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 3.植物的茎
四年级科学第十二课《植物的茎》
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 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 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 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 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 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 其他部分。
横切面
纵切面
杉 树
竹 子
向 日 葵
直立在地面上生长的茎叫直立茎。
西瓜
贴在地面上生长的茎叫匍匐茎
菜豆
黄瓜
茎缠绕在别的物体上
须子缠绕在别的物体上
缠绕茎
攀缘茎
Bíqi
荸荠姜地下茎藕 Nhomakorabea资料卡
在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 叫筛管。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 的。在树上选取比较粗的枝条,把 树皮环割,叶制造的养料就通不过 去了,积存在切口的上部,这个地 方便会膨大起来。
环
割
瘤 状 物
对植物的环割有哪些益处?
因为植物从根部吸收的 养分会从根部向上流动,最 后从表皮层回到根部,形成 循环。如果在植物枝干部位 环割,会使养分在环割处停 留并暂时打破循环使养分大 部分留在枝干部,这样做有 利于果实、枝叶的成长。
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3课《植物的茎》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第3课植物的茎教学目标1. 了解茎的形态。
2. 了解茎的一般结构。
3. 探究茎的作用。
4、通过探究茎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尝试推理。
重点:通过了解茎的形态和一般结构难点:探究茎的作用设计:提出问题——观察——探究——分析小结方法:观察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爬山虎图片。
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发言:爬山虎的茎爬满整面墙关于植物的茎大家还有那些了解吗?引入课题新课探究活动一:观察茎的特征1、茎的组成图片:不同植物的茎提问:认真观察图片,茎由那些部分组成?学生观察图片交流分析:茎由节、叶、芽、花、果实组成茎的形态图片展示直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匍匐茎活动二、茎的作用导入出示课前老师做的“变色花”。
猜想花的红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观察切开茎部,观察横截面。
思考并记录。
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能重点会放在花是否变色的现象上。
教学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引起这个现象的原因,引导他们发现茎能运输水分这一功能。
交流各组汇报自己的看法。
媒体播放“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视频。
归纳茎能运输水分。
探究茎的其他作用导入出示一些不同形态茎一二三四的图片。
讨论植物的茎除了能运输水分外,还有什么作用呢?观察大风吹植物不倒的图片。
归纳茎还有支持作用。
问题为什么有人说“树怕剥皮”呢?阅读出示有关茎运输养分的资料。
讨论如果有的树皮被环割了一圈,割得不太深,树皮会怎么样呢?割得不宽,又会怎么样呢?割得太宽,树皮又会怎么样呢?归纳植物的茎还有运输养分的作用。
布置作业观察植物的茎板书设计茎节、叶、芽、花、果实直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匍匐茎。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教案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学会使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植物茎的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和切割植物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和展示观察到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学会珍惜自然资源,关注植物的生长和保护。
教学重点:植物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观察和比较植物茎的结构。
教学难点:植物茎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展示观察到的信息。
教学准备:植物茎的实物样本。
放大镜、剪刀、尺子等观察工具。
思维导图模板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章:引入1. 导入:展示一片植物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茎的了解和疑问。
第二章:观察植物茎的外观1. 分组观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块植物茎样本。
2. 观察任务:用放大镜观察植物茎的外观,注意其颜色、形状和纹理等特征。
3. 讨论:每组汇报观察结果,引导学生用词汇描述植物茎的外观。
第三章:触摸和切割植物茎1. 触摸植物茎:学生用手触摸植物茎,感受其硬度和质感。
2. 切割植物茎:使用剪刀沿茎的横切面切割,观察切面特征。
3. 观察和描述:学生观察切割后的植物茎切面,描述其结构。
第四章:了解植物茎的结构1. 观察茎的横切面:用放大镜观察植物茎的横切面,引导学生识别茎的各个部分。
2. 学习茎的结构:介绍茎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如皮层、木质部和韧皮部等。
3. 思维导图: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模板,整理和展示观察到的茎的结构信息。
第五章:总结和拓展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植物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2. 拓展活动:邀请学生思考植物茎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功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触摸和切割植物茎,引导学生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小组合作和思维导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概念: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它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和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
