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克隆-DNA测序技术
荧光定量PCR、基因克隆和基因测序
临床分子生物学1. 试述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在临床与科研中的应用。
(1)原理: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将PCR扩增和扩增结果的检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系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能够反映PCR反应进程的荧光报告基团,随着PCR 反应的进行,荧光信号强度也按特定的规律随PCR产物不断累积而增加。
同时,每经过一个热循环,定量PCR仪收集一次荧光信号,通过实时监测反应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来实时监测PCR扩增过程,最终得到荧光强度随PCR循环数的变化曲线。
理论上,PCR的扩增呈指数增长,在反应体系和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样本DNA含量与扩增产物的对数成正比,其荧光量与扩增产物量亦成正比,因此通过荧光量的检测就可以测定样本核酸量。
最后根据该曲线的特征及标准曲线实现起始模板数的精确定量。
荧光定量PCR的扩增曲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荧光背景信号阶段,荧光信号指数增加阶段和荧光信号平台期阶段。
在荧光信号背景阶段,由于PCR扩增产生的荧光信号远远小于荧光背景信号,为背景荧光所掩盖,我们难以判断产物量的变化。
而在平台期,扩增产物已经不再呈指数增加,PCR的终产物量与起始模板之间没有线性关系,所以用终产物量不能计算出起始模板的量。
为了定量和比较的方便,在定量PCR中引入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荧光基线、荧光阈值和CT值。
基线是指PCR循环开始时,虽然荧光信号累积,但仍在仪器可以检测的灵敏度下。
基线范围的定义是从三个循环开始起到CT值前的第三个循环止。
荧光阈值的确定是3-18个循环的荧光信号的标准偏差的10倍。
CT值的定义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可见CT值取决于阈值,而阈值取决于基线,基线取决于实验的质量,因此CT值是一个完全客观的参数。
(2)方法:1、引物设计遵守的原则2、探针设计遵守的原则3、RNA提取4、逆转录逆转录成cDNA5、常规PCR扩增(1)反应体系(2)混匀,瞬时离心。
DNA分子克隆技术(也称基因克隆技术)
DNA分子克隆技术(也称基因克隆技术):在体外将DNA分子片段与载体DNA片段连接,转入细胞获得大量拷贝的过程中DNA分子克隆(或基因克隆)。
其基本步骤包括:制备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连接,制成DNA重组→导入宿主细胞→筛选、鉴定→扩增和表达。
载体(vecors)在细胞内自我复制,并带动重组的分子片段共同增殖,从而产生大量的DNA分子片段。
主要目的是获得某一基因或NDA片段的大量拷贝,有了这些与亲本分子完全相同的分子克隆,就可以深入分析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引入的DNA片段不同,有两种DNA库,一种是基因组文库(genomic library),另一种是cDNA库。
载体所谓载体是指携带靶DNA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工具。
细菌质粒是一种细菌染色体外小型双链环状结构的DNA,分子大小为1-20kb,对细菌的某些代谢活动和抗药性表型具有一定的作用。
质粒载体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人工改造拼接而成。
最常用的质粒是pBR322。
基因库的建造含有某种生物体全部基历的随机片段的重组DNA克隆群体,其含有感光趣的基因片段的重组子,可以通过标记探针与基因库中的重组子杂交等方法而筛选出来,所得到的克隆经过纯化和扩增,可用于进一步的研。
其主步骤包括:(1)构建基因库迅速的载体;(2)DNA片段的制备;(3)DNA片段与载体DNA 的连接;(4)包装和接种。
cDNA库的建造是指克隆的DNA片段,是由逆转录酶自mRNA制备的cDNA。
cDNA库包括某特定细胞的全部cDNA克隆的文库,不含内含子。
特异基因的筛选常用的方法有:(1)克隆筛选即探针筛选法;(2)抗体检测法,检测其分泌蛋白质来筛选目的基因;(3)放射免疫筛选法,查出分泌特异抗原的基因;(4)免疫沉淀法,进行特异基因的筛选。
核酸序列测定DNA的碱基序列决定着基因的特性,DNA序列分析(测序,sequencing)是分子生物学重要的基本技术。
DNA分子克隆技术(也称基因克隆技术)
DNA分子克隆技术(也称基因克隆技术):在体外将DNA分子片段与载体DNA片段连接,转入细胞获得大量拷贝的过程中DNA分子克隆(或基因克隆)。
其基本步骤包括:制备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连接,制成DNA重组→导入宿主细胞→筛选、鉴定→扩增和表达。
载体(vecors)在细胞内自我复制,并带动重组的分子片段共同增殖,从而产生大量的DNA分子片段。
主要目的是获得某一基因或NDA片段的大量拷贝,有了这些与亲本分子完全相同的分子克隆,就可以深入分析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引入的DNA片段不同,有两种DNA库,一种是基因组文库(genomic library),另一种是cDNA库。
载体所谓载体是指携带靶DNA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工具。
细菌质粒是一种细菌染色体外小型双链环状结构的DNA,分子大小为1-20kb,对细菌的某些代谢活动和抗药性表型具有一定的作用。
质粒载体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人工改造拼接而成。
最常用的质粒是pBR322。
基因库的建造含有某种生物体全部基历的随机片段的重组DNA克隆群体,其含有感光趣的基因片段的重组子,可以通过标记探针与基因库中的重组子杂交等方法而筛选出来,所得到的克隆经过纯化和扩增,可用于进一步的研。
其主步骤包括:(1)构建基因库迅速的载体;(2)DNA片段的制备;(3)DNA片段与载体DNA 的连接;(4)包装和接种。
cDNA库的建造是指克隆的DNA片段,是由逆转录酶自mRNA制备的cDNA。
cDNA库包括某特定细胞的全部cDNA克隆的文库,不含内含子。
特异基因的筛选常用的方法有:(1)克隆筛选即探针筛选法;(2)抗体检测法,检测其分泌蛋白质来筛选目的基因;(3)放射免疫筛选法,查出分泌特异抗原的基因;(4)免疫沉淀法,进行特异基因的筛选。
核酸序列测定DNA的碱基序列决定着基因的特性,DNA序列分析(测序,sequencing)是分子生物学重要的基本技术。
分子克隆基本流程及技术原理
分子克隆基本流程及技术原理分子克隆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可用于制备大量的DNA和蛋白质,探索基因功能,研究生物学过程等。
其基本流程包括DNA片段选择、PCR 扩增、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连接、转化和筛选等步骤。
以下将详细介绍分子克隆的基本流程及技术原理。
PCR扩增:接下来,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DNA片段。
PCR是一种有效的DNA扩增方法,它通过反复复制DNA模板,生成大量的DNA片段。
PCR反应基本包括三个步骤:变性、引物结合和扩增。
-变性:将DNA模板加热至95°C,使其两个链分离,得到单链DNA。
-引物结合:将反应体系温度下调到适宜的引物结合温度,引物与DNA模板的互补序列结合,形成DNA-DNA复合物。
-扩增:在一定的温度下,聚合酶通过DNA-DNA复合物进行扩增。
扩增过程包括DNA链合成、DNA链延长、DNA链分离和DNA链结合。
多次循环后,可以得到大量的目标DNA片段。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在PCR扩增后,可选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标DNA片段。
内切酶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酶,它能够在特定的DNA序列上切割产生特定的片段。
