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设计大师Alexander Girard
服装品牌简介模板
服装品牌简介模板一亚历山大王(Ale某anderWang)是纽约最红最年轻的华裔设计师中文本名王大仁的设计师同名品牌,亚历山大王(Ale某anderWang)品牌的女装和配饰设计叫好又叫座,不仅多次获得CFDA等颁发的时装界大奖,亚历山大王(Ale某anderWang)品牌的时装销售也是节节攀升。
09年7月,设计师王大仁(Ale某anderWang)人红趁热,在经济形势很差的情况下,还是推出全新的无性别休闲装系列TbyAle某anderWang,虽然第一个系列的款式不多,还是受到从媒体到粉丝们的热烈追捧。
二蓝色少女(BluGirl)是意大利设计师安娜莫利纳里打造的少女品牌,也是设计师拥有的四个品牌之一。
蓝色少女(Blugirl)是意大利著名品牌蓝色情人(Blumarine)的副线品牌,一经推出便受到关注。
由设计师安娜莫利纳里精心打造蓝色少女(BluGirl)品牌更适合较为年轻的女孩穿着。
无论何时,蓝色少女(BluGirl)品牌的秀看起来都能让人心旷神怡。
安娜莫利纳里是一个善于运用色彩的设计师,无论是主线还是副线品牌,她都运用五彩斑斓的颜色,来表达对时尚的理解。
在BLUGIRL作品中,紫色、蓝色、绿色等鲜艳的色彩,让女孩的衣橱就如一个花园一样缤纷多彩。
三长沙市五嘉五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女装企业。
自2022年成立推出注册品牌HELLONONO以来,一直致力于引领都市女性的时尚穿衣品味;崇尚多元化搭配而又不失经典的着装理念和服饰文化;倾情塑造时尚,个性,优雅的美好女性形象。
HELLONONO女装品牌,凭藉准确的市场定位,经典、时尚而又结合消费群需求的设计风格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加盟。
成功的打开各地市场。
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多个省和地级市、县的零售市场、商场专厅和加盟专卖店。
HELLONONO品牌风格和发展潜力已得市场广泛认同,在各级客户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公司将不懈努力,深入强化精细化生产管理,强化终端支持和服务客户的理念,努力将HELLONONO打造成艺术追求与商业运作完美融合的时尚女装品牌!四唐娜凯伦(DonnaKaran)是设计师同名品牌,唐娜凯伦(DonnaKaran)与卡尔文克莱因(CalvinKlein)和拉夫劳伦(RalphLauren)并称为美国三大设计师。
法国服装设计大师简介
1 Kark Lagerfeld设计师个人简介:1938年卡尔•拉格菲尔德生于汉布尔。
1952年与家族移驻巴黎。
1954年以16岁的年龄夺得了国际羊毛局所举办的设计大赛大衣项的第一名。
此后进入到巴尔曼的设计室。
1964年开始着手高级成衣的设计。
1970年与成衣界的先驱克拉埃公司签约,成为克拉埃的设计师。
设计遍及毛皮、鞋、内衣、运动装、泳衣。
与高田贤三北同时成为“2K”,成为巴黎成衣界的领导者。
1975年被选位GMC(由迪奥尔、恩卡罗、圣洛朗、克拉埃、高田贤三、里凯尔等六家成衣公司组成的协会)副会长。
1983年成为夏奈尔的高级服装设计部门的设计师。
1984年兼任成衣设计部门的设计师。
发表香水“可可”。
1986年在秋冬服装发表会上荣获金顶针奖。
1990年 12月在日本东京的涉谷举办“小姐夏奈尔“展。
Lagerfeld建立了他自己的设计线,以精干、能耐而长瘦的茄克为特色。
Lagerfeld本人知识渊博,作品丰富,他以无人替代的技巧和巧夺天工的设计复活了Chanel,使它成为80年代时装界复兴的传奇。
2 Yves Saint Laurent设计师个人简历:1936年 8月1日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并在此渡过少年时光。
1954年在巴黎定居,就读于佯装专业学校在国际羊毛事务局的竞赛中夺冠。
并由克利斯丁·迪奥尔逝去后,被选为后继人。
1958年获纽曼·马克斯奖。
1959年初次为罗兰·皮捷的《希拉纳·道贝尔珠拉克》戏剧设计服装。
1961年与皮埃尔·贝尔热合作时装精品店。
1962年 1月29日第一次时装发布会。
1964年品牌香水《Y》问世。
1966年设计出男士礼服在巴黎开设女士时装店(圣洛朗·里维·高伏)获哈帕斯·巴昨尔奖1967年圣·洛朗的漫画《坏心眼的家伙》出版。
1968年发表猎装。
1969年在巴黎开设了又一家时装店(伊夫·圣洛朗,里维·高伏;普尔·奥姆)。
王大仁,纽约最红设计师_名人故事
王大仁,纽约最红设计师王大仁,又名亚历山大·;王,1984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2005年正式创办个人品牌亚历山大·;王。
2012年,被任命为法国百年品牌巴黎世家的创意总监。
2015年,入选《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
3岁时,王大仁就立志要做一名设计师,跟着母亲去餐厅吃饭,拿起纸巾和笔就开始画高跟鞋。
15岁那年,王大仁用别针和碎布料给自己嫂子制作了30多套晚礼裙,当作送给哥嫂的新婚礼物,哥哥把“秀场”视频寄给了马克·;雅各布、山本耀司等设计大师的母校——帕森斯学院,学院立马对这位无师自通的天才大开绿灯,不仅提供全额奖学金,还要他从旧金山的高中辍学,直接去纽约报到。
2002年,18岁的王大仁来到纽约,入读帕森斯学院。
既然要设计蔑视权威的服装,自然得做些离经叛道的事情。
大二那年,王大仁从帕森斯学院辍学,开始筹备自己的个人品牌——AlexanderWang(亚历山大·;王)。
王大仁一面将作品拿给《Vogue》的编辑试穿,请她们给出意见,一面在公寓里向买手展示自己的服装和设计理念。
那个时候,资深买手和编辑听到他想做街头时尚,都觉得很低端,常常嘲笑他:“街头能高级吗?”而他则用实际行动来回击:他将街头运动的宽松廓形和经典优雅的黑白色系结合,通过高级面料和利落剪裁展现极简主义美学。
通过小作坊式的制作和宣传,人们发现王大仁的设计让经典传统的黑色变得柔软,让年轻随性的元素变得优雅,他在纽约渐渐走红。
3年后,他成功举办了第一场正式的个人时装秀,并获得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万元)的CFDA(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大奖)时尚基金。
2012年,王大仁被巴黎世家聘请为创意总监,成为第一位执掌法国老牌时装屋的华人。
一个是大走不羁风的街头达人,一个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法国高定时装屋,这简直是最诡异的搭配。
法国媒体也一致唱衰,认为他没有高级定制的经验,而且与巴黎世家的古典气质格格不入。
英国服装设计史上的传奇——亚历山大麦昆作品探析
英国服装设计史上的传奇——亚历山大麦昆作品探析工作,正是在这个工作的过程中,麦昆对于历史剧题材服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9-1990年(20-21岁),麦昆为日本时装设计师立野浩二(KojiTatsuno,1962~)工作。
麦昆很崇拜立野,在工作的同時到了许多专业上的技艺,也让他感受到了T台的魅力。
立野浩二对于面料的挑剔、对于织物的热爱,以及在秀场上营造出的戏剧感,都深深地影响了麦昆。
21岁那年的3月,麦昆踏上了前往意大利米兰的道路,成为了罗密欧基利(RomeoGigli)的助理。
1992年(23岁),由于个人的原因,麦昆回到位于伦敦的中央圣马丁学院担任打板教师,但实际上,麦昆是希望前往圣马丁学院继续深造,于是麦昆开始了在圣马丁研读时装设计硕士课程的日子。
在这18个月的课程结束之时,麦昆的毕业创作也是其第一次个人时装发布会,为他迎来了生命中的贵人——伊莎贝拉·布罗(IsabelIaBlow,1958~2022),在伊莎贝拉的支持下,亚历山大麦昆开创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从此走上了国际时装舞台。
1996年(27岁)麦昆为法国著名的“纪梵希”(Givenchy)设计成衣系列。
1997年(28岁),他取代约翰加利亚诺(JohnGalliano)担任纪梵希这一法国顶尖品牌的首席设计师。
1998年(29岁),他设计的“纪梵希99春/秋时装展”在巴黎时装周上获得一致好评,同年为《泰坦尼克号》女主角凯特.温丝莱特(KateWinslet),设计了她出席奥斯卡颁奖晚会的晚装。
2000年(31岁)12月,麦昆卖掉了他在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MoetHennessy-Louisvuitton)的股权,以维持其以创作为理念的时尚作坊。
麦昆在时尚界的卓越成就为他赢得了1996、1997、2001和2003年“英国年度最佳设计师”的荣誉。
2003年,他被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CFDA)评为“年度最佳国际设计师”,英国女王为其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注4。
五位法国服装设计大师简介(中法双语)
