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古诗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古诗文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高一学生们备考中的一大难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诗文,我将在本文中总结一些高一古诗文常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诗文基础知识1. 古诗文体裁:古文和诗歌是古代文学的两大重要体裁。
古文包括骈文、骚体、辞章、散文等。
诗歌则包括古代各种韵文形式,如绝句、律诗、七言诗等。
2. 古代文人:古代文人是指以才华出众、文学成就高的人。
他们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杜甫、白居易等。
了解古代文人的生平和作品对于理解古诗文有很大的帮助。
3. 诗歌的格律:古代诗歌的格律非常重要,包括韵脚、平仄、字数等。
掌握这些格律规则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
二、古诗文的阅读技巧1. 了解背景知识:古诗文常常与历史事件、文化风俗等有关。
在阅读古诗文时,了解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意境。
2. 词句理解:古代诗文中常用的词句有时与现代用法不同,需要我们仔细理解。
同时,古代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夸张、对比、比喻等。
3. 作品精读:对于一些重点作品,我们需要进行精读。
认真品味其内涵、把握其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古诗文的写作技巧1. 锻炼写作功底:古诗文要求有较强的写作功底。
通过多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模仿古代文人的写作风格,能够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古代修辞手法。
2. 理解作者意图:古代文人常常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在写作时,我们要尽力理解作者的意图,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古代文人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夸张、拟人、对仗等。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
四、古诗文的鉴赏方法1. 鉴赏诗歌的音律:古代诗歌的音律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朗诵、吟诵等方式感受古代诗歌独特的音韵美。
2. 评析作品的意境:古代诗文常常通过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必修一古诗词文言文重点
必修一古诗词文言文重点在必修一的语文学习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重点内容,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必修一古诗词文言文的重点内容:1. 古诗词部分,重点学习了《诗经》中的《关雎》、《蒹葭》,以及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作品。
这些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通过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
2. 在文言文学习中,我们重点研读了《史记》中的《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等篇章。
这些文言文作品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政治智慧。
3. 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文本的背诵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作品,去感受和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4. 学习古诗词文言文,还需要注意其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如《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以及《史记》中的排比、对偶等修辞技巧,都是文言文表达的重要手段。
5. 此外,对于古诗词文言文的学习,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作品的时代意义。
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地领会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6.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古诗词文言文的鉴赏和创作实践。
通过模仿和创作,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7. 最后,古诗词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和实践。
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归纳
必修1《沁园春·长沙》1.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
⑴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
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不同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⑵词的分类: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高中语文必修1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1知识点(一)《蜀道难》知识点1、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2、浪漫主义(Romanticism):这个词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 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
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3、《蜀道难》的浪漫主义特点:这首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
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
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
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全诗的骨干。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
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这篇诗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
正因为如此,他的胸怀、性格在这里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殷璠《河岳英灵集》说这首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
高一语文必修1古诗词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1古诗词总结古诗词是高中语文考试的重点,一定要掌握扎实。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必修1古诗词总结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语文必修1古诗词总结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文引用诗词汇集)金缕衣(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旅次朔方(刘皂)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似故乡。
渡汉江(李频)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杂曲歌辞?长干曲四首】 (崔颢)君家定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菩萨蛮》 (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留别王侍御维(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南园(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七绝(李涉)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日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辛亥元夕(元朝诗人何中)顽坐故贪黙,忽行时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
街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早梅 (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高一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高一语文课程中,古诗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是高一语文古诗文必背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文。
一、作者与作品1. 《离骚》——屈原2. 《孟子》——孟子3. 《史记》——司马迁4. 《诗经》——佚名5. 《荀子》——荀子6. 《庄子》——庄子7. 《论语》——孔子8. 《红楼梦》——曹雪芹二、诗歌形式与特点1. 骈文:两对对仗的四言或六言句子相互对仗的句子形式。
2. 连句:一句接一句,没有分段的诗歌形式。
3. 古文辞:使用古代词汇的文学表达方式。
4. 老胡枕头风雪压,这般优伶自古稀。
——这是骈文的例子,表现出古代言辞的特点。
