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输血登记本 临床

合集下载

临床科室输血管理登记本

临床科室输血管理登记本

输血管理登记本科室名称:2018年月临床输血管理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一、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确实掌握输血的各种指征。

做到合理、科学用血,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培训。

三、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以及对临床用血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四、输血科对验收合格的血液,认真做好入库、登记、按温度要求进行储存、并做好冷藏温度的监测登记工作。

五、输血前准备工作(一)患者病情需要输血时,经治医师应根据规定履行申报手续,由上级医师签字后报送输血科。

(二)输血治疗前,由主管医师逐项填写《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其同意后,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并载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并记入病历。

(三)为提高输血安全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第十二、十三和十四条之规定:1.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

进行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等)。

2.首次输血患者必须进行输血前检查,间隔三个月输血应重新进行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等)。

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每次输血前都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选)。

3.手术患者、待产孕妇和有创诊疗操作原则上应将输血相容性检测作为入院常规。

内科住院、门急诊可能需要输血的患者也应提前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确保意外大出血时输血治疗的及时和安全。

如患者及家属拒绝检查,应有签署知情拒绝检查的文字记录随住院病历归档或记入门诊病历,经治医师事前应向患者和/或家属说明拒绝检查的不良后果。

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制度1、临床输血由临床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血浆),注明输血量及成份,上级医师核准签名,报输血科备血,并在病程记录中注明用血理由。

申请单上要写明用血时间,平诊输血需提前一天报输血科(急诊、抢救可当天用血)。

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

电话、口头备血无效。

2、申请用血必须抽取受血者血液3mL 连同申请单送检验科备用。

如果用血量超过800mL 以上,标本须酌量增加。

3、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 3 天的,逾时需重新抽血。

4、血液均有不长的保质期,所有用血量尽量按照病情需要申请避免浪费。

(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 毫升的,由临床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二)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三)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四)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2000 毫升的,须同时填写输血会诊单,经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会诊报输血科主任审批。

(急诊用血可事后补办报批手续)。

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应及时会诊,与临床医师共同拟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5、备用血以两天为限,逾期无效,但需延期使用者必须预先通知以便及时补充备血。

6、输血会诊内容应包括是否具有输血适应症,明确输血成份、用血量及输血时间和输血注意事项等。

7、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输血会诊单随病历保存。

8、每次输血前都必须执行输血申请制度。

9、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10、输血科建立严格的血液收领核查、发放核查、入库登记,保证用血安全。

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制度1、临床输血由临床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血浆),注明输血量及成份,上级医师核准签名,报输血科备血,并在病程记录中注明用血理由。

申请单上要写明用血时间,平诊输血需提前一天报输血科(急诊、抢救可当天用血)。

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

电话、口头备血无效。

2、申请用血必须抽取受血者血液3mL连同申请单送检验科备用。

如果用血量超过800 mL以上,标本须酌量增加。

3、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的,逾时需重新抽血。

4、血液均有不长的保质期,所有用血量尽量按照病情需要申请避免浪费。

(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临床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二)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三)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四)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2000毫升的,须同时填写输血会诊单,经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会诊报输血科主任审批。

(急诊用血可事后补办报批手续)。

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应及时会诊,与临床医师共同拟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5、备用血以两天为限,逾期无效,但需延期使用者必须预先通知以便及时补充备血。

6、输血会诊内容应包括是否具有输血适应症,明确输血成份、用血量及输血时间和输血注意事项等。

7、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输血会诊单随病历保存。

8、每次输血前都必须执行输血申请制度。

9、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10、输血科建立严格的血液收领核查、发放核查、入库登记,保证用血安全。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3、配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3天内采集的,超过3天必须重新采集。
4、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 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 输血。
2021/10/10
5
5、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 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 记录。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制度、技术 操作规范及流程
主讲:
2015-4-19
2021/10/10
1
安全输血制度
1、确定输血后,双人核对输血医嘱、采血标本。
2、取血者与发血者双方共同核对输血记录单和血袋信息是否一致, 双方持配血单与输血科报告单共同查对:姓名、性别、科室、床 号、住院号、血型、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类型、条形码、血袋号、 血量、及保存血的外观、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等,双方共同签 名。
3、按照输血查对制度进行查对后方可输血。
4、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不 良反应按《输血反应报告与处理制度》的流程处理。
5、输血结束后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随病历保存,完善输血 护理记录及各种表格填写。
2021/10/10
2
输血查对制度
1、采血时的查对:双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年龄、采血标签及 真空管,如同时采集二名以上患者血样时,必须严格遵守“一人 一次一管”的原则,逐一核对,分别采集。
注核对者的签名。
2021/10/10
10
14、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记录输血过程,将输血记录单(交叉 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回报单并返还输血 科保存。同时,将空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低温保存24小时,如无 输血纠纷,则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予以处理。