1 Kark LagerfeldKarl Otto Lagerfeldt, plus connu sous le nom de Karl Lagerfeld, est un couturier, photographe et éditeur allemand, de langue française et allemande. Il est le directeur artistique de la maison de haute couture Chanel, à Paris, depuis 1983BiographieKarl Lagerfeld serait né à Hambourg en Allemagne le 10 septembre 1933 (ou 1938), ce qui n'est pas sûr car ce dernier ne veut pas dire son âge[1], fils d'un père commerçant scandinave et d'une mère prussienne.En 1954, il vient s'installer à Paris et notamment au 7 quai Voltaire, dans un hotel particulier, et simplifie alors son nom en supprimant le « t » final. Il remporte le premier prix du concours du «Secrétariat international de la laine » dans la catégorie manteau, organisé par la marque Woolmark, ex-æquo avec Yves Saint-Laurent. Le couturier Pierre Balmain, qui fait partie du jury, le remarque et le recrute comme assistant de 1955 à 1962.De Pierre Balmain à FendiEn 1959, il est nommé directeur artistique chez le couturier Jean Patou. Peu de temps après, il choisit de mener une carrière de stylisteindépendant en freelance et de créer des collections de mode successivement pour la France, l'Italie, l'Allemagne et le Japon. En 1963, Karl Lagerfeld crée et innove en instaurant le prêt-à-porter et les accessoires de la marque de mode Chloé, durant vingt années, jusqu'en 1983. En 1965, il travaille également pour la maison italienne Fendi à Rome dont i l crée le logo.ChanelEn 1982, il est nommé directeur artistique pour l'ensemble des collections haute couture, prêt-à-porter et accessoires de la maison Chanel qui, à l'époque, frôle la fermeture complète. Il redonne une seconde vie à la défunte Coco, disparue en 1971. Dans les années 1980, il choisit le mannequin Inès de la Fressange comme égérie pour réincarner l'image de Chanel. Elle est le premier mannequin à signer un contrat d'exclusivité avec une maison de haute couture et la première à devenir un e vedette de l'histoire de la mode. Son esthétique est basée avant tout sur des contrastes noir/blanc, qui sont également les couleurs à la base du style de Coco Chanel.De Chloé à H&MEn 1984, il crée avec un succès relatif, sa propre maison de prêt-à-porter, la marque « Karl Lagerfeld » 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 En 1991, il est à nouveau nommé directeur artistique chez Chloé pour redorer la marque en plein déclin. Il reçoit en 1991 le prix international du Conseil des créateurs de mode américains.En 1998, il ouvre la Lagerfeld Gallery, rue de Seine, vouée à la photographie avec, en sous-sol, une collection dessinée par lui et fabriquée en Allemagne.En 2000, voulant retrouver sa taille de jeune homme pour entrer dans les vêtements très cintrés que Hedi Slimane crée alors pour Dior Homme, il entreprend sous la direction du Dr Jean-Claude Houdret un régime draconien qui lui fera perdre 43 kilos en treize mois. Ils en tireront un livre best-seller : Le Meilleur des régimes.Il reçoit en 2002 le prix Geoffrey Beene du Conseil des créateurs de mode américains.En 2004, il crée une collection saisonnière de prêt-à-porter exclusive de 30 vêtements pour H&M. Dans certaines boutiques, sa collection est vendue en quelques minutes : c'est un événement[réf. néces saire].Au fil de sa carrière, le styliste a également signé plusieurs costumes pour le monde du spectacle : opéra de la Scala de Milan, opéra de Florence, ballets de Monte-Carlo. Au cinéma, on lui doit les tenues extravagantes du film Talons aiguilles de Pedro Almodóvar et celles de Callas Forever de Franco Zeffirelli.En 2007, Karl Lagerfeld signe une nouvelle ligne K par Karl. Cette collection décline l'esprit Denim chic (de Némes) dans des allures urbaines.Àcôté de la haute coutureEn 1996, il reçoit le Prix culturel de la Société allemande de photographie.En 2004, il dessine pour la Maison Chanel les deux timbres de la Saint-Valentin émis par La Poste française[2],[3].En 2005, il est un personnage secondaire du livre La Possibilité d'une Île, de l'écrivain français Michel Houellebecq.En 2006, il joue son propre rôle dans le film La Doublure de Francis Veber.En 2007, Il est le protagoniste principal d’un documentaire, "Lagerfeld Confidential", de Rodolphe Marconi. Toujours en 2007, il prête s a voix à Fabu, le méchant de Totally Spies, le film.Il a accepté d'être l'animateur de la station de radio « K109 The Studio » sous le nom de DJ Karl sur la bande son du jeu vidéo Grand Theft Auto IV sorti en 2008.Toujours en 2008, il pose sur une publ icité pour la Sécurité routière, portant un gilet réfléchissant sur son costume, au bord d'une route, avec pour slogan : « C'est jaune, c'est moche, ça ne va avec rien, mais ça peut vous sauver la vie. »En 2009, il pose sa voix dans le morceau Rondo Parisiano du groupe de musique électronique SomethingALaMode qui avait composé la musique de son défilé « Chanel Croisière » en mai 2009[4]. Il a toujours été inspiré par les œuvres de Leo Nataf, jeune artiste polonais avec qui il a travaillé sur la collection 2009-2010.2 Yves Saint LaurentYves Henri Donat Mathieu-Saint-Laurent, dit Yves Saint Laurent[1] (1er août 1936, Oran, Algérie - 1er juin 2008, Paris), était un grand couturier français. Il dirigea la maison de couture qui porte