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doc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一)主要范围:主要考核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法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的理解和掌握,对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综合理解能力的要求。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第一编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考核知识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考核要求识记部分()哲学的概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物质的概念()运动的概念()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静止的概念()规律的概念和属性()联系及其属性()发展的概念()新事物和旧事物()质和量()矛盾的概念及其属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范畴的概念()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和谬误()历史观的概念()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的概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国家、革命的概念()人民群众的概念()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概念理解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作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意识的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的作用()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第二章毛泽东思想概论.考核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哲学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考核要求识记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实事求是的含义()群众路线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意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质()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毛泽东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和方法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核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考核要求识记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四项基本原则()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点()我国的教育方针()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的特定含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理解部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关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坚持改革开放的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三步走”战略第三个阶段的划分()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断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坚持改革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和意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关系()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第二编教师道德与教育法第一章职业道德.考核知识点道德的内涵、功能职业道德内涵、特点、体现方面、意义与作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涵、基本特征、核心、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特点、基本原则、基本规范.考核要求识记部分()职业的含义()道德的内涵()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的含义()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理解部分()职业道德的特点()职业道德的体现方面()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第二章教育法.考核知识点教育法的原则依法治校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政府的教育职权义务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政府教育权教师学生.考核要求识记部分()教育法的概念和原则()公民受教育权利平等保障的含义()依法治校的含义()教育权的含义、构成()受教育权的含义、内容()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义务教育阶段政府教育职权的主要内容()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的概念理解部分()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行政、民事、刑事三种法律责任的主体和主要内容()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家庭教育权各自内容及其关系()受教育权的性质及其主要内容()不同级别的政府教育部门职权的主要内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的主要内容()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第三编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第一章中国文学基本常识.考核知识点中国文学基本概念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考核要求识记部分()《诗经》的来源、名称演变及“诗六艺”()“楚辞”的名称源流及屈原的代表作品()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概念()词的名称、分类、特点及流派()元曲的基本知识()散文的分类、基本特征()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发展的两大阶段()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话本小说的概念()章回小说的概念()新闻的概念()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论语》的作者、文学特点()老子及《老子》概况()庄子及《庄子》概况()《史记》的作者、编籑体例()《汉书》的作者、体例()建安文学的时间断限()“三曹”诗歌与“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美学风格()“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王维《山居秋暝》的名句()中国诗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杜甫()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李商隐无题诗的作意及风格特点()苏轼的生平与创作()“易安体”的风格特点()辛弃疾及其爱国词()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元曲四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品()“曲状元”马致远及其代表作品()明代“四大奇书”()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金瓶梅》()《红楼梦》的作者、书名、版本情况()《儒林外史》的作者、思想内容()鲁迅生平与创作概况()茅盾的《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子夜》,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形象()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冰心的代表作品及其作品“爱的哲学”、“母爱”、“童真”的主旋律()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作家叶圣陶,有童话集《稻草人》()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背影》、《荷塘月色》()郭沫若的诗集《女神》的内容与文学史意义()创造社的主要成员()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文学研究会与人生派文学()梁实秋散文代表作品《雅舍小品》()林语堂“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田汉话剧的代表作品()老舍的创作简况及其主要作品()曹禺的戏剧代表作品()夏衍的戏剧代表作《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张天翼小说的代表作品《华威先生》()张恨水通俗小说的代表作品()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反映“土地改革”的小说()鸳鸯蝴蝶派的游戏、消遣的文学思潮及主要代表作家()赵树理与山药蛋派()孙犁与荷花淀派()贺敬之与新歌剧《白毛女》()艾青诗歌“土地”与“太阳”主题意象()梁斌《红旗谱》、柳青《创业史》、杨沫《青春之歌》的主要人物形象()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伤痕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改革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反思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家与作品理解部分()《诗经》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诗经》的艺术特征()“楚辞”的文体特点()唐诗的题材、创作方法、基本形式()现代散文的表现形式()小说的文体重心、小说的本质特点()网络小说的概念及特点()言情小说的概念及特点()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的文体特点()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体制演变()《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含义()《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汉书》简况()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及风格特点()“初唐四杰”对唐诗的形成与发展的贡献()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杜甫诗歌的时代特征及“诗史”性质()“元白体“的语言特点()李贺诗歌的代表作品与“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杜牧的咏史诗的特点()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地位和贡献()《红楼梦》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地位()《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茅盾代表作《子夜》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茅盾抗战时期的散文名篇《风景谈》、《白杨礼赞》()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文体意义()巴金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冰心、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徐志摩诗歌创作概况及新月诗派的理论与创作()林语堂、梁实秋与三四十年代的闲适小品文创作()老舍小说的京味文学特色()《雷雨》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意义()《雷雨》和《日出》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张天翼讽刺小说艺术特色()张恨水通俗小说的创作特点()贺敬之诗歌中的“时代精神”()艾青的重要诗集以及对中国新诗发展的重要贡献()“山药蛋派”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赵树理的“农民作家”的称号及大众化的风格特色()“战士诗人”郭小川及其代表作品()《红旗谱》的民族风格()陈忠实《白鹿原》的史诗风格()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王安忆创作简况及其代表作品()张贤亮的哲理反思小说及其代表作品()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及其代表作品第二章外国文学基本常识.考核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学早期基督教文学阿拉伯文学中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诺贝尔文学奖.考核要求识记部分()古希腊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要成就()荷马史诗()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中世纪文学的时间界限、基本类型()但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丁与《神曲》()古典主义文学的时间界限()莫里哀及其代表作品()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薄伽丘及其代表作品()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英国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及著名喜剧()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塞万提斯与其名作《堂吉诃德》()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歌德、席勒及其代表作品()雨果、缪塞、大仲马、小仲马等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俄国浪漫主义作家普希金及其代表作品()匈牙利浪漫主义作家裴多菲的主要作品()“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出自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时间及主要艺术特征()果戈理的主要代表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罪与罚》()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代表作品()契诃夫的主要代表作品()福楼拜的主要作品()《红与黑》中于连形象()《人间喜剧》的作品分类和基本内容()狄更斯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品()勃朗特三姊妹及其代表作品()马克·吐温的主要作品()欧·亨利的主要作品()杰克·伦敦的主要作品()欧仁·鲍狄埃与《国际歌》()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肖洛霍夫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罗曼·罗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及其代表作品理解部分()希腊神话的内容特点()基督教文学的经典之作《新约》()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一千零一夜》()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伪君子》与古典主义戏剧()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及对封建教会的批判()《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意义()《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吝啬鬼形象()卢梭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新爱洛伊丝》()卢梭讨论教育的哲理小说《爱弥尔》()卢梭《忏悔录》对自我的大胆袒露()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浮士德》的情节、结构与题材特点()浮士德形象及其思想内涵()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浪漫主义小说的典型特征()雨果年代的四部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缪塞的《世纪儿的忏悔》中“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小人物”形象()果戈理短篇小说“小人物”的主题()果戈理《死魂灵》的思想意义()果戈理喜剧《钦差大臣》对沙俄官僚制度的揭露()《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列夫·托尔斯泰的史诗体小说《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红与黑》在心理描写上的成就()司汤达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狄更斯创作的基本主题和思想内容()萨克雷的代表作品《名利场》()简·爱形象和罗切斯特形象及其意义()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阿·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苦难的历程》()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青年近卫军》()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代表作品()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品()西奥多·德莱赛的代表作品()海明威的写作风格第三章中国历史基本常识.考核知识点中国原始社会与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社会中国现当代社会.考核要求识记部分()母系氏族公社()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父系氏族公社()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禅让制()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历()夏朝灭亡()商朝建立()青铜器()甲骨文()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礼乐制度()宗法制度()周平王东迁()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的统一()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楚汉战争()刘邦建立汉朝()文景之治()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东汉建立()光武中兴()黄巾大起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个人总结,仅供交流学习--------------------------------------------------------------------------------------------------------------------。
贵州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选择题:
贵州省的省会是?
