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文化学习资料
青岛的传统文化及美食
青岛的传统文化及美食
青岛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美食文化。
以下是一些青岛的传统文化和美食:
1.传统文化:
●青岛啤酒文化:青岛是中国啤酒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青岛啤酒是中国最著名
的啤酒品牌之一,也是青岛的城市名片。
●青岛海洋文化:青岛是一个海滨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如海洋渔业、
海洋旅游等。
●青岛民俗文化:青岛有许多传统民俗文化,如农历新年的踩高跷、踩龙灯、
舞狮子等,以及清明节的扫墓祭祖等。
2.美食:
●青岛海鲜:青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因此青岛的海鲜非常有名,如螃蟹、
虾、鱼等。
●青岛烧烤:青岛的烧烤非常有名,有烤羊肉串、烤鸡翅、烤鱼等。
●青岛海鲜饺子:青岛的海鲜饺子非常有名,馅料有虾仁、鱼肉、蛤蜊等,口
感鲜美。
●青岛锅贴:青岛的锅贴也非常有名,馅料有猪肉、韭菜、虾仁等,外皮酥脆,
内馅鲜美。
●青岛烤肉:青岛的烤肉也非常有名,有烤羊肉串、烤鸡翅、烤鱼等,口感香
脆可口。
以上是青岛的一些传统文化和美食,青岛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和文化值得探索。
漫谈青岛城市文化
漫谈青岛城市文化东西文化交融塑造时尚青岛作为一种城市化现象,青岛城市化的经验在20世纪初期远远超过当时中国其它城市。
从文化发展角度观察,青岛早期城市开发极富开拓创新精神,其中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殖民文化与民族文化、异域文化与地域文化、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互发生作用,具有主导性和代表性,并且深刻影响了青岛发展的方向、格局和精神面貌。
传统与本土文化的孤独坚守德国租借地期间,大量流民进入城市,在租借地主流文化之外,本土传统娱乐与市井文化始终顽强生存着。
李明认为,“青岛城市化早期的传统娱乐与市井文化,在今天的劈柴院最具代表,以台东镇、劈柴院、李村的说书场、地摊、茶社代表了青岛传统市井文化,传承延续了中华文化,保持了本土文化的精神面貌。
”“传统娱乐和市井文化与新城市文化相互交融”是他对青岛早期城市中市井文化存在形态的评价。
在辛亥革命之前,已经有少量精英知识分子进入青岛,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1909年10月5日青岛高等学堂开学,成为了重要的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
辛亥革命导致一大批具有保守主义文化倾向的前清官员陆续到达青岛,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诸如周馥、徐世光、杨度、于式枚、刘廷琛这样一些流亡者的涌入,“孤独”是李明对当时寓居青岛的传统文化卫道者的概括,“在青岛这个没有围墙的流亡政治避难所中,尽管几乎所有的时尚玩意都不难看到,但在这些知识人士释放着酒气的长衫里面,包裹着的却是没有人能够真正体味的文化孤独。
”在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下,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和纯洁,是维护精神家园的完整性、抵抗异族文化扩大化的首要任务。
欧洲文化、时尚的强势融入德国租借地时代的青岛,以社会化形态呈现的公共文化,充满了割裂、矛盾和差异性。
李明在研究中发现,在欧洲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中,它们相互交汇,但大多时候它们是互不信任和抵触的。
单一的德国文化以及其社会化扩散,在青岛城市化初期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他认为,“青岛中西文化的部分融通,从单一到多元转化的文化演变过程,同时也是彼此妥协和避让的过程。
青岛民俗文化有哪些
青岛民俗文化有哪些
青岛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城市,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
以下是一些青岛的民俗文化:
1.龙船舞:龙船舞是青岛地区的传统民俗表演,通常在农历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等庆典活动中出现。
龙船由多人扛起,操纵船身,以舞蹈、旋转和扭动动作表演。
这个表演形式寓意着驱邪辟邪、祈福和庆祝丰收。
2.胶东陶艺:青岛地区的胶东陶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
文化内涵,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陶艺作品常常以水墨画的形式来描绘山水、人物和花鸟等题材,富有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3.刺绣艺术:青岛地区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技术精湛。
青
岛的刺绣作品以精致细腻和色彩鲜艳而著称,常运用在服饰、家居以及礼品等方面。
刺绣艺术是青岛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特色的代表之一。
4.海洋文化:作为一个沿海城市,青岛的民俗文化中充满了
海洋元素。
渔家民俗、海洋节日和海鲜美食等都是青岛独特的文化特色。
例如,在元宵节期间,青岛地区会举行传统的渔灯节,人们放置精美的渔灯以祈求好运和丰收。
5.青岛啤酒节:作为国际性的啤酒盛会,青岛啤酒节吸引了
无数的游客和啤酒爱好者。
该节日举办期间,人们可以品尝各种美味的啤酒,参与音乐演出和文化活动,感受愉快
的气氛。
这些是青岛民俗文化中的一部分,展示了青岛丰富多样的艺术和传统习俗。
通过这些表演和活动,人们了解和感受青岛的独特民俗风情,体验当地的文化魅力。
第四章 容纳百川的青岛海洋文化
6、海洋气象 青岛地处典型的东亚季 风气候区,由于受海洋 的影响,其天气和气候 具有大陆性和海洋性之 间的过度型特征:市区 沿海气温日较差为7.6度, 近海岛屿只有4.6度(潮 连岛),均小于10度, 属海洋性气候特征;市 郊莱西市日较差达11.3 度,具有大陆性气候特 点;近海年平均风速为 7.4米/秒(千里岩岛), 为山东最大。海雾、大 风、寒潮、台风等是青 岛的海洋灾害性天气。
7、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 位于中山路1号,建筑 由德国建筑师罗克格设计,始建于1910年,外型 细腻,窗台和檐口处以花岗岩石料点缀,厅内壁
炉保存完好,总体形式为典型的德国青岛派风格。
8、胶澳帝国法院旧址 位于市南德县路2号, 建筑主体保存完好,为典型德式公共建筑形 式,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三段式花岗岩墙基, 红牛舌瓦折坡屋顶,长条剁斧石间隔装饰窗 户,北墙体成圆弧状高出屋面,其形式为厚
8、海洋药物
• 青岛对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始于70年代,从事海 洋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机构主要有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省海洋药物研究所、青岛海洋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中国海洋大学已开发 出多种新型海洋药物,如藻酸双酯钠(PSS)、 甘糖酯、海力特、降糖宁等,其中部分产品居国 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青岛海洋旅游文化