son nom durant 41 ans de 1961 à 2002. Il est connu pour avoir popularisé le blouson noir, le look des beatniks des années 1960, les sahariennes, le caban, aussi bien que les costumes de tweed, le tailleur-pantalon, les pantalons à la taille haute, les smokings pour femmes et les cuissardes. Ses collections de haute couture sont réputées dans le monde entier.BiographieYves Henri Donat Mathieu-Saint Laurent est né le 1er août 1936 en Algér ie, à Oran, où il passe sa jeunesse. Sa famille fait partie de lahaute-bourgeoisie locale. Son père, Charles, un descendant du baron Mathieu de Mauvières (qui officia au mariage de Napoléon Bonaparte et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 était le président d'une compagnie d'assurance et propriétaire d'une chaéne de cinéma. Sa mère, Lucienne-Andrée (née Wilbaux, décédée le 28 juin 2010 à Neuilly-sur-Seine à l'âge de 96 ans[2]), la fille d'un ingénieur, Edmond Wilbaux et de Marianne Emilie Muller, lui donna le goût de la mode et de l'esthétisme. Yves était l'aéné, né un an après le mariage de ses parents. Il avait deux soeurs Michèle et Brigitte. En 1954, à l'âge de 18 ans, il s'installe à Paris où il suit des cours de dessin à la Chambre syndicale de la Haute Coutur e pendant trois moisMaison Christian DiorIl est remarqué en 1955 par le couturier Christian Dior qui l'emploie comme assistant modéliste.En 1957, il est âgé de 21 ans à peine lorsque Christian Dior meurt. Il lui succède à la tête de la maison Dior où il connaét le succès avec la présentation de sa première collection « Trapèze ». L'homme d'affaires Pierre Bergé entreprend de gérer sa carrière à partir de 1958 mais Saint Laurent est mobilisé sous les drapeaux pour aller combattre en Algérie durant la Gu erre d'indépendance. Au bout de 20 jours, il est démobilisé pour dépression nerveuse. Il est envoyé à la section psychiatrique de l' hôpital du Val-de-Grâce où il subit des électrochocs et reçoit de fortes doses de sédatifs. À son retour, Marc Bohan a pris sa place chez Dior.Il restera dépressif toute sa vie, souffrant d'une psychosemaniaco-dépressive qui lui vaudra de nombreuses et parfois longues hospitalisations en psychiatrie.Il sera contraint de suivre en permanence de lourds traitementsmédicamenteux (notamment neuroleptiques) et ce jusqu'à sa mort d'une tumeur cérébrale.SuccessionLe 7 janvier 2002, Yves Saint Laurent fait ses adieux à la haute couture à l'âge de 66 ans : « J'ai choisi aujourd'hui de dire adieu à ce métier que j'ai tant aimé ». Le 22 janvier de cette même année, il fête les quarante ans de sa maison de couture au centre Pompidou. Son dernier défilé, orchestré par Thierry Dreyfus comporte plus de 380 modèles. Catherine Deneuve et Laetitia Casta lui font une surprise et chantent "Ma Plus Belle Histoire d'Amour c'est vous" de Barbara.Tom Ford lui succède à la tête de la maison Yves Saint Laurent, puis Stefano Pilati à partir de 2004. Ils s’attèleront à faire survivre l’esprit originel de la maison de luxe par des lignes audacieuses et modernes. Yves Saint Laurent crée avec son compagnon Pierre Bergé la Fondation PierreBergé Yves Saint Laurent[4] au 5 avenue Marceau, dans le 16e arrondissement de Paris. C'est une fondation de mécénat et de gestion d'une collection musée exceptionnelle de 5 000 vêtements et de 15 000 objets, qui retrace toute l'histoire de la maison de haute couture Yves Saint Laurent.En couple depuis presque 50 ans, ils se pacsent [5] peu avant le décès d'Yves Saint-Laurent dans la nuit du 1er au 2 juin 2008, des suites d'un cancer du cerveau à l'âge de 71 ans [6],[7].Ses obsèques sont célébrées en l'église Saint-Roch, en présence de sa mère et de nombreuses personnalités de la mode, des médias et de la politique, dont Catherine Deneuve et Laetitia Casta, les égéries du couturier, le 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Nicolas Sarkozy et son épouse Carla Bruni et des anciennes premières dames Bernadette Chirac et Farah Pahlavi (veuve du Shah d'Iran). Parmi les personnalités de la mode figuraient descréateurs (par exemple, Jean-Paul Gaultier et Valentino), ainsi que des industriels (Bernard Arnault et François Pinault)[8],[9]. Pierre Bergé prononça un émouvant discours pour l'occasion.Les cendres d'Yves Saint Laurent reposent dans sa villa de Marrakech au cœur du jardin Majorelle.3 Hubert de GivenchyBiographieAprès des collaborations, dès 1945, chez un certain nombre de grands couturiers de l'époque, il crée sa propre maison de haute couture en 1953, d'abord rue Alfred de Vigny puis avenue George V.Audrey Hepburn fut son égérie et incarna la marque dès 1953 quand il conçut ses costumes pour le film Sabrina. Leur collaboration se poursuivit sur les films Drôle de frimousse, Ariane, Diamants