A. 贵阳(正确答案)
B. 遵义
C. 安顺
D. 毕节
下列哪项是贵州省的主要民族之一?
A. 汉族
B. 苗族(正确答案)
C. 维吾尔族
D. 哈萨克族
贵州省的著名景点黄果树瀑布位于哪个市?
A. 贵阳市
B. 安顺市(正确答案)
C. 遵义市
D. 毕节市
下列哪项是贵州省的特产?
A. 龙井茶
B. 茅台酒(正确答案)
C. 普洱茶
D. 铁观音
贵州省的哪个节日是苗族的传统节日?
A. 春节
B. 苗年节(正确答案)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下列哪项是贵州省的地理特征之一?
A. 平原广阔
B. 高原山地为主(正确答案)
C. 盆地众多
D. 丘陵连绵
贵州省的哪条河流是长江的重要支流?
A. 黄河
B. 珠江
C. 乌江(正确答案)
D. 闽江
下列哪项是贵州省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
A. 丽江
B. 遵义(正确答案)
C. 大理
D. 桂林
贵州省的哪个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喀斯特地貌为主的?
A. 神农架
B. 梵净山(正确答案)
C. 黄山
D. 张家界。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概述
为了提高公众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促进公众素质的不断提高,针对历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经验和教训,特制定以下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主要包括以下科目:
1.政治常识
2.历史知识
3.科学常识
4.文化艺术常识
考试形式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为选择题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分数为100分。
考生必须选择并回答所有考题。
考试内容详解
政治常识
1.国家制度与法律法规知识
2.政治理论知识
3.经济财政知识
4.社会文化知识
历史知识
1.中国古代史
2.中国近现代史
3.世界史
4.中国革命史
科学常识
1.物理知识
2.化学知识
3.生物学知识
4.地理知识
文化艺术常识
1.中国文化知识
2.国际文化知识
3.音乐、舞蹈、美术知识
4.体育知识
参考书目
以下是本次考试的参考书目:
1.《大众文化常识》
2.《现代政治常识》
3.《科学常识与常识性问题》
4.《中国历史大事典》
5.《世界文化名人大辞典》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
2.考生必须选择并回答所有考题。
3.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每题分值不等。
4.考试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辅助工具。
5.考试期间必须保持安静,禁止交谈。
6.考试结束后必须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上为本次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考试大纲,考生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参加考试,以确保考试的公正、公平和严谨。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政治基础知识。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2.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3.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4.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5.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二、法律基础知识。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包括:1.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2.熟悉行政法、民法、刑法、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等,了解常见犯罪种类、特点与刑罚种类、裁量,理解劳动合同的订立、生效、履行、变更、终止和解除等。
三、经济学知识。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1.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四、公民道德建设。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公民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认识理解及应试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和修养。
主要包括:了解道德的含义、特征及作用,理解把握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含义、特点及其主要内容。
五、科技基础知识。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常识的了解情况。
主要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等新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
六、文史常识。
主要考察应试者对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的发展、变迁,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的理解认识及中外文学常识。
七、国情、省情、市情。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卫生法律法规第一节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即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卫生法上的法律责任即由于行为人违反卫生法的相关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二、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的内容一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间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民事方面的法律规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二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三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律规定,后果严重构成犯罪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二节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一、法定传染病的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进行管理;一甲类传染病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二乙类传染病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疟疾等26种;三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风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等11种;二、传染病防治方针与管理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三、传染病预防与疫情报告一传染病的预防卫生行政部门的预防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预防工作;医疗机构的预防工作;其他相关的预防工作;二传染病的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义务疫情报告人和责任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必须遵循属地管理原则;报告时限、方式日常疫情报告;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疫情报告;有关部门的疫情报告和通报;四、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及医疗救治一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传染病的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医疗机构的隔离治疗措施;疾控机构的疫情控制措施;政府的隔离措施;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疫区宣布及封锁;二医疗救治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被传染病污染的相关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五、相关机构及其人员的法律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三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 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制度;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四、报告与信息发布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需要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五、应急处理政府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职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应急处理职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应急处理职责;公安机关的强制执行职责;其他政府部门的职责;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第四节药品管理法律制度一、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一医疗机构药剂技术工作人员的规定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二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规定二、相关法律责任一行政责任对于违反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可以处以警告、罚款、没收药品和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二民事责任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违反法律规定,给药品使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三刑事责任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受贿罪;渎职罪;第五节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一、医疗事故的概念与分级一概念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二分级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二、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与排除一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3.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4.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5.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二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机构的设置与分工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必要时,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1.鉴定程序的启动卫生行政部门启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对不能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依照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当事人申请: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当事人委托: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2.成立鉴定专家组3.收集材料4.听取陈述答辩5.