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理概况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乡土地理-安徽省地理概况

高考地理乡土地理-安徽省地理概况

高考地理乡土地理安徽省地理概况重点纲要一、历史由来安徽建省於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

1952年恢复安徽省,省会合肥。

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1986年3月1日,省人大六届二十次常委会批准黄山松为省树,皖杜鹃为省花,灰喜鹊为省鸟。

二、区划人口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中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距海大约200km),地处黄淮海大平原南部,承东启西,贯穿南北。

同时与6个省相连,北与山东,东与江苏浙江,南与江西,西与河南湖北。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

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

现辖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巢湖、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17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56个县。

2009年全省城镇化率42.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三、地形地貌全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山地、丘陵、平原兼备,以平原为主。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

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

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土地平坦肥沃,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部为大别山区,东部为丘陵地形;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皖南的黄山(又名黟山)为长江、新安江两大水系的分水源地。

境内水系湖泊众多,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四、气候特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安徽地理知识点总汇高二

安徽地理知识点总汇高二

安徽地理知识点总汇高二安徽地理知识点总汇安徽位于中国东部,地处华东地区。

以下是关于安徽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高二学生学习地理有所帮助。

一、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江苏省,南接浙江省,西毗湖北省,北接河南省和山东省。

全省总面积近14.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

二、地形地貌安徽地势复杂多样,境内主要分为山区、平原和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

南部为丘陵和山地,中部为平原和河谷,北部为山地和盆地。

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黄山、天柱山等山峰较为著名,同时还有长江、淮河等重要河流经过。

三、气候特点安徽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湿热,冬季寒冷。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夏季温度较高,中部平原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

降水分布不均匀,南部较多,北部相对较少。

四、自然资源安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铜矿、硫矿等矿产资源。

此外,境内水力资源和土壤资源也相对较为丰富,为农业和能源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五、旅游资源安徽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省份之一,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山,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山之一,以其奇特的地理地貌和秀美的山水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

除此之外,九华山、庐山、宏村、西递等旅游景点也备受游客喜爱。

六、经济发展安徽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强省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安徽省发展迅猛。

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安徽以制造业为主导,汽车、电子、冶金等行业都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此外,农业也是安徽的支柱产业,主要农产品有稻谷、小麦、棉花、油菜籽等。

综上所述,安徽是一个地理特征多样、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的省份。

希望以上地理知识点对高二学生学习安徽地理有所帮助。

安徽高一地理知识点

安徽高一地理知识点

安徽高一地理知识点安徽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江苏、浙江,南接江西,西连湖北,北靠河南,有很多独特的地理特点和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安徽高一地理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安徽位于中国的中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

全省总面积为139600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江淮平原和江南丘陵地貌。

安徽县城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主要地貌类型安徽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1. 江淮平原:位于安徽省东部,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这里地势平坦且土壤肥沃。

2. 岳西丘陵: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势较高,地形起伏,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貌。

3. 长江南岸丘陵: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势较高,有许多丘陵和山地,地貌多样。

三、气候特点安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具体特点如下:1. 夏季炎热多雨,气温高,降水充沛,常有暴雨和雷电天气。

2. 冬季寒冷,但比较干燥,气温较低,有时会出现严寒天气。

3. 春季昼夜温差大,气温逐渐回暖,降水逐渐增多。

4. 秋季温度适宜,降水适中,是安徽的旅游旺季。

四、主要河流和湖泊安徽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包括:1. 长江:安徽省东部流经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对安徽的水资源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2. 淮河:安徽省中部主要河流,是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3. 徽水:又称小江,是安徽省的支流,是安徽省的母亲河,流经多个城市和县。

4. Chaohu湖:安徽四大淡水湖之一,是中国淡水渔业的重要产地。

五、地理景观和名胜古迹安徽有很多著名的地理景观和名胜古迹,包括:1. 黄山:是安徽最著名的山脉,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名山之一,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日出而闻名于世。

2. 風景名勝區:包括九华山、皖南古村落等,有着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

3. 历史文化名邑:如徽州和古村落宏村,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民居建筑。

安徽省情常识(全面整理)

安徽省情常识(全面整理)

安徽省情常识一、安徽概况㈠地理位置与面积1.地理位置安徽省地处江淮咽喉,襟江近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

位于黄淮海大平原南部,属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居华东地区腹地。

境内有长长我国东南部内陆省份。

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居华东地区腹地。

境内有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

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2.面积安徽省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

