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抗洪救灾期间感人故事精选最新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20抗洪救灾期间感人故事精选最新5篇
在救灾的过程中,不管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还是到本地企业及普通群众,都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体现了绥德群众大团结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0抗洪救灾期间感人故事精选最新.欢迎阅读!
抗洪救灾期间感人故事【1】
绥德水文站位于绥德县名州镇薛家畔居委,办公楼旁便是无定河支流大理河,属国家重点水文站、中央报汛站.这里的洪水水文数据,对无定河流域的抗洪决策有着重要意义.
7月25日上午,大理河上游已开始涨水,正在值班的站长马锋接到上级要求做好防汛准备的通知,面对即将到来的洪水,水文站全体4名职工迅速展开测洪演练:两人观测水位、施测流量,一人处理泥沙,一人对外联络、拍发情报.
当晚20点至23点已经收到上游将雨量的数据,当即马锋和退休返聘回站工作的父亲马成伦,唯一的女职工高舒和临聘职工王宏飞迅速穿起救生衣,一边密切注视着河水的变化,一边认真分析着相关数据.
直到26日凌晨整点,暴雨强度都没有减退的迹象,绥德水文站发出了第一份水情电报,就在他们不断测洪时,接到绥德县政府命令,要求水文站迅速拉响警报,提醒沿街两岸的群众尽快撤离.
2时15分,高过头顶的洪水向水文站扑面而来,抢测洪水难度不断增大,水位在快速上涨中,铺天盖地的洪水冲毁了吊箱和供电线路,沿河两岸漆黑一片,身后的街道完全被洪水围堵.此时,站长马锋镇定说:“大家不要慌,我们水文人的职责就是测洪报汛,测报工作不能停止,今晚无论如何都要保证把汛情拍发出去.”
从一楼退到二楼,再从二楼退到楼顶.设施被毁、电力中断,但他们没有停止观测水位、拍发情报.楼顶上,全身湿透的4名职工稍不留神,就会被卷入洪流,楼房也随时会被巨大的漂浮物撞毁.女职工高舒被大家用绳索绑在楼顶平台附近建筑的防盗网上,以稳定身体.他们测到了完整的水位、流量、泥沙变化等数据,并把一组组水文数据记录下来、一份份关键情报拍发出去,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为下游的防汛抢险赢得宝贵的时间,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暴雨洪水仍在持续肆虐着.他们一边测报,一边寻找突围.
6点20分,手机信号完全中断.这时,横跨于街道南侧、水文站和大理河北岸三点一线的塔架上,横穿着一条用钢索牵引的轨道,平日用于上下升降、左右平移测量水流的吊箱,此时正处于湍急的洪峰之上.由于吊箱因无法抵挡洪流带来的巨大冲击,被卷入浪涛之中,而回弹的钢索,击中了正在观测水位的马锋和父亲马成伦.他俩双双倒地,导致头部擦伤,腿部骨裂、拉伤.
天亮时,在延安水文局应急抢险队员及附近10多名群众的帮助下,将他们安全撤离过去.看着同志们一个个被送到安全地带,马锋才最后撤离.
延安水文局应急抢险队员的到来,让绥德水文站的测报工作没有间断,队员们和站上职工一起并肩测报.当省水文局副局长王高英来到站上慰问时,看到马锋和父亲马成伦体力不支、疼痛难忍的状况,强令将他们送往医院治疗……
洪水过后,绥德群众说:“没有他们4人,我们早就没命了.”
抗洪救灾期间感人故事【2】
大理河畔守家园
7月26日凌晨,值班人员打来的电话,张焕雄赶忙巡视大理河畔,刻警惕观察着水位的变化,当发现水位有漫过护岸林趋势的时候,他大声疾呼,赶快往高处跑.听到呼喊的乡亲们紧急动员家里人快速撤离,凌晨1点左右的时候,所有的村民都被紧急转移到村委会旁一栋刚刚修建的高楼上,不一会大水就汹涌而来.看着被安全转移出来的240名群众,张焕雄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下.
7月26日遭受暴雨之后,村委会立刻成立了以张焕雄为组长的协调指挥组,生产自救组、后勤保障组、物资管理组、救灾物资组织组、接待组.正是由于村里紧急联动,让遭受洪灾后的张家寨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在灾难面前,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彻夜不眠守候在家园的大理河畔,为村民守护了平安,保住了生命.张焕雄在洪灾中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平凡之中彰显不平凡的人格魅力,诠释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展现了一心为民的光辉风采.
抗洪救灾期间感人故事【3】
绥德县12岁小学生积极志愿服务灾区 50斤的面粉一天扛了70袋
7月25日至26日,陕西榆林市绥德县爆发特大洪灾,14.57万人因此受灾.洪灾过后,留下一片狼藉.
风雨无情人有情,成百上千志愿者活跃在灾区,感人的事迹纷纷涌现.
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个12岁少年志愿者劳累休憩的照片,在8月2日发出后,迅速被刷爆……
照片中,一个戴着眼镜、留着寸头的小男孩,背靠在由矿泉水堆起的“山”旁,嘴巴半张,在太阳下蜷着腿熟睡.小男孩的身上用别针别着一块红布,上面印着“志愿者,远竹中学”字样.当地网友称,这是绥德抗洪救灾中的“最小志愿者”.
一直活跃在抢险救灾大后方的他,很快被找到.
他叫胡智博,12岁,是江德小学六年级4班学生,不久前参加完小升初考试,正在家中过暑假.而在洪灾过后第二天,他就自告奋勇到救灾物资接收点报名当志愿者了.
今年刚刚小学毕业的他在采访中一直说:“我不是小孩子了,能参与救灾,我很开心.”
他这样说,也这样做.
一袋50斤的面粉,他独自抱起卸下,再返回抱起、卸下……搬米、搬面、搬矿泉水,在重灾区帮居民铲泥,哪里需要,哪里就有这个小小的身影.
和他一起活跃在抢险救灾现场的,还有同样热忱且朴实的母亲.
许多人看了智博的照片说,小男孩的家教棒棒的.母亲却说,参与救灾是智博主动提议的,“他说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的“力所能及”,哪怕让一些成年人看来,也汗颜无比——从7月28日参与救灾,他每天忙碌近10个小时,一天不断,有时累得晚上一个姿势睡一晚,第二天一早,又精神抖擞出现在救援现场.
他说:“人家外地人还跑来帮咱救灾呢,咱作为一个绥德人,又怎好意思不主动出力?!”
妈妈说:“我觉得孩子说的很对,就来了.”于是,每天早上8点钟,母子二人便准时来到救灾物资接收点志愿服务,中午也不回家,直到当天志愿服务工作全部结束才离开.
对于刷爆朋友圈的那张照片,智博说起来还很不好意思.在没有新的救灾物资运来间隙,他坐下休息了一会儿,没想到太劳累就“眯糊了几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