作出结论第六节医疗侵权法律制度一、医疗侵权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为主,特殊情况下实行过错推定原则以下情况:医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二、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医方义务与侵权法律责任告知义务及其法律责任;诊疗义务及其法律责任;医药相关制品质量保证义务及其法律责任;病历资料填写、保管及提供义务与法律责任;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义务;不实施不必要检查的义务;紧急情况下的救治义务;三、医疗机构的免除赔偿责任事由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如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四、患方的法律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干扰医疗秩序,妨害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五、医疗损害赔偿范围一对直接受害人的赔偿范围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精神损害费二对间接受害人的赔偿范围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费第二章医学伦理道德第一节医学伦理学概述一、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医学伦理学是以医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主要准则,在解决医学实践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医学与生态之间的道德问题而形成的学说体系,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二、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医学实践中所有的医德现象;具体研究对象主要涉及医患之间的道德现象、医际之间的道德现象、医社之间的道德现象、医学科研道德现象、生命道德现象五大课题;二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医德基本理论;医德规范体系;医德实践规律和医德现实难题;第二节医德基本原则与规范一、医德基本原则一医德基本原则的概念医德基本原则是医德规范体系中居统帅和主导地位的最高规范,简称医德原则;它是某一医学发展阶段及特定社会背景之中的医德基本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医德规范体系构建基础和直接根据,是调节各种医德关系都须遵循的根本准则和最高要求;二我国当代医德基本原则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三医德基本原则内涵1.知情同意2.医疗最优化3.医疗保密4.生命价值四生命伦理四原则1.尊重原则2.不伤害原则3.有利原则4.公正原则二、医学道德规范一医学道德规范的概念医学道德规范是在医疗活动中应遵守的伦理标准或准则,它是在医德原则的指导下,协调医务人员人际关系及医务人员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或具体要求,也是培养医务人员医德品质的具体标准,简称医德规范;二医德规范的作用1.医学道德准则体系中的构成主体2.医德规范是进行医学道德评价的直接尺度3.医德规范是实施医院管理的重要依据4.医德规范是医学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三医德规范的主要内容1.以人为本,救死扶伤2.钻研医术,精益求精3.平等交往,一视同仁4.举止端庄,语言文明5.廉洁行医,遵纪守法6.诚实守信,保守医密7.互尊互学,团结协作8.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第三节医疗人际关系伦理一、医患关系伦理一医学关系中的医患关系1.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关系是指医方与患方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基于病人健康利益所构成的的一种医学人际关系;2.医患关系的内容医患关系分为技术关系与非技术关系,非技术关系包括道德关系、经济关系、价值关系和法律关系;3.医患关系的性质医患关系是信托关系和契约关系4.医患关系特征1医患双方目的的共同性2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3医患双方利益的一致性;二医患关系模式1.医患关系模式概念医患关系模式是指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描述和概括医患关系的标准样式;2.常见医患关系模式1维奇模式:纯技术模式,权威模式,契约模式;2布朗斯坦模式:传统模式,人本模式;3萨斯—荷伦德模式: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三医患冲突1.医患冲突的原因1社会方面的因素2医院管理方面的因素3医务人员方面的因素4患者方面的因素2.医患和谐的伦理诉求1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设计2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医院规章建立3强化医师职业伦理精神四医患沟通1.医患沟通概念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疾病的相关问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有效的多途径的信息交流,科学地引导病人及家属认定治疗方案及配合治疗,使医患双方形成互信理解的合作关系的过程;2.医患沟通的伦理意义1实践“人是目的”的伦理价值2发挥道德情感的专递作用3推动人道主义精神的发展4促进医患双方道德境界的提升3.伦理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1奠定医患沟通的思想基础2营造医患沟通的良好氛围3提供医患沟通的行为准则4.医患沟通的伦理考量1沟通缺失,医患之间彼此失去信任2沟通简单,患者知情同意权得不到实现3沟通不畅,患者对健康期望值过高5.医患沟通的伦理准则1尊重2有利3公正4诚信6.医患沟通的伦理目标1增进医患互信2体现人文关怀二、医际关系伦理医际关系是指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医际关系的内容:医生与医生的关系,医生与护士的关系,医护人员与医技人员的关系,医务人员与管理、后勤人员的关系;一医际关系的主要特点1.医际关系的协同性2.医际关系的平等性3.医际关系的综合性4.医际关系的同一性二医际冲突的主要原因1.医德滑坡2.管理问题3.利益冲突4.传统观念的作用5.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三医际和谐的伦理诉求1.人格上的相互尊重2.工作上相互支持3.学术上坚持真理三、医社关系伦理医社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医疗卫生部门与社会有关部门之间的群体性关系;一医社冲突的主要原因1.供需矛盾2.行为异常3.生存环境与生活习惯的影响4.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医疗实践中的难题5.社会改革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影响二医社和谐的伦理诉求1.社会公益第一原则2.互惠互利原则3.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第四节临床诊疗伦理一、一般临床诊疗伦理一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1.既要关注疾病,又要关心病人2.既要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导性,又要调动病人的主体性3.既要维护病人利益,又要兼顾社会公益4.既要开展躯体疾病服务,又要开展心理和社会服务二临床诊断伦理原则1.及时诊断原则2.准确诊断原则三临床治疗伦理原则1.生命至上原则2.有效原则3.自主原则4.择优原则二、临床诊断的道德要求一问诊的道德要求1.举止端庄、态度和蔼2.语言得当 ,通俗易懂3.耐心倾听,正确引导4.专心致志,慎言守密二体检的道德要求1.全面系统,认真仔细2.关心体贴,减少痛苦3.尊重患者,注意保密三辅助检查的道德要求1.综合考虑、合理选择2.知情同意、尽职尽责3.科学分析、切忌片面三、临床治疗的道德要求一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1.对症下药,因人施治2.合理配伍,适时调整3.药以致用,药尽其用4,忠于职守,从严管理二手术治疗的道德要求1.高度重视,充分准备2.严肃认真,精益求精3.齐心协力,密切配合4.严密观察,加强监护三康复治疗的道德要求1.高度同情,理解尊重2.体谅宽容,耐心帮助四心理治疗的道德要求1.真诚相待,取信病人2.全面了解,统筹治疗3.明确诊断,灵活施治4.注重修养,宽容仍让五急救治疗的道德要求1.分秒必争,全力以赴2.常备不懈,沉着冷静3.集思广益,团结协作4.优化技能,强化功底5.人性服务,呵护心灵6.胆大心细,坚守慎独第五节临终关怀与死亡的伦理一、临终关怀伦理一临终关怀的概念指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患者提供缓解极端痛苦,维护生命尊严,帮助临终者安宁走完生命最后历程,对于临终者家属提供包括居丧在内的生理和心理关怀的一系列立体化社会卫生保健服务;二临终关怀的伦理原则1.照护为主的原则2.全方位服务的原则3.人道主义原则4.适度治疗原则5.注重心理需要的原则三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1.临终关怀符合生命价值论和公益论原则,体现了生命神圣、质量和价值的统一,强调义务论和公益论的统一2.临终关怀是现实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3.临终关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临终关怀避开了安乐死的道德难题二、安乐死伦理一安乐死概念在病人身患无法治愈的疾病、已濒临不可逆转的死亡且备受病痛折磨,为消除其肉体和精神痛苦,应其要求,应用医学手段使其无痛苦地结束生命的死亡方式;二安乐死的伦理纷争1.赞成安乐死的观点1符合病人自身利益2尊重病人死亡方式的选择3体现了生命价值原则4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2.反对安乐死的观点1安乐死有悖传统医德2安乐死侵犯人的权利3安乐死有碍医学科学的发展4安乐死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到目前为止,全球仅荷兰和比利时安乐死已合法化;三、死亡伦理一死亡标准心肺死亡标准和/或脑死亡标准目前世界各国一元死亡标准和二院死亡标准两种形式并存;有的国家采用一元的心肺死亡标准,即心肺死亡是判断死亡的唯一条件,如我国;有的国家采用一元的脑死亡标准如芬兰,将脑死亡作为确定为判断死亡的唯一条件;但多数国家采用两个标准并存的形式;二确立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1.有利于科学地判定死亡,更好地维护生命的尊严2.有利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3.有利于器官移植的开展4.有利于道德和法律责任的确定第六节公共卫生伦理一、公共卫生伦理的概述一公共卫生,是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又称公共健康,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传统注重个体健康而言;二公共卫生工作特点1.工作对象的群体性2.工作结果的统计性3.工作过程的公众性;三公共卫生工作道德特点1.道德目标的超前性2.道德目标的社会性3.道德目标评估的滞后性四公共卫生工作者的道德责任1.自觉地以大卫生观指导职业活动2.以健康教育为工作重点3.以维护公共卫生和实现预防保健为最终工作目标二、公共卫生工作的伦理原则一效用原则二公正原则三互助原则四尊重原则第七节医学科研伦理一、医学科研伦理一医学科研基本特点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2.研究对象的差异性3.研究过程的复杂性4.研究内容的广泛性5.研究结果的两重性二医学科研伦理概念医学科研伦理又称医学科研道德,是指医学科研领域中医德现象的总和,是调整各种科研利益关系,解决各种伦理问题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三医学科研伦理意义1.推动医学科研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2.处理医学科研利益关系的重要规范3.把握医学科研方向的重要思想保障4.进行医学科研评价的重要标准三医学科研中的伦理矛盾1.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利益矛盾2.研究对象的权益与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利益矛盾3.研究者群体内部的利益矛盾四医学科研的伦理准则1.热爱科学2.实事求是3.献身事业4.勇于创新5.团结协作二、人体实验伦理一人体实验概念人体实验是指以人为受试对象,用人为的实验手段,有控制地对受试者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的活动过程;二人体实验的伦理意义1.人体实验是医学的起点和发展手段2.人体实验是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动物实验之后,常规临床应用之前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医学实验的最后阶段三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1.正当目的原则2.知情同意原则3.维护受试者利益的原则4.社会需要原则四人体实验的国际法规1.纽伦堡法典2.赫尔辛基宣言;三、动物实验伦理一动物实验概念动物实验指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临床问题的新手段,在实验室内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的科学研究;二动物试验的伦理原则1.科学与伦理并重的实验设计与试验过程原则2.取代、减量与精确化原则四、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一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人类胚胎干细胞是指从人的早期胚胎中提取的一种细胞,它具有“发育全能性”的功能,能分化成人体的200多种细胞,形成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1.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意义1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2人胚胎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的有关研究3新药研制和开发4癌症的治疗5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等多种疾病的治疗2.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伦理原则1尊重原则2知情同意原则3安全和有效原则4防止商品化原则;二克隆技术研究伦理克隆技术指在人工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实现使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及结果;1.克隆技术研究的伦理意义1有利于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2有利于人类医疗科学的发展2.克隆技术研究的伦理问题1改变生物的多样性问题2胚胎克隆问题三人类基因研究和应用伦理。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六)行政程序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