长江、淮河横贯其间,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南(皖南)三大自然地理区。

㈡人口与行政区划1.人口安徽是全国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省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城镇化率43.01%。

阜阳市临泉县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县,黄山市黟县为全省人口最少的县。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安徽人口年龄类型由成年型开始进入老年型。

65岁及以上人口为605.7万人,占10.18%。

安徽现有少数民族55个,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其次为蒙古族、满族、苗族、彝族、壮族等。

少数民族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沿淮淮北多且集中,沿江江南少且分散。

2.行政区划安徽现有16个省辖市(地级市),6个县级市,56个县,43个市辖区,220个街道办事处,1716个乡镇(其中镇997个、乡719个)。

16个省辖市: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

6个县级市:合肥的巢湖市,阜阳的界首市,滁州的天长市、明光市,宣城的宁国市,安庆的桐城市。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㈢建省历史1.安徽建省沿革康熙6年(公元1667年)正式撤消江南省,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至此安徽正式建省(安徽省诞生纪念日:1667年8月30日)。

安徽乡土地理

安徽乡土地理

安徽乡土地理刘瑜一、基本概况: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安徽清初(康熙6年:公元1667年)建省时,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

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东界距海洋最近处不到200公里,西界距海最远处约600余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

全省共有17个地级市,44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6个县。

省会为合肥市。

二、人口:安徽省是全国人口较多,人口较密的省份之一。

2009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700多万人,常住人口6120多万人,流动人口较多,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口有近800万人,城镇化率约40%。

受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全省人口分布、密度差异较为显著。

淮北平原、沿江平原、江淮丘陵人口分布较为密集,皖南山区、大别山区人口较少。

沿江河、矿区、交通线人口密集,反之人口较少。

安徽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人口平均受教育的文化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

安徽基本属于汉族聚集区,少数民族不到全省人口的1%,主要有回族、壮族、满族、畲族、蒙古族、苗族、彝族等,主要分布在阜阳市、亳州市、滁州市和六安市。

三、河流、气候:安徽省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流域,河湖众多。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钱塘江正源)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长江在南、淮河在北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

沿江、沿淮湖泊众多,为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由于受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气候类型(在中国气候区划中,安徽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

安徽导游基础知识--安徽地理特征

安徽导游基础知识--安徽地理特征

河流、湖泊
安徽省河流、湖泊众多,水系发达
河流众多,水系发达
一 、
自北向南:淮河中游水系、长江下游水系、新安江水系


三大干流:主要支流30多条,湖泊总数达500多个,其中大型

湖泊12个(主要分布长江、淮河两岸)

淡水水域面积居全国各省市区的前列
河流、湖泊
安徽省河流、湖泊众多,水系发达
1. 长 江 下 游 水 系
行政区划
二、面积
总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 三大自然地理区: 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南(皖南)
行政区划
三、人口
• 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户籍人口约6876万人,居全国第八。 常住人口约5950。
• 省内人口分布密度:(大 小) 淮北平原、沿江圩区、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皖西山区

貌 、
皖 南 范围:省境南部,池州、铜陵、芜湖、宣城部分地区,黄山市 山


北部低山丘陵带:东至-青阳南-泾县南一带以北,丘陵为主,低山次之,喀斯特

地貌普遍发育 中部低山中山带:以皖南山区为核心,著名山脉:黄山、九华山、牯牛降,省内
植被保存最好,珍贵动植物保留最多
屯溪盆地:休(宁)屯(溪)盆地,黄山、天目山、白际山之间,山间菱形盆地
一 、
安徽段:进口:江西湖口 出口:和县乌江

南岸:

主要支流:黄湓河、秋浦河、九华河、漳河、青弋江、水阳江

主要湖泊:升金湖、南漪湖、石臼湖

北岸:
主要支流:华阳河、皖河、裕溪河、滁河
主要湖泊:龙感湖、黄大湖、泊湖、武昌湖、破罡湖、菜子湖、
白荡湖、巢湖

安徽本土地理知识点

安徽本土地理知识点

安徽本土地理知识点安徽,位于中国东部,是长江流经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

以下是一些安徽本土的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东临江苏,南接江西,西靠湖北,北濒河南,是华东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地形地貌:安徽地形多样,以丘陵和山地为主。

黄山是安徽最著名的山脉,也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3. 河流水系: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安徽南部,为该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淮河也是安徽的重要河流,流经安徽北部。