sur canapé, Charade, Deux Têtes folles et Comment voler un million de dollars. Ils restèrent liés par une très grande amitié jusqu'à la mort d'Audrey en 1993.Très inspiré par Balenciaga, son œuvre présente des aspects d'une tradition classique.En duo avec son frère aéné Jean-Claude, marquis de Givenchy, il crée la marque de parfum du même nom Parfums Givenchy. Cette dernière connait un très grand succès et est cédée dans les années 80 au futur groupe de luxe LVMH.Parallèlement, éclectique, Givenchy dessine pour La Poste française deux timbres de Saint-Valentin, émis en janvier 2007 et occupe des fonctions dirigeantes au sein de la société Christie's.Parent du fondateur des mines d'Anzin et du théologien francophone Jean Taffin l'ancien.4 Christian LacroixCarrièreLa Provence, les Cévennes (Tarabias), l'Espagne, Venise, Londres les traditions gitanes, les corridas, la Camargue, les couleurs chaudes, les costumes et traditions du XVIIIe siècle du XIXe siècle et XXe siècle, les contes de fée l'inspirent. Ses créations sont des mélanges insensés de style qui plaisent. Il reçoit aux États-Unis l'Award du créateur étranger le plus influent.En 1987, il ouvre alors sa propre maison de couture Christian Lacroix avec l'appui de la société de luxe Louis Vuitton Moèt Hennessy SA, numéro un mondial du luxe dirigé par Bernard Arnault, et réalise son premier défilé de haute couture sur le thème de la Camargue, et d'Arles. Il est également nommé directeur artistique de la maison de couture Florentine Emilio Pucci.Christian Lacroix dessine aussi des costumes de scène d'opéra et dethéâtre pour la création de Tarnished Angel à l'Opéra de Paris, Chantecler, L es Noces de Figaro, Carmen, Phèdre, Cassandre, Othello, Don Juan, Les Enfants du paradis, Cyrano de Bergerac, Bérénice, Cendrillon, etc.Dès 1988, il lance une collection de prêt-à-porter de luxe inspirée par le métissage des cultures.En 1992, il fait de Marie Seznec la directrice de la haute couture de la maison Christian Lacroix.En 1995, il crée une ligne de linge de maison, draps et éponges à laquelle il ajoute en 1998 une ligne de porcelaine, d'orfèvrerie et de cristal, d'assiettes, de tasses à déjeuner, de verre, d'objets de décors, etc.En 2000, il organise la signalétique de l'exposition La beauté en Avignon et confirmant son intérêt pour le design, il crée l'habillage des voitures du TGV Méditerranée. L'année suivante, il dessine le timbre deSaint-Valentin émis par La Poste.Ses activités de création se diversifient, en 2004, il lance une première collection pour homme, crée des uniformes d'Air France et des illustrations du Petit Larousse. En 2005, il décore l'hôtel parisien du Petit Moulin, p ropose un nouveau design des voitures du TGV et réaménage le cinéma Gaumont Parnasse à Paris, puis en 2007 le cinéma Gaumont de Nantes .En janvier 2005, suite à un désaccord sur la stratégie de développement de la maison Christian Lacroix entre Christian Lacroix et Bernard Arnault, et à des résultats chroniques jugés insuffisants par ce dernier, Bernard Arnault décide de vendre la maison de couture au groupe Falic Fashion Group pour un montant non communiqué. Le PDG de la maison de couture Geoffroy de la Bourdonnaye affirme que rien ne va changer dans l'activité de la maison Christian Lacroix.La société Falic Fashion Group, fondée par Jerome, Leon et Simon Falic, est une société basée à Hollywood, en Floride, filiale de Duty Free America, le numéro deux de la distribution en boutique hors taxes aux États-Unis et leader en Amérique du Sud, basée à Hollywood, en Floride, et propriété elle-aussi des frères Falic. Elle possède également les marques Perry Ellis Fragrance, Daddy Yankee Fragrance. Hard Candy Fragrance et Urban Decay, acquis en 2002 auprès de LVMH, ont été cédées en 2009. 2006 Christian Lacroix est président du conseil d'administration du centre national du costume de scène, inauguré le 1er juillet 2006, à Moulins dans l'AllierFin 2007, le 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met en place l’exposition « Christian Lacroix : Histoires de Mode » [2]Depuis Mai 2008, il organise également une exposition au musée Réattu d'Arles, réunissant ses créations associées aux oeuvres de Jacques Réattu, ainsi que celle d'artistes qu'il affectionne. Cette exposition est prolongée jusqu'à la fin de l'année.La rétrospective « Christian Lacroix, costumier » aura lieu au National Museum de Singapour du mars au juin 2009. Cette exposition présente des costumes de scène et des croquis créés par le grand couturier pour le théâtre, l’opéra, le spectacle et la danse.En mai 2009, la maison de couture, en proie depuis plusieurs années à de graves difficultés financières, et suite à la crise financière