2.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 科学探究的态度:好奇心、求知欲、严谨性、合作精神。
二、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温度、湿度、光照、水质等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的活动也会改变环境。
三、植物的生长1.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植物的生长条件:土壤、水分、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 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发芽到成熟植物的整个过程,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四、动物的分类1. 动物分类的依据: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
2. 常见的动物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 动物的适应性:不同种类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具有独特的生存策略。
五、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具有质量、体积、形状和颜色等属性。
2.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3.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在转换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六、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可以放大力量,使工作更加轻松。
2. 滑轮系统:滑轮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提高作业效率。
3. 斜面和楔子:斜面和楔子是简单机械,可以减少工作所需的力量。
七、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3. 太阳系的构成: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八、天气与气候1. 天气现象:温度、湿度、风、云、降水等。
2.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等,以及它们的特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反思
《植物的茎》教学反思《植物的茎》一课,着力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知识回顾、问题猜测、设计实验、交流结论,不仅简单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及功能,更主要的是学会了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测,并能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探究的乐趣和实验成功时的愉悦。
情境导入部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将上两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一个疑问,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运输到叶子上,从而导入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有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即导管和筛管的作用及它们在茎里的分布情况。
一、导管的认识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茎内有导管存在。
在探究前,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实验、自主探究,进而发现茎里确实有自下而上运输水分的管子,这些管子就是导管。
通过对不同植物茎的对比,发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导管分布的不同。
二、筛管的认识在认识筛管时,先引导学生由“叶的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如何向下输送?”引发猜想。
学生猜想可能在茎里有一些管子负责向下运输养料。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茎环割前后的对比图,根据这个现象继续猜想这些管子在哪里?学生此时的猜想已经接近正确答案,这时再播放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寻找正确答案。
并通过果树环割的视频介绍了解环割技术对树木有哪些好处。
为了让同学们能系统地掌握知识,最后通过一段视频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
视频结束后,请同学们谈本节课的收获,这也是对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的一个评价手段,再请同学们谈谈对于“植物的茎”还有哪些问题想继续研究?既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也将科学探究延伸到了课外。
通过本节课,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在科学课的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
作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植物的茎》导学案
《植物的茎》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植物茎的分类及特点;3. 了解植物茎的生长方式及适应环境。
导学内容:一、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茎是植物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起着支撑植物体、输送水分和养分、储存物质等作用。
植物的茎由皮层、木质部和髓部组成,其中皮层主要起保护作用,木质部负责输导功能,髓部则是储存物质的位置。
二、植物茎的分类及特点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植物的茎可以分为地下茎和地上茎,地下茎包括根茎、块茎、球茎和匍匐茎等,地上茎则包括直立茎、爬升茎和肌茎等。
各种茎的特点和功能各不相同,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三、植物茎的生长方式及适应环境植物茎的生长方式包括原生长和继续生长,原生长是指植物在生长期内形成初生组织,从而增加茎的长度;继续生长则是指植物在生长期结束后,继续延长茎的长度。
植物的茎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如沙漠、高山、水域等,通过改变茎的结构和功能来适应环境的需求。