通过切割,可以克隆所需的片段,并在连接过程中提供黏性末端。
连接:将目标DNA片段与载体DNA(如质粒)连接起来。
连接可采用多种方法,如T4DNA连接酶方法、PCR重叠延伸法等。
连接时,需要确保目标DNA片段与载体DNA能够互补配对,并生成稳定的连接。
转化:将连接后的混合物转化到宿主细胞中。
转化可通过化学方法(如钙离子转化法)或生物方法(如细菌电穿孔法)实现。
转化后,将细胞培养在含有适当选择压力(如抗生素)的培养基中,这样只有转化成功的细胞才能存活。
筛选: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
通常,使用抗生素抗性标记和荧光蛋白等进行筛选,以识别并纯化所需克隆产物。
技术原理:-PCR技术:PCR技术是通过DNA聚合酶的模板依赖性合成,将DNA片段按特定序列进行扩增。
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分子克隆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生物领域中最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技术之一。
分子克隆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特定的分子工具来切割、连接和精确修改DNA分子,从而实现对基因、涉及DNA分子的序列和结构等方面进行精确操作的技术。
本文主要就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阐述。
一、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分子克隆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51年,美国生物学家亨利.道德曼首次提出了DNA分子可以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分子克隆技术越来越成熟。
1970年,美国生物学家波尔在构建细菌基因中首次使用了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分子的方法,为后来的DNA粘连和基因重组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3年,基因测序技术的发明加速了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许多生物学家开展了大量基因研究,为分子克隆技术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基础。
二、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1.建立基因库和基因工程分子克隆技术可以用于构建基因库,进而深入研究基因在细胞和生物体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同时,分子克隆技术还可以用于基因工程,从而通过精确修改和重组基因来实现对某些遗传性疾病的治疗。
2.探究生命现象和生物多样性通过分子克隆技术的精确定位和修改,生物学家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命现象和生物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比如说,研究某些基因是否在特定时期或环境下会发生变异,从而揭示生命现象的规律。
3.医学诊疗分子克隆技术对医学诊疗也有实际应用。
例如,在癌症治疗领域,通过精确锁定某些癌变基因的位置和结构,研究生物学家设计出匹配的药物,进而实现更为精确的癌症治疗。
三、分子克隆技术的机遇和挑战尽管分子克隆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面临着很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是分子克隆技术的权益归属问题,在西方国家这样的问题凸显,同时在学术研究领域也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此外,对分子克隆技术涉及到的伦理和生物安全等问题也需要加强研究。
分子克隆主要步骤
分子克隆主要步骤分子克隆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复制DNA分子。
下面是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1.DNA提取:首先需要从一个已知的DNA源(例如细菌、动物组织等)中提取所需的DNA。
这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如酚/氯仿提取、自动提取仪等)来实现。
2.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将目标DNA切割成片段。
此步骤可以通过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来实现,这些酶可以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在这些序列中切割DNA,形成切割产物。
3.DNA修饰:如果需要,在第2步切割的DNA片段末端添加修饰,以便后续步骤的操作。
例如,可以在DNA片段的末端添加磷酸基团(通过激酶酶和ATP)或羟基(通过糖转移酶和dTTP)。
4.连接DNA片段:将目标DNA片段与载体DNA(通常是质粒)连接起来。
这可以通过使用DNA连接酶,如DNA连接酶I或T4DNA连接酶,将DNA片段与载体DNA的末端连接。
5.转化:将连接好的DNA导入到宿主细胞中。
这可以通过转化(常见的转化宿主细胞包括大肠杆菌和酵母)来实现。
转化可以通过热冲击法、电转化或使用化学方法来进行。
6.筛选:在经过转化的细胞中筛选出带有目标DNA的细胞。
这可以通过将转化后的细胞接种到含有适当选择标记的培养基上来实现。
只有带有目标DNA的细胞才能生长并形成克隆。
7.复制:选取带有目标DNA的细胞进行培养,并使其进行大量复制。
这可以通过将细胞培养在含有适当培养基和条件的培养皿中来实现。
8.提取:从大量复制的细胞中提取含有目标DNA的质粒。
这可以通过使用质粒提取试剂盒来实现,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化学试剂和步骤,用于纯化和提取目标DNA。
9.鉴定:验证提取的DNA是否为目标DNA。
这可以通过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PCR扩增或测序等方法来实现。
分子克隆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可用于构建重组DNA分子、研究基因功能、制备蛋白质等。
虽然上述步骤描述了分子克隆的基本过程,但具体操作可能会因实验目的和需求而略有不同。
遗传学中的细胞生物学技术与应用
遗传学中的细胞生物学技术与应用细胞生物学技术在遗传学中的应用细胞生物学技术是一门研究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在遗传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细胞生物学技术,科学家们能够深入了解细胞的基本特性,揭示细胞与遗传信息的密切关系,推动了遗传学研究的发展。
一、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也是许多其他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基础。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科学家可以将细胞放置在特定的培养基中,提供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从而使细胞以正常的生长方式进行增殖和分化。
在遗传学中,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人员能够获得大量纯化的细胞,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材料。
其次,在遗传学中,细胞培养技术常用于检测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
科学家可以将患者的细胞分离培养,并测定相关基因的突变状态,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细胞染色技术细胞染色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细胞生物学技术,通过给细胞染色剂进行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和组成更加清晰可见。