(七)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种类和构成要件等。
(八)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赔偿的范围以及行政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和行政赔偿的方式等。
(九)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范围、管辖、程序及行政复议参加人。
(五)劳动争议的处理处理方式和机构,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与程序。
(六)劳动监督检查的主要形式和制度。
第二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
一、公民道德建设知识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公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四)家庭美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
(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和作用。
(二)法与经济、政治、政策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
(三)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及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
(四)法律关系的概念及要素。
(五)立法的概念、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立法程序。
(六)法的实施及相关概念,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和法的效力。
五、刑法部分
(一)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
(二)犯罪的概念、特征及构成。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四)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五)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石家庄市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石家庄市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公基:140道题,100分;单选100道;多选10道;判断30道;
单选:100*0.7=70分
多选:10*1.2=12分
判断:30*0.6=18分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8、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9、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0、其他知识:的时政知识。
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
识》考试大纲
考试概述
- 考试名称: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 考试时间:待定
- 考试形式:笔试
考试内容
1. 政治、法律和社会
- 政治理论与思想
- 国家制度和治理
- 法律基础知识
-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
2. 经济
- 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3. 管理学
- 管理基本概念
- 管理职能与过程
- 组织行为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营销管理
- 财务管理
- 项目管理
4. 统计学
- 统计基础知识
- 统计调查与抽样
- 统计分析方法
- 统计应用
5. 信息技术
- 计算机基础知识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
-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
考试要求
- 考生应熟悉以上所列知识点,并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际
应用能力。
- 考试将通过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形式对考生进行综合
考察。
- 考试时间和分值将根据具体情况在考试通知中公布。
参考资料
-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 相关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学、统计学和信息技术方面的
参考书籍
以上为《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的内容概述。
具体考试时间、地点和其他详细信息将在考试通知中
另行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
祝您考试顺利!。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考查报考者时事政治、法律基础、公共行政与行政实务等方面的知识水平,综合评价其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从事公共管理或服务机构日常工作所需知识、素质和潜在能力。
二、考试科目考试科目为《综合知识》,考试采用笔试(闭卷)的方式进行。
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20分。
三、考试题型1、分析推理题:每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根据这段陈述,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选出正确的选项。
3、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出全部的正确选项。
4、案例分析题:分析案例材料,并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5、作文题:阅读材料,根据题目要求写作。
四、作答要求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客观性试题必须作答在客观题答题卡上。
报考者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客观题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试卷代码和在客观题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
作答在试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主观性试题必须作答在主观题答题卡上。
报考者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主观题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试卷代码,然后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主观题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
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一律无效。
五、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时事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和政府现阶段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政策和相关政治理论,上海市情相关知识,一年以来时事(2014年6月至今)。
第二部分法律基础:法律一般原理、宪法、行政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公务员法)。
第三部分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概述、行政组织与行政体制、公共政策、行政伦理、行政方法、行政效能。
2023公基考试大纲
2023公基考试大纲2023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政治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 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 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国两制、科学发展观。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意义。
5.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
二、法律1. 法理学:法理学的基本概念、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的历史发展。
2. 宪法:宪法的概念和原则、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 行政法: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则、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行为和行政救济。
4. 刑法:刑法的概念和原则、犯罪和刑事责任、刑罚的具体运用。
5. 民法:民法的概念和原则、民事法律关系、物权法、合同法等。
三、经济1.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特点。
2. 微观经济学:需求和供给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等。
3.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等。
4.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政策、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和政策等。
四、管理1. 管理学原理:管理的概念和性质、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方法。
2.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制定过程等。
3. 行政组织与人事管理:行政组织的结构和管理体制、人事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内容等。
4. 领导科学:领导的概念和性质、领导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等。
五、公文写作与处理1. 公文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2. 公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 公文的处理程序和规范。
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
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旨在考察考生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2.1 政治素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
2.2 法律法规
- 宪法
- 刑法
- 民法
- 行政法
- 经济法
2.3 经济知识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宏观经济政策
- 微观经济政策
- 国际经济关系
2.4 文化素养
- 中国古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外国文学
- 艺术鉴赏
2.5 社会常识
- 国情省情
- 科学素养
- 生活常识
- 社会工作
2.6 逻辑推理与写作能力
- 逻辑推理
- 数据分析
- 论证写作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
3.1 考试形式
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
3.2 题型设置
- 选择题
- 判断题
- 简答题
- 案例分析题
- 论述题
四、考试时间与分数
4.1 考试时间
120分钟。
4.2 分数设置
满分为100分。
五、考试大纲修订
本大纲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未尽事宜,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
---