1、青岛栈桥
“飞阁回澜”“长虹远引” 两者描绘的都是前海栈桥, 青岛的象征。
“烟水苍茫景色迷,渔舟晚泊 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 人倚栏杆水拍堤。”
2、琴屿飘灯
• 小青岛原是独立的 小岛,距海岸721 米,海拔17.2米。 面积0.12平方公里 (1.2公顷)。原名 为青岛,又因其山 如琴,水如弦,风 吹波音铮铮如琴声, 又被称作“琴岛”。
• 海洋民俗文化从属于民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 个分支;是只有在沿海和海岛范围内才具有的民 俗文化;与海洋有关的习俗风尚,是海洋民俗文 化研究的对象。
青岛崂山历史文化简介
青岛崂山历史文化简介
崂山是中国东部海岸线上的第一高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境内,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名山。
崂山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海拔1291米,相对高度567米。
崂山位于胶州湾口以东,崂山的主峰叫巨峰,高1464米,是山东半岛的最高峰。
青岛崂山历史上曾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海上仙山”。
现在已经发展为以道教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胜地。
1.道教文化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齐州山名崂山,太清宫在其南”。
汉代的《淮南子》、唐代的《西游记》、元代的《道教全图》都有有关记载。
2.民俗风情
青岛崂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既有厚重的人文底蕴又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崂山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这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早在八千年前,这里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战国时代齐、楚两国在此争夺霸权;秦汉时代崂山是“海上仙山”汉武帝时曾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三千东渡海上寻找长生不老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1 —1 —。
有关青岛地方的古代典故
有关青岛地方的古代典故古代典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青岛作为中国的重要沿海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也包含着许多有趣的古代典故。
本文将围绕着青岛地方的古代典故展开讲述。
一、“胶东古道”:胶东地区包括现今的青岛市和周边地区,这里曾经是古代的交通要道。
在古代,胶东地区的道路发达,尤其是胶东古道,是连接山东和京畿地区的重要通道。
这条古道的修建可以追溯到大约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胶东地区已经成为齐国的核心地带。
胶东古道的修建不仅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二、“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齐鲁之地也包括了现今的青岛地区。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青岛地区作为齐鲁文化的一部分,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和传统艺术形式。
例如,青岛地区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发源地之一,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在这里诞生和成长。
此外,青岛还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舞蹈家都在这里磨炼出自己的艺术才华。
三、“八大关”:八大关是青岛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景区之一,也是青岛的地标性建筑。
八大关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是一处保留完好的旧式建筑群,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殖民时期。
八大关的名字来源于八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它们曾经是德国租借地时期的领事馆和官邸。
八大关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欧洲的古典和现代主义风格,是青岛独特的建筑文化遗产。
四、“海军博物馆”:青岛是中国海军的重要基地,拥有悠久的海军历史。
海军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市北区,是一座展示中国海军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展示了从古代船舶到现代舰艇的发展历程,包括了海军武器装备、战争历史、军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在博物馆中,游客可以近距离了解中国海军的发展和成就,感受海军的威武和荣耀。
五、“啤酒节”:青岛是中国著名的啤酒产地,也是世界著名的啤酒城市。
青岛本土文化教案课件
青岛本土文化教案课件教案标题:青岛本土文化教案课件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份课件,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青岛本土文化。
通过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青岛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传统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教案还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跨学科能力的发展。
教案目标:1. 了解青岛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掌握青岛的传统风俗习惯和传统艺术形式。
3.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如地理、历史、艺术等。
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讨论能力。
教学重点:1. 青岛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青岛的传统风俗习惯和传统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
2. 青岛地图、图片和视频素材。
3. 学生分组卡片。
4. 互动活动材料,如问题卡片和讨论指南。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一张青岛地图引起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对青岛的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讨论青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并激发他们对青岛本土文化的好奇心。