在遗传学中,细胞染色技术广泛应用于染色体变异的研究。
一种常用的细胞染色技术是核型分析,它通过染色染剂对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染色,然后利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
核型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检测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构异常和染色带位点的变异等,从而进一步研究与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
三、分子克隆技术分子克隆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学技术,通过将DNA序列插入到载体中,再将载体转化到特定的宿主细胞中,从而进行基因的复制和研究。
分子克隆技术在遗传学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方面,在分子克隆技术中,科学家能够将感兴趣的遗传物质从原细胞中剪切出来,并进行扩增和研究。
这使得我们可以对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表达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推动遗传学的进展。
另一方面,在遗传工程中,分子克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的制备和表达。
科学家可以将感兴趣的基因插入到载体中,然后将载体转化到宿主细胞中,进而实现对特定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
分子克隆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分子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目的基因的扩增、克隆及表达,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分子克隆技术是指将目的DNA片段从供体细胞中分离出来,通过体外重组、转化和转导等方法,将其插入到克隆载体中,再将其引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扩增。
本实验采用无缝克隆技术,通过T5核酸外切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三种酶的共同作用,实现单片段或多片段与载体连接。
三、实验材料1. 试剂: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T5核酸外切酶、DNA聚合酶、dNTPs、Taq DNA聚合酶、PCR引物、载体DNA、目的基因DNA、质粒提取试剂盒、琼脂糖凝胶电泳试剂盒等。
2. 仪器:PCR仪、凝胶成像仪、电泳仪、紫外灯、超净工作台、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1. 目的基因扩增(1)设计引物:根据目的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引物长度一般在18-25bp,5'端添加限制酶切位点。
(2)PCR反应:配制PCR反应体系,加入引物、模板DNA、dNTPs、Taq DNA聚合酶等,进行PCR反应。
2. 载体线性化(1)酶切: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对载体DNA进行酶切,获得线性化的载体。
(2)去磷酸化:对单酶切得到的线性化载体进行去磷酸化处理。
3. 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1)同源臂连接:将目的基因PCR产物和线性化载体进行同源臂连接,确保目的基因正确插入载体。
(2)连接反应:配制连接反应体系,加入目的基因PCR产物、线性化载体、DNA连接酶等,进行连接反应。
4. 转化与筛选(1)转化:将连接产物转化至宿主细胞中。
(2)筛选:通过抗生素筛选、酶切鉴定和测序等方法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克隆。
5. 目的基因表达(1)重组质粒提取:从筛选出的阳性克隆中提取重组质粒。
(2)重组质粒转化:将重组质粒转化至表达宿主细胞中。
(3)表达产物检测:通过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
分子克隆详细步骤
分子克隆详细步骤分子克隆是通过重组DNA分子来产生大量完全相同的DNA序列的技术。
在分子克隆工作中,我们主要进行克隆载体的构建、目标DNA的扩增、将目标DNA插入克隆载体中、转化和筛选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步骤:1.克隆载体的构建:克隆载体是用于插入目标DNA的DNA分子。
常用的克隆载体包括质粒、噬菌体和人工染色体等。
在构建克隆载体时,我们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载体,并提取载体的DNA。
然后,利用酶切酶对载体进行酶切,生成线性的载体DNA。
接下来,将目标DNA插入克隆载体的相应位点上,形成重组的载体。
2.目标DNA的扩增:目标DNA可以通过PCR(聚合酶链反应)来扩增。
首先,设计引物,使其与目标DNA的两端末端相互互补。
然后,在PCR反应中,通过DNA聚合酶的扩增作用,使目标DNA得以扩增。
PCR反应通常包括模板DNA、引物、核苷酸和聚合酶等成分。
3.目标DNA的插入:将扩增后的目标DNA与酶切后的载体进行连接,利用DNA连接酶催化目标DNA与载体之间的连接反应,生成重组的克隆载体。
连接后的载体含有目标DNA的序列。
4.转化:将克隆载体引入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
这一步骤通常称为转化。
转化可以通过电击、热激、化学方法等方式进行。
宿主细胞通常是大肠杆菌等细菌。
5.筛选:利用筛选方法来选择包含目标DNA的克隆。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抗生素筛选、报告基因筛选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筛选等。
抗生素筛选是将带有选择性抗生素耐受基因的克隆引入含有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只有带有目标DNA的克隆才能生长。
报告基因筛选是通过将报告基因插入克隆载体中,使之与目标DNA一起被转录和翻译,从而表达报告基因的蛋白质,以此来筛选包含目标DNA的克隆。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筛选是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对重组载体和目标DNA进行酶切,并通过凝胶电泳的方法来分离并检测含有目标DNA的克隆。
以上就是分子克隆的详细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获得大量完全相同的DNA序列,并用于各类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
分子克隆技术
分子克隆技术分子克隆技术是指利用体外的人工方法将一个DNA分子(称为目的DNA)复制到一组DNA分子(称为载体DNA)中的过程。
这项技术能够在体外精确复制和扩增DNA分子,从而可以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制备重组蛋白、基因治疗等领域。
下面是分子克隆技术的详细步骤:1.选择载体DNA: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载体DNA,一般会使用细菌的质粒作为载体,因为细菌质粒具有稳定、易扩增和实验操作简单的特点。
2.制备DNA片段:将目的DNA通过PCR扩增或者其他方法制备出来。
PCR扩增是指利用DNA聚合酶在体外将目的DNA的特定序列进行大规模复制的过程,一般需要利用引物引导PCR反应。
3.处理载体DNA:将载体DNA进行处理,一般需要进行酶切。
通过选择性酶切酶将载体DNA的一部分切除,形成切口,为接下来的目的DNA连接提供空位。