以上为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供参考。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卫生法律法规第一节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即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卫生法上的法律责任即由于行为人违反卫生法的相关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二、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的内容一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间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民事方面的法律规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二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三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律规定,后果严重构成犯罪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二节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一、法定传染病的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进行管理;一甲类传染病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二乙类传染病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疟疾等26种;三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风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等11种;二、传染病防治方针与管理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三、传染病预防与疫情报告一传染病的预防卫生行政部门的预防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预防工作;医疗机构的预防工作;其他相关的预防工作;二传染病的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义务疫情报告人和责任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必须遵循属地管理原则;报告时限、方式日常疫情报告;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疫情报告;有关部门的疫情报告和通报;四、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及医疗救治一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传染病的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医疗机构的隔离治疗措施;疾控机构的疫情控制措施;政府的隔离措施;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疫区宣布及封锁;二医疗救治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被传染病污染的相关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五、相关机构及其人员的法律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三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 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制度;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四、报告与信息发布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需要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五、应急处理政府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职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应急处理职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应急处理职责;公安机关的强制执行职责;其他政府部门的职责;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第四节药品管理法律制度一、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一医疗机构药剂技术工作人员的规定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二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规定二、相关法律责任一行政责任对于违反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可以处以警告、罚款、没收药品和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二民事责任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违反法律规定,给药品使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三刑事责任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受贿罪;渎职罪;第五节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一、医疗事故的概念与分级一概念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二分级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二、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与排除一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1.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3.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4.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5.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二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机构的设置与分工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必要时,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1.鉴定程序的启动卫生行政部门启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对不能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依照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当事人申请: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当事人委托: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2.成立鉴定专家组3.收集材料4.听取陈述答辩5.作出结论第六节医疗侵权法律制度一、医疗侵权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为主,特殊情况下实行过错推定原则以下情况:医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二、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医方义务与侵权法律责任告知义务及其法律责任;诊疗义务及其法律责任;医药相关制品质量保证义务及其法律责任;病历资料填写、保管及提供义务与法律责任;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义务;不实施不必要检查的义务;紧急情况下的救治义务;三、医疗机构的免除赔偿责任事由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如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四、患方的法律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干扰医疗秩序,妨害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五、医疗损害赔偿范围一对直接受害人的赔偿范围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精神损害费二对间接受害人的赔偿范围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费第二章医学伦理道德第一节医学伦理学概述一、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医学伦理学是以医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主要准则,在解决医学实践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医学与生态之间的道德问题而形成的学说体系,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二、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医学实践中所有的医德现象;具体研究对象主要涉及医患之间的道德现象、医际之间的道德现象、医社之间的道德现象、医学科研道德现象、生命道德现象五大课题;二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医德基本理论;医德规范体系;医德实践规律和医德现实难题;第二节医德基本原则与规范一、医德基本原则一医德基本原则的概念医德基本原则是医德规范体系中居统帅和主导地位的最高规范,简称医德原则;它是某一医学发展阶段及特定社会背景之中的医德基本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医德规范体系构建基础和直接根据,是调节各种医德关系都须遵循的根本准则和最高要求;二我国当代医德基本原则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三医德基本原则内涵1.知情同意2.医疗最优化3.医疗保密4.生命价值四生命伦理四原则1.尊重原则2.不伤害原则3.有利原则4.公正原则二、医学道德规范一医学道德规范的概念医学道德规范是在医疗活动中应遵守的伦理标准或准则,它是在医德原则的指导下,协调医务人员人际关系及医务人员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或具体要求,也是培养医务人员医德品质的具体标准,简称医德规范;二医德规范的作用1.医学道德准则体系中的构成主体2.医德规范是进行医学道德评价的直接尺度3.医德规范是实施医院管理的重要依据4.医德规范是医学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三医德规范的主要内容1.以人为本,救死扶伤2.钻研医术,精益求精3.平等交往,一视同仁4.举止端庄,语言文明5.廉洁行医,遵纪守法6.诚实守信,保守医密7.互尊互学,团结协作8.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第三节医疗人际关系伦理一、医患关系伦理一医学关系中的医患关系1.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关系是指医方与患方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基于病人健康利益所构成的的一种医学人际关系;2.医患关系的内容医患关系分为技术关系与非技术关系,非技术关系包括道德关系、经济关系、价值关系和法律关系;3.医患关系的性质医患关系是信托关系和契约关系4.医患关系特征1医患双方目的的共同性2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3医患双方利益的一致性;二医患关系模式1.医患关系模式概念医患关系模式是指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描述和概括医患关系的标准样式;2.常见医患关系模式1维奇模式:纯技术模式,权威模式,契约模式;2布朗斯坦模式:传统模式,人本模式;3萨斯—荷伦德模式: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三医患冲突1.医患冲突的原因1社会方面的因素2医院管理方面的因素3医务人员方面的因素4患者方面的因素2.医患和谐的伦理诉求1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设计2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医院规章建立3强化医师职业伦理精神四医患沟通1.医患沟通概念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疾病的相关问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有效的多途径的信息交流,科学地引导病人及家属认定治疗方案及配合治疗,使医患双方形成互信理解的合作关系的过程;2.医患沟通的伦理意义1实践“人是目的”的伦理价值2发挥道德情感的专递作用3推动人道主义精神的发展4促进医患双方道德境界的提升3.伦理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1奠定医患沟通的思想基础2营造医患沟通的良好氛围3提供医患沟通的行为准则4.医患沟通的伦理考量1沟通缺失,医患之间彼此失去信任2沟通简单,患者知情同意权得不到实现3沟通不畅,患者对健康期望值过高5.医患沟通的伦理准则1尊重2有利3公正4诚信6.医患沟通的伦理目标1增进医患互信2体现人文关怀二、医际关系伦理医际关系是指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医际关系的内容:医生与医生的关系,医生与护士的关系,医护人员与医技人员的关系,医务人员与管理、后勤人员的关系;一医际关系的主要特点1.医际关系的协同性2.医际关系的平等性3.医际关系的综合性4.医际关系的同一性二医际冲突的主要原因1.医德滑坡2.管理问题3.利益冲突4.传统观念的作用5.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三医际和谐的伦理诉求1.人格上的相互尊重2.工作上相互支持3.学术上坚持真理三、医社关系伦理医社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医疗卫生部门与社会有关部门之间的群体性关系;一医社冲突的主要原因1.供需矛盾2.行为异常3.生存环境与生活习惯的影响4.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医疗实践中的难题5.社会改革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影响二医社和谐的伦理诉求1.社会公益第一原则2.互惠互利原则3.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第四节临床诊疗伦理一、一般临床诊疗伦理一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1.既要关注疾病,又要关心病人2.既要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导性,又要调动病人的主体性3.既要维护病人利益,又要兼顾社会公益4.