导学活动:1. 观察植物的茎的结构,包括皮层、木质部和髓部,并记录下来;2.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找出不同类型的植物茎,并描述其特点和功能;3. 选择一个植物茎,研究其生长方式,并说明其在适应环境上的表现;4. 讨论植物的茎在植物体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植物的茎。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植物茎的分类及特点,并了解了植物茎的生长方式及适应环境。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深入了解植物的其他器官,全面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为保护植物和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第二课时一、认识植物的茎1. 你知道植物的茎有哪些功能吗?2. 请列举几种植物的茎的类型及其特点。
3. 什么是茎的主要功能?它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二、植物的茎的结构1. 描述植物的茎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 茎的内部结构有哪些部分?分别描述它们的功能和特点。
3. 什么是茎的节?它在植物生长中有何作用?三、植物的茎的生长方式1. 植物的茎是如何生长的?请描述其生长过程。
最新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课观察辣椒植物1、绿色开花植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2、我们身边的开花植物有辣椒、番茄、茄子等。
第二课植物的叶1、植物的叶子通常由叶柄和叶脉组成。
2、常见的叶子形状有心形,针形,卵形等。
叶子颜色有绿色、红色、紫色等。
叶子通过光合作用来帮助植物生长。
3、叶片上面常有叶脉,有的叶子叶脉相互平行如芭蕉的叶子,有的叶脉呈网状如杨树的叶子。
第三课植物的茎1、茎是植物的主要部分。
茎上有节,节上生叶。
花和果实叶生长在茎上。
2、植物的茎粗细不同,形态各异。
但都起着支撑植物的身体和输送养分的作用。
3、有的植物茎很粗壮如杨树、柳树;有的植物茎很柔软如牵牛花、红薯秧;有的植物茎是中空的比如竹子、芦苇等。
第四课植物的根1、植物的根分成很多种,大致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之分。
2、大豆和酢浆草等植物都有一条粗而长的主根,主根周围生长着一些侧根,他们组成直根系。
3、葱,玉米等植物没有明显的主根,仗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细根,他们组成须根系。
4、根主要起着为植物体从基质或者土壤中吸收养分的作用。
根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第五课植物的花1、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部分;花瓣组成花冠,萼片组成花萼。
2、具有雄蕊、雌蕊、花冠和花萼四个部分的花是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等;缺少了其中的一个部分或者多个部分的花是不完全花,如百合花、南瓜花等。
3,植物利用花吸引昆虫或其他的小动物和自然资源来为它们授粉,达到生存繁衍的目的。
第六课植物的果实1、果实一般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2、果实中包含着植物的种子,植物利用自然力或者植物来传播种子达到繁衍种群的目的。
第七课植物的种子1、花生、豌豆、和豇豆等植物的种子都由种皮和胚组成,子夜是胚的一部分。
2、成熟的完整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生长成为植株幼体。
第二单元岩石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1、地球的表面由一圈坚硬的岩石构成,厚度60~120千米,被称为岩石圈。
2、岩石广泛的存在我们的身边,在平原、海洋、高山、雨林、地下矿洞等各种环境中都由岩石的分布。
茎的基本形态
茎的基本形态
茎的基本形态如下:
1.地上茎:裸子植物中有许多是茎的结构不显著而与叶有较密切关系的植物,比如常绿硬革含有次生加厚的周皮,整个植物体如粗短乔木。
大多数草本植物以无或有次生韧皮部的草质茎生长,通常为长条状。
许多被子植物是木本植物,其茎是木质的,有明显的生长轮或年轮。
2.地下茎:地下茎是植物的茎在地下生长的一种形态,例如:马铃薯、山药、芋头等都是地下茎。
3.匍匐茎:匍匐茎是平卧地面上的茎,具有向横生长的特性,其节上长叶和芽,例如草莓、番薯等。
4.直立茎:直立茎是指向上直立生长的茎,而不呈水平状态或直立而明显呈弧状下垂。
例如松、杉、杨、柏等的茎都是直立茎。
5.缠绕茎:缠绕茎是具有旋转缠绕性能的攀援茎,常有扭曲和缠绕的支持器官,以其他物体作为支柱并沿着它们向上爬攀,以占据空间、吸收阳光、生长良好。
6.攀援茎:攀援茎是指依靠卷须、不定根、气生根等进行的攀援或蔓生的茎。
例如黄瓜、豌豆、葡萄等都有攀援茎。
以上就是茎的六种基本形态,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植物学家获取帮助。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教案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植物的茎,了解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2)学会使用观察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对茎进行观察和测量。
(3)了解植物茎的分类,如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法,分析茎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2)学会使用观察工具对茎进行观察和测量。
2. 教学难点:(1)植物茎的分类及特点。
(2)茎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植物茎的实物标本。
(2)放大镜、尺子等观察工具。
(3)PPT课件。
2. 学具:(1)植物茎的模型或图片。
(2)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关注它们的茎。
(2)提问:你们对植物的茎有什么了解?2. 探究茎的特征(1)引导学生观察茎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茎的基本特征。
(3)汇报总结成果。
3. 观察茎的结构(1)使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
(2)引导学生关注茎的皮层、木质部和韧皮部等结构。
(3)分析各结构的功能。
4. 茎的分类(1)介绍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的特点。
(2)学生观察实物标本,区分两种茎。
(3)总结分类依据。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茎,记录观察结果。
(2)分析不同植物茎的特点和功能。