主体(30分钟)3. 展示青岛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图片和视频素材,介绍青岛的发展历程和著名景点。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青岛的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并设计一个简短的展示。
5. 学生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动讨论。
巩固(15分钟)6. 引导学生了解青岛的传统风俗习惯和传统艺术形式,如狮舞、剪纸等。
7.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青岛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学习,并设计一个小表演或手工制作活动。
8. 学生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表演或手工作品。
总结(5分钟)9.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对青岛本土文化的进一步探索。
10.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参观青岛的景点或参与相关文化活动。
教学扩展: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青岛本土文化资源,如书籍、文章和网站链接,以便他们深入了解。
2020年青岛历史文化资源分析(全)
嘚嘚
建了青岛第一家啤酒公司,啤酒文化在 青岛扎根,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蓬勃发展 起来。
【海洋文化】
崂海山洋古经称济“,神青仙岛窟是宅1”4个“沿灵海异开之城府市”,崂山 海道洋嘚经嘚济士发更达是,名海扬鲜天产下品。类崂丰山富道。嘚嘚教有 2,海00洋0多民年俗的,发青展岛历靠史海而居, 田横等地 区德有式祭风海情习建俗筑历,史以悠邱久处。机为首的王重阳 的海七洋弟军子事,,在青崂岛山海传嘚嘚军教基,地建是立中了国七重派要,使 的崂海山嘚嘚成军为航中嘚嘚母国基北地方之的一全,真海派洋中军心事。博物 馆啤是酒中文国化唯,一全面反应中国海嘚嘚军发展的 军 事博物馆。
嘚嘚
海洋体育,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 被誉为“世界帆船之都”。
22
青岛历史文化分析 青岛古代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齐文化特色明显;近代包容开放,欧亚文化交相辉映
秦 汉朝时期 嘚嘚
近代时期
秦设置琅琊郡,是秦朝唯一沿海的郡治;
德 国强占胶州湾,改名青岛,并以自由 港
嘚嘚
嘚嘚
汉设胶东国,定都即墨
的身份被拉入到世界格局中
历
史
发
展
沿
革
东周时期
即墨(今平度古岘镇)为齐国第二大都
文 化 提 炼
【道 教文化】 嘚嘚
【齐鲁文化】
崂山古称“神 仙窟宅”“灵异之府” 嘚嘚
崂山道 士更是名扬天下。崂山道 教有
嘚嘚
嘚嘚
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
南宋末至元初,以邱处机为首的王重
青岛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2024
青岛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2024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着文化、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除了学习文学常识,我们也需要学习文化常识,并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
其中,青岛版七年级语文教材2024年版的文化常识包括:1.中国惯用语、成语、谚语等;2.中国文化传统、历史故事等;3.不同马列哲学的基本原理;4.多个省份的文化背景、地理特点和民俗文化等;5.各种文学类型、文体等。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它是学习文学基础的集合体。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将会了解到:1.中国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路径;2.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主流习惯;3.应用文体、散文、诗歌、小说等文本基本要素。
语文应用能力学会语文应用能力是将语文学习应用到实践中的过程。
在青岛版七年级语文教材2024年版中,我们将学习以下几种应用能力:能力一:阅读理解能力毫无疑问,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本都会。
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文章,我们将学习到:1.各种文学类型、文体的文章的阅读理解;2.如何从文章中提取关键内容并推理;3.根据不同读者的需要,进行文章的解析、鉴赏和评价;能力二:写作技能青岛版七年级语文教材2024年版中,我们除了学习写作技能并应用之外,还将学习以下几种技能:1.如何进行创意写作;2.如何准确地表达想法和感受;3.如何在文章中应用修辞手法。
能力三: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还将学习到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教材中的课文和听说练习,我们将学习到:1.如何进行口头表达;2.如何清晰表述想法和品味。
文字运用能力除了以上讲述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外,青岛版七年级语文教材2024年版我们还将学习到文字运用能力,包括以下方面:1.掌握基本汉字和生字;2.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和句型结构;3.学会运用标点符号、字符及其含义和用法。
总结青岛版七年级语文教材2024年版不仅仅是一套教材,它也是一本学习语文的指南。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巧,关注学科的发展和变化,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青岛传统文化简介
青岛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以下是对青岛传统文化的简要介绍:
红瓦绿树的建筑风格:青岛曾是德国殖民地,留下了许多典雅的欧式建筑,这些建筑风格成为了青岛城市的标志。
尤其是红瓦绿树的别墅和建筑,体现了浓郁的欧洲风情,成为了青岛的一大特色。
啤酒文化:青岛啤酒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之一,其创办于1903年,有着悠久的历史。
青岛啤酒文化在城市中广泛传扬,每年还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啤酒,感受啤酒文化的魅力。
海洋文化:作为海滨城市,青岛的海洋文化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青岛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海鲜美食、渔民生活、航海传统等都影响着当地的文化氛围。
传统手工艺:青岛地区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如剪纸、泥塑、织锦等。