4. 气候特征:安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5. 自然资源:安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铜矿等。

同时,森林资源丰富,拥有多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6. 农业特色:安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茶叶也是安徽的特产,其中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最为著名。

7. 历史文化:安徽历史悠久,是徽文化的发源地。

徽派建筑、徽剧、徽菜等都是安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 旅游资源:除了黄山,安徽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九华山、天柱山、皖南古村落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9. 经济发展:近年来,安徽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合肥、芜湖等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10. 交通网络:安徽交通发达,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安徽重要的航空枢纽。

安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该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安徽地理相关内容整理

安徽地理相关内容整理

安徽地理相关内容整理安徽位于中国东部中部,是一个内陆省份。

安徽东邻江苏、浙江两省,南接江西,西靠湖北,北连河南。

安徽省的总面积为139,600平方公里。

这里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地理资源,下面就来看看安徽的地理相关内容。

一、地形地貌特点安徽省地势自南向北逐渐由中山区、山地区、丘陵区、平原区依次过渡。

安徽省境内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52.5%,平原占38.3%,山地地势高,丘陵波动起伏,平原土地肥沃,河流纵横交错。

安徽境内最高峰为黄山,高度为1864米。

二、气候环境特点安徽的气候类型以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同时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在700~2000毫米之间,气候适宜,春夏秋三季是旅游的好时节。

三、水系概况安徽省水系发达,拥有大小河流1800多条,其中长江流经安徽省长达600多公里。

安徽省境内还有徽河、江淮水系等多条重要河流。

同时,安徽还有多个大型水库、湖泊和水利工程,水资源丰富。

四、动植物资源安徽省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科研价值。

安徽省是中国四大茶叶产区之一,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田园风光、野生动植物等景观。

此外安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俗文化,如黄山、徽州古城等文化景点颇多。

五、产业分布安徽省是现代化农业发展重要的省份之一,以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为主。

此外,安徽省的工业发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其中以制药、电子信息、标准化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为特色。

六、总体发展情况安徽省近些年来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形成了经济发展主轴以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生态文明建设为主。

同时,安徽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经济发展中的污染治理企业的处罚力度。

作为一个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兼备的地方,安徽在地理上有着丰富多彩的资源与特色。

未来,安徽将着力在生态建设、旅游发展、新产业培育、城镇建设等方面探索发展新路径,为全国综合实力排名进入前列的省份之一。

安徽的地理特征

安徽的地理特征

安徽的地理特征安徽地理特征安徽位于中国东部中部,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之间,是中国的内陆省份。

安徽地理特征多样,包括山地、平原、湖泊和河流等。

下面将从地形、气候、水系和资源等方面详细介绍安徽的地理特征。

一、地形安徽的地形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

黄山脉是安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的名山之一。

黄山脉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脉之一,以险、奇、幽、秀著称。

另外,大别山、皖南山区等山脉也分布在安徽境内。

安徽的山地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除了山地之外,安徽还有丘陵和平原地区。

安徽的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和孩儿山之间,地势较为平缓。

而平原地区主要位于淮河流域,是安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二、气候安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至17℃之间,夏季平均气温在24℃至30℃之间,冬季平均气温在0℃至8℃之间。

由于气候条件的适宜,安徽是农业发达的省份之一。

三、水系安徽是长江和淮河的分界线。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安徽的东部。

安徽境内有长江两大支流——富春江和钱塘江。

淮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全长约1,000多公里,在安徽境内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

此外,安徽还有一些湖泊,如莲花湖、滁州湖等,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四、资源安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是煤炭资源,安徽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储量丰富。

其次是矿产资源,如铁矿、铜矿、铅锌矿等。

此外,安徽还富含石膏、硫、石灰石和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农业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棉花等农作物,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区之一。

综上所述,安徽的地理特征独具魅力。

其丰富多样的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为安徽带来了独特的景观。

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安徽四季分明,适宜农业生产。

多条重要的河流和湖泊丰富了安徽的水资源,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

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矿产资源,为安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安徽地理知识点图文版高一

安徽地理知识点图文版高一

安徽地理知识点图文版高一安徽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该省地理状况复杂多样,包括山区、平原、湖泊等地貌特征。

以下是关于安徽地理知识点的图文介绍。

1. 安徽地理位置安徽位于中国的中东部,东临江苏、浙江,南连江西,西接湖北,北靠河南。

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2. 安徽地貌特征安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北部为黄淮海平原,南部为山区。