临床科室各类登记本

临床科室各类登记本

临床科室各类登记本
一、科室培训登记本(包含1、本科室人员外出培训情况登记本及学分、证书复印件2、三基培训记录(每位医师掌握本专科中西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根据综合目标考核要求加以培训及考核,并做记录)3、专科培训记录(每位医师掌握本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的中西医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有培训考核记录)4、方剂培训记录(每位医师掌握《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上要求的本专科方剂具体组成并有方剂考核记录)5、本科新员工病历岗前培训资料6、轮转住院医师业务考核记录
二、1、进修生、实习生登记本2、实习和进修带教本
二、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登记本(和医嘱、病程记录、电脑上费保持一致)
三、中医诊疗设备使用情况登记本(和医嘱、病程记录、电脑上费保持一致)
四、仪器设备状态登记本
如:
五、非药物治疗登记本及统计人次
六、中医诊疗技术登记本(和医嘱、病程记录、电脑上费保持一致)(各科严格按照收费清单上的88种项目开展中医诊疗技术)
七、出科病历质控记录本
八、运行病历质控记录本
九、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
十、会诊记录本
十一、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本
十二、术前讨论本
十三、死亡病例讨论本
十四、医师交接班本
十五、临床“危急值”报告本
十六、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本
十七、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内容包括:日期、时间、患者姓名、年龄、床号、药品名称、剂量、制药商、不良反应情况、处理过程、处理结果、是否上报)
十八、输血登记本(内容包括:日期、时间、科别、床号、患者姓名、患者血型、血液制品名称和剂量、供血者血型、输血时间、有无反应、操作者、结束时间、记录者)
十九、住院病人传染病登记本
二十、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的病例登记本。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制度1.政策临床用血过程中临床科室、手术室、检验科所必须遵守的管理制度。

2.目的保证临床合理、规范、安全用血,保证紧急抢救的及时用血。

3.标准3.1临床择期用血由专科责任医生决定,急诊用血由值班医生决定。

3.1.1 择期用血的《临床输血申请单》要由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生审核签字,血库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中的要求配血。

3.1.2 输血治疗为高风险治疗,仅限于在病区、手术室和急诊抢救室进行,抢救病人输血可在抢救地点进行。

门诊病人输血须收病区留观或收住院。

3.2血液及血制品使用管理3.2.1临床用血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用血申请者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输血成分,严格控制输血量,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

3.2.2血库工作严格按照《血库工作管理规程》进行管理和运作。

3.2.3血液及血制品的保管由血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血液及血制品保管制度》进行。

3.2.4临床用血必须有医嘱,病程记录中要有用血理由、有无输血反应,若有输血反应要有相应记录及临床处理的记录,术中用血应在手术记录或麻醉记录单中记录用血成分及用血量。

3.3 临床用血工作流程3.3.1 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申请3.3.1.1 填写知情同意书病情需要用血时,首先应向病人及家属交待病情,签《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内的所有项目应认真填写。

3.3.1.2 填写输血前检查申请单用血前医生要开出备血/输血、交叉配血、输血前检查(即输血四项)、血型测定等医嘱,并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包括病人的姓名、床号、科别、住院号、临床诊断、血型、血液名称、用血量、用血时间、目的、辅助检杏结果等),如果是备血需在备注处注明。

医生打印《临床输血申请单》,且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生手写审核签字,同时医生在HIS系统发送电子版本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到血库。

3.3.1.3 血液及血制品申请条件:3.3.1.3.1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a书面报告血红蛋白小于8.5g/dL;b血容量丢失大于20%;c体外循环手术预计血红蛋白小于8 g/dL;d血红蛋白小于10 g/dL的放疗/需手术者;e其它特殊情况。