这些手工艺代代相传,体现了青岛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音乐舞蹈:青岛有着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传统,例如青岛民间舞蹈、山东梆子戏曲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节日:青岛人民还保留着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增进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总体而言,青岛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多样的体系,融合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使得青岛成为一个独特而迷人的城市。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依然深深影响着青岛的日常生活和城市氛围。
青岛烟台的地理文化知识
青岛烟台的地理文化知识青岛烟台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是中国海岸线上的重要城市之一。
两座城市的地理、文化知识对我们了解中国的地理、文化变迁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度探讨青岛烟台的地理文化知识。
一、地理知识青岛与烟台地理相近,隶属于山东半岛,这片海岸线上地势起伏,山峰连绵,岛屿众多。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的环状山脉带中。
东南部为山麓地带多丘陵,西北方向为开阔平原。
地形高低起伏,犹如一座矗立在海上的宝塔,称之为“琼岛”(胶州湾海岸线上的大尖山)。
海岸线全长近700公里,由胶州湾口向东南弯曲,与黄海相接,最东面为的斜桥半岛,是青岛市的主城区。
青岛的海面港湾分布广泛,深水海港有青岛港和黄岛港,浅水港口有渤海湾和胶南湾等。
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胶东山脉南部,范围很大,包括整个烟台半岛,总面积为13,154平方公里。
烟台半岛是山峰陡峭的海岸型半岛,地形复杂,地势高低起伏,许多海岸都形成了壮丽的景观。
其中著名的有:龙口、蓬莱、招远和海阳等。
二、文化知识1.青岛文化青岛市是一个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城市。
青岛保持着独特的文化魅力,这与其历史沿革和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青岛文化典型地反映了现代学术文化与传统耕读文化的交汇融合。
全市历史文化名胜遍布,海洋主题是青岛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再者,青岛也因啤酒而出名。
1903年,德国在青岛建立了汉堡啤酒厂,这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啤酒时代。
”青岛啤酒”的诞生也正是在这时候。
中国的啤酒文化在青岛繁荣发展,而青岛的啤酒酿造已具有100多年的历史。
青岛还有独特的海鲜文化。
青岛的海洋资源丰富,贝类、鱼类、海带、海蜇等海鲜美食琳琅满目。
其中以烤海虾、海参汆鱼、大闸蟹、蛤蜊炒鸡蛋等菜品尤为有名。
2.烟台文化烟台是中华文化名城和中国海滨旅游胜地,也是大海文化的传媒之一。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设在烟台。
烟台市历史渊博,历史文化名胜和优秀传统文化占有重要地位。
烟台是一个民族、种类、文化交汇的区域文化中心,涵盖鲁东文化,烟威文化、文登麦岛文化、鲁南文化等。
青岛版传统文化初二教案
青岛版传统文化初二教案教案名称:青岛版传统文化初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青岛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艺术、传统建筑、传统节日等。
2. 掌握青岛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青岛传统艺术:介绍青岛传统艺术形式,如山东评剧、山东快书等,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发展历程。
2. 青岛传统建筑:介绍青岛传统建筑风格,如德国风情建筑、日式建筑等,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青岛传统节日:介绍青岛传统节日,如青岛国际啤酒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其庆祝方式和文化意义。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青岛传统艺术1. 导入:通过展示青岛传统艺术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青岛传统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案例分析:选择一部青岛评剧或快书剧目,让学生观看片段,并分析其表演特点和艺术魅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就青岛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对青岛传统艺术保持兴趣和热爱。
第二课时:青岛传统建筑1. 导入:通过展示青岛传统建筑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青岛传统建筑的风格和历史背景。
3.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青岛的传统建筑,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建筑的魅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就青岛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对青岛传统建筑保持兴趣和热爱。
第三课时:青岛传统节日1. 导入:通过展示青岛传统节日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青岛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文化意义。
3. 活动体验: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活动体验,如制作月饼、参与啤酒节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乐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就青岛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对青岛传统节日保持兴趣和热爱。
和青岛有关的书籍
和青岛有关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与青岛有关的书籍,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主题:
1.《青岛历史文化地图册》- 作者: 陈敬磊、杜中宇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青岛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名人故居、建筑风格等。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青岛的文化底蕴。
2.《老照片讲述的青岛》- 作者: 青岛市档案馆
这本书收集了大量的老照片,通过这些照片展示了青岛过去的风貌和变迁。