de 2008, se déclare en cessat ion de paiement. [1]. Le tribunal de commerce de Paris a décidé d'appliquer un plan de redressement des propriétaires de la maison (le groupe Falic). Cette décision aura pour conséquence directe la suppression de 100 postes.En 2010, Monsieur Lacroix se r ecentre sur les activités de son autre société nommée "XCLX". Société à travers laquelle il gère ses activités "hors mode", comme le design de trains, de tramways, d'hôtels ou encore de costumes de théâtre. Mais le créateur indique dans un article d'un gra nd quotidien français son désir de "ne pas vouloir disparaétre de la scène de la mode"5 Pierre CardinPierre Cardin est un couturier et homme d'affaires italien naturalisé français, né à Sant 'Andrea di Barbarana, localité de la commune de San Biagio di Callalta (Italie) le 7 juillet 1922. Il est une personnalité, une marque incontournable dans la mode des quarante dernières années, tantôt couturier visionnaire, tantôt homme d’affaires invétéré. Sa fortune est estimée à 310 millions d'euros en 2009 (97e de France)[1].BiographieSes parents étaient de riches agriculteurs vénitiens précipités dans la pauvreté par 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 Ils émigrent en Franc e en 1924. Italien naturalisé Français, il nait à Sant 'Andrea di Barbarana, localité de la commune de San Biagio di Callalta (Italie) le 7 juillet 1922.Des débuts modestesEn 1936, Pierre Cardin commence son apprentissage à l’âge de quatorze ans chez un tailleur à Saint-Étienne. Après un passage chez Manby, tailleur à Vichy, il monte enfin à Paris. En 1945, il débute chez Paquinpuis il entre chez Schiaparelli. Premier tailleur de la maison Christian Dior lors de son ouverture en 1947, Pierre Cardin part icipe ainsi au succès du tailleur Bar, qui d'après le Harper's Bazaar, définit le New Look en collaboration avec Christian Dior.En 1950, rue Richepanse, il rachète la maison Pascaud, alors spécialisée dans les costumes de scène, il y ouvre sa propre mais on de couture. Il gardera ainsi sa double activité créatrice:1. costumes de scène;2. créations de haute couture.Sa première collection voit le jour trois ans plus tard en 1953. Il y présente des manteaux et des tailleurs d’une coupe impeccable, associant inventivité et sens du détail.1 Kark Lagerfeld设计师个人简介:1938年卡尔•拉格菲尔德生于汉布尔。
华伦天奴(1)
华伦天奴 (Valentino) 大师的设计讲究运用 柔软贴身的丝质面料和光鲜华贵的亮缎绸, 加之合身剪裁及华贵的整体配搭,舒展了名 流淑女们梦寐以求的优雅风韵,赢得了杰奎 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 )、玛格丽特 公主、美国前“第一夫人”南希·里根以及 大明星Julia Roberts、Nicole Kidman、Liz Hurley的青睐,她们甚至被贯上“Val's Gals”(Valentino的女人) 的称号
皮尔卡丹品牌服饰介绍
• • • 大胆突破,始终是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设计思想的中心。 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设计的男装如无领茄克、哥萨克领衬衣、卷边花帽等,为男士装束赢得 了更大的自由。甲壳虫乐队穿着的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式高钮位无领夹克衫就是60年代时髦 男子的必备,在与高圆套领羊毛衫一起穿着时,显示出一种悠闲而不失雅致的风貌。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女装擅用鲜艳强烈的红、黄、钻蓝、湖绿、青紫,其纯度、明度、彩度都格外饱和, 加上其款式造型夸张,颇具现代雕塑感。 皮尔·卡丹 (Pierre Cardin) 认为过去服装在设计上生硬地划分时装的性别,从而导致设计的失 败,所以他创造了没有明显性别特征的服装,并命名为“无性别装”,结果又使他声名鹊起
返回主菜单
Yohji Yamamoto
• • • • 设计师简介 设计风格 创造性艺术 法国学习时装设计
设计师简介
• 世界时装日本浪潮的 新掌门人: 山本耀司 Yohji Yamamoto 山 本耀司 • 品牌名称:Yohji Yamamoto • 创始人:Yohji Yamamoto 山本耀司 • 设计师:Yohji Yamamoto
三宅一生的褶皱系列及面料的再造
三宅一生的褶皱系列及面料的再造摘要:提及三宅一生的作品,最富有标志性的褶皱服装是他设计风格的代表,我们从体现款式结构基本素材的面料,到框架服装主体的造型结构,都能在他的设计中发现时尚的影子。
因此,本文从褶皱和面料两个角度对三宅一生的设计风格进行分析,对服装设计中体现的面料处理方法和褶皱设计理念进行总结。
关键词:三宅一生;设计师;服装;褶皱;面料三宅一生是时装设计界伟大的艺术大师,在大多数设计师都在马不停蹄地追赶西方潮流的时候,他紧紧抓住了东西方文化和审美理念的差异性,在借鉴西方流行趋势的基础上把东方文化,特别是日本的民族文化融入到他的设计作品中,他的时装极具创造力,集质朴、基本、现代于一体,独立于欧美的高级时装之外,把“释放人体而不是雕塑人体”的设计理念体现在服装艺术中沉淀升华,使得作品从本质上没有被“西化”,反而更好的表达了东方的服装文化特征,代表着一种未来的崭新设计风格。
三宅一生对服装面料的处理与运用堪称一绝,他为了将面料塑造出一种“生命性”,特别运用“褶皱”的方式来加以处理,颠覆了传统西方的服装美学观点,开创了衣服的“皱”也能成为一件“完美而新”的服装风格。
1993年,三宅一生创造出“我要褶皱”的副线品牌,品牌系列面世后,三宅一生声名鹊起,该设计也成为贯穿其后期设计的一大母题,更成为他最标志性、最为人熟知的作品。
三宅一生“我要褶皱”的设计概念是,无论是什么样体型的女性,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可以穿着这种褶皱服装,它不仅更容易清洗,更容易穿着,而且舒适度较高,简单随和、以人为本。
在褶皱系列中,三宅一生探索着人体与服装之间的关系,以简单的形式,展示着丰富的视觉效果。
褶皱服装平放的时候,就像一件雕塑品一样,呈现出立体几何图案,穿在身上又符合身体曲线和运动的韵律。
三宅一生将安格尔的名作《泉》绘制在长裙子上,然后将裙子按照一定的走向,用宽针脚进行缝纫,通过线迹进行轧制,然后进行高温定型。
定型后拆除线迹,使服装产生弹簧一样的褶皱效果。
浅谈黄金分割比在亚历山大麦昆服装作品中的应用
亚历山大 麦昆(以下简称为“麦昆”)这位著名的英国服装设计“鬼才”,给世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天马行空、超凡脱俗的创意,以及作品中笼罩着的中世纪阴暗邪魅的死亡美学和浪漫华丽的宫廷气质。
他的作品不仅有独到的创意,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技艺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麦昆娴熟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尤其在服装的比例上,几乎每一件作品都严格遵循黄金分割比例。
文章从麦昆的设计作品中挑选几件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
一、黄金分割比在服装款式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服装设计中的比例设计源于人体比例结构,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要遵循人体的比例。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努威是最早研究人体比例的人,他指出具有完美比例的人体的身高和张开双臂的长度相等。