输血病程记录要求及模板

输血病程记录要求及模板

输血病程记录要求及模板临床医师应在病历中详细、规范、完整记录输血治疗病程,包括输血前评估、输血过程记录、输血后疗效评价。

1.输血前评估记录包括(1)输血必要性评估要符合WS/T623-2018《全血和成分血使用》标准(输血理由、输血风险、有无替代方案等)、与患者沟通情况(首次输血时必须记录)、输血治疗方案(需要输注的血液品种、输血次数、每次输血量)等;(2)若患者有输血反应史,应包括对输血反应的预防措施;(3)若患者发生过无效输血情况,应包括针对无效输血的改进措施;(4)若采用特殊输血方案或紧急输血方案,应对患者存在的特殊、紧急情况加以说明。

2.输血过程记录包括(1)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输注血型、血液品种、血量、血袋号(发血单随病历保存,输血病程记录可不写具体血袋号);(2)有无输血反应及输血反应原因调查、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3)术中用血的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的患者出血量与输血量要与输血病程记录及输血护理记录中一致;(4)术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由临床医师或经授权的麻醉医师将术中用血情况记录于输血病程记录。

(5)储存式自体输血记录原则上同异体输血;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按回收式自体输血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记录内容应包括:输血前评估、回收量、回输量、回输时间、患者生命体征监护、回输后效果评价等。

注:没有建立回收式自体输血相关管理制度的,可以按照输血病程记录的对应方式记录回收式自体输血执行情况,记录内容应包括:输血前评估、回收量、回输量、回输时间、患者生命体征监护、回输后效果评价。

3输血后疗效评价记录包括(1)输血后疗效主要通过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或)临床症状有无改善进行评价;(2)输血后有效或无效的评价依据和评价结果,以“有效”或“无效”描述;(3)输血无效的原因分析及拟采取的改进措施;(4)是否需要继续输血的评估,若评估为需要继续输注,则此记录可同时作为下一次输血的输血前评估记录(两次输血间隔期不超过48h时适用)。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一、临床输血信息反馈制度1.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患者输血后若达不到预期效果,或病情比输血前加重,又不能用原发病解释时,应及时向输血科(血库)反馈,或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定专家会诊,共同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

2.临床输血治疗时,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必须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或《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并及时送回输血科(血库)。

在紧急情况下先处理患者并电话告知输血科(血库),后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或《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

回报单或记录表是输血反应的凭据,未送单者输血科(血库)视为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或《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须保存10年。

3.输血科(血库)应每月派专人去临床科室进行一次临床输血信息调查,了解临床输血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征求临床意见,以便为改进服务提供依据。

4.如有临床科室要求协助处理输血相关疑难问题时,输血科(血库)应积极给予配合,并作书面记录。

5.对临床反馈的信息每季度进行一次小结,每年进行一次总结,并上报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输血文档保存管理制度1.输血文档是指科室与输血相关的各种记录,包括《临床输血申请单》、《血液入库记录单》、《血型鉴定登记本》、《交叉配血标本登记本》、《发血登记本》、《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不良反应记录本》、《冰箱温度记录表》、《实验室清洁、消毒记录本》、《血液报废记录表》等。

2.原始记录规定的项目应认真及时填写,字迹工整、清晰,数据真实,不得遗漏、涂改,更不准任意撕毁。

确实需要更改者,可用钢笔划杠修改,由更改人签名或盖章,原更改内容应清晰可辨。

各项工作记录,操作者与复检者签全名。

3.原始记录由岗位负责人或科主任审核、签名以保证记录内容完整、正确。

4.原始记录表(本)设专人每月核对整理一次,确认无误后装订,归档保存。

5.档案的查阅。

医院工作人员由于工作需要查阅档案,根据医院有关规定按批准反胃查阅,未经同意不得随意翻阅、摘抄、复印;外单位须查阅档案时,应持单位介绍信,经本单位主管部门同意,方可查阅。

2022年新版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及科室输血登记本

2022年新版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及科室输血登记本

医院临床用血登记本科室: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指在临床用血全过程中,对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的制度。

