增长快有关。第2题,从 材料中可知,澳大利亚的人均寿命高,说明人口老龄化 严重;因而“大澳大利亚计划”的主要目的可能是通过 大量接收海外移民,改善人口结构,缓解人口的老龄化。
美洲、大洋洲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
_发__达__国__家__
(3)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 移居的现象。 ②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_战__争__、自然灾害等影响 而迁移。 ③新中国成立以来。
时期
表现
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中 期前
_有__计__划__、有组织 的人口迁移
(2)四个方面。 ①人口数量:迁入地增多,迁出地减少。 ②性别比:轻工业区降低,重工业区增加。 ③职业构成: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④交通运输: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
【经典例题导悟】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 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❶。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 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 占比例最高❷,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 城市。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点一 人口的迁移及影响 【核心知识通关】
1.人口的迁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居__住__地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 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_跨__国__界__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1年)的迁移活动。
②迁移方向。
a.19世纪以前: _欧__洲__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 负担和城市管理的 难度,增大了生态 环境的压力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 _人__才__外__流__,劳动力不 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 济的进一步发展
【图文助记】 1.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 出,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下降,人口老龄 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 动力的迁入,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考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核心知识通关】 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_气__候__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 康,并通过人类的生 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 移
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 后由东北部的“冷冻 地带”向南方的“阳 光地带”迁移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
_淡__水__
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 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 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