是了解青岛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3.《青岛日记》- 作者: 戴望舒
这是知名作家戴望舒的作品之一,书中记录了他在青岛生活的点滴和见闻,展现了青岛的美丽风景和人文氛围。
4.《青岛往事》- 作者: 周海滨
这本书是一部青岛近代历史的回忆录,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和亲历者的口述,生动地描绘了青岛在历史变迁中的故事。
5.《海洋之都:青岛》- 作者: 刘红
这本书介绍了青岛作为海洋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优势,涵盖了海洋科学、海洋产业、海洋文化等多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青岛作为海洋之都的发展和特色。
6.《青岛寻味》- 作者: 赵辉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青岛的美食文化,包括传统的海鲜美食、啤酒文化以及青岛特色小吃等,是一本引人垂涎的美食指南。
这些书籍涵盖了青岛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可以让
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座城市。
无论是研究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从中找到感兴趣的内容。
青岛八大关历史文化导览
青岛八大关历史文化导览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八大关,是青岛最具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区之一。
它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
本文将带您逐一介绍八大关的历史和文化,带您深入了解这个迷人的地方。
一、八大关的背景八大关位于青岛市市北区,是一片坐落在青岛湾畔的风景区。
它得名于当年的八个国家租界,包括英国、德国、俄罗斯、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和比利时。
这些国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相继在此建立租界,并在这里留下了各自独特的建筑和文化。
二、英国风情区在八大关中的英国风情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典雅的英式建筑。
这些建筑包括英国领事馆、英国总理公署等,外观设计精美,展示了英国建筑的典型特点。
在英国风情区漫步,仿佛置身于英伦之地,感受着浓郁的英国风情。
三、德国风情区德国风情区是八大关中另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这里大量保存了德国风格的建筑,如德国总督府、沃津斯基别墅等。
这些建筑以红砖和青瓦为主,展现出德国建筑的独特魅力。
漫步在德国风情区,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德国的过去。
四、其他风情区在沿海的八大关地区还有其他的风情区,如法国风情区、俄罗斯风情区等。
这些风情区都有各自独特的建筑和文化,是了解青岛历史的绝佳场所。
游客可以在这些区域漫步,欣赏美丽的建筑,感受不同国家文化的交融。
五、历史和文化的交汇八大关所展现的历史和文化是各种国家的交汇与融合。
这里既有西方的建筑风格,也有东方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国家文化的碰撞和互动,领略到青岛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六、文化活动与展览八大关地区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着大量的艺术爱好者和文化探索者。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各种艺术品、手工艺品和文化展示,丰富您的文化生活。
七、游览建议如果您计划游览八大关,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建议您提前了解各个风情区的开放时间和门票价格,以便更好地规划您的行程。
其次,尽量选择平日游览,避免节假日的人流高峰。
青岛文化概要
1、文化就其一般意义而言,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建筑文化、城市公共文化、城市科技文化、城市自然文化、城市制度文化与城市精神文化等。
3、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一个城市的内在品质和积极的价值取向,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它即反映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水平,又对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4、2003年12月23日,青岛市委首次公开公布青岛的城市精神为“诚信、和谐、博大、卓越”。
5、城市文化力它包含着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
二是精神力量。
这种力量具有激发力、导向力、感通力三个作用。
6、从现在出土的文物来看,新石器时代,一带已有人类聚居生活。
胶州城南三里河是著名新石器时代遗址。
三里河大汶口文化的氏族是青岛地域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居民。
7、一些文人也到青岛地域游历,诗人李白写下了“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诗人白居易到过琅琊台。
日本名僧慈觉大师入唐求法,途中多次经过青岛地域。
8、宋代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正式在密州(州治在今诸城)板桥镇(今胶州)设置市舶司,这里成为北方唯一对外的口岸,成为中外交通的重镇。
9、明代在青岛地域先后建有鳌山卫、灵山卫、雄崖所、浮山所、夏河所和胶州所等,保卫了海疆安全,维护了地方的社会秩序…..10、宁戚著有《相牛经》1卷,为中国最早畜牧专著,对促进齐国农业牧业发展产生一定作用。
11、光绪17年(公元1891年),清政府终于决定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4个营2000余人移驻青岛,这是青岛建置之始。
12、1897年11月1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舰队司令棣利士率舰占领青岛一带。
13、1898年3月6日,清政府的李鸿章和翁同和与德使海靖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条约共分“胶澳租界”和“铁路矿务”两部分,共10款。
14、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以对德宣战为借口进攻青岛。
青岛八大关感受青岛的历史与建筑文化
青岛八大关感受青岛的历史与建筑文化青岛八大关——感受青岛的历史与建筑文化青岛,这座坐落于山东半岛的城市,以其秀丽的海滨景色和独特的建筑文化而闻名于世。
而在这个城市中,八大关作为青岛的象征之一,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八大关,感受这里所蕴含的丰富历史与建筑文化。
青岛八大关,位于青岛市的市北区,是一片集建筑、历史、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地方,也是青岛最早的行政、商务和住宅区之一。
它得名于八座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物,分别为关东楼、广东楼、厦门楼、台湾楼、福建楼、日本楼、德国楼、英国楼。
这些建筑,代表着不同国家在青岛的殖民和经济影响。