腹股沟把人体分为上下相等的两部分,肚脐则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
完美的男性,完全符合黄金分割比,头至肚脐与肚脐至脚的比例为4:6,上臂与下臂的比例以及大腿与小腿的比例是4:6,4:6这个比值近似于黄金分割比1:1.618。
然而,人体不可能都能达到完美的黄金分割比例,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要运用服装的比例弥补人体的比例缺陷。
同时,服装设计中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局部与整体的比例是否符合黄金比,也决定了一个款式是否具有美感。
二、黄金分割的起源和概念历史上对于黄金分割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如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矩形、黄金分割三角形和黄金分割螺线等,文章只对其中几个概念作一个简要的概述。
1.黄金分割的起源目前,世人普遍认为黄金分割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对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研究。
而后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欧几里得吸收了毕达哥拉斯等人的理论著《几何原理》,书中提出的“中外比”(又称“中末比”)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黄金分割比”。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特别推崇“黄金分割比”,把艺术与数学结合得出神入化。
如:达芬奇的巨作《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画面的构图和人物造型精准运用了黄金分割;服装设计大师迪奥、伊芙圣罗兰等的服装设计作品中,黄金分割比无处不在。
服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
▏▍▊ Alexander McQueen ▉▍▎▏
2007年作品
延续复古哥特路线, 唯美而空灵的设计, McQueen 的发布会 开始向宏大的戏剧场 面发展。左边是丝绸 做成的玫瑰裙,右边 是镶满水晶的裸色婚 纱。
▏▍▊ Alexander McQueen ▉▍▎▏
强烈主打怪戾造型 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 07巴黎秋冬
1996年,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 for 纪梵 希 (GIVENCHY) 首次设计
1998秋冬秀场,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 让残奥会短跑运动员艾米·穆林斯 (Aimee Mullins) 出场走秀,艾米·穆林斯 (Aimee Mullins) 是失去双小腿的重度残疾运动 员,当她出场时,那双雕刻上精细繁复花纹的木 雕假腿引起了评论界极大的争议。工艺和科技, 暴力和浪漫,从未有一个设计师将这四种概念结 合得如此到位。
▏▍▊ Alexander McQueen ▉▍▎▏
坏小子的标志:“包屁者“超低腰牛仔裤
1995年,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包屁者”(bumsters) 牛仔裤 那大胆的性感,让许多人为之疯狂。面对 这样的反应,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 出奇冷淡地回应说: “性感是一堆垃圾!我之所以设计这种低 腰裤,根本就是为了拉长女人身体的比例
一生中影响至深的两个女人
2000年,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 即将交出纪梵希 (GIVENCHY) 帅印,黯然离开这座著名时装屋时,是伊 莎贝拉·布罗 (Isabella Blow) 大力拉拢, 积极推动他与GUCCI集团的签约,令亚历 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 重新拥 有崭新机会和空间,专心做自己的个人品 牌
乔治 尼尔森
B 作品介绍
Hale Waihona Puke 1George Nelson说,他设计这把椅子的目的 就是“让休息室的座椅既坐起来舒适,同时 还能在就坐的同时自由地活动身体。”他成 功地做到了。椰子椅较浅的两侧和迷人的曲 线设计,可让用户以任何姿势就坐,同时可 以轻松舒适地活动身体,令人称奇。
02
• 早期的波普兰风格 • 风格派的特征鲜明 • 创作思想大胆活跃 • 视觉冲击力强,又非
目录
A
个人介绍
B
作品介绍
C
创作特点
D
人物影响
A 个人介绍
02 个人成长
尼尔森192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学院,毕业之后在建筑设计事 务所工作,第二年受聘于母校担任助教,并于1931年获得耶鲁大 学的艺术学位。 1932年, 尼尔森获得“罗马奖学金”( the Rome Prize),赴罗马游 学,利用这个机会遍游欧洲,了解欧洲当时的设计运动,结识了 一批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锋人士。
04 影响
乔治·尼尔森的设计生涯和在20世纪现代设计中的地位,有 些类似于意大利的吉奥.波奥第。两位大师都横跨现代设计 的多领域多职业并有效起到多种作用,对现代设计影响也 极为深远。尼尔森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建筑师,又是一位多 产的家具设计大师,同时又多年主持家具产品设计营销并 长年不断地写出许多文章,推动现代设计运动的发展。 乔治·尼尔森(George Nelson,1907—1986)的设计 生涯和他在20世纪现代设计中的地位,有些类似于意大利 的吉奥.庞蒂,两位大师都横跨现代设计的多领域多职业, 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极为深远。尼尔森既是一位很有成就的 建筑师,又是一位多产的家具设计大师,同时还多年主持 家具的产品设计营销,并不断地写出许多文章,推动现代 设计运动的发展。尼尔森与193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系, 而后获得罗马奖学金,于1932—1934年去罗马的美国学 院学习。1935年他成为《建筑形式》杂志的副主编,同时 又为当时一本主要杂志《铅笔尖》撰写大量文章,介绍当 时著名的建筑师,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做出贡献。1936— 1941年尼尔森与好友在纽约成立合伙人建筑事务所,而后 又任教于耶鲁大学建筑系,此间发展出一系列建筑设计和 城市规划的新观念,包括最早的绿色设计的概念。
服装大师作品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麦克奎恩(MacQueen)优美、简洁、典雅是纪梵希最大特点,纪梵希品牌适应各个不同阶层、年龄的女性穿着,纪梵希注重剪裁技巧和线条表现,纪梵希也十分注重面料的选择,一流的优质面料,广泛的色彩主题使纪梵希品牌成为法国传统的富丽精致风格的代表之一。
而在纪梵希的盛典里,总有一个让我记忆由深的名字。
我喜欢他的设计,喜欢他的名字,喜欢别人给他的绰号——“鬼才”亚历山大·麦克奎恩(MacQueen)。
不仅仅他的设计出色,灵感来源也非常广泛。
亞歷山大.麥克奎恩(Alexander McQueen),原名Lee,出生于1969年,在倫敦長大,父親是倫敦出租車司機。
畢業于英國著名的聖.馬丁中央大學(Central St Martin)藝朮學系,獲碩士學位(MA)。
從16世紀的戲劇風格,到最近他個人獨創的典型直線風格,麥克奎恩共精通6種裁剪方式。
與日本設計師Koji Tatsuno和意大利設計師Romeo Gigli一起工作的經歷,使他不斷完善自己的藝朮創作。
1993年,亞歷山大在倫敦成立自己的設計工作室。
后來,在倫敦的一次時裝展中,亞歷山大被《Vogue》的著名時裝記者Isabella Blow采訪報導,使他從此走上國際舞台。
1994年,麥克奎恩在《The Face》上說:“有人認為我是設計女子高級時裝的,其實我做的是成衣系列,高級時裝應該讓約翰.加里亞諾(John Galliano )他們去做......”1996年,亞歷山大.麥克奎恩開始為法國著名的“紀梵希”(Givenchy)設計室設計成衣系列。
但他保持充分的創作激情,不斷將自己的個性注入自己的服裝品牌,盡管他的服裝品牌目前只能在英國和日本舉辦時裝秀。
1996年、1997年麥克奎恩均獲英國時尚獎(British Fashion Awards)最佳設計師獎。
当纪凡希1997~1998秋冬时装发布会结束时,一个设计师在众多模特的簇拥下走上T型台。
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设计师——艾琳·格雷作品探析
的父亲。 1 8 9 8 年( 2 O 岁) , 艾琳. 格雷完成了在伦敦 的斯莱德美术学院 ( S l a d e S c h o o l o f F i n e A r t ) 历时四年的专业学习, 在其求学期, 格 雷非常喜欢一个人逛南肯辛顿博物馆 ( S o u t h K e n s i n g t o n Mu s e u m) , 使她接触到了很多东方的艺术品。 在1 9 0 0 年( 2 2 岁) 时, 艾琳. 格雷跟
设 计 大 师, 出生于 爱 尔兰 的 贵族 家 庭 。 她的 童年 和 青年 时光 在 其 父爱
尔 兰 的 家 族 庄 园度 过 , 另 一 部 分 时光 是 在 她 的母 亲家 乡英 国伦 敦 度 过的。 口 她 的父 亲 也 酷爱 绘 画 艺 术 , 她 的艺 术 启蒙 很 大程 度 得 益 于她