其中,大别山是安徽最长的山脉,横贯省境,给安徽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3. 安徽气候特点安徽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全省大部分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温和多雨。

山区气候较凉爽,平原地区气温较高。

4. 安徽水系安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长江、淮河等重要河流经过。

此外,安徽还有一些湖泊,如洪泽湖、鳌太湖等,湖泊的存在为该省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护和调节作用。

5. 安徽地理景观安徽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其中,黄山是安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奇峰、怪石、云海、温泉等丰富的景观元素,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6. 安徽资源禀赋安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该省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炭、铁矿石、硫矿、石膏等。

此外,安徽还是中国的重要农产品产地,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棉花等。

通过以上的图文介绍,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安徽的地理知识点。

无论是迷人的山水风光,还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安徽的特色地理状况是该省独特发展的基础。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徽的地理优势将为该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安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安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安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是考察学生对地球表层现象和自然规律的认识与理解的学科。

在高考中,地理考试常常是学生们备考的重点科目之一。

特别是安徽地理,因为地缘上的特殊性,具有一些独特的知识点和内容。

本文将对安徽地理高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自然地理1.自然地理概述安徽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一个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省份。

其地势西部高,东部平,南北分明,以歙县群山位次最高。

同时,安徽地理上还拥有淮河流域、江淮平原以及皖南丘陵等独特地理景观,这些地理特征对于安徽的气候、水资源、土壤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气候与水资源(1)安徽的气候类型以暖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北部偏向温和湿润,南部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省年均降水量在800-1800毫米左右,主要在夏季集中分配。

同时,由于地势的差异,安徽的气候也会出现较大的区域差异。

(2)安徽的水资源丰富,拥有淮河、长江以及一些湖泊、水库等。

淮河是安徽的重要水系,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对当地的农业、交通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黄山是安徽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丰富的山水资源对安徽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地质与矿产资源安徽地处中国地质构造的交汇区域,陆地构造复杂,地质资源丰富。

该省的地质构成以岩石和矿产资源为主,煤炭、铁矿石、铜、金、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较多,同时还有石灰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安徽是中国人口大省之一,人口数量众多。

人口分布上,以城市人口为主,尤其是省会合肥、芜湖、蚌埠等地人口密集。

安徽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间的联系与交流也更加频繁。

2.经济与农业(1)安徽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工业。

农业方面,安徽是中国的传统农业大省,水稻、小麦、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

在工业方面,安徽以建筑材料、机械制造、化工等行业为主,并在近年来加强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支持。

安徽省自然地理概况

安徽省自然地理概况

2.1 自然经济概况2.1.1 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居长江、淮河中下游,东邻江苏、浙江,南连江西,西接河南、湖北,北与山东搭界(图2-1-1),属近海内陆省份。

全省东西宽约450km,南北长约570km,面积14.01×104km2。

我省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京沪、京九、陇海、符夹、青阜、阜淮、淮南、宁铜、皖赣、宣杭等铁路纵横交错,构成了本区内外交通的大动脉,蚌埠、阜阳、合肥、芜湖已分别成为京沪、京九、淮南、皖赣等线上重要的铁路枢纽。

公路则以国道和省干公路为骨架,以市、县为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路网,省内省外四通八达。

水运则以长江、淮河为主线,溯源可至赣、湘、鄂、豫等地,顺流可直抵沪、鲁、苏等地,沿江、沿淮大部分市、县均有河港码头。

航空运输则以合肥、黄山为中心与国内各大城市相通。

2.1.2 社会经济状况我省依托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经过五十余年的国民经济建设,涌现处一批以煤炭、冶金、机电建材、食品、酿造、轻纺、化工等为支柱的特大型工业城市和以农副产品加工、农机修配、商贸、汽车、造船、家用电器等为主的大型、特大型工业城市。

奠定了我省作为华东乃至全国能源、冶金基地的基础性地位。

农业是安徽的传统优势产业,粮、棉、油、麻、茶、烟草和水产品等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与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服务行业、科技、教育、卫生事业等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图2-1-1安徽省交通位置图截止2013年底,全省总人口已达6929万人。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03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

第一产业增加值2348.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4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286.8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12.3∶54.6∶33.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4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98元。