三、常用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事物来形容另一事物,增强作品的表达力。
2. 借代:用另一个词语代替原来的词语,间接表达意思。
3. 对偶:两个相对的句子或短语,以相同的语法结构对立着,修辞效果突出。
4.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张描述,增加艺术性和感染力。
5.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性,增加形象的生动性。
四、古诗文常见题材1. 唐诗宋词: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或表达对人生哲理和情感的思考。
2. 古乐府:描写生活场景和人民的命运,展现社会风貌。
3. 《魏书》:记载魏晋南北朝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4. 《山海经》:记载古代的山川地理、神话传说和神兽种类。
五、古诗文常用词语1.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界上都很混乱,只有我自己很清澈。
表达作者独特的思考和境界。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人生短暂和无常。
3.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
4. 江雪无声溢九天,山雨欲来风满楼:描绘江雪和山雨的壮丽景象。
六、古诗文的内在意义古诗文不仅仅是表达美感的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镜子和人类文明的遗产。
通过学习和背诵古诗文,我们能够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考方式,感悟道德哲理和人生价值。
高一古诗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一古诗常考知识点汇总在高一的古诗学习中,有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我们需要掌握和了解。
本文将对高一古诗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古诗的韵律和格律1. 诗的韵律:指的是诗中的音节分布规律,包括平仄、押韵等。
2. 诗的格律:指的是诗的结构形式,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二、古诗的体裁和题材1. 体裁:古诗的体裁有很多种类,如抒情诗、山水田园诗、豪放诗、咏史诗等。
2. 题材:古诗的题材广泛,包括自然景物描写、人物形象描写、感情抒发、社会风俗描绘等。
三、古诗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增加表达的艺术感染力。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属性,使其栩栩如生。
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效果或达到修辞的目的。
4. 对仗:通过语言的对称和反复,使诗句更富韵律感和美感。
5. 排比:通过对句子的平行结构安排和重复使用,强调事物的对比和表达感情。
6. 借代: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等。
四、古诗的艺术特点1. 言简意赅:古诗追求言简意赅,凝练精炼,用最精练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2. 情景交融:古诗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使情景与人物融为一体。
3. 境界高远:古诗往往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社会和宇宙等的超脱和远望,体现了一种博大精深的境界。
4. 韵味悠长: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韵律节奏,使人们在品读中感受到一种悠长深远的美感。
五、常见的古诗范文1. 《登鹳雀楼》——王之涣2. 《春晓》——孟浩然3. 《静夜思》——李白4. 《望庐山瀑布》——杨万里5. 《登高》——杜甫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相信同学们对高一古诗的学习会更加得心应手。
希望大家能够在备考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一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一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重要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2.《诗两首》重要字音:彷(páng)徨寂寥(liáo)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青荇(xǐng)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shēng)箫多音字:看守看见遒劲有劲着迷执著装载记载悄悄悄然重要字形:彷徨惶然惋惜哀婉彷徨牌坊惆怅稠密丝绸追溯朔风挑衅河畔斑斓无耻谰言波澜颓圮祭祀杞人忧天重要词义: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近义词辨析: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课内阅读1.对《再别康桥》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康桥”,现在通译“剑桥”,即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B.第二节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岸边柳树倒映在剑河里的情景,写得甜蜜而美丽,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离开;今: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①既东封郑(封:边界。
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③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①又欲肆其西封。
(扩大,延伸;动词)②筵肆设席(陈设,动词)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名词)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⑤肆无忌惮。
(放肆,动词)①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③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庸俗,鄙陋,目光短浅)。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 通假字1.《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皇岛阙,通“缺”,损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勾践灭吴(节选)》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
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三月释其政政,通“征”。
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亿有三千有,通“又”。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魔厉,摩厉,通“磨砺”,切磋,磨炼。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歠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歠,通“啜”,给人水喝。
3.《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4.《触龙说赵太后》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必勿使反反,通“返”。
5.《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劝学》虽有槁暴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
今义:掌管某些项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义: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义: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今义:医生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殓埋葬。
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古义:原野。
今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龋古义:男子。
今义: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语文高一上册必背古诗
高一必背古诗词(基础知识+默写)➢基础知识《短歌行》对酒当歌:当,对着。
几何:指岁月有多少。
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又已甚多,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苦,患。
慨当以慷:即“慷慨”,这里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对对方的尊称。
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整句语出《诗经》,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沉吟:沉思吟味,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呦呦,鹿叫的声音。
苹,艾蒿。
鼓,弹。
整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是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掇:拾取,摘取。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
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
用,以。
存,问候,思念。
契阔谈讌: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讌:通“宴”。
三匝:三周。