(3)汇报实践活动成果。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茎,了解了茎的基本特征、结构和分类。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同学们对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身边的植物,关爱大自然。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1)观察家里或校园里的植物,记录不同植物茎的特点和功能。
(2)绘制一幅植物茎的结构图。
2.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茎》是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类型的植物茎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植物茎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植物茎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物观察、实验等手段,进一步拓展他们对植物茎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不同类型植物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类型植物茎的特点。
2.教学难点:植物茎内部结构的认知,以及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茎的实物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进行茎的切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茎的内部结构。
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茎的实物、图片、切片标本、实验器材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不同类型的植物茎,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呈现(10分钟)呈现植物茎的内部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如:茎的表皮、维管束、形成层等。
3.操练(15分钟)进行茎的切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茎的内部结构。
如:用显微镜观察茎的切片,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的特征。
4.巩固(10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如:为什么植物茎要有维管束?维管束的作用是什么?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植物茎的特点,如:木本植物茎、草本植物茎、水生植物茎等。
【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反思 (2)
《植物的茎》教学反思《植物的茎》这节课有个典型的实验:课前将一株植物浸在滴有红色墨水的瓶子中,放在阳光下几个小时,在课堂上让学生切开植物的茎,发现茎内液体是红色,从而推想茎的作用。
之前的教学我采用过这种方法,但发现了缺点:1、课前教师做的实验学生不得而见,他们没有经历、目睹过这个过程,即使切开后发现了茎内有红色的液体,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惊喜。
2、由于要在课前做这个实验,时间上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一定得提前半天,还得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所以不好操作。
所以我想能否另辟蹊径,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能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我也能偷点懒呢。
下面是我设计这节课时的几点想法。
一、一株实体植物我带了一株灰菜,一株很大的灰菜,最粗的茎直径有1厘米多。
一上课就出示它进行复习:根和叶各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猜测在叶和根中间的茎可能有什么作用?学生看到一株完整的实体植物,无论是复习还是进行猜测,都很显性化、直观化,很容易让学生打开话匣子、敞开思路。
科学老师一定不能怕麻烦,能带实体的不要带模拟的,没有实体的也要有模拟的。
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看到一个和所学知识有直接关联的物体,非常重要。
二、类比推理和知识迁移植物的茎是怎样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内部的通路是什么样子的,对于学生来讲,是个“暗箱”,难以看到。
利用微视频,将这个过程展开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直观的观察这个过程,从课堂上的实际效果来看,还是令人满意的。
三、显微镜的适时出现孔子说: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在学生对植物的茎内部的通路进行了大胆的推想以后,他们非常期待证实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
此时,适时地出示显微镜,让学生细致观察显微镜下植物茎内部的构造。
学生的猜想得到了证实,水到渠成。
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得到了落实。
可谓双赢!四、人文教育的探索和尝试科学课中怎样进行人文教育,既要适时又要适度,我一直在摸索中。
本课是《植物的生活》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这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根、茎、叶这三个植物主要器官的作用有了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植物的茎》【创新教案】
《植物的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生在认识了植物根、叶的作用之后,然后继续探究植物的另一个器官——植物的茎。
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方法和工具对于植物的茎的内部构造进行观察并且通过实验,想象植物体内的水分的运输的过程。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意识到科学要尊重证据。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植物的叶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植物根的固定和吸收水分和营养的作用,学生可能会想植物茎还有什么作用呢?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就会有较为浓厚的研究兴趣,从而激励学生进行学习。
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自行探究茎的作用;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2.尊重证据,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