2.1.3自然地理条件1、气象我省位处南北气候过渡带。

安徽地理

安徽地理

工农业废 主要 水和生活 原因 污水的排 放
毁林开荒、 环境污染、 陡坡开垦、 水土流失、 采矿修路破 围垦湿地 坏地表
(2)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 ①加强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强化 节约资源措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 好型社会。
②坚持以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酸雨 控制和城市及矿区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着 力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重视自然保护区建 设,保护生物多样性。
5.城市
以合肥为中心点的省会经济圈 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为重 点的皖江沿线“马芜铜宜”城市群 以淮南、淮北、蚌埠为重点的 淮河流域“两淮一蚌”城市群
(1)“一点两 线”的城市格局
(2)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43.01%
安徽省与全国城市化的比较

第五次全国人口 普查(2000年) 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2010年) 上升的百分点
安 徽 省 旅 游 交 通 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域发展
1、皖江城市带
2010年1月,国务院批复安徽省唯一的一个 国家级战略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区规划》。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 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 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 皖江城市带加工产品的50%以上为长三角 配套,汽车、家电等产业所需零部件70%左右 来自长三角。
详细复习安徽省地理,熟悉地图, 准确把握本省和其它地区的空间联系。 复习的方法和思路可以以某一个地理要 素为中心,与其他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和 影响,由点—线—面展开;亦可以按 “区域特征——区域问题——区域发展” 展开复习等等。积极关注与安徽有关的 国内热点大事,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分 析现象,迁移运用,强化能力。
4、发展目标
未来示范区将重点围绕新型化工、装 备制造、冶金及金属材料深加工和高新技 术等产业,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 业转移,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 大一批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产业集群, 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 企业和世界品牌。

安徽地理相关内容整理

安徽地理相关内容整理

安徽地理相关内容整理一.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安徽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东部经济区。

地理位置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

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西接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450千米,南北长570千米。

辖境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

地形地貌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安徽有天目-白际、黄山和九华山,三大山脉之间为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谷地,地势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渐次下降,分别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层状地貌格局。

山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

山间大小盆地镶嵌其间,其中以休歙盆地为最大。

[27] 气候特征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

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

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

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

春秋两季为由冬转夏,和由夏转冬的过渡时期。

全年无霜期200~250天,10℃活动积温在4600~5300℃左右。

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

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水丰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

水文安徽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河流除南部新安江水系属钱塘江流域外,其余均属长江、淮河流域。

安徽地理

安徽地理

安徽地理第一节自然概况安徽省简称皖,位于我国的东南部,东邻江苏省,北接山东省,西部与河南省、湖北省毗邻,南部与江西省、浙江省接壤。

面积为13.9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4%,居全国第22位。

(1)地理位置本省位于北纬29°41′~34°23′、东经114°54′~119°37′之间。

东西宽约450千米,南北长约570千米。

地理位置适中,从纬度位置看,全省除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外,其他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光热较充足。

从海陆位置看,虽然是一个内陆省,但距海不远,空气湿润,降水丰富。

光热和水分条件较好,有利于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

从交通上看,北有陇海铁路,东有京沪铁路,西有京九铁路穿过,又有长江、淮河横贯东西,经江苏、上海通向大海,水陆交通较为便利,又能江海联运,极大地方便了本省同沿海省市和国外的经济联系。

从区位看,地处中部经济地带,华东腹地,接北连南,承东启西。

为安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多样的地形①地形特征a.地形多种多样,平原、丘陵、山地为主。

b.地势:西部、南部高,东部、北部低。

沿东经118°附近的地形剖面图如下:c.地形区的分布:平原、丘陵、山地相间分布,自北而南依次为淮北平原、江淮低山丘陵、长江沿岸平原和皖南山区。

北部的淮北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平坦广阔,耕地广,集中了全省一半的耕地,是本省重要的农业区。

中部的江淮低山丘陵,包括西部的大别山区,地势较高,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很多,有白马尖(1774米)、天柱山(1421米)等,许多山间盆地是皖西的主要耕作区;东部丘陵大致可分南北两列,在两列丘陵之间分布着宽谷和盆地,其中最大的是巢湖盆地。

长江沿岸平原宽窄不等,西部比较狭窄,东部比较开阔,与巢湖盆地相连,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南部的皖南山区以低山、丘陵为主,由三列东北—西南走向平行分布的低山组成,其中黄山的主峰——莲花峰,海拔1873米,是本省的最高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安徽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安徽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安徽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安徽安徽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中游以北。

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安徽还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景观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所涉及的安徽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东接江苏、浙江,南界江西,西连湖南,北接河南,与山东、上海相隔一河之隔。