匝,周,圈。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这里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归园田居(其一)》①适俗:适应世俗。
②韵:气质,情致。
③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④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⑤羁鸟:笼中之鸟。
⑥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⑦野:一作“亩”。
际:间。
⑧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⑨方宅:宅子四周。
⑩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⑪依依:隐约的样子⑫户庭:门庭庭院。
⑬虚室:静室。
⑭樊笼:关鸟兽的笼子。
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梦游天姥吟留别》①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语文高一必修一诗词知识点
语文高一必修一诗词知识点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高一的语文必修一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和了解许多重要的诗词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诗词知识点。
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诗体形式。
它包含四句,每句五个字,共计二十个字。
五言绝句的格律要求严格,需要做到音节的平仄相间,字数的分配均匀等等。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五言绝句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形式。
它包含四句,每句七个字,共计二十八个字。
七言绝句相比较于五言绝句,它的字数更多,表达的空间更宽广。
3. 对仗:对仗是指诗句中相邻的两个字在音调上的呼应。
对仗是汉语诗词的重要特色之一,通过对仗可以增加诗句的韵律感和美感。
4. 象征意义:许多古代诗词常常使用象征意义的手法来表达含义。
例如,将花朵比喻为少女的面庞,将月光比喻为爱情等等。
掌握这些象征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5. 词牌名:古代词曲作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就是词牌名。
不同的词牌名有不同的音律要求和创作规则。
例如,七言绝句多用于《古诗十九首》等,五言绝句多用于《长恨歌》等。
6. 声韵格律:古诗的声韵格律是指诗句中字的音节音调的规则。
不同的诗体有不同的声韵格律要求,例如,五言绝句的格律是每句四个音节,七言绝句的格律是每句五个音节。
7. 藏头诗:藏头诗是指首字或者首字母排列成一定的序列,以形成诗句的一种创作形式。
藏头诗需要注意字句的搭配和意义的表达。
8. 唐诗宋词:唐诗和宋词是我国古代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两种诗歌形式。
唐诗以绝句形式为主,宋词以长短句相间的形式为主。
通过学习和欣赏唐诗宋词,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9. 清诗:清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清诗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通过学习清诗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社会的变迁和知识分子的心态。
10. 体裁多样性:汉语诗词有许多不同的体裁和形式。
除了绝句和律诗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如词、调、赋等等。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____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篇:古代文学常识1. 文言文基本功:古文阅读技巧、词语解释、古文翻译。
2. 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
3. 唐宋词:词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唐宋词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4. 宋元话本小说:话本小说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
5. 传统戏剧:元曲、元杂剧的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
6. 古代散文:散文的定义、特点,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第二篇:古代诗歌鉴赏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的定义、特点,五言绝句的鉴赏方法。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的定义、特点,七言绝句的鉴赏方法。
3. 诗歌写景: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运用修辞手法写景的技巧。
4. 唐人的爱情诗:唐代爱情诗的特点、写情一般技巧。
5. 唐咏史诗:唐代咏史诗的特点、写史的一般技巧。
第三篇:现代文学常识1. 白话文阅读:现代白话文阅读技巧、文学鉴赏方法。
2. 新诗:新诗的定义、特点、鉴赏方法,新诗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
3. 小说:小说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及作家,小说鉴赏方法。
4. 戏剧: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作家。
5. 散文:现代散文的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散文鉴赏方法。
第四篇: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构造方式对比1. 古代诗歌的构造方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构造方式。
2. 现代诗歌的构造方式:自由诗与固定诗的构造方式。
3. 句式与篇章结构: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在句式与篇章结构上的对比。
4. 诗歌语言与意象: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在语言与意象上的对比。
第五篇:现代新表达形式分析1. 新闻报道与特写报道:新闻报道的定义及特点,特写报道的定义及特点。
2. 读后感与观后感:读后感的写作要求与技巧,观后感的写作要求与技巧。
3. 书信:书信的种类与格式,书信的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4. 广告语:广告语的构造特点,广告语的鉴赏方法。
5. 网络语言与宣传文案:网络语言特点与宣传文案的写作技巧。
高一上册必背知识点语文
高一上册必背知识点语文一、古代文学1. 《诗经》:宋代后,又称《毛诗》。
共收入305篇诗歌,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2. 《楚辞》:东汉乐府风格的文集,作者屈原,共分为九个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3.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对话和言行,是儒家经典之一。
4. 《史记》: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史书,共分为本纪、表、书目、世家和列传五个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二、古代诗词1. 五言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句与句之间通常没有押韵。
2. 七言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句与句之间通常没有押韵。
3. 律诗: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对字数和押韵有严格的要求,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字数不定,字数相同的叫做平水韵,字数不同的叫做杂言韵。
4. 词: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主要以抒发个人感情为目的,形式上以四句为一首,每首四句字数固定为28个字,前两句叫做对仗句,后两句叫做排句。
三、古代文言文1. 句读: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式,即逐句分析句子成分,确定每个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 字义猜测: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不熟悉的字词时,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其意思,尤其是通过熟悉的偏旁部首来猜测字义。
3.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通过理解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4. 语态转换:文言文中的动词语态有被动语态和使役语态,需要通过上下文分析,确定动词的语态,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四、现代文学1.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章回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写了贾宝玉和贵族世家的兴衰。
2. 《老人与海》:美国作家海明威所著的一部小说,讲述了年迈的古巴渔夫桑地亚战胜困难、追求自由的故事,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典诗歌知识归纳
氓
这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描述了一个妇女被丈夫遗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