德国是最早在青岛建立租界的国家,德国楼的出现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殖民时期。
德国楼建于1898年,是八大关中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也是该地区内唯一保留原貌的德国建筑。
它矗立在一片富有欧陆风情的深绿树木之间,以其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彰显了德国建筑的典雅和庄重。
英国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砖木结构现代建筑,它整体呈现出英国乡村别墅的建筑风格。
走进英国楼,仿佛穿越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感受到了当时的英式浪漫和淳朴。
内部装饰精美,时光洗炼下的家具和摆设透露出满满的历史底蕴。
而日本楼则代表了日本在青岛的影响。
作为殖民时期的产物,日本楼建筑风格独特,传达出明治时代浪漫的情怀。
虽然历经百年的沧桑,但这些建筑仍旧保存完好,为游客们展示了一段十分珍贵的历史记忆。
八大关的历史,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史,更是一个国家与国家、文化与文化之间交流的见证。
广东楼、厦门楼、福建楼和台湾楼,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和温婉。
这些建筑以中式庭院建筑为主,融合了广东、厦门、福建和台湾的建筑风格与文化元素,散发着古朴而又优雅的气息。
八大关所蕴含的建筑文化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更归功于这座城市所积淀下来的历史底蕴与温情。
走在八大关的街道上,古老的石板路、街角的小吃摊和当地居民的热情,都让人感受到这里的独特韵味。
青岛历史简介
青岛历史简介一、简介青岛位于中国山东省东南沿海,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旅游目的地之一,青岛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本文将介绍青岛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和著名景点。
二、历史沿革1. 胶澳时期青岛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在古代,青岛曾是鲁国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1842年,因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青岛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1862年,青岛成为德国殖民地,并被命名为“胶澳”。
2. 德国时期在德国统治时期,青岛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德国殖民地时期的建筑、街道和规划对青岛的整体风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岛成为亚洲最早拥有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之一。
3. 日本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占领了青岛。
在日本统治时期,青岛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军港和工业城市。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青岛回归中国。
4. 今天的青岛如今的青岛是中国山东省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国的一座国际化城市。
它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拥有世界级的经济发展区域。
青岛通过其独特的历史和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三、文化底蕴1. 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岛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民俗、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
青岛的传统民俗活动如踩高跷、划龙舟等是当地人民生活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美食文化青岛的美食文化独具特色,以海鲜为主要食材,融合了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烹饪技巧。
青岛啤酒也是举世闻名的,其清爽的味道和独特的酿造工艺吸引了无数的啤酒爱好者。
3. 艺术和文学青岛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0世纪初,青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著名景点1. 栈桥青岛栈桥是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最长的栈桥之一。
它建于1892年,连接着陆地和海洋。
栈桥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游客欣赏海景的理想场所。
2. 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位于青岛啤酒厂的原址,展示了青岛啤酒的历史和制作过程。
介绍青岛的手抄报内容
介绍青岛的手抄报内容
青岛是中国的一座沿海城市,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城市之一”。
青岛拥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文化特色。
以下是关于青岛的手抄报内容的一些建议:
1. 青岛的地理位置:介绍青岛位于中国东海岸的位置,青岛市的行政区划,以及青岛的地理特点,如山峦、海洋等。
2. 青岛的名胜古迹:介绍青岛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崂山、八大关、栈桥等,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来展示这些景点的美丽和历史背景。
3. 青岛的海滩和海洋资源:介绍青岛拥有的著名海滩,如石老人海水浴场、金沙滩等,以及海洋活动,如滨海娱乐和水上运动等。
4. 青岛的文化特色:介绍青岛的饮食文化,如青岛啤酒、海鲜等,以及青岛的民俗文化,如傲来艺术、鲁菜等。
5. 青岛的经济与发展:介绍青岛的经济结构和主要产业,如航空航天、海洋科技、信息技术等,以及青岛的主要国际合作项目。
6. 青岛的环境保护与生态:介绍青岛的环境保护政策和举措,如青岛的生态园区、天然保护区等,以及青岛人民对环保的重视和参与。
7. 青岛的体育文化:介绍青岛的体育赛事和运动文化,如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马拉松等,以及青岛市民的运动健康意识。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全面地展示青岛这座美丽城市的风貌、历史、文化以及发展现状。
可以使用丰富多样的图文材料,使手抄报更加生动、形象,吸引读者的眼球。
青岛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青岛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青岛是我国一座美丽的沿海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初中历史是我们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的变迁和文明的进步。