全省总面积139,400平方公里,地貌方面,有鄂豫皖山区、南岳岳阳山区、黄山山区、大别山山区等山脉。

(注意此处不是小节标题,而是正文中的小节分隔)二、地形地貌安徽地势东高西低,西部山岳密集,东部平原宽阔。

最著名的地貌为黄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也是全球文化和自然遗产,位于安徽省南部,有壮丽的峰林、奇特的岩石、清澈的溪流和蓝天白云,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安徽还有九华山、池州平地等地形地貌。

三、水系安徽境内的主要水系有长江、淮河、颍河等,江河平分天下,长江南岸称江南,北岸称江北。

安徽江南,故被称为“江南省”。

长江为全国第一大河,是我国水运交通的大动脉。

淮河是国家重点治理的河流之一,流域面积较小,但流经安徽省境内较长。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河流、湖泊分布在安徽全境,构成了安徽水系的基本格局。

(注意此处不是小节标题,而是正文中的小节分隔)四、气候安徽气候多样,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中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西边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春暖花开,夏日清凉宜人,秋高气爽,冬雪银装。

(注意此处不是小节标题,而是正文中的小节分隔)五、自然资源安徽是中国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有煤、铁、石灰石、金、锰等。

森林覆盖率较高,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此外,安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如黄山景区、巢湖、九华山等;还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址和名人故居,如庐山、池州市、濛江古镇等。

(注意此处不是小节标题,而是正文中的小节分隔)综上所述,安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省份,其地理特点和景观不仅令人震撼,也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开发机会和文化研究的视角。

安徽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安徽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安徽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安徽是一个位于华东地区的省份,其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安徽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省的地理特点。

一、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中国中东部,东临江苏、浙江,南接江西、湖南,西邻湖北,北接河南、山东,总面积139,100平方千米。

省会是合肥市。

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地貌安徽省地貌复杂多变,主要分为丘陵、平原和山地三部分。

丘陵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22.5%,平原面积为2.6万平方千米,占比18.7%,山地面积为8.6万平方千米,占比61.8%。

2.气候特点安徽省气候温和湿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中部和东部气候较为稳定,年平均气温13-16℃,年降雨量多集中在夏季,春秋两季易受台风影响。

三、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截至2019年,安徽省总人口为6,063.45万人。

城镇人口为2,813.28万人,农村人口为3,250.17万人。

其中合肥市、芜湖市和蚌埠市为省内三大城市。

2.经济安徽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

以合肥市、芜湖市和马鞍山市为代表的制造业发展较快,以及阜阳市、亳州市和滁州市的北部煤炭储备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使安徽省处于一个逐步崛起的发展阶段。

3.文化安徽省的文化遗产众多,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和历史传统。

安徽省有3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有皖南古村落、黄山风景区、宏村古建筑群等。

四、旅游资源分布在安徽省内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众多,自然风光如黄山、六安山、信州岭等景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观赏。

人文遗产有皖南古村落、徽州古城、庐州千佛岩等。

五、结语安徽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涵盖了省份面积、位置、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阅读本文可以使读者了解安徽省的地理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徽地理知识考点

安徽地理知识考点

安徽地理知识考点安徽地理知识考点安徽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小的省份,但安徽的地理知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下面介绍一些重要的安徽地理知识考点:一、安徽地理概况1. 地理位置:安徽是中国西南部一个小省份,位于中国东部,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东西宽120公里,南北长900公里,在中国的位置是:河南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的西面,距离黄淮海和南海的中心位置不超过500公里,西部是长江口和长江河口;2. 气候:安徽受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影响,夏季温暖多雨,昼夜温差较大;冬季较冷,多晴雪,昼夜温差较小;3. 地形:安徽主要是冲积扇形地貌,地势山地较多,南部贫瘠,北部高,中部三角洲、江淮平原,是安徽的经济发展重要领域;二、安徽主要地质结构和自然资源1. 地质结构:安徽大部分地区是太古代发育的,中生代有少量的构造活跃,北安徽及芜湖受新生代划分活跃许多;2. 地貌:安徽有许多山脉,如黄山、宏村山等,其中黄山最著名,是安徽最重要的观光景点;3. 道路:安徽有许多国、省道,如大小山诸公路、安徽省高速公路、安徽省铁路等等;4. 自然资源:安徽自然资源也较为丰富,最主要的是农作物、煤炭、石油、矿产、水源、旅游和环境资源等等。