4.连接DNA:将目的DNA与处理后的载体DNA连接起来。
一般利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将目的DNA的末端与载体DNA的末端互补连接。
连接反应通常需要一定时间和温度来保证连接的效率和稳定性。
5.转化细胞:将连接好的DNA转化到细菌等宿主细胞中。
这一步可以通过热激转化、电转化等方法实现。
转化后,将细胞培养在含有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只有携带目的DNA的细菌才能存活,从而筛选出含有目的DNA的克隆。
6.筛选克隆:通过筛选抗生素抗性或其他标记物的方法来筛选出含有目的DNA的细菌克隆。
一般需要进行筛选接种、PCR鉴定、酶切及测序等手段来确认克隆是否含有目的DNA,并进一步分析目的DNA的表达和功能。
这些步骤是分子克隆技术的基本流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我们可以对基因进行精确操作和研究,对于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技术和应用
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技术和应用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层次中的分子机制的重要学科,其技术和应用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技术和应用。
一、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目前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DNA分子克隆、基因突变、基因检测、DNA指纹等方面。
PCR技术可以在无需克隆和纯化DNA分子的情况下,通过特定引物选择性扩增目的DNA片段。
PCR反应的关键是聚合酶,它可使模板DNA的两个链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不断扩增的复制过程,从而使从最初的一份DNA样品扩增出成百上千万份同样的DNA分子,其中含有扩增体反复扩增的基因或片段。
PCR技术有很多变式,比如实时荧光PCR(又称荧光定量PCR),可以精确测量DNA模板的数量。
还有多重PCR,可以同时检测多个靶标。
二、分子克隆分子克隆是指利用DNA重组技术,将重组的DNA片段插入到含有能够支持DNA重组的载体DNA中(如质粒、噬菌体),并将产生的重组DNA进行克隆繁殖的过程。
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使分子生物学家不需要从大量的DNA分子集合体中提取关键的目的分子,也为DNA突变、基因工程、遗传学研究以及疫苗开发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分子克隆技术在基因工程、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制造多肽、抗体等重要药物。
三、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家能够通过离子溶液和光照工具,对基因进行编辑,操纵其形状和特定功能的技术。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现在是最流行和最重要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
CRISPR/Cas9技术可以很快地切除、修改DNA序列,而且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单,因此成为人们寻找治疗癌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遗传性疾病以及其他许多疾病更好治疗方法的基础。
四、基因测序基因测序技术是指通过测定染色体或基因序列的指定区域中的核酸碱基序列来获取DNA信息的技术。
基因测序是分子生物学中极其重要的技术,其发展对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基因克隆和DNA测序技术
基因克隆和DNA测序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基因克隆和DNA测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农业等领域。
本文将就这两个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作简要介绍。
一、基因克隆基因克隆可以将一段DNA片段从一个生物体内提取出来,并在实验室内复制许多次产生大量相同的DNA片段。
这个过程分为四个步骤:提取DNA、将DNA插入载体、转化细胞并培养、筛选重组菌落。
基因克隆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制备大量高纯度蛋白质,因为许多蛋白质都可以通过转化细胞的方式产生。
此外,基因克隆也可以用于生产药物、改良农作物等。
随着基因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到基因克隆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并对许多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DNA测序技术DNA测序技术是指通过分析DNA序列来研究生物的基因信息。
其原理是将DNA片段分解为单个核苷酸,然后以某种特定的顺序重新组合这些核苷酸,最终得到DNA的准确序列。
DNA测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学和医学中。
它被用于研究基因的进化,诊断遗传病,拟合药品治疗方案等等。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帮助实现个性化医疗,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DNA测序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变得更加准确和高效。
它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未来或许可以应用于解决更多的生物学问题和医学难题。
总结基因克隆和DNA测序技术是目前生物学领域的两项重要技术。
他们不仅为我们理解生命科学提供了新的方式,而且也为医疗、药物研发、农业等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也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生命科学将为人类更好的生活做出更多贡献。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
分子克隆技术操作手册摘要:一、分子克隆技术简介二、分子克隆实验材料与设备三、分子克隆实验步骤1.设计引物2.合成目的基因3.构建表达载体4.转化受体细胞5.筛选转化子6.鉴定目的基因四、分子克隆实验注意事项五、实验结果分析与应用正文:一、分子克隆技术简介分子克隆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方法,通过复制特定DNA序列,将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表达。
该技术在基因工程、生物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有助于研究基因功能、蛋白质表达及药物筛选等。
二、分子克隆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DNA模板、引物、dNTPs、DNA聚合酶、缓冲液等。
2.实验设备:PCR仪、离心机、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三、分子克隆实验步骤1.设计引物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互补的引物。
引物应具备一定的特异性,避免非特异性扩增。
2.合成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以DNA模板为基础,通过引物扩增目的基因。
反应条件需根据所使用DNA聚合酶的要求进行优化。
3.构建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连接,形成表达载体。