下面是对青岛初一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古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1. 中国历史的起源: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的起源地,因其肥沃的土地和适合居住的环境吸引了众多部落的人民在此定居。
2. 夏、商、周三代: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3. 中国古代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诸侯国,经过战争和外交手段逐渐形成了七大势力,最终由秦国统一中国。
二、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1.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墨子、老子、庄子等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
2. 中国古代的学问:中国古代的学问主要包括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和法家学说。
其中,儒家学说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影响。
3.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发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和发明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的发明对人类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贡献。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1. 封建制度: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封建制度,是一种以君主为中心的政治和社会体制。
封建制度中的君主统治着自己的领地,而地方官员则行使君主的权力管理各地。
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优秀的士人进入官府任职。
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3. 农耕经济和手工业: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农业是经济的基础。
手工业的发展也对中国的经济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丝绸、瓷器等的制作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四、现代中国的发展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三章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第一节崂山----海上第一名山一、崂山概况崂山,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山区面积446平方公里。
山脉以崂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两个方向延伸较长,形成了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崂山的余脉沿东海岸向北至即墨市的东部,西抵胶州湾畔,西南方向的余脉则延伸到青岛市区,形成了市区的十余个山头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地处北纬36°10′,东经120°37′,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为崂山的主峰。
崂山地处暖温带,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突出表现为“春凉回暖晚,夏温热雨多,秋爽降温迟,冬暖少雨雪”的气候特征。
由于山势陡峻和地形复杂,形成了上下不同、内外迥异的小气候,山南麓的太清宫一带名为“小江南”,巨峰北侧的北九水则称“小关东”。
二、崂山十二景崂山钟灵毓秀,山海奇观,佳景天成,美不胜收,历代游山文人墨客多有称颂。
自30年代起,有崂山十二景之说,后定为“巨峰旭照”、“龙潭喷雨”、“明霞散绮”、“太清水月”、“海峤仙墩”、“那罗佛窟”、“云洞蟠松”、“狮岭横云”、“华楼叠石”、“九水明漪”、“岩瀑潮音”、“蔚竹鸣泉”。
三、历史上的崂山的书院(一)康成书院康成书院在不其山(铁骑山)东麓的书院村,其名称源于东汉经学家郑玄曾在此设帐授徒。
当时“从学者盈万”,著称海内。
(二)华阳书院华阳书院在华楼山前华阳山的南麓,故名,又称东崖书院。
(三)青峪书院青峪书院在夏庄东北6公里的青峪村。
即墨举人江恭先于道光年间在此筑舍,延请同邑举人黄念昀教其二子读书。
(四)石屋书院石屋书院在北科宅东南5.2公里的观崂村。
(五)劳山书院位于鹤山之北、即墨市东部之皋虞一带。
(六)下书院下书院在石门山西麓山谷中。
第二节崂山道教文化一、崂山道教的历史沿革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
崂山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
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
秦始皇的东巡,汉武帝两次幸不其(今青岛市城阳区),都与方仙道的活动密切相关。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张廉夫来崂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
从西汉到五代时期末,崂山道教基本属于太平道及南北朝时期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从宗派上分属于楼观教团、灵宝派、上清派(亦称茅山宗、阁皂宗)。
宋代初期,崂山道士刘若拙得宋太祖敕封为“华盖真人”,崂山各道教庙宇则统属新创“华盖派”。
金元以来,道教全真派兴起,崂山各庙纷纷皈依于“北七真”的各门派,成吉思汗敕封邱处机之后,崂山道教大兴。
延至明代,崂山道教的“龙门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总数达到10个,崂山及周边地区道教长盛不衰。
至清代中期,道教宫观多达近百处,对外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市人民政府逐步有计划地恢复部分崂山道教庙宇,落实宗教政策,召回道士,重修神像,返还庙产。
现崂山相继修复并对外开放的庙宇有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和太平宫。
崂山道教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二、崂山道教宗派崂山道教自春秋时期至西汉时期,主要流派为方仙道;从东汉时期至南北朝时期属太平道;南北朝时期至五代,分属楼观教团、灵宝派、上清派;宋初统属华盖派,金元以后则承袭全真各派。
崂山全真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派系,主要有:华山派龙门派金山派随山派鹤山派清静派金辉派遇仙派南无派嵛山派三、崂山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中华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崂山道乐则是道教音乐中独具特色的一大分支。