三、安徽重要城市1. 合肥:安徽省的首府,是一座美丽的都市,它有许多城市标志性建筑,也是安徽省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2. 芜湖:安徽省芜湖市是安徽省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以及最大的港口城市,是安徽省最大的港口发展城市;3. 淮南:安徽省的省会淮南市,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江淮地区的中心;4. 马鞍山:安徽省的西部城市,位于安徽省歪湖地区,是安徽省最大的旅游胜地,也是安徽省农业经济的中心。

四、安徽的民间文化1. 安徽的民间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安徽中国传统民俗,安徽人民习俗,安徽古代诗词,安徽醉美歌谣等;2. 安徽也受到了各种文化影响,例如汉唐文化,清朝文化,现代文化等等;3. 安徽的中医特色十分显著,有各种偏方疗法,如安徽中医手方拔火罐、泡脚等;4. 安徽有悠久的传统节日文化,如腊八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地理概况[面积]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

[时区] 安徽省与中国首都北京处于同一时区,北京与世界一些城市时差对照表如下:北京时间20:00与世界一些城市当时时间对照表:[地形地貌]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1)淮北平原。

(2)江淮丘陵。

(3)皖西大别山区。

(4)沿江平原。

(5)皖南山区。

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 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

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

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气侯]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

全省耕地面积408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2)水资源。

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

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3)动植物资源。

全省森林面积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4)矿产资源。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

2008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138种(含亚矿种)。

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05种(含普通建筑用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9种,非金属矿产79种,水气矿产2种。

全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204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20处,新增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亿吨。

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矿种1种(镓)。

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

农业区划安徽农业分区概述根据农业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按照“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方法,可将我省划分为淮北平原农业区、江淮丘陵农业区、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沿江平原农业区和皖南山地林茶粮区,5个一级农业区和25个二级区。

现将5个一级区农业生产特点简述如下:一、淮北平原农业区淮北平原农业区,土地总面积3.74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526.3万,耕地面积3206.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人均占有耕地2.1亩,是我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地处暖温带的南缘,年平均气温14~15℃,≥0℃积温为5100~5500℃,≥10℃积温为4500~4800℃,无霜期200~220天,光热水等条件较好,适于农业的综合发展。

作物布局以旱作为主,耕作制度多为两年三熟,也有较大部分一年二熟和三年五熟,远田薄地多实行一年一熟,复种指数180%左右。

播种面积占全省70%以上的作物有甘薯、大豆、烤烟、高梁等;占60%以上有小麦、玉米、芝麻等;占40%以上的有棉花、花生等。

本区是我省重要的粮、棉、油、烟、麻、果产区,但目前粮食产量在全省处于中下等水平,低产面积还很大,低产土壤约占耕地面积的60%,其中又以砂姜黑土面积最大,约有1800万亩,棉花单产也较低,但从区内高产典型来看,增产潜力大,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较好。

全区现有林地116万亩,桑园万亩,果园25.1万亩,可以用来发展林果、蚕桑生产。

该区是我省重点果区,果园面积占全省果园面积的61.5%,年产果品种113万担,占全省果品的%,区内饲草、饲料资源较好,可以用来发展畜牧业。

夏、秋旱涝发生机率大、危害重,是决定该区农业丰欠的主要气象灾害,其次夏收时的“烂场雨”,干热风和晚霜冻害也常有发生,造成产量低而不稳。

二、江淮丘陵农业区该区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

农业人口万,占全省农业总人口的%,人均耕地亩。

该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年平均气温15℃左右,≥0℃积温5400~5700℃,≥10℃积温4800~5500℃,无霜期 210~220天,水热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利于发展农林牧生产,种植业以稻麦生产为主。

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8%,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小麦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0%,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25%,杂粮、大豆等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2%,总产品约占全年总产的15%。

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多种经营大有潜力可挖,全区有宜林地200多万亩,可供发展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本区湖泊、水库、塘坝众多,约有水面400万亩,可供发展渔业生产,还有200多万亩草坡、草滩可发展牛、羊等食草牲畜。

由于本区跨越两个温度带,因而农业区域差异明显,江淮分水岭以北属暖温带,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甘薯、烟草等为主,水稻占总耕地面积的 20~40%,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为主。

江淮分水岭以南属北亚热带,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水稻占耕地面积的70~80%,双季稻和较耐寒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如油桐、茶树、毛竹等可以种植,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也有部分一年三熟。