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等。
4.转化受体细胞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转化到受体细胞中,如大肠杆菌、酵母等。
转化方法有化学法、电转化法等。
5.筛选转化子转化后的受体细胞在含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
6.鉴定目的基因对筛选出的转化子进行进一步鉴定,如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
四、分子克隆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选择合适的引物长度和退火温度,以提高扩增特异性。
3.转化受体细胞时,注意操作力度,避免细胞损伤。
4.筛选转化子时,严格控制抗生素浓度,避免过度筛选。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应用1.分析PCR产物,判断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克隆。
2.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评估实验效果。
3.将成功克隆的目的基因应用于基因敲除、基因表达等研究。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顺利完成分子克隆实验。
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分子克隆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分子克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
3. 熟悉DNA提取、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连接、转化、筛选等实验步骤。
二、实验原理分子克隆是指将目的基因片段从供体DNA中分离出来,并通过体外重组、转化、筛选等步骤,将其插入到载体DNA中,形成重组质粒。
重组质粒再经过扩增、提取等步骤,得到大量的目的基因。
三、实验材料1. E. coli感受态细胞2. pUC19载体3. 目的基因片段4. 限制性内切酶(如HindIII)5. T4 DNA连接酶6. DNA分子量标准7. DNA凝胶电泳试剂盒8. 琼脂糖9. 载体提取试剂盒10. 其他试剂(如DNA模板、PCR引物、Tris-HCl缓冲液、NaCl等)四、实验步骤1. DNA提取: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提取目的基因片段和pUC19载体DNA。
2.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将提取的DNA进行HindIII酶切,反应条件按照酶切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3. 连接:将酶切后的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DNA进行连接,反应条件按照T4 DNA连接酶说明书进行。
4. 转化:将连接产物转化到E. coli感受态细胞中,具体操作按照转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5. 筛选:将转化后的细胞涂布在含有抗生素的琼脂平板上,37℃培养过夜。
6. 提取重组质粒:从平板上挑取白色菌落,按照载体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重组质粒。
7. 验证:将提取的重组质粒进行PCR扩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载体。
8. 纯化:将PCR产物进行纯化,具体操作按照纯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9. 测序:将纯化后的PCR产物进行测序,验证目的基因序列的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切结果:在DNA凝胶电泳中,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DNA在HindIII酶切位点处均出现特异性条带,说明酶切成功。
2. 连接结果:转化后的平板上出现白色菌落,说明连接产物成功转化到E. coli 细胞中。
3. 筛选结果:提取的重组质粒经过PCR扩增,在预期位置出现特异性条带,说明目的基因成功插入载体。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学科,对于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涵盖了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再到整体生物个体水平的多个层次。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深入探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分子克隆技术分子克隆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够实现特定 DNA 片段的复制和扩增。
例题:假设我们需要从一个复杂的基因组中克隆出编码某种特定蛋白质的基因。
首先,我们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出目标基因片段。
然后,将这个片段插入到合适的载体(如质粒)中,转化到宿主细胞(如大肠杆菌)中进行扩增和表达。
知识点:1、 PCR 技术的原理:基于 DNA 半保留复制的原理,通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适温延伸的循环过程,实现 DNA 片段的指数级扩增。
2、载体的选择:常见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病毒等,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宿主细胞的特性来选择。
3、转化方法:包括化学转化法、电穿孔法等,目的是将重组载体导入宿主细胞。
二、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杂交技术是基于核酸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用于检测特定核酸序列的存在。
例题:为了检测某一细胞样本中是否存在特定的 mRNA 分子,我们可以设计与之互补的 DNA 探针,进行 Northern 杂交实验。
知识点:1、 Southern 杂交:用于检测 DNA 分子。
2、 Northern 杂交:用于检测 RNA 分子。
3、探针的标记:可以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或非放射性标记(如荧光标记、生物素标记等)。
4、杂交条件的优化:包括温度、离子强度等,以保证特异性杂交的发生。
三、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能够确定 DNA 或 RNA 分子的核苷酸序列。
例题:对一个未知基因进行测序,以确定其碱基组成和排列顺序。
知识点:1、 Sanger 测序法:通过双脱氧核苷酸终止法进行测序。
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子克隆技术(Molecular Cloning)是指将DNA、RNA或蛋白质等分子从一组细胞或者生物中提取出来,经过体外操作,再将其复制到另外一组细胞或者生物中,实现分子的复制与克隆。
自从1972年第一次引入这项技术以来,分子克隆技术一直是现代生物学领域中最基础和重要的技术之一。
在各种领域中,如基因治疗、制药、生物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就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 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1)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过去几十年来的一个重要领域,分子克隆技术是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科学家可以更加方便地从不同细胞源之间获取多个特定基因的序列,进而转移到宿主DNA中,使之表达产生特定蛋白质,比如生产抗体、酶、激素以及其他医学、农业或工业用途的生物产品。