从功能和韵律风格上可分课韵、功韵、咒韵、庆韵、祭韵、逸韵六类。
崂山太清宫自张廉夫初创之后,道士们的早课、晚课的经文就配有一定的韵谱。
这种曲谱不仅可以使道众颂经众口一致,而且有清喉抒胸,提高吐纳效果和凝神聚精的作用。
唐李白与唐宫廷乐师浙江道士吴筠同到崂山旅居,在太清宫北山之阳,蟠桃峰下,饮酒唱和,为峰顶的“王母瑶池”咏叹抒怀,共创一支曲子,名曰《清平调》,并传给太清宫道士,同时还把江南道家经韵曲牌《三涂五苦颂》传给了崂山道士。
《孙谱》,是崂山道士最重要的经韵曲牌之一。
第三节崂山民间习俗和民间文学艺术一、崂山民间舞蹈崂山地区的民间舞蹈,主要是群众在春节期间自发性的娱乐活动,有较深的群众基础。
长期流传并保留下来的崂山民间舞蹈,大体可分5大类10余种。
秧歌类崂山地区的秧歌是由即墨传入的。
1924年,中韩镇大麦岛村就兴起了“地秧歌”,共有16个角色,大多扮演戏曲故事中的人物。
高跷类高跷传入崂山地区已有上百年历史。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北宅镇沟崖村组织了崂山第一支高跷队。
道具舞类手或身披道具而舞,是崂山地区民间舞蹈的一个特点。
现有的道具舞分两大类:第一类是硬架子道具舞。
第二类是软架子道具舞,如“龙灯舞”、“狮子舞”。
历史上崂山地区有两处著名的龙灯舞,一是北宅镇五龙村的龙灯舞,二是中韩镇孙家下庄的龙灯舞。
二、崂山民间曲艺在崂山山区居民中备受喜爱而久演不衰的地方剧种当推柳腔。
柳腔传入崂山地区约100余年,初盛行于崂山西部,民间的柳腔戏班初创于此,并迅速传播、发展,授戏及演出盛极一时。
第四节崂山刻石百例崂山最古老的摩崖在崂山区沙子口镇的烟台顶。
两处刻石相连,皆为晋太安二年(303年)镌刻。
书刻虽不工整,但仍可从粗犷中见出汉隶之余韵,并已向魏碑体转化。
其一为:“勃海朱泰武(一行)晋太安二年岁在癸亥(一行)平原羌公烈(一行)。
”共分三行,高50厘米,宽42厘米,字径3.5厘米不等。
其二为:“高阳刘(一行)初孙(一行)晋太安二年(一行)魏世渊(一行)。
”共分四行,高49厘米,宽26厘米,字径3.5厘米不等。
第五节崂山历代诗文鉴赏一、诗歌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唐】李白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作者简介】李白,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一诗,镌刻于崂山梯子石五百级处之巨石上,刻石之诗与《李太白全集》所载相同。
《全唐诗》中,“亲见安期公”为“亲见安其生”;“飞步登云车”为“飞步升云车”。
咏劳顶【元】赵孟兆页山海相依水连天,万里银波云如烟。
挥毫绘成天然画,笔到穷处难寻源。
【作者简介】赵孟兆页,字子昂,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代诗人、书画家。
本诗录自《青岛旅游诗选注》。
劳山【明】蓝章遥看山色层层碧,渐觉溪流汩汩深。
匹马迳寻萧寺树,老僧应识野人心。
行云何意遮奇石,啼鸟多情和苦吟。
不是将身许明代,便从逄子老山岑。
【作者简介】蓝章,字文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
本诗录自《青岛旅游诗选注》。
太清宫【明】耿义兰大劳小劳天下奇,海岳名山世间稀。
修真野客能避世,万古长春道人居。
东海名高上鳌峰,初开茅庵是太清。
恩深一观明帝主,敕谕颁来道藏经。
【作者简介】耿义兰,字芝山,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
明正德四年(1509年)生,嘉靖年间进士,后弃家入道,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本诗录自《太清宫志》。
劳山道中【明】左懋第匹马西风直路赊,几家茅屋趁山斜。
白云争捧如花女,尽日溪头独浣纱。
【作者简介】左懋第,字仲及,号萝石,明代莱阳(今山东省莱西县)人。
明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授韩城知县,历官吏部都给事中,人称“明末文天祥”。
本诗见于《左忠贞公集》。
第六节崂山的古树名花和崂山绿石一、崂山绿石崂山绿石,旧称“劳山石”,产于山东青岛市郊崂山脚下的仰口海湾,因蕴藏于海底,亦有人称“海底玉”。
宋元时代,即有人将劳山石制为案头清供及文房用具。
崂山绿石之特色有三:一是色彩绚丽。
以绿色为基调,或墨绿,或浅绿微蓝,间有黄、白、赭色交错,更显其变幻之美。
二是结晶奇妙。
绝大多数绿石为层状结晶,但有的排列均匀,有的厚薄悬殊,与不同色彩互为辉映。
少数绿石或呈丝状结晶,或为(有金星闪烁)。
更奇者为放射性结晶,有奇峰高耸、岭脉延伸之奇景出现,此为绿石中之佳品。
三是石质细密润泽。
其矿物组成主要是绿泥石、镁、铁、硅酸盐,又杂有叶腊石、蛇纹石、角闪石、绢云母与石棉等,石质细密晶莹,如若切片观察,还有一定的透明度。
崂山绿石因其色彩、结晶、石质、形体之变化错综复杂,在选石时必须多种因素、多个方面,比较斟酌,反复推敲而后才能定夺。
要想采得上好之绿石,概括起来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眼:一要看色彩的变化。
崂山绿石以绿色为基调,但又不是单一的绿色,色深者墨绿浓黑;色浅者粉绿微蓝;色艳者如夕阳芳草;色纯者可与翡翠乱真,再加上黄、白、赭等色块条纹,诸多色彩交错于一体、变化无穷,奇妙多趣。
二要看结晶的变化。
绝大多数崂山绿石为层状结晶,但有的排列均匀,有的厚薄悬殊,各层相间.不同色彩浓谈交错,其斜面断层常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曲线纹彩,异常美丽,有的则成丝状或粒状结晶,丝丝相连,有的镕嵌于石隙,有的附着于石面,常可出现山峦纵横,千峰竞秀的奇观。
也有的在透明的绿石中杂有云母结晶,呈现出众多闪烁发光的金星颗粒,别有奇趣,有的在石面上形成放射状结晶,出现奇峰高耸,岭脉向四面八方散射的奇景,为绿石中难得的珍品。
三要看石质的变化。
崂山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是绿泥石,在不同的结构中.又杂有叶腊石、蛇纹石、角闪石、绢云母、石棉等不同成份。
用显微镜切片放大观察,可以看到多种美而的结晶,略经琢磨,即可出现玉石的光泽、但不同石块的密度、光泽、透明度也各有不同.在石质方面的选择,应以细密坚实、晶莹润泽为上品 .四要看形体的变化。
崂山绿石的形体不象太湖石那样裙皱洞穴通体相连,不可能要求其“皱”,其“透”。
但仍要求其艺韵之“秀”,体形之“瘦”,气势之“雄”,和风度之“自然典雅”。
二、崂山茶崂山三围大海,背负平川,终年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长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水质清冽。
崂山独特的地理环境,肥沃的土地,优质的水源培育出的崂山茶,色、香、味、形俱佳,名扬海内外。
崂山种茶已有悠久的历史。
崂山茶的成品茶属于绿茶,由精选崂山鲜茶用现代工艺加工而成。
崂山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较强,霜期也较南方长,加之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发育慢,有充分时间积累养分,故崂山茶内含营养物质丰富,有大量的多酚类、咖啡碱、芳香物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人体健康的成份。
饮用崂山茶,有兴奋解倦、止渴解毒、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清心明目之功效。
特别是茶内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高,茶汤浓醇鲜爽,饮后颊齿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赞不绝口。
因此,崂山茶与崂山矿泉水、崂山耐冬花并称“崂山三绝”,享名天下,冠盖东方。
崂山茶的真正味道来自“五极” :嫩嫩的茶芽 + 清澈甘甜的泉水 + 一幅好茶具 + 清静的环境 + 平静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