既要开展躯体疾病服务,又要开展心理和社会服务二临床诊断伦理原则1.及时诊断原则2.准确诊断原则三临床治疗伦理原则1.生命至上原则2.有效原则3.自主原则4.择优原则二、临床诊断的道德要求一问诊的道德要求1.举止端庄、态度和蔼2.语言得当 ,通俗易懂3.耐心倾听,正确引导4.专心致志,慎言守密二体检的道德要求1.全面系统,认真仔细2.关心体贴,减少痛苦3.尊重患者,注意保密三辅助检查的道德要求1.综合考虑、合理选择2.知情同意、尽职尽责3.科学分析、切忌片面三、临床治疗的道德要求一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1.对症下药,因人施治2.合理配伍,适时调整3.药以致用,药尽其用4,忠于职守,从严管理二手术治疗的道德要求1.高度重视,充分准备2.严肃认真,精益求精3.齐心协力,密切配合4.严密观察,加强监护三康复治疗的道德要求1.高度同情,理解尊重2.体谅宽容,耐心帮助四心理治疗的道德要求1.真诚相待,取信病人2.全面了解,统筹治疗3.明确诊断,灵活施治4.注重修养,宽容仍让五急救治疗的道德要求1.分秒必争,全力以赴2.常备不懈,沉着冷静3.集思广益,团结协作4.优化技能,强化功底5.人性服务,呵护心灵6.胆大心细,坚守慎独第五节临终关怀与死亡的伦理一、临终关怀伦理一临终关怀的概念指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患者提供缓解极端痛苦,维护生命尊严,帮助临终者安宁走完生命最后历程,对于临终者家属提供包括居丧在内的生理和心理关怀的一系列立体化社会卫生保健服务;二临终关怀的伦理原则1.照护为主的原则2.全方位服务的原则3.人道主义原则4.适度治疗原则5.注重心理需要的原则三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1.临终关怀符合生命价值论和公益论原则,体现了生命神圣、质量和价值的统一,强调义务论和公益论的统一2.临终关怀是现实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3.临终关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临终关怀避开了安乐死的道德难题二、安乐死伦理一安乐死概念在病人身患无法治愈的疾病、已濒临不可逆转的死亡且备受病痛折磨,为消除其肉体和精神痛苦,应其要求,应用医学手段使其无痛苦地结束生命的死亡方式;二安乐死的伦理纷争1.赞成安乐死的观点1符合病人自身利益2尊重病人死亡方式的选择3体现了生命价值原则4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2.反对安乐死的观点1安乐死有悖传统医德2安乐死侵犯人的权利3安乐死有碍医学科学的发展4安乐死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到目前为止,全球仅荷兰和比利时安乐死已合法化;三、死亡伦理一死亡标准心肺死亡标准和/或脑死亡标准目前世界各国一元死亡标准和二院死亡标准两种形式并存;有的国家采用一元的心肺死亡标准,即心肺死亡是判断死亡的唯一条件,如我国;有的国家采用一元的脑死亡标准如芬兰,将脑死亡作为确定为判断死亡的唯一条件;但多数国家采用两个标准并存的形式;二确立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1.有利于科学地判定死亡,更好地维护生命的尊严2.有利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3.有利于器官移植的开展4.有利于道德和法律责任的确定第六节公共卫生伦理一、公共卫生伦理的概述一公共卫生,是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又称公共健康,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传统注重个体健康而言;二公共卫生工作特点1.工作对象的群体性2.工作结果的统计性3.工作过程的公众性;三公共卫生工作道德特点1.道德目标的超前性2.道德目标的社会性3.道德目标评估的滞后性四公共卫生工作者的道德责任1.自觉地以大卫生观指导职业活动2.以健康教育为工作重点3.以维护公共卫生和实现预防保健为最终工作目标二、公共卫生工作的伦理原则一效用原则二公正原则三互助原则四尊重原则第七节医学科研伦理一、医学科研伦理一医学科研基本特点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2.研究对象的差异性3.研究过程的复杂性4.研究内容的广泛性5.研究结果的两重性二医学科研伦理概念医学科研伦理又称医学科研道德,是指医学科研领域中医德现象的总和,是调整各种科研利益关系,解决各种伦理问题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三医学科研伦理意义1.推动医学科研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2.处理医学科研利益关系的重要规范3.把握医学科研方向的重要思想保障4.进行医学科研评价的重要标准三医学科研中的伦理矛盾1.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利益矛盾2.研究对象的权益与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利益矛盾3.研究者群体内部的利益矛盾四医学科研的伦理准则1.热爱科学2.实事求是3.献身事业4.勇于创新5.团结协作二、人体实验伦理一人体实验概念人体实验是指以人为受试对象,用人为的实验手段,有控制地对受试者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的活动过程;二人体实验的伦理意义1.人体实验是医学的起点和发展手段2.人体实验是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动物实验之后,常规临床应用之前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医学实验的最后阶段三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1.正当目的原则2.知情同意原则3.维护受试者利益的原则4.社会需要原则四人体实验的国际法规1.纽伦堡法典2.赫尔辛基宣言;三、动物实验伦理一动物实验概念动物实验指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临床问题的新手段,在实验室内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的科学研究;二动物试验的伦理原则1.科学与伦理并重的实验设计与试验过程原则2.取代、减量与精确化原则四、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一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人类胚胎干细胞是指从人的早期胚胎中提取的一种细胞,它具有“发育全能性”的功能,能分化成人体的200多种细胞,形成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1.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意义1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2人胚胎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的有关研究3新药研制和开发4癌症的治疗5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等多种疾病的治疗2.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伦理原则1尊重原则2知情同意原则3安全和有效原则4防止商品化原则;二克隆技术研究伦理克隆技术指在人工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实现使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及结果;1.克隆技术研究的伦理意义1有利于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2有利于人类医疗科学的发展2.克隆技术研究的伦理问题1改变生物的多样性问题2胚胎克隆问题三人类基因研究和应用伦理1.人类基因研究和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公共基础知识内容大纲
公共基础知识内容大纲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法律部分的知识点非常多,记忆有难度,但是题目较简单,容易得分。
特别注意的是:法律部分的出题重复度非常高,所以这部分的题库是复习重点,会有非常多的原题出现。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是一项旨在了解和评估考生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试。
本考试包含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包括科学、历史、地理、数学、语文等,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
二、考试目的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目的在于评估考生的基本教育水平和综合学科能力。
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机会,还可以用于选拔适合某种特定职业或专业的人才。
三、考试内容
1. 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涉及的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
2. 历史知识:涉及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主要事件、人物和发展趋势;
3. 地理知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主要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
4. 数学知识:包括基本的数学运算、代数、几何、概率和统计等;
5. 语文知识: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写作等。
四、考试要求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需要透彻理解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五、考试形式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
六、备考建议
1. 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复习重点:针对考试大纲中的各个领域,确定重点知识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事业单位招考考试大纲
公共科目《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考察应试者所掌握的法律、公文写作、公民道德建设、科技基础知识、省情市情、事业单位常识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法律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制定;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产生与发展;②国体、政体;③基本经济制度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⑤国家机关。
3.行政法:①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行政法律关系;③行政行为概要;④行政立法;⑤行政处理;⑥行政诉讼;⑦行政赔偿。
4.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④物权;⑤债权;⑥知识产权;⑦人身权;⑧财产继承权;⑨民事责任;⑩时效。
5.刑法:①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适用情况;②犯罪;③刑罚;④常见的犯罪和刑罚。
6.劳动法:①劳动法的概念、内容、基本原则和作用;②劳动法律关系;③劳动合同;④劳动争议的解决;⑤劳动监督检查。
第二部分公文写作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应用文的含义及特点;②应用文的种类和作用;③应用文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④应用文的定稿。
2.法定公文:①法定公文的特点和分类;②法定公文的构成要素及写作要求;③常用法定公文的撰写:命令、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通告、批复、函、会议纪要等。
3.事务文书:①事务文书的概念及特点;②事务文书的种类和作用;③事务文书的写作要求;④常用事务文书的撰写:计划、总结、会议记录、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公民道德建设1.公民道德建设概述:①道德与公民道德;②十个道德规范③我国道德建设的现状;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2.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3.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③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④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4.社会主义荣辱观: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②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第四部分科技基础知识1.信息技术2.生物技术3.新材料技术4.能源技术5.空间技术6.农业高科技技术测试内容包括上述高新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
四川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四川省省属政府序列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题型为综合测查应考人员综合素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答题与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
二、内容第一部分法律一、法律知识部分(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与作用。
(二)法与经济、政治、政策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