基因工程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人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生产农业作物的耐旱耐病新品种、新药的研发等领域,大部分这些应用都要求对更高的精确性和可控性的要求,而这些都得益于分子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改进。
(2)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插入到目标生物的染色体中,使其产生新的遗传组合,从而获得新的的性状或者增强原有的性状等。
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基因测序和基因组研究早期人们对基因的认识很模糊,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对生物基因和基因组学的认识逐渐透彻。
分子克隆技术可以将DNA分子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操作和克隆,为基因测序和基因组研究提供了基础。
(4)基因诊断与治疗分子克隆技术在人类疾病的相关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基因诊断中,可以检测出一系列内源性、外源性基因的变化,诊断病人患病的原因,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在基因治疗中,可以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治疗性基因导入到患者体内,以实现针对性治疗等。
2. 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其了解的加深,分子克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生物学与药物研发生物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生物学与药物研发生物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生物学与药物研发药物研发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而生物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学的应用使得药物研发更加精确、高效,并增加了新药开发的成功率。
本文将探讨生物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并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学技术。
一、生物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 药效研究:生物学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药物的药效,即药物对于生物体的作用。
例如,通过细胞培养实验、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科学家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毒性和预防措施。
这些研究对于决定后续的药物开发路径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2. 靶点发现:药物研发的第一步通常是确定治疗的目标,也被称为靶点。
生物学技术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靶点,这些靶点可以是特定的蛋白质、细胞或生理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靶点,科学家可以设计新药物来干预和调节这些生理过程,从而实现疾病的治疗效果。
3. 抗体研究:抗体是一种生物学分子,可以识别并结合特定的分子。
在药物研发中,抗体可以用于制造特定的药物,以治疗癌症、炎症等疾病。
通过生物学技术,科学家可以开发出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4. 基因工程:生物学技术使得基因工程在药物研发中得以应用。
科学家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定基因导入细胞中,从而生产出特定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可以用于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例如生物制剂和基因治疗药物。
二、常见的生物学技术1. 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是指对生物体中DNA序列的测定。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科学家可以获得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从而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靶点的发现。
2.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指将细胞在体外培养,并利用这些细胞进行药物测试和生物学实验。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科学家可以研究药物对细胞的作用机制,评估细胞毒性和疗效。
3. 分子克隆技术:分子克隆技术是一种将外源DNA片段插入到宿主细胞中的技术。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科学家可以大量生产特定的蛋白质,用于药物研发和治疗。
克隆测序原理
克隆测序原理克隆测序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获取目标DNA序列的完整拷贝。
克隆测序的原理分为五个步骤:DNA提取、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连接体制备、转化和筛选。
首先,从待测DNA样本中提取目标DNA序列。
这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或者商用DNA提取试剂盒完成。
提取后的DNA会在实验室中进行进一步处理。
然后,选取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对DNA进行切割。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特定DNA序列并切割它们的酶。
通过在目标DNA序列上选择合适的酶切位点,可以获得所需的DNA片段。
接下来,将目标DNA片段与载体DNA(如质粒或噬菌体)进行连接体制备。
连接体制备通常使用DNA连接酶将目标DNA片段与载体DNA末端酶切生成的黏性末端连接起来。
这样可以将目标DNA片段插入载体DNA中,并形成一个重组DNA分子。
然后,将重组DNA转化至宿主细胞中。
转化是指将重组DNA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的过程。
在克隆测序中,常用的宿主细胞包括大肠杆菌等常见细菌。
宿主细胞通过吸收外源DNA并将其整合到自身的染色体中来实现转化。
最后,通过筛选方法来鉴定带有目标DNA序列的克隆。
筛选方法可以根据克隆的特定特征来选择,比如:荧光筛选、抗生素筛选等。
这样,我们可以从一系列克隆中挑选出带有目标DNA序列的克隆,进行进一步的测序分析。
总结起来,克隆测序的原理包括DNA提取、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连接体制备、转化和筛选。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目标DNA序列的完整拷贝,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领域。
鉴定蛋白质的方法