随母 亲 参观 了法国 巴黎世 界博 览会 , 而埃 菲尔铁 塔 ( E i f e l T o we r ) 也正 好 刚 刚 落成 一 周 年 , 异地 风 情 和 法 国当 地 的人 文 环 境使 艾 琳 . 格 雷 为 之 心动 , 当时 的 法国 巴黎 正 处 于 欧洲 现代 设 计 的 中心 都市 地 位 , 这促
文章一号: 1 0 0 3 — 0 0 6 9 ( 2 0 1 7 ) 0 2 — 0 0 9 8 - 0 3
Ab s t r a c t : E i l e e n G r a y i s t h e mo s t u n i q u e f e ma l e d e s i g n e r i n t h e t w e n t i e t h
g e l i n v o l v e d i n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n i n du s t r y . a l t h o u gh n o t ma n y wo r k s . b u t br a n d e d
著名服装设计师
著名服装设计师著名服装设计师是世界各地的顶级创意人才,他们以独特的设计和创新的想法来改变时尚界。
下面是一些著名的服装设计师。
1. 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 作为时尚界的传奇人物,拉格斐是香奈儿的前创意总监,他为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的设计以精湛的剪裁和独特的细节闻名,他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涉猎摄影和插画等其他艺术领域。
2. 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 麦昆以其激进和独特的设计著称,他的作品充满了戏剧性的元素和结构。
他的设计被视为前所未有的,他的影响力超越了时尚界。
3. 瓦尔特·范·贝伦多伍德(Walter Van Beirendonck)- 这位比利时设计师以其大胆和前卫的设计而受到赞誉。
他的作品经常包含鲜艳和夸张的色彩,传达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态度。
4. 亚历山大·王(Alexander Wang)- 王是一位美籍华裔设计师,他以现代和都市风格的设计而闻名。
他的作品通常简单而极具穿着感,同时注重细节和材质上的创新。
5. 凯特·斯齐亚(Kate Sylvester)- 新西兰设计师凯特·斯齐亚以她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而闻名。
她的设计融合了女性和男性的元素,她的作品经常具有古典和现代的风格。
这些著名设计师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作品在时尚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们的设计不仅关注时尚和外观,还注重创意和个性的表达。
他们的作品对于时尚界的发展和演变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无论是卡尔·拉格斐的经典与时尚的结合,还是亚历山大·麦昆的戏剧性与前卫的融合,都体现了这些设计师对时尚的独特见解和对个性化表达的追求。
国际服装设计师面料创意设计
• • • • • • • • • • 帕高· 拉巴纳出生于西班牙,成名于法国。他的设计理念超 前于许多设计大师,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面料再造设计 的探索。1 966,帕高· 拉巴纳推出他的最为经典高级定制服系列 设计.这些服装采用金属、塑料、纸张、唱片羽毛、铝箔、皮 革、光纤等非服用材料,通过切割串接的手法将这些看似冰冷坚 硬的材料和服装造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 他的大胆设计成就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服装设计的另类潮 流。帕高· 拉巴纳曾说过:“我不相信任何人能设计出前所未有 的款式,帽子也好.外套.裙子也罢…….时装设计唯一新鲜前 卫的可能性在于发现新材料”。
约翰 加利亚诺
2015春夏
2015秋冬天装饰主义
克里斯汀· 拉克鲁
• 克里斯汀· 拉克鲁是以华丽艺术感著称的法国 高级时 • 服装设计师,他的设计灵感来自18世纪法国的 宫廷式奢华 • 服饰,歌剧,西班牙斗牛、戏剧都是他设计的 灵感来源, • 设计风格高贵精致.瑰2009秋冬
2010海鱼
让· 保罗· 高缇耶
• 让· 保罗· 高缇耶是法国时装设计 界的怪才.设计风格诡异.以大 胆的混搭为主要特色。他擅长在 最 • 基本的服装款式上进行“破坏” 处理,加上各种奇怪的装饰物, 或将各种民族服饰的融合拼 凑.充分展现 • 夸张及诙谐的格调,把前卫、古 典和奇风异俗混合得天衣无缝, 颠覆传统服装的搭配理念,开创 出奇异的 • 混搭潮流。
•
•
到香蕉叶片纤维.从传统的宣纸,白棉布,亚麻到最新的人造纤维.他尝试 各种不同的材料创造出各种肌
理效果。他的崭新设计风格代表着服装设计未来的新方向。
三宅一生
• 褶皱之王Issey Miyake(三宅一生)2015春 夏系列由3D蒸汽拉伸技术处理面料。将折 纸式或宛若华夫饼网格的密集褶裥进行空 气雕刻,宽松的结构和具有建筑感的打褶 技术完美地搭建动态人体和静态服装之间 的立体空间关系,搭配解构主义风格的帽 饰,整体在高科技的前卫中继续传输着大 师的哲学理念。
设计之王卡尔拉格斐的时尚帝国
设计之王卡尔拉格斐的时尚帝国设计之王卡尔·拉格斐的时尚帝国时尚界有着众多令人瞩目的设计师,但卡尔·拉格斐无疑是其中的一位独特存在。
他不仅仅是一位设计师,更是一位真正的创造者和时尚界的偶像。
通过他对设计的独特理解和前卫的创意,他建立了自己的时尚帝国。
卡尔·拉格斐出生于1933年,法国的一个小镇。
从小就展露出了对时尚的兴趣和天赋。
在他的眼中,时尚是一种表达个性和推动社会变革的方式。
他追求极致的精致,对细节的把控力令人震撼。
正是这种执着和对完美的追求,让他成为全球时尚界的巨星。
卡尔·拉格斐最早的一份工作是在皮耶·巴拉克的时装屋工作。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高级时装设计和制作的各个环节。
他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判断力使他很快晋升为品牌的首席设计师。
然而,这对于年轻的卡尔来说似乎还不够,他渴望有自己的舞台,可以展现自己的独特设计理念。
1974年,卡尔·拉格斐加入了CHANEL,这成为了他成功的转折点。
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进CHANEL品牌,并且将其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的设计不仅仅是时尚,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对女性的敬意和赞美。
他运用各种不同的材质和细节,创造出了华丽而优雅的时尚风格。
不仅如此,他还为CHANEL打造了新的标志性单品,如皮质和链条混搭的经典款手袋:CHANEL 2.55,以及时尚界不朽的标志性领结礼服。
卡尔·拉格斐的时尚帝国不仅仅局限于CHANEL,他还与许多其他品牌合作和设计。
他将自己的独特设计理念融入到每个品牌中,创造出了无数经典和受人崇拜的作品。
他的设计灵感源自于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艺术领域,他通过大胆的创新和独特的视角,引领了时尚的潮流。
除了在设计领域杰出的成就,卡尔·拉格斐还以其独特的形象和个性为人所知。
他总是穿着黑色的高领衫、墨镜和白头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个性化的形象也成为了他品牌的一部分,使其与众不同。
被称为“百料魔术师”他对布料的要求近乎苛刻!!!——三宅一生
被称为“百料魔术师”他对布料的要求近乎苛刻——三宅一生三宅一生(1938年4月22日-),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他以极富工艺创新的服饰设计与展览而闻名于世。
其后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它根植于日本的民族观念、习俗和价值观,成为名震寰宇的世界优秀时装品牌。
1938年,三宅一生出生在日本,他的母亲在1945年的原子弹爆炸中受伤,战后过了几年就去世了,他的童年时代,日本还是一个贫穷和满目创痍的国家,美国占领期间给日本带来的西式时尚:玛丽莲梦露、米老鼠、电视和速冻食品,都给儿时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的日本人中,有很多人向往去美国和过美国式的生活。
这是不是也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一点以后东西合璧的风格形成的轨迹呢?1959年开始,三宅一生在东京念大学,学的是绘画,但是他真正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时装设计师,1965年,他到了时装之都巴黎,看来是离他的理想不太远了。
在巴黎的时候,他继续求学,并且开始为纪拉罗歇公司服务,1968年和纪梵西一起工作,不久,他又为纽约的高夫莱比恩工作,这位设计师是优雅派的大师。
1970年他真正开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并于1971年发布了他的第一次时装展示,发布会同时在纽约和东京举行,并获得了成功,他也从此步入了时装大师的设计生涯。
和三宅一生的名望相比,他的经济收益始终是个迷,因为类似的消息总是在神秘之中,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在1993年3月到1997年3月之间,光是“我要褶皱”的品牌线,就售出了68万件外套,每年约有21万件其他系列的衣服在全世界售出。
而仅在1997年,他就开出了13家专卖店,而使他的门店总数达到了109家。
他的经营范围除了时装以外,还有箱包、家居用品和自行车。
他最重要的经营场所在巴黎、东京、纽约和伦敦。
·1938年4月22日,出生于广岛市。
·1964年,日本多摩美术大学设计系毕业,毕业后赴巴黎深造。