(三)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及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
(四)法律关系的概念及要素。
(五)立法的概念、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以及立法程序。
(六)法的实施及相关概念,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与法的效力。
二、宪法部分(一)宪法的概述、概念、特征、本质、作用与监督。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体与政体。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
(五)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性质与地位、职权、组成与任期等。
三、行政法部分(一)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及特点,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作用等。
(二)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内容与效力、分类与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等。
(三)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行政立法行为概念、特征、主体与立法原则。
(四)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裁决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性质、分类、作用与原则等。
(五)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的概念、特征与作用。
(六)行政程序的概念、基本原则与主要制度。
(七)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种类与构成要件等。
(八)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赔偿的范围以及行政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与行政赔偿的方式等。
(九)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范围、管辖、程序及行政复议参加人。
(十)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受案范围、管辖、行政诉讼参加人及行政诉讼证据及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行政诉讼第一审、第二审程序及审判监督程序等。
事业单位考试科目《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事业单位考试科目《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政治基础知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物质和意识3.唯物辩证法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5.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二)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3.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4.统一战线5.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6.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7.思想政治工作8.政策和策略9.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10.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1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三)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社会主义改革6.社会主义对外开放7.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1.“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12.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13.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五)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十八大知识1.十八大报告精神2.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3.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4.党章知识5.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二、经济学知识(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商品与货币2.经济制度及其类型3.资本与剩余价值4.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2.市场经济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1.微观经济2.宏观经济三、法律基础知识(一)法理学(二)宪法1.宪法2.立法法(三)行政法法律制度1.行政法2.行政处罚法3.行政许可法4.行政复议法5.行政诉讼法6.国家赔偿法(四)民事法律制度1.民法2.合同法3.知识产权法律制度4.婚姻法5.继承法6.物权法(五)劳动法律制度(六)刑法(七)诉讼法律制度1.诉讼法的基本理论2.民事诉讼法3.刑事诉讼法四、科技与人文知识(一)科学技术1.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2.科学技术常识3.高新技术(二)历史1.中国古代史2.中国近代史3.中国现代史4.中共党史5.世界历史(三)文学常识1.中国文学常识2.外国文学常识五、事业单位概况1. 事业单位的基本概念2.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类别和等级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和聘用制度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等次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制度7.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8.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的作用、原则、种类和权限9.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10.聘用合同六、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基础概述2.计算机应用七、公文写作与处理(一)公文概述(二)公文写作要则(三)常用公文的写作1.决定、通知、通报、批复、通告的撰写2.请示、报告的撰写3.函、会议纪要的撰写(四)公文处理八、职业道德知识(一)公民道德建设1.公民道德建设2.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3.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二)职业道德1.职业道德概述2.职业道德的作用3.职业道德规范4.职业道德的培养九、国情、省情、市情和时事政治1.国土、人口和国力2.陕西省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3.渭南市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4.重大政治话题:2015年1月以后的重大国际国内事件。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为了便于考生参加公共基础知识笔试,提供了考试大纲,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和和题型(一)试卷结构。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判断题,主观性试题为案例分析题、公文改错、论述题。
考试满分100分,其中客观试题分60%,主观试题分40%。
(二)题型介绍1,单项选择题。
例: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B)A.意识的本质问题B.世界的本原问题C.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D.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2、多项选择题。
例:法律规范效力的终止包括以下情况(ABCD)。
A.因与新颁的宪法相抵触而失效B.因法律规范本身规定的停止生效日期到期而终止C.因新法的颁施行而失效D.因发而特别决定而失效3、判断题。
例: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父债子还”。
( )答:错误。
4、案例分析题。
例:1986 年10月8日出生的王某,在2000年10月1日前共盗窃、抢夺各类财物总计价值约8000元人民币。
2000年10月8日,王某在饭店过完生日后,于2000年10月9日零时30分返家。
途中见到一行拎包从身边经过,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拎包人刺伤后把包抢走。
包内有手机一部,现金人民币2000 元。
2000年10月25日,王某在一小区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桑塔纳轿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
当日下午,王某即以4万元的价格将轿车卖出。
2000年12月20日,王某被抓获。
(此题5小题共10分)1、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的是:BA年满14周岁 B年满16周岁 C年满18周岁 D年满20周岁2、王某2000年10月1日前的行为:A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构成抢夺罪 D构成盗窃罪与抢夺罪3、王某2000年10月9日前的行为:D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构成抢夺罪 D构成抢劫罪4、王某2000年10月9日的行为侵害的客体是:AA财产权 B人身权 C社会管理秩序 D财产权和人身权5、王某2000年10月25日的行为:B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销赃罪 D构成盗窃机动车辆罪5、公文纠错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正确认识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内涵和实际意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2.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
3•懂得以科学的求实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理解并掌握列宁提出的物质概念及其哲学意义,理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2•掌握运动的涵义,理解并掌握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及其实际意义;了解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规律的涵义及其特点,正确认识人和规律的关系。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1 •理解意识的本质。
2•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其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3•深刻理解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笫三章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笫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的基本要点;了解事物的联系引起事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牛:。
笫二节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1 •掌握质、量、度、量变、质变等基本概念;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对立统…规律的内容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际意义,能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懂得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形而上学。
笫四章实践、认识、真理笫一节认识和实践1.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着重理解和掌握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理解并掌握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其意义,了解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
笫二节认识和真理1 •掌握真理概念,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并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及意义。