鉴定蛋白质的方法1、分子克隆技术;2、DNA测序技术;3、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技术;4、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5、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技术;6、X射线晶体学分析技术;7、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
8、蛋白质组学技术;9、蛋白质免疫技术;10、免疫沉淀技术;11、蛋白质组学技术;12、蛋白质结构综合鉴定技术;13、Western blot技术;14、ELISA技术;15、蛋白质聚类技术;16、抗原技术。
17、免疫印迹技术;18、蛋白质-核酸内切酶鉴定技术;19、亲和纯化技术;20、circle DNA筛选技术;2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22、同源重组技术;23、改造菌株技术;24、表观遗传学技术;25、神经发育技术;26、细胞周期鉴定技术;27、bioinformatics技术;28、信号转导分析技术;29、蛋白质组学数据对比分析技术;30、超声波鉴定技术。
31、比较分析技术;32、系统进化分析技术;33、多元统计法;34、数据库检索技术;35、组学联合分析技术;36、蛋白质结构解析技术;37、蛋白质表达定量分析技术;38、基因组接合技术;39、细胞分类与表型分析技术;40、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技术;41、蛋白质序列变异分析技术;42、生物信息学技术;43、蛋白质组学信息分析技术;44、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45、小分子复合物筛选技术;46、基因编辑技术;47、生物信息技术;48、蛋白质结构定量分析技术;49、蛋白质计算结构预测技术;50、蛋白质转录组分析技术。
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化学工具
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化学工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分子遗传学研究主要涉及到遗传物质DNA和RNA的研究,而这些分子的研究需要借助一系列的化学工具。
本文将介绍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化学工具,包括分子克隆技术、PCR技术、DNA测序技术等。
一、分子克隆技术分子克隆技术是分子遗传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工具。
它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载体DNA中,使其具有一定的复制能力,从而实现大量复制和分离纯化的技术。
分子克隆技术包括了目的基因的克隆、构建重组DNA、转化、筛选等步骤。
其中,构建重组DNA是最关键的一步,其主要包括目的基因切割和载体DNA切割、连接等。
分子克隆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技术中,分子克隆技术可以用于人工合成、全基因组定位、基因突变等。
在基因治疗中,分子克隆技术可以用于基因修复和基因替换等。
二、PCR技术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分子遗传学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
它是一种快速、高效、精确地扩增DNA序列的技术,可以扩增非常小的DNA片段。
在PCR过程中,通过变换反应体系中酶、引物浓度等参数,可以控制所扩增的DNA片段的长度和数量。
PCR技术可以用于基因诊断、基因表达分析、多重PCR技术、全基因组扫描等。
三、DNA测序技术DNA测序技术是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化学工具。
它是一种高效、准确地测定DNA序列的技术。
DNA测序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最初的手工化学分析、自动化化学分析、芯片测序、第三代DNA测序技术等。
DNA测序技术可以用于分析基因序列、寻找基因突变、构建基因组测序等。
四、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是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主要涉及到分析和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研究蛋白质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包括蛋白质表达分析、蛋白质分离和富集、蛋白质鉴定和定量等。
在生物学中,蛋白质组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工具酶 一、 分子克隆的主要因素:工具酶、载体和受体细胞。 二 、工具酶的定义 工具酶(tool enzyme)是在DNA的切割 、合成、 剪切 (tool enzyme) DNA 补平、 连接和修饰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类。常用 的主要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聚合酶I、 反转录 酶、 DNA连接酶 、碱性磷酸酶、 多核苷酸激酶和末 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等。
图5-1 末端终止法测定DNA序列 末端终止法测定 序列
第三节 化学降解法
一、测序原理:首先对待测DNA作末端放射性标记,标记后的 识读DNA分成4组或5组,分别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对不同的碱 基进行特异性的化学切割,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使碱基 的断裂只随机发生在某一个特定的位点,由此各组均产生不 同长度的DNA片段,通过高分辨率的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 泳分离,放射自显影检测后直接识读待测DNA的序列。 二、测序体系 (一)、待测DNA:对标记的待测DNA的纯度要求较高。 (二)、待测DNA的末端标记和碱基特异的化学切割 (三)、电泳图谱的 三、特点:一次可测600个碱基序列,应用不如链末端终止法。
(四)、DNA连接酶(DNA ligase)是指能催化两个互 补黏性末端或平末端双链DNA分子的5‘磷酸基团与3 ‘羟基形成磷酸二酯键,实现DNA的体外重组的酶类。 (五)、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是催化去 除DNA、RNA或dNTP上的5-磷酸基团的酶类。 (六)、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TDT) 、T4多核苷酸 激酶与核酸酶S1
四、DNA聚合酶(polymerase)
(一)、DNA聚合酶I和Klenow片段: DNA聚合酶I是单一肽链的多功能酶,且具有3种酶 的活性。 Klenow片段是指用特异的蛋白酶水解 DNA聚合酶I生成的大片段。 (二)、Taq DNA聚合酶(Taq酶)是一种耐热的DNA聚合 酶。最佳作用温度是70-80℃,可用于DNA测序和 PCR反应。 (三)、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是依赖RNA的 DNA聚合酶,以RNA为模板,4种dNTP为底物, 催化合成DNA的酶类。
第二节 载体
一、 载体(vector)的定义:是指能携带外源DNA片段 导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工具,其本质为DNA。 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黏粒、酵母质粒和病 毒等。
图4-1 pBR322质粒物理图谱 质粒物理图谱
图4-2 pUC18/pUC19质粒物理图谱 质粒物理图谱
图4-3 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和筛选
第四章 分子克隆
一、 分子克隆与基因工程