①女主人公婚前感情生活的热情幸福,是为了衬托下文婚后生活的悲惨;②氓婚前婚后对妻子截然相反的态度,表现其喜新厌旧、粗暴无情的丑陋面目;③女主人公婚前对自由美好的爱情婚姻是抱有真诚而执着的追求,婚后虽然婚姻失败但最终能勇敢洒脱地了结这场爱情,表现了她刚毅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叠词
短歌行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
感叹时光易逝,去日苦多,功业未成的苦闷和要求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引用《诗经》句子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用明月比喻人才,表达对人才的深情呼唤
比喻
(比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用乌鹊南飞比喻当时人才四处奔走的情况,流露出诗人唯恐贤士不来归附的焦虑。
人物个性鲜明,形象刻画生动。
这首诗开头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托物起兴,结尾以浪漫主义手法,用鸳鸯双飞寄托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诗中以鸳鸯照应开头的孔雀,以一鸟独飞开始,以双鸟和鸣终结,诗意浓郁。
首尾呼应
迢迢牵牛星
这首诗歌巧借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借喻
人间夫妻相处异地、不得相聚的现实生活。
“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是写素手之细,“札札”是写机杼之声,“盈盈”是写银河之水,“脉脉”是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必修一古典诗歌知识归纳
篇目
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词句
艺术手法
静女
全诗以男子的口吻,生动地描绘出男女幽会时有趣的场面。感情深挚,活泼风趣。
高一上册语文古诗文考点总结
高一上册语文古诗文考点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上册语文古诗文考点总结本店铺整理的《高一上册语文古诗文考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古诗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一语文学习中,古诗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对高一语文古诗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古诗文具有以下基本特点:形式简练、情感深沉、意境丰富、修辞巧妙。
古人能够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二、古诗文的体裁分类1. 诗:唐诗、宋词等。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以写景、咏史、抒情、咏史等为主题,形式多样,意境深远。
唐代诗人有杜甫、李白等,他们的作品传诵至今,深受后人喜爱。
宋词是宋代创作的短篇抒情诗歌,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题,形式简洁明快,情感深沉。
宋代文人有苏轼、李清照等,他们的词作更增添了宋词的魅力。
2. 文:古文、散文等。
古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统称,分为骈文、杂文、辞章等。
古文的特点是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用来表达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散文是一种近代文学形式,是自由散漫的写作体裁,以自由的写作方式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考。
近代作家有鲁迅、郭沫若等,他们的散文作品直抒胸臆,思想深邃。
三、古诗文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语言把一事物跟另一事物相联系。
例句:燕子拂堤若余情,人比黄花瘦。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性。
例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3. 借代:用代词、量词等取代具体事物。
例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 对仗:在一定的位置上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字。
例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四、古诗文的常见题材古诗文的题材丰富多样,包括田园、山水、爱情、思乡等。
这些题材可以让读者领略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五、古诗文的阅读技巧1. 注重整体把握:通过读整篇古诗文,了解它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理解诗句意境:注重理解作者通过诗句所营造的意境和形象,体验文字所传递的感情。
3. 善于分析修辞: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细节描写。
高一必修一古诗词 语文高一必修一古诗词
高一必修一古诗词语文高一必修一古诗词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高一必修一古诗词,以及语文高一必修一古诗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有哪些?高一必修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有哪些?高一必修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有如下:1、蜀道难(背诵全文)——李白《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3、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4、登高(背诵全文)——杜甫《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5、琵琶行(背诵全文)——白居易《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汇总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汇总古诗词这一部分是高中语文的必考点,同学们要整理好高中语文必背的古诗词。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文化常识汇总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文化常识汇总
《沁园春》
1.粪土但当年万户侯
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
“万户侯”指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
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后来泛指高官贵爵。
侯:①古代五等爵位(公、候、伯、子、男)的第二等。
②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食邑:①取其邑的租税供食。
②指所封的邑。
邑:封地,采地。
《喜看稻菽千重浪》
2.喜看稻菽千重浪
稻菽:稻和菽。
菽:大豆。
引申为豆类的总称。
菽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如“菽菽承欢”)。
五谷:稻、黍、稷、麦、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古诗文知识点归纳整理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成语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
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七、文言翻译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师说知识点归纳整理《师说》知识点整理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同逗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5)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
跟随、而且(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3. 一词多义(1)师 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c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4. 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介词结构后置(1)而耻学于师(2)师不必贤于弟子3.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 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四、重点句子翻译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赤壁赋》知识点整理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
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古义:循,依。
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5)歌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b歌曰(名词歌词)c倚歌而和之(名词曲调)(6)长a抱明月而长终(永远)b而卒莫消长也(增长)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介词结构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相与枕藉乎舟中5.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6.谓语前置渺渺兮予怀7.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8.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而又何羡乎?而今安在哉?五、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