3•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学会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笫五章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第一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理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了解社会存在的具体内容,理解并掌握生产方式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3.掌握社会意识的具体内容及其构成和形式。
笫二节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理解社会基本矛盾的涵义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掌握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理解并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牛产力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实践的要求。
3.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掌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这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实践的要求。
4 •能够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笫三节阶级国家革命1.了解阶级的起源,理解阶级斗争的根源及其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状况。
2.了解国家的起源和本质;掌握国体和政体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社会革命的实质和发生条件。
3.正确理解并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及其处理方法;掌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作用。
第四节群众、个人的历史作用1.理解并掌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及其表现。
2.正确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3.全面准确掌握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与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的关系。
4•理解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掌握人的本质是社会性;正确认识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涵义及二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正确理解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趋势。
笫二部分邓小平理论第一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笫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1 •了解中国国情,认识吋代特征,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吋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
3 •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屮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
笫二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1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涵义。
2.了解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o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要掌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和意义。
4.正确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主要教训。
第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笫一节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了解社会主义各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基本经验教训。
2.结合十五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理解并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和特征,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要求。
4.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实际,是我们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笫二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 •了解基本路线的内容及其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全面理解和掌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内容、相互关系和实际要求。
3•结合十五大报告,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第三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全面理解和掌握“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涵义及其意义。
第二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1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2.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科教兴国的战略。
3.理解并掌握部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客观必然性。
4.了解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1 •掌握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3.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理解并掌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了解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及其优缺点。
5 •理解并掌握不同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笫二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1.了解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三种企业制度形式的涵义及其优缺点。
2 •深刻理解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3.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掌握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指导方针。
4.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5.结合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有关内容,全面理解和把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抓好的儿个环节。
笫三节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1.了解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涵义。
3•理解并掌握市场体系中各类市场的作用、功能、特点。
第四节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1.掌握宏观经济调控的涵义及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2.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3•了解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原则和手段。
4•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类型及其作用。
5.了解产业政策的涵义和主要内容。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涵义。
2 •重点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及其确立的原因。
3•理解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集体经济及其作用。
4•深刻理解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公有制实现形式中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内容。
5.了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涵义、特点和作用。
6.结合十五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理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笫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重点掌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掌握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3.了解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
4.理解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來,是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5•掌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涵义。
笫三节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涵义。
2•深刻理解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3.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4・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了解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
第六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第…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1.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深刻性和广泛性。
2.掌握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3.了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主要形式和所取得的实践成就。
笫二节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1.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核心。
2.掌握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第三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理解和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内容、目标、基本方针和重要作用。
笫四节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1.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则、目标、方针。
笫五节“一国两制”、统一祖国1 •掌握“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
2.了解“一国两制”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成果及意义。
笫三部分法律笫一章法理学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1 •掌握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了解法的基本特征。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的社会规范。
3•认识法的作用。
理解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具有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作用。
笫二节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了解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理解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
2•正确认识法与政治的关系;深刻理解法与政策的关系。
3.明确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