(一)、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是指按照人的意愿, 在 体外将制备的DNA片段与载体重组, 然后导入受体细胞, 并在 受体细胞中复制、 扩增, 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此 技术称为分子克隆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二)、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指将基因进行克隆, 并利用克隆的基因表达,制备特定的蛋白质或多肽产物, 或定 向改造细胞和个体的特性所用的方法及相关工作。它包括上 游技术(分子克隆)和下游技术(基因表达)。
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一)、定义:是一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特定核苷酸序列 的核酸水解酶. (二)、分类:根据限制酶的结构与作用特点不同,可将它们分 为I、 II和III。其中II能识别双链DNA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此 序列内有特异的切割位点产生特异的DNA片段。有黏性末端 (sticky end)和平末端(blunt end)两类切口。可有同工异源酶 和同尾酶。 (三)、主要用途: 1、在分子克隆中切割DNA以获取目的基因片段,切割载体形 成切口,使目的基因能插入载体; 2、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用于遗传病的诊 断,法医DNA指纹图谱分析等; 3、构建DNA物理图谱、基因定位及DNA同源性分析等。
自动化末端终止法DNA序列测定的原理 图5-3 自动化末端终止法 序列测定的原理
思考题
1、何为分子克隆、基因工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克隆载体 和表达载体? 2、简述分子克隆的基本步骤。 3、简述DNA测序的定义及其经典方法。
参考文献
1.吕建新,尹一兵主编. 分子诊断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4.6 2.杨荣武主编.分子生物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图4-5 YAC克隆示意图 克隆示意图
(三)、类别: 1、克隆载体有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黏粒载体、酵母细胞 中克隆基因常用的载体(YAC)和动物细胞基因克隆的载体 (猿猴空泡病毒40载体SV40、腺病毒载体和逆转录病毒载 体)。 2、表达载体有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克 隆位点-终止子)、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启动子/增强子克隆位点-终止位点和加polyA信号)和穿梭载体(在原核和真 核细胞分子克隆中均能应用的载体)。 3、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 是指处于待测基因下游并通过 转录和表达水平来反映上游待测基因功能的基因。如需检测 某一顺式调控序列的启动子活性,可通过基因重组方法将待 测DNA序列与一个特异报告基因连接并导入受体细胞进行表 达,然后通过检测报告基因产物的量来推测待测DNA序列是 否具有启动子活性。目前比较理想的报告基因有氯霉素乙酰 转移酶(CAT)基因和B-半乳糖苷酶基因等。
第二节 链末端终止法
一、测序原理:Sanger等于1977年在加减法测序的基础上发明 了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其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以单链 DNA为模版,以dNTP(含标记的dNTP)为底物,在四组互相独 立的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 作为链反应终止剂,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在测序引物引导下, 合成四组有序列梯度的互补DNA链,然后通过高分辨率的变性 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放射自显影检测后直接识读待测 DNA的序列。 二、测序体系 (一)、待测模板、测序引物和DNA聚合酶 (二)、dNTP的放射性核素标记 (三)、DNA片段的凝胶电泳。 三、特点:一次可测500个以上的碱基序列,便于实现自动化。
二、载体的分类: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 (一)、定义:所谓克隆载体是指能将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 复制扩增并产生足够量目的基因的载体;表达载体是指能将 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有效表达和正确翻译的载体。在常用 的克隆载体中加入一些与表达调控有关的元件(DNA序列) 即成表达载体,它不仅可以携带外源基因片段进入宿主细胞, 而且可以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 (二)、载体具备的特征:能自我复制并具有较高的拷贝数,有 适宜的分子量,一般应<10KB; 带有遗传筛选标记; 有适当的 限制酶切位点,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与筛选.
图4-9 DNA克隆的过程 克隆的过程
外源基因在λ噬菌体载体中的克隆 图4-10 外源基因在 噬菌体载体中的克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五章 DNA测序技术
第一节 DNA测序的意义及策略
一、 DNA测序的定义:测定并分析核酸的序列就叫DNA测序, 是研究其结构、功能及其关系的前提,是分子生物学最基本 的课题,并为临床疾病的分子诊断提供最为精确的判断依据。 二、 DNA测序策略:因待测DNA分子的性质、测序方法和目 的不同而异。 (一)、确证性测序策略 多数情况下, 测序是对已知序列进行鉴定和证实,即确证性测 序(confirmatory sequencing). 如病原微生物保守序列分析、 次级克隆DNA的插入方向、定点突变的检测等。 (二)、未知序列的从头测序策略 未知DNA序列的分析是指确定一个未知序列的准确长度及核 苷酸排列顺序,称为从头测序(de novo sequencing).
图4-6 增强子作用机制
乳糖操纵子的操纵基因和CAP-cAMP结合位点序列 图4-7 乳糖操纵子的操纵基因和 结合位点序列
图4-8 半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其调控机制
第三节 分子克隆的基本步骤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分) (一)、被研究的某一基因或DNA序列称为目的基因或色体DNA中分离。 二、载体的选择(切) 三、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接): 黏性末端DNA分子的连接和 平末端连接。 四、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转):转化(transformation)、转 染(transfection)和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的概念。 五、重组体的筛选(筛)
1、小片段( <500bp )测序,可以直接利用M13mp或质粒系 统克隆、测序。 2、大片段或全基因组测序,可有下列方法: 1)、随机测序法: 鸟枪法(shotgun)与人工转座子法。 2)、定向测序法:是指从靶DNA的某一端开始测序,直到将 靶DNA的序列全部测定。 3)、全基因组测序策略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先作图后测序; 一种是先测序后定位。 三、最经典的两者DNA测序技术:链末端终止法和化学降解法。
图5-2 化学降解法测定核酸序列的原理
第四节 自动化测序
一、最通用和有效的序列分析方法:自动化链末端终止法测序 取代手工测序已成为目前DNA序列分析的主流。因为有下列 突破: (一)、全自动化操作系统代替手工操作; (二)、荧光燃料标记代替放射性核素标记; (三)、PCR循环测序反应代替酶反应; (四)、集束化的毛细管电泳代替凝胶电泳; (五)、高速自动化的分析系统代替人工识读。 二、分类 (一)、基于单一荧光燃料标记的自动化测序系统 (二)、基于多种荧光燃料标记的自动化测序系统