3.知道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简单的工具及实验方法对茎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难点:知道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评价任务1.学会解剖茎的方法,观察植物的茎。
2.知道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准备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我们知道植物的根吸收水分,植物的叶蒸发水分,但是水分在植物体内是怎样输送的呢?学生猜测、讨论。
2.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离不开茎,今天我们来学习植物的茎。
(板书:植物的茎)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1.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学生讨论。
2.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如果茎确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养料走的一条道路还是两条路?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3.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
茎的作用实验原理
茎的作用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茎是植物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输送水分和养分从根部到叶片,并提供支持和稳定植物体。
茎的作用实验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准备一株小型的绿叶植物,如豌豆、小麦等。
2. 将植物的茎部分剪取一小段,并用刀将茎的一侧削平,确保切口的平整。
3. 将削平的茎片放置在一小瓶或试管中,加入足够的适宜温度的水。
4. 观察茎片在水中的变化,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
1. 观察到茎片放在水中后,会逐渐吸收水分,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水分的稳定。
2. 茎片的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灰白色变为绿色。
这是因为茎片吸收了水分后,细胞内的叶绿素被激活,使茎片呈现出绿色。
3. 若对茎片施加一定的压力,如用夹子轻轻夹住茎片,观察到茎片中的水分或气泡会从切口处排出,说明了茎的导管功能。
实验结果说明:
茎的作用实验证实了茎的导管功能,能够输送水分和养分。
削平的茎片通过植物的导管系统吸收了水分,并使茎部呈现绿色。
当施加压力时,茎片中已经吸收进去的水分或气泡会从切口排出,证明了茎的导管可以输送物质。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茎的功能,认识到茎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质茎:
(仙人掌)
茎刺:
(簕杜鹃、山楂)
茎卷须:
(黄瓜、冬瓜、爬山虎)
2、地下茎的变态:
(1)根状茎: 芦根、藕、姜等。 (2)块茎: 马铃薯等。
根状茎
块
茎
(3)球茎: 荸荠、芋头、等。 (4)鳞茎: 洋葱、水仙、百合等。
球
茎
鳞
茎
植物宝宝要长大,需要靠茎来帮忙。
水分营养要吸收,多亏有茎当管道。
3、缠绕茎:牵牛花、 紫藤、绿萝等。
葡萄的茎
牵牛花的茎
4、攀缘茎:瓜类、爬山虎、葡萄等。
地上茎的生长形态
直立茎
茎 的 形 态 特 点
茎比较坚硬 能直立
匍匐茎
平卧于地 长不定根
缠绕茎
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
攀援茎
用卷须等攀援他物上升
Bíqi
荸荠
姜
地下茎
藕
匍匐茎 直立茎 攀缘茎
缠绕茎
匍匐茎
攀缘茎
态 特 点你 正能 确给 的这 分些 类植 吗物 ?的 茎 按 形
植物的茎
杉 树竹Βιβλιοθήκη 子向 日 葵直立在地面上生长的茎叫直立茎。
西瓜
贴在地面上生长
的茎 叫匍匐茎
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其中地上茎的形态有: 1、直立茎:大多数植物。
甘薯的茎
2、匍匐茎:草莓、甘薯等。 竹子的茎
菜豆
黄瓜
缠绕在别的物体上生长
菜豆
黄 瓜
茎缠绕在别的物体上
须子缠绕在别的物体上
缠绕茎
攀缘茎
环
割
在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叫 筛管。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 在树上选取比较粗的枝条,把树皮 环割,叶制造的养料就通不过去了, 积存在切口的上部,这个地方便会 膨大起来。
因为植物从根部吸收的养 分会从根部向上流动,最后从 表皮层回到根部,形成循环。 如果在植物枝干部位环割,会 使养分在环割处停留并暂时打 破循环使养分大部分留在枝干 部,这样做有利于果实、枝叶 的成长。
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 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 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 部分。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的养料 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白杨
(直立茎)
虎耳草
(匍匐茎) 薄荷
(直立茎) 草莓
(匍匐茎)
豆角
(缠绕茎) 豌豆
(攀缘茎)
牵牛花
(缠绕茎)
南瓜
(攀缘茎)
思考 植物各种各样的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都是为了什么? 答:茎的生长都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从 而最大可能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匍匐茎 攀援茎 直立茎
缠绕茎
茎的形态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如
直直的叫直立茎,趴在地上匍匐茎。 茎绕木杆缠绕茎,须绕木杆攀缘茎。 爱捉迷藏地下茎,植物成长全靠茎。
观察植物的茎
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什么特征?
茎上有节 节上长芽
芽
节
芽
观察茎的作用
取一株有茎、叶 的植物,插入红水中, 观察茎和叶的变化。
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 承担着运输的任务 ----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 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它部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