主要气象灾害是夏季的丘岗、河湖平原的旱涝,以及春季低温阴雨和秋季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三、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本区位于大别山东段,是大别山地的主体部分,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耕地万亩,占全省耕地%,林业用地万亩,占%,人均耕地亩,人均林业用地亩,是我省耕地最少,林茶生产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地处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4~16℃,≥0℃积温5200℃,≥10℃积温4700~4900℃,无期210~240天,水热条件也较优越,但地貌类型复杂,垂直分异明显,海拔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海拔400~800米的低山,占土地面积的41%,海拔低于 400米的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17%,盆地和河谷平原占5%,这样的地貌组合,耕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气候条件适合松、杉、竹及茶树等亚热带经济林木及蚕桑等发展,农业生产以林茶为主,是我省仅次于皖南山区的第二个林茶基地,全区有林地面积万亩,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蓄积量万立方米,占全省的%,商品木材约占全省的15%,经济林中油茶、栓皮栎、漆树,分别占全省面积的%、%和%,居全省之冠,板栗、油桐、乌桕在省内也占重要地位。

全省有茶园万亩,是我省外销绿茶和内销黄大茶产地。

“舒绿”、“六安瓜片”、“齐山云雾”、“霍山黄芽”等驰名海内外蚕桑生产占全省蚕茧产量的%,本区也是省内重要的土特产区之一。

本区有六大水库养鱼水面31万多亩,年产鲜鱼约160多万斤。

该区多暴雨,常引起山洪爆发,带来巨大损失以及伏旱和夹秋旱造成大秋作物减产。

春季低温阴雨和秋季低温(秋分寒)常造成早稻烂秧,晚稻不实造成减产。

冬季强寒潮侵袭,茶树、油茶造成严重冻害。

四、沿江平原农业区本区地跨长江两岸,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万,耕地万亩,占全省的%。

人均耕地亩,是全省五个农业区中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较少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年平均气温~℃,无霜期240天左右,≥10℃积温5000~5332℃,10~20℃安全生长期170~175天,积温4000~4130℃,水热条件优越,加之以平原为主的地貌,适宜发展耕作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结构以粮油(菜)棉为主,是稻油(菜)棉的生态适宜区,适合以双季稻为主的多熟高产,是全省重要的粮棉油产区。

粮棉播种面积分别占全省粮棉播种面积的16%和20%,粮棉产量分别占全省粮棉产量的%和32%。

油菜播种面积约占全省的25%,是全省油菜籽最集中的产区。

粮食、棉花平均亩产居全省首位,复种指数达240%,高于省内各区,本区农田基本建设初具规模,农田保证灌溉面积占耕地的67%,旱涝保收农田万亩,占全区农田面积的%,居全省首位。

境内各县还有一定面积的闲置土地,如荒山、荒丘、荒岗以及荒滩等可供发展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种植牧草以及发展水生植物等。

本区由于降雨变率较大,春夏水涝、夏秋干旱都较突出。

五、皖南山地林茶粮区本区位于长江(干流)平原以南,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农业人口万,人均占有林业用地亩,耕地1亩,茶园亩。

本区年平均气温16℃左右,≥10℃积温4800~5200℃,一月平均气温3℃左右,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农业生产以林茶为主,是全省最重要的林茶基地和全国著名的茶区,全区拥有林业用地约万亩,占全省的℃,森林的蓄积量约万立方米,占全省的%,商品木材约占全省80%,休宁的“徽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并拥有楠木、樟木以及华东黄杉等珍贵树种,其它经济林以及山区土特产在全省也占重要地位,茶叶生产的经营历史悠久,早在十九世纪中叶,皖南茶叶就大批出口,到了20世纪30年代,皖南就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外销茶区。

“祁红”、“ 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都颇负盛名,载誉国内外。

粮食生产具有一定基础,自给水平较高,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全区多数县自给有余或基本自给,但由于气候条件季节变化大,水资源分布不均,且多暴雨,常易发生洪涝、干旱和低温冻害,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安徽省综合农业区划分区表来源:安徽农网安徽省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这种过渡带气候型,它的显著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

气温的时空分布及随高度的变化比较明显,有南部高、北部低,岗丘高、山区低的特点。

降水量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大于岗丘地区,全年降水量在770~1670毫米之间,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0~60%。

从气候方面来看,全省气候资源丰沛,且雨热同步,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但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形势多变,且地貌类型比较复杂,常有干旱、洪涝、暴雨、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出现,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