·1965年,进入巴黎服装工会学校(ecole de la chambre syndicale de la couture parisienne)学习,其勤奋谦虚成绩名列前茅。
面料魔术师三宅一生
面料魔术师:三宅一生
•
•
•
三宅一生, 1935年出生在日本广岛市,他的童年时代,日本还是一个贫穷和满目创痍的国家, 美国占领期间给日本带来的西式时尚:玛丽莲 梦露、米老鼠、电视和速冻食品,都给儿时的 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的日本人中,有很多人向往去美国和过美国式的生活。这是不是 也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一点以后中西合璧的风格形成的轨迹呢? 1959年开始,三宅一生在东京念大学,学的是绘画,但是他真正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时装设计 师,1965年,他到了时装之都巴黎继续求学, 1970年他真正开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并于1971 年发布了他的第一次时装展示,发布会同时在纽约和东京举行,并获得了成功,他也从此步 入了时装大师的设计生涯。 三宅一生给人最深的印象显然是东方式的:不紧不慢的步伐,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态度,对时 间的把握相当精确,希望成为时间的主人。有教养、有幽默感、实用主义的思维,比如他希 望自己设计的服饰轻便,舒适,而不是拘谨地坐在饭桌边吃四人正式晚餐的格调,三宅一生 能够极流利地使用英语和法语。他的外表看起来有点像是有钱的埃及富商, 肤色沉着,黑色 的头发微卷,梳着背头,留小胡子。有司机的银灰色DAIMLER 英国轿车,常出现在日本街 头,而塞纳河边,有他白色的船体般的别墅。不过对他来说,享受假期是奢侈的,他更多的 时间是以“飞来飞去的设计师”著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exander Girard
(
十分有趣的是太阳诚恳的样子跟设计师长得一样。
「只有跟生活结合时,艺术方能被称之为艺术」,布料设计大师Alexander Girard 说到。
Alexander Girard 出生于美国,成长于意大利,深受地方文化吸引的他,私人收藏超过100,000件小物品。
他有过人的品味,并对于颜色、图案、空间拥有极高敏锐度。
Alexander Girard 所设计的图腾与花色,总是充满原创性、线条活泼、色彩鲜艳。
看着他的作品,能让当时世界大战后生活苦闷的人们,有如接触到活泉一样美妙甘甜。
1952年Alexander Girard 受雇成为Herman Miller 布织品部门总经理,与George Nelson 及Charles and Ray Eames 共同合作,此设计团队的作品对于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设计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除了为家具设计布料外,Alexander Girard 的知名作品还包括Georg Jensen 的桌面摆设、高级餐厅The La Fonda del Sol 的包装主题等。
他退休之后,投身在地方特色文化(Folk Art) 研究上,并将他庞大的收藏品捐赠给全球藏量最丰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展出
(Museum of International Folk Art)。
这种简单又充满喜感的图形,仿佛看到马蒂斯的影子,但与野兽派那种强烈的色彩对比,这些图案显得更加平易近人。
以往做产品设计的时候会收到不少欧洲设计师的设计原稿,总是觉得他们的设计在简单当中充满了趣味,其实做到这种简明易懂而不枯燥其实并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一点都不容小看。
这套木玩偶很多年前已经见过,是因为昨天找保罗克利的画时关联到才让我想起来,感觉很合适教手工课用,这样的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自己拥有一个属于自己创作的小玩偶。
艺术并不一定都要学富五车才能“看懂”,好的设计会自然地散发出一种令人亲近和喜爱的味道,这套经典玩具是设计师Alexander Girard于1963年创作的,每一件都是俏皮可
爱、轻松诙谐,让人情不自禁的喜欢它们,而细细品味之下,你就会发现每个玩偶都融入了大量的装饰元素,色彩艳丽、图案抢眼又互相映衬,单独或组合放在任何角落,都是让
家居空间出彩的“点睛之笔”!
Alexander Girard, 20世纪最被看轻的大艺术家
在20世纪伟大的设计大师之中,Alexander Girard无疑是最被看轻的一位。
这位民俗艺术的先去者创造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图样和物品,他设计的作品充满集合图案,出色地运用抽象色彩。
Alexander Girard 的父亲是法意混血,母亲是波士顿人,他在佛罗伦萨度过了他的童年,随后又在罗马和伦敦完成了建筑课程。
尽管青年时代在多个城市生活过,但他却成长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纽约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舞台设计师和纺织品设计师。
1932 年,已经是一位室内设计师的Alexander Girard从佛罗伦萨来到纽约。
战后,Girard凭借在Herman Miller公司的工作, 职业生涯逐渐步入高潮。
当时, 经由Charles & Ray Eames夫妇和George Nelson的举荐, 他结识了HermanMiller并进入这家美国最负盛名的家具公司工作。
1952到1973年, 他在Herman Miller公司成立了纺织品部门并出任总监。
在那个时期, 办公室大多流行实用面料并以单色为主。
Alexander Girard却以一种活泼而幽默的姿态打破了陈规, 他设计的面料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 既具极简主义风格又呈现出丰富变幻的色彩, 他的创举为之后民俗艺术(Art Populaire)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灵感。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Panels,空间装饰画(1971,by Herman Miller)图像与色彩的双重玩味。
这一系列丝网印刷织物画是被设计用来提升公共工作空间的美感。
在一些“时尚
感”十足的办公空间里,它们的视觉效果十分出色。
就算只是像这样靠在墙边,经过的人也仿佛置身艺术家的工作室。
1959 年借由为 Fonda del Sol 餐厅进行室内设计,Girard与纽约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在新墨西哥州的圣塔菲, 他与妻子Susan Girard一起生活并拥有超过10 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民俗艺术藏品。
Alexander Girard的民俗艺术品收藏之路始于上世纪30年代, 他在纽约买了一些小物件, 还有一只用墨西哥泼绘法装饰的马形摆设。
但是, 他与世界民俗艺术真正结缘则要归功于和妻子Susan在墨西哥度过的蜜月旅行时光。
那些用作祭品的木雕娃娃、织物画、抱枕或家具都是他的灵感源泉, 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1963 Wooden Dolls
木头娃娃by Vitra
出于对民俗艺术的狂热,Girard为自己家设计了这组生动活泼,玩味十足的木头娃娃。
这组娃娃既是装饰品又是玩具。
每个娃娃都绘制得十分可爱,娃娃的面孔和造型灵感来源于他与妻子Susan度蜜月时在墨西哥收藏的民俗艺术品。
1967 Ottomane Color Wheel
彩色土耳其式矮凳by Vitra
虽然造型设计简单,但它的面料和图样都十分值得玩味。
最初,这件土耳其矮凳作品是为Braniff 航空公司的室内休息室而设计的,但很快这件单品便以《The Girard Group》的名字发行并受到追捧,近年又被重新发布。
不要一位这只是一张简单的矮凳,三色交汇配合三角形混织的双重视角,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几何图形的小世界。
面料by Maharam
在纽约的NeoCon沙龙展位上,美国知名面料制造商Maharam展出了Girard的这两组面料:墙上的l'Alphabet系列(1952)和椅子使用的Millerstripe系列 (1973)。
2014 复刻系列by Vitra
在上一届米兰设计展中,Vitra设计公司展出了他们重新发型的Girard的标志性设计——Ottomane Color Wheel矮凳、办公室壮志话以及面料的代表作。
2014 复刻系列by Herman Miller
与Girard一直合作的美国设计公司HermanMiller,也重新发型了他经典作品中的墙画、抱枕和家具,这些传世之作已在纽约的店铺中重新展出,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并进入Girard神器和丰富的设计世界。
1971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Panel
Stars 星星装饰画by Vitra
虽然40多年过去了,但Girard的标志性作品——1972年为办公和开放空间设计的系列死亡印刷装饰画,对后世仍有着深远影响。
与他遗忘的一刷面料设计不同,这个系列中充满了格式单幅作品,既有抽象团又有意象符号。
1974 Classic Trays
经典托盘by Vitra
Alexander Girard以活泼而幽默的姿态打破了陈规,他设计的图案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既具极简主义风格又呈现出丰富变幻的色彩,他的创举为之后的民俗艺术发展提供了无尽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