(一)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三)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储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四)输血申请应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五)临床输血24小时内输血量、备血量达到或超过800毫升,由科主任审批;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要履行报批手续,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六)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归入住院病历或门(急)诊病历档案。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或分管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危重抢救患者紧急情况下需要用血时,工作日报医务科审批,工作日外报总值班,必须由当班医师及医务科或总值班签名,医务科及总值班备案。

(七)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科别、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八)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检验科临床输血SOP文件

检验科临床输血SOP文件

临床血库操作规程SOP第一章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其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知液资源必须加发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敌国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节器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端正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敌国科(敌国库)人员其同实施。

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第十二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巾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篇一: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徐州民政医院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一、受血者血样采集标准操作流程操作流程要点说明二、接收血液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的本院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6)遵医嘱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遵医嘱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篇二:临床输血规范各临床科室用血应严格遵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文件要求,按照科学、合理的输血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和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输血护理记录,做到规范输血。

医疗部分:一、输血前评估:评估输血的必要性需要综合分析诸多因素和临床特征。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输血前病人血液标本采集、送检和接收登记制度

输血前病人血液标本采集、送检和接收登记制度

输血前病人血液标本采集、送检和接收登记制度
一、输血前病人血液标本的采集:
1、当病人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配血标本需用EDTA抗凝剂抗凝。

二、标本送检:临床科室必须由医护人员或经过培训专业人员(护工)送标本,家属或其他非医护人员不得送标本。

三、标本接收登记:
1、标本送到输血科后由送标本人在《输血标本接收登记本》上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送标本人签名及送到时间(具体到某时某分)。

2、输血科接收标本时,必须核对与输血申请单上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是否一致,核查无误后接收人签名,并编号。

若有错误或不清楚者,记录于《不合格申请单和标本登记本》,并立即通知临床科室,由科室哌医护人员来确认并改正后方可接收。

3、标本拒收准则:
(1)标签空白的标本(试管上未标明病人姓名或科室、床号)。

(2)由医护人员(病人或其家属)送达的标本。

(3)交叉配血单上未填写安全者,如输血前检查、血型等(急诊例外)。

(4)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标本溶血(溶血性贫血除外)。

(5)拒收标本一律不退回科室,要求重新抽取标本。

四、其它:
1、保存期超过输血前3天的标本不能用于交叉配血。

2、输血科接收标本后应根据急诊、治疗、手术备用、预约特殊血进行分类存放,分别处理。

3、实验完结后,所有标本(病人和献血员)置2~6℃冰箱内专用标本盒内保存,发血后的标本保留7天后方可丢弃。

4、废弃标本装入黄色塑料袋由专人送医院消毒处理,并做好记录。

阜新市中医医院 2016.1。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记录表、登记表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记录表、登记表

南安市海都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一、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

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

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

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

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

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

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

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后(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或护士长。

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

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

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

血标本及申请单审核 是否规范(不规范的
标明不规范原因)
输血科通知 临床科室取
血时 时间
申请单 填写情

输血科
完成配 血时间
配送人 员取血 时间
Start
training
开始培训
培训内容
01 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 02 全血和成份血使用解读 03 急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培训及演练
商洛市中心医院
2019年输血知识暨第四季度三基三严培训
输血管理委员会
在 2018 年 至 2019 年 国 家 卫健委为规范合理用血, 保障输血安全,新颁布 了一系类的输血管理文 件。
为优化紧急输血流程,缩短紧急输血时间,建立紧急输血配送登 记本。
住院号 或
登记号
紧急输血配送登记本
科室 名称
血标本配送时间 及配送人员签字 (标明第几次送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登记记录本
科室 ______________
年度 ______________
输血登记记录本要求
1.临床科室取血时、输血时、交回血袋时均需要在输血登记本上做好相应记录并签字。

2.取血时需要携带患者病历本、输血登记记录本到检验科取血,双人核对后同时在输血登记记录本、输血记录单、检验科血库出入库单签字。

3.输血登记记录本为科室保存,输血记录单完善后放病历保存,检验科血库出入库单为检验科保存。

4.输血前需两名输血执行人员进行核对,在输血记录单及输血登记本上双签名确认。

5.输血完毕后需立即将血袋交予检验科,并与检验科双方共同签字确认。

6.输血器材由科内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处理人完成签字。

7.本记录本2016年1月开始正式执行,科内保存备查,按年度装订成册。

医院输血登记记录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